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雨天娃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眼看見家“蛙辣哇啦”店,新開張,是賣田蛙的。我想田蛙就是牛蛙,但這家蛙看上去比一般牛蛙小一點。
有蛙有鯰魚還有蟹,可以干鍋辣炒也可以涮鍋自己燙來吃。優惠就是買二送一。我們選了2斤田蛙1斤鯰魚做干鍋。蛙和魚都很好吃,連鍋子端上來,魚和蛙中間花椒放了很多,辣到噴鼻血的尖椒一個個通紅,使蛙肉和魚肉味道濃郁麻辣。田蛙炸到香,鯰魚做得滑,鍋底還有茭白、萵筍、京蔥、土豆片、腐竹這些配菜,一直不停吃,吃到爽。結賬一看,更是笑歪了嘴,兩個人才90多元。
干鍋的做法適合到店里去吃,因為家里開大油鍋太麻煩了。估計是用調料把田蛙腌制后,裹一點淀粉下油鍋炸。鯰魚要整塊的不碎,煎炸時要小心,不要隨便翻炒。
田蛙是養殖的,而吃田雞(青蛙)就不好了,小時候一直被教育青蛙是益蟲,專門在稻田里面抓害蟲的,小朋友要保護青蛙。據說現在田雞也是養殖的,不過小時候教育的力量大,我一吃田雞就有犯罪感。夏天,上海人家里做清炒田雞會加點毛豆子,放點辣,胡椒粉也行。田蛙也一樣,斬開,清炒。因為田蛙大,所以要加水煮一下,更入味。
田蛙還可以用醬爆。甜味醬加豆瓣醬,再可以加點海鮮醬,蔥姜蒜多一點。紅尖椒爆香,然后放斬開的田蛙塊,放料酒,加醬,考究一點,醬也要用油炒一下,喜歡甜的加點白糖,加水稍微煮一下,不要太久,以免肉質太老了。醬汁稍收干起鍋,撒上蔥花就好啦。
鯰魚在上海餐館里常常做水煮鯰魚,也許是用濃重的味道來沖淡鯰魚的泥土氣,再加上鯰魚肉質結構緊密,切成魚片不容易散。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鯰魚居然有那么多品種,胡子的,長須的,鞭尾的,銅綠的,平背的……還查到一個值得推薦的做鯰魚方法。
燜鍋鯰魚
原料:大蒜瓣一小把,胡蘿卜、洋蔥、白薯或土豆切成均勻的小塊,鯰魚切1厘米的薄片用料酒、辣椒粉、番茄沙司和咖喱醬腌上。
制作:平鍋,最好是不粘鍋放少量油;將菜均勻鋪上,然后把鯰魚片擺好,魚頭魚尾放在中間,醬汁抹在魚的表面,蓋上鍋蓋;開小火,一定記著不要加水,觀察到出湯后再改為大火,30分鐘左右就好了。
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是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因為大部分學校已經在正式進入高三前就將課本知識講授完畢,高三一整年都是用來復習、鞏固和提升的。用“女媧補天”來形容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再確切不過,當然,若三輪復習后,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更有心情享受進入理想大學的秋涼舒爽了。
夯實基礎,培養能力
語文的根基是語言文字運用,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同學們一要系統復習,二要抓重點,三是要掌握方法。譬如復習字音,首先要系統地對現代漢語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進行認讀,特別要注意對多音字的認讀。認讀錯了的,必須做出標志或用本子抄下來,分析認讀錯誤的原因,是形似誤讀,還是多音誤讀,還是方言誤讀,把這些誤讀的字作為復習的重點。對要識記的多音字不要去死記硬背,可采用意義識記的方法,如識記“哄”的多個讀音和不同的意義,可通過這樣一句話:“他那像哄(hǒng)小孩兒似的話,引得人們哄(hōng)堂大笑,一哄(hòng)而散。”這是一種快速記憶法,也叫意義記憶法或口訣記憶法。四是在復習的基礎上,要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鞏固復習效果,培養解題能力。
逐步積累,持之以恒
語言文字運用板塊的復習貴在積累,貴在持之以恒。字音要一個個地去識記;字形要一個個地去辨別:易混詞語(包括熟語)要一個個地去辨析;標點符號要靠平時正確運用,形成習慣: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也要靠平時造句、寫文章能遵守語言規則,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和語言表達等更要靠平時的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多讀、多記、多積累、多練習是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應試能力的不二法門。
一、提升教師能力,挖掘學生天賦
教師要將教學當作藝術來追求,用激情點燃學生的智慧,用語文經典名著精華浸潤學生的心田,用人文積淀學生的文學素養,挖掘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走高效學習的道路,成為享受語文和生活、人生的學習優秀人才。
教師還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豐富語文課堂。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我對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這節課的某部分進行了設計,從而較為有效地挖掘了學生的天賦。對于這一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思考題目是“聽聽那冷雨”,那么,作者真正具體寫聽雨的是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能不能找到標志性的語句?教學中讓學生明確具體寫聽雨的段落是自文章第五段“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而下的內容。教師再提出分析前四段,明確作者貫穿文章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默讀第一段的“不過那一塊土地……”并分析蘊涵其中的感情。明確:思鄉之情,由雨而引起的思鄉之情。再誦讀指導: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教學中明確:滄桑、遺憾、無限痛楚,等等。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文章,而后,教師分別請學生用兩個字概括2~4段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避開了涉及教學空間、時間和現實情境這三方面內容復雜的教學問題,并轉化到教學的題目中,讓學生尋找到課文中“聽雨”的標志性的語句,進而轉向兩個方面進行延伸和分析,通過教學,教師讓學生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學生明確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發展學生的能力并進行有效展示。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豐富課堂教學的活動,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深入到教學中,以學生認識為中心,尊重學生、關注學生,教會學生怎么學習,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樂于學習,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天賦,發揮學生天賦里的學習能力和優質潛力,塑造學生的完美性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播撒學生智慧的光芒。
教師還要發揮專業魅力和人格魅力,產生師生交融的美麗風景,塑造學生人格,鼓勵學生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自信自強,形成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學習意識和能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發揮教學智慧和非凡的眼光思考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收獲充實和幸福,滋養學生的精神,給學生關愛,讓學生擁抱激情燃燒的學習生活。
二、教師讓學生自主性學習,保持最佳學習質態
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性學習[2]。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完善學生人格,使學生勇于進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將終身學習的觀念根植在心中,將時代元素融入語文課堂,讓課堂充滿新鮮氣息。
教師要帶領學生對字詞進行歸納,做好筆記,認真聽,抵制干擾,把握關鍵點和總結精華點,教育學生多練筆,積極開發潛力,讓潛力變為實際的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發揮才智,運用智商,開發語文學習潛能。
教師要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讓學生保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發揮智力能力,從飲食、睡眠、鍛煉等方面調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涵養人格,優化人際關系。
教師要塑造學生好的心理品質,包括道德、意志、信心、責任心等,教會學生堅強,有獨立意識,充滿信心,愈挫愈勇,培養好的心理品質,實現潛能開發。
教師要教會學生發揮學習的潛能,教會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科學合理學習、創造性學習,運用學習方法,使學習狀態最優化。
三、結束語
當前,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被運用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相較于蘊藏在學生內心的語文天賦,這些方法似乎收效甚微。本文結合案例,探討了應該如何有效挖掘高中學生的語文天賦,希望可以與同仁共享,共同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曹彥彥. 幫助學生發現并發展天賦才華[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7.
