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建筑的色彩演繹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羌族家園語境下的傳統建筑是羌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獨特的建筑廓形和質樸的建造工藝,其色彩也有強烈的地域特色。本文通過對現存的羌族傳統建筑的色彩調研,分析并總結原有羌族傳統建筑的建設色彩特點及成因,再通過對現代羌族建筑色彩的暢想,對其新舊地域色彩與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羌族;建筑;色彩
一、羌族家園語境下傳統建筑的色彩分析
1、自然色彩分析
從整體自然環境來觀察,羌族聚落空間以山體為背景,山上的土石,大體呈現中低明度的灰系,包括灰黃色、灰棕色等,也有低純度的灰綠色灌木叢。因為羌族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空氣較為稀薄,且地域靠近青藏高原,因此經常能看到純等,純度較高的蔚藍色的天空。羌族聚落空間周邊有大量農作物,例如蘋果、花椒、車厘子等,他們花朵和果實的色彩鮮艷,純度相對高,與羌族聚落空間的色彩形成補色關系,豐富了整體色彩色相。
2、建筑色彩分析
《蜀中廣記•風俗記》引《寰宇記》中說:“高二三丈者謂之雞籠,十余丈謂之碉,亦有板屋土屋者,自汶川以東皆有屋宇不立碉巢。”石砌建筑的墻體主要由當地片麻石與黃泥累計而成,干燥后形成中明度的黃灰色,并形成粗狂古樸的激勵效果。建筑中的木材主要以本色桐油或黑色油漆粉刷,色相暗沉、色彩穩重,與建筑材料石塊的色彩協調。由于傳統的羌族建筑所用的材料有限,碉樓類建筑的主色調為建材土石本身的中低明度的灰色,輔助色為木材的淺黃色,屋頂白石的白色為點綴色。
二、羌族家園語境下傳統建筑的色彩演繹
一般的建筑色彩設計需要考慮地域性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與人文特色,使構建出的色彩與自然環境和諧。同時羌族聚落空間的設計還需要考慮人文因素,即它們依托于節日慶典、服飾、工藝品等表現出的社會文化。民族性與地域性是相互依存的。
1、傳統色彩演繹——以水磨鎮為例
水磨鎮又被稱為“水墨羌城”,是羌族在“512大地震”后在原址上按照羌族傳統聚落空間重建的是通過將石塊與黃泥按照一定的美學設計進行組合,再由木材進行裝飾。此外還增加了一些宗教信仰的表達,例如用圖騰符號表示本民族的圖案特色,在屋頂增加更多的白石表示崇拜等。水墨鎮的石塊使用范圍更廣,因為木材原色的色彩更加豐富,大致上由黃棕色。淺棕色,淺灰色組成,相對傳統的羌族聚落空間的主色調色彩純度更高。點綴色為明黃和白色,相對的純度和明度都有提高。
2、特殊色彩演繹——以汶川博物館為例
汶川博物館是一座有羌紅色彩,羌碉形態的建筑群體。在色彩上羌人紅色表現對火崇尚和信仰也是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在中國的傳統色彩論中認為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因此許多宮殿和寺廟的墻壁是紅色。同時紅色也象征生命、活力與朝氣,紅色的性格強烈、外露,飽含著一種力量和沖動,其中內涵是積極的、前進向上的。汶川博物館使用紅色是為了告誡世人不要忘記災害,同時振奮精神以新的面貌迎接未來。
3、構想中的色彩演繹
通過對羌族家園語境下傳統建筑的色彩的分析,發現它們色彩基本上都是同類色,色調基本為黃色調與灰色調,色彩風貌由明暗色階相差小的短調構成,純度相差小;明度基本上為低明度,純度為中純度,在心理上給人較為壓抑的感受。現代羌族建筑色彩演繹主要從建筑的性質與色彩功能的統一,與民族性的統一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在構想羌族聚落空間色彩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先確定主色調,第二步是確定輔助色,最后確定點綴色,這樣才能控制整體色彩效果。主色調是指建筑主體的色彩。因為建筑外墻面在人的視野范圍內面積最大,觀看時間最長,主色調的確定主要由滿足村民居住的舒適感。輔助色是指與主色調相配的其他色彩,面積比主色調小,主要實施的地方為屋頂等。點綴色是指與建筑主體相配合中面積最小,色彩突出、醒目明快的色彩,如建筑的入口、屋頂檐口、窗戶等細部裝飾,其色彩可在色相、亮度和飽滿度上與主色調有較大的變化。在羌族家園語境下的建筑色彩演繹中,主要從羌族的代表色白、藍、紅、黑四種色彩的選擇。根據色彩搭配法則,設想了三種搭配方法,輕松的色彩:以白色為主色調,藍色為輔助色,紅、黑色為點綴色。舒適的色彩:以藍色為主色調,白色為輔助色,紅、黑色為點綴色。愉快的色彩:以紅色為主色調,白色為輔助色,藍、黑色為點綴色。色彩規劃方案:以白色為主色調,藍色為輔助色,紅、黑色為點綴色;墻面以淺色石材為主色調,使之在白色的基調下保留材料的天然肌理效果。屋頂、墻基、門窗等部分,以中明度、中純度的藍色為輔助色,增加建筑的裝飾性。屋檐部分用高純度、中明度的紅色作為點綴色進行裝飾,給建筑賦予神韻。新民居建筑色彩規劃方案與原來的民居建筑相比較個性突出,內涵豐富,文化特征突出。
三、結語
在演繹羌族家園語境下的建筑色彩不僅要對色彩的理論與羌族的文化進行充分的研究,同時靈活地運用色彩心理、色彩對比等色彩的基本理論;在實際的運用中,除了需要根據前面規劃的基礎色進行合理的色彩面積的組成外,還需要對形狀、表面肌理、位置等要素給予充分的考慮,在主色、輔色、點綴色中尋求各種關系平衡的統一和對比。使演繹的色彩給人帶來輕松、舒適、偷快的感覺。
參考文獻
[1]萬萱.基于蒙賽爾色彩體系的四川新農村建筑色彩規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2013.08
[2]魯謂中.北川羌族傳統建筑美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03
[3]肖銳.符宗榮.建筑色彩設計的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分析[J].重慶建筑.2014.05
[4]藍海瑞.吳偉.羌寨建筑色彩特色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
作者:高靜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