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新媒體技術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進入到新時期以來,對于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工作理念和方法難以適應廣播媒體行業的發展需求,必須對其進行創新與改革,在工作當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傳統工作模式,行業發展也進入到全新階段。本文將對新媒體技術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提出當前工作面臨的問題,探索新媒體技術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融入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廣播播音主持;融入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新媒體技術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改變了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是加快社會變革的關鍵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較而言,在新媒體技術下可以加快信息傳播的速率,促進傳播范圍的擴增,滿足人們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為了滿足人們對廣播信息的需求,必須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促進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的改革,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新媒體技術融合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等等,具有較強的可靠性與互動性特征。在播音主持當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和機遇,應該逐步消除傳統工作模式下的弊端,從人民群眾的廣播信息需求出發,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促進媒體行業繁榮發展。
1.新媒體技術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性
巴州人民廣播電臺蒙古語廣播2005年9月1日起開始與維吾爾語廣播同頻試播,播出時間2小時30分,從此結束了蒙古自治州沒有蒙古語廣播的歷史;2006年7月22日正式開播并初步實現與維吾爾語廣播分頻播出;2007年5月,播出時間延長為5小時45分,信號覆蓋庫市區。2009年10月1日蒙古語綜合廣播(FM98.3HZ)與維吾爾語綜合廣播(FM101.5HZ)正式分頻播出,2011年5月,播出時間延長到10小時,12名工作人員。2012年5月1日開始,播出時間延長到14個小時。2012年10月10日開始經過廣電總局批準同意FM89.7播出。隨著節目數量的不斷增多和節目時間的延長,如果依舊采用傳統工作模式,將會加大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也會導致節目播出質量受到影響。而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則能夠增進與受眾之間的有效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反饋意見,從而凸顯節目特色。
2.傳統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問題
在傳統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當中,存在理念落后的問題,采用的主持風格與流程不夠新穎,難以吸引聽眾的興趣,導致受眾數量逐年下滑。對于新媒體技術的認知程度較低,無法在實踐當中實現靈活運用。和聽眾的互動性較低,無法在充分了解聽眾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導致其針對性較低,無法實現與社會熱點的有效對接,受眾的關注度持續下降。聽眾難以通過有效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影響了播音主持工作氛圍。同時,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利于節目的順利實施。
3.新媒體技術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融入策略
3.1豐富節目內容
在多元化的社會當中,人們對節目內容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性的特點,只有不斷豐富節目內容,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因此,應該借助于新媒體技術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從聽眾的角度出發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利用。運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獲取并傳播社會熱點,同時在播音主持工作當中保持獨特的語言風格,為傳統工作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聽眾也成了信息的傳播者,這就要求廣播播音主持工作可以結合當前節目特點,凸顯節目內容的深度與特色,從而吸引更多的聽眾。由于節目時間長,缺少節目資源使節目內容單一、重復,滿足不了聽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長期沒有專職導播,現有的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導致有些工作沖突等原因蒙古語廣播節目改版調整。現有如下:保留的節目有《巴州新聞》《正點新聞》,《少兒節目》《富饒的故鄉》改名為《學習教育》。原有的《法律之窗》《一路平安》《農牧田地》《健康之友》等節目整合該名為《為您服務》節目。原有的《綜合文藝》,《周末歡歌》《心靈有約》《古老的民謠》等節目整合該名為《綜合文藝》節目。取消原有的《服務熱線節目》。
3.2加強輿論引導
新媒體的誕生雖然為廣播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由于其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特征,因此也會導致面臨的風險升高。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更應該做好相應的輿論引導工作,真正發揮廣播播音主持的功能與價值,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與社會環境,引導人們積極向上,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傳播正能量,引導聽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給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豐富繁雜的信息環境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蠱惑與驅使,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當中實現輿論引導,是構建新時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主持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親和力,增進與聽眾的互動,擔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蒙古語綜合廣播的節目定位是積極宣傳黨的政治主張、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到蒙古民族的千家萬戶,弘揚社會正氣,引導社會輿論,傳播正能量。傳承民族文化,服務群眾,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好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3.3提升工作素養
