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動因與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動因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動因與路徑

    〔摘要〕中國傳統戲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經典劇目,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但在風云激蕩的社會巨變中遭遇了冷遇和低迷,在其危機四伏之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傳統戲曲的重新勃興注入了活力。在戲曲數字化發展實踐中,逐漸形成政府主導、市場發展、名家帶動、粉絲自發等多種模式,初步構建了良好的戲曲發展生態圈;為促進戲曲數字化進一步發展,需要發揮政府、戲曲工作者、新媒體傳播平臺的作用,形成各主體互相配合、協同發展的合力,開創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發展模式;優化路徑

    一、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基本方式

    傳統戲曲與科技的結合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遙遠,1904年,京劇大師孫菊仙灌錄了中國第一張唱片《舉鼎觀畫》,1905年,在電影誕生僅十年后,中國拍攝了由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進入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技術更是為傳統戲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所謂戲曲數字化發展,是指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傳統戲曲的挖掘、整理、傳承、生產、傳播等各個環節,通過對傳統戲曲文本、圖片、唱片、磁帶、影視資料等進行數據庫建檔保存,通過戲曲電影、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實現傳統戲曲的數字化制作和傳播。數字化促進戲曲發展,集中體現在戲曲的制作和傳播兩方面:

    1.戲曲的數字化制作

    首先,對各劇種代表性劇目的圖文及影音資源進行收集整理,打撈珍貴歷史記憶,作為數字影音文獻留存,在此基礎上建立數據庫,打造服務傳統戲曲研究的綜合數據管理應用平臺,為進一步研究發展傳統戲曲提供文獻、資料、技術支撐,同時用戶可以通過數據庫檢索相關戲曲知識、點播名家名段視頻等,便于戲曲的保護及傳承;其次,運用數字技術制作戲曲作品,既保存了傳統戲曲的原汁原味,又適應現代觀眾的欣賞需求。以戲曲電影為例,通過3D、4K、全景生技術等在電影中的運用,戲曲演員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一個眼神、一個細微表情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戲曲舞臺上看不見的細節經由大屏幕展現得格外細膩傳神,提升了戲曲舞臺的表現力,讓觀眾既能獲得劇場中的舞臺觀劇體驗,又能感受更加逼真的場景體驗。

    2.戲曲的數字化傳播

    戲曲的數字化傳播是通過各種新媒體載體對戲曲進行互聯網傳播和移動互聯傳播,通常來說,受眾能體驗到的方式有網絡直播、微電影、短視頻、全媒體戲曲節目等,這些傳播方式具有真實感、代入感和強大的感染力,為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和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以央視戲曲頻道的戲曲訪談節目《角兒來了》為例,該節目是全國第一檔“互聯網+”與“電視+”全媒體融合概念的戲曲節目,自2017年開播以來連續三年引發收視熱潮,該節目內容立足表現傳統戲曲文化的審美神韻,其技術定位頗具創新,觀眾可以通過微信等新媒體與電視節目中的嘉賓進行隔空對話,在不同的時空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二、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動因分析

    在中國社會快速變革中,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文化發展被削弱,戲曲藝術受到冷落,日漸式微。原文化部2017年底的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顯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中國共有348個戲曲劇種;30余年間,已有24個劇種消亡,17個劇種接近消亡①。傳統戲曲藝術亟待發展、振興和繁榮。進入新時代,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動力有以下三方面:

    1.年輕觀眾日益增多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年輕人的審美能力也在相應不斷提升,對傳統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與體味傳統文化之美,開始享受戲曲等傳統文化慢節奏帶來的愉悅和輕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戲曲、書法、水墨、古琴、國學等傳統文化中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傳統戲曲的劇場中令人欣喜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正在不斷創新戲曲的呈現方式,移動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廣泛運用,適應微時代傳播特點的線上線下互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受眾群體。

    2.戲曲數字化的國家扶持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中辦和國辦聯合《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實施戲曲振興工程,做好戲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推進數字化保存和傳播。”②這些國家層面的政策,以及各省市相繼出臺的各項配套措施,極大調動了戲曲工作者與時俱進的積極性,激活了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強大動力,傳統文化環境整體良性轉變給戲曲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3.“數字化+戲曲”優勢明顯

    覆蓋面廣。數字化技術創新了戲曲的傳播方式,不再受劇院場地大小及觀眾容量的限制,打破了時空界限。如江蘇省文化廳2017年與劍橋大學合作創建了“全球數字昆曲博物館”,身處世界各地的昆曲愛好者,只要點擊登陸,即可收看到在南京博物院、蘇州昆曲博物館等地用最新VR技術錄制的昆曲選段,共享昆曲之美。互動性強。互聯網的強交際語境,再造了戲曲人和觀眾的關系,增強了戲曲院團、演員與戲迷之間的交流互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戲曲文化生態圈。傳播精準。互聯網的特點是信息量巨大,各種海量信息龐雜無序,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可以發現戲迷觀眾所需的各類信息,實現戲曲精準化傳播。反饋及時。互聯網技術可以跟蹤到觀眾的反饋,通過平臺收集數據信息,進而把這種反饋傳遞給藝術家,作為修改作品的參考,讓需求和供給實現精準對接,創造戲曲創作、演出、欣賞的良好藝術生態。

    三、戲曲數字化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戲曲數字化發展實踐不斷深入進行,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

