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兒童學習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學習計劃

    第1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兒童 水墨畫 分析 對策研究

    一、前言

    水墨畫作為中國一項傳統的精粹,應該得到更為廣泛的繼承和發揚,從兒童時期便開始注重對水墨畫的興趣培養,能夠對日后的相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兒童水墨畫的教學,有必要分析研究其教學狀況并提出相應的對策。[1]

    二、兒童水墨畫教學概述

    作為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水墨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近年來隨著藝術教育的深入推進,水墨畫教學在中小學校也逐步開展起來。兒童水墨畫教學可以讓兒童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培養孩子對祖國優秀傳統美術的熱愛。

    環顧當今兒童水墨畫的教學,總難免有一種沉重感。面對種種問題,筆者將當今兒童水墨畫的教學現狀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沿襲了傳統兒童畫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用毛筆勾線填色,任由兒童自由發揮,表現出趣味十足的水墨畫。這類的水墨作品雖然具有一定的童趣,但完全沒有傳統技藝的傳承,也就沒有了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氣韻生動”的意蘊,就沒有了筆墨傳情的技藝,豈不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畫傳統湮沒了?

    其二,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臨摹作品作為學習水墨畫的唯一捷徑。不論兒童什么年齡、什么個性,在什么樣背景下成長,都重復著這種繪畫形式。讓一群幼小的孩子成天跟著老師,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畫,畫得“像”才是好作品。這種單一枯燥、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方法捆住了兒童的思維,使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學習水墨畫的興趣也就日漸消失在那一遍遍的臨摹之中了。[2]

    其三,教師心態過于急功近利。一個充滿理想與浪漫的事業變成了純粹的功利,這是美術教育的悲哀。為了檢驗教師的教學以證明其優秀,參賽獲獎成為一個最直接、量化的標準。急功近利地參賽,使得水墨表現的不確定性、孩子對材料的難把握和造型能力的欠缺,三者結合,讓孩子的作品具有了某種純繪畫意義上的稚拙與單純,而這種稚拙與單純恰恰是我們成人繪畫最缺少的東西,于是老師與家長對這種成果津津樂道。

    三、兒童水墨畫的教學對策研究

    1.激發兒童的學畫興趣

    兒童處在一個混沌初開的年紀,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充滿著好奇。教師若能激發起他們的學畫興趣,他們就會自覺地投入水墨畫學習,這將有利于提高水墨畫教學的效率。目前,小學美術中對水墨畫的課標要求就是要用學生的興趣帶動水墨畫教學。同時,興趣也是學生創意能力培養的關鍵,只有存在興趣,才會有獨特的、有價值的想法,如果對這個領域很厭煩,就不必提創造力和創意想法了。

    在進行水墨畫入門教學時,教師可以進行趣味性演示,可以將蘸滿墨水的毛筆在宣紙上進行簡單的作畫,寥寥數筆,學生只是看到了幾條線和幾個點的勾畫,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蝦就誕生了,學生紛紛驚嘆水墨畫的神奇,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拿起手中的筆試一試,只用簡單的點和線,看看還可以畫出什么,這時學生就會動手作畫,有的畫小魚,有的畫樹木。

    2.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要想水墨畫體現出神韻,創作者就必須通過細致的觀察對所要描繪的事物有一個總體認識,抓住關鍵部分才能畫出成功的作品,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畫各種花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不同種類的花進行展示,讓學生先進行觀察。其中,的花瓣是細長而卷曲的;月季則是片狀的花瓣,而且層層包合在一起;牡丹又有自身的特點。要畫好這些花,就要對花的形狀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描畫局部,才能畫得生動傳神。在著色上,這些花的顏色是不同的,即使都是紅色,也有深紅、淺紅之分,顏色的劃分是非常詳細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選擇合適的顏色,同時要學習調色。

    3.因勢利導,培養創作

    兒童存在著個性差異,由于個人素質、生活經歷等不同,創作能力也必然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我將其歸納為如下類型,并在教學實踐中相對調整了教學策略:

    3.1傳承型:偏愛傳統,對水墨語言感悟力強,往往精于摹寫而缺乏獨立組織畫面的能力。這類學生讓他們多做默寫練習。

    3.2原創型:喜歡表現自我,不愿在技法上下工夫,拿起畫筆就愛自由揮灑。這類學生多讓他們憑記憶或聯想等方式進行水墨畫創作。

    3.3創新型:想法多,愛獵奇,但缺乏恒心;既看不起原創型的“小兒科”,又不想在傳統上下工夫。這類學生讓他們嘗試多種表現形式,激發興趣。

    四、運用教學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能集形、聲、色、動感、肌理于一體,既形象又直觀,能夠以新激趣。濃厚的興趣是兒童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兒童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興趣激發的方法很多。

    兒童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新奇的東西很容易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最關鍵的地方引入媒體工具,能極大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媒體工具能使水墨畫教學由籠統變為具體,由抽象變為形象,由模糊變為清晰。例如,構圖規律原本是抽象而復雜的,僅靠語言描述很難讓兒童理解,而利用演變教具不僅能讓兒童發現、理解規律,更使美術課擺脫了理論知識教學中枯燥說教的模式。同時,可以通過投影儀從視覺角度發展兒童審美能力,也可錄制與課文內容吻合的背景音樂,為創作創設良好情境,啟發兒童積極思考、進行創作。范畫要教師自己畫,與兒童生活貼近,容易讓他們在心理上接受。

    教師還要讓兒童嘗試各種新的水墨畫材料,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沒有好奇心就不會產生興趣。水墨畫課應將教授理論與操作訓練有機結合,如畫一個桃子,可先讓兒童觸摸以刺激他們的觸覺系統,再加以引導,讓兒童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充分調動兒童的多種感知器官,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五、結束語

    通過對兒童水墨畫教學狀況的分析以及對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兒童水墨畫的教學是一項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從教人員要嚴格分析教學實際條件,結合兒童發展的客觀環境,制定出最具針對性的合理化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對相關工作的開展可以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護理;化療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1(c)-073-02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主要是造血器官內白血病細胞惡性增生和非造血器官內的白血病細胞浸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兒急性白血病中較常見的類型,其發病高峰年齡為3~4歲,男孩發病率略高于女孩,男女之比為1.1~1.6∶1[1]。現將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臨床診斷為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并行化療治療患兒的護理措施與注意事項分析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46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均根據《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2]確診。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2~13歲,平均(4.1±2.5)歲。46例患兒中,高危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1例,標危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5例。

    1.2 治療方法

    46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均采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建議(第三次修訂草案)》[3]治療。給藥方案:全部患兒均給予大劑量甲氨蝶呤(MTX)治療,每次3.0~5.0 g?m2,總量的1/6(<500 mg)在30 min內快速靜脈滴入,其余劑量24 h內勻速靜脈滴入,靜滴12 h后以四氫葉酸鈣(CF)解救,每次15 mg,每6小時靜脈注射1次。同時給予堿化、水化尿液。

    1.3 護理措施

    1.3.1 心理護理

    幫助新入院的白血病患兒及其家長適應醫院的環境,熱情幫助、關心患兒,讓其感到溫暖。由于本組患兒年齡普遍較小,且化療藥物劑量相對較大,治療時間長,易發生消化道不良反應、過敏反應等情況,大多數患兒易產生恐懼、焦慮心理。因此,化療前向患兒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化療期間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向年長患兒介紹有關白血病的知識,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請已康復的白血病兒童到醫院看望患兒,現身說法,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讓他們以較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1.3.2 基礎護理

