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出導向法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產出是學習知識的目的,依靠情境化的教學方法輸出知識內容?;诋a出導向教學法創新構建語言教學環境,參照POA外語教育理論,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假設。教育工作者應對產出導向型的大學英語課堂實踐的可能性進行全面分析,圍繞精選大學英語課堂實踐教學的目標詞匯、驅動學生對英語詞匯詞義深度理解、要求學生在故事場景中串聯詞匯、促成學生掌握英語交際和表達規則、對產出導向結果實現多元化評價五個步驟開展英語教學。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引言
產出導向法,主要是以外語教育專家為中心創建的新型教育形式或理論,其英文名是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著重以產出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價。教師需利用合理的任務設定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在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訓練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推進,教育工作者要精準定位師生角色,構建符合產出導向教學法基本原則和核心要求的英語課堂。大學英語教師要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和掌握情況有正確認識,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導向,對產出導向教學法進行再設計和實踐應用?;诖髮W英語課堂,教師需發揮輸入與促成的作用,保證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和有效輸出,最終達到產出導向教學的效果和目標。
一、產出導向法的理論體系
(一)教學理念
產出導向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教學活動。秉承學與用一體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內容和產出任務。英語課堂上,需體現全人教育說的核心觀點,圍繞知識重點和育人要點,組織全員深入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以保證學生理論素養、實踐素養、思維素養、跨文化交際素養等獲得全面培養。產出導向法教學顛覆了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育人格局,強調凸顯課堂教學的實質價值和意義,即以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為根本,對教學形式、教學流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定。
(二)教學假設
教學假設,主要包括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教師需以帶有不同任務和主題的實踐活動為立足點,組織學生深入了解英語詞匯、語法、詞源等內容。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理解后,借助原有知識體系有選擇性地進行知識運用和語言加工,且根據任務要求進行明確輸出。教學假設是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中的關鍵構成要素,決定著整個教學工作的完成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教師需保證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有效性、假設任務的合理性,保證學生真正深度參與和積極反饋。
(三)教學流程
設計、驅動、促成、評價是產出導向法實施的主要流程,以教師為媒介,向學生系統和有效傳輸知識內容。而學生需在可理解的基礎上,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靈活使用。教師把控好驅動環節,側重于學生語言輸出的精準性和流暢度,以及學習質量的反饋和自我客觀審視。同時,教師需善于教學評價,引導學生以端正和積極的態度審視自身與他人的差距。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需做好“輸出驅動假設”,為學生構建新穎但符合實際的語言技能訓練情境。所假設的任務,既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貼合真實的交際場合和氛圍。這樣,才能凸顯產出導向法的特色和優勢。
(四)教學原則
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介入,需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立足點的基本原則[1]。語言教學素材需融入符合規則的任務場景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有序、科學地實施教學任務。無論是在選擇教學素材環境,還是正式進入到教學情境中,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且根據他們的學習問題和反饋,教師需動態優化教學流程和實施手段。教師應促成有效教學的發生,協助學生高質量地輸入和產出,熟練和流利地進行口語表達和翻譯。
二、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產出比輸入更易于知識獲得
產出是學習的目的,是教學效果的具體評價和表現。有具體產出任務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產生強大的內在驅動力[2]。將產出導向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從理論層面來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體來說,大學生已擁有較大的英語詞匯量,掌握重要和關鍵的語法知識和交際技巧,屬于中、高級英語學習群體。此外,輸出驅動更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若學生不能主動輸出,即便輸入再多的英語知識也無法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相較于傳統課堂的單項輸出,利用產出導向型教學法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即知識輸入、知識獲得、知識加工、知識運用、知識輸入可在既定的任務實施環節中得以實現。
(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產出導向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可誘導學生主動地調取和使用原有知識。利用具有競爭性的任務,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使他們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學習[3]。英語課堂不再局限于枯燥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程式化的考核,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課堂,有著突出的交際性和情境性,易于構建開放和愉悅的語言學習環境。而只有學生對英語學習和技能訓練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完善自我和學習反饋。從這個層面來看,產出導向型教學法的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展現出顯著的優勢和極大的可行性。教師需在實踐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驗證,設計科學、有趣、創新、現代的英語教學新模式。
(三)基于產出評估可凸顯大學英語課堂的可量化性
產出導向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包括產出質量評估環節,需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以及教學問題進行綜合的評價和測評?;诋a出評估,可充分體現大學英語課堂的可量化性。教師可對任務布置、任務完成、文本選擇、鞏固練習、講解練習等環節的教學問題進行客觀診斷,并根據學生的知識輸入、輸入、可理解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成效評價體系,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進行量化評價和評估,不再帶著濃厚的個人色彩評斷教學。大學英語教學中介入產出導向型教學法,無論是在授課的整個過程中,還是最終的教學評價上,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巧妙地引進產出導向型教學法。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設計
(一)精選大學英語課堂實踐教學的目標詞匯
