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生產地原則的影響下,增值稅稅收過程中,消費低可能會向征收地轉移。本文主要研究了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在現有征收模式下,我國增值稅稅收財政壓力大的地區不斷向壓力小的地區轉移,形成馬太效應。社會性支出存在負向強化問題,財政自給率存在正向強化問題,以人口為分成基數,可以符合流轉稅的性質和要求,才可以有效分擔地區間財政壓力,協調發展區域經濟。
關鍵詞:財政壓力;稅收轉移;增值稅;分成
本文通過研究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明確人口負擔和社會性之處負擔以及增值稅稅收轉移的關系,利用生產地原則,會強化財政壓力,導致增值稅稅收專業,這樣一來財政壓力比較大的地區,就會轉出很多的地區稅收,在稅收收入中形成馬太效應。通過研究可以明確,以人口為基礎的分成方案,有利于有效統一效率和公平。
一、概述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
稅收轉移指的是一個地區的稅收收入向另一地區流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流轉稅消費地和生產地是不同的,此外企業匯總納稅、跨區經營稅收屬地管理等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我國增值稅結合實際征收額進行分成,遵循生產地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流動地和銷售地通常都不是統一的,利用專業化分工,消費地政府只能收到最后一個環節的稅額,在生產流通當中,銷售前稅收開始向生產地政府轉移,生產地通常建設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企業可以為當地帶來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收入,此外還會地阿萊消費者流轉稅收入,消費地通過購買商品,需要承擔商品增值稅稅收,但是所字第政府需啊喲獲取一小部分的稅收,導致政府和參與者的行為發生扭曲。我國實施分稅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財政壓力來自多個方面,例如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供應和財政支出需求等。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資金主要是來源于稅收收入,因此增值稅收入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增值稅稅收發生轉移,政府資金就會因此減少,無法通過消費刺激經濟發展。如果財政壓力小的地區向財政壓力大的地區轉入稅收,那么可以有效均衡區域發展。反之會增加區域貧富差距,無法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因此我國需要分析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的關系,創新現有征收模式,結合我國的稅收屬性和征管水平,化解馬太效應,利用稅收轉移進一步強化財政壓力。
二、財政壓力和增值稅稅收轉移
我國政府利用稅收手段實現資源再分配,進一步調節我國地區間的收入差距。針對增值稅稅收轉移,如果是財政壓力小的地區向財政壓力大的去轉移增值稅,有利于縮小地區收入差距;如果是財政壓力大的地區向財政壓力小的地區轉移增值稅,那么財政壓力大的地區負擔也會越來越大,無法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國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依靠本地財政支撐,公共服務的對象是本地居民,人口規模不斷擴張,居民也不斷增加對于公共設施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政府的管理成本因此提高。常住居民越來越多,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資金,消費的載體是人口,人口集聚地區消費水平也比較高,消費地增值稅會向生產地轉出。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集聚效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流動人口規模非常大,這些人口通常是想經濟發展水平教導的地區流入,針對人口集聚生產地,人口規模不斷增加,地方經濟不斷增長,可以為政府帶來良好的稅收效應,從而有效降低公共服務壓力,同時也可以低效消費地的增值稅轉出。利用以人口為基礎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逆向平衡財政壓力消。消費和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方案以消費為基數,可以更加接近財政壓力水平。根據增值稅分成機制實施稅制改革,可以有效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以人口作為增值稅分成的基數。可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增值稅收入,有效的支持財政壓力大的地區,有利于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同時也可以實現轉移支付的均衡性。增值稅收入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降低增值稅稅收分成,地方政府可以大力支持產能過剩的企業。改革增值稅分成機制,地方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增值稅的收入,避免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增值稅分成。我國增值稅分成機制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傳統的分成方式需要結合基年和比重,時間不斷增加,無法保證基準年份選擇的科學性。在短期內可以保證基數的合理性,但是基數缺乏穩定性。此外利用五五分成的方式,雖然可以保證地方政府工作的積極性,但是會加大欠發達地區的財政壓力,導導致地區發展嚴重失調。我國的轉移支付政策需要進一步改進,如果單純利用轉移支付手段進行調節,可能會導致收入分配差距由此增加,地方政府無法有效供給社會性公共品,地方政府的社會性公共品供給水平可能會因此降低,因此無法再單純利用轉移支付的方式阿湛地區利用,在增值稅分成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同時保證工作效率和公平性。
