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泄漏應急預案演練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市安委辦《關于印發**年**市“安全生產月”及配合做好“安全生產**行”活動方案的通知》(南安委〔**〕13號)文件精神,以及進一步提高工信系統企業綜合事故應急水平和從業人員逃生自救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企業事故,確保轄區安全穩定。經我局研究決定召開**年XX區工信系統第二季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現場觀摩會,制定方案如下:
一、演練時間地點和參演單位
時
間:**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15:30-17:00
地
點:**市XX啤酒廠(**市XX號)
主演單位:**市XX啤酒有限公司
受邀參觀單位:各鎮、街道辦事處分管安全生產領導以及安全員,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有較大危險性企業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安全管理人員。
二、應急救援演練組織機構
**
三、活動計劃
1、城區工信局、安監局領導及其他企業代表6月26日下午15:00到**XX啤酒有限公司集中,XX啤酒有限公司安環部負責向來訪代表發放演練活動計劃宣傳書及礦泉水,并引導來賓車輛停放在指定停車區域,陪同引導來賓到休息區;
2、**XX啤酒有限公司聯系消防單位支持共同參與演練,利用企業外部資源協調配合,快速遏制應急事件
3、安全月活動應急演練會場布置:
(1)制作簡易安全宣傳欄、布置充氣拱門、安全橫幅、演練現場音響(用于介紹講解演練各階段內容及城區、工廠領導演練總結點評);
(2)工廠負責布置應急演練來賓觀摩區場地,準備太陽傘、飲用水、凳子、安全宣傳橫幅等;
4、演練活動環節安排:
來賓休息區
演練開始
緊急疏散集合點(運動球場)
公用間演練區
演練觀摩區(紙箱倉東面)
觀摩演練
工廠領導、城區工信局/安監局領導點評總結。
應急演練環節內容:事故報警、人員緊急疏散、周邊社區聯絡通報、消防單位應急報警及協助支援、事故處置防化服穿戴、受傷人員施救、事故專項應急處置、義務消防隊與消防部門聯合應急支援、救援人員清洗防護處置。
四、參演單位人數、物資及職責分工
**市XX啤酒有限公司人員,負責現場搶險救援過程演練。
1、掌握氨泄漏報警的要點。
2、檢驗崗位員工掌握發生氨泄漏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及重點對策。
3、檢驗崗位員工重型防護服及空氣呼吸器使用的熟練程度。
4、檢驗工程部屬地內發生氨泄漏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5、掌握氨中毒現場救護基本要領。
6、掌握緊急疏散的要領和組織能力。
7、檢驗公司發生氨泄漏后實施應急預案的熟練程度
為保證演練順利進行,分成以下幾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供應組、通訊聯絡組、搶險救災組、交通運輸組、警衛疏散組、技術專家組
**
五、應急結束
應急工作結束后,指揮部應派人對現場實施警戒保護,嚴禁在場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確保現場的原始狀態,并配合調查人員做好事故現場的調查工作,后勤保障部門在總指揮的安排下做好搶修、恢復工作。
演習結束后,由XX啤酒有限公司安環部總結演習記錄、應急預案現場總結等材料對演練進行全面總結,并形成書面總結。在現場由城區有關領導對演練作點評。
六、工作要求
1、各部門及全體員工要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迅速按照預案或指揮員的指令,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各部門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要立即組織力量趕赴現場進行撲救,掌握情況,同時向單位領導報告。
1.1 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電力生產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危急事件的預測、預防為基礎,以對危急事件過程處理的快捷準確為重點,以全力保證人身安全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長效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為根本,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危急事件的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特制定《放射性物質泄漏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本預案。
1.2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規定》等相關規定而制定。
2 內容
2.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2.1.1 成立領導小組
組 長 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副組長 事故部門的分管廠級領導
成 員 其他廠領導、副總工程師、廠工會、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基層單位第一責任人
2.1.2 放射物質泄漏人身傷亡事故應急辦公室
主 任 副總工程師
副主任 安監負責人、生技負責人、運行管理負責人、檢修負責人、培訓負責人、工會專職
2.1.3 職責
組長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集團公司的有關放射性物質管理的法規、政策等,并進行部署;
(2)負責本單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
(3)督促檢查做好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4)全面負責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調查、恢復工作;
(5)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副組長的職責
(1)檢查各分管部門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
(2)指導各分管部門的工作;
(3)協助總指揮正確處理在危急情況下的救援、調查、恢復工作。
成員職責
(1)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2)對本部門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及時匯報、救援、恢復、調查并提出防范措施。
辦公室職責
(1)負責監督各部門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執行情況;
(2)負責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3)每年組織相關人員修訂本預案;
(4)每年6月份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本預案的演練;
(5)對發生的危急事件及時匯報、調查、責任處理。
2.1.4 搶救小組
組 長: 工會主席
成 員: 物業公司經理、醫務所人員
職 責:保證傷員的搶救及將傷員安全送往醫院。
2.1.5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部)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調度部主任 設備技術部主任 保衛部主任 安監部主任 衛生所所長 材料管理部主任 行政事務部主任
2.1.6總指揮的職責
(1)發生事故時由總指揮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副總指揮的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2.1.7 指揮部成員職責
2.1.7.1安全監察部主任職責
協調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2.1.7.2生產調度部主任的職責
a、負責事故處理時生產系統的隔離等工作;
b、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c、負責事故現場放射性物質的的監測工作;
d、必要時代替指揮部對外有關信息;
(3)設備技術部主任的職責
負責事故現場放射性物質的監測及設備維護
(4)保衛部主任職責
負責治安保衛、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5)衛生所所長的職責
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6)行政事務部主任的職責
負責搶救受傷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2.1.8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安監部、設備技術部、生產調度部、思想政治工作部、保衛部、車隊、物業公司醫務所、總經理工作部、行政事務部全體成員;運行、檢修部門的相關人員;
2.1.9應急通訊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 電話號碼
日常管理辦公室電話 辦公室主任手機
醫院門診 ×××× 市醫急診 120