大學英語需做好輸出驅動,圍繞關鍵教學內容組織課堂實踐教學。精選常用和有代表性的目標詞匯,有效布置學習任務。教師應根據英語教學大綱,以明確的教學任務導向,設置具體的教學流程。必須實現先輸入,后輸出,遵循這一教學流程推進基礎性的英語教學活動。教師所選擇的目標詞匯,主要用于驅動學生深度參與到產出任務中,即將重要的英語詞匯作為輸入材料,使學生有目標和有方向地進行語言知識的加工。英語詞匯語義和詞義的了解,對學生英語書面和口語表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做好詞匯教學,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教師應以目標詞匯為關鍵,對學生進行輸入促成。
(二)驅動學生對英語詞匯詞義深度理解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聽寫英語詞匯,并根據自身的詞義了解程度和學習問題,細致地做好標記,以便于二次學習詞匯含義和使用方法。教師需在上下詞義、派生詞等方面做好輸入與驅動,引導學生將目標詞匯擴展成短句。在這個教學環節,教師需驅動學生全面學習固定短句,以及詞匯間搭配的規則,并掌握慣用句型的使用方法。教師必須做好英語理論知識的深入工作,促使學生真正掌握目標詞匯的詞義內涵和使用方法,為接下來的任務產出打下良好基礎。而學生在理解詞義和語義的過程中,若過于拖沓,會對促成環節造成消極影響。教師需把控好課堂節奏,根據任務設計的流程,在規定的時間有序推進各項產出導向教學法。
(三)要求學生在故事場景中串聯詞匯
依托故事場景對英語詞匯進行串聯,是完成產出任務的重要步驟。教師需提前做好場景設定、任務安排、主題選擇,以保證目標詞匯的有效串聯。教師要圍繞最初選擇的目標詞匯,對不同的任務場景進行設計和實踐。教師需引導學生利用目標詞匯講故事,既要保證詞匯適應的正確性,還應體現表述內容的完整性?;诩榷óa出任務,對輸入和輸出進行有效銜接,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語言加工能力和聯想能力進行全面提升。教師需將教學內容與教育對象的已有認知結構進行有效的融合,使產出導向法教學有價值、教學內容有意義。而學生利用目標詞匯編寫或表述故事的過程中,既是選擇性加工的過程,還是知識遷移和輸入的過程。在此環節,教師必須有效設計故事場景,以保證學生靈活和智慧化地進行詞匯串聯。利用講述故事的形式,驅動學生進行詞匯產出。
(四)促成學生掌握英語交際和表達規則
產出導向教學的促成環節,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深入材料。以目標詞匯為中心,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和豐富。參照學生故事編、寫、說的能力,合理融入語言交際的重要素材。從以上詞匯的講解和使用升級為例句實訓,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培養。教師要構建開放和跨文化交際的語言環境,將語言知識和文化進行科學融合。指導學生從中西方文化差異視角出發,深度參與到例句操練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中??衫媒巧硌荨⒅黝}辯論等方式,推動和輔助學生深度選擇性學習。在這個教學環節,教師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并對詞源、例句、國際交際規則等形成正確的認識,能掌握關鍵的英語交際和表達規則。
(五)對產出導向結果實現多元化評價
對于產出導向結果的評價,可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問題進行科學診斷。一方面,教師需對學生產出任務的完成質量、能力缺陷、知識盲區、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觀、理性、公正的評價,指導他們科學規劃英語學習計劃。同時,誘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完善不足和短板。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可從各自視角,審視和分析大學英語課堂產出導向教學模式。雙方需對整個教學流程進行復盤,充分了解其優勢和不足,以便于更加科學地進行優化和調整。例如,引導學生自主優化所編寫的故事,思考是否可融入新的情節和詞匯。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所有故事進行評價和打分。最后,評選出最優秀的故事、最佳講述者,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意識進行再次驅動。
四、大學英語課堂實踐中任務處理的有效建議
(一)教師與學生需明確了解產出任務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產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教師需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教學。以學生為根本、以產出任務為抓手,組織學生深度學習和積極反饋。而在對設計的課堂任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講述任務內容和推進流程,以保證學生真正領會產出任務的目標和操作程序。正式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前,教師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學習意義。教師需將空洞的大目標進行有效的分割和細化,緊密圍繞有趣和新穎的產出任務,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
(二)運用有價值的輸入材料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師需根據不同的任務內容,選擇和使用有價值的輸入材料。任務與材料要相互支撐和促進,安排學生進入到相對真實的交接場景中進行對話。若所設計的產出任務脫離現實背景,會極大弱化產出導向教學效能。教師必須處理好任務設定問題,有明確目標地選擇學生學習中運用的輸入材料。處理好容量和質量的關系,把控好任務完成的節奏和效果。教師需參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儲備,甄選輸入材料,且能助力產出任務的高質量完成。簡而言之,用于產出導向教學活動的材料,既要符合學生既定的學習水平,還需服務于教學目標。語言知識材料的準備,關系到英語教學中產出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在既定的教學時空中做好信息的輸入,以保證更好地輸出。
(三)引導學生理解性地輸出和輸入英語
基于可視可聽的語言學習素材,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性的輸入,經過大腦的二次加工后,正確地進行輸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時,在各個教學流程和步驟中會面對不同程度的突發狀況和問題。教師需具備良好的教學機智進行有效處理,促使學生自主、積極地完成任務,并理解知識內容。教師要科學組織輸入和輸出的教學活動,令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語言環境中自由輸出和表達。教師需認識到,學生對于知識的“可理解”十分重要,是產出任務完成的關鍵。而可理解的輸出和可理解的輸入,對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發揮著同樣的作用。教師只有處理好關鍵的課堂任務,才能實現高質量地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最大程度地發揮產出導向法教學的作用和優勢。
五、結束語
總之,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高校需科學引進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科學地對英語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教育工作者需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和訴求有清晰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融入產出導向型教學法,為學生全面提高英語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優質條件。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權責分明地推進各項教學活動。利用產出導向教學法創建開放和活躍的英語課堂,促使學生口語能力、翻譯能力、寫作能力等獲得全面提升,驅動有效學習事件的發生,開創一個英語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鄧麗君.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278—280.
[2]秦雅芬.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海外英語,2020(21):7—9.
[3]郭妍.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農家參謀,2020(22):245—246.
作者:李銳 單位: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A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