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品設計中中國元素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全國掀起文化創意熱潮,中國元素出現在各類產品中,或生硬拼貼,或過度消遣,亦或制造噱頭博人眼球,這種現象造成人們對產品認知的困擾。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現狀,并根據現狀提出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思路。以期讓中國元素恰如其分的應用于產品設計中,增加產品的秩序感和邏輯性,使商業性的產品也能有效弘揚中華文化。
關鍵詞:中國元素;產品設計;應用
1中國元素概述
凡是被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均可被視為中國元素[1]。一般我們把中國元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的固有元素,包括中國國土、中國地貌等;第二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涵蓋了五千多年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各種風俗習慣、藝術形式、象征符號等,比如春節、京劇、云紋等;第三部分是中國的現代文化元素,是中國人民意志的體現,比如中國夢、中國航天精神等。因此,中國元素的內涵是能反映中國特色的一切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集合,是整個中華民族積淀傳承下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2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從長遠來看,中國元素和產品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中國元素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將中國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其實是將中國文化融入現代商業,能夠提升產品價值,使產品更具生命力,是產品文化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其次,將中國元素應用于產品能夠增強產品的識別性,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產品識別性差,合理運用中國元素可以使產品從眾多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再次,中國元素可以提升產品美學性,產品中的美學性包括:造型美、工藝美、功能美、內涵美等[2],恰好中國元素可以在產品中滿足產品的美學特征;最后,產品設計可以創新和發展中國元素,中國元素在設計中不斷變化演繹以適應現代市場和商業模式,在這種環境下,產品以載體的形式將創新后的中國元素再現,這種形式有利于中國元素的延續和廣泛傳播,也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3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3.1中國元素的應用形式流于表面
外觀是產品設計的結果,解決問題才是設計的目的。要解決問題,必須要有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以人為本蘊含著人的現實需求和價值取向,中國元素的內涵也是如此,以人為本思想和中國元素內涵不謀而合。目前,真正建立在以人為本設計思想基礎上的產品并不普遍。相反地,將中國傳統元素符號堆積、拼貼于產品中的表面化的設計形式居多。例如,仰韶時期的魚紋葫蘆彩陶器形(如圖1),葫蘆的腹部輪廓類似于女性懷孕體態,另外葫蘆多子且繁殖能力強,因此原始人類將葫蘆作為女性生殖的象征[3]。圖2為仰韶酒業人和系列白酒包裝,白酒生產地址在仰韶原址,借鑒仰韶文化中魚紋葫蘆瓶的外形,瓶體設計借用當時的葫蘆彩陶器形,紋樣采用旋紋以及幾何紋樣,該包裝用葫蘆器形從文化寓意層面是講不通的。實用性方面,從用戶反饋的信息來看,這個包裝它的打開方式讓人困惑,它要用到輔助(產品自帶的鑰匙)工具才能開啟,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怎樣開啟該白酒。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提出:“好的設計要具有可視性,可視性即產品本身的結構、造型就能夠很好地說明該產品的使用方式”[4],可見該白酒包裝的可視性并不高。中國元素在大多數的文化創意產品應用中也停留在表面,很多文化創意產品照搬歷史文物或名勝古跡,調整比例,加工成復制品。以秦陵兵馬俑紀念品為例(見圖3),它以浮雕的形式呈現人物和車馬形象,作為紀念品乏善可陳,既沒有再現秦王朝的盛世恢弘,也沒能表達出兵馬俑的文化內涵,其文化價值較低。
3.2中國元素與產品設計的結合略顯生硬
產品設計歸根結底是一種商業行為,毫無節制的傳統元素堆積,生硬的中國元素拼接等這一系列非理性行為,使得商業與傳統文化的杠桿失衡。產品上生硬結合中國元素,把幾種不相干的中國元素符號生硬堆積在某件產品之上,制造弘揚中華文化的噱頭,這種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產品生硬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會誤導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元素與產品之間的生硬結合,會導致產品設計沒有邏輯性可言。產品設計的邏輯性,是設計過程中借助主體(創作的詮釋)與客體(問題的條件)之間的互動,并展開連續事態的推演,且以視覺方式尋求答案的特性顯示[5]。所以,產品結合中國元素缺少推演的過程。圖4為國內某品牌設計的一款籃球鞋,球鞋的色彩采用了仰韶時期河沙黃和淤泥黑兩種顏色,腳踝保護帶部分運用彩陶表面圖案[6]。球鞋所囊括的元素與半坡文化元素符號沒有直接聯系,該設計是在球鞋的色彩以及紋樣設計上結合中國傳統元素符號,博取眼球的成分大于通過設計來展現半坡文化內涵的成分。同樣,圖5為三星堆造型臺燈,是將三星堆凸目青銅面具和臺燈結合在一起的設計。三星堆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三星堆凸目面具形象極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蠶叢的形象,面具屬于祖先崇拜[7],但在該設計中沒有找到三星堆凸目面具與臺燈之間的內在聯系,讓人很難理解該產品中面具的作用和它所表達的意義。
