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手術室圍術期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室圍術期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手術室圍術期護理

    第1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心理護理是當前臨床患者護理范圍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其對提升患者治療順利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均有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將探討系統化心理護理在手術室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選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兩組。觀察組(80例)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年齡20-70歲,平均(35.2±4.9)歲,本組患者中手術類型為普外科30例、婦產科15例、骨科19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對照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年齡18-70歲,平均(34.6±4.8)歲,本組患者中手術類型為普外科28例、婦產科16例、骨科20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將兩組患者上述臨床資料相互比較,其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病情檢測、術中護理、術后康復、出院指導等多項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心理護理措施,由護理人員判定患者當前是否存在心理不良情緒并給予交流、安慰。

    觀察組患者則給予系統化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醫院必須加強對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宣傳,強化護理人員心中以患者為本的護理理念,要求護理人員能夠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去觀察、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平等、寬容、尊重、關愛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過往病史、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社會信息等諸多內容,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以便后續護理內容的順利展開;

    ②評定患者不良情緒程度:護理人員應該從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準備、術中、術后鍛煉等行為以及日常交流的語氣、內容等多個方面判定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等各個時間段的心理狀態,使用焦慮不良情緒測定量表測定患者當前不良情緒的嚴重程度,同時結合患者當前的生理狀態、家庭背景以及交流內容確定患者心里不良情緒的具體原因,從而根據原因給予患者針對性的疏導;

    ③健康宣教及針對性疏導:不同患者在心理不良情緒的產生原因上存在諸多差異,護理人員應該依據自身良好的醫患關系建立順利交流的基礎,通過言語交流、行為鼓勵、放松指導、身體鍛煉、滿足需要等諸多方式給予患者不良情緒疏導,始終以真誠、關心、熱情的態度去面對患者。護理人員在具體的心理疏導過程中必須全面、透徹、清晰的向患者講解當前治療、康復、準備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使患者能夠清楚當前治療、護理措施對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作用,結合患者實際環境使其能夠以堅持、積極的心態完成圍手術期間各項準備、檢測、鍛煉工作;

    ④聯合家屬給予社會支持:護理人員還應該聯合患者家屬給予其生活、治療過程中更多的關愛,確保護理工作的持續性與全面性,聯合患者的家屬、朋友、同事等不同的社會關系給予患者精神的鼓勵和安慰,邀請過往病友對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并緩解其心中緊張、焦慮等諸多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2】

    使用SAS焦慮量表測定患者術前、術后焦慮情緒。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8.0進行統計處理,表達方式包括計量資料( ±s)與計數資料(%)兩種類型,檢驗方式則分別為t檢驗和x2檢驗,若最終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前、術后SA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P

    3 討論

    手術治療均屬于侵襲性、有創性操作,其雖然能治療患者體內病灶,但不可避免的也會對患者機體、精神乃至心理造成一定的刺激,有刺激較為嚴重者甚至會由此產生嚴重的心理不良反應,對患者手術進行、術后康復都造成不利影響【3】。

    第2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 手術患者; 圍手術期; 全期護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37

    在手術護理中運用親情護理的手段是近代醫學改革中的新模式,它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正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1]。親情護理就是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了解患者身體和心理狀態,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和恢復身體健康,全面體現人性化的全新理念,給患者提供一個家庭般的治療環境,這是醫療服務規范中的最高標準[2]。圍手術期實施全期護理與其他的臨床護理是有很大區別的,具有相對獨特的工作性質,主要表現在護理過程中要使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上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佳狀態,以積極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配合醫生和手術室護士完成圍手術期的全期護理,最終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本次研究對392例婦產科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全體護理的經驗及方法進行研究,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9月,筆者所在醫院共進行手術2558例,其中剖宮產2041例、宮腹腔鏡乳腺125例、婦產科患者392例,隨機選取其中的392例婦產科患者手術進行探討研究,其中已婚患者286例,未婚患者106例;患者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28.4歲;產次0~4次,平均1.3次;孕次0~6次,平均1.8次。這些手術患者多數是在術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慌心理,主要是因為對手術成功率產生懷疑、對醫生水品不相信、怕出現醫療事故等因素,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很大,這種壓力會對手術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圍手術期期間醫護人員的全期護理對患者的情緒起到很大的作用。抽樣研究對象的自然資料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行科學性的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術前的親情護理 基本上所有的手術患者在手術前情緒存在焦慮和恐懼的心理,為了消除患者的這種心理,護理人員在手術前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探視患者的身體狀態和心理情緒,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3]。在糾正過程中醫護人員要以一種和藹的態度和舒緩的語氣、通俗易懂的語言細致的對患者講解手術的程序和患者因注意的事項,耐心的為患者解答各種問題,消除患者疑惑和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手術[4]。例如,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例婦產科患者手術,婦產科患者在手術前情緒十分緊張,當醫生進行身體檢查時,因為患者過于緊張害怕,導致醫生不能對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經過手術室護士的耐心安撫,患者情緒得到穩定,配合醫生進行了身體檢查,并順利進行手術[5]。

    1.2.2 手術中的親情護理 雖然在手術前期對患者進行了細致的護理,但有些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恐懼和焦慮的心理情緒會隨著產生,這時醫護人員要握住患者的手,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緩解緊張情緒,用和藹的笑容和鼓勵的話語為患者鼓勁加油,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6]。同時,醫護人員可以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滿足患者的一些要求,以減輕患者的適合和痛苦[7]。如很多患者離開親人,進入手術室時,因陌生感產生莫名的恐懼,身體狀態始終處于高度緊張,脈搏、血壓不穩定,對手術及其不利,在醫護人員鼓勵下,使婦女生理特征趨于平穩[8]。