    囑患兒注意休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在疾病早期有乏力、貧血、血小板低時需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量。注意加強皮膚護理,定期更換,保持床單位清潔,預防壓瘡的發生。

    1.3.3 預防感染

    感染是導致白血病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兒免疫功能較低,應用化療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對骨髓的抑制,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應對患兒采取保護性隔離,病室環境清潔、空氣流通,每天應進行紫外光照射,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感染的早期表現;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以免造成醫源性感染。

    1.3.4 口腔護理[5]

    保持患兒口腔清潔衛生,避免出血及損傷,進食后囑患兒用生理鹽水漱口。口腔黏膜炎發生后,遵醫囑每天給予口腔護理2~3次,根據口腔pH值及具體情況選用碳酸氫鈉、過氧化氫、滅滴靈等交替漱口。口腔潰瘍疼痛時可用2%利多卡因噴霧,或加入漱口水中含漱止痛。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口腔情況,注意有無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充血、破潰等情況。

    1.3.5 出血的預防與護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兒常見的癥狀,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出血的預防和護理尤為重要。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讓患兒不要劇烈運動,減少磕碰,避免外傷。經常修剪指甲,不要挖耳、鼻,禁剔牙。靜脈注射、骨穿后壓迫注射部位10~15 min。鼻腔少量出血時可用頭部冷敷、腎上腺素棉球填塞壓迫止血。牙齦出血可用冷鹽水含漱。保持安靜、絕對臥床、避免搬動。準備好各種搶救物品、藥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

    1.3.6 用藥期間的護理

    1.3.6.1 熟悉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密切觀察藥物的毒性反應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肛周黏膜潰瘍,應加強口腔、肛周皮膚的護理,水化堿化,以減輕藥物對黏膜的毒性刺激。遵醫囑按時按量給予四氫葉酸鈣拮抗,以減少毒副作用。甲氨蝶呤靜脈滴注時需注意用黑紙包裹,使用避光輸液器,以免藥物分解。

    1.3.6.2 消化道反應的護理 消化道反應是化療患兒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防止胃腸道反應,可在化療前30 min使用止吐藥,在化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胃腸道反應情況[6]。患兒不能進食或存在電解質紊亂時,予以靜脈高營養并糾正電解質紊亂。

    1.3.7 靜脈護理

    制訂靜脈使用計劃,合理選擇靜脈。穿刺靜脈由遠端開始,左右靜脈交替使用,一般情況下選擇粗、直的大血管進行穿刺,成功后應檢查回血良好后才能進行化療藥物的輸注。輸注化療藥物過程中勤巡視,一旦發現注射部位腫脹、疼痛等外滲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輸液,拔除針頭,用硫酸鎂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閉;外滲部位還可用硫酸鎂進行局部濕敷。推注藥物時應證實靜脈穿刺成功,先推注10~20 ml 生理鹽水,順利后方可用化療藥,推注化療藥物后,再推注20 ml生理鹽水沖管。

    1.3.8 飲食護理

    化療期間消化系統往往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可采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法,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鼓勵患兒多飲水,特別是在誘導緩解期間及應用大劑量甲氨蝶呤、環磷酰胺期間,保證患兒有足夠的入量,促進尿酸排出,預防因大量白細胞破壞引起的高尿酸血癥,也有利于藥物毒素的排泄。

    2 結果

    46例患兒行大劑量甲氨蝶呤+四氫葉酸鈣聯合化療后,42例出現消化道反應,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下降;3例患兒出現過敏反應;4例患兒出現口腔潰瘍或潰瘍破潰;11例出現骨髓抑制,經積極治療與合理護理后均有所緩解。

    3 討論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有效的化療治療能夠達到緩解或治愈該病的目的,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起關鍵性作用。因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接受化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掌握正確的化療藥物使用方法,做好患兒及家屬相關疾病及用藥知識的宣教工作,告知其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盡量減少化療不良反應的發生,以達到良好預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晉.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7.

    [2]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2.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建議(第三次修訂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92-395.

    [4]楊峰,梁爽,翟鳳平.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四氫葉酸鈣治療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9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9):54-56.

    [5]李曉磊,樊桂榮,韓英杰.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口腔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27(6):997.

    第3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兒童;數學學習;個別差異;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數學教育在21世紀之初就顯示出了其蓬勃的發展勢頭。隨著我國課改的逐步深入,參照世界先進教育理念的發展方向。在兒童數學學習過程中,了解兒童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對待不同的學生,在當今數學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一、兒童數學學習的個別差異

    (一)學習水平差異

    數學學習在兒童的學習生涯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由于學校教學條件,家庭環境氛圍以及自身智力差異等因素,兒童在數學學習中呈現出了較大的水平差異。主要表現在:對數字概念的理解;對數學符號的運用;運算能力的強弱等。經研究證明,某些3--4歲的兒童數字概念很強,有些可以超過一二年級的水平,而這種學習水平差異與年齡的增長呈正比。在對數學符號的理解方面,兒童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水平,如對1+1=2的理解,可以從外部添加一樣東西組成兩樣東西來表明兒童對于“+”的理解。兒童性別也對其學習數學的水平有一定影響。女生在學習中比男生更容易與老師形成良好的關系,并在態度上更為積極,認真,但女生的數字理解能力,運算能力比男生略弱。

    (二)學習風格差異

    學習風格主要是指兒童在一定時期內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外在認知、個。兒童在學習中很容易養成自身學習習慣和偏好。學習風格不同,偏好不同,兒童對于數字信息的處理能力、組織能力和記憶能力也不同。有些兒童在數學學習中較為耐心,細心,容易分辨數字符號等,能避免出現錯誤。相反,有些兒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窗外的汽車聲、桌上擺放的小物件等,這就為兒童數學學習造成了一定阻礙。另外,有些兒童對數字不敏感,接受抽象思維的反應較慢,需要通過各種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才能理解某些數學概念。自身個性特征也會影響兒童數學學習。個性外向的善于與他人討論研究結果,個性內向的往往偏向于獨立思考,不好意思向他人詢問。

    (三)學習情感差異

    兒童對數學本身的情感是兒童學習數學的重要條件。很多兒童在早期學習中受到了同學嘲笑或是老師的冷淡態度,對數學學習抱有很強的抵觸情緒,認為自己在智力上不如他人。這樣的學習情感很難使兒童樹立信心,加強和老師同學的互動交流。另外,由于數學學習難度的加深,兒童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容易隨年級的增加而下降。

    二、個性化數學教育的實施措施

    個性化數學教育在我國開展的時間并不長,因此,還有很多需要在實踐中得以改正和發展的地方。本文重點提出三個個性化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措施,使兒童能有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也有利于優秀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開展。

    (一)完善教育、組織體制

    個性化數學教育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各個學校,各個班級中,因此要不斷完善教育體制。個性化教育要求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需要保持一定的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不宜過多。但這樣的要求在我國目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實施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應該在發達地區先實施試點,逐步向欠發達地區推進實施。只有實施小班化,才能保證教師對兒童學習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抓住不同兒童的特點,實現真正的個性化。

