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節目的多元化、專業化,要分析當前新聞播音主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討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創新路徑,增強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地傳播主流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樹立主流價值取向,守望社會環境。
【關鍵詞】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
面對當前全國廣播頻率專業化的趨勢,廣播電臺逐漸展示專業化改革,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然而在風云變化的媒體格局和競爭壓力下,廣播電臺要正視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壓力,必須全面分析廣播電臺新聞播音的現狀及問題,提出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創新路徑。
一、廣播電臺新聞播音存在的問題剖析
廣播電臺新聞播音頻率定位不斷專業化、節目內容豐富化、節目編排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當前受眾媒介接觸渠道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廣播電臺新聞播音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一)新聞評論缺乏引導性新聞評論欄目不固定,評論數量相對匱乏,不利于發揮廣播電臺新聞評價的輿論引導作用,降低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同時,在評論質量方面尚存在欠缺,貼近性、思想性不足,難以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和認同感,無法產生較強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新聞節目內容缺乏競爭力隨著傳播手段的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和需求個性化,廣播電臺新聞節目內容明顯不足,缺乏時效性和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人云亦云缺乏創新,會導致核心受眾逐漸流失,更不用說開發潛在受眾了,不利于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自身形象,收聽率和市場份額偏低。
(三)新聞節目形式雷同缺乏特色廣播電臺新聞節目形式存在雷同現象,沒有突出新聞節目的差異化和特色化,在節目內容、節目設置、節目主持風格上缺乏與競爭對手的差異,使聽眾難以辨識不同頻率之間的差別,也因無法辨識主持人的播音風格而難以對不同節目產生區隔意識。同時,在新聞播音制作、信息搜集、處理等方面相對表淺,設計編排相對粗放,沒有引入精細化、深度的挖掘和開發,將新聞信息引入平面化、平淡化的歧途,缺乏新的創意,極易被同行模仿,也使節目缺乏層次和起伏感,極易導致聽眾的聽覺疲勞。
(四)品牌影響力明顯欠缺在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品牌節目相對匱乏,廣播主持的聲音、內容、風格、情感上缺乏綜合的整體體驗,難以支撐頻率形象,無法培養聽眾對頻率的持續關注度和忠誠度,難以發揮其傳遞主流價值觀和信息的功能。同時,在廣播電臺新聞播音的過程中,精品打造明顯不足,缺乏個性,難以激發聽眾的興趣和熱情,精品主持人在流暢性、感染力、親和力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并要解決新聞編輯模式化、直播連線應變欠缺等不足。
二、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創新路徑探索
(一)加強新聞評論和輿論引導能力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對焦點、熱點事件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準確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立場,使新聞評論更加有思想和深度,主持人要在突發事件和熱點事件中做到不缺位、評論分寸得當不越位,成為鮮明觀點的發聲者。1.擴大新聞評論板塊和數量廣播電臺新聞播音要做到新聞評論的常態化、固定化,播音主持要擔負起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責任,注意不可進行平面的、單一的新聞信息播報,還應當在主持中將信息和評論相互穿插,讓新聞節目變得富于層次感和節奏感,讓聽眾感受到新聞播音節目的深度。2.貼近百姓生活在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受眾不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復雜主動的選擇者,新聞播音主持要改變評論視角,貼近百姓生活,不僅要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進行解讀,還要關心百姓的生活冷暖和具體民表,找尋新聞節目與百姓之間的情感契合點,主持者要走下高高的“講壇”,俯下身來傾聽和感受平凡百姓的生活和體悟,以平凡民眾的立場分析和思考問題,真正做到在新聞節目中傳達民情民意,在新聞評論中做到以事說理、以事傳情。3.擴充智囊團隊伍廣播電臺新聞播音節目需要擴充智囊團隊伍,其他媒體的資深評論員或專欄作家、政府要員、高校專家學者都可以成為特邀評論員,將節目與現場進行連線,貼近民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讓民眾正確地獲悉事件的真相,了解事件背后的真意。