三、相關建議
增值稅的征收方式以生產地位原則,流轉稅征收特性沒有獲得重視,影響到消費地的稅收利益,所在地政府可以回去企業遷入稅,還可以獲得消費地流轉稅收入。利用空間動態面板模型急性實驗檢驗,可以發現我國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向財政壓力較小的地區轉出增值稅收入,我國利用人口負擔和社會性支持負擔等衡量地區財政壓力,社會性支負擔可以強化增值稅稅收轉移,如果某地區具有較重的社會性支出負擔,那么該地區就是增值稅轉出地區。財政自給率會正向強化增值稅稅收,如果某地區的財政自給率比較高,那么就會獲取財政自給率較低地區的增值稅稅收的轉入。通過模擬不同的增值稅分成機制,可以確定利用人口為分成技術,可以調節不同地區的稅收分配,避免損失額外的效率。我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通常是財政壓力較大的地區,財政壓力大的地區向財政壓力小的地區轉入增值稅收入,可以減少欠發達地區的公共資金,不利于推進該地區公共服務升級。為了保障財政收入的穩定性,財政壓力的地區不斷提高征管力度,使該地區企業稅務不斷提高,這樣不利于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以現有的征管水平為基礎,將人口作為分成技術,在財政收入減少的省市推行稅收返還的方式,可以提高增值稅分成的公平性。地方政府有責任為本地居民提供共國內服務,當前本地財政主要負責支撐現有的公共服務體系運行,以人口為基礎進行分配,可以有效協調財政壓力和稅收收入。此外以人口為基礎向地方分配消費課稅的稅種,可以避免地方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增值稅屬于流轉稅,消費和人口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人口趨于穩定性,并且消費能力比較強,地方財政收入就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問題。最后以人口為基礎建立分成方案,可以加大力度不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央轉移支付的壓力也會因此降低,進一步分成效率。要想有效保護地方財力水平,實現地方財政發展的穩定性,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保障改革的落實。分成機制以人口為基礎,可能會減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加大改革的阻礙,同時也會降低征管積極性。利用人口為基礎的分成機制,在改革初級階段,需要向財政收入較少的省市返還中央上劃收入部分,保障地方既有財力的穩定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有效培植地區財源,促進改革順利落實。此外需要加大力度管理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利用行政手段,加大力度征管增值稅,保障征管工作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本文綜合論述了關于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因為我國國情比較特殊,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需要結合各地區的財政壓力和稅收轉移情況,改革增值稅分成,建立以人口為基礎的分成方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張原,吳斌珍.財政分權及財政壓力沖擊下的地方政府收支行為[J/OL].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13[2019-09-26].
[2]張東,王豪杰.財政壓力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影響機制研究[J].中國房地產,2019(21):24-34.
[3]姜竹,岳筱蕾.增值稅分成模式創新:基于全面營改增后增值稅分成效應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19(07):76-82.
[4]李萌.財政壓力、官員特征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影響研究[J].財政監督,2019(12):94-99.
[5]王家永,趙心宇,史曉芳.鄉鎮財政保障能力及運行情況調查——以大連大鄭鎮為例[J].地方財政研究,2019(06):32-44.
[6]王郁琛.增值稅分成比例調整對“虛開”現象的影響分析[J].稅收經濟研究,2018,23(05):69-75.
[7]李建軍,王瑞祥.誰從政府間稅收劃分中受益?——基于稅收背離和稅收受益的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8(01):76-84.224
作者:張紅建 單位:河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