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的團隊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網絡時代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團隊精神的培養已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網絡背景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的團隊建設,本文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班隊管理團隊建設
一、概述
隨著信息大爆炸和知識大爆炸的發展,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并且改變著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計算機網絡等各種ICTS的日益普及打破了傳統媒介的種種局限,促使人們的溝通范圍更寬廣[1]。ICTS顛覆了傳統的溝通與交流方式,使人們跨越時空進行實時溝通。網絡媒介不同于傳統媒介有著實時性、方便性、互動性與多媒體效果等特性;同時,具有資料儲存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自由發出信息或閱讀接受的信息,增強使用者的彈性[2]。網絡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催生了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流程與班級管理。隨著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教育教學領域,為了適應新形勢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在大學生班級管理中要加強團隊建設,促進團隊合作精神、團隊競爭意識和團隊創新精神的培養。一般說來,團隊內的成員在共同目標和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在領導者的帶領下,分工協作,積極溝通,密切配合,互幫互助,共生共榮,提升個人在完成某項具體任務時的表現,進而提高團隊作為整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如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球化和國際化進程日以加速,跨國經濟、跨國科技及學術研究領域里的跨學科成為銳不可當的必然趨勢。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都要根據實際情形和實際需要,組建各種形式的團隊,強調團隊合作精神,不能各自為政,閉門造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改變,單槍匹馬,個人奮斗的觀念已經時過境遷,被團隊合作所取代。良好的團隊運作可以達到“1+1>2”的效果,幫助人們實現工作目標和學習目標。
二、加強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的團隊建設
在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為了適應新形勢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營造平等、自由、開放、民主、創新、寬松的班級氛圍,班主任要采取多種措施和手段,力求創建有競爭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班級團隊。在優秀的班級團隊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信任,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生共榮,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學習方面的潛能和其他特長,為班級建設做貢獻。1.共同的愿景班級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個團隊,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要有共同的愿景。管理學家加里•胡佛曾對“愿景”一詞做過這樣的描述,人的一種意愿的表達,這種意愿的表達需要有良好的知識準備并且具有前瞻性。愿景:企業成功的真正原因[3]。在一個班級中,所有同學在追求自身學習上的目標的同時,都要為實現班級共同的愿景貢獻自己的力量。班級共同的愿景可以具體化和細化,比如學習方面要實現的目標,在校運動會和其他各種形式的競賽及各種辯論賽中要取得什么樣的成績等,這些都屬于班級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的實現依賴于每一位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他們的長遠發展方向,組織中的所有團隊和成員都必須認同這個愿景。唯有如此組織中的團隊和個人才能知道,他們要完成什么工作,相互之間該如何合作和支持,以實現共同的目標[4]。一個有吸引力的、為班級同學認可的愿景可以感召每一位同學,使得他們自覺地融入班級建設和管理,給班級這個團隊巨大的激勵和方向感,使得大家齊心協力,積極向上,如沐春風,生機勃勃。只有團隊和組織共享共同的愿景,團隊成員才能明白和理解團隊的使命目標和發展方向。如果團隊成員對于共同的愿景不夠明確,或者不完全認同,團隊成員對于自己應付的責、權、利是否存在意義就會產生懷疑,團隊分工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甚至會人心惶惶,一盤散沙,這樣的團隊會失去凝聚力、戰斗力,難以獲得預期的1+1>2的效果,反而會導致相反的1+1<2的結果。班級共同的愿景會使學生主觀上愿意和老師及其他同學一起努力獲得成功,賦予班級這個團隊高于班級成員個人總和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為如何解決學生個人利益和班級團隊利益的碰撞提供了有意義的標準,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威脅性的沖突有可能順利地轉化為建設性沖突,化干戈為玉帛。2.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作為班級團隊中的一個成員,每個學生首先必須了解自我,找準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充分肯定并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融入班級團隊中,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從心理學角度自我管理結構應該包括認知管理、情緒管理和行為管理。設定大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情緒管理、自我計劃管理、學校活動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五個方面[5]。在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礎上,學生要學會管理并控制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情緒,愉快地生活,積極面對困難和挫折,積極規劃在校的學習生活,并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市場動向和畢業就業等情況,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長遠的前瞻性的規劃。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享受父母和長輩們的過度寵愛,因此,在班級團體這個大環境中要加強與其他學生的磨合,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樂于奉獻,樂于助人。學校和班主任要使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自尊、自信、積極進取方面的教育,使離開父母呵護、開始獨立生活的大學生從計劃、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等方面全面了解自我、評價自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管理好自我后融入班級這個團隊中。團隊合作行為隨著知識大爆炸和信息大爆炸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現在,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往往把團隊合作精神方面的考察作為重要內容。