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我國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教育發展方向。應用型高校,其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更應逐步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從應用型高校創業創新教育的現狀出發,指出現階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提出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內涵,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實踐平臺、考核評價等方面,構建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有助于提高應用型高校教育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帶動大學生就業和推進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為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保障體系;教育改革
當今社會充滿了創新、創造和創業,創業經濟越來越占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國家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創造性人才,相關部門提出應在高校中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然而,現階段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相關教育制度不健全、課程設置不合理等,限制了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改革發展。因此,構建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對促進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提升高校教育水平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院校的創業和創新教育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大學的創業和創新教育進展較為緩慢,直到20世紀末,一些發達國家高校的創新和創業教育經驗才慢慢被我國高校學習借鑒。90年代初,為了提高青少年的創新創業能力,我國成立了“提高青少年創業能力的教育聯合革新項目”,該項目是對創業教育的首次實驗,指出了創業教育的目標與素質教育和課程開設之間的關系。我國高等學校的創新和創業教育開端于“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進入21世紀,各地區教育部門非常重視高校的創新實踐教育,教育部確定了9所高校作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首批試點院校。隨著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創新實踐教育在全國高校中普遍開展,各地區高校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形成了各自獨具的創新和創業教育模式[1]。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創新教育的特點是以培養綜合素質為核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技能培訓和創新知識的傳授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訓練模式,溫州大學則是以市場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教育模式。在政策方面上,教育部就全國高校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頒發了指導意見。2011年教育部對高等院校的創新和創業實踐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2014年9月,國務院對我國高等院校現有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改革進行了部署[2]。應用型高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學和技術型大學,其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應用型高校的建設,全面推進創新和創業教育發展。總體而言,在政府的大力的支持下,我國應用型高校的創新和創業教育得到較快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在應用型高校中普遍開展。然而,現階段應用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有著不足之處,在師資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性強,這就要求應用型高校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我國應用型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師很少有創業經驗,實踐經驗缺乏,限制了創新教育的改革。在創新創業理論研究方面,存在著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課程設置不匹配,注重創業知識的教育而較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問題[3]。因此,建立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對保證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運行,推進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早期部分學者將高等院校創新教育定義為一種理念和模式。近年來,創新實踐教育在各高校中普遍開展,不少學者對創新實踐教育的含義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和定義,提出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應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為出發點,將實踐教育融合在大學課程理論知識教育中[4]。保障體系是指為實現系統目標所作出的各種措施。綜合應用型高校的教育定位,創新教育的內涵以及保障體系的定義,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內涵定義:以培養實踐型大學生為根本出發點,保障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順利運行,通過管理組織機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整合教育資源而形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包括創新創業課程改革、教學方式優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建立創新和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有助于提高應用型高校教育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帶動大學生就業和推進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
三、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高等院校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而人才的培養質量有賴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為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要求,文章從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式優化、創新實踐平臺和質量考評體系四個方面建立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
(一)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完善系統的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將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引入到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知識的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相統一。課程內容的涵蓋面應廣泛,應涉及素質教育類、理論知識類、實踐操作類等方面,各課程內容應圍繞創新創業過程。建立符合其創新創業教育特征的課程體系應從專業課程建設和創新創業類課程建設兩個角度出發,在理論教學中貫穿實踐活動教學,形成系統化、層次化的課程體系[5]。專業課程的學習可為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學習和掌握奠定基礎,應用型高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從專業特性、知識體系和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體現層次性。因此,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循序漸進地融入創新創業的元素,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開設不同課程內容以逐漸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大學一年級的課程主要為公共基礎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學二年級的課程為專業基礎課,使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創新能力,大學三年級的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進一步提升其創新能力,通過大學四年級的實踐學習能夠使學生獲得創新創業實踐的經驗。