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世界著名童話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界著名童話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借閱室里,丫丫的媽媽正在給2歲半的女兒挑選著圖書。一會兒,她拿著一本《世界著名童話》走到我面前。我看了看問:"丫丫那么小,這些故事她聽得懂嗎?"丫丫媽媽說:"讓孩子從小多聽一些外國著名童話不是很好嗎……其實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借什么樣的書。您給我推薦幾本書吧。"我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小貓釣魚》遞給她,她只看了看書名,便不屑地說:"我小時候就聽這些故事。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給孩子講這個,太過時了吧!"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小貓釣魚》真的過時了嗎?

    學前孩子都喜歡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等等,它們那小巧的模樣,會讓孩子幼小的童心中涌出憐愛。特別是2歲多的孩子,多數還生活在家里,最熟悉的是身邊的親人和從圖片上、生活中認識的這些小動物。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把這些小動物當成朋友,愿意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與它們接觸、交流。以小動物為主人公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他們。這些故事每一頁都是一個大畫面,畫面簡潔易懂,顏色鮮艷,人物形象生動,孩子喜歡聽、愿意看,也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些小畫書的語言特點和孩子的語言風格很接近,使孩子很愿意學習里面的語句、詞匯,并能從小動物的一言一行中得到最初的人生啟蒙。

    記得我女兒2歲時,有一天我帶她去市場買菜,走著走著,她忽然在賣魚的地方停了下來。原來,地上的一個塑料盆里盛著許多泥鰍,它們在不多的水里擠撞著,游動著。看了一會兒,女兒仰頭對我說:"媽媽,許多魚游來游去。"我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是第一次從她嘴里說出這樣完整的句子。回家后我興奮地向家人描述著。過了幾天,在香山眼鏡湖邊,看著湖里的小蝌蚪,她又用上了這個句子:"媽媽,許多小蝌蚪游來游去。"引來周圍游人的一番夸獎。我左思右想不知她是從哪本書上學來的。直到有一天,當她從抽屜里翻出已看過無數遍的《小貓釣魚》時,我才恍然大悟:在過去反復聽這個故事時,她記住了里面的每一句話,當在生活中發現相似場景時,就學以致用了。

    相比之下,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國童話故事中那些復雜的人名、地名還聽不太懂,也記不清,對故事中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和當地風俗習慣更是不理解。再加上畫面上那些人的相貌、服飾孩子感到很陌生,因此很難讓孩子真正感興趣。當孩子長到四五歲時,他們開始感到自己長大了,渴望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對那些與我們不同膚色、不同相貌的人表現出明顯的好奇,這會兒時期再給他借外國童話就正是時候了。

    第2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盡管我沒有在我的童年,我仍然喜歡讀童話故事。

    The tales, which accompany with me in my old days, often make me think of some precious experience and sensation which only belong to children.

    故事,陪我在我以前,經常使我想起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感覺它只屬于孩子。

    This summer I’ve review this kind of tal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40.

    今年夏天我評論這種故事,出版于1940年。

    It’s the world-famous fairy-tale by the French author, Antoine de St-Exupery, The Little Prince.

    它是世界著名的法國作家的童話,安托萬德St-Exupery小王子。

    As many other fairy-tales, the outline of The Little Prince is not very complex.

    像其他許多童話,小王子的輪廓不是很復雜。

    “I”,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is a pilot whose plane has something wrong and lands in the Sahara.

    故事的敘述者“我”,是一個飛行員,飛機有錯,降落在撒哈拉沙漠。

    In this occasion, the pilot makes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little prince, a little boy from another planet, the Asteroid B612.

    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使小王子的熟人,一個小男孩從另一個行星,小行星B612。

    The little prince has escaped from his tiny planet, because he has some quarrel with a rose, which grows on his planet.

    小王子已經逃離他的小星球,因為他有一些吵架的玫瑰,生長在他的星球上。

    In that case he left his own planet and took an exploration at some neighbor asteroids.

    在這種情況下他離開自己的星球,探索一些鄰居小行星。

    On his all-alone journey, the little prince meets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which includes a king, a conceited man, a tippler, a businessman, a lamplighter and a geographer.

    小王子在他獨自旅行,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包括一個國王,一個自負的人,酒鬼,商人,點燈用具和地理學家。

    From these people he gets a conclusion that the grown-ups are very odd.

