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長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改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山西省某山區一級公路連續長大下坡路段為例,根據該道路現有交通安全設施、避險車道、降溫池設置情況,提出綜合處治方案,改善路段行車安全條件,有效降低路段交通事故發生率和事故嚴重程度。
關鍵詞:長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改善
1工程概況
山西省境內某普通國道是山西省干線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國道重型貨車比例高,是重要的晉煤外運通道。該國道K10+000~K32+000段下行方向為連續長下坡路段,全長22km,平均縱坡3.88%。該路段技術標準采用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23m,行車道寬2×(2×3.50)m的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屬于典型的山區性一級公路,技術指標多采用《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06)設計標準最小值,部分技術指標現已不滿足《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規定,交通運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2010年建成通車以來,該路段事故發生率較高,發生死亡事故40其,死亡人數59人。大型車輛超速行駛、制動距離長導致大型車輛制動系統過熱而失效,追尾、側翻、撞擊等重大傷亡事故頻發。近年來,按照公路交通相關設計規范對該長下坡路段進行過多次整治,但效果并不顯著。
2事故特征分析
交通事故是評估道路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在把握連續長下坡路段交通量、交通組成、運行車速等交通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公路長下坡路段2010~2019年事故數據,本工程路段交通事故大多發生于連續下坡轉彎路段的后半段接近坡底處,就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來看,車輛制動失效、機動車違章、超速是主要原因,分別占事故原因的30%、33%和12%。此外,事故數據還表明,長下坡路段每次交通事故的引發原因并不是單一的,但機動車制動失效都是主要原因之一。為此,必須加強長下坡路段制動失效的有效應對,降低交通事故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就該長下坡路段事故車型分析可以看出,重型貨車、中型貨車和小轎車分別占38%、29%和21%,占比較大,為此應成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重點考慮的車型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對象。
3交通安全問題突出
3.1標志、標線設置不科學、不完善
該路段標志標線采用已作廢國家標準GB5768-199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進行設計,設計標準與現行標準、規范相差較大,與該路段如今交通構成和交通量已不適用。具體體現如:標志版面、字高偏小,反光膜反光性能不足,對沿線設施預告、告知信息標志不足或缺失,缺少對連續長下坡路段的坡頂預告、坡長提示及坡底告知標志,小半徑彎道處未設置視線誘導標志。該路段彎道處的分道線使用虛線形式,并未按《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設置為白實線,而且現有分道線磨損嚴重,線形不清晰。沿線減速標線設置不規范,部分需要減速的彎道、村莊路口等減速標線缺失。筆者對長下坡路段交通事故車輛歸屬統計結果表明,事故車輛大多為外地車輛,對路況不熟,難以通過現有標志標線獲取有價值的路況信息。
3.2限速設施混亂
該22km的長下坡路段部分路段使用了橫向減速標線,并在超限超載檢測站和主線收費廣場設置鑄鋼減速帶,雖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速作用,但是減速帶的設置嚴重影響車輛行車的平穩性和安全性。此外,該路段限速標準不統一,全線未分車道、分車型進行限速,部分村莊路口和視線不良的彎道處缺少限速設施。
3.3沿線設施管理不善
該長下坡路段分別于K12+550處、K19+900處和K25+100處共設置3處避險車道,3處避險車道由于維護不合理,造成功能不足;K14+950處和K22+500處各設置1處單車道降溫池,其中K22+500處降溫池由于缺乏維護造成降溫池漏水且缺少降溫池指引標志,對異地大型貨車起不到相應功能。
4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4.1完善道路標志標線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必須根據國家標準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相關要求進行交通標志標線設置,確保設置清晰、醒目、準確、完好。該長下坡路段應根據現行標準、規范并結合道路交通狀況對沿線標志、標線進行重新設置,去除不合理標志、標線,合理選取標志版面尺寸、字體高度及反光等級;統一路段沿線設施標志設計標準,并按規范設置預告、告知標志,做到信息準確、連貫;并在坡頂前、坡頂、坡中、坡底適當位置設置連續長下坡預告標志、告知標志,標志中應體現坡度、剩余坡長等信息;在小半徑曲線路段增設視線誘導標志,并在平曲線半徑600m以內路段加密設置。
4.2改善路面安全設置
近年來,具有防滑、增強減速效果、提升視覺安全性等性能的彩色路面鋪裝材料在路面工程中應用日益廣泛,可以將該鋪裝材料應用與長下坡路段,有效抑制交通事故,同時盡快拆除減速效果不佳、造成行車劇烈顛簸、嚴重影響安全行車的減速帶,并用車速監控裝置、強制控速設施等其他措施替代。在路肩處設置系列凹槽狀的路肩隆聲帶,當車輛駛至路肩并駛過隆聲帶,通過隆聲帶所產生的噪聲及振動向行車發出警示,提醒駕駛員修正操作,有效避免行車因疲勞駕駛、判斷錯誤、偏離道路而引發交通事故的可能。
4.3改善速度管理設施
在連續長下坡路段坡頂起始點前和坡底終點后適當位置安裝區間測速裝置,并在坡中村莊、彎道、橋梁、避險車道、超限檢測站等位置前定點設置分車道、分車型限速標志和測速抓拍設備。
4.4加強沿線設施建設、管理和養護
可采用工程手段在連續長下坡路段坡頂前適當位置設置貨車檢查站,并在站內加強安全風險宣傳,并設置長下坡路段信息公示牌,標明沿線緊急避險車道、降溫池、停車區等沿線設施數量和位置信息。加強管理養護隊伍專業技能培訓,使緊急避險車道、降溫池等設施始終處于良好使用狀態。條件允許等情況下,可在坡中適當位置增設貨停車區和緊急避險車道,可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發生。長下坡路段緊急避險車道應采用直線線形,入口設置應能確保車輛高速安全駛入,緊急避險車道全段選用砂石等粒徑路面材料,并用袋裝砂或廢舊輪胎堆放于路側緣和車道末端,完善排水設施以確保路面材料干燥,確保消能效果。
5結論
本文通過對長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數據基本特征的分析,針對所存在的突出安全問題,從完善道路標志標線、改善路面安全設置、改善速度管理設施及加強沿線設施建設、管理和養護等方面提出系列措施,上述措施在國內外典型長下坡路段安全改造方面已經成功應用,且在防止交通事故方面成效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措施也存在負面作用,在采用過程中必須結合路段實際,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配合應用,以發揮多種措施的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D82-2009[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提升公路連續長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專項行動技術指南,2019.
[3]楊欣欣,趙艷.高速公路長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及安全保障措施[J].交通科技,2019(02):104-106+110.
作者:孟麗鵬 單位:山西誠達公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