廠總機 ×××× 廠部值班 ××××
2.2危急事件的表述
放射性物質的類型
(1)核輻射
(2)X射線
(3)其他放射性物質
2.3危急事件的預防
…………
2.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
2.4.1 放射性物質泄漏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條件
放射性物質發生漏泄后,無法控制的應立即啟動此預案。
2.4.2 應急救援措施
放射性物質發生漏泄后,無法控制,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的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2.4.3最早發現放射性物質漏泄者應立即向安監部、值長、醫務所報警;
2.4.4安監部、值長、醫務所接到報警電話后,應迅速通知有關分場、部門,查明擴散嚴重,立即發出應急救援預案處置指令,立即通知指揮部及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2.4.5指揮部成員通知所在部門按專業迅速向上級主管部門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情況;
2.4.6發生事故的部門要迅速查明漏泄點和原因;
2.4.7醫務所人員到達現場后,戴好防護用品,首先查明有無受傷害的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受傷害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醫院救治;
2.4.8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和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專業救援隊伍立即開展救援。如果事故擴大,應請求支援;
2.4.9生產調度部、安全監察部、設備技術部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部門,查明放射性物質泄漏部位和范圍否是能控制,迅速指揮停運隔離;
一、活動目標
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以應急演練為主線,結合日常應急管理,積極協調各方力量,認真部署專題行活動各項工作,確保協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能力進一步增強,確保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確保全民防災避險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各生產經營單位要通過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活動,增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響應能力,規范企業在事故初發期的先期處置工作,提升企業在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從業人員應急培訓等應急管理水平,為減輕或阻止事故態勢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構筑堅強防線。
二、演練內容
1.市政府與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將聯合舉辦由政府主導、部門聯合、政企銜接的綜合應急救援指揮演練活動,重點圍繞指揮決策、協同應對、應急保障、后期處置等內容,組織開展應急指揮演練;同時開展應急知識宣傳及救援裝備展示活動。
2.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特種設備、供水供氣、旅游等行業管理部門,要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組織開展水上交通、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泄漏、腳手架和起重機械坍塌、特種設備、油氣管線泄漏、賓館景點等本行業領域內的專項應急演練。
3.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涉爆粉塵、城市燃氣等生產經營單位,要針對本單位危險源、易發事故特點和危險有害因素,全面開展班組、車間一線員工應急處置方案演練,讓每一名管理者和員工知道發生險情后如何處置、如何逃生、如何與事故轄區的政府部門報告事故信息,如何組織人員疏散、撤離。
4.各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和應急演練計劃,針對汛期和重大活動等重點時段,結合本單位、本行業事故易發、多發,應急管理基礎薄弱的領域、時段、崗位等為重點認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戰化應急演練。
三、總體要求
(一)明確目標,精心部署。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生產經營單位要把應急演練工作與“安全生產月”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同時部署、嚴密組織、認真落實。要緊密結合本轄區、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特點,堅持“貼近實戰、注重實效”的原則,立足于事故災難應對和事故處置全過程,采取多種形式,科學安排專題行活動內容,確保以活動促準備、以活動強能力。
(二)統籌協調,扎實推進。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各類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通過應急演練、培訓和教育,提升應急意識和先期處置能力。各類企業在立足基層車間、班組和崗位開展現場處置演練的同時,要組織開展一次企業領導參與、各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應急演練活動。要不斷拓展專題行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全面開展應急培訓、比武競賽、宣傳教育和應急管理執法檢查等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應急演練活動,進一步推動預案簡明化、卡片化、專業化,特別要提升企業員工化解險情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創新方法,提升能力。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專題行活動,廣泛開展應急管理理論創新,特別是圍繞風險分析、情景構建、應急準備、應急能力評估等開展研究,總結基層好的經驗做法,并按照《關于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主題征文活動的通知》(濟安委辦〔2017〕17號)要求,撰寫理論文章。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合風險特點構建演練情景,針對薄弱環節設計演練內容,著眼最大實效確定演練方法,確保演練效果,真正發揮應急演練評估、檢驗和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作用。要加強應急演練評估工作,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范》(AQ/T9009-2017),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應急演練有關內容和工作程序進行評估與總結,及時發現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應急預案,補充應急裝備。
(四)強化督導,確保實效。市政府安委辦將按照各單位報送的應急演練工作計劃報表,對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企業應急救援演練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采取督查檢查、指導參與等手段和措施,確保應急演練工作落到實處。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進行全市通報,并納入本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同時將專題行活動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宣貫、應急預案優化等日常應急準備工作,以及督察、檢查、培訓等工作緊密結合,送專家下基層、送知識到一線,切實提升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水平。
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專題行活動總結,填報《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專題行活動情況統計表》(見附件),于7月5日前報送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安全生產月”期間,每周五報送應急演練活動開展情況。報送材料包括活動情況電子文本、視頻(分辨率大于1280像素×720像素,格式為MP4、MPG2、AVI、MTS)、照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像素×1080像素,格式為JPG、PNG、PSD)等。重大危險源單位、市屬重點企業及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企業應急演練情況請直接上報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聯系電話:
郵箱:
直接原因:廈深鐵路丹梓特大橋進行橋墩樁基施工時,重約3.8噸的樁錘多次打擊了埋深約10m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的高壓天然氣管道,致使管道表面產生了裂紋,導致管道內高壓天然氣泄漏。間接原因:(1)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和管道運行單位就燃氣管道的走向、坐標定位未做好溝通;(2)未按照相關規定,到當地檔案管理部門查詢管線;(3)施工前,未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4)管線運營單位未按照相應管線管理制度進行管線管理[1]。
2事故應急處理過程
接到有氣體泄漏后,立即組織燃氣企業人員去現場查看,泄漏事實一經確認,立即啟動在《突發燃氣事件應急預案》,并按預案要求疏散周圍500m范圍人員。順序如下:(1)進行事故點影響范圍內評估,對事故點范圍內人員疏散;(2)管道運行企業立即啟動降壓處理,將原來運行壓力為8.1MPa壓力下調;采用燃氣泄漏檢測裝置對泄漏情況進行檢測。(3)封閉事故點范圍內道路,設置安全警戒線和警戒區、建立隔離區及安全保護等措施,并由公安部門對安全警戒區進行嚴管;(4)對事故點范圍內燃氣泄漏情況進行24小時檢測;(5)組織對事故初步分析處理;(6)組織專家對事故處理和臨時供氣進行方案論證;(7)按照實際要求、綜合專家意見鋪設臨時管道;(8)考慮到停氣對下游居民、工商業的嚴重影響,采取鋪設臨時管線進行供氣,并采取帶氣方式進行接通臨時管道;(9)對事故點進行開挖,修復事故管道;(10)恢復主管道供氣;(11)對臨時供氣管道進行斷氣、拆除;(12)事故總結。
3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亮點
(1)具有健全、詳細、實操性的《突發燃氣事件應急預案》。能夠迅速啟動預案,并按照預案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各個單位能夠按照相關職責,及時到位,并按照預案要求,開展相關工作。預案建立使得工作有序、忙而不亂[2]。(2)具有知識結構全面、高效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作為事故處理智囊,對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提出的意見極其重要,專家對事故處理的意見具有很強指導性、實際操作性和安全保障性。(3)具有良好和訓練有素的隊伍是事故處理重要保證。應急隊伍的建立和及時組織演練的影響非常重要,事故管道公司建立具有符合燃氣高壓管道的應急搶險隊伍,并配備了較專業的搶修設備和機械,并按期按時組織搶險人員進行事故演練[3]。(4)當地政府應對急管理重視,事故一經發現,政府各部門啟動應急處理,進行了單位分工、人員布置、召開緊急會議、組織專家對事故進行分析等,突顯出當地政府對應急工作的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和積極穩妥處理事故的能力。
4事故對今后燃氣管理幾點建議
4.1燃氣管線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線實際路由的有效銜接
隨著近三十多年燃氣事業的發展,燃氣管道已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一些大、中、小城市基本都建立了燃氣管理的信息系統,對快速發展的城市來說,燃氣信息系統轉化還是沒跟上,一些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發生了變化,城市燃氣管線信息系統沒有變化,導致地面的標識與埋在地下的燃氣管線發生了偏差。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員的變化,可能由原來的幾十厘米最后發展到幾米,甚至十幾米。這種誤差導致了城市燃氣管道實際管道與信息系統管道產生差異,就會釀成事故。建議燃氣經營單位要及時將管道信息管理系統按照城市發展進行更新,并對燃氣管道進行年度復測,減少實際管線與信息系統管道的偏差[4]。
4.2加強主動應急管理對事故的影響
企業應對管理的燃氣管道應進行區分管理。做好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和管理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應急預案,明確各類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程序。盡快構建覆蓋企業各個方面的預案體系,并做好各級各類相關預案的銜接工作。加強政府和企業聯動,公司與公司之間聯動,確保預案切實落到實處。
4.3建立健全專家工作組
專家對于事故的處理舉足輕重,主要表現在:(1)專家為應急管理工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依據;(2)專家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3)專家發揮技術權威作用,不受行政制約。
4.4提升事故應急處理的能力
充分利用現有辦公資源和專業系統資源,構建綜合應急平臺體系,實現互通互聯,滿足值守應急、信息匯總、指揮協調、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訂應急信息平臺建設規劃,并分步實施,實現統一接報、分類分級處置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5]。強化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送和預警工作。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確保重大突發事件及時準確上報和妥善處置。設立基層信息員,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要抓緊建設各類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制度,充分利用電子屏幕、內部網絡平臺、手機短信息、電話等各種載體體和手段,及時預警信息[6]。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對參與應急的人員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人員的能力。
5結束語
火災預防應急方案1
為進一步強化醫院消防應急能力管理,在預防火災事故發生的同時,及時果斷、穩妥地處理火災事故,確保廣大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的人身和公共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公安部第61號令規定的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消防“四個能力”建設的要求,充分認識火災的極大危險性,在行動上落實各項防火措施、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切實有效地防止火災發生。同時積極做好各項滅火準備工作,一旦發生火災要及時撲救、及時報告,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和人員傷亡,有效地保護員工、患者及家屬的人身和公共財產安全。
二、工作目標
1、為了保障醫院區域內人員和財物安全,一旦發生火災,在統一指揮下,各司其職,恪盡職守,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能夠及時利用安全疏散通道迅速撤離到就近的應急避難場所,學會自救和救人。
三、適用范圍
醫院區域內發生的火災緊急疏散和應急處置。
四、組織機構
(一)醫院成立消防應急處置指揮部: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
主要職責:負責統一組織、協調各部門、科室和院微型消防站力量,進行人員緊急疏散和滅火救援指揮工作。
(二)指揮部下設各成員組,組成及主要職責如下: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地點設在保衛科,負責協助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發揮作用。
職責:
(1)負責有關消防工作的指示、通報和指揮部有關決策的傳達貫徹,做到上傳下達、下情上報。
(2)掌握突發火災的全部情況,按指揮部的要求收集、匯總、上報突發火災所采取的措施。
(3)統一調配使用人員力量,負責做好處置突發火災的具體調度和協調工作,監督檢查每個專業組工作落實情況。
辦公室下設五個專業組:滅火行動組、醫療救護組、疏散引導組、新聞應急組、安全防護組。
1、滅火行動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微型消防站成員及保安人員
職責:負責按照消控中心報警要求,迅速啟動微型消防站,攜帶滅火裝備趕到現場進行初期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掩護。
(1)熟練掌握防火、滅火知識及滅火方法。
(2)熟悉著火部位的地形、位置、水源、滅火器材的配備、安全通道情況。
(3)如有人員被困時,掌握好尋人、救人的基本方法。
(4)會撲救初期火災,負責人員疏散掩護。
(5)及時搶救貴重物資,減少財產損失。
2、醫療救護組
組長:
成員:各科主任、值班醫生和部分護士。
職責:
(1)負責將傷員運送到指定安全區域,并對其進行救治。
(2)根據火災現場險情狀況進行相應救護,必須按照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發生火災則迅速采取滅火措施,控制火勢,配合救援人員將火撲滅。
(3)救治能力超出醫院范圍的,及時向附近醫院求助并將傷員護送到對應醫院。
(4)院辦室負責救護車輛的保障工作。
3、疏散引導組
組長:
成員:保安人員和起火部位所屬科室人員為主
職責:
(1)迅速地、正確地引導患者和家屬及醫護人員向安全區域撤離。
