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營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業內控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營改增”政策的落實,有效解決了建筑施工企業的重復征稅問題,但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企業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應對。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防范企業風險,文章著重闡述了增值稅稅制下完善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通過構建內控體系,降低企業風險。
關鍵詞:“營改增”;內部控制;構建
一、引言
“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并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是國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審時度勢啟動的一個重要稅改項目,“營改增”作為政府的一項結構性減稅改革,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行業進行了推廣實施,作為營業稅制下的建筑施工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營改增”稅制改革政策的波及,至此進入了增值稅制的新階段。毫無疑問,實行“營改增”事關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對企業會計核算、稅務管理、招投標管理、項目成本管控等各個方面帶來巨大風險和挑戰,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更好地防范稅制改革帶給企業的風險,促進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是建筑施工企業亟待探索的關鍵問題。而從另一方面而言,建筑施工企業本身參建的工程規模較大,生產經營工序復雜,涉及施工部門和人員較多,極易造成企業在管理方面存有混亂松散的問題,再加上增值稅核算有著較高的稅收管理體制,企業的健康運行難以離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嚴格而規范的內控體系便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下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理論分析
建筑業是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支柱產業,并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高達180757億元,從業人員更是突破5000萬人大關。然而盡管建筑業的產業規模較為龐大,但其門檻較低,企業數量較多而質量參差不齊。建筑施工企業作為以勞務輸出為主的第二產業,在此次“營改增”之前采用了與其相對應的制度體系——營業稅制度體系,并且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企業經營管理者在營業稅體制下對企業內控管理方面的實踐,已形成了較為完善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來規范企業的運營。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先前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與新的發展要求相適應,迫使我國在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上都要發生轉變,進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其首要任務便是稅制改革。先前,交通運輸業、電信業都已啟動了營改增改革,作為國家重要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在此次全行業增值稅改革中便排在了前面。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種。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目的便是統一我國的流轉稅制度,完善增值稅稅制,實行完全的增值稅法,避免營業稅與增值稅的雙重征收。營業稅與增值稅在計稅方式、納稅原理、納稅人身份、納稅地點等諸多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營業稅在稅目稅率上較為明確,稅率固定,計算方式相對簡單。而增值稅在設計上采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這就對納稅人在會計核算制度與能力方面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才能準確核算進、銷項稅額,進而確定當期應納增值稅額。而在此次稅改前,增值稅恰恰是建筑企業中的次要稅種,與增值稅相配套的內控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難以防范營改增后企業產生的新的經營風險。實際上,對于內部控制而言,我國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從多范圍和多角度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框架結構和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企業經營管理者更是從安然、銀廣夏事件中認識到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按照COSO內部控制管理委員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和我國財政部出臺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都提出了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能夠防范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產生等風險,并極大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成果。從上不難看出,基于風險管理的基礎構建內部控制,在營改增背景下,改變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以適應增值稅體制下對企業財務信息完整性和準確性的要求,確保企業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狀態。
三、內控體系構建
“營改增”對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經營管理者要緊密結合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實際特點,按照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核心———內部控制缺陷,完善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的若干薄弱環節,從而上升到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建設方面,以規章制度的形式確定相關規則與業務流程,對各職能的日?;顒舆M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COSO內部控制管理委員會于1992年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則包括五個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而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借鑒了COSO委員會內部控制整合報告為代表的國際內部控制框架,并結合我國國情,要求企業的內部控制包含上述五大基本要素,以便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诖朔N規定,本文在整合COSO的內部控制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基礎上,制定了適用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具體如下:
(一)控制環境要素分析在增值稅稅制下,建筑施工企業控制環境這一要素主要包括風險防范意識、員工誠信度和工作職業道德、組織結構、權責劃分、激勵與約束機制。在內控體系的構建上,通過控制環境這一要素達到防范風險的目的要著重建立兩個關鍵點:一是明確各參與主體的崗位職責,樹立風險意識;二是降低稅務風險,享受稅改利益以實現企業增值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筑施工企業的情況比較復雜,此次“營改增”的涉及面較廣,對企業的沖擊力較大。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管理稍有不慎將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或者將大幅增加企業稅收負擔,從而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經營風險,這勢必促使企業在管理模式已經管理意識方面都要發生重大改變。由于目前企業中對國家“營改增”政策及文件的接觸較少,與增值稅相關的專業知識更加匱乏,并且也沒有相應的內控制度相匹配,因此,在考慮內部環境的構建時,首先應該明確各參與主體的崗位職責,樹立風險意識。在增值稅稅制下,增值稅稅負的高低不僅僅取決于財務部門的工作,還要依靠市場營銷部、物資采購部、工程管理部等諸多部門協同作戰。明確參與主體的崗位職責就是讓所有員工了解自己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所處的位置,自己職責的履行將會對公司整體層面的稅務風險有著顯著的降低,這便與內控建設的目的不謀而合,使內部控制在后續的執行層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增值稅稅制的改革要求企業的經營管理貫穿于每一個層面,從招投標管理、供應商選擇、合同簽訂、財務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全員參與,為了更好地降低稅務風險,更高的享受稅改收益,那么增加企業價值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勢在必行。內部控制的本質是防范稅務風險、使企業稅收負擔得以降低,以使企業達到增值的目的,而創造價值的主體便是企業員工,他們在自身崗位職責的履行過程中對企業效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建立以增值型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可以對企業員工產生較強的驅動力,促使其自覺維護企業利益。
(二)風險控制要素分析風險控制是在既定的目標下分析并減少風險,制定確保管理層指令得以實施從而削弱風險的政策和程序。無論是COSO提出的內部控制框架,還是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風險控制都是一條貫穿其中的主線,所以內部控制體系中最為重要的要素便是風險控制,這一要素的建立也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各企業價值最大化,二是建立相互協調的控制工作機制。風險控制的前提條件是設立目標,只有先確立了目標,企業經營管理者才能針對目標識別評估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控制風險。增值稅稅制下,稅制的變化使得企業的稅務風險增加,控制稅務風險,享受稅改收益是建筑施工企業當前的工作要點。然而稅務方面的收益歸根結底體現在企業經營業績的積累上,反映為企業價值的增加。因此,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應該以最終的企業價值增加為目標,而不只是單一針對稅務收益,要以稅務風險防范為起點,實現稅務收益的增加,最終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從公司招投標、工程管理到物資采購階段,相對應的市場營銷部門、工程管理部門和物資采購部門都應做到相應的測算,市場部門負責投標報價的稅負測算,力爭取得最大銷項增值稅預算價款;工程管理部門勞務分包商的管理,把控增值稅進項發票入口關,及時取得抵扣票,緩解資金風險;物資采購部門負責供應商管理,建立供應商清單,同時比對專票價格和普票價格,爭取利潤最大化。建立相互協調的控制工作機制是風險控制要素的另一個關鍵點。企業管理者為實現內部控制目標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便稱之為控制機制。建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就是要運用一定的方式,合理配置企業的相關權力,從而形成有效的相互約束和制衡的控制體系,促使部門之前長期合作,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在增值稅稅制下,建筑施工企業在涉稅業務范圍、涉稅環節、涉稅崗位及人員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基于目前的增值稅政策和考慮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需求,參照協同控制工作機制的要求,對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具體如下:相互協調的控制工作機制將有助于解決在增值稅稅制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識別出可能造成企業經營損失的風險,并采取措施控制風險的發生。
(三)內部監督要素分析內部監督作為內部控制體系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內部控制得到長期有效執行的重要保障。企業應當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持續性的日常監控行為、不定期內部審計行為來實現對內部控制各個環節的評價和監督。持續性的監控行為要涵蓋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但不局限于企業的日常管理、員工履行各自職責的行為。最終通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將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執行出的缺陷披露出來,將未涵蓋的風險點羅列出來,以便采取措施對內控體系加以改進,進行優化。
四、結語
營業稅改增值稅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隨之受到沖擊,因此建立與之相對應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更有助于企業防范稅務風險,享受稅改收益,增加企業價值。企業構建增值稅稅制下的內部控制體系,首先要保證存在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完善的控制環境是企業的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得以實施的最基本保障。企業內部要增強對此次“營改增”所帶來的稅務風險的防范意識,促使每一個員工都能重視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其次要加強風險控制,企業要針對自身情況進行測評,初步了解企業自身在這場改革中的稅務風險狀況,并優化自己的業務流程,對企業涉及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對重大風險進行控制;最后要強化自我監督,在公司治理層面,建立完備的內部審計機制、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做出評價。
參考文獻:
[1]吳方紅.基于內部控制的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研究.建筑經濟2016.
[2]王睿.“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以ZG建筑集團公司為例.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6.
[3]黃漢勇.論“營改增”對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以MCC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為案例.云南財經大學2015.
[4]李慶玲,沈烈.近年國際內部控制研究動態:一個文獻綜述.經濟管理2016.
[5]佟愛琴,畢雪嬌.產權視角的內部控制分析.財會通訊2009.
作者:趙新生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營分行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