    1.2.3 手術后的親情護理 當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陪同患者進入病房,如果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且神智清醒,要使用贊美的語言夸獎患者勇敢的表現,并告知患者要進行休息,配合醫護人員今早恢復身體[9]。護理人員在術后護理中要隨時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態和心理情緒,對可能出現的異常狀態及時進行干預,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和護理,對患者體溫、脈搏等生理狀態要做到隨時掌握,并告知患者及家人術后應注意的事項,及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避免出現緊張心理[10]。

    1.2.4 溫馨隨訪 患者在恢復期內,醫護人員每天至少要進行一次查房,查看患者的恢復狀態,用一些親切的語言拉近與患者的距離,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心理感受和恢復狀態等,根據患者的身體表現及時調整恢復方案,最大限度的幫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復身體。同時,醫護人員要征求患者的意見和要求,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應改進的方面,不斷完善醫護工作[11]。

    2 結果

    經過手術室護士細心的全期護理,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手術的392例婦產科患者身體恢復良好,無術后不良狀態出現,始終保持著舒暢的心理狀態,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十分滿意。

    3 討論

    筆者所在醫院在圍手術期內實施全期護理對患者的恢復起著積極的作用,患者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都能夠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身體狀態恢復良好,無一起醫患訴訟案件發生,醫護關系和諧融洽,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十分滿意[12]。通過此次調查證明,抽樣中的392例婦產科患者在圍手術期內經過護理后,無術后不良狀態出現,始終保持著舒暢的心理狀態,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十分滿意。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全期護理的效果明顯,對患者和醫院都具有積極的效果,及有利于醫院開展工作,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此種護理方式雖然在我國剛剛開始實施,但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這種護理方式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廣。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上述觀點。

    參考文獻

    [1]李笑然.親切護理在手術室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09,17(2):113.

    [2]尚娜.親切護理在宮外孕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27(2):84-85.

    [3]張麗偉,徐亞虹.實施全程優質親情護理工作模式的體會[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8,4(5):93-94.

    [4]殷亞娟,都景琪.護患語言溝通在整體護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3(2):205.

    [5]傅銘.非語言溝通技巧在急診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12):1136-1137.

    [6]文珠仁,姚曉芬.手術室護士對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9,12(10):153-154.

    [7]羅靜.手術室護士對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醫學信息:西安上半月,2008,19(12):2228-2229.

    [8]遲雅珍,趙宇昊.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問題與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4):276-277.

    [9]史風琴.規范化指導語在手術室術前訪視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0,16(15):235-236.

    [10]溫麗婷,孫軍霞,徐潔.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相關證據的保存[J].護士進修雜志,2009,22(13):1183-1184.

    [11]劉春英,趙紅英.運用手術室護理質量反饋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J].天津護理,2009,10(14):197-198.

    [12]馬振芳,高玉平.手術室護理工作質控標準的改進與檢查方法[J].中國現代醫生,2010,45(13):112-113.

    (收稿日期:2012-11-29) (本文編輯:李靜)

    第3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手術室;手術室患者;圍手術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度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模式也在不斷轉變,尤其是手術護理滿意度直接關系到醫患關系與醫院的發展。針對手術室手術患者的護理包括手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及手術后護理回訪等。本文根據對200例進行手術的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6.4歲。中專及以下學歷108例,大專及以上學歷92例。200例手術患者中,燒傷整形手術患者86例,膽囊切除患者42例,子宮切除患者12例,骨折手術患者36例,其他手術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針對選取的200例手術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圍手術期全期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前需要協助醫生做好患者各項準備,了解患者的需求,手術中協助醫生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手術后對患者的傷口及時換藥,嚴密監測患者的身體指標變化,避免出現手術后并發癥。護理人員在患者圍手術期鼓勵患者,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多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的信任。

    1.2.1手術前護理 手術前,醫護人員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家庭狀況、病史及過敏史等。多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介紹患者的病情及手術過程。醫護人員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正確了解病情,使患者掌握手術前后的配合技巧,緩解患者對手術的緊張與焦慮情緒。同時,護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明手術的必要性,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信心,充分休息,配合手術治療。另外,醫護人員在手術前交代患者手術后是否需要鼻飼和引流及導尿管等其他輔助機械。

    1.2.2手術中護理 手術全程保證病區環境的安靜舒適。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安慰,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情緒,滿足其合理要求,介紹手術及麻醉的方法,使得患者能夠配合手術治療。在患者進行手術時,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身w指標變化,并清晰準確記錄,可以將手安撫性放在患者的手和臉部,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1.2.3手術后護理 在患者完成手術后,醫護員需要用溫鹽水將患者手術時殘留在手術區域皮膚上的血跡、消毒液等仔細擦洗干凈,注意保暖,并告訴患者手術已經完成,增強患者對手術成功的信心。另外,醫護人員需要在手術后對患者及其家屬全面講解手術后各種注意事項,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及時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出現的并發癥等不良反應。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需要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對突發狀況的應對措施,詳細交代患者的飲食禁忌等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患者出院1 w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并詢問患者對圍手術期護理的滿意度,聽取其意見。

    1.3觀察指標 對出院1 w的患者進行電話回訪,要求患者及其家屬對圍手術期護理情況進行評分,其中滿分10分,>9分為非常滿意,7~9分為滿意,4~7分為一般,2~4分為不滿意,1~2分為非常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對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件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通過手術患者及其家屬對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評分發現,患者對醫護人員、心理護理、總體護理的評價滿意度較高,但是對手術環境方面的滿意度一般,見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現代醫學的進步,當前的圍手術期護理不僅要求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還需要護理人員對圍手術期的患者進行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需要,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年齡、家庭狀況及學歷等方面,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同時,為了緩解患者手術前的緊張情緒,醫護人員可以向患者大體講解手術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醫護人員在手術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手術結束后,立刻告訴患者手術成功的消息,并及時為患者換藥,避免出現并發癥及感染等情況。患者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應叮囑患者及其家屬飲食禁忌等方面的問題[1-4]。

    在對我院進行手術的200例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后發現,患者對護士態度、心理護理及總體護理評價方面的滿意度較高,但是對手術室內環境的滿意度一般,因此我院需要根據患者需要適當調整手術室內的溫度、濕度等條件,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總之,對手術室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與護理效果,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叢廣霞,于麗敏,馬克美,等.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10).