(2)迅速地將火災周圍車輛和貴重物品疏散到安全區域。
(3)在疏散人員和車輛、物品時,若發現有易燃、易爆物,要及時將其撤離危險區,并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4、新聞應急組
組長:
副組長:
職責:負責按照指揮部的命令,統一接洽可能來院的新聞記者,及時準備統一有關信息,必要時封鎖災情現場,防止不良新聞事件發生,最大限度降低災情影響。
(1)增強新聞應急防范意識。
(2)及時發現可疑人員,并第一時間予以接待。
(3)及時與指揮部進行溝通,報告最新準確信息,統一口徑,統一。
(4)及時警戒維持火災現場秩序。
5、安全防護組
組長:
組員:保安人員和機關各科室人員為主
職責:
(1)劃定火災時的安全區域。
(2)劃定火災現場的警戒區域,疏散圍觀群眾。
(3)負責現場和警戒區域的安全和警戒工作,無關人員不準進入現場。
(4)在安全區域設立明顯的救護標志。
(5)加強巡邏,防止物資丟失。
五、形成撲救初期火災三支戰斗力量
第一支戰斗力量:正常上班時間由火災現場工作人員組成,科主任、護士長、科室消防治安責任人為相關責任人,在第一時間自發形成滅火救援力量。非正常上班時間由值班大夫、護士迅速組成,利用就近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第二支戰斗力量:由院微型消防站成員和保安人員及院值班人員組成。上班時間由微型消防站隊長組織人員進行撲救,非正常上班時間由保衛值班人員組織當班保安人員攜帶滅火裝備進行撲救及人員疏散。
第三支戰斗力量:接到報警的公安消防專業滅火救援力量。
要求:各科室要對全科人員進行明確分工,組織火災撲救和疏散引導兩個小組,原則上醫生和男同志為火災撲救組,護理人員為疏散引導組。
六、滅火應急的組織程序與措施
(一)火情報警的處置程序及方式
火情報警分兩種情況:
第一,消控中心接到火災控制器(聯動型)火警信號后,應立即查看火情報警顯示位置,通知一名消控人員及保安攜帶消防應急電話和消防應急包迅速趕赴現場核查,如確認誤報,應查明原因,將火災控制器(聯動型)復位并做好詳細記錄;如確認火災情況發生,應立即通過消防應急電話向消控中心報告,啟動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第二,消控中心接到電話報告火警,應立即向院總值班報告啟動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啟動程序
1、通知醫院總值班立即到達消控中心或現場進行指揮。
2、通知保衛值班啟動微型消防站,組織微型消防站成員和保安攜帶專業設備奔赴現場進行滅火及人員疏散掩護,如火勢較大無法控制,立即向消控中心反饋,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
3、通知帶班領導和主管領導到達消控中心或現場進行指揮,緊急情況通知院主要領導到場指揮。
4、總值班向醫院領導匯報現場情況,同時通知相應組長,做好各自準備。
5、帶班領導通知各專業組做好相應處置工作。
(三)撲救初期火災的程序及措施
(1)發現火災后,現場科主任、護士長、科室消防治安責任人立即組織值班人員,使用就近的滅火設備進行滅火,滅火過程中,根據火災性質(如發生電氣火災時,必須盡快將故障部位相關電源開關切斷,再通過CO?犆鴰鵪鶻釁司齲┎煌≡裾返納璞訃胺絞澆釁司取?
(2)消控中心接到報警,立即報告醫院總值班啟動消防安全應急預案,將火災控制器(聯動型)開啟到自動狀態(處于自動狀態除外)。
(3)保衛科啟動微型消防站,組織微型消防站成員和保安攜帶專業滅火設備迅速趕往現場實施滅火和人員疏散撤離。
(4)各專業組,根據現場情況,時刻準備,等待領導統一指揮。
(四)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與措施
1、現場醫務人員依次搜尋每一個病室,通知患者及家屬有組織的緊急疏散。
2、消控中心通過火災控制器(聯動型)應急廣播向火災現場發出疏散指令。
3、微型消防站人員通過擴音喇叭指揮人員安全疏散。
4、疏散路線盡量簡潔,安全出口的利用要平均。
5、疏散引導組工作人員要分工明確,統一指揮。
(五)安全救護及現場境界的程序與措施
1、醫務科組織人員在現場及時救治火場受傷人員,必要時與其他友好鄰近醫院聯系救治工作。
2、醫務科、器械科、后勤科人員對被搶救、轉移的物資進行登記、保管,對火災損失情況協同有關部門進行清理登記。
3、安保人員迅速趕赴火場,進行現場警戒,維持秩序。
七、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
1、事故報告
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
2、事故統計
對事故過程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工作提供依據。
3、事故分析總結
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做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定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
4、進行獎懲
依據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事故過程中的功過人員進行獎懲,妥善處理好在事故過程中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盡快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
火災預防應急方案2
1 編制目的
為防止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保護員工人身和公司財產安全,本著預防與應急并重的原則,制定本預案。
2 危險性分析
2.1 企業概況
惠州華森涂料有限公司座落于美麗的全國文明城市—惠州,總占地約24665.87平方米。廠區環境優雅、風景優美,花園式工廠,集安全環保型、功能型涂料研究開發、規模化生產和銷售結合為一體的專業化工涂料企業。
華森以科技之匯、健康之匯、誠信之匯為企業使命,在專業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品牌效應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崇高的美譽度。
三匯系列產品中不含甲醛、鉛、汞等有害物質,VOC含量遠遠低于允許值,屬于實際無毒級,并通過“CCC”認證、IS0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及SGS(國際認可)產品認證,連續四年被市工商局評為“守合同守信用企業”。
2.2 危險性分析
本公司生產經營的危險化學品與人體皮膚和眼睛直接接觸可能造成灼傷,發生泄漏容易造成人員中毒,其蒸汽與空氣能夠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產和庫存的原料、產品與高熱源、強氧化劑等接觸,易發生火災爆炸。
3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和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組。
3.1 指揮部組成人員和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安全主管
成員:其他相關管理人員
總經理不在的情況下由安全主管進行現場指揮。
指揮部主要職責:
(1)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2)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3)組織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事故隱患;
(4)組織制定并實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5)負責現場急救的指揮工作;
(6)及時、準確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3.2 工作組組成成員和職責
滅火組:負責消防、搶險。
成員:周桂好、張喜旺、彭為兵、丁建設、劉小安。
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救護。
成員:戴正宏、陽楠、吳安。
警戒組:負責治安、交通管理。
成員:彭長中、唐硯紅。
通訊聯絡組:負責通訊、供應、后勤。
組長:周金前、戴正宏。
運輸組:負責運送傷員
成員:仇雪林、鄧永平。
4 預防與預警
4.1 事故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2)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強化安全生產教育;
(3)車間、庫房加強通風、完善避雷設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報警措施;
(5)保證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4.2 報警與通訊
公司將用于個體防護、醫療救援、通訊裝備及器材配備齊全,并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況;
應急電話:
火警:119
匪警: 110
醫療急救:120
鎮環保局:____
5 應急響應
5.1 滅火處置方案
(1)發現火情,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火勢蔓延并迅速報告;
(2)滅火組按照應急處置程序采用適當的消防器材進行撲救;
(3)總指揮根據事故報告立即到現場進行指揮(總指揮不在現場由副總指揮負責指揮);
(4)警戒組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進行隔離和交通疏導;
(5)救護組進行現場救護,如有需要立即將傷員送至醫院;
(6)通訊組視火情撥打"119"報警求救,并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