    (二)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數學作為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具有從具體到抽象轉化的思維。兒童對于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單一的,普通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兒童長期集中注意力,并完成思考運算過程。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對于數字概念和運算,如果為兒童提供具體的實際的教學模具,再逐漸向圖像、符號等方面轉化。另外,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兒童創造出全面的立體的數學學習環境,充分調動眼、手、耳等多個身體器官,使兒童掌握抽象概念,發現數學規律。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兒童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兒童數字辨識能力。

    (三)教師與兒童的全面互動

    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深入領會課改要求,充分了解并認識個性化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兒童正處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思維及行為模式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與兒童全面互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受到老師重視,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使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僅靠老師一人互動還不全面,還應在兒童數學學習中貫穿多種學習形式。另外,由于每個兒童數學學習水平的不同,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習方面較困難的兒童,分析兒童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如:有些兒童手指比出的數字與口頭說出的數字不一致,出現了口頭念慢的情況,教師應當放慢數數速度,引導兒童把一個數字數清楚比清楚后再進行下一個。

    三、總結

    在充分研究兒童數學學習個別差異和對個性化數學教育深入理解的基礎上,認識到兒童的差異,找到針對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習風格,不同學習情感的兒童的學習方法,做到體制上個性化、教學方法個性化、教學主體個性化,從根本上踐行我國課改方案要求和世界先進的教育發展理念。與此同時,使兒童的數學學習得到有效提高,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第4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55

    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在兒童白血病中發病率較高,B-ALL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中占80%~85%[1],臨床預后比其他急性白血病較好。但在B-ALL中有一種變異高表達CD13的急性白血病,我們稱之為B淋巴細胞白血病變異表達CD13,這種疾病臨床預后較差,化療時副作用大,并發癥嚴重,因此,采取合適的護理對策,不但可減輕患兒的痛苦,還能達到滿意的化療效果。近年來我科共收治13例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變異表達CD13的患兒,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3例患兒,其中男8例,女5例。年齡1~5歲4例,6~12歲9例。均通過骨髓穿刺確診為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變異表達CD13。其主要診斷依據為符合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且具有典型異常高表達髓系標志CD13的特點,在流式細胞技術檢驗中主要表達的抗體有CD19,CD34,CD38,HLA-DR,CD20,CD22,TdT及CD13,其形態學特點有細胞胞體大小不等,染色質疏松,核仁明顯1~2個,胞質多數不整齊,邊緣易見突出,部分漿中有可疑細小顆粒。本組13例患兒中對初治的4例采用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柔紅霉素+潑尼松+左旋門冬酰胺酶(CODPL)方案,雖然并發癥較少但臨床緩解率較低,預后較差,化療效果不滿意;后治的9例患兒改用CODPL加小劑量阿糖胞苷治療,臨床緩解率比采用CODPL方案較高,但缺點是化療周期長,化療副作用大,并發癥嚴重,其中并發支氣管肺炎4例,重度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口腔潰瘍1例,化療藥靜脈炎1例。

    2 護 理

    2.1 心理疏導及干預 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目前國內治療的療程要求達到5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有效穩定患兒及家長的情緒,使其自覺接受治療是保證醫療效果的關鍵,還可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作用。對于6歲左右的幼小患兒,因本身的知識所限,其負性情緒如焦慮等反應就較少,這類患兒要盡量讓家長陪伴,提供有趣的書籍和玩具等,分散其對穿刺所致的疼痛、化療所致各種反應的注意力,還應更多地關注家長的心理變化并進行心理指導[2],因為家長的情緒變化與患兒的心理和治療效果呈直接關系,要讓家長樹立信心,積極配和治療,并告之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讓家長了解所用的化療藥物、劑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合并感染、出血、 血尿、脫發等),并講解定期化驗(血象,骨髓、肝、腎功能,腦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兒所處的治療階段。對于11歲左右的患兒,雖然對白血病的危害性還未感到恐懼,但卻很容易受住院治療、化療藥物所致胃腸道反應及脫發后自我形象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告訴患兒及其家長,脫發只是暫時現象,待化療結束后,頭發會慢慢長出來[3]。我們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心理護理措施,13例患兒全部積極接受治療,保證了治療方案的有效進行。

    2.2 感染的觀察與護理 急性白血病患兒本來自身抵抗力低,再加上使用化療藥物,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就會明顯降低,當粒細胞<0.5×109/L時,感染的發生率增高,而粒細胞<0.1×109/L時,敗血癥及其他嚴重感染更易出現。本組患兒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發熱,4例支氣管肺炎,2例重度感染,1例口腔潰瘍,以上感染的患兒除應用廣譜抗生素外,重度感染的患兒還加用了萬古霉素聯合治療,萬古霉素雖抗菌力強但毒副作用也大,使用時注意嚴格控制滴速在1 h以上,嚴密觀察有無血尿等腎毒性表現,定期監測聽力,發現耳鳴、眩暈等癥狀及時處理。護理時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保證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病室空氣流通,地面及床頭桌椅均用84消毒液擦拭,做好保護性隔離。對于高熱患兒要進行體溫監測,給予適當的降溫處理,多飲水,保證水分的攝入。對于合并支氣管肺炎患兒可霧化吸入生理鹽水+鹽酸氨溴索,進行消炎、鎮咳、祛痰等對癥治療。對于發生口腔潰瘍的患兒我們用生理鹽水棉球做口腔護理,每天2~3次,在潰瘍面涂冰硼散,每天3~4次,漱口液可選用碳酸氫鈉與呋喃西林漱口液交替漱口,如疼痛嚴重,可用1%普魯卡因2 ml+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2 mg+生理鹽水100 ml溶液含漱,以減輕疼痛[4]。皮膚護理時要注意大小便后及時清潔會陰處及肛周皮膚以防感染。以上感染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臨床癥狀消失。

    2.3 出血的預防及護理 要密切觀察患兒口腔、鼻腔、皮膚黏膜、顱內及胃腸道有無出血現象。定期監測血常規,一般2~3 d 檢測1次,如血小板低于80×109/L,容易出現出血傾向,此時要絕對臥床休息,禁止溫水擦浴、熱敷,注意觀察皮膚及黏膜有無出血點。做各項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穿刺要準確無誤,注射治療后要延長穿刺點按壓時間,一般在5 min以上。發熱的患兒應用藥物退熱時,要避免使用復方氨 基 比林、水 楊 酸 類 藥 物,以免加重出血。顱內出血是白血病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應注意觀察患兒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若患兒突然出現視力模糊、頭暈、頭痛、呼吸急促、噴射性嘔吐,甚至昏迷,則提示有顱內出血的可能,應及時配合醫師搶救。本組有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兒,經給予清淡、高熱量、易消化飲食,嚴禁辛辣、堅硬及過熱的食物,并配合應用止血藥物,出血3 d后停止。

    2.4 化療藥物應用時的靜脈護理 有些化療藥物,如長春新堿、阿霉素、柔紅霉素等對皮膚刺激性較大,多次注射或藥液滲漏都會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炎癥或壞死,所以應用時要注意:(1)血管的選擇,要盡量有計劃從遠心端向近心端穿刺,并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熟練的靜脈穿刺技巧,避免反復穿刺血管。若藥物劑量過大,刺激性過強,應首先選擇雙上肢粗直的血管注射。每次應更換注射部位,若需要長期注射化療藥物,最好使用PICC置管或靜脈港[5]。(2)靜脈注射前應先用生理鹽水沖洗,確定針頭在靜脈內方可注入藥物;靜脈注射時要邊抽回血邊注藥;藥物輸注完畢后再用生理鹽水10~20 ml沖洗后方可拔出針頭[6],拔針后局部按壓數分鐘,以防藥物外滲或發生血腫。(3)輸注時疑有或已經發生化療藥物外滲,立即停止注入,不宜立即拔針,應由原部位抽取3~5 ml血液以除去部分藥液,拔除注射針,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鎂濕敷,也可用普魯卡因局部封閉。(4)本組中有1例已發生靜脈炎的患兒,我們采用患肢抬高制動,礬冰液濕敷,紫外線燈照射,每日1次,每次30 min,28 d后癥狀基本消失。

    3 小 結

    綜上所述,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變異表達CD13的患兒在做化療時,副作用和并發癥雖然比其他白血病化療時重,但只要我們通過提前預防、注意觀察、積極處理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患兒的痛苦就會降低到最小化,從而達到滿意的化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桂蘭,張樂萍,陸愛東,等.短療程化療方案治療兒童標危型B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65例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12):948-949.

