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曲藝術檔案的收集行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杜定友先生曾言道:“一代文化,大部分存于文獻。”[1]92從傳承視角來看,戲曲藝術檔案的價值在于資源的積累與再利用。戲曲藝術融匯了繪畫、舞蹈、音樂等諸多層面的表演價值,綜合性強,藝術氣息濃厚。在進行戲曲藝術檔案收集時,我們必須遵從科學專業的收集原則與標準,突出其藝術內容的原汁原味,保證其承載的原始價值,實現本色傳承。如音像藝術檔案,即便僅僅是簡單復制,其依然保持了原作品的內容,是原始價值體現。一是等同性原則。在戲曲藝術檔案收集過程中,如果出現原始資料遺失的情況,而現存的又非原始載體,那么如果新載體所承載的信息在價值內容上與原始資源相同,我們可認定為新載體與原始載體信息相等同,具有檔案的原始憑證性,可將新載體信息作為原始內容收集并保存起來。二是替代性原則。磁記錄檔案壽命僅僅為15年左右。倘若出現原始信息載體(如磁帶或光盤等)即將失效或喪失保存意義時,收集工作不必要拘泥于對載體進行搶救保護,而可以通過復制等手段將原始信息搶救到新的載體上用以替代原始載體,如聲像資料、文字材料及其他實物等,然后對新載體進行規范保存。兩大原則雖然并非一味追求原始資料的收集與保存,但是其所承載的信息完整而具有原始價值,保證了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二、戲曲藝術檔案收集工作中的問題
1.私藏戲曲資料收集缺少規范保障。在國內,檔案工作者已經最大程度地利用政策將更多私藏戲曲資料主要集中在一些國內收藏名家及海外收藏機構手中。不過國內戲曲藝術資料收集卻并沒有建立與這些收藏機構或個人的溝通機制。而在收集過程中,對于戲曲藝術檔案的捐贈來源、等級鑒定、獎勵標準及權限設置等都沒有明確的方案措施,這使得民間戲曲藝術檔案收集在存在部分重復內容的同時,捐贈種類內容紛繁復雜,捐贈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戲曲藝術資源的整合與利用。2.戲曲藝術資料收集后鑒別難以跟進。地方戲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2]58。戲曲藝術是音樂舞蹈等與民間文化融匯的藝術表現形式。據國家檔案局相關資料顯示,我國56個民族戲曲種類規模達到360多種,而傳統形式下的劇目更超過2萬種。這樣眾多的戲曲種類帶給收集、鑒定以很大的障礙,非專業人士根本無法勝任。在《粵劇大辭典》編撰期間,粵評大家易紅霞曾直言,粵劇種類頗多,不僅收集難,收集回來還必須面對浩大、嚴謹的資料鑒別。同時,由于戲曲藝術檔案來源不定,大多從民間收集,而且資料載體差異很大,資料內容真偽與價值辨別難度較大,戲曲藝術資料收集后的鑒別工作往往復雜困難。再者,我國戲曲藝術表演者隊伍參差不齊,水平各異,而表演內容往往是源于生活,故而大多數民間表演者都是業余演員,加之某些表演者的表演內容僅僅是特定的歷史演義或低俗話題,戲曲藝術價值高低的鑒定缺少統一標準,鑒定難度不小。如若事事都征詢專家,則工程量更大。3.戲曲藝術資源收集方法較為傳統。戲曲藝術資源出處甚多。當前在收集戲曲藝術資源時,一般采用的方法都是機構對機構征集,即定期差遣人赴各個地方劇團或戲曲檔案室,對相關戲曲資源進行鑒別與征集,同時對于個人的捐獻則是被動接收,沒有主動接收辦法。這樣的方法途徑無形之間已經將匿于民間的原生態藝術資源排除在外,非主動的工作姿態導致錄像機、照相設備等被束之高閣。而具體收集過程中則沒有明確的目標性,沒有重點,對于館藏要求與具體資源的結合不到位,導致很多收集資源因不合格被遺棄。4.個體戲曲藝術檔案收集不夠完整。對于戲曲表演者而言,如果沒有足夠的藝術造詣,沒有成套的藝術作品,無法反映出其戲曲藝術檔案的價值,或直接影響其價值層次。而面對個體戲曲藝術家的藝術檔案,如果收集者欠缺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以及檔案保護的敏銳感,其收集行為很可能支離破碎或不成系統。當然,在實際收集時,某些收集行為卻顯得隨意而低水平,對于藝術檔案不僅沒有起到保護作用,還可能造成損害。如有的難以理解戲曲藝術作品究竟達到怎樣的演繹水平,收藏價值幾何,能否辨別并有效歸類藝術檔案;有的地方對于個人戲曲藝術檔案的收集沒有展開全面收集,導致其資源仍然處于片段化記憶,規模有限;有的則在收集時難以派出有素質、高能力的檔案工作者,很多藝術檔案收集存在誤區或缺失,難以保證其完整性,難以完成專業的保存收藏。
三、戲曲藝術檔案收集行為問題的對策研究