關鍵詞:語文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5-0113
人類已經進入“文化”的時代,促進人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的最高追求,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把學校建設成最適宜學生成長發展的“生態系統”,讓學校成為具備民主、科學、人文、開放精神的育人環境,體現出教育對受教育者的終極關懷。要讓校園文化達到這樣的境界,絕非一人一時能夠完成,她需要多方面長時間共同努力。“我們要用先進的校園文化來塑造橫中人的精神。” “語文活動完全可以為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這是橫縣中學校長閉文農的治校名言。我們是這樣認識也是這樣去做的。實踐表明,語文活動在筆者所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是重要的手段,助推了筆者所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下面,筆者做一些簡單的論述。
一、銘記悠久歷史,秉承厚重精神
橫縣中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傳統厚重、學習風氣優良、辦學成果顯著的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
她的前身為創辦于康熙廿九年(公元1690年)的郭公講院,后稱秀林書院。由書院(學堂)改辦中學已有90多年歷史。所以,秀林東園、秀林西園、秀林藝術團、《新秀林》校刊、秀林書店、秀林辯論賽等均因此得名都和。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教師最大化地利用了這些校本資源。
1. 校史參觀
每屆新生入學教育,班主任必引領學生去參觀兩個地方。一是校史館,二是秀林書院紀念館。同時讓各班的語文教師擔任解說的工作。目的就是讓新生復習橫縣中學這段歷史;之后,學校會安排語文教師講授《秀林學約》《秀林革命史》等校本課程。
2. 征文比賽
開展“揚秀林古風 譜橫中新篇”主題征文比賽,開展《秀林書院學約》的解讀、誦讀,展示書院學約的名言警句、組織學生參觀校史碑刻、安放萬世師表――孔子塑像等,展現學校300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活動。
3. 校徽設計
面向全校師生征集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校園改造方案、校徽等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在全體師生的積極參與下,確定了學校的校徽標志,整個標志融思想性、可識性、藝術性、獨創性于一體,寓意著學校始終秉承“崇實尚志 自強不息”的校訓,追求卓越,開拓創新,實現更好的發展。出現在校園各個角落、用品上的校徽圖案,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充分展現了橫縣中學獨有的文化特色。廣大師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不僅體現了校園文化建設人文精神的主題,更加深了橫縣中學精神的理解和熱愛。
4. 賞析對聯
賞析校園對聯,尤其是橫中80周年、90周年校慶的對聯是語文教師提供給高一新生的語文大餐。(1)三百年墨漫郁江,八十載經沐秀林;(2)秀林學府新秀成林,桃李園里桃李芬芳;(3)三百余載書香遠,八十春秋桃李榮;(4)槎浦弦歌承毓秀 群賢勝會仰儒林;(5)南疆三百載 邑庠名院 槎聽弦誦 海棠余韻 傳世菁菁挺秀;(6)橫浦八紀間 火種搖籃 征戰人回 紅燭丹心 育才濟濟如林
這些反映橫中悠久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對聯寫在入學教育的讀本里,寫在校史館內,寫在黑板上,也鐫刻在記錄橫中辦學歷史的石碑上。學生不僅學到了對聯常識,還增強了橫中意識。他們通過對聯體會到悠久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文化傳統、優良的學習風氣、顯著的辦學成果,這給他們搭建好表演的舞臺,提供寶貴的經驗,增強他們的信心。每一位學生都為自己能成為橫中人感到幸運感到驕傲!
在校門口,在教學樓,“崇實 尚志 自強不息”這一富有精神內涵的校訓,不僅激勵了一代代橫中人奮發有為,也在鞭策著今天的橫中人。她無時無刻不在勸誡每個橫中人:志要存高遠,路要腳踏實地走,要自強不息,不要自卑也不要自大。在作文課上,教師會要求學生把這些校訓及其深刻內涵寫到習作中。
5. 讀書活動
為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代表先進文化的主旋律,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學生讀書活動、經典古詩文背誦活動等,讀名著、學名人、做高尚的人,提倡學生每年讀1至2部名著或名人傳記,同時利用講座、演講、征文等形式,培養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各班級通過配備圖書架,建立圖書角,出版讀書專欄,舉辦手抄報比賽、美文朗讀比賽和佳作抄寫比賽等豐富讀書生活,推友生讀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使學生開拓視野,了解到更多的社會新思想、新科技。
6. 文體活動
學校積極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每年舉辦一次校園金秋文化藝術節,借此平臺促推文化藝術氛圍的形成,熏陶全校師生員工,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素養,激發他們熱愛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欲望。學校每年都要召開運動會、廣播操比賽等體育活動。活動的開展,極大地增強了廣大學生的活力和競爭意識,優化了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使整個學校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氣象。
二、優化文化環境,打造精神家園
語文組在每屆新生入學時,都布置話題作文《進入橫中》,圍繞辦學觀念、辦學成績、學校歷史、師生規范、校園風光、校園標識等方面選取題材進行作文。為了讓活動開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圖文資料,這樣做,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又讓學生參與了學校的文化建設。
同時,還不定期地就校園內擁有的假山、花園、噴水池,生物園、地理園,參天古樹,大片的綠地,樓臺閣榭等命名或者題寫詩文對聯,甚至創寫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學才華,在這樣的活動中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了解學校、熱愛學校。
宿舍是我家,我來命名她。本學期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業中安排了“我給宿舍起名字”的作業,一改以前宿舍101、102、201、305……那樣的排序命名法,讓學生去設計,去起一個有文化色彩的溫馨的宿舍名字!
