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前言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礦山、重化工業等行業將更具復雜性和危險性,新的安全問題會不斷涌出,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專業技術精湛、實際操作技能高強的應用型安全技術人才。在此背景下,國內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也加大了學科發展力度。同時,作為一個交叉學科,安全科學所研究的是包含工程、管理、技術等全方位相融合的領域,要想在四年的學習中盡可能多的掌握專業知識,并盡快地融入實際工作中,本科階段的實踐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山東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始建于1984年,是山東省首批設置該專業的高校。專業于2007年獲批國家特色專業,2013年入選教育部卓越計劃。多年來,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結合專業特色、優勢,認真分析畢業生近年來在實踐能力方面明顯減弱的問題,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模式的新思路,并在實踐中應用,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對于提升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當前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實踐教學是國內工科高校的重要教學環節,尤其是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從事安全設計、管理、研究等方面技能的復合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其專業知識結構的特點在于分析及應用,因此實踐能力尤為重要。但目前畢業生實踐能力普遍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明顯的不足。
2.1重課堂理論教學,輕實驗、實踐環節
部分任課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知不足,認為實踐教學只是驗證性和操作技能的訓練,重視說教或僅僅進行簡單的演示,而忽略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實驗教學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各類實驗大多從屬于理論課,且與實際應用存在較大差距,使得實踐教學內容不夠系統;另外實踐教學經費投入相對不足,也造成了大部分實驗課流于形式。
2.2實踐教學環節與現場脫節,實驗室硬件條件欠缺
人才培養需求已經逐步由“學歷”往“實用”傾斜,無論是行業還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實踐實驗均是一個基本環節。而目前高校在學生實踐方面如實驗、實習等投入不足,相應的教學儀器、設備陳舊且更新緩慢,實踐過程中的講授與企業生產使用的新技術、新設備差異較大;也有些高校具有部分新型儀器設備,但數量及場所不足,使得本應是設計型或綜合型的實驗變成了老師的演示性實驗,大大弱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3“雙師型”教師隊伍匱乏,教師引進時重學歷,輕實踐能力
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師大多具有博士學位,但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理論基礎扎實,但缺乏生產一線的經歷或經驗,自身工程應用能力就比較欠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實踐教學;同時,有些教師是其他專業轉過來從事安全工程教學工作,面臨研究方向的轉軌問題,實踐經驗也比較欠缺。
2.4缺乏深度、互贏的校企合作,實踐基地不夠穩定
大部分高校對校外實踐基地的開辟和后續維護不夠重視,而且許多單位從自身安全及效益出發,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或出于各種技術的保密,不愿讓學生來實習,導致學生實踐教學臨時性、隨意性較大,系統化的實習內容也在執行中受到影響,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模式的設計與構建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構建了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線的實踐教學新模式。這條主線主要由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及各類設計和實習、企業工程訓練等多個環節組成,貫穿大學一到四年級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從校內到校外各個場所。同時,該模式依托學校現有的各類支撐平臺來進行,如學科建設平臺、重點實驗室及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平臺等。
4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模式的實施
4.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實踐環節
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模式中各個階段的課程內容,我們在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中,實驗設計更注重基礎訓練和工程意識,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基本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二、三年級增設綜合設計型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進一步拓展、應用的能力;三、四年級則以工程應用結合老師科研課題的形式建立綜合型實驗項目,更側重于學生團隊協作以及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培養。
4.2充分利用學科平臺及科研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在目前高校現有資金及硬件有限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學科平臺,將科研平臺與教學相結合,通過資源共享實現科研教學的同步提升。一些研究型實驗可以依托教師科研項目,利用現有實驗儀器設備資源,讓學生從一、二年級開始,逐步體會和了解實驗、培養其基本的觀察、思考能力,讓三、四年級學生以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方式去現場實習,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科研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利用學校的重點實驗室學科平臺,每年設置一些開放課題讓學生參與實驗研究,使其真正參與設計、創新實驗;在畢業設計中,選取一定的比例根據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來實現“真題真做”,學生在課題中可以切實鍛煉。
4.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穩定師資隊伍,建立培訓、考核制度,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走出去”,主要包括定期培訓、去企業現場掛職鍛煉等,積累實際經驗;其次要“請進來”,即積極聘請校外具有實際生產經驗的老師以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如專題輔導、新技術講座等方式,主要參與到二年級以后的實際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中。我校安全工程專業與山東能源集團及下屬煤礦等單位簽署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合作協議,聘任了一批兼職教授,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效果反應良好。同時,每年都有1-2名青年教師去煤礦等現場掛職,將科研教學緊密結合,科研反哺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老師們的實踐經驗,同時也保證了實踐知識的及時更新。
4.4深度校企合作,強化課堂教學、實驗、實踐教學的融合
只有建立良好的校企關系,保障校企的互贏,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深度合作。所謂校企互贏就是要充分體現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將資深工程師納入實踐教師隊伍,同時盡量將人才選擇的優先權給予企業,這樣才能讓企業把關人才的培養標準,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校安全專業分別與山能下屬煤礦簽訂了“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并定期讓學生去礦井實習,同時將優秀學生優先推薦給該單位,保障了實踐基地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5結語
實施應用型人才實踐模式的改革,讓企業參與實驗、實踐過程的人才培養,是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產業結構改革,安全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對其實踐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結合專業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新模式,能夠為安全工程專業的后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以期更好地培養出與社會、行業、企業要求一致的高水平人才。
作者:黃冬梅 劉偉韜 常西坤 楊坤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