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問題分析(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很多高校的“成本會計”這門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從而導致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針對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強其課程教學的改革。因此,分析并研究“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
1.“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選用的教材比較落后。目前,對于“成本會計”這門課程而言,由于其涉及大量的公式和計算,因而這門課程很具有理工科相關課程教學的特點。但是,大多數高校選用的“成本會計”教材還是傳統的比較落后的教材。這些傳統的教材最大的缺點就是內容創新少,且大多數內容偏向于理論而缺少實踐操作的教學環節。因此,由于教材選用的比較落后,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影響到“成本會計”的教學的質量。
1.2不夠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由于“成本會計”這門課程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只有通過加強實踐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應用于會計工作之中。但是,我校的“成本會計”教學中并沒有或者很少涉及實踐教學,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實踐教學成本較高且相對比較麻煩。同時,很多高校的教師對“成本會計”教學的改革意識不強,導致他們也不夠重視其實踐教學。因此,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是現代化“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
1.3教學方法落后。目前云南工商學院“成本會計”課程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系統講授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為主,對學生的技術技能訓練不夠系統,未將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每一次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也是比如簡單的案例分析法等。這些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還具有缺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等缺點。
1.4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對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而言,不外乎是這些成本核算、生產費用的核算和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等內容,這些“成本會計”教學的內容沒有任何創新。與此同時,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理論知識過于繁瑣,很多學生都很難甚至無法理解和掌握。因此,“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缺乏創新這一問題也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實現。
2.“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方法
2.1選用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材。針對會計這門專業實用性強的特點,在選用教材時,首先應該要選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材。保證教材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真實的工作情境,同時也符合現代化素質教學的要求。當然,為了進一步加強“成本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材中引進一些真實的案例也是一個理想的方法。只有選用了實用性更強的教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夠及時提高學生處理實際會計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2.2強化“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當前,對“成本會計”這門課程而言,實踐教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結合這門課程的特點,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關鍵所在。根據成本會計崗位完整的工作流程,將成本會計課程中若干個核心技能重組在一起進行實踐教學。按“建賬———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成本會計報表”的成本核算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從而使學生對整個專業的技能要求有一個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我校一直實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通過去工業企業實習體驗、了解企業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倉庫的材料物資的收、發、結存核算與管理;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類型的特點,體驗到流水線上工序的操作;通過請企業財務部的會計師介紹企業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相關的職業道德在成本會計崗位的應用。通過企業實習為學生開拓專業視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2.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目前,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探究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進行問題的探索,主動性地學習并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崗位扮演法。這是一種典型的實踐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將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細分,然后假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讓學生處理一些實際的會計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行動導向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尤其能夠調動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當然,最后需要教師設計一些教學互動情境。在采用行為導向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教師只需盡可能地激勵學生自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第四,利用高科技的教學設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越來越多的先進教學設備被廣泛應用于高校教學過程之中。但是,針對“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引進會計仿真實訓等高科技的教學手段能夠使“成本會計”教學更具有真實性,也更能培養會計專業的實踐動手能力。
3.結語
總而言之,實現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影響現階段“成本會計”教學質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當然,對會計專業的教學教師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現階段研究“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于耀華.“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析[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5,30(1):94-96.
[2]郭長平.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4):13-16.
[3]黃世英,徐保華.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財會經緯,2014,29(5):66.
[4]錢詩曼,孫銀忠.成本會計多元教學模式探索——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J].現代商貿工業,2014(06).
作者:張園 和森勤 單位:云南工商學院
第二篇: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成本會計》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技能核心課程之一,是財務管理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成本會計》課程,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改進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思考。本文分析《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且提出改革我校《成本會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成本會計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中,是繼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之后又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學好成本會計課程,對于學好后續課程,系統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培養合格的會計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成本會計的教學質量是成本會計教學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單一
