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保險優化中大數據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保險最初建立時的意義是將個人現存的空閑資對未來無法預期的風險損失做出保障的運行體制,作為個人防范風險的一種手段,有利于一國經濟在面對突發風險時可以做到平穩度過,不會造成經濟大幅度衰退。保險通過其獨特的機制保障了社會經濟的穩定運行與逐步發展,為社會再生產提供支持。而保險優化是每一筆保單交易前應該充分考慮的問題,保險全過程的不斷簡化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催生了金融技術的發展,夯實了保險體制的數據結構,大數據技術也為保險行業的優化指明了新方向。大數據可以更有效的抓取用戶需求、保險產品價格、保單風險防控等,但因為大數據在保險業的應用正處于初步的探索階段,無法對信息進行完全有效抓取并分析。大數據在有效時間內從龐大數據庫中提取、計算、整理數據信息,對保險全過程有著強大的優化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保險全過程;優化
引言
從《電子簽名法》正式生效后,保險業務便開始向網絡化大幅度邁進,開始了互聯網保險的新進程。爾后,第一張全流程的電子保單在人保財險生成,正式開始了全過程的網絡化,互聯網保險業的市場細分也在該階段開始出現并且愈發細分,提供保險信息服務以及保險中介的諸類網站應運而生。2013年,銀保監會下發《保險、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成為互聯網保險的運行準繩,網絡化保險業務需在文件的允許范圍內進行。保險從交易的角度解釋就是,有投保傾向的客戶與保險公司達成共識,通過定期支付雙方已約定的費用,獲取未來出現某種意外事件時的獲取賠付的權利,是一種預付款項與意外保障的交易模式。傳統的保險是具有投保意愿的潛在客戶需到保險實體公司或者保險人處咨詢并達成保險合同協議,后續進行續保、理賠等時需要到實體店面進行業務辦理的過程。而互聯網保險模式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客戶可接受的產品定價,以優質的場景化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促使保險交易的進行。與傳統保險比,自由化程度更高。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傳統保險業務優化中的應用,以眾安保險等為代表的第一批網絡保險公司開始興起。伴隨著新模式的逐漸完善,互聯網保險在保險業逐步向主流邁進。
一、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
(一)傳統保險公司開展網絡化業務保險業務網絡化對傳統業務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同時改變了傳統保險的經營理念。目前,眾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實行網絡保險與線下保險的雙重營銷,在開展傳統紙質業務的同時提供電子化信息保單服務。其中一些非保險企業也和保險企業一起創辦互聯網保險平臺,共同對互聯網保險進行運營。許多傳統的保險公司都會有自己的APP和微信公眾號,在上面相關的保險信息,而且會定期組織保險活動,促進保險的營銷。所以出現了傳統的保險公司發展互聯網業務的景象,其中,平安財險則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物聯網車載系統,對不同客戶數據行為進行精準分析以達到精準定價,有效的實現了投保人的保費節約和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而且降低了由于車主自身行為偏好所帶來的風險幾率。由于車載技術的個性化設計,其已成為市場最受歡迎的保險業務。
(二)互聯網保險運營出現虧損保險的線上營銷雖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愈發健康的保費收益,但其營運狀況是否健康依然有待考究。一些傳統類的老牌保險公司的營運狀況尚且良好,但一些背后資金實力尚且薄弱的互聯網類保險公司出現了盈利與保費創造負相關的現象,這些公司每年創造的保費額都呈現出健康的特點,但是其公司的運營虧損也在一直持續。無論是資歷尚短的新企業還是創辦十幾年的老企業,都有這樣一種情況出現。由此可知,目前我國的互聯網保險發展機制尚未建立健全,依舊存在著未克服的矛盾,我們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功能,有效的處理好這一問題。
(三)新型保險衍生出新型機構基于大數據在保險行業滲透的深入,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查詢各種保險信息,因此節省了大量的咨詢時間。但是由于互聯網本身的風險,各種保險信息的真實性無法確保,而且各種同類保險信息的對比需要自己去搜尋,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用戶進行險種比對時的工作量,由此催生新型銷售機構與信息提供機構。有資質參與保險競爭的企業直接通過APP進行保險直銷、保價查詢、產品介紹以及比價;沒有保險銷售資質的則通過提供各險種的垂直搜索與同險種比價為尋保者提供信息,或者從線上的信息提供發展到線下的實體人。
二、大數據下的互聯網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銀保監會在今年6月下發了《銷售行為可回溯》的通知,對保險銷售的行為做出規范性要求,通知指出,要將關注點投于互聯網保險的產品介紹與銷售,以及保險交易全過程的數據記錄跟蹤查詢方面。對頁面進行革新,以應對大時代下頁面迭代更新所造成的如下問題:
