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采礦工程的改革現狀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日益發達的現今社會上,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不同需求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來填補。建國之初,黨提出了工業強國的口號,時礦業的發展是邁向強國的第一步,采礦業變得尤為重要。國家根據當時的得社會現狀提出了大力興辦礦產專業,培養礦業人才,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在各個高校相繼開設采礦專業。現在主要針對我們國家的采礦專業開設這么多年來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采礦工程;改革現狀;教育
1我國采礦專業改革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盛,在這個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和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的大環境下,我們對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也更高。在大學里,采礦專業這門學科,需要站在力求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的高度,再利用其它相關部門與機構的資源,培養復合型人才,要不斷地改變和創新出新的教育方法來逐漸改善教育環境和基本理念,進而加強并人才的培養。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在于積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竭力尋找和創新出素質教育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不斷改革和進步的時代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促進采礦專業的改革和發展刻不容緩[1]。1.1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的創新1)教育的方法。國內現今的大學多是重視基礎知識,卻嚴重忽視了專業課的培養。因此,大學生們用在基礎課程的學習時間占了很大的比重。當然,有問題就解決問題,部分采礦工程的學校,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現場教學,討論講課等多種方式的結合來生動形象的教學現代礦業的相關知識,還引進了一些創新式的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2)現代化的教學。多媒體的教學早已普及到各個大學,這也是現代大學所必須采用的教學方法,并結合CAI課件組成了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根據現在不同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的融入了幻燈片、投影機等多種聲形具備的教學器材,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得到了很大提高。現代社會要求的是效率,較短的時間做獲得更多的知識。靠著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極大的縮短了課時,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專研,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能力。3)人才的培養與課程的改革。人才的培養顧名思義就是加強素質的提升,實踐能力的增強。不讓大學生喊出畢業等于失業的口號,是現今教育所要改革的重點。提升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課程的改革是首當其沖的,目前,為適應當前的礦業發展,必須得提出一些優良的課程改革方案,前有學者提出的全局優化就極其有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這些課程是優化改革的首要目標,為了培養出21世紀新型的高素質任馳騁,應該不斷地摸索不斷的創新性的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2]。
2我國采礦專業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2.1主要存在的問題
1)課程的設定。專業知識面比較窄,整個知識框架不夠完善、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弱。因此學生沒法跟上時代的腳步,從而導致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2)學生動手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網絡的發達帶來的弊端,雖然網絡的日益進步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在知識和資源的汲取上變得快速而無法深入,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3]。3)資源的問題。雖然網絡普及極大的方便了知識的汲取,但是資源的分配導致部分高校無法及時獲取有效的最新的信息,導致知識的獲取跟不上現今礦產行業的發展腳步,因此易出現強越強弱越弱的狀況,無法大批的培養出優秀的人才。4)機電技術的應用。現代機械行業講求的是信息化,自動化,而且深入到礦產的行業的應用中,但是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對這方面的掌握并不足夠,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2.2改革的措施
1)就業渠道的拓寬。學以致用,是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民族精神。因此,開拓礦產專業的課程也顯得十分重要,不局限于煤礦的開采。例如:露天的開采、礦物的加工與銷售、礦業的電子信息技術等等方面,才能適應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提高實際的應用價值。2)可持續發展。我們國家一個基本國策,環保必不可少。建立礦產工程的環保專業符合現在的國情,同時也應該設立相關的法律,做到依法采礦,依法發展。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就業率。網絡的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函授等多種學習渠道,知識的獲取來源廣闊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重要方法。3)課程的優化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開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要注意實踐和理論的結合,綜合性人才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強的基本素質。優化改革課程體系、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學的方式,是推動人才培養的首要步驟。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從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內的煤礦市場也將為世界打開,建設我國在世界舞臺經濟主場,將高端技術持續發展是我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所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劉敦文.市場經濟條件下采礦工程專業的改革與發展[J].礦業快報,2016(14).
[2]劉敦文.在傳統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6(18).
[3]何廷峻,汪佑武.高校礦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作者:李衛 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