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文獻綜述
(一)創業教育的內容
對高校創業教育內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業教育的內涵、目標、影響因素、課程體系等方面。牛長松等(2007)通過分析國外的文獻,厘清了創業和創業教育的概念內涵并分析創業教育的特征[3]。陳彥麗(2009)闡述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目標,然后從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實踐課程、環境課程四個方面分析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成[4]。薛敏興(2010)從制約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定位的一系列因素出發,恰當確定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目標與具體目標,并在分析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實現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礎上,尋求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5]。王中軍(2011)探討并構建了校企合作創業教育的目標設計、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設計[6]。
(二)創業教育的問題
對高校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認知觀念、政策環境、師資建設、實施層面等方面。夏永全(2009)發掘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在認知觀念、理論體系、師資建設、創業環境、開展范圍等方面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應對措施[7]。嚴毛新(2009)指出在創業教育觀念、操作、理論研究、效果等層面上,均存在不足,并指出努力的方向[8]。施永川等(2010)分析了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困境:傳統教育的弊端影響、尚未融入學校整體育人體系、創業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外部環境有待改善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9]。
(三)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模式
研究者們對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模式研究較為豐富,伴隨著創業教育在高校的逐漸深入,結合新時期的新命題,在途徑和模式方面的研究呈現出新的特征。丁三青(2007)分析了創業計劃競賽存在的問題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的弊端,即應試性教育與功利性競賽、精英化教育與理想化競賽、學生對科研參與度低與競賽作品學院氣濃、高校科研的封閉性與企業對競賽參與的冷漠性。因此他提出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體系:走出競賽功利化的誤區;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解構人才的“被格式化”;打破“以賽代學”模式,構建創業教育“立交橋”[10]。謝志遠(2008)借鑒溫州人創業精神,培育大學生創業意識;借鑒溫州人創業經歷,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結合專業,立足溫州,建立創業工作室,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溫州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業教育[11]。許朗等(2011)對項目參與式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進行初探,具體包括:構建合理的目標機制;構建以團隊學習為主的組織形式;構建包括師資、資金、機構及政策在內的保障體系;構建合理的考核與評價機制[12]。周石其等(2013)闡述了理工科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目前的不足,分析了理工類大學生的培養特點,進而提出了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13]。有些學者傾向于分析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并與我國的創業教育模式對比進行研究。梅偉惠(2008)闡述了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三種典型模式: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輻射模式,并總結了美國創業教育的特點[14]。陳瑞英等(2010)借助典型個案,討論了日本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模式和特點,還探討了如何結合我國情況對日本相關經驗加以借鑒[15]。近幾年較為側重于研究高校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模式。何淑貞(2011)指出“創業班”模式是一種新興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創業教育模式,提出了“創業班”模式的運行機制[16]。謝印成等(2012)根據SYB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結合電子商務創業的特點,提出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教育SYB模式拓展體系[17]。還有些學者逐漸轉向于關注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楊麗君(2011)從目標體系、課程體系、過程體系、保障體系和制度體系等五個方面構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并分析了該體系的實現途徑,即圍繞企業需求,構建多元化的創業教育目標體系;側重素質培養,構建多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依托資源優勢,構建互動式的創業教育過程體系;發揚地方特色,構建有活力的創業教育保障體系[18]。王平(2012)以開展校企合作對創業教育的意義研究為基礎,提出了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創業教育的四條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加強課程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養以及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19]。童衛豐(2013)從目標導向、實施過程、運行保障三個方面,提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路徑選擇[20]。
(四)創業教育的政策
在創業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除了分析總結我國的現實狀況,還通過中外政策對比的方式進行深入剖析。郭麗君等(2008)通過對中外(美英法日等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具體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政策缺失與對策[21]。段素菊(2009)以大量實證調研為基礎,從政府、行業和學校三維視角考察了我國職業院校創業教育中的政策問題,并提出四點建議[22]。徐小洲等(2010)分析總結了2007年以來,英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大學生創業教育支持政策。其核心包括:建立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啟動各類創業項目,提出創業型大學發展模式,設立創業教育目標框架,構建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等[23]。
(五)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就業及德育的關系
國內創業教育及就業指導等相關教育工作者側重于從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德育及就業的關系角度進行探討。顧建國(2007)提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磨煉創業心理品質,打好創業知識基礎,培養自主創業能力,優化創業社會環境,可以有效地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業。通過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也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就業生長點,為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開拓了一條新路[24]。陳浩(2009)指出創業教育是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高校德育的一種有效載體,發揮其內含的德育價值,對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是十分有益的[25]。
二、總結
(一)研究的趨勢和特點
綜上所述,自2007年以來,學者們在高校創業教育研究方面呈現以下趨勢和特點:1.從研究共性問題逐漸向研究個性問題轉移。早期,學者們對高校創業教育的研究較為集中在創業教育的內容、存在的問題、初步的解決途徑和模式、與國外高校的對比研究等方面。近3年來,學者們開始傾向于研究創業教育的細分領域的課題,比如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電子商務創業教育體系等。2.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不足。在分析比對了大量有關創業教育的文獻后,可以發現,絕大多數文獻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對高校創業教育的含義、目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內容研究得很多,但是缺乏實證研究。近幾年,也有學者開始定量研究,但是不夠深入。
(二)今后研究的重點
1.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研究。近幾年來,學者們對于高校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研究熱情很高,但是針對電子商務創業的主要群體———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研究較少,其中基于校企合作的研究更是欠缺了。2.實證研究。利用調查實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創業教育的難點和熱點進行研究,提升研究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作者:劉莉瓊 湯云 單位:武漢商學院 商貿物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