    從這些人他得到一個結論,成年人是非常奇怪的。

    Following the instruction of the geographer, he descends in the Sahara, on the earth.

    地理學家的指令后,他降臨在撒哈拉,在地球上。

    Traveling on the earth, the little prince, who sees a garden of five-thousand roses, is overcome with astonishment and sadness, as he considers his rose is unique in the universe before.

    小王子在地球上旅行,他看到五千朵玫瑰花園,是克服驚訝和悲傷,因為他認為他的玫瑰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

    At that time a fox appears.

    那時,一只狐貍出現了。

    The fox, who tell the little prince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ame”, becomes his new friend.

    狐貍告訴小王子關于“馴服”這個詞的意義,成為他的新朋友。

    At the time to say farewell, the fox makes him know that his rose is unique because she is his rose and tamed by him.

    在說再見的時候,狐貍讓他知道,他的玫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她是他的玫瑰和馴服他。

    From that the little prince begins to treasure friendship and be responsible to his rose.

    從小王子開始珍惜友誼和負責他的玫瑰。

    第3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歌莉婭一直以來的目標是成為國內一流的少淑時裝品牌。2011年,歌莉婭在以下五個方面全面提升:一、延伸產品線,使產品能滿足更廣泛的消費者需求。二、培養和經營線上的銷售渠道,使之和線下的實體店同步成長、互不沖突。三、優化銷售網點。歌莉婭已進駐了如杭州武林銀泰百貨等的時尚百貨,下一步歌莉婭將擴大北京、深圳市場的網點覆蓋,加強在一線城市的布點。此外,歌莉婭在歐洲和亞洲的特許加盟店也陸續在2011年開業,加上已經在科威特等地已經開設的多家歌莉婭專賣店,品牌將更直面與國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四、在2011年推出全新改版的品牌網站,打破傳統以銷售為終極目的的思維,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最新的時尚資訊和潮流信息,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以及消費者之間交流互通,互為依賴的新型營銷平臺。五、推行SOC培訓和考核制度,這是國內女裝零售行業里少有的,與專家共同研發、圍繞品牌自身營銷策略軸心、達到營訓合一的店鋪運營管理和培訓機制,這套系統將成為歌莉婭迅速穩健擴張的基石。

    專家點評

    歌莉婭的“旅行系列”給人留下清晰的品牌烙印。和很多中國品牌花樣繁多的品牌宣傳方式、搖擺不定的品牌定位不同的是,歌莉婭數十年的堅持、從開啟環球之旅到現在,歌莉婭用這種看似單調的品牌營銷,持續不斷地傳遞品牌理念,抑或傳遞一種生活態度。這種堅持給消費者留下清晰的品牌印象,也成就了歌莉婭不可復制的品牌DNA。

    第4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朱智賢在《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根據兒童心理、生理的發展,把從一歲至十八歲的孩子劃分為以下七個階段:“乳兒期(從出生到滿一歲),幼兒期(從一歲到三歲),學齡前期(從三歲到六七歲),學齡初期(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少年期或學齡中期(從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青年初期或學齡晚期(從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1]。從年齡劃分上可以看出:幼兒期的兒童正處在語言的準備階段,還不能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他們主要是通過聽和看來感受兒童文學的;兒童期和少年期,他們已經步入學校,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這兩個時期則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最佳時期;而到了青年初期,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經基本上接近成人,他們更喜歡閱讀成人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兒童,對于兒童文學閱讀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是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可循的。從幼兒時期能夠閱讀淺顯的兒童文學開始,直到青年初期能夠閱讀“大部頭”的文學作品為止,“兒童文學必須適應各個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主體結構的同化機能,必須在各個方面契合‘階段性’讀者對象的接受心理與領悟力”[2],建立兒童文學多層次的閱讀體系。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于兒童文學的閱讀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兒童文學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和階梯性。具體表現為思想內容或單純或復雜,情節發展或單一或曲折,語言表達或深或淺,篇幅結構或長或短,這就構成了兒童文學多層次的特點。根據兒童閱讀適應性與適用性的原則,可以把整個兒童文學閱讀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即幼兒文學、童年文學和少年文學。這三個層次共同構成了兒童文學多層次的閱讀體系,并且每一個層次各自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與獨特的風格特征。