    [2]劉春芙;劉玉嬌.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全期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08).

    第4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舒適護理;圍手術期;張力疝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129-02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有效的護理模式,是使人在心理、靈魂、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尤以男性居多,其發病率約為0.1%~0.5%,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疝塊可逐漸增大,加重腹壁損傷,甚至誘發腸梗阻、腸壞死,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目前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2]。傳統疝修補術是強行把不同組織縫合在一起,張力大術后患者愈合時間長,疼痛明顯,易復發,而無張力疝修補術由于其手術損傷小,操作簡單,快速,修補無張力,術后可早期下床河東,疼痛感感輕,復發率低等優點。目前無張力疝修補術已成為主要的疝修補術方式[3]。

    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科收治的腹外疝患者98例,男性80例,女性18例,其中斜疝64例,直疝25例,切口疝9例,年齡25歲~90歲,平均年齡63歲。術后平均住院天數5~7天。

    2 術前舒適護理

    2.1 心理護理 手術是一種應激源,可導致患者產生較強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表現緊張、焦慮甚至恐懼,而心理護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互動過程。因此,要求護士在術前根據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心理反應,用親切、準確、耐心的語言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以嘉寧病人的緊張焦慮心理,為手術和麻醉的成功創造條件。

    2.2 消除腹內壓增高 積極消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及積極治療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戒煙,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等。

    2.3 常規護理備皮、沐浴更衣、皮試.

    2.4 相關疾病知識介紹 疾病形成、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前術后注意事項等。

    3 術中舒適護理

    配合手術室護士做好術前的接待、術中的舒適護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有安全感,保護好病人的隱私,保證患者的舒適。

    4 術后護理

    4.1 臥位 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可減少腹部切口張力,減輕切口疼痛。

    4.2 術后出血及陰囊血腫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可用沙袋或鹽袋放置在切口處,壓迫12-24小時,以防止傷口出血發生感染;可使用陰囊托或用軟毛巾自制陰囊托托起陰囊,以防止發生陰囊血腫。

    4.3 防治腹內壓增高注意保暖,以防受涼引起咳嗽,咳嗽時用手按壓傷口,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4.4 飲食 術后6-12小時無惡心、嘔吐情況即可進食,進食易消化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4.5 病情觀察 術后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切口有無紅、腫、疼痛等,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感染盡早處理。

    4.6 活動 術后一日即可下床活動,活動時不可劇烈。

    5 討論

    護理學認為,舒適是個體在其環境中保持一種平衡,安寧的精神狀態,是身心健康,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的感覺。而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腹外疝的發病率增高,而老年人疝的發生是慢長的,長期的墜脹、疼痛及對疾病缺乏充分認識而造成患者緊張、恐懼心理[4]。因此我們為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間提供舒適的護理,減輕其不適程度,使病人真正感到舒適,溫暖,在心理上、生理上獲得最大滿足,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護理工作質量和病人的滿意度。同時做好術后健康宣教,積極治療易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高血壓等,讓病人更能充分認識、了解該疾病,達到治愈疾病,預防復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文以君.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1,20(1A):9.

    [2] 王飛.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32(8):885~887.

    第5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巡回護士 圍手術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94-02

    手術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巡回護士在結晶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她貫穿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連接患者和手術的主要中介者。巡回護士,主要任務是在臺下負責手術全過程的物品,器械,布類和敷料的準備和供給,主動配合手術和麻醉,根據手術需要,協助完成輸液、輸血及手術臺上特殊物品、藥品的供給。按整體護理要求護理病人,其工作范圍在無菌區外,在病人,手術人員,麻醉師以及其他人員之間巡回。[1]本論文用某手術病人的護理為了來探討圍手術期病人的巡回護士護理。

    我科某年某月,對XX例手術病人實行整體護理服務,收到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術前的準備

    進入患者病房首先進行自我介紹,面帶微笑,說話要要以患者為中心,多為患者考慮,不要刺激患者或講患者敏感話題,而后進行術前宣教,根據病人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特點,結合其病情,利用圖片資料,宣傳手冊,小講課等多種途徑進行宣教,還要以自身的行為讓患者相信護士相信醫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足以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對護士產生信任感,進而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可以恢復起信心,有利于康復。還可以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識,提高其健康意識,而且能夠讓病人對自身所要經歷的手術進行足夠的了解,減少恐慌,主動配合護理措施的實施,提高參與護理活動的自覺性,主要是介紹患者在手術之前應做的準備;其次還要在術前進行適應性訓練,使其適應術后的的變化和生活。皮膚準備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環節,術前一日督促病人修剪指甲,理發,沐浴及更衣,重點做好手術區皮膚準備。讓患者放松,晚上安心的睡覺(對于不能入睡的病人,可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放點輕音樂,給予舒適的臥位,或者根據醫囑給予鎮痛藥物)。