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應分為理論課程、實踐型課程和項目型課程,三種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創新創業知識于創業實踐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高校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具體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二)優化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式創業創業教育具有創造性、創新性等多重特性,因此,應用型高等院校教學方式應體現多樣性,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授課上,教師應積極采用多樣化的和新型的授課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目前效果較好的授課方式有案例教學方式、學生全程參與式教學和創新創業模擬訓練。案例式教學適用于課程教學中,是一種較為直觀和展示性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成功或是失敗的創新創業案例,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創業知識理論分析案例成功或是失敗的原因,從而獲取直觀的經驗或者教訓,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全程參與式教學是通過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程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因此能夠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的創新創業知識。可以采用模擬訓練的教學方式,通過模擬實際的市場環境組織學生進行實戰訓練,這一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素質,因此建設優質的師資隊伍能有效提升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用型高校應打造“雙師型”的師資隊伍。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教師雖然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但是普遍缺乏實踐經驗,應用型高校可以采用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師資結構,來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應用型高校應多開展實踐教學培訓活動,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熟悉市場環境、市場機遇和市場風險。其次,引入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開展實踐性教學,也可聘請優秀企業家、其他高校的優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的專題講座。
(三)構建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平臺來實現,應用型高校實踐平臺的構建應從創新創業教學、大學生實踐和創新創業信息交流三個方面進行。1.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應用型高校應通過建設實驗培訓中心和創新教育基地等,改變教學方式,變被動式教學為自主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設計和自主組織活動,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其創新能力。2.大學生實踐平臺激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以競賽的方式鍛煉大學生創新能力。應用型學校的各學院應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并配專業的指導教師,在協會內開展知識競賽,創新交流活動等,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不同學院之間可以建立創新競賽基地,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可參與其中,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不同專業的學生組建參賽團隊能夠實現多學科的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6]。3.創新創業信息交流平臺應用型高校應具有網上信息平臺,建立創新創業網上數據庫,使得學生能夠查詢到創新創業的相關信息,學習到創新創業基本理論知識。同時應構建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咨詢問題,在平臺上會有專業的指導教師負責答疑,從而方便了學生的溝通學習[7]。
(四)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考評體系建立應用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需要一個全面而客觀的考評體系,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和實施效果[8]。創新創業教育考評體系的建立應從學生個體層面、教師層面和學校層面進行。1.學生個體層面的評價通過綜合評價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考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創新創業意識的評價是評價學生是否對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產生興趣,對待創新創業教育的看法。創新素質的評價是評價學生的思維是否更活躍,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重創新,是否有團隊協作和競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是評價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的成果。2.教師層面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涉及教師責任意識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評價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是否主動學習創新創業知識,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在課堂是否靈活應用各教學方法,開展啟發式、案例式、參與式教學;是否能夠使用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3.學校層面的評價在學校層面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對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落實、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校園創業氛圍的評價。評價學校是否依據學校的特點執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評價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是否具有層次性,教材的選用是否貼合實際;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結構是否合理;校園的創新創業氛圍是否濃厚,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參與度如何,學校創建的創新創業社團是否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
四、結語
高等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我國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教育發展方向。應用型高校,其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更應逐步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較快,然而如何在高校進行教育改革時,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則是我國應用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分析現階段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提出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內涵,從課程體系建立、教學方式改革、實踐實訓平臺建立、教學效果評價等角度,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保障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
[參考文獻]
[1]胡超,萇慶輝.高校創業教育組織新模式的構建設想—基于中美高校創業教育組織的比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1):80-85.
[2]高文兵.眾創背景下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6,(01):49-50.
[3]程永華,王義全.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行業一線實踐性知識獲得的調查與思考[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7,(06):115-118.
[4]付紅徐,田柏.智能制造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8,(03):95-98.
[5]鞠志宇,陳新華,賈曉紅.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1):74-76.
[6]鄒建良.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5,(05):56-58.
[7]辜勝阻,洪群聯.對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5):63-68.
[8]古銀華,余蓉,李璞,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保障體系與育人模式[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6):30-34.
作者:邱瑩瑩 何小雨 單位:安徽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