    一、幼兒的閱讀

    (一)幼兒的年齡特征

    三歲到六七歲的幼兒,在身心各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在心理上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是他們這時的主要思維方式,凡是具體形象的事物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滿腦子都是“十萬個為什么”。在注意力方面,無意注意占優勢,他們對新奇的、有趣的、活動著的事物很感興趣,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幼兒的各種感知覺都在迅速地發展完善,觀察事物的特點是大輪廓、粗線條的,容易抓住事物的外部特征。在身體上,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這時游戲是他們的主要活動。在語言發展上,幼兒的詞匯量迅速增加,詞匯的內容不斷豐富,逐步掌握了語法結構,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發展。基于幼兒的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幼兒期是幼兒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初始時期,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學習道德規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指的也就是這一時期。

    (二)幼兒閱讀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形式

    幼兒對于文學的閱讀還處于學語狀態和被動感知階段。他們主要通過聽成人講故事而獲得,感知語言、認識事物。也就是說,幼兒是靠聽覺和視覺來感受兒童文學的。而文學又是一種語言藝術,所以,幼兒文學要十分重視語言問題。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幼兒文學的語言應是口語化的,而這種口語應考慮幼兒的語言特點,如多用疊音詞、運用反復的表現手法等;就語體來說,幼兒文學應是口頭文學,又應具有口頭文學的特點,如多使用動詞和象聲詞,以充分表達動作和聲響,并且要很講究韻律和音樂性。同時語言的句式要短,成分要簡單,一般三五個字,孩子一聽就明白。語言還應具有音樂性,目的是讓孩子易唱易記。幼兒文學還應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因為游戲是兒童的天職,幼兒文學就是要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它的熏陶,接受它的教育。

    幼兒文學的主要體裁,當首推兒歌。兒歌是兒童一生中最早接觸的、由成人傳授的文學,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文學樣式。魯兵的兒歌《好乖乖》,就是送給幼兒期孩子們的最好禮物:“老公公,/八十歲,/請您坐下來,/給您捶捶背。”這首兒歌,四行十六個字,用通俗、簡短、易記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告訴孩子如何尊老、愛老,什么時候運用“請”“您”這樣的禮貌用語。短短的兒歌,明白如話,但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幼兒能記能誦。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能夠接受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短小、生動、淺顯、有趣的童話故事了。幼兒故事應該以孩子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作為基礎,再以他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做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這樣,孩子才能接受兒童文學作品的熏陶。如姚正平的故事《木馬搖了》,情節簡單,稍有曲折,一聽就懂。故事寫的是一個叫小金金的孩子在搖動木馬,可是現在搖不動了。這個情節對于大人來說無所謂,但對于孩子來說卻很有吸引力,他們特別想探究其原因。于是小金金展開了天真的想象:木馬餓了吧?木馬渴了嗎?表現了孩子純真的童心。后來,終于找到了一塊石頭,才使故事圓滿結束。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寫出了孩子的心理和動腦筋的畫面,是很有啟發性和耐人尋味的。還有像方惠珍、盛璐德的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樊發稼的兒童科學詩《家》、彭文席的寓言故事《小馬過河》等,都是幼兒耳熟能詳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時候,成人如果能夠為幼兒制定閱讀計劃,堅持“為孩子大聲朗讀,每天15―20分鐘,孩子會在語言、智力以及情感上發育得更好。幫助孩子愛上閱讀,朗讀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動。”[3]

    以上作品可以看出,幼兒文學是兒童文學色最鮮明、個性最突出、種類最豐富的文學,它幾乎包含了兒童文學的所有文學樣式: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散文、兒童戲劇、兒童科學文藝等,可以說,幼兒文學是整個兒童文學大家庭中最有藝術魅力的文學。學齡前的兒童,會對圖書的可視性和趣味性比較敏感,“打開一本書,藍藍的天空,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橙子,黑色的夜,和簡單的童話故事都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書本幫助他們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讓他們漸漸學會熟悉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所接觸的身邊的人和物。”[4]