    術日晨的護理。①檢查手術間各種藥物、物品是否齊備,電源、吸引裝置和供氧系統等固定設備是否安全有效。認真檢查器械的性能,調試好書中需要的特殊儀器如電鉆,電凝刀還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需要對手術室環境進行調控,室溫在18~22℃較為適宜,準備好無菌桌,創造最好的手術環境和條件。②核對病人,巡回護士應該熱情接待手術病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重視患者的心里支持,滿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及愛與歸屬的需要,以增強其心理安全感。按手術通知單仔細核對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術前用藥手術同意書和手術間。點收隨病人帶至手術室的病歷、X線片和藥品等。檢查病人皮膚準備和個人衛生狀況,飾物,義齒等貴重物品等是否取下。若發現病人有不明原因的體溫上升,或是女性病人月經來潮等狀況,應延遲手術日期,進入手術室之前應指導病人排盡尿液,估計手術時間將持續四小時以上及接受下腹部或盆腔內手術者應當予以留置到導管并妥善固定,驗證病人血型和交叉實驗結果,做好輸血準備。給病人帶好帽子并打開靜脈通道進行輸液3安置:根據麻醉要求安置病人并注意看護,必要時用約束帶,以防墜床。麻醉后,按照手術需要正確擺放,正確固定,確保病人舒適安全,若需使用高頻電刀,電極板應放平正并與病人肌肉豐富部位全面接觸,以防灼傷。病人意識清楚時應該給予解釋和安慰,消去其恐懼、緊張心理,配合手術。告訴病人一旦有任何不適,不要強忍,要及時的告訴。

    2 術中的配合

    幫助手術人員穿好手術衣安排各類人員就位。暴露病人手術前,協助手術者消毒。調整好照明光源,接好電刀,電凝刀及吸引器等[1]清點核對:詳細清點、登記手術臺上的器械,敷料等數目,于術前術中關閉體腔前及切口縫合前,與器械護士共同清點,核對,以防遺留[2]術中的配合:手術過程中應在崗盡職,隨之注意手術進展情況,隨時調節燈光,供應術中所需物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證輸血輸液徑路通暢。術中用藥,輸血應兩人核對,對有可能導致過敏的藥物前應核對病歷。還要充分估計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隨時做好急救準備,主動配合搶救,用過的各類藥物應保留在指定區域,待手術結束后處理。

    3 術后的整理及安置

    手術完畢后,協助手術者包扎傷口和妥善固定各種引流導管,并注意病人的保溫,向護送人員清點病人攜帶的物品,整理手術間,物歸原處,進行日常的清掃和空氣消毒等。與接頭護士做好接交工作。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正確的對待,心理上得到安慰,使其安心養病。

    4 總結

    做好圍手術期病人的巡回護士護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如下。

    4.1 經過術前的探訪,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患者能夠很好地配合手術,使得手術能夠很好地進行;

    4.2 經過術前的適應性的訓練,患者能夠更好的接受術后的變化,促進了傷口的愈合;

    4.3 通過術前的準備改善了護患關系,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康復;

    4.4 通過這種途徑,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迫使護士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真正的做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的重要職責。

    參考文獻

    第6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 舒適護理; 手術; 兒童; 心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7-0073-02

    doi:10.14033/ki.cfmr.2016.17.038

    兒童作為手術患者中的特殊群體,由于兒童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不斷成熟、發展的特殊時期,對手術充滿了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1],手術可能會對患兒的正常發育產生暫時甚至永久的影響[2]。在國外,對于兒童手術的圍手術期心理保護有著廣泛的研究,國內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對手術患兒圍術期采用舒適護理的方法,觀察患兒圍術期及術后1年對麻醉及手術的焦慮、恐懼及記憶缺失等心理行為反應的影響,為更好的保護手術兒童的身心發展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兒家長知情同意。選取擇期首次手術患兒80例,年齡3~12歲,其中男43例,女37例,ASA Ⅰ~Ⅱ級,語言表達能力障礙及有心理疾患者除外,隨機分為舒適護理組(Ⅰ組)和對照組(Ⅱ組),每組4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ASA分級構成比和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患兒例行正常的術前訪視及圍手術常規護理。

    1.2.2 舒適護理組 患兒采取圍術期舒適護理措施,(1)術前舒適護理:患兒入院后,根據患兒不同年齡段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3~6歲的幼兒,應創造機會使患兒能夠與醫院或家里的伙伴游戲,并可有意識地使用鮮艷物品、玩具等做治療程序,如注射、麻醉、手術等的彩排游戲,以游戲的方式使患兒在不緊張的條件下接近麻醉及手術環境,以減輕實際手術時因環境生疏造成的恐慌,并可加速患兒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對6~12歲的兒童,應促進患兒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學習,此年齡段的患兒有一定的理解與自控能力,可用患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向其描述麻醉及手術,并鼓勵患兒增強自控力。總之,要給患兒以個性化的指導,使其認識到麻醉和手術是他們所能耐受的,而且隨時會有人幫助他們。(2)術中舒適護理:手術室有專設的兒童等候區,為兒童提供玩具、播放兒童音樂,動畫片等,利于緩解患兒緊張、焦慮、恐懼情緒;患兒家長可以進行麻醉前等候陪同,在患兒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術前的基礎麻醉,減少患兒麻醉時哭鬧、憤怒、掙扎等不良反應發生[3]。兩組患兒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時注意患兒保暖,維持室溫24 ℃~26 ℃,濕度55%左右;擺放要輕柔,避免局部過度受壓損傷。確保各種管道通暢,各種護理措施做到輕柔、穩定、精準,保證手術順利進行。(3)術后舒適護理:手術結束,患兒進蘇醒室蘇醒后由專門護士護送回病房,向患兒家長詳細宣教全麻患兒蘇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對手術后的護理要點以及切口護理、飲食等注意事項給予康復指導。術后24~48 h巡回護士應及時進行術后隨訪,了解患兒術后恐懼、焦慮及記憶缺失情況,詢問家長對舒適護理的意見和建議,使手術室人性化護理不斷完善。家長和患兒在出院時發放相關的健康教育材料,有條件的術后一年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兒入室前、入室后、麻醉誘導、術后清醒的血壓(MAP)和心率(HR)。術后詢問患兒對麻醉及手術的記憶狀況及感受,采用綜合醫院焦慮/抑郁(HAD)情緒測評進行評估,HAD由焦慮和抑郁2個分量表組成共14個項目,7個項目評焦慮,7個項目評抑郁,項目評分為0~3分,總分范圍各為0~21分,一般以7分為區分值,超過7分有焦慮或抑郁癥狀。同時行家長滿意度評分(100分制)。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各時間點MAP、HR比較