近幾年,我也積極探索多媒體課件授課的這種方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在教學中進行應用。比方說大多數制作出來的課件(PPT)往往是對講義的復述,不是動態的,那么成本會計計算過程很多,文字性的課件對成本算過程展示不形象,很多課件能把計算公式和過程表現出來,但不能實現過程與各種表格中的數據形象的統一,而且成本核算最基本的要求是用各種成本費用的分配表格來進行體現,那么在授課過程中一道例題,可能涉及到的表格有多個甚至十多個之多,我要將表格中的數據之間的邏輯性表達清楚,勢必會在不同表格之前切換,那么如果采用PPT課件授課,投影儀上頻繁切換表格,會造成同學們認知的混亂。
(二)實踐教學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為強化同學們對理論課程的知識掌握,并且有效的與實際相結合,財務管理專業已經于2014年春季學期開設了《財務成本管理實訓》,但是,現有的成本會計實訓教學模式沿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主觀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成兩部分。在理論學習中學生往往感覺成本會計理論很抽象,對成本會計理論知識不能深刻理解;而在學期末進行模擬實訓以及就業實習時,感覺茫然,不知所措,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得不到有力保證。
(三)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缺陷
自本課程開課以來,雖然本課程教師團隊有兩名教師,但是外聘教師近五年來并沒有擔任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任務,而本校專職教師中承擔《成本會計》授課任務的老師僅一人,本門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較為薄弱。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有重要的區別就是開設的課程系統性非常強,各個課程之間的緊密度非常大,前后課程的銜接重復,非常重要。這就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任課教師,要系統的全面的掌握、梳理本專業的各門課程內容。比方說成本會計同前續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以及后續課程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之間的聯系非常大,有一門課程學習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其他相關課程的掌握。因此,有必要加強本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進的思考
(一)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為了適應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復雜的這一特點,應對現在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采用板書式+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手段。有些內容,比如公式的推導等仍然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而有些內容,如企業生產實際介紹,易采取多媒體教學方法等。采用多媒體方法教學的主要優點,一是比較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理解;二是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過程,使學生能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地參與實踐,彌補學生對企業實際情況不了解的不足和缺憾,使學生能盡快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建立依托工科為導向的成本會計實訓的平臺
我校是以工科為主的應用型大學,這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成本會計課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于本課程同企業實際生產結合十分緊密,實踐性較強。而在校學生對工廠情況知之甚少,而對成本會計人員則要求必須深入社會生產第一線,了解成本的形成過程。知道分步生產、分批生產、流水線、生產班組分工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并且正確合理的運用知識。在實訓課授課過程中,將財務專業與工科相關專業各自的專長進行有機融合,提升相關工科專業同學的成本意識,使各專業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比如,工科專業如果有涉及到某產品、模具、零件生產的實訓,是否可與財務成本實訓進行聯合教學,在實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財務管理專業的同學,實地參觀工科相關實訓過程,工科專業的同學和財務管理專業的同學配合制定核算前的相關定額,比如各項消耗定額,工時定額,財務專業的同學全面了解,一個產品的生產所要經過生產步驟,確定生產所需的各項費用以及核算所采用的具體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參觀后,回到實訓室,在老師的帶領下,確定合理、恰當的核算賬戶與程序,組織同學們進行核算,核算完畢之后,將結果反映給工科專業的同學,讓其了解成本費用核算的具體流程以及各項費用支出所占的比重,有助于在生產過程中對成本實施管理。在實訓過程中突出成本會計課程崗位流轉性,既要模擬會計核算過程,又要模擬企業的經營運作過程。實驗場所要全真模擬企業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三)加強成本會計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
緊密度大的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授課課程進行流動輪換(每一期大概2-3輪),這樣授課教師對相關課程都進行過理論授課,這種方法可以讓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盡可能的把專業的基礎課,核心的專業課都進行授課,不僅理論課,實訓課也是如此。那么,教師在授課時系統性大大加強,有利于整體把我專業課程。同時,有利于加強在我校現有的條件下,本課程乃至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伍小玲.淺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1):96-98
[2]曹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創新的路徑選擇[J].商業會計.2014(6):67-69
[3]董智玉.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2):82-85
[4]王艷麗,趙英鑫.對《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4):88-90
[5]任麗.《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淺議[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10(1):92-93
作者:趙寅珠 單位:哈爾濱華德學院
第三篇:獨立學院成本會計教學問題分析
摘要:成本會計是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從教學方法、教學學時、學生生源、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實踐等多方面分析獨立學院成本會計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成本會計;獨立學院;教學研究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在學習以前要以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等相關專業課程為基礎,是一門會計學課程中方法比較復雜且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成本會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成本會計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而狹義的成本會計則主要側重成本核算。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成本核算能力,以培養產品成本核算人才為目標,而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的學習能力則在管理會計中體現。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大量的數據、成本核算表格、成本核算公式,計算比較復雜,而且獨立學院現在成本會計的授課模式還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這樣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本文將對獨立學院成本會計教學中發現的幾點問題進行詳細的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幾點建議。
1獨立學院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課時相對較少
目前獨立學院成本會計的講授,主要是教師課堂講解為主,學生課中課后做練習為輔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在黑板上對成本核算的公式、成本核算的方法進行講解,有些復雜的表格在黑板上不易展示,借助多媒體投影進行展示講解。但是成本核算涉及的表格很多,而且表格與表格中的數據勾稽關系很強,單純的在多媒體課件中演示表格之間的關系及數據之間的推導,很難讓學生掌握。而且由于教學學時比較緊張,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般都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很少有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沒有時間對老師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思考,而且沒有學生的及時反饋,老師也不清楚學生是否掌握了所講的知識點,這樣老師不了解學生,學生不理解老師,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
