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藝術傳統戲曲元素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戲曲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瑰寶,具有極高的藝術地位,蘊含著民族傳統音樂的精髓。鋼琴作為傳入樂器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意識的與傳統戲曲元素相融合,二者的融合不斷挖掘優秀的傳統音樂元素,創作出更過具有中國民族精神、氣質的鋼琴品,不僅推動了中國鋼琴民族化道路的發展,還推動了中國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戲曲元素;鋼琴藝術
一、概述
(一)中國鋼琴藝術音樂創作概述
中國的鋼琴藝術發展根據音樂作品的創作技法、風格特點以及音樂作品的成熟度可以歸結為四個時期:一是鋼琴藝術的萌動探索時期,以趙元任為風琴改編的中國樂曲《花八板與湘江娘》為代表的作品預示著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萌動。二是鋼琴藝術的初步繁榮時期,歷經了二十年的學習和探索,賀淥汀在1934年創作出《牧童短笛》,預示著中國的鋼琴藝術進入一個嶄新的創作時期。作曲家在不同的社會逆境中努力創作,代表作有瞿維的《花鼓》、丁善德的《春之旅》、《序曲三首》、賀淥汀的《晚會》等。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社會繁榮穩定,為鋼琴音樂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及創作體題材,此時的作品有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陳培勛的《賣雜貨》、桑桐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儲望華的《江南情景組曲》等。三是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徘徊時期,十年動亂導致中國的鋼琴音樂創作遇到了曲折和坎坷,但仍有作曲家堅持在鋼琴事業的道路上,代表作有黎英海的《夕陽簫鼓》、王建中的《百鳥朝鳳》等。四是創新發展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驅散了心頭的陰影,鋼琴音樂創作重獲新生,新的技法、新的風格的作品紛紛問世,代表作有劉敦南的《東山魁夷畫意》、汪立三的《蘭花花》等。
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在長期的發展歷史過程中,與其他綜合因素相互融合、依存,為適應戲劇化的最高目的而逐漸成熟起來。因此作曲家們應把傳統戲曲音樂元素積極的融入到鋼琴藝術中去,創作出更多符合傳統戲曲音樂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一是,將傳統戲曲的音調運用在鋼琴音樂的創作中。二是將傳統戲曲的曲體結構運用在鋼琴音樂創作中。“板式變奏體”、“曲牌聯綴體”是我國傳統音樂常見的曲式結構,同樣被作曲家借鑒運用到鋼琴音樂的創作中。板式變奏體具有漸變型的格局特點,《春江舟影》、《夕陽簫鼓》等作品都采用此結構創作而成,作曲家在改編的過程中使得鋼琴曲更加簡潔,在主題旋律的變奏發展上遵循板式變奏體的結構原則。曲牌連綴體多彩用雜言劇唱詞,由獨立曲調構成,在中國鋼琴作品中有《第三鋼琴奏鳴曲“江南風光”》、《鋼琴敘事詩“潯陽月夜”》等。三是將板式、節奏運用在鋼琴音樂創作中,不同的板式體現不同的唱腔風格,散板、搖板等運用就打破了西方音樂時值恒速不變的特點,讓音樂的節奏更富有彈性。
二、傳統戲曲元素在鋼琴藝術中的運用
(一)鋼琴練習曲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
鋼琴練習曲是鋼琴演奏技巧與表現的主要手法,在系統的訓練中使得演奏者由淺入深的對演奏技法進行訓練,在中國風的鋼琴練習曲的創作中,作曲家們積極的汲取和運用傳統戲曲元素,所把控中國風戲曲風格的音樂風格與思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倪洪進的《鋼琴練習曲四首》,第一首采用京劇《小開門》曲牌,旋律生動活潑,第二首采用京劇《柳青娘》曲牌,演奏時凸顯音高旋律,第三首采用昆曲《石榴花》曲牌,節奏鏗鏘戰斗氣氛濃郁,第四首采用昆曲《柳搖金》曲牌。鋼琴練習曲成功運用戲曲元素的還有很多,中國風的鋼琴練習曲展示了獨特的民族個性,增添了鋼琴練習曲的藝術魅力。
(二)鋼琴樂曲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
鋼琴樂曲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中有昆曲、京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呂劇、滬劇、越劇、評劇、閩劇、薌劇、錫劇、婺劇、晉劇、贛劇、湘劇、花鼓戲、秧歌戲等多種劇種。昆曲是百戲之祖,對鋼琴音樂的創作有著重要影響,如丁善德創作的鋼琴曲《序曲三首》中的《降G大調序曲》的主題部分,就是采用昆曲《玉簪記》中輪唱的音調,采用摸進的旋律手法,上下聲部構成不同節拍的異步對置。又如江文也的鋼琴獨奏小品集《北京萬華集》,其中《柳絮》這部小曲的旋律中低音持續襯托,帶有明顯的“京腔”戲曲性。
(三)鋼琴伴奏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
鋼琴伴奏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京劇樣板戲在鋼琴伴奏中的運用,殷承憲創作的鋼琴伴唱《紅燈記》就是戲曲元素伴奏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嘗試,并取得了和“樣板戲”同樣的特殊地位,把鋼琴自身的藝術氣質充分發揮出來。二是將民族聲樂運用在鋼琴伴奏中,我國大部分的民族聲樂曲調都是來源于戲曲音樂,作曲家在創作鋼琴伴奏時也大量汲取戲曲元素作為素材,如《孟姜女》中的演唱是緊拉慢唱的搖板,鋼琴伴奏根據這特點運用伴奏技法,與演唱者做到更完美的配合,更細致的體現作品的藝術風格和音樂魅力。
三、傳統戲曲元素與鋼琴藝術融合的藝術價值
(一)鋼琴藝術推動戲曲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傳統戲曲音樂的生存土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宏觀歷史的高度,戲曲音樂要不斷的變法發展來滿足人們變化的審美觀念。鋼琴藝術與戲曲音樂的有機結合,為戲曲音樂的發揮在那提供了新的發展舞臺,戲曲音樂蘊含的獨特美感不斷在鋼琴音樂中得以實現,不斷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民族精神,還讓聽眾們重新認識了戲曲的唱腔、音樂精神,大大提高了聽眾的審美觀念。
(二)戲曲音樂推動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
鋼琴藝術與戲曲元素的大膽融合,不僅保持了戲曲原有的神韻,還讓鋼琴音樂發揮出多聲思維的優勢,極大的豐富了旋律線條和鋼琴音樂的創作手法。鋼琴藝術用線性結構重新詮釋出戲曲音樂,產生出新的議案想效果,讓聽眾在熟悉的曲調中產生新的藝術沖擊。鋼琴藝術在民族音樂中汲取養分的同時拓展藝術空間,從而進一步推進中國鋼琴民族化道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鵬.中國鋼琴藝術史及其民族化發展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03.
作者:王浩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