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影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世界在互聯網的推動之下,大眾傳媒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手段和新途徑,對價值觀念、生產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些許負面影響。本文在分析和理解大眾傳媒內涵及發展過程的基礎上,總結其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大眾傳媒;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改善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全球化、多元化時代,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紛繁復雜的信息,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主體的大眾傳播方式,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社會生活模式,大眾傳媒成為人類信息傳播的新興手段。大眾傳媒之所以能夠迅速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認知、文化教育甚至行為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是其具備了傳遞迅速、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等特點。這種強大的傳播優勢和社會影響力就不可避免地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產生影響??v觀現在的大學校園,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可以很便捷地下載任何感興趣的應用程序,獲取各種甚至國外的新聞資訊、網頁視頻等。然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其思想、價值觀念正處在非?;钴S的時期,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自控能力,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些紛繁多元的沒有經過篩選的信息,有的充滿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成分,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可謂是一大沖擊。面對這一現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如何摒棄大眾傳媒視域下的消極影響,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思考的重點。
一、正確理解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即大眾傳播媒介,其最早是對廣播電臺產生后的一系列職業化信息傳播的表述,是廣播電臺出現以后被廣泛運用的新概念。通常情況下,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傳播的物質工具,即我們熟知的報紙雜志、廣播CD、電視電影、互聯網手機等。二是從事信息傳播的組織,具體就是和傳播工具相對應的信息傳播機構。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大眾傳媒主要表現出有強烈主體性、地位相對穩固和具備完善的社會環境組織等特點。大眾傳媒的發展隨著傳播工具的不同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而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將之前的所有傳播媒介囊括其中,大眾傳媒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進入到“大眾傳媒時代”。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大眾傳媒已經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梢哉f,大眾傳媒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環境,在提供大量文化觀念的同時,提升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而對信息的大量需求是“社會人”的根本需求。大眾傳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傳播的內容是社會政治思想的導向,直觀反映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想要引導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就必須重視大眾傳媒的正向作用。
二、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通過對大眾傳媒的概念理解,我們不難發現作為傳播學的重要分支,其對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規范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下的大眾傳媒具備很強的時效性、廣泛性和多元性,對容易接受新思想但又不具備很強辨別能力的大學生影響深刻。
(一)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積極影響
在當前網絡化迅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之下,大眾傳媒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一種普遍方式,尤其是互聯網作為受眾面最廣的傳播方式,已經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載體。大眾媒體具有廣泛性、便捷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可以隨時實現不同類型信息的傳遞。目前,大學生通過網絡、手機APP等獲取信息的比例已經遠超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可以說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必需品。加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借助大眾傳媒手段進行教學內容的查詢、篩選和整理。因此,在大學生道德教育問題上,傳統灌輸式的說教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高校必須結合大學生對大眾傳媒接受度高這一現狀,利用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優勢,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消極影響
1.造成大學生思想價值混亂。在互聯網新媒體上,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人人也都可以便捷地獲取信息,這就給一些無良媒體和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大肆傳播低俗節目、推介暴力游戲,各類丑聞充塞其間,炫富和攀比的事件頻頻發生。這些都不斷地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給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帶來負面影響。2.造成大學生道德素養缺失。社會新聞中也頻頻出現大學生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舍己為人的好人好事,充分展示了大學生群體的高尚品質。但是,這其中也不乏一些道德缺失、社會公德意識薄弱的現象,考試作弊、文憑造價、缺乏誠信、故意拖欠助學貸款等現象時有發生。在多元化思想和西方不良價值觀的影響下,個別大學生認為艱苦奮斗、樂于助人、勤儉節約已經落伍了,這些都充分表露出當代大學生在道德素養方面的不足。
三、大眾傳媒改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措施分析
利用大眾傳媒手段,能夠將思想道德教育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也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另外,依托互聯網的大眾傳媒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思想道德教育的覆蓋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的宣傳空間,無處不在的新聞資訊、模范代表人物、見義勇為等都會通過大眾傳媒在短時間內覆蓋祖國大地,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陣地,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一)加強高校網絡建設,構建思想道德平臺
當前大眾傳媒主要依托移動互聯網絡技術,加強網絡建設首先為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基礎。當前,一些高校也充分地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興媒介,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賬號等,緊密結合社會難點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中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思想動態。還有的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形成師生平等的對話環境,及時地引導學生的思想,調節學生的情緒,切實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利用平臺弘揚主旋律,把握學生思想動向,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正向發展。
(二)利用公共網絡資源,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網絡大眾傳媒提供海量、及時的信息,如果能夠利用這些公共資源,用較為正向的內容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大眾傳媒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的新聞資訊,接收各類時事信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此外,新媒體技術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即時的在線交流平臺,通過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塑造大學生提升判斷是非的能力,及時疏導自己規避不良信息,改正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
(三)樹立道德楷模,形成榜樣激勵作用
榜樣效應一直是思想道德教育運用的最有效最常見的教育方法,在大眾傳媒時代,榜樣的作用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宣傳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高校可以通過樹立道德模范,尋找大學生心目中的朋輩效應,在大學生中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向著主流意識形態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珊妤,庫瑞.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2(03):13-14.
[2]侯玉珍.大眾傳媒娛樂化傾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
[3]康紅蕾,羅國華.大眾傳媒“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應對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2.
[4]史曉東.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29):185-186.
作者:黃婷婷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民政與社會治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