(7)撲救人員要注意人身安全。
5.2 泄漏處理方案
泄漏處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5.2.1 泄漏源控制
(1)生產過程中可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停止作業或采取改變工藝流程、物料走副線等方法,并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漏處;
(2)包裝桶發生泄漏,應迅速將包裝桶移至安全區域,并更換。
5.2.2 泄漏物處理
(1)少量泄漏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質包容和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并放在容器中等待處理;
(2)大量泄漏可采用圍堤堵截、覆蓋、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報警:通訊組及時向環保、公安、衛生等部門報告和報警;
2)現場處置: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組織群眾撤離,消除事故隱患;
3)緊急疏散;警戒組建立警戒區,將與事故無關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地點;
4)現場急救:救護組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做好自身及傷員的個體防護,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5)配合有關部門的相關工作。
(3)泄漏處理時注意事項:
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2)嚴禁攜帶火種進入現場;
3)應急處理時不要單獨行動。
5.3 化學品灼傷處置方案
5.3.1 化學性皮膚燒傷
(1)立即移離現場,迅速脫去被化學物污染的衣褲、鞋襪等;
(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來水沖洗創面10~15分鐘;
(3)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紅藥水;
(4)視燒傷情況送醫院治療,如有合并骨折、出血等外傷要在現場及時處理。
5.3.2 化學性眼燒傷
(1)迅速在現場用流動清水沖洗;
(2)沖洗時眼皮一定要掰開;
(3)如無沖洗設備,可把頭埋入清潔盆水中,掰開眼皮,轉動眼球洗滌。
5.4 中毒處置方案
(1)發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中毒者送醫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稱等;
(2)若不能立即到達醫院,可采取現場急救處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向上風向轉移至新鮮空氣處,松開患者衣領和褲帶;口服中毒者,應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6 附則
關鍵詞:燃氣事故;應急管理;思考
在2013年12月13日下午,在廈深高鐵施工樁基時,將交叉位置大鵬LNG高壓管線多次擊打,造成珠三角輸送燃氣主要管道發生燃氣泄漏,事故管道管徑762mm,厚度為17mm、運行壓力8.1MPa的。該事故位置位于坪山新區中心位置,旁邊有居民樓、變壓站、企業、高速公路入口、施工工棚等。事故一經確認,立即啟動了政府、企業應急預案,并向市委、市政府做了報告。事故于2010.12.13發生,到2011.1.14完成搶險并恢復供氣,未發生任何人員傷亡事故。事故發生后,有效應急管理處置不僅保證附近居民生命財產最大安全,而且保障了下游數百萬用戶正常使用燃氣。可見,合理的應急管理安全保障體系,對預防燃氣管線的突發性爆管事故、腐蝕泄露事故和管道的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1 造成事故的原因
直接原因:廈深鐵路丹梓特大橋進行橋墩樁基施工時,重約3.8噸的樁錘多次打擊了埋深約10m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的高壓天然氣管道,致使管道表面產生了裂紋,導致管道內高壓天然氣泄漏。
間接原因:(1)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和管道運行單位就燃氣管道的走向、坐標定位未做好溝通;(2)未按照相關規定,到當地檔案管理部門查詢管線;(3)施工前,未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4)管線運營單位未按照相應管線管理制度進行管線管理[1]。
2 事故應急處理過程
接到有氣體泄漏后,立即組織燃氣企業人員去現場查看,泄漏事實一經確認,立即啟動在《突發燃氣事件應急預案》,并按預案要求疏散周圍500m范圍人員。順序如下:
(1)進行事故點影響范圍內評估,對事故點范圍內人員疏散;(2)管道運行企業立即啟動降壓處理,將原來運行壓力為8.1MPa壓力下調;采用燃氣泄漏檢測裝置對泄漏情況進行檢測。(3)封閉事故點范圍內道路,設置安全警戒線和警戒區、建立隔離區及安全保護等措施,并由公安部門對安全警戒區進行嚴管;(4)對事故點范圍內燃氣泄漏情況進行24小時檢測;(5)組織對事故初步分析處理;(6)組織專家對事故處理和臨時供氣進行方案論證;(7)按照實際要求、綜合專家意見鋪設臨時管道;(8)考慮到停氣對下游居民、工商業的嚴重影響,采取鋪設臨時管線進行供氣,并采取帶氣方式進行接通臨時管道;(9)對事故點進行開挖,修復事故管道;(10)恢復主管道供氣;(11)對臨時供氣管道進行斷氣、拆除;(12)事故總結。
3 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亮點
(1)具有健全、詳細、實操性的《突發燃氣事件應急預案》。能夠迅速啟動預案,并按照預案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各個單位能夠按照相關職責,及時到位,并按照預案要求,開展相關工作。預案建立使得工作有序、忙而不亂[2]。(2)具有知識結構全面、高效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作為事故處理智囊,對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提出的意見極其重要,專家對事故處理的意見具有很強指導性、實際操作性和安全保障性。(3)具有良好和訓練有素的隊伍是事故處理重要保證。應急隊伍的建立和及時組織演練的影響非常重要,事故管道公司建立具有符合燃氣高壓管道的應急搶險隊伍,并配備了較專業的搶修設備和機械,并按期按時組織搶險人員進行事故演練[3]。(4)當地政府應對急管理重視,事故一經發現,政府各部門啟動應急處理,進行了單位分工、人員布置、召開緊急會議、組織專家對事故進行分析等,突顯出當地政府對應急工作的高度重視、快速反應和積極穩妥處理事故的能力。
4 事故對今后燃氣管理幾點建議
4.1 燃氣管線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線實際路由的有效銜接
隨著近三十多年燃氣事業的發展,燃氣管道已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一些大、中、小城市基本都建立了燃氣管理的信息系統,對快速發展的城市來說,燃氣信息系統轉化還是沒跟上,一些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發生了變化,城市燃氣管線信息系統沒有變化,導致地面的標識與埋在地下的燃氣管線發生了偏差。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員的變化,可能由原來的幾十厘米最后發展到幾米,甚至十幾米。這種誤差導致了城市燃氣管道實際管道與信息系統管道產生差異,就會釀成事故。建議燃氣經營單位要及時將管道信息管理系統按照城市發展進行更新,并對燃氣管道進行年度復測,減少實際管線與信息系統管道的偏差[4]。
4.2 加強主動應急管理對事故的影響
企業應對管理的燃氣管道應進行區分管理。做好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和管理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應急預案,明確各類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程序。盡快構建覆蓋企業各個方面的預案體系,并做好各級各類相關預案的銜接工作。加強政府和企業聯動,公司與公司之間聯動,確保預案切實落到實處。
4.3 建立健全專家工作組
專家對于事故的處理舉足輕重,主要表現在:(1)專家為應急管理工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依據;(2)專家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3)專家發揮技術權威作用,不受行政制約。
4.4 提升事故應急處理的能力
充分利用現有辦公資源和專業系統資源,構建綜合應急平臺體系,實現互通互聯,滿足值守應急、信息匯總、指揮協調、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訂應急信息平臺建設規劃,并分步實施,實現統一接報、分類分級處置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5]。強化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送和預警工作。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制度,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確保重大突發事件及時準確上報和妥善處置。設立基層信息員,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要抓緊建設各類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制度,充分利用電子屏幕、內部網絡平臺、手機短信息、電話等各種載體體和手段,及時預警信息[6]。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對參與應急的人員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人員的能力。