(一)互聯網保險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1.平臺信用風險互聯網保險銷售是指通過互聯網在網絡平臺購買保險產品,與傳統保險交易相比,投保人只是在網端瀏覽,對背后的保險機構并沒有詳細的了解,也無法確定是否具有銷售保險的資質。有些平臺實際上并無合法的運行牌照,銷售平臺極易出現非法集資并攜款跑路的行為,所以在后期的保險理賠階段極容易出現無法獲得合理賠償的情況。此外,雙方不知對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偏頗,網上所呈現出的介紹真實性有待考究,會出現平臺惡意以低額保費與高昂理賠欺詐投保人的情況出現。以上行為導致投保人對互聯網保險的接受度降低,不利于保險網絡化的發展。2.平臺信息安全風險互聯網保險主要依賴于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對用戶行為做出分析比較,從而定價及后續理賠。其平臺內部擁有著大量的運行數據以及產品的開發數據,是公司運營的核心資料,而且還有大量的客戶交易信息。互聯網平臺不僅要保護好公司數據,還要保管好投保人的信息,網絡上會有大量的風險攻擊以及因為惡意競爭引發的蓄意盜取公司機密信息所引發的風險,使得保險交易的雙方的安全性都難以保證。
(二)保險自身的不合理性一些保險公司為了吸引投保人的關注,發展具有賭博性或博彩性的保險險種,例如壓號險,投保人獲賠的概率極低,這并不符合保險用以調控經濟的初衷。另些險種,賠付金額極少,賠付利率厘定不合理,違反投保人進心投保的目的及保險開發的必要,從而抑制了行業的發展。
(三)投保人存在的風險交易方式為網絡投保、核保,平臺對投保人信息進行審查時也只是通過用戶所提交的信息,所以無法確認被保險人信息的準確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因此在保險中會出現投保人刻意隱瞞所患疾病或保險信息造假的現象,從而導致投保人惡意騙保,增加保險公司所需支付的額外負擔。
三、優化保險網絡化的對策與建議
結合案例、行業發展預期及專業的互聯網知識可以發現,在互聯網保險模式下的各方參與者及產品之間都存在很多的問題,產品的合理性、經營的規范性、用戶的參與度都影響著保險全過程的成功與否,特殊的客戶群體、平臺的風險維護、精準的信息識別都是促進交易成功與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們將分別從各個方面改進交易過程。
(一)加強對互聯網保險平臺資質和投保人信息真實性的審核平臺信息以及投保人信息填寫的真實性,有利于避免信息不對稱風險。加強對雙方信息的審核,有助于雙方更好的履行合同,對雙方都不會造成損失,也不會增加額外的負擔,有利于交易的順利進行,同時也促進了社會人士對保險的接受度,公司將呈現更加健康的財務狀況和保費收入。
(二)加強平臺的網絡安全維護信息安全維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是企業在進行平臺運行時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于投保人而言,信息風險是尤為重要的選擇標準,出于對信息泄露的顧慮,投保人對此有一定的戒備之心。如果能解決信息安全的風險問題,那么人們對保險的接受度也會有良好的轉變。
(三)險種創新注重獲賠的合理性產品進行創新可以增加公司的銷售收入,也可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達到雙贏的目的。但是由于部分創新產品的定價和理賠不適用于用戶,侵害了用戶的權益,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如果可以注重新產品獲賠的合理性,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遵循產品定價的合理性,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發展與行業的進步。總結保險業不同于其他金融行業,它是通過海量數據的堆積,為客戶在了解保險與選擇類別時提供便捷。用戶通過逼真的場景化情景切身感受,相比保險經理人的介紹更容易被接受;其次,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節省了大量的銷售成本;對于投保人,其個性化保費節省了資金,網上理賠節省了時間與人力。大數據應用對保險企業的促進作用是肯定的,尤其是大數據的分析,大數據使得保險公司在客戶的保險需求與習慣層面上有了更深入的把握,有利于制定精準的營銷策略、保險險種與保費定價。除此之外,互聯網保險的安全與否,是投保人所參考的重要依據,如果互聯網保險的安全程度可以增加,將促進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在近幾年,互聯網保險平臺的運營狀況卻一直在倒退,不管是互聯網平臺還是參與者都面臨較大的風險。目前,互聯網保險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共存,只有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與保險理念相結合,才能將行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樂,周林毅.互聯網保險概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54-56.
[2]王和.大數據時代保險變革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30-32.
[3]吳海波,陶四海.健康保險與理賠[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8-31.
[4]張楠.最優再保險:風險管理需求下的優化決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15-17.
[5]廖曉斌.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機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19(8):53-54.
作者:汪艷秋 耿西亞 單位:銅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