    1.政府推動型

    在戲曲數字化發展進程中,政府主導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戲曲數字化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如國家文化工程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工程,首先遴選出當代京劇名家,由演員在舞臺上演繹其代表性劇目,對其在舞臺上的表演進行錄像后,再由演員在錄音室錄音,最后采取演員給自己音配像的方式,精心打磨,以期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表演形式。這項工程除了可以用作當代京劇名家名段的資料保存外,還極大地方便了觀眾欣賞,同時為年輕的戲曲從業者及戲曲愛好者提供了最佳戲曲傳習教材,最大限度程度實現戲曲的“活態傳承”。

    2.市場發展型

    在傳統戲曲數字化進程中,互聯網企業進行了多方有益探索,他們對傳統戲曲節目進行加工改造,契合年輕受眾的需求,邀請活躍于傳統戲曲舞臺的名角走進直播室與網友互動,策劃出更符合年輕受眾的戲曲相關活動。如秀色娛樂旗下的直播平臺在2017年推出“國粹之美”節目,邀請戲曲名家與網友線上互動,反響熱烈,戲曲名家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技能獲得了年輕網友的認可,讓很多年輕觀眾第一次領略到國粹之美。與戲曲相關的策劃活動也頗受年輕網友歡迎,如在原文化部藝術司指導下,中國藝術頭條聯合CCTV文化十分、騰訊視頻等多家專業團隊于2017年12月共同發起了“我愛我的家鄉戲”影像征集活動,國家京劇院老旦演員袁慧琴攜手在年輕群體中具有巨大市場號召力的青年演員鹿晗拍攝了活動宣傳片,收獲良好口碑。

    3.名家帶動型

    各行各業,領軍人物都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在劇種眾多、流派各異、名家輩出的戲曲界。近年來,戲曲界諸多名家深刻認識到戲曲在守住藝術精髓的同時,必須與時俱進,用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溝通方式與年輕人對話,搭乘數字化列車,利用現代技術,讓戲曲更有效、更廣泛地傳播。著名京劇藝術表演家尚長榮身體力行,2018年主演的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創下了中國戲曲電影單日排片場次的新高。新生代京劇名家王佩瑜是著名的京劇余派老生,舞臺上的她唱腔渾厚蒼涼,做功精細扎實,生活中的她時尚開朗,深受喜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追捧,她在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臺開設“京劇其實很好玩”欄目,每期10分鐘左右,講述跟京劇有關的方方面面知識。在這些業界領軍人物的不懈努力下,傳統戲曲正逐步借助數字化技術積極與時代融合。

    4.粉絲自發型

    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變成了“用戶”,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同時也有了更大的主動權。粉絲與喜愛的院團或演員保持良好互動,對劇目、演員的表演通過留言的形式進行點評,有的觀眾則直接撰寫頗為專業的劇評,這些來自粉絲的聲音會影響到劇目下一步的打磨提升。有些資深戲迷開辦微信公眾號,直接發聲,傾己之力傳播推介自己喜愛的劇種、名家。

    四、傳統戲曲數字化發展的優化路徑

    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8億,網絡數字技術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在數字化時代,戲曲傳承發展涉及國家政策、戲曲工作者、新媒體傳播平臺這三個重要方面,三者應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優勢,加強溝通交流與合作,協調平衡各方資源,構建戲曲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1.國家予以政策支持

    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應出臺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從政策層面鼓勵傳統戲曲從業者及相關人士,將數字技術和高科技手段運用于傳統戲曲的傳承、生產、傳播全流域,加大資金保障,搭建各類戲曲展示平臺,使傳統戲曲通過各種方式與市場進行對接與融合,滿足當代觀眾的需求,以此催生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當代價值觀的優秀作品,構建傳統戲曲良性傳承發展之路。目前,很多地方劇種建立起了自己的戲曲影音數據資料庫,對傳播地方劇種、擴大劇種影響力起到了良好促進作用,政府應在此基礎上努力打造覆蓋全國的傳統戲劇戲曲一站式服務數據平臺,讓全國觀眾能充分享受戲曲數字化紅利,以此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2.戲曲工作者主動投入

    戲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主動擔當,在戲曲數字化發展潮流中積極作為,正確引導觀眾的審美,在劇目的創作、制作和宣傳上,引入互聯網思維。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維護好戲迷票友群,發展共贏。其主要方式包括:加強情感互動,與戲迷和粉絲經常交流;提供實用服務,戲曲院團或演員開設微信公眾號,網友留言獲取贈票,提高積極性;推廣普及戲曲知識,征集網友寫劇評,在公眾號及時刊發,激發網友廣為關注;激發戲迷參與積極性,組織票友戲曲大賽,互鑒互賞,提升戲迷參與度。

    3.平臺提升傳播能力

    戲曲數字化對網絡平臺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先進的技術技能,而且要立足長遠,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對戲曲藝術的審美境界,避免對戲曲、對傳統文化的誤讀誤導。戲曲數字化平臺建設要形成持續發展戰略,避免過分追逐熱點和盲目跟風,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4.互聯網企業加大創新驅動

    數字化為傳統戲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戲曲互聯網企業應加大創新力度,在處理好版權、作品保留等基礎上,打通戲曲產業鏈各環節,構建戲曲生產與消費的商業創新模式,打造以戲曲為紐帶的文化生態圈,與傳統戲曲共同實現雙贏。

    作者:王焰 單位: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信息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一级成人黄色片|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口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第一页|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