三、發揮主體作用,營造文化氛圍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應該讓他們親手營造教室的文化氛圍,這樣,他們才會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讓學生為黑板兩側選擇合適的名句格言,為班級的學習園地和學校的文學社刊起名并擬一副對聯,尤其是畢業班,在緊張的復習中,為班級想幾條勵志的標語,無疑是一種心情放松。我們再進一步,讓學生寫好推薦理由并結集公布,或評獎頒獎,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親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句格言,能出書獲獎,他們能不在意嗎?
四、運用文化載體,強化參與意識
筆者所在學校圖書館,藏書比較多,而且大多圖書是近年購進,內容比較新;學生閱覽室中的報紙雜志種類也比較齊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系統已經建立;學校還有春之聲廣播站、校刊《新秀林》、文學社刊《太陽雨》這一系列的校園文化載體。一方面,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圖書資源的作用,通過開展大量的新書海報宣傳,引導學生讀幾本好書,評幾本好書,語文組及時開展“讀書比賽活動”“百科知識競賽”“故事會”“成語接龍”“我演你猜”“中國古詩詞大賽”等活動,評選出各年級的故事大王、成語高手、百科博士,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豐富了校園文化。從而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我們還充分發揮多媒體平臺、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及校園里報廊的作用,將學生的視野拓展開。這些活動不僅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真正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每學年社團招聘新成員,吸引了不少學生報名,證明這些校園文化載體是深受學生關注的。
五、重視第二課堂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和特長。以良好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
比如,語文課要求學生在某段時間里,搜集曾經編管橫州的宋代詞人秦少游的詞,去收集一定數量的民間故事,去街頭巷尾收集一些優美的廣告詞,去評點十條春聯,去評選你心目中的經典歌曲,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稱,并作出說明,編成集子……
再如,我們充分發動學校書法興趣小組的成員,每人為校名、校訓、校風、學風各寫一幅硬筆和軟筆書法作品。
又如,經常性地圍繞學校的工作,如安全月、清衛生月、體育藝術節、文藝晚會、中秋賞月、游園晚會、國慶升旗、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一些小征文、征聯、征啟事、征活動方案、征開頭語、征結束語等比賽活動,既提高學生的思辨及寫作能力,也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機,特別是重大的節日紀念日開展各種活動,如利用圖文宣傳、播放電影電視宣傳片、實地參觀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教學情境 設計 感悟 演示 體驗
對于一名語文教師而言,情境教學實際上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實際為基礎,加強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優化了的語言學習和語言生活環境。情境教學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其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一本教材,學生的視野也不是被禁錮在單純的教室里。其豐富有趣的內容,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動人的情意,寬闊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使語文教學變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既然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的心理過程在極短時間內與教師的授課過程冰水相融,產生共鳴。那么,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又該如何開展這項別具魅力的工作呢?
一、設計情境——把握重點難點
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和重點難點去設計情境,那么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就很有可能過于流于形式,甚至會使教學手段庸俗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北風和小魚》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結合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觀察北風得意洋洋的神態和小魚在水下自由自在捉迷藏的樣子,引導學生體會北風和小魚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此時,再配上北風呼嘯的聲音,北風吹向青草、梧桐樹、鳥兒等事物的圖片,讓學生反復品讀、表演,以具體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北風的狂妄自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表演和想象激發學生體會北風想要以冰凍征服小魚的心理,來突顯小魚的勇敢。這樣一來,重點突出了,難點突破了,學生也理解了北風的驕傲和小魚的勇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融入到學習中設計情境,情境教學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感悟情境——巧妙運用語言
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而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首先,充分發揮口頭語言的魅力。語文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極其富有感染力,為教師用語言創設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既然如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運用朗讀,以此來渲染課堂教學的情境。其次,巧妙運用師生的態勢語言。①教師的體態語言。在口語、書面語不能表達、不易表達或表達不清的時候,體態語就有了它獨特的功能,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②學生的體態語言。孩子天生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該充分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的特點,讓他們把課文演出來。
三、演示情境——善于利用實物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是認識客觀事物最快捷的方法。學生對一般知識性的課文中介紹的物體是非常陌生的。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并熟悉某一些事物,教師可適當選取實物讓學生觀察,以實物來演示情境,讓學生去感知事物。努力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創設教學情境,以“情”激“情”。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3”一課,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對于識字還處于起步階段,本課通過對會意字的總結引導學生對漢字分門別類,有利于提高識記效率。上課伊始,我就通過猜謎語吸引學生的目光。我把手放在眼睛上方作眺望狀,并問:“孩子們,瞧,老師在干什么?”學生的興趣來了,都紛紛說在看遠處。我又問:“我為什么把手放眼睛上看呢?”他們猜測著并踴躍發言。在揭示答案時我抓住契機,給學生介紹了什么是會意字,學生們都挺好奇,注意力很集中。我讓他們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有趣的字,并通過實物分解“筆”“尖”等字,快速地記住了它們。
四、體驗情境——分配扮演角色
學生中樞神經的興奮是呈現出此起彼伏的波浪形狀態的。為了刺激學生學習重點內容時的興奮點,我在教學時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寬教學思路,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有的時候也利用課文本身具備的戲劇性,創設一種表演情境,從而激發學生,起到奇效。
在教學課文《這兒真好》時,我通過小鳥向小動物們宣布好消息以及采訪到島上安家的小動物這兩個過程,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仿佛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小動物,來到小島上把親眼看到的景色向大家訴說。無形中,課堂在情境中擴大,幻化成了課文中的各種意境,輕松地突破了預期的教學重點。
五、再現情境——靈活運用媒體
教師可以根據條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情境。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教學、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形式,呈現了多樣化的平臺,為創設語文學習情境提供極大的方便。
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如何指導學生讀出狼的陰險狡詐、兇惡狠毒和小羊的溫和善良又無力反抗呢?課文中的插圖是靜止的,對學生的啟發不大。指導朗讀時,我找來動畫片《狼和小羊》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的眼前出現了兩只“活”起來的動物,面目可憎的狼和軟弱無能的小羊……面對此情此景,學生紛紛進入情境,捧起語文書,模仿片中的狼或小羊的語氣,結果連班上最文靜的女生都能讀好狼的語言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六、渲染情境——播放音樂
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音樂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如果把音樂引進課堂,能將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真正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
教學《家》時,我先讓學生聽歌曲《娃哈哈》,以此喚起他們對自己生活和經驗的聯想。接著,我重放這首歌曲,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地朗讀詩句。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去熏陶,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七、體驗情境——聯系實際
一個人的閱歷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種種情感體驗,是每個人最熟悉的。如果能將語文課堂上的情感體驗,轉化成生活的方式進行體驗,那就等于變語文為生活,讓語文更貼近生活。
關鍵詞:路基施工;材料;填土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oad, it can bear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of highway, namely static load, and simultaneously bear when car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highway from the dynamic loa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for evaluation of highway. Therefore, the roadbed must have sufficient robustness,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It can ensure the car running at high speed stability, comfort and safety.