    [2] 陳紅艷.臨終白血病患者家屬心理反應調查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7):27-28.

    [3] 韓 靜,劉均娥,馬岳紅,等.白血病患兒對護士的期望[J].護理研究,2011,25(6C):1623-1624.

    [4] 范壯先.正確的漱口方法對白血病病人口腔感染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9B):2458.

    [5] 梅俊輝,趙婷媛,劉 霞,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時機對靜脈炎發生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22-23.

    [6] 牛志坤,劉玉芳,高 欣,等.正壓留置針與普通留置針在化療中的應用與護理[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7):770.

    第5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VVER;核電站;堿金屬控制;除堿工況

    中圖分類號:TL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7-0047-02

    1 VVER機組核電站除堿系統的運行方式

    VVER機組核電站除堿系統由KBE50AT001和KBB10AT001兩種除堿方式組成,其中KBE50AT001是一個混床,在機組啟動階段使用不小于16 g/L的硼酸溶液飽和其中的陰樹脂,其中的陽樹脂用于除堿,在結構布置上它與一回路凈化系統KBE10呈并聯分布;而KBB10AT001是一個陽床,在結構布置上它對一回路除氣器KBA10BB001中的冷卻劑進行循環除堿,系統流程見圖1。

    2 VVER機組核電站除堿系統化學控制方式

    由于KBE50AT001的樹脂填裝量相對較少(陽樹脂僅0.9 m3),壽期前期和中期主回路中氨堿濃度較高,如投用KBE50頻繁容易導致很快失效,且KBE50樹脂不能在機組功率運行時更換樹脂,而KBB10AT001樹脂裝填量相對較多(陽樹脂2.4 m3),且可以在功率運行時隨時更換,故一回路總堿控制方案的總體思路為:壽期前中期投運KBB10AT001,壽期后期投運KBE50AT001。具體的操作方案及注意事項如下。

    2.1 KBE10氨鉀飽和階段

    由于技術規格書中在機組MCL后給了10天的水質調整期,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10天時間使主回路和KBE10水質穩定在溶氫3.9 mg/L,總堿A區下限略上的位置,以期達到保證水質合格的條件下盡量少加KOH的目的,具體控制措施如下。

    1)在機組啟動階段啟動主泵加熱時利用一回路排出的硼酸進行KBE10和KBE50硼飽和,KBE50硼飽和后要馬上關閉KBE50出入口閥門,防止氨鉀進入KBE50。

    2)KBE10硼飽和完成后馬上接入一回路進行氨鉀飽和。

    3)KBE10氨鉀飽和初期(KBE10出口未檢出氨鉀)可以適當提高加氨鉀的目標值以加快飽和,但同時為避免過高的氨鉀洗脫出KBE10中的氯,我們控制加氨的目標定為18 mg/L,加KOH的目標定為A區上限(0.5 mmol/L)。

    4)KBE10氨鉀飽和中期(KBE10出口檢出少量氨鉀),此階段由于是KBE10易洗脫出氯離子,故我們將加氨的目標下調為15 mg/L,加KOH的目標調整為A區最佳(0.45 mmol/L),加強KBE10出口氯離子的監測,KBE10出口氯出現上漲時下調加氨目標。

    5)KBE10氨鉀飽和后期(KBE10出口氨鉀與入口較為接近),此階段由于機組已帶功率,硼酸濃度已降至6-9 g/L,但此時受到主回路溶氫的限制,我們將一回路下泄流量調至機組允許的最大值,將加氨目標繼續下調至主回路溶氫3.9 mg/L所對應的氨濃度(一般在11 mg/L左右,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目標),總堿調整至A區下限略上的位置,保證溶氫穩定在3.9 mg/L,總堿穩定于A區下限略上的位置。當然此時也不能忽視KBE10洗脫氯離子的風險,需對KBE10出口加強氯離子的監測。

    2.2 機組運行前中期

    根據一回路物料守恒的原則,我們可以根據一回路下泄量,溶氫目標值,KBB10AT001流量等參數計算出所需加入的氨量,然后通過加氨泵KBD31/31AP001的性能參數可以計算出所需的加氨泵頻率,即可控制一回路水質的穩定。

    隨著主回路硼濃度的下降及硼核反應產生的鋰在一回路中的逐漸累積,一回路總堿在硼堿曲線中的位置會逐漸上移至A區上限,這時投運KBB10AT001除堿。

    1)沖洗KBB10AT001:

    由于KBB10AT001為陽床,在放射性及氧化條件下會分解,產生的磺酸基團進入主回路會造成硫酸根升高,故在投運前需進行沖洗,沖洗至KBB10AT001出口硫酸根

    MNH3=CH2×17/3×(0.8+X)×3.6+(0.8+X)×Y×3.6

    X:KBA下泄流量,kg/s;

    Y:一回路氨濃度,mg/L。

    2)投運KBB10AT001:

    沖洗合格后即可投入一回路中除堿,投運后要保持主回路溶氫,氨穩定需將除氣器中損失的溶氫及KBB10AT001吸收的氨補充進一回路,每小時需加入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CNH3×Y/(0.8+X+Y)+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B10AT001的流量,kg/s。

    由于KBB10AT001投運后會造成KBE10AT001吐鉀吃氨的現象,這部分的氨沒有上面的計算公式中考慮到,到了KBB10AT001投運后期,KBE10AT001前后氨的差距會很大,這部分氨就不能忽略了,要維持溶氫穩定,這部分氨也要加進一回路中,每小時需加入的這部分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KBE10出入口濃度差×KBE10流量×3.6

    在KBB10AT001投運后期中還會遇到下面的情況:一回路總堿不再下降甚至上漲,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系統管線設置的原因使KBB10AT001不能完全將除氣器中的鉀吸收掉,會有一部分鉀重新回到一回路,隨著KBE10AT001出入口鉀差距的不斷加大,就會造成KBB10AT001吸收的鉀等于甚至小于KBE10AT001釋放的鉀的情況,在這種情形下,主回路總堿會不降甚至上漲,這時我們可以采取加大下泄,增加KBB10AT001流量的方式使總堿下降,如果采取以上措施后總堿仍不能下降,則我們只能采取降低加氨量犧牲一回路溶氫或者降低KBE10AT001流量的方式解決。

    3)停運KBB10AT001:

    當一回路總堿降至A區下限時需要停運KBB10AT001,停運后每小時需加入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運KBB10AT001后會造成KBE10AT001出現吃氨吐鉀的現象,因此在剛一停運KBB10AT001時一回路總堿反彈會較多,如果此時的硼鉀曲線寬度較窄需要連續跟蹤幾個班總堿,防止反彈太快總堿超出A區。

    2.3 機組運行后期

    機組運行到后期時,根據放射性源項控制的要求,需要將溶氫控制到較低的水平,而且此時硼堿曲線的區域也極窄,而受KBB10AT001管線布置所限,不能完全將除氣器中的鉀和氨去除,KBB10AT001的除堿效率不是很高,溶氫控制難度也增加,而KBE50AT001是直接接入一回路將氨鉀全部去除的,除堿效率更高,且不會損失一回路中的溶氫,因此到壽期末,我們采用KBE50AT001除堿。

    1)沖洗KBE50AT001:

    由于KBE50AT001為混床,裝有0.4 m3的硼飽和的陰樹脂,如果直接接入一回路除堿會造成KBE50AT001釋放硼酸,如果釋放的硼酸過多會引起主回路功率波動,因此需要用一回路的硼酸沖洗KBE50AT001使KBE50AT001出口硼酸與一回路硼酸相差小于0.1 g/L,沖洗排出的硼酸排至KBB10水箱中,然后在除氣器中配置與一回路硼酸一致的硼酸補充一回路。因此沖洗時為了維持一回路氨,溶氫穩定需將下泄損失的溶氫及沖洗損失的溶氫及氨補充進一回路,計算公

    式為:

    MNH3=CH2×17/3×(0.8+X+Y)×3.6+Y×Z×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E50沖洗流量,kg/s;

    Z:一回路氨濃度,mg/L。

    2)投運KBE50AT001:

    待KBE50出口硼酸與一回路硼酸差值小于0.1g/L時可投入KBE50AT001除堿。投運后要保持主回路氨,溶氫穩定需將除氣器損失的溶氫及KBE50除去的氨補充進一回路,每小時需加入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CH2×17/3×(0.8+X)×3.6+Y×Z×3.6

    X:KBA下泄流量,kg/s;

    Y:KBE50流量,kg/s;

    Z:一回路氨濃度,mg/L。

    由于KBE50AT001投運后會造成KBE10AT001吐鉀吃氨的現象,這部分的氨沒有上面的計算公式中考慮到,到了KBE50AT001投運后期,KBE10AT001前后氨的差距會很大,這部分氨就不能忽略了,要維持溶氫穩定,這部分氨也要加進一回路中,每小時需加入的這部分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KBE10出入口濃度差×KBE10流量×3.6

    3)停運KBE50AT001:

    當一回路總堿降至下禁戒線時需要停運KBE50AT001,停運后需將一回路加氨量下調,每小時需加入的氨MNH計算公式為:

    MNH3=CH2×17/3×(0.8+X)×3.6

    X:KBA下泄流量,kg/s。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運KBE50AT001后會造成KBE10AT001出現吃氨吐鉀的現象,因此在剛一停運KBE50AT001時一回路總堿反彈會較多,而此時一回路硼酸濃度較低,硼堿曲線較窄,故需要每班跟蹤一回路總堿,防止總堿上漲太快而偏離。

    參考文獻

    第6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IL-2IL-10;流式細胞術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patients at initial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omplete remission(CR)after IL-2 in serum,the change of IL-10 level.Methods Diagnosed with ALL after chemotherapy and 20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 in 30 cases of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 by flow cytometry(FCM)measurement diagnosis group,complete remission group(CR),healthy control group serum IL-2,IL-10 level changes of these two cytokin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an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level of IL-2(3.59±1.18) pg/ml in the newly diagnos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6.22±2.03) pg/ml(P

    Key words: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IL-2IL-10;Flow cytometry

    近年恚有許多關于白血病患者體內細胞因子變化的研究,但大多數實驗的對象以成人為主,也有部分實驗的對象包括成人和兒童,并且兒童的平均年齡偏大,很少完全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實驗研究。兒童急性白血病尤其是低年齡段的患者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且兒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因此,了解兒童免疫功能狀態十分必要。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兒童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疾病,以骨髓中白血病細胞克隆性增生為主,抑制了正常造血細胞的產生,并侵犯其他組織和器官,從而使患兒表現出貧血、出血、感染、骨痛、關節浸潤等一系列臨床癥狀,且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程短,易復發,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目前白血病的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染色體異常、化工燃料、病毒感染、輻射、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相關。有研究[1]證實細胞因子的分泌和調節異常能使腫瘤細胞逃脫機體的免疫監視,細胞因子的網絡失衡可能為急性白血病的發病提供機會[2]。現采用流式細胞術對我院30名ALL患兒化療前及完全緩解后血清中細胞因子IL-2和IL-10的含量進行測定,探討這兩種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與兒童ALL患者體內免疫功能狀態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山西省兒童醫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到2月依據臨床癥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且經過化療6個月后得到完全緩解的患兒30例作為實驗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15歲,平均年齡5.72歲,其中28例T型ALL,2例B型ALL。同期門診兒童保健科體檢健康的兒童20例作為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73歲。

    1.2標本采集 分別抽取初診組、完全緩解組(CR)、健康對照組兒童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后取上清液,放置于-80℃冰箱待檢。

    1.3檢測方法 采用流式細胞術(FCM) 進行測定,流式細胞儀由美國BD公司生產,試劑購買于北京礦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公司提供的細胞因子檢測使用手冊進行操作。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7.0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Dunnett T3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

    2結果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療前和完全緩解后體內IL-2和IL-10水平的變化值如下,見表1。

    初診組IL-2水平(3.59±1.18)pg/ml與正常組兒童IL-2水平(6.22±2.03)pg/ml相比較明顯下降(P

    3討論

    人體內的胞因子主要是由輔T淋巴細胞1(Th1)型和輔T淋巴細胞2(Th2)型細胞分泌而來,其中Th1型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有INF-r、IL-2等,Th2型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有IL-4、IL-10等。Th1型細胞所產生的細胞因子主要在細胞免疫中發揮效能,而機體抗腫瘤機制的重要形式是由細胞免疫介導的;Th2型細胞所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在機體的免疫系統中發揮負調控作用。因此這兩種細胞所分泌的細胞因子在人體的免疫應答反應中保持動態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其中一類細胞因子在機體的免疫應答中處于明顯優勢位置,人體的機能就會發生免疫功能紊亂,造成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Th1/Th2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并向Th2漂移,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腫瘤能力下降[3],而最嚴重的后果是可能使人患上惡性腫瘤。