5 結束語
燃氣的廣泛運用,在城市中也分布著各類燃氣設施,尤其是地下燃氣管網,基本覆蓋了本市的城區范圍。而燃氣屬于易燃易爆物質,一旦出現燃氣無法正常供應或者發生燃氣突發事件,將直接影響城市正常運行和人們的生活,威脅社會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燃氣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對燃氣供應與使用中可能或正在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以及早解決,全面提高本市應對燃氣突發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乃方,焦文玲,林升柏,等.預防開挖及鉆探作業導致燃氣事故的管理監督[J].煤氣與熱力,2012(2).
[2]秦朝葵,李軍,嚴銘卿,等.腐蝕作用下城市埋地燃氣管道的失效概率分析[J].天然氣工業,2015(5).
[3]韓克順,玉建軍,焦嬌娜,等.燃氣管網泄漏檢測系統的數值模擬[J].煤氣與熱力,2013(9).
[4]劉霄.對于如何做好燃氣設備維護管理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5(5).
[5]侶慶民,許開立,羅煒曄,等.城鎮燃氣供應系統公共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及應用[J].安全,2015(4).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提高處置安全生產事故能力,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保障員工與顧客生命與財產安全,減少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
依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中華人民共與國消防法》、《北京市商業零售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規定》、《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及有關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制定本預案。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 所發生的火災事故、觸電事故與機械傷害事故應對工作。
4、應急工作原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快速反應,協調統一。
二、危險性分析
1、企業概況:
坐落于 方向的 村區內,西邊面臨 ,北邊面臨 ,東邊面臨 ,南邊為 。營業面積 平方米,安全出口 處。現從業人數 人,其中管理人員 人,安全負責人 人,是一家 企業。
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本單位 內有高低壓配電裝置及經營區電源線路較多,易燃品集中堆放,且在 區域內使用燃氣與主食加工機械進行現場食品加工。如果出現人為疏忽或管理不善,就有可能發生火災、機械傷害及觸電等事故。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下設應急辦公室,設在 。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設置通訊聯絡組、滅火組、疏散組、搶救組4個應急救援組。
1、應急指揮部成員及職責: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職 責:
(1)接受上級部門、當地政府應急救援中心的領導并落實指令。
(2)組織本單位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
(3)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4)負責本單位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先期處置與善后工作。
(5)配合專業部門進行事故現場的應急搶救工作。
(6)及時準確向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7)組織對應急預案處置方案的演練,補充完善本單位應急預案。
2、應急辦公室成員及職責:
負責人:
成 員:
職 責:
(1)設專人24小時值班。
(2)接到事故報警后,及時向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
(3)事故發生時,負責判斷并啟動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案。
3、應急救援組職責:
通訊聯絡組: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與情況通報。
滅火組: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初起火災撲救,及時斷電、斷氣。
疏散組:負責引導各部位人員有秩序疏散。
搶救組: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及時護送受傷人員就醫。
(二)組織體系框架:
四、預防與預警
(一)危險源監控:
1、應急指揮辦公室24小時值班。
2、由安全人員負責加強對危險源的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事故預防措施:
1、認真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與安全操作規程。
2、及時對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等隱患進行排查治理,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3、保證消防設備、設施、消防器材、應急照明的完好有效使用。
4、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安全指示標志明顯連續。
5、在危險要害部位,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便于公眾識別。
6、加強對員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對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
(三)信息報告與處置:
1、事故發生后,第一發現人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并盡可能阻止事故的蔓延擴大。
2、現場負責人用最快速度通知指揮部成員到現場,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并迅速做出響應,進入相應的應急狀態,救援組依據職責分工履行各自所應承擔的職責。
3、事故發生后,如事態繼續發展擴大,指揮部立即將本單位地點、起始時間與部位、危險化學品(含劇)名稱與數量、人員傷亡情況、可能影響范圍及已采取的措施等上報三間房地區應急辦公室。(應急辦電話:白天6542.0028、夜間及節假日6542.0017)
五、應急響應
(一)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1、員工發現事故征兆,如電源線產生火花,某個部位有煙氣,異味等,立即報告值班領導,現場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條件下,立即進行自救、滅火,防止火情擴大。
2、事故現場繼續蔓延擴大,現場指揮人員通知各救援小組快速集結,快速反應履行各自職責投入滅火行動。
3、聯絡組撥打119火警電話,并及時向三間房地區應急辦報告,派人接應消防車輛,并隨時與救援領導小組聯系。
4、滅火組在消防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之前,在保證自身安全前提下,根據不同類型的火災,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滅火。
如液化石油氣鋼瓶泄漏著火,用濕布包住手去關閉角閥,無法關閉時,則用滅火器撲救,用水冷卻鋼瓶,滅火后應將鋼瓶拎至空曠處放置。
如電氣設備著火,首先切斷供電線路及電氣設備電源,再利用滅火器進行滅火。
5、疏散組接到警報后,立即按負責區域進入指定位置,用鎮定的語氣呼喊,消除顧客恐懼心理,穩定情緒,防止發生擁擠,以最快的速度引導顧客按指示方向有序疏散。
6、搶救組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撥打120、999急救電話或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7、救援隊伍到事故現場后,迅速報告未疏散出來的人員方位、數量以及疏散路線。
8、火災現場指揮人員隨時保持與各小組的通訊聯絡,根據情況可互相調配人員。
9、進行自救滅火,疏導人員、搶救物資、傷員等救援行動時,應注意自身安全,無能力自救時各組人員應盡快撤離火災現場,等待專業隊伍救援。
(二)觸電事故現場處置:
1、截斷電源,關上插座上的開關或拔除插頭。切勿觸摸電器用具的開關。
2、若無法關上開關,可站在絕緣物上,如一疊厚報紙、塑料布、木板之類,用掃帚或木椅等將傷者撥離電源,或用繩子、褲子或任何干布條繞過傷者腋下或腿部,把傷者拖離電源。切勿用手觸及傷者,也不要用潮濕的工具或金屬物質把傷者撥開,也不要使用潮濕的物件拖動傷者。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開始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若傷者昏迷,則將其身體放置成臥式,打電話叫救護車,或立即送傷者到醫院急救。
