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安全教育的內涵和現狀。針對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的調查分析,構建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最后,針對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的建設,提成了實施建議,旨在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普及性和實效性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微平臺;主體性
1.高校安全教育的內涵與現狀
微時代具有兩面性,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確保國家、社會、校園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社會發展、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為了更好地對微時代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本課題采用問卷法了解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基本情況。本調查研究的對象為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隨機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2份,問卷有效率為95.2%。其中,大一新生480份,大二學生472份。本次大學生安全教育調查的數據統計采用SPSS17.0進行處理。調查結果分析顯示:首先,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體系全面,但是內容更新不夠快。近年來,我國高校也開始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體系,設置安全教育的課程,比如法制課程、消防課程等,開展第二課堂安全教育相關活動。但是,我們發現,這些課程和活動大多在大一時期開展,教師講授時內容只能最多是當前最新的內容,而在目前微時代下,每天發生的非安全事件很多,網上流行的事件或內容不一定是教師上課所講授的或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這不利于大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安全咨詢和安全案例,也間接使得大學生的防范意識增強受阻。95%的大學生認為,微平臺的內容更新快,容易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最新的安全教育內容。其次,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防范意識增強,但主動性欠缺。100%的學生都認為,大學生安全教育很重要,但是在他們實際生活中,還是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被騙行為,小到公交上被偷公交卡、手機,大到網上、打工被騙工資。59.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防范意識非常強或者較強,19.3%的學生認為自己防范意識一般,21%的學生認為自己防范意識較弱或者很弱。但是,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動性欠缺,71.1%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是被動接受安全教育的,比如,部分高校把安全教育入課程或者設置學分,學生為了滿足學分學時需要,才去參加安全教育活動。通過調查研究顯示,83.8%的學生愿意通過微平臺主動參與安全教育。最后,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樣,但是模式不夠新穎。第一課堂和第二、第三課堂之間的銜接不夠。對于安全教育,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通過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心理健康日”等契機,開展與大學生安全教育相關的活動,比如安全教育講座、消防演習、詐騙案例手冊宣傳等。通過對學生調查研究顯示,85%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內容由于參與人數有限、時間沖突、地點限制、學分設置等原因,大學生參與的面不夠廣泛,參與形式的受限也使得學生所了解的安全教育內容不夠全面。通過調查研究顯示,90%以上的大學生樂意通過微平臺這樣一種新的模式來獲取安全教育。
2.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的構建
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式、現狀特點與微平臺的擬合度較高,因此,利用微平臺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調查研究顯示,100%的高校大學生目前每天使用微信,對微平臺的使用率是100%。但是,由于目前各種名目的公眾號內容繁多,幾乎沒有學生會每天把自己所加的所有公眾號內容都看一遍。為了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效率,課題組把大學生安全教育微平臺建設與高校自身學生最常用的學生團體微信號進行融合,構建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安全教育微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2.1安全教育“微知識”
目前,教育部門對高校安全教育并沒有提出必須的課時、學時要求,因此,各個高校開展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并不一致。基于學校課程設置不同,也會影響安全教育的內容的全面性。因此,通過在微平臺內,設置“微知識”環節,可以把第一課堂所沒有講授全面的安全教育內容放進去,通過微視頻、翻轉課堂等方式,更加吸引學生對安全教育的興趣,也使得他們對安全教育內容的了解更全面。微平臺的“微知識”內容每天由微平臺專門編輯人員進行更新,大學生隨時可以了解、微視頻隨時可以觀看,不受時間、場地等的限制;另外,微平臺所屬學生工作部門,可以與教務處、保衛處、黨校辦、派出所等各個安全教育職能部門和單位進行溝通,及時把最新的微知識內容上傳,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安全案例,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提高防范意識和安全能力。
2.2安全教育“微服務81890”
“微服務81890”,是把高校安全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保證24小時到達。“微服務81890”最大的作用是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有需求就可以通過微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因此,“微服務81890”內容包括典型案例通報、在線咨詢答疑、安全提醒等功能。典型案例通報,就是最近校園內或社會上發生的典型安全案例;在線咨詢答疑,包括學生對自己身上或周圍發生的安全事件的疑惑或咨詢;安全提醒是指常見的網上詐騙、打工兼職詐騙、寢室安全提醒等,比如每到節假日前后,學生都會收到路途安全提醒。“微服務81890”通過實時交流和引導,實現微平臺下的“生活化”轉型,學生與學校通過這個平臺,以開放、平等、自由的姿態進行交流,少了說教、泛泛而泰,做到真正的人性化關懷教育。另外,“微服務81890”可實現一對一的互動,學生的主體性大大增強。他們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解進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和服務,一對一的互動也保證了學生的隱私,大大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率,成為服務學生的一個特色微窗口。
2.3安全教育“微110”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安全工作是由保衛處、黨校辦、學生工作部門、二級學院等聯動的。這中間存在一個問題,學生不知道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是該先找誰。是先找班主任,找學生工作部門,還是先找保安,找保衛部門。其實,高校安全教育的職能部門的分工和設置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安全工作。那么,微平臺的“微110”功能,可以起到一個搭橋的作用。本研究中,“微110”是指微平臺上告知學生發生突發事件時的求救電話號碼以及求救程序。另外,在事發后,由專門的微平臺人員聯系學生,了解事情經過,將事情經過的報告通報給高校相關職能部門了解,做到真正的各個部門的聯動和反饋,并及時在“微知識”和“微服務81890”相關模塊中更新。
3.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建設的建議
3.1注重安全教育微平臺建設人員的培養
高校安全教育微平臺的建設,需要有專門的老師配備專門的學生團體一起進行工作。該教師要熟悉微平臺相關的計算機內容以及高校安全教育的所有內容,并能做好和各個安全教育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工作;該學生團體需要熟悉微平臺的后臺編輯工作,因此編輯作為一個把關人,不僅需要擁有新聞的敏銳性、知識的豐富性和視野的開闊性,還要擁有對受眾足夠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對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和分配能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微平臺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3.2提升安全教育內容的創新性
目前,大學生接受到安全教育的渠道很多,課堂、新聞、網絡等等,如何吸引學生在微平臺了解安全教育內容,那么就要我們在做安全教育微平臺的內容時要有新意。比如,每逢節假日做路途安全教育,首先,題目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自覺地被吸引去打開;其次,內容要文字、圖片、視頻、案例等相結合,生動形象;第三,篇幅長短恰到好處,重點突出,以小見大,有的放矢。這就需要安全教育信息提供的職能部門和編輯人員在做微平臺的內容時,要有一定的安全教育素養和安全教育能力。伴隨互聯網的發展,微信等很多終端性能都快速提高,這就對我們的高校安全教育平臺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全面提升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普及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湯繼承.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7-8.
[2]季志.全媒體時代大學生安全教育微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4):128.
[3]王瑞成.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J].鎮江高專學報,2015(28):82.
作者:楊屹靈 沈逸 單位: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