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思政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涵蓋較多的理論概念、復雜公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往往重視理論的講解,而忽視課程當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挖掘與傳授。本文以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為例,對專業核心課程思政教育進行了探索,通過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考核中融入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思政教育;探討
一、課程簡介
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是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采礦學等課程,是在熟悉礦井生產系統、認識礦井采掘生產過程之后開設的,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形成采礦工程專業核心課程,使本學科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課程以闡明礦井通風與安全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為主要目的,并將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應用到礦山生產中,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的基本理論,理解礦井通風阻力、通風動力、礦井通風系統等相關知識及相應的計算、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礦山通風及其工程設計、監測、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為學習后繼課程和進一步獲得安全技術(防瓦斯、防火、防塵、防水、防毒、防爆技術)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
采礦行業特色表明,采礦專業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內涵,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外,還應注重職業素養、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價值。以專業知識為載體進行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說服力,凸顯隱性教育。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由礦井通風與礦井安全兩部分構成,涵蓋較多的理論概念、復雜公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往往重視講解知識理論,將通風應用性作為授課重要內容貫穿在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通過礦井通風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與認識所學專業對煤礦、非煤礦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專業榮譽感與職業使命感,激發學生愛崗敬業、獻身專業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礦井通風理論知識對礦井通風設計的意義,培養其認真嚴謹的學習與工作態度,為其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打下正確的思想基礎。通過礦井安全知識的學習,采取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培養學生樹立崇尚科學、開拓創新精神。
三、課程思政教育探索
基于不同動力和目標促使大學生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社會認可,實現自己價值,因此價值觀和知識、技能是不可分割的。根據課程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目標,找到切實可行的切入點,深入挖掘本課程知識體系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內容有機分解到專業課程中并融入課程教學,實現育人與育才相互協同,相互促進,學以致用,落實課程思政。
(一)課程教學目標的思政元素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過去,教學目標只重視“知識和技能傳授”,忽略了“價值引領”。為了發揮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學習、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增加了思政元素,以煤礦安全規程、煤礦事故案例、煤礦工作者事跡等主題為途徑,聚焦“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樹立學生五大發展理念。
(二)教學內容思政元素
傳統課堂教學以講授“一通三防”專業理論為主要內容,學生上課懶散,學習效果不強,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可通過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方法完成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與思政滲透融合點,實現育人和育才相統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載體,同時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載體。以礦井空氣為例說明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講述氧氣性質時引入拉瓦錫氧氣發現實驗,突出實踐創新、科學求真,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講解礦井有害氣體種類及煤礦安全規程對有害氣體的安全濃度標準規定時,教師要引入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的經驗教訓,培養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從而加強法治觀念。礦井氣候條件即是煤礦工作者工作環境大氣,其與人的身心健康和勞動效率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煤礦采深的增加和煤礦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深井高溫熱害已成為制約煤礦安全開采的重大問題之一,故應改善礦井氣候條件,確保人們獲得安全感,以此闡述以人為本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將有意義的事講得有意思,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傳導給學生,使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入腦入心,取得“寓教于樂”的理想效果。正如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所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在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三)教學考核的思政元素
專業課程傳統教學考核多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內容為單一的專業知識。為了強化專業課程育人效果,加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評價方法應由單一的知識維度向多維度評價延伸,改進片面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評價體系。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考核延續傳統教學考核,但考核內容有所轉變。平時考核包括課堂出勤情況、課堂討論發言、課后作業三部分。期末考核采用閉卷形式,考試題型應多樣化,同時應加入課程思政案例分析,主要檢驗學生對礦井通風與安全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專業知識考查分值占比為90%,思政考查分值占比為10%。
四、結束語
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德育資源,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實現專業課程育人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授課教師應結合課程知識點,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專業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相結合,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將思政元素融入采礦工程專業核心過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一門課推廣到課程群。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生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8,(9).
作者:錢浩然 蔡永樂 單位:山西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