(三)炊事機械傷害事故處置措施:
1發現有人受傷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關閉設備電源,向周圍人員呼救,迅速向領導報告。
2、領導接報后,立即到達現場,指揮對受傷人員的搶救工作。
3、一般性外傷,迅速包扎止血,并將傷者送往醫院。
4、如果受傷人員傷勢較重,現場指揮人員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或將傷員送往醫院治療,并及時上報三間房地區應急辦。
(1)發生斷指,立即止血,盡可能做到將斷指沖洗干凈,用消毒敷料包裹,用塑料袋包好,放入裝有冷飲的塑料袋內,將傷者連同斷指立即送往醫院。
(2)肢體骨折,將傷肢固定,減少骨折斷端對周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再送往醫院。
(3)如果肢體、頭發卷入設備內,立即切斷電源停止機器轉動,不可用倒轉機器的方法,妥善的方法是拆除機器取出肢體,無法拆除時撥打119請求支援。
六、應急結束
現場應急處置后,事故得到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已消除,應急工作結束。
七、后期處理
1、組織人員盡快清理現場,檢修受損設備。
2、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賠償工作。
3、協助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
4、將事故總結報告與處置情況報送當地政府應急辦,總結事故應急處置經驗,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
八、應急保障
1、應急隊伍及通訊保障:
(1)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 手機:
副總指揮: 手機:
成 員: 手機:
(2)應急辦公室
負責人: 手機:
成 員: 手機:
(3)通訊聯絡組
組 長: 手機:
組 員: 手機:
(4)滅火組
組 長: 手機:
組 員: 手機:
(5)疏散組
組 長: 手機:
組 員: 手機:
(6)搶救組
組 長: 手機:
組 員: 手機:
2、應急救援物資保障:
照明器材:
消防器材:
防護用品:
通訊器材:
3、經費保障:
本單位從日常辦公費用中,抽出部分資金用于應急物資的添置、維護保養及演練培訓的費用支出。
九、培訓與演練
1、培訓:
商業零售經營單位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設施設備的安全使用、火災事故自救互救及逃生知識、消防器材的使用等相關知識培訓。
2、演練:
根據預案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做好演練記錄,并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修改完善應急預案。
十、獎懲
1、在事故搶險過程中,無故不到位、不服從命令或臨陣逃脫的,將給予罰款或開除處理。
2、在事故搶險過程中,因表現勇敢,減少事故損失的,給予表彰獎勵。
3、在事故搶險過程中,受到傷害的,按照工傷待遇處理。
十一、附則
1、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報送三間房地區應急辦備案,本單位應急辦公室存檔。
2、應急預案制定與修改:
本預案由 制定,每次演練結束或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規的頒布及人員設置變動情況及時修改、補充預案。
一、明確企業應急管理的工作目標
(一)各級各類生產經營企業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建立健全企業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把應急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形成上下貫通、多方聯動、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企業應急管理機制;建立起訓練有素、反應快速、裝備齊全、保障有力的企業應急隊伍;加強企業危險源監控,實現企業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與處置的有機結合;政府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措施;企業應對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健全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二)建立健全企業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大型企業要設置或明確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形成企業主要領導全面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群團組織協助配合、相關人員全部參與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礦山、建筑施工企業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企業(以下簡稱高危行業企業)要設置或指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配備應急管理人員。其他各類企業也要在企業負責人的領導下組織開展自身應急管理工作。
(三)完善企業應急聯動機制。縣級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內的高危行業企業分布、企業重點危險源、應急隊伍、救援基地、應急物資、道路交通等基本情況,加強與企業聯系,組織建立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關聯單位之間的應急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協同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合力,協調有序地開展應急管理工作。中央企業要加強與其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主動接受安全生產監管,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后要及時報告有關情況,預警信息。
三、推進預案體系建設和管理
(四)編制完善企業預案。應急預案是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主線。各企業要針對本企業的風險隱患特點,以編制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為重點,并根據實際需要編制其他方面的應急預案。預案內容要簡明、管用、注重實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生產企業要在預案中明確可能發生事故的具體應對措施。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點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狀況較差企業、產生或經營危險廢棄物的企業和改革重組改制企業的指導,明確預案編制要求,制訂編制指南或預案范本,提高預案質量。
(五)加強企業預案管理。建立企業預案的評估管理、動態管理和備案管理制度。各企業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變動情況,應急預案演練情況,以及企業作業條件、設備狀況、產品品種、人員、技術、外部環境等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及時評估和補充修訂完善預案。企業應急預案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報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備案,并告知相關單位。備案管理單位要加強對預案內容的審查,實現預案之間的有機銜接。
(六)開展多種形式的預案演練。各企業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預案演練工作。高危行業企業要針對生產事故易發環節,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預案演練。要加強對演練情況的總結分析,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應急管理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預案演練的指導,并組織高危行業企業開展聯合演練,促進各單位的協調配合和職責落實。
四、加強企業應急隊伍和基地建設
