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也在傳統的基礎上獲得了很大的突破,對于社會信息的需求更加個性化,一直以來,電視新聞節目都是人們接收我國社會各方面信息以及國際各種信息的權威媒體節目,對于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很大的影響。現階段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媒體技術開始被應用于我國的媒體事業發展過程中,切實為電視新聞節目在眾媒體節目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節目播音主持的創作水平直接關系著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播放效果,筆者就針對現階段中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的創作發展問題進行了全面性的分析,以使大家能夠對其有一個更加全面性的了解。
1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的主要特點
1.1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報道節目的即時編排性
新媒體技術實際上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該技術的出現與應用不但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與效率,同時,將其應用于電視新聞節目創作中還進一步促進了節目信息量與播放時效性的提高。我國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多數都是一地實況轉播,也就是由專業的播音員在進行新聞圖像與聲音播放的同時對其進行講解。常規而言,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演播室在進行與外場連線操作的時候,場地記者都會預先完成信息的采集以及編輯工作,在通過審核之后再由演播室主持人將這部分新聞內容展示出來,這種新聞創作方式需要一定的新聞制作周期,因此信息的傳遞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現場直播報道需要主持人在演播室當中同部新聞現場的實際進程,同時和新聞嘉賓進行互動,在必要的新聞點插入記者連線環節,以使新聞內容更加形象具體,這種播音主持創作樣態效果的保持需要以主持人有效發揮自身節目編排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為基礎,同時平均各類語言信息的份額。如今我國電視媒體行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成都不斷加深,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信息互動速度、新聞內容的吸引力等都成為了新聞媒體競爭的主要標準,特別是對于一些時事熱點事件信息的播報,已經從傳統的新聞播報形式完成了如今多點聯合行報道方式的轉變,最終使電視新聞報道的整體效果大大提高。
1.2電視新聞交互式場域的主流引導性
電視新聞場域就是指在播放新聞節目的時候由新聞內容、新聞評論員、嘉賓以及節目主持人等共同組成額新聞播音主持環境。人員與多層次信息在演播室匯聚并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新聞信息的生成,再由主持人在節目中向受眾傳播。在這一過程中新聞主持人作為信息的把關者,應時刻注意對新聞信息整體方向的把握,對新聞受眾的信息理解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隨著新媒體技術在電視新聞節目創作應用方面的發簪,媒體演播室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目前已經在我國多數媒體機構得到了普及,一些地區已經將這種新媒體技術演播室升級為全媒體演播室[1]。這種多個新聞拍攝機位以及多空間的形式使新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位置方面獲得了突破,不再限制于傳統的固定位置和姿態,而實結合新聞內容來不斷變換主持姿態與新聞景區。這種形式不但為新聞節目增加了生氣還可以防止受眾出現視覺疲勞問題,大大提高了節目的播放效果。主持人在全媒體演播室中可以對屏幕上的文字以及數據等相關信息進行詳細的解讀,并且對新聞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同時能夠和演播室的多媒體屏幕之間形成雙向互動,在加上外部信號的接收以及網絡具有的兼容性特點,使電視新聞節目具備了針對不同背景信息而進行互動與信息展示的功能。與此同時,通過多媒體通訊技術可以將新聞內容以多種形式進行播報,同時還建立了觀眾與演播室的互動機制,進一步拓寬了新聞的參與面,充分顯示出了當代新聞節目的交互性,促進了新聞信息在全媒體范圍內的即時共享。
1.3電視新聞虛擬演播室環境的綜合操控性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信息內容得以全面充實,在此基礎上,虛擬演播室的應用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則為節目帶來了在視覺效果方面更大的突破。自從電子布景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媒體行業進行了多年的嘗試,現階段已經有更多的電視節目都紛紛將虛擬演播室技術應用于節目制作上,同時,在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還與其他技術進行了有效融合,形成了新的創作形式。在幾年前的兩會期間,我國央視推出一檔數據分析類型的節目,該節目就充分運用了“大數據+虛擬”的方式,通過全新的視角對新聞信息進行解讀,為節目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給觀眾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后還推出了一些新型的新聞節目,這些新聞節目就充分發揮了主持人體態語言以及有聲語言的作用,將多元信息進行結合,再加上三維動態視景,在信息的交互過程中實現新聞信息的傳達。通過這種手段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之后會使新聞節目整體效果更加直觀、立體,提高節目的信息傳遞效果。虛擬情境使得電視觀眾沉浸其中,增強了新聞信息的到達率。虛擬環境下的新聞節目對于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除了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傳達之外,同時還需將自身的新聞思維與虛擬環境中的各項因素進行協調與融合,進而使節目的畫面效果變得更加和諧。在主持人的體態語言方面,需要對場景進行主觀想象,然后再結合動畫模型的位置高度配合自己的站位、走位和動作。注意對關鍵點時間的準確把握,使節目效果在空間上顯得自然流暢。對于節目的額有聲語言,主持人一定要具備高度的信息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靈活反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將所有新聞信息快速地形成一種特定的語言形式,提高新聞演播效果的流暢性。當代新聞節目虛擬演播室所具有的突出性特點主要在于其具有更加復雜多變的體態語言以及有聲語言,為了確保節目的播放效果,主持人需要將自身的走位、站位、語言等表現和數據、動畫等進行協調,以此充分發揮出虛擬演播室的功能[2]。
2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分析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了媒體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傳統媒體行業面臨巨大的風險。對此媒體部門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加強對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分析,提升綜合競爭力。
2.1促進播音主持人員專業素養的提高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電視新聞內體行業想要確保自身的長遠發展就應轉變播音主持模式,結合新媒體技術,提高播音主持人員專業素養,不但要具有足夠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靈活的情景應變能力,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編排、寫稿能力。只有具備更全面的能力,才能在播音主持當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新媒體產物,包括手機、電腦、平板等。作為新媒體時代下的播音主持,應當具有全面的視角,特別是在當前電視新聞媒體行業革新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電視渠道與網絡平臺各個新聞媒體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技巧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節目的制作要求,所以,主持人作為新聞信息的引導者還需加強自身人格魅力與文化修養的綜合培養,以此更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3]。
2.2提高對播音主持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精神是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的有效途徑,因此,一定要不斷創新工作內容和模式,將新媒體技術理念與主持工作有效結合。比如在新聞報道的過程當中,主持應當控制好自己的語言內容、報道語言的語氣等等,同時運用平板、手機進行實時查詢,更好的把握新聞重點與方向,提高新聞信息向大眾的傳達效果[4]。
3結論
新媒體技術是互聯網時展的必要產物,電視新聞媒體想要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一定的生存空間,那么就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對節目播音主持創作工作進行轉型與升級,不斷提高主持人員的綜合素養,培養其創新精神,促進播音主持人員綜合技能的全方位發展,以此促進我國新聞媒體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隋欣.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154.
[2]吳四威.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8(5):125.
[3]楊晶,李振明.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2(13):177-178.
[4]趙若竹.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12):158-159.
作者:白雪 單位:公主嶺市廣播電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