    兩組患兒入室前、術后清醒期MAP、H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室后、麻醉誘導,Ⅱ組患兒MAP明顯升高、HR加快,與Ⅰ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術后情況比較

    術后詢問患兒對進入手術室、麻醉及手術操作時的記憶和感受,Ⅰ組患兒對手術過程無記憶者37例(93%),Ⅱ組患兒無記憶者9例(23%)。自我感受情況:Ⅰ組患兒4例(10%)述對手術室醫務人員及靜脈穿刺時有記憶,但無明顯的恐懼與焦慮;Ⅱ組患兒24例(60%)述過程中常出現怪物、魔鬼等詞,并有許多患兒因哭鬧、發脾氣等而不愿再訴。兩組患兒術后HAD評分差異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人性化、創造性并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給患者護理關懷,從而使其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圍術期患兒對手術的緊張、恐懼、焦慮等心理變化,在行為上會發生一系列的應激變化,如哭泣、行為抵抗及逃跑等,嚴重影響手術麻醉的順利進行及術后患兒身體的恢復。患兒由于年齡小,離開父母突然進入陌生環境,會比正常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和恐懼等消極的情緒,表現出比成人更強烈的心理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4];身心不健康的兒童不僅對家庭也對國家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及社會的發展[5]。因此,本研究依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舒適護理措施,探討舒適護理對圍術期兒童心理行為反應的影響。

    兒童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不斷成熟、發展的特殊時期,是進行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疾病與手術會對兒童心理正常的發展產生暫時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對未來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永久的傷害[6]。例如:住院期間人際關系與環境的改變,常令患兒緊張不安,表現出焦慮和憤怒;而社交和學習能力的受損,則很容易使患兒變的脆弱、自信心不足;而對麻醉、手術等可能引起疼痛的醫療程序更視為對自己的懲罰,且大多數患兒對此逃避、焦躁不安、憤怒和敵意。過度的不良刺激,使患兒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過程產生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短則存在數天或數月,長則數年甚至長久存在,甚則會導致中等及嚴重程度的抑郁、退化、合作減少而攻擊增多、行為發展受損和睡眠障礙。此外,還有分離焦慮、自我中心控制感喪失等。術前患兒可因恐懼、焦慮等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和血液中兒茶酚胺分泌增加[7],致心率增快、血壓升高[8-9]。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入室后、麻醉誘導和患兒蘇醒時血壓明顯提高、心率增快,說明圍手術期患兒緊張、恐懼、憂慮等負性情緒會引起嚴重的應激反應。舒適護理組患兒術前根據患兒特點采取個性化的舒適護理措施,基礎麻醉時家長陪同,患兒更加配合靜脈穿刺、麻醉誘導等操作,血壓和心率更平穩,有效減輕患兒的心理應激反應。

    手術后對患兒舒適度評估發現,對照組患兒24例(60%)對麻醉誘導、靜脈穿刺等有恐懼和焦慮,述過程中常出現怪物、魔鬼等詞,并有許多患兒因哭鬧、發脾氣等而不愿再訴。舒適護理組多數患兒對接受的靜脈穿刺、麻醉操作或有創操作并無不良記憶,無明顯的恐懼與焦慮,HA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患兒家長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1年隨訪,對照組仍有患兒拒絕述手術經歷,并有明顯的逃避行為且對醫院有強烈的抗拒反應,說明如果圍術期患兒心理行為處理不當,極易產生術后恐懼和焦慮,甚至對心理造成了長久難以抹去的陰影。舒適護理組患兒能夠坦然面對手術經歷,樂于同小伙伴們分享,父母反應患兒心理及行為無異常,表明舒適護理用于圍術期兒童患者,可明顯提高患兒的手術配合程度,減少或避免術后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有利于手術后患兒身心的發展。

    綜上所述,圍術期患兒應用舒適護理模式,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有效降低麻醉及手術的不良刺激對患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提高患兒家長舒適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向嵐,張明旭,張衛澤,等.先心病兒童實施心臟介入治療94例護理[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0,31(2):153-154.

    [2] Cohen-Salmon D.Perioperative psychobehavioural changes in children[J].Ann Fr Anesht Reanim,2010,29(19):289-300.

    [3] April K T,Cavallo S,Feldman D E,et al.The associations among economic hardship,caregiv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disease activity,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12,21(7):1185-1191.

    [4]黃春琴.個體化護理在門診兒童輸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2):124-126.

    [5]陳澤鑫,陳建欣,吳銘瑜,等.引導性干預在促進肥胖兒童身心健康上的意義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9):9-12.