(七)加強企業專兼職隊伍和職工隊伍建設。按照專業救援和職工參與相結合、險時救援和平時防范相結合的原則,建設專業隊伍為骨干、兼職隊伍為輔助、職工隊伍為基礎的企業應急隊伍體系。大中型高危行業企業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小型高危行業企業要建立兼職的應急救援隊伍,并與有關專業應急隊伍建立合作、聯動機制;其他企業應根據需要指定專職或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對已經建有專兼職消防隊的企業,其應急救援隊伍應當依托已有的專兼職消防隊組建。涉及高危行業的中央企業都要建立起現代化、專業化、高技術水準的救援隊伍。各企業要切實抓好應急隊伍的訓練和管理,加強對職工應急知識、技能的培訓。特別是安全生產關鍵責任崗位的職工,不僅要熟練掌握生產操作技術,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規范和安全生產事件的處置方法,增強自救互救和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簽訂救援協議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要定期協助協議企業排查事故隱患,熟悉救援環境,開展技術咨詢和服務,協議企業應予以積極配合和支持。充分發揮專家對企業應急預案編制、應急演練、應急處置等工作的指導作用,提高企業應急管理水平。
(八)加強企業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大型礦山、石化、民航、鐵路、水上運輸、核工業企業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建設專業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應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業應急救援工作的同時,參與社會應急救援工作。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規范、裝備先進適用、信息暢通、處置能力強的區域應急救援基地,承擔起一定區域內的重大搶險救災任務。有關部門要加強與相關地方的溝通,做好救援基地規劃布局和組織建設工作,建立有效的全國救援基地信息溝通渠道。地方政府要加強對應急救援基地建設的支持,充分發揮救援基地在區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隱患排查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
(九)開展企業隱患排查監管。各企業要組織力量,重點針對企業生產場所、危險建(構)筑物以及企業周邊環境等認真開展隱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災害及衍生災害。對查出的隱患及時治理整改,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對隱患較大的要采取停產、停業整頓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發生突發事件。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實時監控,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改革重組改制企業要特別重視矛盾糾紛和其他影響社會安全的隱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發生。有關部門要加強隱患標準的制訂、完善工作,加強督促檢查。
(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工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企業應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先期處置,并按照分級標準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對溢流、井噴、危險化學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對周邊群眾和環境產生危害的突發公共事件,企業要在第一時間向地方政府報告有關情況,并及時向可能受到影響的單位、職工、群眾發出預警信息。要控制事故發展態勢,標明危險區域,組織、協助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救助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關預案要求,加強對應急處置的指揮領導,組織開展救援和群眾疏散工作。有關單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統一要求,做好各項救援措施的銜接和配合。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各企業應盡快組織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消除環境污染,并加強事后評估,完善各項措施。
六、強化企業應急管理職責分工和相關政策措施
(十一)明確和落實企業應急管理責任。企業對自身應急管理工作負責,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在政府的領導下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安全生產是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按照現有職責分工,進一步加強監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監督指導有關企業預防和應對其他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按照出資人職責,負責督促監管企業落實應急管理方針政策,把監管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納入考核內容,對監管企業應急預案的制訂和落實情況開展檢查。各級政府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負責綜合指導、協調企業應急管理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點,加強對企業應急管理的分類指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對應急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或獎勵,對不履行職責引起事態擴大、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責任。
根據《**縣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強全國“兩會”期間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21〕8號)指示精神,為切實做好園區企業全國“兩會”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提供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現就安全防范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為認真貫徹落實近期近期安全生產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全國“兩會”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我委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國“兩會”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并結合園區實際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2021年全國“兩會”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督促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制度,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完善各修訂汛期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組織開展好隱患排查尤其是地質災害排查治理工作,切實做好全國“兩會”安全生產工作。
二、加強重點行業安全監管
為進一步督促園區各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我委認真組織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治。
(一)危險化學品企業要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技術規程,加強
對生產儲運設施溫度、壓力等參數的監控,有針對性地對遇濕或
高溫容易分解的原材料和產品采取防水、防潮、降溫措施。加強
防雷電設施檢查,禁止雷雨天氣情況下油、氣鍺罐裝卸。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的企業要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危險化學品泄漏。
(二)建筑施工企業要對施工工地存在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危險的隱患進行認真排查,特別是對居住地、工棚、廠庫等重點位置要科學選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作業和居住,遇雷雨、大風等極端天氣時,要按規定立即停止室外高空作業,特別是要落實對吊塔等大型起重機械抗風防滑相關措施。
(三)其他各類企業要針對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特點,著重加強汛期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時掌握預報預警信息。對檢查出的隱患和問題,要立即整改。一旦接到相關等級預報預警信息,要立即停產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