4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4.1廣義理解中國元素的內涵
人們總是喜歡把傳統的中國元素從歷史語境中抽離出來拼接于產品上,這些急功近利的亂象折射了一種非理性設計的心態。正如維克多•帕帕納克評價現代設計:“設計是為了大眾?設計主要是為了設計師,而設計師希望說服商人接受他們的設計,大眾沒有與設計師在一起”[8]。好設計,是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同時應理解中國元素的廣義概念,中國元素不應該局限于中國傳統元素符號層面,也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器物層面,應更加廣泛地考慮中國人的行為習慣、地域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內容。例如,方太集團針對中國人特殊的烹飪習慣設計出大吸力抽油煙機,而且很好解決了油煙不易清洗的問題,這款產品和我們民族的生活習慣非常契合,其實質也屬于中國元素滲透下的產品設計范疇,這類產品映射出我們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從人的需求出發的設計,逐漸形成我們自己的設計文化,最終匯入中華文化的河流。諸如德國的理性設計,日本的侘寂文化與工匠精神,意大利優雅精致的傳統生產工藝,北歐的人性化設計等。
4.2注重中國元素和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
工業設計美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產品設計的統一性和邏輯性,包括功能與形態、比例與尺度、色彩效果等方面。如果將中國傳統元素一成不變的生硬結合在產品當中,則會破壞產品的統一性和邏輯性,所以在設計當中我們要注重中國元素和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產品與中國元素之間的契合點,使中國元素以合理的方式巧妙融入產品中。中國元素在產品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實用性與文化性中,比如沈文蛟設計的榫卯結構連接的衣帽架,將六根木棍連接在一起做成的衣帽架,極簡而不失人情味,榫卯結構的使用讓產品顯得更加統一;賈偉設計的“大耳有福”盤,這個設計將盤子擬人化,大大的耳朵既是一種使用功能的體現,能很好地抓握,防燙且衛生,而且還有豐富的文化寓意,在中國大耳垂象征著大福氣,設計甚是巧妙。一件產品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商業價值方面,還體現在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等方面。對于從事工業設計或工業設計教育的人來講,不僅要有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觀念,還要有注重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的價值觀念,從設計教育入手,注重文化與人的關系,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注重文化與產品的關系,建立人、產品、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商業化的產品也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其文化價值。
5結語
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華文化要傳承和發揚,不能一味的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度挖掘中華文化內涵,產品和中國元素的恰當融合,往往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的內涵,讓產品通過自身的設計語言來呈現中華文化。從中國元素的內涵與外延兩方面出發,找出與之相契合的產品特征,使產品富有生命力和邏輯性,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而使人們在認知產品的過程中提升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水平。同時,探究在特定地域環境,人文環境中人的真實需求,以人為本的進行設計,最終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設計文化。將中國元素和產品設計合理融合,是我們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責任,帶著這樣的責任去設計,中國元素和現代產品、中國文化和現代商業之間一定會出現和諧的全新風貌。
參考文獻
[1]張家鑫,李曉蓉,肖宇強.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元素芻議[J].四川戲劇,2011(04):134-135.
[2]馬廣韜,魏雅君.漢代燈具設計美學研究[J].設計,2020(19):92-94.
[3]郭穎平.從佤族“葫蘆”崇拜看母性生殖崇拜意義[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4(02):85-88.
[4]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5]張華.產品設計的邏輯起點[J].設計,2016(17):26-27.
[6]巫濛.現代大眾產品設計的中國特色研究—以生活方式的視角[D].清華大學,2008.
[7]王正剛.三星堆突目面具成因之我見[J].裝飾,2014(06):86-88.
[8]維克多帕帕納克.為真實的世界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3.
作者:王坤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