    二、兒童的閱讀

    (一)兒童的年齡特征

    童年期,是指學齡初期,即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這個年齡階段。這一時期,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兒童閱讀的黃金時期。“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點,閱讀兒童文學它能讓人善良,增強人審美的意趣,能讓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5]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從幼兒園步入了小學,學習成了他們的基本活動。生活環境的變化,促使他們心理、生理繼續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野的開闊、識字量的增加,他們不再滿足于已知的事物,他們的興趣會更廣泛,具有更強烈的求知欲和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的思維形式已從幼兒期的形象思維為主,向童年期的抽象思維為主過渡。他們的控制力、注意力、記憶力都在逐漸增強。集體意識開始萌芽,個性特點逐漸形成。他們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已由過去的全部讓家長挑選,變為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交換閱讀,直至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兒童文學作品來閱讀。這時他們已經能夠閱讀一些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情節富有吸引力的作品,并且由于各自性格特點的不同,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的內容、體裁、表現手法也有了不同的要求,自主閱讀意識大大增強。

    (二)兒童閱讀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形式

    童年文學的樣式和嬰幼兒文學的樣式有了很大的區別。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已經步入學齡階段,他們的生活已經由以玩為主變成了以學習為主。對于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優美語言和新穎的表現手法,已經能夠逐步理解和感受,并希望有些知識能運用到他們的學習和寫作中去。同時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已經由以聽為主變為以閱讀為主了;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需求,也由被動需求變為了主動需求。作品內容的新穎、人物形象的可模仿性、情節的生動有趣、語言的輕松幽默,都會造成兒童心理上的愉悅,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如楊慶福的兒童故事《誰勇敢》,寫小松和小勇兩個孩子,小松說他勇敢,敢捅馬蜂窩;小勇說馬蜂蟄人很疼,不敢捅,小松說小勇膽小鬼。小松捅完馬蜂窩后,只顧自己逃跑;而小勇卻返身去救年紀小、跑得慢的鋼鋼,結果半邊臉被馬蜂蟄腫了很高,疼得哭了。故事采用對比的結構形式,表達了真的出現險情時卻能臨危不懼、舍己救人,才是真的勇敢。那么“勇敢”的理念,就會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來。兒童這時比較喜歡并且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樣式還有:兒童小說、兒童科學文藝、寓言、童話、兒童電影等。由于兒童期的孩子特別富于幻想,所以他們會對兒童科學文藝作品愛不釋手。如葉永烈的兒童科學幻想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科學幻想之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等。這些作品在寫作的當時,雖然只是一種幻想,但是卻能夠激發小讀者們改變現實、創造未來的強烈愿望,也會使當時非凡的幻想成為今天的現實。兒童科學文藝作品能夠滿足孩子們幻想的需要,而像《小兵張嘎》《劉胡蘭》《羅文應的故事》這樣的兒童電影、兒童故事和兒童小說,也能滿足孩子們理想的需要。當一個孩子不能去嘗試現實生活中所有事情的時候,閱讀就使他們有了選擇,他們可以在閱讀中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生導師王泉根說:“兒童是尋求精神信息的時期。人生的兒童期需要契合兒童時代審美特征與視讀經驗的兒童文學。”[6]

    三、少年的閱讀

    (一)少年的年齡特征

    從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屬于少年期或學齡中期,是孩子從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是他們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一個時期。兒童升入初中后,學習內容的增加、校園內外集體活動的豐富多彩,使他們在學習和活動中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性逐漸減少,自我意識和自立能力逐漸增強。他們開始崇拜英雄、追逐明星,喜歡學習他們、模仿他們。在生理方面,他們生長發育迅速、精力旺盛,身體逐漸發育成熟;而在心理上又不夠成熟,時常表現出幼稚性和沖動性。這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矛盾,使他們喜歡爭辯、質疑、反駁,不愿輕信,充滿叛逆和批判。他們開始認識自我,有了肯定自我的渴望,產生了很強烈的的“成人感”。克魯普斯卡婭在描述少年期的時候指出:“過渡期的年齡特點在于一種半兒童、半成人的心理。少年還像一個兒童,他熱烈地去吸取一切印象,他感到了這種生長,并從這里獲得力量和勇氣,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的程度。同時,少年已經不是兒童,他已經有很多的社會經驗,他已經不像兒童那樣充滿幻想地生活著,他已經有另外的興趣了。”[7]這時,兒童文學的任務,就是幫助少年期的孩子順利地度過這種半兒童、半成人的矛盾狀態,平穩進入青年期。