Key words: roadb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illing
中圖分類號:U416
一、材料要求
1、路基填土
1.1路基填料宜優先選用級配良好的礫類土、砂類土作為填料,泥炭、淤泥凍土、強膨脹土、有機質土及易溶鹽超過允許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1.2本工程位于冰凍地區,嚴禁采用未經處理的粉質土直接填筑路基。當采用其他細土時,路基填料CBR應滿足要求。此外,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基填料。
1.3禁止使用沼澤土、泥炭及淤泥、含有樹根、樹樁、易腐朽物質或有機質含量大于5%,氯鹽含量大于3%,碳酸鹽含量大于0.8%的土。1.4中央分隔帶及綠化帶填土按綠化回填要求進行填筑。
1.5細粒土盡可能粉碎,粒徑不得大于15mm。
2、碎石
2.1碎石中不含植物殘體、垃圾等雜物。
2.2最大粒徑應小于30mm,要求其壓碎值不超過30%、強度不小于15MP(未篩分碎石)。
2.3碎石的顆粒組成應符合JTJ034-2000中第2.2.1.6中2#級配要求,為方便施工,宜采用10~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細集料三種粒料配合。
2.4池塘路基處理碎石墊層用碎石強度不小于15MP(未篩分碎石),最大粒徑應小于150mm,通過20mm篩孔的選料不得超過總量的30%,通過0.075mm篩孔的選料不超過總量的10%。
3、石灰
3.1石灰應采用消石灰或生石灰粉;消石灰中不得有未消解的生石灰顆粒,石灰等級應在三級以上。
3.2如采用生石灰,鈣質生石灰中有效氧化鈣氧化鎂的含量應大于70%;如采用消石灰,鈣質消石灰中有效氧化鈣氧化鎂的含量應大于50%。
3.3石灰劑量=石灰質量/干土質量,生石灰塊應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消解的生石灰應保持一定的濕度,不得產生揚塵,也不得過濕成團。消石灰宜過孔10mm的篩,并盡快使用。
4、水泥
水泥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要求,宜采用4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
5、土壤固化劑
5.1土壤固化劑采用液粉土壤固化劑路邦EN-1(濃縮液),固化劑濃縮液摻入劑量為0.014%,或根據實驗確定。
5.2土壤固化劑的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土壤固化劑》CJ/T3073的規定,溶液的固體含量不得大于3%,不得有沉淀或絮狀現象。
二、施工程序
1、混渣填筑
1.1混渣填筑厚度較大時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每層以20~25cm為宜。
1.2混渣填筑時應嚴格控制含水量,對于含水量較大的應進行適當的晾曬方可以進行碾壓。而且應避免使用含土量過大的混渣,如果有含土量較大的材料進場,應先進行堆備,待其他含土量較少的混渣進場時摻拌后填入路基中。
1.3混渣的強度應保證不小于15MP,最大粒徑應保證小于150mm,通過20mm篩孔的選料不得超過總量的30%,其通過0.075mm的不超過總量的10%,大粒徑渣石應填筑在下部,小粒徑渣石填筑在上層,保證混渣頂的平整度(誤差不超過2cm)空隙較大時應掃入石渣(未篩分),或石屑填充,上部可填筑渣石或石屑。
1.4雨天時注意對基槽進行排水或其它處理措施,杜絕在含水量過大的情況下對混渣進行碾壓。
1.5為避免地基產生過分擾動造成地基基底無法壓實,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嚴禁使用震動碾壓。但與此同時為保證填料的密實性,在碾壓過程中橫向接頭要重疊50cm進行碾壓,做到無漏壓,保證碾壓均勻,且嚴格控制碾壓遍數為四遍。碎石填料與混渣碾壓要求相同。
2、碎石填筑
2.1由于碎石填筑厚度僅為20cm,應嚴格控制混渣頂面高程,杜絕混渣侵入碎石填筑范圍,減少碎石填筑厚度。
2.2碎石填料粒徑應控制在5cm以內,其通過0.075mm的總量不超過總量的10%,且級配良好,無雜物。
2.3使用碎石強度不小于15MPa(未篩分碎石)。
2.4大粒徑碎石應填筑在下部,小粒徑碎石填筑在上層,保證碎石頂的平整度(誤差不超過2cm)。
3、路基施工填土要求
3.1路基必須分層填筑分層碾壓。每層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20cm(當壓實機械可以保證壓實度并經現場試驗、檢測合格后可適當加大壓實厚度),路床頂面最后一層壓實厚度為20cm(遇特殊情況不滿足設計要求是,最小壓實厚度不得小于10cm)。
3.2含水量應控制在壓實最佳含水量±2%之內。
3.3路基填筑寬度每側應寬出填筑層設計寬度30cm,壓實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最后銷坡。
3.4路基表面應具有2%~4%的向外橫坡,防止積水。為避免路基邊坡被雨水沖刷,路基填筑過程中要求在路基下坡腳外兩米處設置臨時排水埝和排水設施。
3.5征地邊線外兩側各10m范圍內禁止集中取土。
3.6路基填筑范圍內嚴禁作為施工便道使用。
3.7路基填筑應均勻密實,路床頂面橫坡于路拱橫坡一致。
3.8路基填土高度路基最小填土高度須保證不因地下水、地表水、毛細水及凍脹作用而影響穩定性。
4、灰土填筑
4.1試驗標定在上土之前應取現場土樣測定土的天然含水量及液塑限并進行標準擊實試驗確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2測量放樣測量組準確放出道路中心線。
4.3路堤填筑時在取土場用挖掘機和裝載機將土裝入自卸汽車,運到填土路基處。根據路基寬度、自卸汽車方量及松鋪厚度,用白灰灑線打網格,確定每車土的卸土位置,以保證填土厚度。
4.4素土攤鋪粗平后,首先應根據虛鋪系數追蹤測定高程,在考慮虛鋪系數的情況下若高程達不到設計值應及時采取措施補救,待滿足要求后用鏵犁和旋耕犁進行翻曬和粉碎。在上灰前,檢查土的含水量,當接近最佳含水量時及時上灰。