    [6]李云霞.心理護理在兒童包皮環切術圍手術期的作用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70-71.

    [7]王茂云,呂美菊,田春香,等.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對學齡期門診包皮環切術患兒的疼痛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3(9):224-225.

    [8]張燕,楊燕莉.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手術難點分析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9):98-100.

    第7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 老年; 陰式子宮切除術; 圍手術期; 護理

    老年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盆底組織萎縮退化,易發生子宮脫垂。陰式子宮切除術是治療老年子宮脫垂的有效方法,由于老年人病程較長,各器官功能減退,常合并內科疾病,易發生術后并發癥,因此做好此類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是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和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

    1 臨床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婦科2011年1~7月老年子宮脫垂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65~81歲,平均69歲,病程6~20年,其中,Ⅲ度子宮脫垂29例,Ⅲ度子宮脫垂合并陰道前后壁膨出10例,Ⅱ度子宮脫垂6例,伴高血壓18例,糖尿病21例。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治療,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無并發癥發生。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均為老年人,傳統、保守、文化水平低,對手術缺乏必要的了解以及陌生環境等,她們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擔憂、焦慮、恐懼的心理,因此,心理護理是術前護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護士要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主動向其介紹主管醫生、護士、醫院的技術力量,介紹同病室的病友及病房環境、探視制度等,講解手術的方法、過程、時間、麻醉方式及治療效果,介紹手術室的環境,使患者能盡快的適應環境,明白手術的可靠性和臨床開展情況,從而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同時,利用成功的病歷現身說法,消除其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 合并疾病的觀察 對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血壓監測每日2次,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準確掌握藥物劑量、時間,使血壓控制在140~160/90~100 mm Hg,可預防術中、術后器官損害,防止并發癥,血壓穩定后3 d手術較安全。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飲食外,還應嚴密監測血糖,一日4次,分別為空腹及三餐后2 h,要求空腹血糖<8.1 mmol/L,尿糖(-)或()方可手術[1]。

    2.1.3 完善術前各種檢查 術前作好血尿常規、血型、凝血Ⅰ號、生化離子系列、B超、心電圖、胸片、宮頸刮片等檢查,檢查前交待好檢查的注意事項。

    2.1.4 陰道及腸道準備 術前3 d用0.05%碘伏消毒宮頸及陰道,每日2次,以達到清潔和消毒的目的。伴陰道感染者,擦洗消毒后遵醫囑用藥。術前晚及術晨用0.1%肥皂水清潔灌腸,因為老年人患者括約肌收縮力下降,灌腸時宜采用膝胸臥位或左側臥位,臀部抬高[2],注意用低壓灌腸,每次500~700 ml。

    2.2 術后護理

    2.2.1 監測生命體征 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 L/min,應用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陰道出血及精神、意識狀況,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的變化,并根據情況調節輸液速度、做好相關處理及記錄。

    2.2.2 臥位、飲食及疼痛的護理 術后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6 h內禁食,6 h后可進流食,合并高血壓患者注意飲食低鹽低脂,糖尿病患者避免進食粥類食物。待排氣后可進半流食,3 d后正常進食,囑其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忌生冷、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術后傷口疼痛者,遵醫囑及時給予止痛劑。

    2.2.3 會陰傷口及尿管的護理 特別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常常規陰道填塞無菌紗布,以保護陰道內傷口,壓迫止血,24 h后可取出并記錄,注意敷料的干燥與清潔,若發現有出血或感染及時報告醫生處理。紗布取出后,要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的量、顏色、性質,每日用5%碘伏棉球會陰擦洗2次。尿管術后常規留置1~3 d,留置尿管期間,囑患者多飲水,并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量、性質,同時做好尿道口護理。本組患者尿管均在3 d內排除,無并發癥發生。

    2.2.4 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

    2.2.4.1 出血 術后給予心電監護,監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同時監測血糖,并做好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以便早期發現有無內出血等;同時,觀察陰道分泌物的量和性質,盡早發現患者有無陰道出血,并及時處理。

    2.2.4.2 褥瘡 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按摩身體受壓部位,避免褥瘡發生。

    2.2.4.3 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由于老年人術后機體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等特點,術后更易發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一旦感染后出現咳嗽,使腹壓增加,將影響傷口愈合。因此,應盡早告知患者及家屬預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囑其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適當運動、加強營養,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并協助患者在翻身的同時加強叩背,鼓勵患者有痰盡量咳出,預防感染的發生。

    2.2.4.4 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陰式老年子宮全切除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由患者術后臥床下肢血流緩慢、血液瘀滯引起,嚴重者栓子脫落,形成肺栓塞、腦栓塞或者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因此,術后應指導患者早期進行雙下肢的功能鍛煉,從術后2 h開始,囑患者主動活動,指導患者進行踝泵功能鍛煉,每組二十個,每次兩到三組,同時,指導并協助家屬被動按摩雙下肢。術后6 h可協助患者做膝關節屈伸及抬腿等鍛煉,積極活動雙下肢,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臥床期間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下肢的顏色、末梢血循環及皮溫的變化,詢問有無疼痛等異常感覺,如發現肢體腫脹,還應監測腿圍。

    2.3 出院指導 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及便秘,禁提重物及久蹲;半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禁止盆浴;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的功能鍛煉,每日做縮肛運動,從而使松弛的盆底組織及陰道逐漸恢復張力。加強營養,多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定時監測血壓血糖,遵醫囑按時規律服藥。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保證良好的睡眠等。

    3 小結

    陰式子宮切除術作為一種新的手術方式具有對患者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是治療老年子宮脫垂的有效方法。本文通過對45例老年子宮脫垂患者提供全程、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圍手術期護理,使患者對本病有了正確的認識,消除了其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積極努力的配合治療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從而有效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使患者更好的回歸了社會。

    參 考 文 獻

    [1] 鄢雨英,謝菊仙,姚雪英.子宮脫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7(9):682-683.