    (二)少年閱讀兒童文學的內容和形式

    少年在成人看來盡管還有些幼稚,但他們卻特別渴望像成人一樣探索世界。所以,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已經不滿足于兒童故事、童話那樣主題單一、結構簡單、幻想色彩比較濃厚的作品了。兒童文學作家應該盡量滿足兒童多方面的興趣和需求,力求作品內容上的多樣化,更深刻地描寫自然和社會。這時他們比較喜歡讀歷史人物傳記、英雄故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小說、科普讀物等。這些作品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判別是非的能力。而在作品的形式上,情節可以曲折一些,以增強作品的吸引力;表現手法不必像童年文學那樣直接,可以含蓄一些,給兒童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間和余地。

    兒童小說以其典型鮮明的人物形象,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如少年兒童在閱讀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的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劉心武的小說《我可不怕十三歲》,表現了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的覺醒,宣泄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叛逆和偏激。小說鮮明的時代特色、深受少年兒童歡迎。傳記文學也是少年兒童喜歡的文學樣式之一。葉君健的《鞋匠的兒子》,是以散文的筆調寫成的傳記作品。作者以優美的語言,興趣盎然地向小讀者介紹了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坎坷的一生。安徒生出身貧寒,命運坎坷,但他不懈奮斗,堅忍不拔,終于成為世界著名的童話大師。這部傳記不僅使喜歡安徒生童話的小讀者全面地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也使他們感受到了安徒生奮斗的艱辛,并學習他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像《居里夫人傳》《巴爾扎克傳》《哥白尼傳》中的人物,也都會成為激勵少年兒童奮斗不息的榜樣。

    針對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探索兒童文學多層次閱讀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具有超越時代的個性魅力,它能夠給兒童帶來的,不僅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和圖畫,還有著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的引導和幫助,它像是一位智者大師,在告訴你關于這個世界的故事以及你未來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源泉在哪里。”[8]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96.

    [2]王泉根,張國龍.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

    [3]譚旭東.童話:為我的寶貝大聲讀[M].石家莊:河北少兒出版社,2009:1.

    [4][8]梅子涵.兒童文學閱讀的意義[EB/OL].省略/68K:2009―6―18.

    [5]李夢.兒童文學閱讀調研報告[EB/OL].省略2009―6―24.

    第5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牛津小學英語》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牛津小學英語Fun with English 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A部分 Read and learn。

    二、設計動機

    在校外英語培訓機構中,關于少兒英語培訓教材的選擇,大多使用的朗文少兒英語和牛津少兒英語教材。筆者分析了這兩套教材,發現有共同的特征,每一單元都有一個故事,并且這些故事前后相連,構成一個整體。以朗文少兒英語hip hip,hooray預備級教材為例,2010年全新改版隆重登場的新版教材仍然以獨一無二的“故事教學法”為核心,將經典童話“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的故事”以現念全新演繹,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隨著主人公Sally和Sam一起經歷跌宕起伏的冒險歷程中,自然掌握并應用生活化的單詞、語法及句型。這套教材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小學生年齡小,喜歡聽故事,故事里有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主題。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也應重視故事教學法的研究。

    三、理論依據

    故事教學法來源于故事圖式理論。圖式理論是由心理學家Bartlett 于1932 年在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上首次提出,Bartlett認為人們對語篇的記憶不是直接復制,而是建設性地將語篇中的信息與大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相結合成新的心理表征。過去的經驗不是一個個事件的簡單累加,而是形成一個有組織的體系,圖式即是這一體系活躍的、不斷發展的結構框架。一個人大腦里的圖式越多,越完善,在進行閱讀活動時被調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有可能保證對故事意義的正確理解。因為閱讀理解就好比在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搭一座橋,讀者要聯系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影響稱為知識遷移,讀者對新內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激活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活動設計顯得非常重要。其目的就是要運用圖式理論來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課例描述

    1.導入部分。教師通過PPT出示一組各種形狀各異的世界著名建筑物圖片,如:長城(城墻是長方形),天安門廣場(正方形),大本鐘(鐘面是圓形),金字塔(每一面都是三角形)等。然后播放一首英語歌,“shapes song”,讓學生邊聽邊唱,初步感知形狀,然后揭示課題,Unit9 shapes。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一起來看一個有關圓圓和方方的續集故事,(學生在幼兒園里聽過圓圓和方方的故事,故事情節為圓圓和方方比誰的本領大)由此引入下一步的教學。

