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管理學院創客空間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客空間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本文立足創客空間功能,分析了如何建設創客空間,建成后的運行機制及日常運營管理,結合本校建設實際,提出了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客空間建設的思路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客空間;創新創業;建設策略
近年來,高校不斷增強對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隨著“雙創”理念的普及,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空間在為入駐項目提供場地、日常運營(營銷、人事、財務等)指導、融資等服務方面日益完善,各高職院校依托學校人才資源和科研,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日益發展。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客空間的建設,為創客服務,促進創新創業項目實體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1打造創客空間,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
從性質上講,雙創背景下創客空間就是企業孵化器的一種新形式,與傳統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相比,有著服務創業鏈條前端、滿足網絡時代新需求、更開放的資源共享特征等特點[1]。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采用項目導向方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整合校內外資源與校內科研相結合,依托大學生創業基地,建立創新創業實訓中心,將企業項目帶進學生課堂,做到“企業進學校、項目進課堂、任務進課程”,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全過程,大一大二上理論課,大二下、大三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將雙創教育貫穿專業課程、專業實踐,在專業課程中操作自己的創業項目,在創客空間中完成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專業知識技能學習與學生創新創業的結合度,從而為創業提供前提。
2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
2.1建立校、院、專業三級管理體系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創客空間由學院的創業學院負責平常運營與管理,采取校、院、專業三級管理體制:一是,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委員會,學校院長擔任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學校教務處、學生處、招就辦部門負責人兼任創業學院副院長,各二級學院、部門負責人為委員會委員,統籌指導創新創業工作;二是,各二級學院成立創新創業工作小組,本部門黨政領導任組長,指導、負責本部門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三是,各專業、教研室成立創新創業項目小組,具體負責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目前創業學院共有創業導師50名,其中有20多名校外行業企業家、投資人擔任我院校外創業導師。
2.2制定、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規章制度
為適應雙創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修訂、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將創新創業教育、創客教育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制訂、完善《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業學院工作職責》、《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辦法》、《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新創業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新型師資團隊建設實施細則》、《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置換及課程免修管理實施辦法》、《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日常管理及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設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基金”,“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學金”,“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單項獎學金”對成績顯著的自主創業優秀學生團隊給予資金上的扶持與獎勵。為學生創業提供啟動扶持資金、貸款推介等融資服務。通過建立健全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逐步將雙創工作由校內拓展至校外,與企業、與市場接軌,形成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和育人新機制。
2.3搭建先進的創客空間服務平臺
為更好的為創客提供服務,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從以下四個方面搭建服務平臺。一是,夯實孵化器的硬件設施建設,構建創業孵化中心和創業孵化一條街實體孵化基地,注重創新創業環境硬件設施建設,保證場地、網絡、水電等基本設施,并免收場地租金;二是,努力提升創客空間建設水平,成立會計工作室,幫助孵化企業進行財稅工商注冊,創業中心辦公室常年進行創業政策宣講、積極與企業進行項目對接、舉辦創客經驗交流、指導新辦企業申請創業貸款、培養創業導師、推介企業到校外孵化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服務,設置導師專家團辦公室,診斷、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遇見的實際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三是,建設創客網絡實訓室,推廣“安徽省創業服務云平臺”,在網站中為創客提供相關培訓、政策支持、創業測評,打造“互聯網+”的創客空間;四是,建設創客培訓室,邀請資深專家對創業項目負責人進行創業培訓,提高創業實戰技能,提高創業者管理自身項目的能力。
3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策略及成效分析
3.1高職生態化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策略
3.1.1樹立“產學研創一體化”的創新創業理念
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實踐教學,強調問題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創客空間的設立進一步加速社會創新創業資源要素的聚集,提高對接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為社會輸送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在創客空間建設過程中,堅持“產學研創一體化”的理念,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前沿技術,以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定位高職創客空間創新特色方向,以一流企業技術創新方向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促進創新創業項目孵化。2016年以來,學院與娃哈哈、康師傅、阿里巴巴、驢媽媽旅游網等國內知名企業合作,通過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職教集團簽約企業,讓校企合作建設項目進入創客空間,校內外創業導師共同輔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戰;整合政府、企業、學校在政策、資金、導師等資源,扶持大學生團隊優秀創業項目入駐空間。先后共選拔入駐了50多個創業項目,注冊企業30多家。
