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經濟時代,在國家經濟和產業轉型的重要階段,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與專業特色,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升轉型升級,成為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對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梳理,并從各方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課程設置、理實融合的體系、支撐平臺四個方面加以改進,以更好地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實效性。
一、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參與者,概念認知存在偏差
1.作為重要的教育場所的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多數高職院校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教育活動,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阻礙了創新和創業教育的發展,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學生的能力未能得到全面發展,使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的就業競爭中失去了優勢。2.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創新和創業教育沒什么用處,創新創業的知識并不能簡單地從學校教育中獲得,只有在真正的創業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創新創業知識與經驗;有的學生輕視學校舉行的創新創業教育,認為高職院校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技能方面的學習,創新創業教育只是一種噱頭,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用途。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的誤解,不能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對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更是對學生全面能力提升的培訓。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學習方面的功利化思想趨向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無視,使其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有效發揮,這是阻礙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因。3.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企業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認知偏差。企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在“中國制造2025”任務感召下,深深地感受到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而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很多企業的掌舵人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他們的目光是更多地在985、211等國內知名的重點高校去探尋,并沒有將目光投注到高職院校的學生身上,并沒有認識到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其未來潛在的多數派員工的全面能力是對企業競爭力的保障。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仍有待完善
1.優秀的創新型創業教育教師數量稀少。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現有的創新創業教師大多是該系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并不熟悉,在企業工作方面也沒有豐富的經驗,教學活動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雖然各院校也有一些企業工作的兼職教師,這類教師的實踐能力較強,但因缺乏相關激勵機制、流動性強等問題,不能保證上課時間和質量。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單純地依靠就業指導或是職業生涯規劃,內容方面無法深挖,教師在課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性,偏離學生的現實環境,講解的創業成功情況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創新創業教育多數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而發展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缺失系統性的教育體系。3.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系統有待完善。創新創業的實踐環節是創新創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環節,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系統多不完善,具體表現為:第一,多數高職學院在最初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設計時,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忽視了自身的特色,不能契合高職院校教育目標和學生的特性;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缺乏系統的設計,實踐活動分散,不分層次;第三,許多高職院校將校內外的實訓基地定義為技能培訓的訓練場,忽視了在實踐過程中挖掘學生創新思考能力的教育目標;第四,缺乏與創新創業重要實踐場所——企業的深度合作,沒有真實的創新創業的實踐場所,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只能“紙上談兵”。4.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不合理。當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只強調對課程教學體系的評價,忽視對實踐活動的考核,使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價值無法很好地體現出來;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度低,深度挖掘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提高其參與度,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缺乏創新和創業教育的支持系統
創新創業教育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政府、企業、家庭和校園環境。當前,這四個方面對于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具體表現為:1.政府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不足。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制度保障、輿論導向來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環境。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引導和規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但是政策偏重于普通高校,對高職院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大部分升級創新和創業教育。2.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不高。因為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認同度不高,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并不太適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如果貿然投入資金、創業導師、實訓實踐基地,并不能保證得到其希望的智慧成果,對本身的利益有損害;而且因為政府缺乏對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幫扶和支持獎勵政策,單純依靠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來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轉型升級提質,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大,因而企業基于自身利益點的考慮,極少會自發主動地參與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3.家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存在誤解。學生創業實踐的重要資金來源是家庭,但許多家長不支持學生想要開展的創業實踐活動,認為創新創業與高風險是畫等號的,學生的社會經驗太少,容易上當受騙,認為高職院校只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平臺,學生可以學習一些實用技能,而創新創業教育則是人才培養的錯位。4.高職院校缺乏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使學生產生創新創業意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與之相對應的校園文化氛圍,但在多數高職院校校園中,沒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的創業校園文化氛圍,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僅沒能被鼓舞,反而是在貧乏的文化環境中被消磨殆盡。
