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技術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現代企業管理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實現企業人財物資源與市場資源有效配置,對于加強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演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建立以國營企業會計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1980年國家頒布《國營工業企業會計制度》,目的是適應“財務管理體制新變化”,推動“利改稅”改革措施。1985年1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會計法》,對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等做出了規定。此后先后頒布了《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等。二是建立以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并軌為主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1992年全國人大修訂了《會計法》,隨后頒布了《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采用了國際通行的會計平衡公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報表系統。1999年全國人大第二次修訂《會計法》,2000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制度》,提出打破所有制、組織形式的界限,建立統一的企業會計核算制度。三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管理會計指引為主的現代企業會計制度。2014年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財務活動與企業活動有機融合。2016年財政部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2017年2月財政部印發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推動傳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向參與企業戰略規劃、資源配置、經營管理轉變。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產業數字化。
大數據技術應用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新途徑。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推動大數據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全流程各環節的應用,分析感知用戶需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打造智能工廠。現代社會信息量爆炸式增長,企業傳統的記賬方法和常規軟件工具已無法適應動態數據抓取、管理和處理工作,必須通過管理會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及時掌握企業運行、市場營銷、成本核算、倉儲物流等動態信息,編制成本計劃、控制運營預算、核算經營效益,直接參與經營管理和戰略決策。大數據技術應用是健全管理會計制度的新任務。現代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多層級的治理結構、全方位的資源配置,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由此國家提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2021年11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實現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核算流程和單位業務活動的全面覆蓋。通過大數據技術在管理會計中運用,實現供應鏈預測、成本控制、市場分析、投資決策的科學化管理,推動企業財務分析與業務活動有機融合,提升企業的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水平。建立大數據信息系統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要求。企業可以采用SAP資源管理系統(也稱企業管理解決方案),將業務和財務有機的進行整合,同時SAP系統與企業的OA(辦公自動化)協同辦公系統、銀行結算系統、稅務“金三”系統、全面預算管理系統、電商系統、月報系統等有機對接,將龐大的企業管理系統整合集成為大數據信息系統,實現數據自動提取、加工處理、分析利用,促進會計人員從低端的記賬會計轉化為數據維護、數據審核、數據分析、數據運用的管理會計師。
三、大數據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原則
(一)戰略規劃原則。大數據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以提高戰略謀劃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狀況,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判,提供企業戰略規劃重要依據。例如企業科研在五年規劃或者三年計劃中,通過運用大數據對企業歷史物資采購價格、銷售成本、經營利潤、現金流量等建立模型,進而對未來市場走勢、價格變化、銷售市場等作出研判,支持企業管理者進行戰略規劃和戰略決策。
(二)融合發展原則。企業財務管理要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嵌入管理會計工具,建立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會計工具的模型、技術、流程,強化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例如,某化工企業利用近五年的ERP系統(企業資源計劃),通過采購數據、當年預算、行業預測等大數據分析后,繪制出企業主要大宗化學原料乙二醇、甲醇的市場價格走向、企業采購價格曲線、采購數量等的趨勢圖,判斷2021年度6-7月份為大宗化學原料采購價格相對低點,由此果斷建議采購囤積原料,有效回避了大幅漲價風險。
(三)成本效益原則。在企業財務管理中,一項活動的收益必須大于其成本。要實現成本效益原則,必須依靠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創新,將資源精準配置到企業新的價值增長點或者有發展機會的業務,對實施效果不明顯或者存在潛在風險的項目,不安排或減少預算安排,減少對“不創造價值、低附加值業務”的投資,將企業人、財、物等資源配置在最優的業務上,促進企業價值和經濟效益的高質量增長。
(四)環境優化原則。企業財務管理大數據應用環境,是大數據共享共用的系統,主要包括內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主要有與管理會計建設和相關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資源保障、信息系統等因素,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國內外經濟、市場、法律、行業等因素。首先必須加快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組織體系,將信息化需求納入企業信息系統規劃,加快運用大數據實現財務分析、全面預算管理、風險控制、績效考核等信息化。其次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特別是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將管理會計人才培訓納入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和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養工程,著力培育一批懂財務、懂管理、能夠運用大數據分析市場、提供戰略規劃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
作者:車映安 單位:蘭州藍星清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