    IL-2是人體發揮免疫功能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細胞免疫最主要的細胞調節因子,IL-2主要由活化的Th1細胞分泌,其他與免疫相關的細胞也能分泌少量的IL-2,如:B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DC)、CD8+T淋巴細胞(CTL)、NKT細胞和肥大細胞等。IL-2主要的免疫調節作用包括:①促使T、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及抗體的分泌;②增強淋巴細胞表面黏附分子(AM)的表達,誘導殺傷細胞殺傷靶細胞[4];③促進CD8+細胞的產生;④促進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強抗白血病作用[5];⑤能夠誘導產生NK細胞并促進其增殖,增強活化NK細胞的自然殺傷能力[6];⑥激活巨噬細胞及增強其吞噬及抗原提呈功能,在機體的抗腫瘤過程中發揮一定的免疫功效[7];⑦活化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誘導腫瘤細胞的死亡;⑧能促使抗原已致敏的CD4+Th細胞(Th0)向Th1型細胞方向分化。IL-2水平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8-9],有兩種主要的原因可能與之相關,一方面可能由于白血病細胞分泌大量sIL-2R,與效用性淋巴細胞表面表達的IL-2R競爭性的結合IL-2,從而使血清中IL-2的含量明顯減少[10];另一方面考慮是IL-2主要來源細胞Th1型細胞數量的減少和其分泌IL-2能力的下降造成的。這次實驗結果顯示ALL患兒化療前血清中IL-2的含量較正常對照組明顯下降,從而使得Th1型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反應能力顯著減弱,這可能是造成白血病細胞惡性克隆性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IL-10是機體免疫過程中的起主要負向調控作用的細胞因子,具有十分顯著的抑制免疫的功能[11]。主要Th2分泌而來,腫瘤細胞、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也是IL-10的重要來源之一,樹突狀細胞(DC)、中性粒細胞、Kupffer細胞、上皮細胞也能分泌少量。IL-10的免疫抑制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抑制Th0型細胞向Thl型細胞方向增殖、分化,促進Th0型細胞向Th2型細胞方向增殖、分化,并且能使Th1型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能力減弱,從而使機體的免疫功能處于抑制狀態,易于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最終導致腫瘤性疾病的形成。②阻礙樹突狀細胞(DC)、吞噬細胞等抗原提呈細胞(APC)在免疫過程中發揮遞呈抗原的功效,使細胞毒性 T 淋巴細胞(CTL)處于免疫無應答狀態,容易造成免疫功能缺陷,為腫瘤的產生創造便利的環境。③抑制炎癥反應,缺乏可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抑制NK細胞的活化,減低IL-2活化NK細胞分泌IFN-γ和TNF-α的能力,使機體的抗腫瘤活性下降。當人體發生惡性病變時,體內的Treg細胞明顯增多,而腫瘤細胞和Treg細胞可大量分泌IL-10,腫瘤患者體內 Th2型細胞占據優勢狀態[12],而Th2是IL-10的主要分泌源,從而使得腫瘤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升高顯著。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患兒血清中的IL-10含量明顯增多,嚴重抑制了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得免疫監視能力嚴重下降,從而有利于白血病細胞的免疫逃逸,促進了白血病的發生,與Douillard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

    患兒治療前血清中IL-2的含量與對照組正常兒童相比較明顯降低,IL-10含量顯著升高,和一些學者[14-16]的結論相同,說明Th1型和Th2型細胞因子異常表達。Th2 型細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患兒體內占據優勢地位[11],可使患兒CTL細胞、NK細胞和DC細胞數量的急劇減少和功能的明顯減低,分泌抗體能力下降,造成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顯著降低,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抑,從而導致了急性白血病患兒體內免疫功能發生嚴重紊亂。隨著化療的進行,完全緩解后患兒血清中IL-2的含量明顯升高,IL-10的含量則急劇下降,與文獻[14,16]結果一致,這可能是由于緩解后患兒體內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參與免疫應答的效應淋巴細胞數目上升,分泌IL-2增多,經化療作用患兒體內腫瘤負荷明顯降低,使得IL-10的分泌量顯著減少。然而IL-2和IL-10的含量都未達到對照組正常兒童水平,考慮與長期化療形成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密切關系;且患兒年齡小,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完全緩解后患兒機體的免疫功能正處于逐漸恢復中,所以機體的免疫功能重建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有科研人員[17-19]研究證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的顯著升高是疾病預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化療后患兒體內IL-10的含量仍然很高,可能預示著疾病的惡化[20]。

    由此可見,細胞因子IL-2和IL-10在兒童ALL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可能發揮了免疫調節功能,其含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ALL患兒體內的免疫功能狀態的好壞,通過動態監測急性白血病患兒血清中IL-2、IL-10含量的變化了解患兒體內的免疫功能情況,可作為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評價療效和預測疾病預后的指標之一,也為兒童ALL患者的治療奠定理論基礎。

    近年來,IL-2作為一種免疫治療藥物已經應用于許多腫瘤性疾病(如:肺癌、腎癌、直腸癌、黑色素瘤等)的臨床治療,其中對腎癌[21]、黑色素瘤最有效,IL-2聯合化療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療中也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但是大多數治療用于成人患者,較少用于兒童患者,因此,可以_展IL-2聯合化療用于兒童ALL患者的臨床試驗以提高患兒的長期生存時間和質量。

    參考文獻:

    [1]Prussin C,MetcaIfe DD.Detection of intracytopIasmic cytokine using fIow cytometry and directIy conjugated anti-cytokines[J].ImmunoI Meth,1995,188(1):117.

    [2]Nakase K,Kita K,Anazawa H,et al.Induction of cell surface interleukin-2 receptor alpha chain expression on immature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cell[J].Leuk Res,1994,18:269.

    [3]Yamamura MJ,Modlin RL,Ohmen JD,et al.Local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cancer[J].Clin Invest,1993,26:1005-1010.

    [4]Surlivan B,Thomas R.CD40 and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J].Crit Revlmmunol,2003,23(1-2):83-107.

    [5]Brune M,Castaigne S,Catalano J,et al.Improved leukemia free survival after post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histamine dihydrochloride and interleukin-2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results of a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Blood,2006,108(1):88-96.

    [6]Waldmann T A.The biology of interleukin-2 and interleukin-15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herapy and vaccine design[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06,6(8):595-601.

    [7]Liu H,Yao YM,Ding LH,et al.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acts as a co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2 in promoting interleukin-2 transcription[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9,41(3): 641-648.

    [8]沈艷輝,張瑞東,周Q.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兒細胞因子水平與疾病狀態的關系[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5,20(6):312-315.

    [9]李中東,楊文琪,晏家益,等.IL-2、sIL-2R在白血病中的變化及意義[J].白血病?淋巴瘤,2001,10(4):234-235

    [10]Foa R,Giovarelli M,Jemma C,et al.Interleukin 2(IL 2)and interferon-gamma production by T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B-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evidence that normally released IL 2 is absorbed by the neoplastic B cell population[J].Blood,1985,66(3):614-9.

    [11]姜煥好,曾東良,吳春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醫學綜述,2012,18(2):299-300.

    [12]張瑞萍,心,王社論,等.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調節性T細胞及Th1、Th2細胞的檢測和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醫學, 2012,19(6):602-604.

    [13]Douillard、J Y,Cunningham D,Roth A D,et al.Irinotecan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fluorouracil aline as first-Iine treatment for mete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0,355:1040-1047.

    [14]楊云,張王剛,喬義超,等.急性白血病患者IFN-r和IL-10表達的研究[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3,16(5):207-210.

    [15]楊會志,汪健,孫自敏,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淋巴細胞內細胞因子表達特性[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7,15(6):1161-1164.

    [16]楊俊文,賀付成,尹惠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2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測定[J].河南醫學研究,2000,9(2):151-152.

    [17]Bien E,Balcerska A,Adamkiewiczdrozynska E,et al.Pre-treatment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10,interleukin-12 and their ratio predict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probability of event-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childhood soft tissue sarcomas,Hodgkin's lymphomas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J].Clinical Biochemistry,2009,42(11):1144-1157.