1.暢通獲取私人檔案資料的收集渠道。國內與海外的私人檔案資料所收集的渠道是共通的。對于國內戲曲藝術檔案私藏家或著名表演藝術家家傳影像資料,需要出臺鼓勵性政策及方案,對不同層次的檔案資料明確獎勵標準、獎勵上限,同時與捐獻國家、地方簽訂戲曲藝術檔案工作合作協議,暢通征集渠道。要主動宣傳、定位宣傳戲曲藝術檔案捐贈的意義、價值及獎勵辦法,對選擇無償捐贈的個人給予激勵,如列入戲曲藝術檔案杰出貢獻名錄,頒發戲曲檔案捐獻紀念章,或賦予藝術檔案館適當權限,讓其享受永久免費的檔案資源服務。2.確立去粗取精的檔案收集原則。要切實加強對于地方戲曲文獻的采集工作[3]7。戲曲藝術檔案名目眾多,但是并非所有的檔案資料都能達到收集標準,也并非都能收入館藏。戲曲藝術檔案收集,要緊緊遵循去粗取精的檔案收集原則,對藝術價值不高、檔案內容偏向低俗化暴力化的檔案資源要堅決擯棄,任何收集的藝術資源都必須有助于推動戲曲文化的健康發展。如在粵劇藝術中,部分表演存在高危險性、形象丑化等不良導向,像嘔真血、飛刀、見紅等都可能造成模仿者遭遇人身傷害,這也是承襲逐漸斷壟的主要原因。這部分戲曲藝術資源就應該被排除在收集范圍之外。此外,還有一類需要剔除的是,對于歪曲國家特殊時期歷史真相的戲曲表演,或者帶有主觀虛構或污蔑的戲曲資源等。當然,這些需要經過檔案專家或史學家進行客觀鑒定。3.運用多元、特色、系統的收集方法。戲曲藝術不僅門類眾多,而且其特色各異,其所依托的載體也存在顯著差異。要創新方法、對接實際來進行戲曲藝術資源收集。一方面,基于一般的紙質、實物檔案,綜合運用錄音、錄像及照片留存等方式來收集原始性資源。這些方法主要運用于依托口口相傳或缺少文字記錄的民間戲曲藝術資源,尤其通過錄像與錄音等手段留存少數民族的戲曲藝術資源,這類資料往往是最真實原始有價值的。另一方面,對于戲曲藝術的舞臺設置、造型、特點等,對于臉譜藝術裝飾等,宜用拍攝照片等來進行資料積累,當然對于戲曲藝術評論家及鑒定專家等的采訪實況也要拍攝下來留存歸檔。此外,要創設收集主題,定位館藏要求,進行特色化收集。如將收集重點放在戲曲藝術道具或者制作材料上,通過不同歷史階段戲曲材料的變化來反映戲曲表現形式的演進,這也是非常珍貴的戲曲資源。以粵劇為例,通過舉辦“羊城國際粵劇節”來吸引所有粵劇藝術表演,其參演的資料直接就可以作為珍貴的館藏。而東南亞推出的英語版本的粵劇則更是珍貴的創新表演資料。當然,在避免資料內容重復的前提下,盡可能從各個角度進行檔案收集,也是藝術檔案系統化、完整化收集的重要保證。4.完整而有價值地收集個人戲曲藝術檔案。(1)有目標、有范圍地建立個人戲曲藝術檔案全宗。地方戲曲是民族藝術的瑰寶[4]65,而老一輩戲曲表演家是戲曲藝術發展最為寶貴的智慧資源,他們通過表演或研究等方式形成的檔案資源是未來戲曲藝術檔案館的寶貴財富。建議結合本地館藏特色需求,尋找一定劇種、流派范圍內在世的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建立個人戲曲藝術專檔全宗,完整吸納收集其戲曲藝術作品;通過集結辦展形式吸納其流落民間的檔案資源,或邀請他們參與到相關戲曲檔案資料的鑒別、講述中,并將有關記錄材料也納入全宗。(2)有目標、有步驟地提升戲曲藝術人員存檔積極性。一是圍繞意識提升,設計檔案藝術參觀項目,通過邀請實地參觀及專題座談,引導其逐步意識到藝術檔案的價值,深入了解其需求、顧慮,主動提供服務,使之從心里支持甚至愿意參與到檔案資源管理工作中。二是圍繞成果積淀,擴大宣傳及收集面,幫助廣大演職人員將成果及時以檔案形式封存起來,納入劇種名錄,并頒發相關證明材料及紀念章,提升其獻檔榮譽感。三是圍繞藝術教育,將戲曲藝術檔案教育引入藝術類高校課堂,通過普及檔案知識,來激勵學生在未來演藝道路上努力演藝、善于留痕,鼓勵其為祖國戲曲藝術檔案事業作貢獻。四是圍繞主題演出,將檔案收集延向民間團體舞臺延伸,對在檔案建設過程中潛心付出的演藝人員給予演出推薦,提升其存檔積極性。(3)有計劃、有比例地保證基礎檔案機構發展投入。基礎檔案機構的投入,能夠促成戲曲藝術檔案更高質量收集。要從政策法制上來肯定戲曲藝術檔案的價值功能,并加快基礎檔案機構及藏館的建設,配齊配備專業人才。同時也可建立基礎檔案機構,建設專項基金,通過慈善捐贈或檔案館會員收費來募集款項,建立并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使得戲曲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獲得基礎性保證。
參考文獻
[1]何虹.論廣東省地方戲曲文獻資源的分布特征及有效整合[J].圖書館論壇,2008(2):92.
[2]孫曉濤.論地方戲曲保護和傳承與增強文化核心競爭力[J].四川戲劇,2012(2):58.
[3]郭旗.論地方戲曲文獻的采集整理[J].大舞臺,2012(8):7.
[4]嚴藝祥.地方戲曲如何化解生存危機———江蘇地方戲曲發展情況調研[J].群眾,2013(1):65.
作者:翟菲 單位:中央戲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