    2.觀看故事視頻,分析故事人物。讓學生觀看一段根據課文內容改編后的故事視頻,“圓圓和方方”。利用計算機課件的演示為孩子們講圓圓方方參觀李老師和學生上美術課的故事,看完之后,老師要求學生說出故事的主要人物,緊接著老師請學生說出圓圓和方方分別是什么形狀,由此引出三個形狀單詞(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教學。

    3.聽故事錄音,分析故事情節,然后完成對話教學。接下來讓學生聽故事的錄音,聽完之后,教師讓學生分析故事情節,提出三個問題:圓圓和方方在哪里,看到什么,說了什么。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回答,教師同時呈現出本課主要句型:What shape is it?It’s a …… 在此基礎上,通過視聽說的方式學習課文并操練課文。

    4.復述故事,分析故事主題。該部分是讓學生和老師一起看著板書復述故事主要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故事主題:每個形狀都有各自的用途,每個學生都不例外,小學生要揚長避短。

    5.活動鞏固。該部分非常重要,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活動中及時復習所學單詞和句型。

    a.搖瓶子教師請三名學生到黑板前做“瓶子”,他們分別面對黑板上三種形狀的圖片站好,背向其他同學。教師偷偷向其他同學出示一件物品,如:長方形的小字典。大家說出它的形狀名稱詞:rectangle。黑板前站在矩形圖片前的學生聽到后要像瓶子一樣轉動一圈。教師再向學生出示其他物品,游戲繼續進行。

    b.找一找,要求學生找出教室內存在的相應形狀的物品并大聲說出形狀名稱。

    c.學生四人一組,根據教師指令,用身體圍出不同的形狀,然后小組之間用所學句型進行問答練習。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輸入的基礎上輸出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6.作業指導。教師設計如下兩個作業:第一讓學生聽讀本課對話。第二讓學生用各種圖形設計一件物品,然后在下節課就作品內容進行小組討論。本活動要求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自己發揮想象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該活動有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并有效鞏固所學知識。

    第6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第一步:貼近主題,故事激趣

    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為激發學習興趣,用故事串聯教學中的幾個切入點,讓孩子在傾聽中輕松地學習。通過講故事營造情境,這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一定的指向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和諧愉悅的情境中實現認知和情感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學生愛聽童話故事的特點,貼近主題,巧設情境,感染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健康發展。

    第二步:巧設情境,想象激趣

    黑格爾曾說“想像是藝術創作的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孩童時代的思維不受任何條條框框制約,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豐富的階段。美術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幫助學生大膽嘗試,充分展開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進行表現,進而享受其中所帶來的樂趣。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想象”的訓練和發展,巧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非常民主、自由、極具想象氛圍的學習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剪剪撕撕畫畫貼貼》一課時,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導入:我拿了一張紙,隨手撕下一個形狀,然后問小朋友:“你覺得我手中的紙像什么?”課前我還為自己這樣的設計感到擔心,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小朋友居然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像一個在跳舞的人”、“像正在游泳的鴨子”、“老師,反過來看的話我覺得像一架飛機”……哇,他們居然能有這么多種不同的想法,而且我又重新撕了一張效果也是出奇的好。在我設計好的情境中,小朋友們興趣高漲,這節課的作業也都完成地很好,充分體現出了孩子的想象力。

    第三步:觀察欣賞,音樂激趣

    繪畫是用筆、線條、色彩、光線等元素巧妙組合在紙上的空間藝術,作用于人的眼睛,觸動觀者的心靈。而音樂則是用節奏、旋律、和聲、強弱等手段,在樂器或聲樂上進行組合的時間藝術,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聽者的情操。第一個真正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上的藝術家康定斯基在《論藝術的精神》中將繪畫音樂也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仿佛是繃滿弦的鋼琴,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 美術教學將這兩門息息相通的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不但創設了優良的教學情境,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教學《卡通明星總動員》一課時,我在課前搜集了許多卡通電視、電視的主題曲――“葫蘆娃、葫蘆娃,一個葫蘆……”、“猴哥、猴哥……”、“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等等,動聽的歌曲再配上優美的畫面,小朋友們完全沉浸在其中,還有的小朋友跟著唱起來,充分體現出了音樂的魅力,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我的美術課堂增添了色彩。