對于廣播播音主持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是有效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的關鍵,同時也能夠為當前廣播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活力,構建一種高水平的主持工作隊伍。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過程中,節目形式和內容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這就要求主持人員也應該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順應時展的潮流促進自身隨機應變能力的提升。根據其崗位特點制定針對性專業培訓計劃,使其在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等方面不斷進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工作特點。尤其是在不同聽眾的需求下,能夠隨時轉換自身的主持風格,保障節目的順利播出。目前,蒙古語綜合廣播工作人員11名,(其中在編人員7人、聘用人員4人,男同志4人、女同志7人);實際臺里工作的人員9名,一名同志長期借調到自治州民族團結一家親辦公室,一名同志在“訪匯聚”。增進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交流與溝通,針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工作方式進行交流與溝通,解決實踐當中遇到的難題。在培訓工作當中,應該做到理論結合實踐,能夠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深入學習,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實踐工作當中,促進信息化素養的提升。
3.4加強節目互動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這也是與傳統媒體的區別所在,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當中融入新媒體技術時,也應該增強節目的有效互動,了解聽眾的所思所想,以便不斷優化節目內容與形式。在傳統工作模式下,廣播播音主持工作者的權威性較強,扮演者意見領袖的角色。然而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后,人人都成了信息的傳播者,聽眾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變得更多,只有做好與聽眾的互動工作,才能為廣播媒體行業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因此,應該對當前受眾的基本需求與信息接收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應對開放環境下不同聽眾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性。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吸引更多的受眾并為其解答疑惑,增強其信任感。新媒體技術應該實現與大數據技術的有效融合,能夠從后臺獲取聽眾反饋意見的同時,了解當前受眾的價值取向特點,以便對節目進行及時調整,有利于播音主持工作者創新主持風格,在工作當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交流互動當中應該做到平等對待,使其感受到尊重,從而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在對當前受眾進行綜合分析時,應該明確他們在年齡、職業、性別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性,在互動當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廣播節目。
3.5提升信息附加值
在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后,傳播主客體的關系出現改變,無論是在信息還是在信息獲取上,其平臺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運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體,聽眾也可以對相關廣播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增進了與網絡使用者的互動交流。但是,這也導致了在信息獲取與過程中的盲目性問題,缺乏對信息的深入挖掘與分析,尤其是很多不實信息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也威脅社會穩定與安全。因此,在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當中應該促進信息附加值的提升,除了利用新媒體技術保障信息的時效性外,還應該不斷拓展信息深度,增強廣播節目的影響力與權威性。播音主持工作者除了應該具備專業的表達技巧外,還應該逐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各學科知識進行涉獵與學習,從新聞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入手,制定針對性節目內容。不同類型節目的信息附加值也會有所差異,在工作當中應該做到因地制宜,加快新媒體背景下廣播媒體的改革進程。
4.結語
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到當前廣播播音主持工作當中,及時提升工作實效性的關鍵方法,也是順應時展潮流、滿足聽眾實際需求的必然途徑。然而,由于在傳統工作模式下存在理念落后、互動較少和綜合素養較低等問題,也會對廣播播音主持工作質量的提升形成限制。為此,應該通過豐富節目內容、加強輿論引導、提升工作素養、加強節目互動和提升信息附加值等途徑,增強新媒體技術的實際融合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剛.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探究[J].傳媒論壇,2020,3(07):58+60.
[2]李真真.新媒體視角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闡述[J].西部廣播電視,2020(03):159-160.
[3]叢立君.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創新與堅守[J].傳媒論壇,2020,3(01):50-51.
[4]吳濤.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發展趨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1):63-64.
作者:巴圖那生 單位:巴音郭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