    第8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

    舒適護理;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

    舒適護理模式是指通過整體化護理使患者生理、心理、靈性、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20世紀90年代由Kolcaba提出,主要觀點在于以整體化的護理藝術過程及追求的結果,使護理更注重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2]。普外科手術通常給患者心理及生理上造成極大創傷,對患者各個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不利于手術的進行。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可大大減少術中不舒適感,從而保證手術高效、安全進行。本研究對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120例住院擇期手術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5.7歲;均為我院普外科收治擬行胃、腸及肝膽手術患者,排除有精神類疾病、意識障礙及無法正確描述生理或心理感受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腦、肺等合并癥及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針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護理評估,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給予護理措施,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狀況。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舒適護理 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了解疾病相關基礎知識。通過向患者講述安全注意事項,醫院綜合情況及管床醫生情況,詳細講述術前注意事項,手術環境及麻醉等方面內容,患同種病經本院相同醫生治療痊愈病例,消除患者對病情的擔心和憂慮,使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同時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進行術前行為訓練。

    1.2.2 術中舒適護理 首先,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舒適的手術環境。保持手術室環境整潔、安靜,手術開始前仔細核對患者及手術部位,維持手術室內溫度在22~26℃,濕度60%~70%。其次,協助患者擺好。動作盡可能輕柔,盡量減少軀體暴露,以既方便手術操作,又不妨礙患者生理功能為原則。再次,麻醉中的舒適護理。通過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交談時注意得體的語言使用。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時刻堅守手術臺,仔細觀察手術進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通報。

    1.2.3 手術后的舒適護理 手術結束后,患者送回病房后,責任護士應立即迎上前表示祝賀,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擺好,詳細介紹監護儀用途及使用的必要性。積極配合醫生清除傷口上的血漬,及時包扎好傷口;整理好患者衣褲,蓋好被服,注意保暖;以減輕患者手術之后傷口疼痛感。護理操作過程中注意穩、準、快,動作輕柔,盡量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多與患者談心,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了解康復進展情況,及時作出相應調整。患者出院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回家后繼續康復訓練計劃,并與患者保持聯系,了解康復情況。使患者感到貼心,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從而盡快康復。

    1.3 評價標準 參考《護理滿意度量表(定稿)條目權重》設計服務質量問卷調查表[3]。由患者基本資料及滿意度測量兩部分組成,其中滿意度測量包括服務熱情主動、護士工作能力、關愛與溝通、病區管理、健康教育5個因素,每個因素有3~6個項目:①入院介紹。②及時回應信號燈。③服務態度。④護士長看望患者。⑤生活照料。⑥主動巡視。⑦技術熟練。⑧及時發現病情變化。⑨認真查對。(10)有序安排。B11及時服務。B12關心安慰家屬。B13保護隱私。B14環境整潔。B15床上用品整潔。B16病區安靜。B17定期通風。B18服務指導。B19操作前告知。B20術前介紹。B21出院前介紹。每個項目分3個等級,1級為不滿意,2級為滿意,3級為感動。 滿意度=(2級數+3級數)/總人數。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4]進行檢測比較,總分>14分為有肯定的焦慮,7~14分為可能有焦慮,<6分為無焦慮。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憂慮評分>14分1例,7~14分9例,<6分50例。對照組術后憂慮評分>14分12例,7~14分6例,<6分42例。觀察組術后憂慮狀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生理、心理上的最舒適狀態,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的積極、整體性、人性化、個性化、文化行、開放性、多元性的護理。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加強學習,豐富自身內涵及綜合素質,方可將這一新型的護理模式應用到日常護理中。

    舒適護理操作簡單,方便可行,在圍手術期給予舒適護理,可大大增長患者滿足感與安全感,使患者以最佳生理、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從而降低手術的風險,利于患者康復。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舒適護理后,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優于常規護理,術后憂慮改善情況優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文以軍.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A):9.

    [2] 鄭愛英,黃澤泓,鐘曉珊,等.圍手術期病人的舒適護理.現代醫院,2005,5(10):138-139.

    第9篇:手術室圍術期護理范文

    [關鍵詞] 心理干預;乳腺癌;圍手術期;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c)-11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乳腺癌患者是一組特殊的患者,她們承受著生命和女性美都將受到損害的雙重威脅。病情與治療手段除影響患者的軀體功能外,還會給患者心理和社會功能帶來極大的影響。患者心理創傷較大,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其心理反應會更為突出。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與轉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科學的心理護理已經成為衡量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已有研究表明,術前焦慮與手術效果密切相關[1]。因此,做好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是術前準備及術中、術后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對114例乳腺癌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綜合性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擇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在北京世紀壇醫院手術室和乳腺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114例,均為初次行惡性腫瘤切除手術,其中,保乳手術78例,根治術26例。納入標準:年齡19~71歲。排除標準:既往曾經有過其他惡性腫瘤手術病史的患者。

    1.2方法

    1.2.1設計、實施、評估者研究設計者、資料收集者評估者為全部作者,干預實施者為本文第一作者。

    1.2.2心理干預措施

    1.2.2.1術前心理干預乳腺癌患者存在著特殊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患者迫切希望通過手術治療以挽救其生命;另一方面,因手術切除使軀體功能的完整性喪失,患者認為其作為女人的感覺和自尊心受到威脅,由此導致心理沖突,產生不同程度和類型的焦慮情緒,并隨著手術時間臨近而加重。因為是初次進行惡性腫瘤的手術,所以手術前主要表現為對手術成功與否的焦慮,往往會產生害怕、擔心等不良情緒,這對手術效果有極大的影響,如失血量大、愈合緩慢等。

