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成本管理的規范化和個性化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總體概況分析
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原來的計劃經濟相比,在成本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不斷迅猛的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國在成本管理的規范化和個性化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它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的理念、范疇、手段以及內部控制環節等方面。
(二)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的形成原因
行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的發展腳步沒有跟上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及時采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如作業成本法。另一方面是沒有運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手段,沒有大規模的引入計算機技術來解放人力。第二,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短期行為。由于管理技術的落后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導致企業的管理總是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長期發展。第三,企業的技術水平制約了生產經營過程中成本的降低。由于企業管理者總是考慮更新技術會使企業投入大量成本而放棄更新技術,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總成本不降反增。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規范性思考
(一)加強規范性對成本管理的重大意義
成本管理的規范性指的是嚴格按照企業制定的成本管理流程對企業的成本進行管理,從而形成嚴密的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并進行有效的執行,最終實現企業成本的規范管理。加強成本管理規范性對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成本管理的規范性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分配混亂和亂擠成本的現象,可以使企業對成本的管理更加清晰,成本是企業進行很多決策的重要依據,要做正確的決策,就必須依托真實可靠的成本管理信息,而真實可靠的成本管理信息則需要依靠加強成本管理的規范性去實現。另外,成本是產品制定價格的一項重要因素,只有調理清晰真實可靠的成本信息才能為產品指定價格提供正確的依據,如果由于成本管理的不規范性使成本信息的真實性產生了嚴重的扭曲,那么合適的產品價格就很難被制定出來,這對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經營發展都會帶來非常不理的影響。
(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規范性的對策
1.加強成本管理觀念要對整個企業各個部門甚至每個員工充分貫徹,有效的成本管理對于一個企業的重大意義,制定有效的獎懲激勵制度,把有效降低成本的任務下放到每個員工身上,明確每個員工的責任,管理好了就獎勵,管理不好就懲罰,使職工都積極的投身到有效的成本管理當中去。
2.運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高效合理的管理成本離不開科學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由于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并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出現發展緩慢甚至依然停留在最原始的成本管理現象。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為企業的成本管理體質搭建合理穩固的框架,為公司管理成本做出有效的經濟決策和預測未來的走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3.利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手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企業的不斷壯大,手工進行企業成本管理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引進計算機技術手段對企業進行成本成為大勢所趨。計算機技術可以使企業的成本管理更加系統,還可以降低數據計算的錯誤率,而且計算機技術的引入還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工工作量,為企業節約人工成本。運用一些計算機軟件可以對成本管理進行科學的預測,并且網絡的聯通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第一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
三、企業成本管理的個性化思考
(一)企業成本個性化管理形成的基礎
在市場經濟不斷蓬勃發展的今天,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不能千篇一律,每個企業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這種個性化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企業的與眾不同,而是要以一定的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和對成本管理的規范性作為理論基礎。個性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就像是一座美麗的上層建筑,而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的規范性就是經濟基礎,地基不牢固,又怎么能支撐上層建筑屹立不倒呢?適合企業自身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方法,可以為企業注入鮮活力量,為企業搭建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框架,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有序科學的進行。而這些都為企業降低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二)適合不同類型企業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方法
1.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就是先進成本管理方法中一個典型的代表。作業成本法顧名思義就是劃分各個作業中心,并圍繞各個作業中心對企業成本進行計量、管理、決策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法往往適用于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大,并且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間接費用。例如,大型的高新企業,物流企業,制造業。對于有著大量間接費用的企業,作業成本發可以更加真實有效的分配間接費用,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
2.標準成本法標準成本法是通過指定企業生產經營的標準成本,并且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針對這些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據以加強成本控制的一種會計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系統。標準成本法是一種形成較早比較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發展的比較完善,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已經不能適應一些發展速度較快的行業。標準成本法適用于一些傳統行業進行品種較少的大批量生產。
3.定額法定額法是企業以預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準,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將實際發生的費用和定額相比較,有利于管理者及時正確的做出預測決策,控制成本費用的數額。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企業比較適合運用定額法對企業進行成本管理。首先,企業的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定額管理的基礎比較好。其次,企業的產品生產已經定型,這樣對企業制定合理的定額標準有利,大量大批生產產品的企業比較容易具有以上的條件。
(三)對于企業成本管理個性化的雙重理解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個性化指的不僅僅指的是選定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個性化管理方法,還指的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將企業選定的成本管理方法進一步的細分修改完善并加以創新,這樣企業就不單是擁有了符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并通過對這種標準方法的改造,使其更適合該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這種對企業成本管理個性化的雙重理解,就像是量體裁衣,為企業打造一套合身的成本管理新裝。
四、企業成本管理規范化和個性化之間的內在聯系
(一)規范化為個性化的基礎
在企業成本管理活動中,規范化占有著主導的地位,一個企業只有有了規范的成本管理制度,企業的工作質量才能得到正確的反映,生產的產品才能得到合理的定價,企業才能做出更多正確的決策。企業成本的規范化管理更是其個性化管理的基礎,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實現規范化的管理成本,那么就為它個性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沒有了規范化作為保證的個性化,就相當于企業做的一切有關于個性化管理的決策都是建立在不規范的管理和有偏差的成本信息的基礎之上,那么,這樣的個性化往往不會有效的管理企業的成本,有時可能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個性化是應該以企業成本管理的規范性作為基礎的。
(二)個性化為規范化的補充
要想實現對企業的成本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只依靠成本管理的規范化還是遠遠不夠的,規范化的管理企業成本只能說明企業的管理嚴格按照制度去執行了,但是這種成本管理制度本身是否適合企業我們無從知曉。這時,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就顯現出了自身優勢,因為不同的企業,其生產經營狀況肯定會有所不同,個性化的成本管理可以讓企業依據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制定出更符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個性化可以及時找出規范化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對規范化成本管理起到補充和完善的作用。
五、結論
我國企業成本的規范化和個性化管理,對于企業系統有效的管理成本,做出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和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適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就像是一個人穿著兩只不合適的鞋子一樣,不僅會磨腳,而且很難順利的往前走。我國企業應該加強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努力改善我國成本管理現狀,改變成本管理理念,正視規范化和個性化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探尋出適合企業自身的個性化成本管理模式,使企業降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并最終實現獲得更大收益的目標。
作者:索利亞 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