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與防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型企業是經營高新技術產品及其產品研發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導向性企業。這類型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這就決定了這類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持續性強且要求頻率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加劇的財務風險時刻威脅著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本文將對科技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找出相關的防范對策,為科技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防范對策
一、財務風險的概述
財務風險是任何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企業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融資不當等,導致企業可能或完全喪失償債能力,從而使預期的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1]。財務風險客觀的存在于企業財務的各個環節中,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大風險越大,收益越小風險也越小。
二、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1.外部成因
財務經濟外部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或減緩科技型企業財務投資風險。這些外部環境是對影響科技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財務活動造成影響的所有外部因素的總稱。影響財務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包括經濟環境,如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水平、該行業近幾年的發展行情等;也包括法律環境、經融市場環境,如國家信貸政策的調整、國家外匯政策的調整和銀行利率的波動、社會文化環境和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2]。
2.內部成因
科技型企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在當下其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由于該類企業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導致了其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十分巨大。在對這一投入資金的管理過程中,往往由于科技型企業自身的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增加,使得企業財務風險增加的內因很多,其主要包括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滯后,企業資金結構的不合理,企業財務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財務決策的不科學。
(1)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滯后
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必須面臨的一個財務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科技型企業財務管理中,很多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非常淡薄。他們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投資的回報非常大,只需要將公司的內部資金管理好,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缺乏正確的市場財務風險意識,導致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利潤分配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很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相應的財務風險。
(2)企業資金結構的不合理
資金結構的失調是造成企業財務風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技型企業的資金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兩個極端——風險結構型和保守結構型。風險結構型是指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和投資的過程中,使得債務融資的規模較大且比例過高,使得企業的產權比例異常,這是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最主要的原因。保守型結構是指企業的負債率非常低,甚至沒有負債。財務風險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導致許多的科技型企業害怕萬一投資失敗就需要背負這巨額的債務[3]。因此使得企業的資金結構單一且保守,導致企業的發展速度非常慢,甚至停滯不前。
(3)企業財務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科技型企業的內部預算管理、投資核算管理和會計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基本都不完善,甚至流于形式,對現金的管理方式,更是隨意。往往這些科技型企業的財務報表和相關的財務資料,大都是由財務信息管理工作者,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審計的。使企業在進行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對企業的信用情況做不出客觀的評判。經常情況下,使銀行對該企業的評估風險增加,導致企業很難得到貸款。一旦企業經營出現一點小差錯,就會導致資金流動出現問題,情況嚴重時會使企業破產。
(4)財務決策的不科學
在我國的很多科技型企業中,對財務決策都采用了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的方法。在進行主觀決策和經驗決策的過程中,企業往往是依靠財務預測、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經營分析和市場分析等信息的,但是這些信息并不是財務狀況的真實反應,通過參考這些信息進行的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往往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因此,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需要決策者通過不同的財務分析,判斷出更適合的財務方案。
三、科技型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1.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外部原因復雜多變,往往會對科技型企業造成不小的財務風險,因此科技型企業在不斷地發展中,要及時了解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銀行利率的變化、外匯匯率的變化和通貨膨脹等重要的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把握外部環境不斷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并制定多種方案的應對措施,提高科技型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更好的適應財務的發展變化,將企業的財務損失降到最低。
2.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財務防范機制
市場經濟下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高收益就伴隨著高風險,風險與收益就成為了企業發展中不得不去權衡的重要問題。因此,科技型企業要想盈利,就要善于分散風險。財務工作者作為財務的管理者,對企業財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從根本上提高財務工作者的風險防范意識,還要提高企業所有成員的財務防范意識,進行財務風險教育。同時,企業要立足與市場,建立科學有效地的財務防范機制,將財務信息及時完整的整理出來,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
為了更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科技型企業必須不斷地提高財務決策的水平。在籌資決策的過程中,要通過分析各種籌集資金的成本和特點,以及銷售利潤率、凈利率和利息保障倍數等,還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償還債務的能力,慎重的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的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決策是要將經濟效益擺在第一位,既要避免企業投資過分集中化,又要避免投資過分分散,這就需要財務決策者通過定性和定量的財務分析方法,對盈利和投資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減少財務投資的風險。
4.合理安排資金結構
企業在進行債券融資時,要避免融資的兩個極端風險結構型和保守結構型。要對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預測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和融資的數量,保證融資的數量與需求量相吻合,防止出現融資風險過大和籌資過剩。融資規模過大容易使企業背負沉重的債務,籌資過剩容易使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因此,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籌資的過程中,要將各方面因素結合進去進行科學的考量,使企業資金結構更加合理化。
5.采用技術方法進行防范
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比如分散法、回避法、轉移法等[4]。分散法是指,將科技型企業之間有效地聯合起來進行經營,用多元化的方式將財務風險進行分散;回避法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應該對各種方案的進行評估,在保證財務目標能夠達到的基礎上,選擇風險最小的投資方案;轉移法是指,企業根據不同的財務風險,將部分或者全部的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降低自己的風險,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財務保險。科技型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技術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
四、結束語
財務風險是每個科技型企業必須面對的財務問題,但是企業必須對財務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建立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合理安排資金結構,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防范,不斷提高科技型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霞.科技型企業技術資源對財務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4.
[2]曲玉梅.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和防范對策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1,(21):196.
[3]辛永莊.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成因與防范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2,(11):205.
[4]田國強,趙冰凌.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2,(32):287,315.
作者:魏娜 單位:天津中安華典數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