    針對以上特點,手術室護士術前探視時,應當進行心理干預。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其說明自己是手術過程中的護理人員,愿意幫助其克服一切困難順利進行手術。應該簡要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情況、麻醉方式、麻醉、手術及術中的注意事項、手術間的無影燈等,澄清患者對手術的一些不正確觀念。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積極的干預措施,同時用同類手術術后恢復良好的患者的例子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消除患者對手術室的恐懼感。對術后需在身上附加儀器者,也應向患者說明,使其醒來后不致害怕。使患者深感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了解,對手術是極為負責的,從而產生親切感、安全感和依賴感,充分信任醫護人員。這些心理上的準備,手術的實施和術后的恢復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另一方面,患者親屬的情緒對其心理狀態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有必要增加親屬對手術的認識了解,減少不安與猜測,避免不必要的擔憂,獲得親屬的理解,爭取親屬的配合,使患者感受到親人給予的心理支持。

    術前訪視患者為護理人員提供了了解病情的機會,消除了患者的疑慮,當她進入手術室看見的是已認識的護士,就會產生安全感,能夠正確迅速地配合醫生和護士,加快了手術準備的時間。

    1.2.2.2術中心理干預乳癌患者在手術室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整個疾病治療中最關鍵的一環,也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時刻,因此要使手術患者感到被尊重,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與安全感。

    手術室一定要整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因為患者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交付到醫生和護士掌握了。患者被接到手術間后,巡回護士可用幾分鐘時間與患者作簡單的交談,以了解其心理需要,及時幫助解決,然后親自幫患者脫衣褲,并及時用被單遮蓋,做到最小范圍的暴露,以保護患者的隱私,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待病理切片報告時,巡回護士要陪伴在患者身邊,與其進行交流,減輕患者的擔憂和恐懼、孤獨感。

    在患者清醒的情況下,要杜絕室內刺激的對話,保持術中患者情緒穩定,醫護人員之間要氣氛融洽,主動合作,使患者感到醫生在全神貫注地為其做手術。患者手術麻醉清醒后,護士應立即告知患者手術已順利結束,達到了手術目的,使其安心。并與麻醉師一起護送患者回病房,與病房護士認真詳細地交接班。

    1.2.2.3術后心理干預第2天手術室護士到病房進行隨訪,通過查閱病歷、直接觀察患者和患者交談等活動,評價護理程序實施的效果,總結經驗,促進護理工作的改進。查看有無術后并發癥,向患者說明術中護士一直守候在其身邊,患者配合良好,手術很成功等。

    在患者得知手術室護士仍然關注其術后恢復時,會感受到住院手術并不可怕,自然會產生安全感。這種心情能促進其早日康復。

    2結果

    通過對114例乳癌手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本組手術全部成功,術后恢復順利,無切口感染,4例因縫合張力較大有小范圍皮瓣壞死,經換藥后二期愈合。平均術后住院11 d。

    3討論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原,常可導致患者比較劇烈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從而引起神經、內分泌和循環系統等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干擾手術、麻醉的順利實施,影響手術及治療效果[2]。對乳腺癌患者來說,癌癥本身就是一種負性生活事件,再加上手術這一應激原,必然引起患者強烈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繼之對治療的療效產生焦慮和抑郁為特征的情感上的紊亂。

    隨著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手術室的工作內容從單純的疾病手術配合轉移到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給予患者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護理援助[3~5]。在醫院中的護士,只有手術室的護士才能在手術期間一直陪伴患者,提供給患者直接的照顧。通過手術室護士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實施術前心理護理,既可了解患者的情況,做好術中、術后護理,又有利于患者了解手術室醫護人員及手術環境,消除患者緊張、恐懼與焦慮,減少因手術應激所致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

    手術室護士不僅是手術的配合者、醫囑的執行人,也是心理護理的實施者,不但要具有醫學護理學知識,而且要求具備心理學及社會人文知識。臨床實踐證明,心理護理能較好地解決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問題,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通過訪視、分析、評估、提出問題、制訂計劃、效果評價等一系列心理護理措施,正確、細致、積極有效地運用心理學手段技能,使患者在手術全程中感受到溫暖、體貼和關心,放松精神、穩定情緒、舒緩壓力、減輕不良心理因素影響,取得理解和配合,為麻醉及手術的成功實施提供心理支持。人文關懷的有效應用,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對其人格的尊重,對心理的理解,對需求的滿足,對心靈的關懷,對精神的鼓勵,對身體的照顧[6]。從而建立了合作信賴的良好護患關系,更有益于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

    4結論

    乳腺癌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各有不同的心理活動特點,應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和解答。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在心理護理方面使接受手術的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關心,以良好的心態接受、配合手術治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將護理干預應用于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得知系統的護理干預是一種整體、個性化、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值得在其他相關手術的圍手術期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梁寶勇,劉暢,杜桂芝,等.擇期腹內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與心理準備的研究Ⅰ: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及其時間特點[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2(2):77 82.

    [2]崔振東,耿軍.擇期手術患者的心理應激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2):692.

    [3]陳俐,張錚.手術室護理發展近況[J].護士進修雜志,1997,12(7):5-6.

    [4]張紅偉,湯群,任柳清,等.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及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4):229-230.

    [5]孫志敏,薛小玲.制訂圍手術期手術室護理工作標準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12):16-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www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欧美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1314成人网|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