3.1.2建設“學、做、創一體化”的生態化創新創業基地
建設創客空間,是為了給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理論教學、實踐的場地,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在遴選培育創業項目,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扶持企業成功運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因此,創客空間建設必須適應培養高職創客的需要,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點,做到“學、做、創一體”,通過創客空間“以做促學、以做促創、以創促學”,形成以項目為中心,以師生為動力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一是建設集辦公、會議、休閑、洽談為一體的創客空間,配置完善的水、電、網絡、電話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提供體驗式教學授課場地的創客教學區;擁有創業團隊實體孵化企業的辦公場地;擁有包括創客沙龍、創客咖啡、路演交流室、先進創新企業文化展示長廊的活動空間。二是打造“互聯網+創客”的網絡服務平臺,一方面將創新創業理論課融入線上平臺,開設管理類、法律類、創新思維、創業大賽、企業運營學等創新創業實務課程;運用網絡數據庫管理大學生創業項目,實時跟蹤管理大學生團隊、創新創業項目,積累日常管理中的數據;定期組織開展創客沙龍、創新講座等分享交流創業經驗,完善平臺服務功能。
3.1.3構建優秀的雙創導師隊伍
堅持專兼結合、雙師協同,構建一支由校內教師、行業專家、產業講師、創業指導師構成的師資團隊。第一,加大對校內創業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走進生產一線,形成一支既有學術能力又有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師教師隊伍;第二,邀請專家擔任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指導教師,以項目驅動,形成技術課題創新,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家帶著項目到校園創客空間來,通過科研形式解決技術問題,定期召開經驗推介會;第三,邀請優秀校友、企業家擔任校外創業導師,共同開發產品,推動校友帶動創業工作氛圍。
3.1.4打造“工匠精神”與“創客精神”一體化的創客文化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將工匠精神和創客精神有機融合。一方面創業大學生立足創客空間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通過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優質創新創業項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倡導在實踐中尋找客戶需求,尋找市場痛點,進而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客戶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錘煉意志品質,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通過創客空間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在工作中思考”的創客精神,打破大學生思維定式,注重學生細心觀察敏銳反應、意志堅定富有自信的創新精神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潛能[3]。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通過以下方式打造特有的創客文化,一是依托大學生創客協會、就業創業協會組織開展創意、創新、創業活動,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展示自己的創意,通過創業空間選拔好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創業孵化;二是依托校企合作企業,以項目為驅動,將企業的優質項目、特色項目交由經過院系專業導師篩選出的創業團隊進行操作,入駐創客空間,由校內外創業導師聯合輔導進行創業孵化,讓企業創新文化理念融入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而帶動創客文化的形成;三是通過“創青春”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電子商務三創大賽,促進“以賽促學、以賽促用、以賽促創”的校園文化的形成,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四是與安徽省電商聯盟合作、與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電商產業園合作成立電商創業班,加強專業創客培養,打造電商創業學生品牌課程體系,促進創業文化與企業文化一體化;五是依托創客空間構建大學生創客協會、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協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協會等學生組織,通過在創客微信公眾號、創業學院網站上,開展十大創業之星評比、宣傳創業先鋒,報道我院孵化項目中的優秀企業發展歷程,進一步加大創客文化的培育與發揚[4],通過榜樣帶動學生創業。
3.2高職創客空間建設成效分析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業學院堅持將專業與創業項目相融合,堅持產學研創一體化的思路建設眾創空間,通過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整個過程;通過“做、學、創一體化”項目導向實踐創新創業的思路,采用項目驅動,促進創新創業實體化,不斷提高創業企業的質量。學院創客空間在商業服務、電子商務、文化設計、茶藝花藝、創意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創新創業項目,多次在大賽中獲獎,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4結語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創客空間的建設策略以及運行機制,符合雙創背景下新時期發展趨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實際需求,為現代職業教育模式改革,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創客提供了有效范例。但是,學院創客空間建設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創客空間硬件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項目雖立足專業,但缺乏自主創新,更多的是追隨與模仿,缺少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創新創業入駐企業孵化效率仍然較低,孵化走向社會企業比例不高,社會資源有效整合需進一步完善。后續建設過程中,將依托學院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完善。
參考文獻:
[1]郝君超,張瑜.國內外眾創空間現狀及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18):21-24.
[2]陳夙,項麗瑤,俞榮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35-36.
[3]楊紅,荃蘇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4]張育廣.高校眾創空間的運行機制及建設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7,(6):101-106.
作者:劉曉武 單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