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以人的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贊同。筆者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論述。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對應學科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促進個人終身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自身技能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每位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在各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規律,是把握學科教學重點的本質要求。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等幾個方面,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促使核心素養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落地生根,是每位歷史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
一、定位歷史事件,制作時間軸,增強學生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指的是學生對待歷史事物或事件與其存在或發生的時間、空間的對應關系的辨別與分析的觀念及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能否對歷史事物或事件的存在或發生的時空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在歷史教學中,只有學生熟練掌握這項技能,教師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其他各項技能。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那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確定位各個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時間、空間等,制作時間軸,從而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例如,教師在教學《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時,在時間上,可以要求學生繪制夏、商與西周三個王朝的時間軸,標出各王朝的建立時間、滅亡時間等。然后,橫向梳理這一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涉及的具體人物、產生的社會影響等。這樣,既使學生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有了清晰的邏輯思路。在空間上,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上展示《夏代疆域圖》《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指出各王朝地理位置、統治區域的變化情況等,增強學生的空間感知。學生在定位歷史事件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時空觀念,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學習能力、辨別能力、分析能力,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問題情境,樹立史料實證意識,加深歷史理解
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追求正確的、真實的歷史資料和證據,去偽存真,確保獲取的、收集的、掌握的歷史資料是準確無誤的,以此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學術精神。歷史理解核心素養則要求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充分理解時代的局限性。為了讓學生樹立史料實證意識,加深對歷史的理解,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提出高質量、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查詢歷史資料,深入思考和分析,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意義?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給出的史事進行論證,同時,主動查閱資料,得出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展開了積極的思考,不僅調動了思維,而且培養了歷史核心素養。
三、開展自主探究,合理解釋歷史,形成歷史價值觀
歷史解釋素養要求學生站在科學的、人民的、歷史的角度上解釋歷史,不能歪曲史事,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臆造歷史。歷史價值觀素養則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史為鑒,結合現實,表達正確的言論,做出正確的行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成長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對歷史現象進行研討和探究。例如,教師在教學《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活動,在探究中了解北方人口南遷的原因、過程,掌握江南經濟是如何逐步發展起來的等歷史知識。通過自主探究,學生體會到了歷史的合理性,同時,在熱烈的討論和交流中分享彼此的觀點和態度,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綜上所述,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每位歷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總之,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發展。
作者:茅正芳 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導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