1.2受獨立學院學生生源限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獨立學院招收的一般是二本、三本的學生,很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不管老師講解什么,不管老師以什么樣的方式教學,對這部分學生而言作用不大。而且95后的這些學生大多是被家長寵愛長大的,家庭經濟環境較好,絲毫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和就業的壓力。而且成本會計這門課程數字多、公式多、表格多,對文科生而言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1.3師資隊伍缺乏專業實踐經驗
與一本、二本院校的師資相比,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專職教師中80%是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年輕有活力,有奮發向上的動力,但是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尤其是成本會計這樣的課程,理論聯系實際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能夠將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生動地呈現給學生,相信學生無論在理解方面還是在興趣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獨立學院的青年教師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或博士畢業后直接從學校進入學校,沒有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從事過會計相關工作,更別提從事成本核算工作了,所以教師們在授課時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刻板地給學生講解,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生動形象地授課。
1.4教學內容落后,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成本核算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出版的成本會計教材主要側重于產品成本的核算,費用的分配等內容,產品成本的核算主要是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與動力、直接人工、制造費用。但是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企業,產品成本中制造成本的比重在逐漸下降,產品成本中設計成本、質量分析成本等非制造成本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成本會計教材中還是主要講制造成本,這就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還有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成本會計教材中講了五種方法,分別是直接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這五種方法中代數分配法計算出的結果是最準確的,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建立聯立方程組求解未知數,在手工會計條件下,解未知數比較麻煩,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少,其他四種分配方法都有一定的假設前提和適用范圍,不夠準確,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廣泛,所以課堂教學中這五種方法都作為重點內容一一向學生講解。但是,現在會計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計算機會計已逐步替代了手工會計,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采用分配最準確的代數分配法已經沒有任何問題,而其他四種方法由于不夠準確應該逐步淘汰或不作為重點內容,但是現在成本會計教學中,這四種方法仍然作為重點在講解,這就不符合現在企業的需要,不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5學生實踐教學環節難以實施
成本會計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非常強的課程,有些產品成本核算方法如果能夠到企業學習實踐,學生在學習理解方面就會變得相對容易。比如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中的分步法,分步法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逐步結轉分步法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半成品在各個車間逐步結轉的過程,平行結轉分步法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各個步驟廣義的在產品指的是什么,而這些問題單靠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程的內容講解,很難讓學生明白,如果能夠親自體驗生產過程,那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現在企業很少有接受學生作為會計的實習生,更別提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實習生了,所以學生很難接觸到一線的生產,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成本會計中講解的方法。
2改進這些問題的一些建議
2.1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增加主干課程學時
成本會計理論聯系實際較強,如果完全依賴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教學目標,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們打開教學思路引進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法。教師在講解書本上的知識以前,先將一些鮮活生動的案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此知識點應用的環境是怎樣的,然后了解完案例后教師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學生就有興趣聽老師用什么知識去解決這個問題,老師講解完相應的知識以后,再嘗試讓學生用剛學完的理論去解決案例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應用了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另外,青年教師要重視應用多媒體教學,由于成本會計表格多,數據多,表格與表格之間,數據與數據之間存在復雜的勾稽關系,如果教師單純應用黑板的話,一來很難完整地展示所有表格,二來畫大量表格會占用大量的時間,而把大量的表格通過多媒體展示,再增加一些動畫效果去展示表格與表格之間及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不僅清楚明了而且生動形象。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有些院校安排的學時相對較少不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這就需要學院在制定成本會計課程的培養方案時,適當增加學時,這樣也能讓教師有時間更好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2“雙師型”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教學能力
獨立學院的青年教師在教學之余應加強專業實踐,努力成為“雙師型”的教師,獨立學院現在鼓勵青年教師利用暑假去企業掛職鍛煉,這就給教師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社會實踐機會,青年教師利用暑期在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把實踐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課堂,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
2.3編寫適合獨立學院的成本會計教材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所以成本會計教學也應遵循這一目標,現代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已經發生變化,而目前出版的成本會計教材主要側重于制造成本的計算,內容陳舊,理論性很強,缺乏實際應用部分,這不符合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要求,教材中應多增加案例教學的內容。另外,會計準則時有更新,成本會計教材應該緊扣最新的會計準則,并且要結合企業新的組織形式,新的生產模式,增加人力資源會計、資本成本會計等內容。
2.4改革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獨立學院應該多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相關企業簽訂實習合同,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如果不能實現所有學生去企業實習,也可以由教師帶學生到合作單位參觀學習,增加學生的感觀理解。另外還可以讓教師到相關企業錄制生產流程的視頻,作為授課資料,通過在課堂上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生產流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方法。引入成本核算軟件,讓學生自己在電腦上體驗成本核算過程,也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上是對獨立學院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想要真正的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廣大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討,不斷探索,從而真正實現成本會計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長海、吳順祥.成本會計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2,(3).
[2]孟芳,侯穎.成本會計教學研究[J].商業經濟,2011,(8).
[3]黃湘.成本會計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財經界,2013,(9).
[4]孫先惠.案例教學法在成本會計中的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3,(6).
[5]曹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創新的路徑選擇[J].商業會計,2014,(3).
作者:馮霞 楊良 蘇洪琳 單位:燕京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