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處在現代社會發展環境中的博物館來說,其文化創意產品要與普通旅游產品有所區別,因為博物館承載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其傳達的也是所在城市的歷史故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關鍵在于遵循館藏文物載體這一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設計能真正表現地域文化符號的視覺語言。文章以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為核心,對其意義及創意設計措施進行具體分析,以加深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含義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所謂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主要是依托博物館館藏品設計制作的文化創意產品。目前很多博物館都對館藏資源進行了開發,但因為產品開發與生活的結合不足、與消費者需求不匹配、設計思維局限等,導致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如何改進及優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就成為一項重要課題,亟待加強研究。
1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概念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是基于市場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通過對現有館藏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分析、提取、轉化以及開發,形成具有市場價值、文化價值以及歷史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以物質產品為基本設計載體,屬于公眾愿意接受及獲取的一種產品類型,是博物館向公眾傳播文化的全新路徑,可以讓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博物館,并對其背后潛藏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的挖掘。不難看出,為了合理、有效地開發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就需要有效延伸其文化展示功能,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這也是新時期下博物館貼近公眾、發揮自身積極作用的主要途徑。
2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意義
2.1解決博物館資金不足的問題
目前博物館的運作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無法滿足博物館的資金需求。博物館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進行開發與銷售就能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促進博物館增收,形成“以文養文”的良好局面,以此為文化宣傳、文物保護以及理論研究等提供支持,推動博物館實現可持續發展。
2.2延伸博物館的教育職能
博物館具有多種職能,教育職能是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通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與銷售,能讓公眾加深對館藏資源內涵的理解,將其文化和展覽信息更好地傳播出來,實現博物館教育職能的延伸與增強。
2.3深度開發博物館館藏資源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并非只是對館藏資源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將現代技術與優秀文化相結合,實現再創新,并以館藏文物藏品為創作素材,促進博物館科研人員對館藏文物藏品的開發、挖掘以及創造,基于原有的博物館文物藏品創造富有創意的文化創意產品。
3博物館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
在對博物館文化產品有一個整體性的定義分析之后,就可以利用創意性的設計,來呈現博物館文化產品,讓其能夠直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最終感受其設計,感受博物館文化產品帶來的美。
3.1準確反映藏品內涵
博物館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具有承載藝術與歷史的價值。在設計文化創意產品時,博物館的文化內涵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設計者要直接關聯到展覽、學術與收藏等部分,將根基擺在產品文化內涵方面,而不是局限于視覺效果的提升,導致文化內涵得不到呈現。②
3.2實現創新和傳承的有效結合
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的歷史文化內涵相對豐富,也有一定的附加價值,需要在其既有歷史價值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實現創新設計。如通過使用科學技術,實現對館藏文物復制品的開發,再搭配精美的工藝制作,促進產品使用者視覺享受和體驗感不斷增強。如閩越文化,其文創產品開發就實現了對設計理念的有效融入(表1)。
4A博物館特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分析
4.1設計靈感
A博物館位于楚文化包容地,經常接觸當地造型文化,能分析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通過分析與實踐,我們了解到A博物館中的文物造型和圖飾的共同點在于鳳鳥元素。在造型的創新設計上,要將行鳳和立鳳的體態特征表現出來,并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則進行再設計:第一,化繁為簡。概括鳳鳥的形象,將鳳鳥的精神內涵和寓意呈現出來,讓其擁有傳統性和時尚感。第二,突出重點。文化創意產品的造型設計需要設計者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配合大膽的設計手法,所以造型創意也要以鳳鳥特征分析為基礎,通過適當的夸張強調鳳鳥的重點和特征,如對翅膀、尾部等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豐富其造型。第三,強調意象表現。考慮到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民族的熱愛,設計者在理解及使用鳳鳥元素時要對其做出最新的解釋,賦予靈動的氣息,使文化創意產品具有神奇而飄逸的美感。
4.2設計的展開與實施
4.2.1方案構思及草圖當設計者對楚文化有一定了解和認識之后,就要做好其外在表象和內在含義的分析工作。可以提取與文化元素相關的材質、外形等,再利用內在的故事性以及精神內涵等,科學整合元素信息,為后續的產品開發奠定基礎。飾品設計一般是指以耳飾、掛飾等為主體的禮品盒,以設計理念和文化元素為支撐,配合情感和審美表現,采取合理的方式確定構思方案。在設計造型方面,也可以基于掛飾、項鏈等的形式美實現對應的變形處理與創新設計,同時實現調和與對比控制。并且通過直線與曲線、大和小、多和少的分布,不僅可以滿足變化要求,也可以達到視覺均衡的效果,在對立之中尋求統一與調和。如圖1所示,通過項鏈吊墜的設計,在現代首飾元素之中納入鳳鳥形態,在凸顯重點的同時體現靈活性。另外,在尾部進行適當的拉長處理,將其轉變成發簪,讓流暢感得以延長,真正將鳳鳥翱翔于天際的暢快與自在表現出來,增強主次關系。通過相互的配合與組成,就可以進一步增強該文化創意產品的神圣感。②為了使文化創意產品方便攜帶,設計者可以在禮品盒的設計中也融入一些創意,實現整體性處理,方便消費者在出行時攜帶(圖2)。
4.2.2工藝流程及制作①建模及打印。對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草圖,設計者可以利用軟件制作相應的模型,即先明確實際的尺寸,然后進行計算和打印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模型的大小不同或打印材質不同,耗時也是不同的。②材料選擇。使用3D打印技術時可以選擇多種材料,如在制作中可以選擇光敏樹脂和PLA這兩種材料,其耐熱性較好、強度較高,表面的光滑度也適中,可以實現漆器的胎底制作。在打印中選擇材料時就可以考慮PLA,其成本低廉,適用于對大模型的處理,但對于復雜的、較小的模型往往無法完善細節處理。PLA材料還帶有環保屬性,在進行掩埋處理后的半年至一年時間里就可以降解。利用光敏樹脂材料進行固化處理,可以使文化創意產品堆積成型,其成品相對于PLA而言更加精細,表面光滑度較高,適用于體積較小、結構復雜的產品。從各種打印材料的特點來看,PLA材料可用于打印首飾盒,光敏樹脂可用于打印手鐲、項鏈等。①③后期處理。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產品表面一般較為粗糙,或有毛刺,尤其是用光敏樹脂材料打印的產品非常粗糙,并且隨著曲面角度的不斷減小,粗糙度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必須完善其后期處理,確保制作高品質模型。打印胎膜之后進行大漆麻布、陰干打磨、刮細灰等一系列處理,產品就初具雛形了。再利用不同型號的砂紙進行打磨處理,確保表面平滑,形成漆器底胎(圖3)。
5結語
設計者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博物館的發展策略,同時認識文化產品設計面臨的問題,在產品中融入文化、特色與情感等元素,實現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準確反映博物館文化藏品的內涵,再基于博物館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設計方式和技術,創造優質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助力博物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祝銘森 單位: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