    [18]⒅靖眨羅樹舫,蔣紅.急性白血病患兒血清IL-10、IFN-r的檢測及其相關性[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J],2001,22(4):337-339.

    [19]黎啟利,汪平幫,黃竹英.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及白細胞介素-10的表達及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8):1157-1158.

    第7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澳大利亞;《早期學習框架》;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3)10-0051-04

    進入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幼兒教育在增強國家競爭力中的基礎性作用,即幼兒教育是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儲備的,因而致力于推行國家幼兒發展計劃。

    國家幼兒發展計劃是一個系統架構,包括對幼兒學習課程、質量監管體系、專項支持制度、專業人力資源支持以及區域平衡發展和宏觀調控與市場運營兼顧機制的建設等。由澳大利亞政府、州和地方政府、早期兒童教育機構以及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并由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于2009年7月2日簽發的《早期學習框架》(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EYLF,以下簡稱《框架》)則是國家幼兒發展計劃中有關學習課程的規定。制定這個《框架》是為了幫助教育者為兒童提供機會以促使潛能開發的最大化,為他們的入學做準備,并為他們未來的學業成功打下基礎,從而確保在全國不同地區實行一致且高質量的早期兒童教育。《框架》反映了澳大利亞早期教育改革在課程方面的最新動向,了解其理念、內容及實施,對于促進我國的早期教育改革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框架》的主要內容

    《框架》認為,兒童的生活具有歸屬(belonging)、存在(being)和成長(becorming)三方面的特點。“歸屬”即承認兒童與他人是相互依存的,并且這種依存是界定兒童身份的基礎性因素。“歸屬”是兒童存在和成長的核心,塑造著兒童是誰,將成長為誰。“存在”認可的是兒童當下生活的意義,而不僅僅把童年生活看作是未來的準備。“成長”反映的則是兒童在學習和生長過程中發生的重大改變,包括由諸多不同的事件和環境引起的身份、知識、理解、能力、技能、關系等方面的變化。

    基于這樣的兒童觀,《框架》強調了兒童學習(children’s learning)的核心地位,注重兒童學習的動態性、復雜性、整體性和建構性,并從原則、實踐和學習結果三個方面確立了早期兒童教育和課程決策制定的基礎。

    (一)《框架》提出的原則

    《框架》在充分吸收當代早期兒童學習和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早期兒童教育課程制訂的五大原則,以幫助兒童取得進步。

    1.建立安全、尊重、互惠的關系

    研究表明,當學習環境具有參與性、回應性和激勵性時,兒童的學習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結果。令兒童感到信賴的關系,能夠為他們的探索和學習提供安全的環境,兒童會發展起自信心和自身價值感,逐步形成認可和尊重他人感受的意識,并積極與他人互動。教育者若能與兒童建立起安全、尊重和互惠的關系,將有助于兒童發展與他人積極互動的能力,了解自身對他人所負有的責任,理解學習過程中互信合作的重要,等等。

    2.與家長建立伙伴關系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同時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老師。早期教育者與家長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工作,將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學習。要想建立起真正的伙伴關系,早期教育者和家長應做到:尊重彼此擁有的有關兒童的知識;認清各自在兒童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的作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坦誠交流;分享各自的兒童觀;共同參與決策。

    3.對所有兒童持高期望且平等對待

    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的早期教育者認為。盡管兒童的生長環境和能力水平存在差異,但所有兒童都有成功的可能。當兒童自身、家長和教育者對兒童的學習持有高期望時,他們的進步將最大化。因而,早期教育者在做出課程決策時應注重兒童的參與。與兒童、家長、社區以及其他服務機構建立起伙伴關系,努力探尋平等、有效的方式,以確保所有兒童有機會達到學習目標。

    4.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基于當代澳大利亞社會文化多元性的特點,《框架》強調課程設置應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具體表現為:課程應尊重并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的生活、價值、信念和認知方式,教育者應保護兒童的文化身份,充分體現兒童的能力和優勢,以激發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的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并鼓勵兒童了解彼此文化的異同,學習共同生活。

    5.持續地學習并反思實踐

    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是一種持續的學習形式,其目的在于搜集信息、獲得啟發,以支持兒童的學習。早期教育者應經常從不同的角度考察自身參與、經歷的事件,檢驗隱含在其背后的理念。反思這樣的理念是否合適,是否有其他更合適的理念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已觀察到或經歷的事件等。在這樣一種研究實踐、檢討效果、產生新想法的持續循環過程中,建立起一種專業探究文化。

    (二)《框架》倡導的實踐

    《框架》倡導早期教育者要采用豐富的實踐方式促進兒童的學習,提倡運用以下八種具體的實踐方法。

    1.整體教學法

    整體教學法認為,人的心智、身體和精神是相互聯系的,兒童的學習也是整體的。早期教育者既要關注兒童認知層面的學習,也要關注兒童身體、個性、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整體教學法還認為,學習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兒童、家庭、學校和社區之間應建立起相互聯系的伙伴關系。此外,整體教學法亦注重人與自然的聯系,注重培養兒童尊重自然、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意識。

    2.建立應答性學習關系

    早期教育者的課程決策和教育行動應建立在對兒童已有知識技能理解的基礎上,關注每一位兒童的優勢、能力、興趣、文化傳統和認知方式,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積極性。同時,早期教育者應把兒童不斷變化的想法和興趣作為課程決策的重要基礎,通過開放性提問、及時反饋,激發兒童的思維、擴展兒童的學習。應答性學習關系的建立,需要教育者與兒童彼此尊重和信任,一起學習、共同決策。

    3.游戲性學習

    《框架》特別強調基于游戲的學習(play-based learning),認為游戲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機會和支持性環境。兒童在游戲中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驗證想法、拓展思維、形成社會群體,并激發出學習動機。早期教育者在游戲過程中要扮演多重角色,使用廣泛的策略,以鼓勵兒童去探索、解決問題,推動兒童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4.有意教學

    有意教學(intentional teaching)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的教學行動。有意教學強調學習的社會性,認為互動和對話對于學習至關重要。因而,早期教育者應靈活規劃教學內容,通過引發有價值的互動和對話促進兒童的學習,使用諸如示范和演示、開放性提問、推測、解釋、參與分享和解決問題等策略來拓展兒童的學習,培養兒童高水平的思維技能。

    5.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

    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反映并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做出回應,并能適應兒童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室內學習主要是支持兒童開展有關知識、方法、技能等的學習,戶外學習,特別是自然環境中的游戲,則提供了大量在室內無法獲得的學習機會。《框架》強調,教育者應鼓勵兒童和家長提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創設學習環境。

    6.促進文化能力的發展

    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不局限于對文化差異的認識,更是一種對文化的理解以及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進行交流和有效互動的能力。文化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世界觀、形成對文化差異的積極態度、獲取有關不同文化和世界觀的知識、培養跨文化交流和互動技能。教育者應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及其差異,把文化和家庭背景看作是兒童的“存在”和“歸屬”,并視其為在終身學習中取得成功的核心。

    7.連續性的銜接

    這里的銜接,既包括從家庭到早期兒童教育環境的轉變,也包括從早期兒童教育環境到學校的轉換。成功的銜接是家長、早期教育工作者和學校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早期教育工作者應與家長和學校教師密切合作,幫助兒童了解進入新的階段后其身份的變化,確保兒童在轉換中形成積極的角色意識,幫助兒童理解新環境中的常規和實踐。此外,不同階段的教師應共享有關兒童知識和技能方面的信息,以便使兒童的后續學習能夠建立在此前學習的基礎上,保證銜接的連續性。