4.5攤鋪石灰:素土整平穩壓后,按眼路線走向5×10m打好方格,根據配比將每格需要的石灰量人工攤鋪均勻。上灰時應保證灰土中無雜質、無未消解的灰塊。
4.6路拌機拌合:石灰攤鋪完成后,均需用路拌機拌合,拌合遍數2遍以上,要用專人在路拌機后面隨時檢查拌合深度,拌合深度以打入路床頂以下5~10mm為宜,確保無素土夾層,保證拌合均勻色澤一致,沒有灰花團和花條,檢測混合料的含水量和灰劑量,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個百分點,灰劑量符合規范要求。
4.7整平和碾壓:用平地機、水準儀跟蹤控制高程。當高程、橫坡達到規范要求時,先用振動壓路機穩壓一遍,再用振動壓路機振壓兩遍,然后用18~21t壓路機進行碾壓三遍,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壓,碾壓時輪跡重疊1/2輪寬,路肩處應多壓2~3遍。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急調頭或急剎車,以保證石灰土的表面不被破壞。若在碾壓過程中出現“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除、重新換填或摻石灰或水泥等措施進行處理。在壓路機碾壓結束之前用平地機再終平一次,使其縱向順適,路拱符合設計要求。終平應仔細進行,必須將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掃除路外,對局部低洼之處不再進行找補,可待鋪筑下層時處理。
4.8試驗檢測:一段路基完成后,試驗人員及時進行路面外形、壓實度、灰劑量等的試驗檢測,自檢合格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下層施工。
關鍵詞:環境治理 邊坡 壓腳 減重 洪水
1.引言
隨著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蘭州市工程建設用地逐步向城區外圍的黃土梁峁斜坡地帶擴展,移山填溝開發土地資源并進行工程建設的項目日益增多,在南北兩山綠化區已建和待建的景觀建筑陸續增加。土地開發區工程建設時,大填大挖破壞了原始地形地貌,形成了貌似平整的高邊坡、高填方建設場地,隱伏著黃土與填土濕陷、地面沉降、滑坡、洪水與泥石流等環境工程問題。本文介紹某文化重點工程環境治理設計的經驗和體會。
2.場區環境現狀
該工程場區為蘭州市北山九洲臺南麓黃土梁峁斜坡地帶,在蘭州市地貌區劃圖上屬梁峁窄谷區(Ⅱ1區) 。黃土覆蓋最大厚度達300m左右,自下而上主要由巨厚的第四系早更新世黃土(Q1) 、中更新世黃土(Q2) 和較薄的晚更新世黃土(Q3) 組成,僅在溝谷斜坡地帶搬運堆積有坡洪積全新世黃土(Q4dl---pl) 。其下部為薄層早更新世沖積砂礫卵石(Q1al)。第四系地層以下為區域性夷平面,由寒武系皋蘭群各類片巖或片麻巖等變質巖類組成黃土梁峁基底。
工程場地原始地形為丘狀黃土山峁,近20年來歷經削山填溝綠化,降低了30余m,形成了占地120×200m的黃土平臺。場地西側為虛填方形成的高邊坡,坡高自北向南在15~30m之間變化,平均坡度40度左右,按規范屬三級土質邊坡。西側邊坡坡體上部為人工堆填土,中部為坡積沖積次生黃土,深部為風成老黃土。為提高地基承載力,采用了預浸水加強夯處理地基濕陷性,由于受強夯振動影響,在坡面局部產生了3個部位錯落或八字形裂縫,均屬后期堆填層內的淺層錯落,錯落體積小于200 m3,雖不致影響場地和擬建建筑物的穩定和安全,但對其產生的再次錯落必須重視。經驗算,西側高邊坡在干燥狀態下處于極限平衡狀態,但在灌溉水入滲飽和及地震等不利條件下,將處于失穩狀態。因此,必須要進行該邊坡的治理。
場地上游東西兩條分水嶺之間流域面積約0.35km2,平均坡率0.3左右,集中暴雨時上游來水將對場區產生洪水危害,并且場地西側沖溝為溝谷匯水的唯一通道,該沖溝被南側一條人工填筑的土橋所阻攔,一旦形成匯水,也將危害西側邊坡穩定。
本工程場區的環境影響主要為:西側30m高邊坡在浸水及地震等不利條件下的失穩滑移和場地上游溝谷洪水泥流侵害。
3.西側邊坡失穩滑移的治理
3.1邊坡的最小穩定安全系數
參照《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和《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之規定和本工程的重要性,將邊坡的最小穩定安全系數取為1.2。
3.2邊坡的穩定驗算
根據西側邊坡的工程地質剖面(C1-C1斷面,C2-C2斷面)及各層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對西側邊坡的穩定性進行驗算,驗算采用瑞典條分法,并且考慮8度地震影響(表1)。
西側邊坡穩定計算表
表1
斷面
最危險滑動面
安全系數
圓心X(m)
圓心Y(m)
半徑R(m)
C1-C1
0.564
27.456
27.461
0.912
C2-C2
-2.073
43.526
關鍵詞:高含水期 剩余油 精細描述 覆膜砂壓裂 水力噴射打孔
SP油田于1987年投入開發,至2011年底已開發23年。采出地質儲量16.71%,綜合含水65.71%進入中高期含水階段。目前開發存在著“三高三低”的矛盾:低產井比例較高,為61.3%;長關井比例較高,為37%;老井自然遞減率較高,為16.2%;采油速度低,只有0.45%;采出程度低,只有16.11%。
因此通過精細油藏描述,對砂體逐一解剖研究其與相鄰油層的連通關系,定量的對油層的剩余油進行精細研究,從而更有針對性提出不同的剩余油分布類型及相應挖潛措施。
一、SP油田剩余油挖潛思路
1.精細地質描述,分析挖潛方向
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必須首先分析目前地下油層儲量的動用情況。我們利用現有地質開發資料,以單砂體為單位,把每個單砂體作為獨立開發油藏,逐一解剖,研究其與相鄰油層連通關系,并計算出單井、單層以及單砂體的采出程度,剩余油、水驅控制程度、水線推進距離、水淹角、從而全面掌握剩余油分布,提出下步挖潛方向。
2.搞清剩余油分布,確定挖潛方向,制定治理對策
將整個SP油田依據產量、含水分布特征分為四類區塊:低產液低含水區、低產液高含水區、高產液低含水區、高產液高含水區。針對不同區塊,采取不同治理對策。