二、加快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核心理念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整合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應明確功能定位和價值取向。雖然目前社會對創新和創業教育的觀點不同,但對其本質和內涵的界定基本一致,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1]。創新創業能力是大學生掌握除學術性、職業性兩本教育護照之外的“第三本”教育護照[2]。高職院校在施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其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結合的意識,培養其與企業家一樣的勤奮和進取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通常意義上大家理解的只是一種創新創業知識技能教育,而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3]。其核心教育理念——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和崇高理想。在現今中國新經濟時代,為完成“中國制造2025”計劃,高職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應緊密圍繞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提升,結合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方向,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創業能力,培育學生優秀企業家的優秀品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再加上創新創業教育的三個重要主體學校、學生、企業應摒棄其功利化思想,三方密切積極地合作,才能為社會輸送經濟轉型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
(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從課程的邊緣化到中心化的轉變
高職院校應深刻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不應該是人才培養的補充,而是應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中心,圍繞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專業特色,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于專業課、基礎課的課程設計中,特別是應與專業課程有效地融合。具體來說,第一步可以結合各專業的專業特點,相應地設置創新創業所需要的企業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法律法規、信念教育的基礎知識融入大一的通識課程當中;第二步在大二階段結合專業特色,設置不同的選修課,可依照學校和專業的情況,以選修套餐或單科自由搭配的形式,讓學生依照其自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自由進行選修;第三步依照區域發展、本地區產業發展優勢,結合專業特色不斷調整和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其適應經濟轉型和產業變化的需要,為社會提供多樣化人才。除此之外,學校應培養專業教師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強大的教學力量,并主動更新評價體系,制定吸引企業導師的獎勵鼓勵政策,吸引企業家、管理人員、企業成功人士成為學校的創業導師,充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
(三)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形式由單一到綜合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側重基礎知識發現與傳遞的功能定位、傳統理念和慣性思維,深刻影響并制約著高校教育理念的變革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4]。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在于實踐,價值也在于實踐[5]。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于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新實踐課程的問題,只有創新創業的理論和實踐訓練相輔相成,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融合發展、指導與服務平衡發展,從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的實踐,才能做到創新創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這必須從以下四方面入手:1.從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整合的過程入手,以案例教學、項目管理、任務驅動、情景教學、資料分析等方式,讓學生整理分析行業的發展趨勢,識別創業機會,設計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布置零投入的創業實踐任務,讓學生學會在這類的創業實踐任務中梳理市場需求,確定核心產品,能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策劃。2.堅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利用任務驅動、項目引領等形式,組建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團隊。充分發揮現代學徒機制的作用,組建由企業家、創業成功者、專業教師、生涯規劃導師等組成的多元化導師隊伍,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全程化的實踐指導。3.按照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對接需求,創新和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多方位融合的教學方法,在實訓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創新水平,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4.學校應與政府合作,建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由創業導師負責,在整個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依托各類專業社會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招聘大賽、職業技能競賽、創業項目孵化等平臺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實現創業夢想和社會價值。
(四)促進建立創新和創業支持促進建立創新和創業支持:從一元主導到多元參與轉變
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只由單一一方來推動,而應由多方共同參與、共同主動推進的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政府應承擔引導職責,學校承擔教育職責,社會力量中的企業和家庭都應該主動參與、多元聯動、協同推進,才能有效地打破各為其利的局面,真正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搭建政、校、企、家四方協作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支撐平臺,是突破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轉型升級提質的關鍵問題。1.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管理作用,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支持獎勵政策,調動行業企業和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政府應整合行政資源和教育資源,協調各部門力量,組織實施、監督落實國家創新創業政策;應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合作模式和資源共享機制創新。政府應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優化政策環境,推動建立政校企行資源共享、平臺共用、人才互派服務型與開放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和項目孵化基地。2.建立創新創業文化進校園機制。高職院校應大力推動各行各業的企業家,特別是創新創業優秀校友模范和成功企業家進入校園進行講學,提升學生的創業熱情;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特色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為企業和學生創建信息交流和經驗共享平臺,在校園中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文化、精神氛圍;大力營造寬容創業失敗、鼓勵創新創造的寬松文化環境和氛圍,保護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建立創新創業失敗補償機制,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必要的幫扶。只有這樣,才能筑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基礎[6]。3.企業應正確認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為自身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多數派員工,應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利用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形式,培養符合企業文化要求、專業對口、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學生,為企業和社會輸入高質量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4.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家庭觀念對學生的影響是相伴一生的,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也應向學生家長傳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相關理念。一方面要邀請創業成功的家長成為學院的創業導師,向學生傳遞身邊的創業成功案例;另一方面讓家長群體認識到學校施行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創業有幫助,更有利于學生的就業,讓家長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結語
高職院校應根據時代需要,更新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將理論與實踐多元地融合,加上有效的支撐平臺,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得到長足有效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促進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7):75-78.
[2]高成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71-74.
[3]余新華.大學畢業生人才適用性問題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10):122-124.
作者:任永梅 談曉勇 王偉 唐雪 單位: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