    第四步:全體參與,游戲激趣

    對兒童來說,最喜歡的是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創造。在這點上,我們不能低估他們的能力。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說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靈活的教學方法為手段,創設各種游戲情境,讓學在聽聽、玩玩、賽賽、學學、做做、摸摸、猜猜等多種游戲活動中參與學習,從而使全體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無拘無束地進行美術活動,興致盎然地獲取美術知識和技能。在教學《滾動樂園》一課時,我讓小朋友們帶來了可以滾動的水果、蔬菜等,他們第一次帶這些事物來學校,感到非常好奇。上課時我讓他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排成一排,我們進行了一個“滾動大比拼”的游戲――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滾動樂園最開心。看著孩子們玩得很高興,我覺得我這節課的設計是成功的,它讓全體小朋友都積極參與進來,豐富了我的美術課堂。

    第五步:互相交流,點評激趣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能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因此,在對學生的作業或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作為教師首先要會欣賞學生的作品,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用欣賞的肯定的眼光對待。而且評價不能僅針對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意美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在《誰畫的魚最大》一課的作品點評中,我沒有讓小朋友說“誰畫的最棒”或者“你最喜歡誰的作品”,作品完成后我讓小朋友戴上自己畫的漂亮的大魚,然后說:“小朋友,你們現在就變成了自己畫的魚,現在就請你們到大海里去逛一逛,到大海里去交一些新朋友吧。”他們非常開心,整個“海底”馬上熱鬧起來:“我要和你交朋友,你的衣服好漂亮。”、“你的色彩真漂亮,我們做個朋友好嗎?”……就這樣,在互相交流中完成的學生間的點評,給我的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7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初小銜接

    據筆者了解,許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關鍵原因在于用小學學習方法來學習初中語文課程十分不適應,而且在知識儲備上達不到初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工作,為初小銜接的順利進行搭橋鋪路,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下文將對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初中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差異

    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同,把握初中語文教學對基礎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是做好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總的來說,一方面是初中語文教學難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不同文體并鑒賞文學作品,知識量更大,對語文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課程開設數量遠遠多于小學階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課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這在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許多學生剛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快節奏,雖然小學階段也較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往往流于形式,遠遠不能滿足初中階段學習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由于不會合理的分配利用個人時間,不習慣一遍過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突然難度加大的考試,慢慢的產生了厭學情緒,極大的影響了未來各個科目的學習。[1]

    從更細的角度分析,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階段教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小學語文教學像一位母親細心呵護每一位孩子,諄諄教導,溫柔而周到,初中語文教學更像一位父親,表現的松散而粗獷,更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容易進入貪圖安逸、無所適從的誤區,許多聰明的學生在小學時因為教師叮囑成績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師的督促成績一落千丈,這種現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主要目標在于打基礎,而且受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影響,教師通常重視傳授而非引導,對能力培養、學法指導、學生自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當學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間從感性學習到理性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實際到理論,跨度太大使學生感到茫然無措。因此,我們要從初中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小學階段教學的自身特點,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措施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二、做好初小銜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

    首先,小學階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實基礎,我們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先把握好基礎知識教學,做好總復習教學,系統的總結歸納小學階段的拼音、字詞、句段等方面的語文知識,有序的安排復習流程和環節,注重知識規律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確保知識儲備和理解運用水平兩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做好預習,在課后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布置具體的預習和復習的任務、目標,讓他們把不會的生字、生詞摘抄下來,找出中心句,并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概括,要求他們按詞、詞組、段落等進行分類預習;用查字典的方法解決生字、生詞的疑難問題,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教師請教。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加以指點,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支持。教師結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使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習慣的過渡與銜接。