二、SP油田剩余油挖潛應用技術
1.精細注入技術,為提高油井采收率提供驅替能量
SP油田目前含水>60%的油井占總開井數的54.2%,低效及無效循環較嚴重,層間及層內不同部位動用差異較大,常規調整控制油田遞減難度較大,為此,在前期精細油藏描述和合理剩余油挖潛策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井況,不同注采關系采用常規酸、壓裂、補孔和動凝
膠淺調剖技術分類實施。
1.1常規水井酸化壓裂
針對部分注水井儲層發育差、壓力較高完不成配注,優化注水井增注措施,改善油層吸水狀況。對油層發育條件差、連通性差的注水井實施壓裂,對油層污染、近井地帶堵塞的注水井實施酸化,提高油層吸水能力。
2011年水井壓裂完成2口井,累計增注1839m3。水井酸化完成13口井,累計增注2630m3。
1.2推廣流動凝膠淺調剖技術
針對部分注水井吸水剖面很不均勻,存在明顯高滲透層且無法細分單卡或套管變形井,利用吸水剖面資料、連通油井動態資料及找水資料,確認高滲透層后實施調剖,加強目的層吸水百分數,降低控制層吸水百分數。共實施9口,統計7口井調后效果,單井注入壓力上S1.9 Mpa,有效期236天。
1.3通過補孔措施,完善注采關系
針對生平油田多向連通比例低、注采關系不完善的問題,根據各類油層剩余油潛力,采取整體加密與注采系統調整相結合的補孔優化技術,精細注采結構調整,改善水驅開發效果。目前完成1口井,統計補孔后效果,注入壓力下降0.2MPa,日增注10m3,有效期186天,累計增注964m3。
2.精細油井挖潛技術,努力提高單井產量
在摸清剩余油分布和連通狀況后,針對不同類型剩余油,在對儲層深入認識及相關技術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優化常規措施、開展油井挖潛新工藝試驗,提高油層動用狀況。
2.1高含水井壓裂技術
2.1.1壓堵結合
為挖掘高含水井中動用差層的潛力,在生平油田高產液高含水區選擇含水在95%以上井。施工中采用1.8~2.0m3/min的低排量,控制裂縫高度,適當減小加砂量,縫長控制在80~100m以內。2011年選擇高含水低效井4口,壓裂后采用機械堵水封堵了產水層。統計效果4口井壓后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液1.8t,單井日增油1.7t,綜合含水下降33.5%,平均有效期219d。
2.1.2覆膜砂控水壓裂工藝
以“高含水、低產油”為主要選井條件,開展了1口井的高含水井現場試驗。
該井措施后增油3.5t/d,含水降低31.0%,有效期已達350天,取得了明顯的控水增油效果。
2.2水力噴射打孔技術
水力噴射深度打孔通過徑向鉆孔可定向和可定深的特性,對受效差的層或井進行改造,縮短注采排距,完善注采關系,調整層間或平面矛盾 。因此根據油藏精細描述結果,在SP油田劃分的低產液低含水區和低產液高含水區,進行水力噴射現場試驗
現場進行2口井深度打孔試驗,共完成12個分支,總計1020m的水力噴射徑向鉆井。初期平均單井日產液由2.6t上升到6.4t,日增油2.0t。從試驗效果看,水力噴射深度打孔技術可實現剩余油的動用,提高單井產量和采收率,改善開發效果。
3.低效井長關井治理效果
3.1低產井
對比2010年12月SP油田494口采油井,2011年10月日產油低于1t井占56.5%,降低了4.8個百分點。
3.2長關井
2011年12月,油井利用率為74.0%,較2010年12月提高14.3個百分點。
三、結論及認識
1.通過精細地質描述,對SP油田單砂體逐一解剖研究其與相鄰油層的連通關系,定量的對油層的剩余油進行精細研究,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提出提出不同的剩余油分布類型及相應挖潛措施。
2.“一口井一工程”,優選措施高效挖潛:一是針對動用程度低的薄差層,采用細分壓裂或水力噴射深度打孔,有效動用薄差層;二是根據單井含水情況,采用重復壓裂、轉向壓裂、覆膜砂壓裂,有效動用剩余油;三是根據油井高含水成因,采用機堵或化堵,改善層間及層內矛盾。
參考文獻
[1]陳立滇,程杰成.油田化學新進展.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關鍵詞:基坑放坡;護坡;降雨;穩定性
一、引言
放坡開挖是基坑支護形式的一種,設計簡單、造價經濟,在天津地區地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用地范圍的限制,大部分土方開挖放坡角度較大,在地下水作用下極易造成邊坡失穩破壞,目前大多采用放坡作隔水帷幕與坡面護坡配合排降水措施來保證基坑穩定性。邊坡護坡有效的防止了施工期間降雨的入滲,但其需在整個放坡范圍內進行護坡處理且待施工完成后需拆除護坡,提高了工程造價,造成了建材的浪費。本文在飽和-非飽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工程實例與數值計算,對非護坡處理邊坡在降雨條件下強度安全系數的分析,結合天津地區標準地層特點和季度降雨特征,擬總結出各標準地層各季度基坑放坡施工期間邊坡護坡的必要性,以達到減少工程造價、縮短工期以及節省建材的目的。
關于降雨造成邊坡失穩破壞作用機理的研究從未終止, Iseda和Tanabashi(1986)采用有限元的方法,運用飽和-非飽和滲流理論,對因雨水入滲造成抗剪強度降低的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研究高強度降雨條件下邊坡的破壞機理。Fredlund(1987)等研究了考慮正負孔隙水壓力的邊坡穩定性安全系數計算,結果表明:對于淺層滑坡,負孔隙水壓力在抗剪強度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陳守義(1997)、吳宏偉(1999)、陳善雄(2001)通過改變入滲邊界條件模擬邊坡內部任意時刻含水率分布以及與其相應的瞬態抗剪強度參數分布。得出降雨歷時、降雨強度、降雨類型以及土坡性質等影響因素斜坡穩定性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結論為研究基坑邊坡穩定性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本文基于Geostudio計算平臺,結合葛沽鎮和香河兩地區基坑放坡過程中邊坡穩定或失穩的實例,尋求天津地區地層受降雨時間影響的一般規律,為今后的護坡設計提供參考。
