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展回顧及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伴隨著2021年的到來,年終歲末是回首過去、瞻望未來的重要時間節點。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20年來城市展覽館的建設從初生萌芽到發展鼎盛,從一枝獨秀到繁花盛開,極大地提高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精神,促進了城市品牌的塑造與傳播,豐富了城市文化與市民生活。
回顧歷程四個階段看出演進史
回顧這二十載,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探索發展。1998年,全球第一個城市展覽館巴黎城市規劃建設展覽館開館,中國城市展覽館的建設緊隨其后,迄今,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萌芽階段(2000-2005年)
2000年2月,作為中國第一座城市規劃展覽館的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正式建成開放,從此掀起了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的嶄新篇章。隨后,北京、重慶等直轄市的大型城市規劃館相繼完成建設,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展覽館主要集中在省會或區域中心城市,數量有限,展示形式相對單一。
2、發展階段(2005-2010年)
此階段,國內大中城市加快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建設步伐,城市規劃展覽館的發展速度呈現出倍數增長的態勢,隨著多媒體等新技術手段的運用,展示手段日益豐富起來。國內主要城市基本完成了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建設,而且展館展示內容結構和展示形式也基本趨于成熟,展示結構多為展示一座城市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成果、未來的規劃等歷史演變的內容,展示形式多以圖文展板為主,輔助以多媒體展項。迄今為止,這一結構與形式在國內城市規劃展覽館中仍沒有太大的突破。
3、鼎盛階段(2010-2017年)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的舉辦,讓各地政府有了大量接觸、認識城市展館的機會,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城市規劃展覽館的發展,各地規劃展覽館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且伴有不斷向下滲透之勢,縣級行政區逐漸成為城市館建設主力軍。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向世界展示了先進的展示理念和手段,打破了我們以往的理解,展示手段走向“全媒體•大視覺”時代,對內容策劃和對位展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這種興建的潮流導致國內城市規劃展覽館在展示設計上的盲目復制和照搬,忽略城市之間獨特的時空發展脈絡和經驗,陷入“千館一面”的泥沼。
4、沉滯階段(2017年至今)
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出臺了《關于規范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布展的通知》(發改投資〔2017〕1967號),要求嚴禁舉債建設,嚴禁建設規模過大,嚴禁奢華布展,控制建設運營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此種背景下,作為城市重大建設項目的城市規劃館的建設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增長速度開始急劇放緩,城市規劃館的建設正式進入沉滯期。但沉滯期決不是意味著蕭條、衰落,而是回歸理性,將從數量擴張過渡到質量提升新階段。
未來思考謀發展需要創新與融合
毋庸置疑,在過去20年間,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從總體特征來看,項目數量的增長快于展館質量的提升,這種狀況在展館業發展的起步階段有其合理的基礎,但目前已經到了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新階段,急需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值得欣慰的是,面對政策上的限制、疫情的來襲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中國城市展覽館行業的相關人士總是能借助科技的力量與跨界創新的理念不斷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伴隨著5G、AR\VR、AI、大數據等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城市展覽館的發展獲得了新動力,主要體現在:一是科學技術進步對展館運營效率的提升,例如智能展館的建設在提高展館運營效率的同時降低了展館的運營成本。二是科學技術本身為規劃展覽館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線上數字化展館展覽應運而生。線上數字化展館的誕生被稱作實體展館的一次重大變革,并對實體展館產生一定的沖擊,由于數字化展館的誕生和擴大化發展,讓實體展館延伸出另一扇窗口,并成為廣泛傳播展館文化的關鍵渠道。未來數字化展館的數量將持續增加,發展速度會迎來更大的突破,發展趨勢不容小覷。此外,跨界融合為規劃展覽館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近年來,“跨界融合”的理念滲透到各行各業,展館行業概莫能外。
從功能上看,越來越多的展館從過去單純的運營場館進一步發展到融展覽場館、圖書館、購物中心、博物館、藝術館等為一體的多種設施融合運營新模式,如作為登封市重點民生工程的“登封市民文化中心”將展示館、圖書館、文化館“三館”融為一體。長沙“三館一廳”建筑群則是集長沙博物館、長沙市規劃展示館、長沙圖書館、長沙音樂廳于一體。從內容上看,規劃展覽館不再局限于對一個城市相關規劃內容的展示,而是與藝術進行跨界聯姻,達到傳播城市文化、發展歷程的同時,兼顧美育的普及與傳播。例如,2010年開館的朝陽規劃藝術館,是由原北京煤氣用具廠舊址改造,以規劃為主的藝術性文化創意復合體。再如,2017年12月,作為深圳市“十二五”規劃60個標志性重大建設項目之一的深圳當代藝術博物館與規劃館正式對外開放,將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兩館合一,推廣新銳藝術、展示城市規劃設計,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多功能空間、觀演廳、餐廳、書店等多種功能。這種跨界融合,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城市展覽館功能的單一與內容的單調,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觀效率,催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資源開放和社會共享的最大化,為城市展覽館跨界融合走向“展覽館+”時代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坦率地說,面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化,國內經濟形式的復雜嚴峻。后疫情時代的展覽展示業的發展如何突圍升級,發揮自身獨特的不可取代性,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們將拭目以待!
作者:彭澤云 單位:上海華凱展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