    再次、我們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調整,針對初中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詩歌朗誦比賽等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知識運用能力。考慮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心智較為成熟,我們可以適當放寬放松,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將教學重心放在學法指導上,以便于學生升入初中后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學習氛圍和節奏。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讓學生在跟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描寫賣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麗的東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和想象的寫作手法?3.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好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4.推薦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培養他們在閱讀中有意識思考的習慣。一定要養成練筆的習慣,學語文不愛動筆是不成的。這其實是小學語文老師最重要的任務,要學會觀察、感受生活,學會想象和分析思索,這些方法,是最基礎最根本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過渡初中學習生活,因材施教地對其進行指導,實現他們在學習方法上的有效銜接。[2]

    最后、我們要加強交流,做好信息反饋,及時溝通協調。六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校內其他教師的交流,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思想動態,還需要與初中教師保持緊密的溝通,對于學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現的問題要有所了解和預見,認真聽取初中教師的意見,互相交流教學心得體會,相互借鑒和幫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第8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語文;“雙軌”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興趣是實施“雙軌”教學的前提

    一位科學家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總是循循善誘。當學生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時,就會使思想或注意力集中在這一事物或活動之上,千方百計克服種種困難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事例很多。我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從小喜歡夜空中的星星,對天文有濃厚的興趣,于是他仔細觀察星空,刻苦鉆研,后來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是從小對花、鳥、蟲、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捕捉昆蟲,采集標本。正是這種興趣為他日后研究生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見,興趣可以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充分發揮孩子探究事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盡相同,一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興趣都是積極的,教師應該鼓勵這種興趣。“雙軌”教學是一項強化“雙基”,抓根固本,發展能力,開發智力,補偏救弊的工程,但在開始階段,多數學生可能對這項活動并不感興趣,教師不必性急,應該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措施,使學生對讀寫產生興趣或增添興趣。只有這種興趣形成并逐漸濃厚起來,才能使這項活動延續下去,并使學生獲益。因此說興趣是“雙軌”教學的前提。

    二、如何培養興趣是實施“雙軌教學”的關鍵

    (一)教給讀寫方法,培養興趣。有人說一位好教師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他是否善于教會學生學習。反過來說,一個聰明的學生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識 ,而是看他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實施“雙軌”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教給讀寫方法,以便日后進行自主讀寫,大量獲取知識。我在指導學生讀寫時,先以范文為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通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詞;(2)快速閱讀文章,點出不理解的詞句;(3)瀏覽文章,畫出文章中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4)解疑,記讀書筆記。

    解疑的方式可以是討論式、詢問式和查閱式等。讀書筆記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起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讀寫,使學生逐步掌握讀寫方法,而后慢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年級的不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寫方式,或摘抄好的詞句、優美的片段,或歸納主要內容,寫讀后感……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掌握了讀寫方法,更能饒有興趣地閱讀。

    (二)推薦易懂、有趣的學習材料,激發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必須借助漢語拼音進行閱讀,所以低年級的閱讀材料,首先應該是注音讀物。再加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讀物內容應該是通俗易懂的。如:與現行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小學生拼音報》、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都是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好材料。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和知識面的拓展,中高年級學生可以自由選一些感興趣的讀物,但內容必須健康向上。教師可以配合教材,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特別是現行教材中的“課外書屋推薦”中列舉的讀物,都是極好的課外閱讀材料,它既是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良好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他們必然會如饑似渴地閱讀,期間的受益是不言而喻的。

    (三)提出適當的要求,牽引興趣。在實驗中,我發現許多孩子對課外閱讀很感興趣,但是對“寫”就望而卻步了。萬事開頭難,我想,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學生必然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喪失讀寫興趣,欲速則不達。針對這一情況,本人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各年級讀寫做了不同的要求,使學生易學、樂學。下面是本人安排的各年級 “雙軌”教學的要求表。

    第9篇: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范文

    一、領悟文本精神,重視基本訓練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地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關于口語交際,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對于習作教學。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事情發展的線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實踐,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和亮點,激活想象世界,喚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堅持求真、求誠、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生動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準確、具體、生動、形象。

    二、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力爭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向他們提出統一要求,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從多種多樣的個性中概括和把握學生的共性,把教學措施主要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因教而學,教學高度適應,師生相互促進,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三、以生為本,倡導新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重點凸現出“語文素養”。本次課程改革從而用理論知識體系走向生活,生活中的新體驗發現新知識,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做人準則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5)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大家都知道,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都會增強學習的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都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51影院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caoporn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自拍视频网|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91成人免费版| 91精品欧美成人| 91成人在线播放|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