二、天津地區地層特征與降雨特征
1、天津市區工程地質條件
天津市平原地區地貌屬海積~沖積濱海平原,地面大沽高程多在2.5~5.0米之間,西北部地區相對較高,可達5.0~7.0米。地基土層為海陸交互沉積的松散沉積物,可分為人工填土和天然沉積土。
依據《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29-191-2009),根據地層沉積年代、成因,在基坑放坡開挖深度范圍之內(一般
以上6種成因類型土中,第①成因標準層在市區范圍內均有分布,主要為雜填土和素填土;第②成因標準層僅在溝、坑、河道范圍內有分布,分布區域小;第③成因標準層主要分布于市區西側、西北以及海河兩側的區域,其中③1、③4為粘性土,③3層淤泥質土工程性質較差,③2層粉土易在地震作用下產生液化;第④成因標準層除西北地區外均有分布,且由西北至東南逐漸變淺,此層上部由有機質黑褐色粘性土覆蓋,俗稱“老地面”,為此層的特征地層,④1層粘性土呈可塑狀態,④2層粉土呈稍密-中密狀態,但分布范圍較小,第④成因土層因為其良較好的工程性質為淺基礎良好的持力層;第⑤成因標準層主要分布于西北區域,上部⑤1層粘性土呈流塑~可塑狀態,下部⑤2層淤泥質土呈軟塑~流塑狀態;第⑥成因標準層在市區范圍內均有分布,呈西北薄、東南厚的特點,⑥1、⑥4層粉質粘土呈軟塑~流塑狀態,⑥2層淤泥質土呈流塑狀態,主要分布在市區東南部和南部,為淺基礎的軟弱下臥層。⑥3層粉土呈稍密~中密狀態,分布區域與④2層粉土分布區域相近,均沿東北-西南沿兩條帶狀分布,在地震作用下易產生液化。
根據以上分析,天津市區淺層范圍內地層分布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2、天津市區降雨氣象條件
天津市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區,暴雨天氣系統比較簡單,選取耳閘水文站作為市區暴雨分析的代表站,根據耳閘站氣象資料,列舉了不同降雨歷時、不同概率的暴雨強度如表2:
本文主要研究長歷時降雨的影響,根據耳閘站監測資料,可將降雨歷時24小時平均雨強作為設計降雨強度,若以重現期5年為標準,長歷時暴雨強度設計值為5.5mm/h。
暴雨在時間分布上的不均勻性顯著,年內干濕季明顯,暴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其中7~8月更是暴雨易發季節,特別是7月下旬~8月上旬為暴雨集中期。暴雨以突發性降雨為主,但也有穩定的、持續的長期降雨,如2012年7~8月份天津市持續降雨超過50小時,創60年來歷史新高。
三、基坑放坡數值模擬研究
1、模擬參數選取
依據《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29-191-2009)以及現場勘察資料,選取廣泛分布土層的與土坡穩定性相關的土性參數,整理如下表3:
2、模型的建立與定解條件
Geostudio軟件SEEP/W程序和SLOPE/W程序可以分別進行邊坡的滲流計算與強度計算,以天津市三種代表地層為基礎,驗算各基坑放坡在降雨條件下的穩定性。進行滲流計算時以飽和-非飽和滲流理論為基礎,引入各類土經驗水土特征曲線,由滲流平衡方程可求解任一時刻的壓力水頭(含水率)分布;進行強度分析時以滲流分析結果為基礎,以擴展的摩爾-庫倫公式為準則,計算對應時刻邊坡的安全系數。
課題采用5米深兩級放坡基坑模型,地層分布及參數按照表1、表3設定。對于滲透性較低的坡面土,上部邊界采用定流量入滲邊界作為其邊界條件,取值參考土壤的滲透指標;對于粉土類滲透性較好的坡面土,采用降雨強度值作為其入滲流量。放坡施工前的降水標準一般將水位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1米,可作為數值模擬初始地下水位。模擬降雨時長5day,等分為100個時間段模擬計算。
3、第I類地層土數值模擬結果
第I類土層淺層范圍內各層土性良好,本次模擬過程設計了5米深兩級放坡模型,坡度分別為1:1.2和1:1.5,影響深度內各土層厚度如表4設定,由于各土層入滲能力偏低,進入邊坡內部水分量受剖面控制,與降雨強度無關。本次采用各土層豎直向飽和滲透系數作為定流量邊界設計值。
由圖1~3模擬結果可知,由于地層土滲透性較差,所以長歷時降雨后坡面位置先達到飽和并將飽和區不斷向坡內滲透,屬活塞式推進類型。在40h降雨入滲與地下水位在坑底區域連通,坑底區域漸漸達到飽和,但坑底以上放坡部分土大多處于未飽和狀態。邊坡最危滑面位置為深層滑動,隨著降雨的進行,坡體的安全系數不斷降低并在50h發生陡降,如圖4所示:
4、第II類地層土數值模擬結果
市區東南部部分區域淺層含有粉土層,粉土層除受到擾動容易產生液化外,其滲透性也較粘性土高,降雨期間雨水更容易入滲。建模過程中此粉土區域降雨入滲流量以降雨強度為準。影響深度范圍內各土層厚度如表5。
由圖5~7模擬結果可見,降雨入滲也遵循著由表及里的活塞式滲透規律,但強透水層的存在使得降雨與地下水位連通時間點提前(約8h),降雨5天后放坡部分飽和區域較第I類大,孔隙水壓力極值點出現在坡腳區域。圖8滑動模擬結果顯示邊坡安全系數陡降時間點提前至10h。
5、第III類地層土數值模擬結果
市區西部和西北部區域部分土層含有淤泥質層,淤泥質層土性強度差,極易發生邊坡失穩,如表6所示。但淤泥質土滲透性質較差,受降雨影響效果偏低。圖9~11是此類土層的數值模擬結果。
6、對比分析降雨影響放坡穩定性效果
如前所述,邊坡安全系數的降低是由邊坡內部孔隙水壓力(含水率)的增大引起的,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律將直接影響邊坡的穩定性,圖13~14給出了第II類邊坡不同位置處孔隙水壓力變化情況。
由上圖可見,邊坡不同位置處孔壓變化趨勢有很大的不同:坡面處(點A)孔壓值勻速增大;斜坡內部(點B)由于無法得到雨水的入滲補充,所以孔隙水壓力值保持不變;坡腳處(點C)孔壓值不斷增大且在某一時刻陡增,是由于坡腳處降雨入滲浸潤鋒與地下水連通造成的,孔壓值的陡增是邊坡整體安全系數陡降的直接誘因。
