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案例教學在服裝外貿課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分析《服裝外貿》課程的授課特點、案例教學方法在當今課堂中的使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案例教學方法,使得該課程在培養有理論、懂應用的高級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的模式下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服裝外貿;案例教學;理論;實踐
0引言
《服裝外貿》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的專業課程,因此,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真實的和與專業相關的案例來輔助課堂理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培養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鍛煉實踐能力。《服裝外貿》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講述在特定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和慣例制度下服裝商品交換的實際過程,較系統地介紹了服裝對外貿易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方法,包括國際貿易的概念和貿易方式、交易磋商的程序和合同的簽訂、商品品名品質,闡述了國際貿易術語含義及應用、國際貿易貨物運輸的方式、國際貨運運輸保險條款及國際貨款支付等內容。本課程旨在達成專業理論知識的拓展和深入,強調專業理論與對外貿易實踐的綜合運用,重視可操作性、實效性和創新性,專注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認識,著力培養分析和解決服裝外貿實踐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案例教學在《服裝外貿》教學中的作用
1.1案例教學法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
由于《服裝外貿》課程內容中含有大量的國際貿易慣例、公約及其相關理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相對比較枯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大多數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主要采取課堂講授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很容易出現教與學相脫節的現象,不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案例教學則是教師選取來自于服裝對外貿易實踐中的真實案例,指導學生利用之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案例中出現的情況。學生通過分析案例,能更加直觀具體地理解國際貿易規則條款,而且對案例的討論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之間的協調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比如在講解合同磋商章節時,學生會由于磋商的步驟和內容比較抽象而不能夠很好地理解,那么在使用案例過程中便可以清楚地說明問題。例如,講解還盤理論時,受盤人對于發盤內容提出增加、減少或更改的都可以稱為還盤。但是對于哪些內容可以增加減少,學生并沒有清楚的認識,案例法便可以進一步對還盤進行闡述。例如:日本B公司向我國A公司發盤,除各項必要條件外,指出“編織袋包裝運輸”。A公司接受并回復:“用最新編織袋包裝運輸”。B公司按照發盤內容著手備貨,后此商品降價,A公司去電稱:“我方對包裝條件作了變更,你方未確認,合同并未成立。”而B公司認為合同已經成立,雙方為此發生了爭執。對于此案例,很多同學認為中國公司提出“使用最新編織袋包裝”即為修改了發盤內容,已經構成還盤,而日本公司沒有對中國公司的還盤確認,所以中國公司的意見正確,此合同并未成立。該案例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比如發盤、還盤和裝船時間等,通過案例提到的內容,學生很直觀地了解到在真實的交易磋商當中,買賣雙方應該如何進行發盤及還盤,另外通過本案例重點講解中國《合同法》對還盤的規定,即“有關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格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除此之外的變更為非實質性變更。故此,學生通過本案例的分析,學習到中國提出修改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實質性變更,也就是并非修改發盤內容,所以不屬于還盤。因此,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理論的記憶來學習國際貿易知識,很有可能在將來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理解的偏差,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通過一系列案例的學習,學生可以靈活掌握發盤和還盤的主要內容,鍛煉了學生的實操能力,加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案例教學法增強系統化學習效果
由于《服裝外貿》的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知識點多,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把大量的知識點分散在不同的章節進行講授。例如把合同當中所簽訂的內容按照章節依次講述,比如:磋商過程;關于商品質量、數量的描述;貿易術語的選定;關于運輸方式的描述;關于運輸保險的選擇及收支的選擇等等。學生學習的只是各個孤立的業務環節和各種交易規則及慣例,很難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國際貿易交易體系。而真實的服裝商品的交易是錯綜復雜的,各種貿易知識是交叉進行的。案例教學法尤其是綜合性的案件教學就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學生在學習了各個業務過程后,使用綜合性較強的案例可以把之前孤立的業務知識與慣例很好地聯系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案例教學在《服裝外貿》課程中的現狀及問題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以國際貿易案例分析為教學手段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分析后,確定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選擇最佳解決方案。該教學法在《服裝外貿》課程教學中起到的作用也逐漸加大,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服裝外貿》是服裝專業學生的一門選修課程,學時不多,并且沒有其他的先導課程和后續課程,比較孤立。因此使用案例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學生沒有學到的知識,影響了案例的講授。案例庫資源不足,質量欠佳。由于《服裝外貿》課程是以服裝產業為背景,因此授課中需要根據服裝產業特點使用與服裝對外貿易相關的案例。但是與此相關的教材數量少且較陳舊,并且多以闡述理論為主。同時由于國際貿易發展變化,很多規則和慣例都發生了許多改變,而已出版的書籍仍然是沿用了多年的案例,與現今對外貿易狀況不符。由于課時有限,案例教學法仍沒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分析討論案情。多數情況下,仍然是老師集中講解,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欠缺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多數案例都僅限于各個貿易環節的相關理論,而全面性綜合性的案例相對較少,因此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本身實踐經驗不足,很多教師都沒有真正從事過對外貿易工作,因此,教師無法真正感受新的國際貿易節奏,理論不能與實踐相結合。這也是大多數專業教師面臨的一個問題。
3優化《服裝外貿》案例教學法
由于目前《服裝外貿》課程案例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約著教學效果良好發揮,因此優化案例教學設計迫在眉睫。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一定要遵從通俗易懂,時效性強,有代表性的原則。教師可以參考最新出版案例教學書,或者從官方網站上尋找案例或者數據,也可以根據最近的新聞來選擇相應的案例。比如近來的中美貿易戰,在本次貿易戰中,中美雙方會采取有哪些貿易政策、貿易措施等。并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讓學生尋找適合的案例進行分析點評。由于本課程存在知識點多,課時量少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時,應合理分配梳理案情、討論和點評的時間。做到既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了解案情,又給予學生一定的分析討論的時間。最后授課教師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的分析進行點評,并指出對于案件的解決意見和建議。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授課教師一定要把握學生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的方向。首先,要創造出積極討論案情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對于學生的分析,無論對錯,教師一定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分析討論,每一個案例都針對特定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分析案情,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所需要掌握的環節中來;最后,學生會因為對案例的理解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觀點,教師要善于傾聽,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切忌隨意打斷學生的爭論。《服裝外貿》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依賴于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和水平,所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定期到企業鍛煉,參與企業的外貿實踐。學校也可以聘請長期從事服裝對外貿易的專業人員進校做案例講座,以便提高教師的案例教學水平。
4結語
案例教學法對于《服裝外貿》這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對于學生了解并掌握相關國際貿易的法規和公約較為實用。案例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在課堂上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范福軍,鐘建英.服裝外貿與實務[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
[2]余慶瑜.國際貿易實務原理與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黎孝先.國際貿易實務(第三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薩娜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