(二)提高新聞節目的吸引力1.內塑品質廣播電臺新聞播音節目要秉持以“受眾為本”的理念,關注國內外要聞和民生民情,尤其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等信息資訊,要通過新聞傳遞人們日常所需的生活化信息,并使新聞節目內容及設置與聽眾的收聽習慣和偏好相契合。同時,要以“全新聞、最新聞”的高視角,打造信息權威平臺,使新聞報道具有豐富內涵和邏輯性,第一時間披露事件真相并發表評論,突出新聞品質,讓聽眾能夠在第一時間打開收音機就可收聽到最有價值的要聞。另外,還要加大行業合作和協同,擴大新聞來源,要注重不同廣播電臺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延伸和拓展新聞線索。2.外樹形象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樹立,面對當前受眾媒介選擇空間日益增大,人們對媒介產品期待不斷提升的趨勢下,主持人的聲音符號成為唯一可以作用于受眾的對象,新聞播音主持要控制每條新聞的時長和整個節目的節奏,做到三分鐘一個新話題、新亮點,對重點關注的新聞提前預告,保持聽眾對節目的黏性;并在保持節目整體風格的前提下,適當穿插健康提示、生活指南等小板塊,給予聽眾適時的輕松愉悅享受。并在大時段、大板塊的新聞節目中采用差異化的主持風格,避免受眾對節目辨識不清的現象。還可以適當延長直播連線新聞當事人或現場采訪記者的方式,突顯新聞節目的現場感和真實情境,讓新聞節目在聽眾的心目中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強烈地感受到新聞節目傳遞出來的深度和思想性。3.注重節目編排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要做好節目編排工作,充分考慮聽眾的收聽習慣和偏好,結合自身的優勢進行全天節目的合理編排,合理選擇不同的節目編排策略。如:采用“吊床策略”,將兩檔聽眾喜愛的節目安排于收聽率較低節目的前后兩端,盡量保留足夠多的聽眾,提高收聽率較低節目的收聽率。“搭帳篷策略”也是選項之一,在兩檔收聽率較低節目的中間設置收聽率較高的節目,增大對兩檔收聽率較低節目的收聽率。“迂回退讓策略”也是可選的方法,要避免同類型節目在不同電臺播出時間的沖突,也可在競爭臺播出非品牌節目時推出自身的強勢、優質節目,吸引和招徠更多的聽眾,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4.保持自身的節目風格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要保持自身的節目風格,體現頻率氣質,巧妙運用廣播符號,利用語言、音響、背景音樂、墊樂等吸引聽眾,可以成為“播音型”的節目主持風格,體現播音的規范化、標準化,充分展示播音主持的音色、音質、情感表達、氣息等,增強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修養。還可以成為“記者型”的播音主持,將新聞采訪、編輯、報道、新聞評論集于一體,要參與到前期策劃選題、采訪寫稿、編輯主持等各個環節,提高播音主持與新聞節目的粘合度。也可以依托業界實踐成為“制片人型”的播音主持,同時成為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滿足全媒體時代對管理型、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負責對新聞節目的主持、管理和運營等工作,自主決定節目選題、采制及節目表現形式等,極大地增強播音主持與新聞節目的粘合度,避免新聞播音主持節目風格雷同的現象,增強聽眾對新聞節目的辨識度,加深對新聞節目的透徹理解和認知,積極主動地接受和吸納新聞節目傳遞的主流價值觀,成為新聞節目的忠實“粉絲”,提高對廣播電臺新聞節目的粘度。
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要始終秉持主流媒體的責任和義務,成為專業化的新聞頻率,不斷適應受眾日益變化的媒介需求和偏好,權威專業地傳遞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擴大新聞播音主持節目的知名度和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劉軍.媒介融合趨勢下廣播新聞播音主持的創新思路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3(23):158.
[2]梁悠.淺析廣播新聞節目的播音主持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9,3(23):160.
[3]王姝力.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創新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9,3(01):101.
[4]耿力.從創新視角淺談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8,2(18):147.
[5]郭彪.廣播電臺新聞節目播音主持的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9):143.
[6]楊帆.基于創新視角的廣播電臺新聞播音主持技巧初探[J].視聽,2016(11):103-104.
作者:李鵬 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