不同的邊坡土質其坡面入滲條件以及坡內滲流情況有很大的差異,這勢必會造成地下水與入滲水連通時刻的不統一:對于含粉土層的邊坡,其坡面入滲條件好,雨水更為順暢的入滲使得第II類邊坡較早的發生孔壓劇增;對于含淤泥層邊坡,由于淤泥層的不透水性,使得雨水排出通道的阻塞從而利于坡內雨水的儲存,亦會在較早時刻實現與地下水位的連通;對于第I類邊坡,其入滲量小,滲流排出速度快,相較于其他兩類土孔壓變化速率更為緩慢。三類土位置C處孔壓變化曲線如下圖15所示。
由上述分析以及三類土孔壓值、安全系數F值的變化規律可知,含粉土層第II類邊坡極易受降雨影響而發生破壞,第III類次之,第I類最穩定。雨季施工過程中,必須對第II、III類尤其是第III類地層放坡做護坡處理。
四、放坡受降雨影響工程實例
本節內容分別選取了天津津南區與河東區放坡開挖實際工程實例,借以說明粉土層邊坡穩定性對降雨的敏感度以及護坡的重要性。
1、基坑放坡有護坡處理實例
津南區葛沽鎮基坑放坡開挖,本工程大范圍基坑深度不超過5m,分兩級放坡;第一級坑深2米,坡度系數1.2;平臺寬2米;第二級坑深2.85米,坡度系數1.5。場地坑深范圍內分布有淤泥質土層,透水性較差,周邊場地條件較開闊,故采用放坡采用結合大口井外降水方案。根據勘察報告,土層分布情況如表7:
從勘察報告可知,放坡開挖影響地層范圍內包括⑥3粉土層,由數值模擬結論可知含粉土層區域穩定性容易受降雨影響。在放坡設計過程中,如圖8所示,為消除降雨的影響,在放坡部分和基坑底部均有50mm厚的網噴混凝土護坡,此舉大大加強了雨季施工的安全性,施工期間未發生滲水、失穩等突發狀況。下圖16為現場邊坡護坡處理施工效果圖。
2、未網噴混凝土坡腳侵蝕實例
河北區香蘭嘉園項目基坑支護設計,基坑開挖7.5米,分兩級開挖,第一級坡高3.75米,坡度系數1.0;平臺寬2.0米;第二級坡高3.75米,坡度系數1.0;修建區域穿越東南區粉土層帶,開挖深度范圍內含④2、⑥3粉土層且厚度較大,各土層厚度分布如下表8所示:
此工程坡度系數大,且在4.4~9.4米深度范圍內含有很厚的粉土層,遇到降雨情況極易發生強度陡降甚至發生破壞。本工程放坡部分夏季施工期間沒有采用護坡處理,施工時遇到降雨,由于雨水的坡面沖刷與坡內滲透作用,部分坡面坡腳被侵蝕嚴重,嚴重影響了邊坡的穩定性,如圖17所示,施工期間采用了應急處理才防止了事故的發生。為防止類似事件,對含粉土層較厚的邊坡必須做護坡處理。
四、結論與建議
1、天津市區范圍內淺層土層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市區東南部第I類土淺層土土性良好,以微透水或不透水的粉質黏土層為主;市區東南部地區含有兩條粉土層帶,此區域第II類淺層土土以粉質粘土與粉土互層為特征;市區西北部以及天津濱海區第III類土成因與東南部區域大相徑庭,古河道堆積普遍,淺層含有淤泥層,基坑開挖安全系數極低。天津市區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常見持續24小時以上降雨強度約5.5mm/h。
2、通過數值模擬結果可知,邊坡在降雨過程中坡面不同位置處孔隙水壓力變化呈現不同的特征,坡腳及坑底處孔壓值由于入滲雨水與坑底地下水的連通會出現陡增時刻,造成邊坡整體安全系數急劇降低。模擬結果顯示三類土安全系數陡降時間點并不統一:第I類土在50h左右,第III類土在20h左右,第II類土在8h左右。
3、由模擬結果可知,降雨發生后坡腳部分與基坑底部首先連通而達到飽和,飽和區域土體易收到擾動而發生破壞,因此放坡后可在坡腳部分設置抗滑結構或內部排水設備。對于第II、III類土坡必須進行護坡處理。
4、本文主要討論了降雨歷時對放坡的影響,但不能忽視高雨強、短歷時暴雨的作用,此類降雨會造成坡面沖刷嚴重從而改變坡面滲透性與結構性,造成雨水入滲的增大或直接破壞坡面結構,工程中應采用適當的水土保持措施。
參考文獻
[1] Iseda,T;Tanabashi,Y.Mechanism of slope failure duiring heavy rain in Nagasaki July [J].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1986,8(1):55-84.
[2] Fredlund D G.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soil suction [J]. Slope Stability, 1987: 113-144.
[3] 弗雷德隆德.D.G;拉哈爾佐.H.非飽和土土力學[M].陳仲頤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4] 陳守義. 考慮入滲和蒸發影響的土坡穩定性分析方法[J]. 巖土力學, 1997, 18(2): 8-12.
[5] 吳宏偉, 陳守義. 雨水入滲非飽和土坡穩定性影響的參數研究[J]. 巖土力學, 1999, 20(1): 1-14.
[6] 陳善雄, 陳守義. 考慮降雨的非飽和土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J]. 巖土力學, 2001, 22(4): 447-450.
[7] Richards L A. Capillary conduction of liquids through porous medium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4, 1(5): 318-333.
[8] Rahardjo H,Fredlund D G,Vanapalli S K. Use of linear and nolinear shear strength versus matric suction relations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R]. Christ Church,New Zealan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s.1991,(2):531-537.
[9] DB29-191-2009《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
作者簡介:
劉秀鳳,女,天津市勘察院巖土設計公司中級工程師,職務:公司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