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現代組織越來越強調團隊的靈活性和創新,而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及不確定性使得團隊不得不面臨日益復雜的任務,團隊合作這種積極的互動行為越來越重要。合作(collaboration)是經由許多的協調,溝通關系,信任和結構等程序所形成[6]。在班級團隊中,團隊合作行為會使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更為密切。通過與其他學生建立聯結關系,彼此之間會更加親密,更加友善,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坦誠相待,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學習上,生生之間可以積極分享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一起觀看視頻、微課、慕課、音頻、圖像資料、PPT等,通過網絡平臺共同創建優秀的網絡學習生態環境,在網絡平臺上積極溝通和交流,多使用QQ、MSN、電子郵件、電子留言板、BBS等工具,增加與班級其他同學的交流與互動。知識共享是個體間相互交換他們的(顯性和隱性)知識并聯合創造新知識的過程。而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共享是指團隊成員間或團隊之間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知識交換和討論,以發揮擴大現有知識的利用價值并產生新知識的效應。班級團隊成員之間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通過與其他成員之間的共享促進知識的積累,獲取更多的新知識。3.提倡團隊創新精神要培養團隊創新精神首先必須強調團隊信任。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創新精神的基礎。班級團隊的各個成員只有信任對方,才有可能與對方合作,分享知識與信息。團隊之間的信任是實現真正的、創造性的合作的前提和基礎。有了團隊信任,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就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團隊信任除了催生順利的團隊的合作行為之外,還會使團隊成員產生責任意識、競爭力、利他行為和分享行為。相反地,如果班級團隊中各成員缺乏相互信任,就會猜疑、冷漠、封閉、自私,久而久之班級會變得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喪失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由于相互之間不信任,班級成員之間會變得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人或者被別人笑話,不愿意與別的成員分享知識和學習經驗,這樣的班級團隊會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和團隊創新精神。為了培養班級團隊的創新精神,班級成員要相互信任,寬容大度,互相接受,對于某些思想觀念或者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不要排斥,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威脅,而應該積極接受,熱烈歡迎,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差異有可能會孵化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偉大想法。俗話說:“思路一變天地寬。”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是優秀者和平庸者的本質區別。一個善于創新的人對于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明顯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現象容易產生強烈的興趣,對事物細節,進而成就自己[7]。團隊創新精神是一個團隊最難能可貴的部分。在班級團隊中,教師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度的溝通發現創新的“火花”。有些時候,班級團隊成員之間的深度溝通過程可能會觸發矛盾的沖突,要正確地處理這些沖突,因為有些沖突是建設性的,積極面對,有利于團隊成員個人的成長和班級團隊整體上的提升。團隊成員正是通過建設性的沖突產生創新的理念,對此理念加以突破,完善,進而形成期待的創新方案。因此,團隊創新的關鍵點就是鼓勵群策群力,百花齊放,使新想法、新觀念在深度溝通和建設性突破中不斷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團隊創新[8]。鑒于目前大學生作為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和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對創新精神的要求,在大學生班級團隊建設中,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被擺到極其重要的地位。4.增強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團隊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學生班級團隊的凝聚力意味著每一個班級成員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為實現班級各種目標共同努力,齊心協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共生共榮,風雨同舟。為增強班級凝聚力,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多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大學生對班級團隊的認同感,增強對班級團隊的責任心,調動班級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奮力拼搏,為班級團隊贏得榮譽,增強集體榮譽感。此外,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性格脾氣和各方面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生擔任班級管理崗位,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班級管理機制。并且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細致地觀察學生能否勝任其所扮演的角色,一學年一輪換,給更多的學生提供班級管理工作服務的機會。
三、結語
如今,全球化進程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基于大數據的網絡環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新的時代背景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生班級的管理工作要與時俱進,緊跟時展的步伐。團隊與團隊精神的研究起源于管理學,在新時期大學生班級管理工作要引進團隊的理論,加強班級團隊建設,樹立班級共同的愿景,培養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倡團隊創新精神,增強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參考文獻:
[1][4][6][8]宋源.團隊信任、團隊互動行為與團隊創新———傳統面對面團隊與虛擬團隊的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8:2-3,42,52,203.
[2]王端之.平面媒體入侵[J/OL].網絡通訊,1997.3.
[3][美]加里•胡佛(GaryHoover),著.薛源,夏揚,譯.愿景:企業成功的真正原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23.
[5]張貞,陳益民,劉林.大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差異調查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1):11-114.
[7]孫少雄,編著.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24.
作者:王友華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