    8.學習性評估

    兒童的學習性評估(assessment for children’s learning)由計劃、記錄和價值判斷三個連續循環的過程構成,早期教育工作者要通過搜集并分析信息,了解兒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和能做什么。早期教育工作者可有計劃地采用多種策略搜集豐富的、有意義的信息,記錄兒童的進步,判斷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以及所使用的學習策略,從而為做出更好的教育決策服務。

    (三)《框架》規定的學習結果

    《框架》提出了五項學習結果來體現早期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分別是:強烈的認同感;與其周圍世界建立起聯系并為之做出貢獻;有強烈的幸福感;成為自信、投入的學習者;成為有效的交流者。這里的每一項學習結果又細分出若干關鍵因素,每個關鍵因素說明的是,當該項學習發生時,教育者可以在兒童身上看到的變化,也就是兒童可達成的學習目標,并列舉了促進兒童學習的教育實踐的具體實例。當然,無論是學習發生的證據,還是促進學習的實踐,都會因兒童和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框架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以供教育者補充來自他們身邊的案例。

    《框架》認為,學習不總是線性的和可預測的。每個兒童會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逐步達成學習結果。早期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程決策時應考慮兒童以及《框架》規定的學習結果兩方面因素。此外,學習結果也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即兒童當下的能力、傾向和偏好;教育者的實踐和兒童的早期教育環境;家庭和社區的參與;整合各項學習結果的學習。

    二、《框架》的實施

    《框架》簽發后,在澳大利亞得到了迅速推廣,《早期兒童服務家庭指南》(Families’Guide to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和《早期學習框架教育者指南》(Educator’s Guide to 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也隨之出臺。“社區兒童看護合作有限公司”還為澳大利亞政府開發了一套實踐操作資源,以支持《框架》的實施。另外,每個州和地區都設立了“專業支持協調處”(Professional Support Coordinators,PSC)和地方專業支持單元(The Indigenous Professional Support Unit),為實施《框架》的機構及工作人員提供培訓和指導服務。除了地方性的培訓和指導外,“早教澳大利亞”(Early Childhood Australia)還為澳大利亞政府開發了全國性的“早期學習框架專業學習計劃”(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gram,EYLF PLP),為實施《框架》的機構和工作人員提供持續的專業支持。此外,“早期學習框架專業學習計劃”還開通了在線互動論壇。以供早期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來自全澳大利亞的高水平的早教專家和實踐者均會加入其中,回答相關問題,或開展主題討論以及全國性的工作坊活動等。

    第8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學習習慣;差異;調查分析

    Abstract:Thestudyoflearninghabi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thestudyofhumanfeelingsandwills.BasedonthesurveyoflearninghabitsofthefreshmenandsophomoresofEnglishmajorsinsomeuniversities,thepapershowsthatfemalestudentshavebetterlearninghabitsthanmalestudents,andfemalestudentsgenerallydobetterinEnglishlearning.Itcanbeconcludedthatgoodlearninghabitscanguarante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Keywords:leaninghabit;differences;survey

    一、引言

    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學習過程研究已經成為當今外語教學者的研究主流,因為“外語教學,無論是為何種教學目的,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結果必須體現在外語學習主體身上”[1],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和研究。自從20世紀70年代Rubin開始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之后,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就英語學習策略、學習觀念、學習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廣大研究者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實踐指導。

    通過對英語語言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觀察可以發現:有的學習者學得很輕松,有的學得非常吃力。雅克博維次(Jakobovits)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是:動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年齡、興趣和心理、環境、習慣。通過對學習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研究,林格倫(Lindgrern)發現在學習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占30%,“興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從雅克博維次和林格倫的研究當中可以看出,學習習慣對于英語學習過程確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對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習者學習習慣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學習習慣的共性與差異,以便讓學習者能對照自我,發掘和發揚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方法

    筆者以江蘇、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語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1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30.8∶69.2,一、二年級比例為570∶488。以年齡和性別作為因子進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學習者的年齡是一個不可完全忽視的因素,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學習外語都有其各自的優勢;②任何一個大學英語專業的女生人數都普遍大于男生人數,學習成績優于男生。為了更有規律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歸類分析,筆者先用均值比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影響各個自變量間的差異,然后進行相關分析,研究它們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見表1)。

    2.學習習慣均值比較和方差分析

    第9篇:兒童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學習困難兒童;學習主觀幸福感;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12-0011-03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大多處于學習階段,對他們而言,學習是極其重要的生活事件。隨著積極心理學的深入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主觀幸福感日益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門課題。國外研究 (Huebner,2000)表明,各生活領域青少年對學校滿意度水平最低,對學校生活的不滿意可能導致一系列的負性后果(如學業成績不良、退學、違紀等[1])。學習困難兒童面臨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學習過程中通常處于被動狀態,學習幸福感普遍較低,反過來又對其學習效率產生負面影響,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終身學習觀和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因此,在教育實踐中關注學習困難兒童,提升他們的學習主觀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困難兒童的界定

    由于學習困難問題本身的復雜性,有關學習困難兒童的名稱和含義在各研究領域和各個國家均有所區別。神經生理學家傾向于從功能失調或腦損傷的角度,說明學習困難的原因,他們往往以“學習障礙兒童”或“學習失能兒童”等命名。在教育與心理學界,較多地關注這些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及其適應狀況,研究者習慣于使用“發展落后兒童”“學業不良兒童”“學習困難兒童”等[2]。關于學習困難兒童的定義,目前并沒有統一的界定,但對學習困難兒童的基本理解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首先,學習困難兒童顯著而主要的標志是學習成績長期而穩定地達不到國家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水平或相應的教學目標。需要通過自身努力以及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或醫療措施給予補救或矯治,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完成學業的兒童,也可以被當作是學習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發揮的兒童。其次,學習困難兒童身心的生長發育處于正常范圍之中,學習困難兒童有別于弱智或存在感官障礙等特殊教育范圍之內的兒童。這部分兒童智力正常,但在知識、能力、品格、方法、體質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3],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或是雖然存在輕度心理障礙(如厭學),但通過挖掘潛能、激發學習動力,也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習困難兒童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表現在不同個體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不同的,不同個體學習困難的表現形式和結果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習困難兒童轉化的條件也不同。

    二、學習困難兒童學習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作為心理學專用術語,得到大多數研究者認同的是美國學者迪納(Diener,1984)的定義:“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的評價。” [4]它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主體的社會功能與適應狀態。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生活質量都有滿意與否或滿意程度高低的不同評價,這些不同的評價與個人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期望值有關,因此,它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欲望、興趣)、認識、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5]。

    學習困難兒童歷來是心理學、教育學特別關注的對象。學習困難兒童不僅在學習上存在障礙,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然而,以往有關學習困難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和心理狀態,而對幸福、快樂、滿意、樂觀等積極情緒和心理狀態關注則比較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自古就追求兒童的學習主觀幸福感,但綜觀以往有關幸福感的研究,相關學習困難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卻極為罕見。有學者就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作出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對學習困難兒童學習主觀幸福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現有研究表明: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普遍偏低;影響學習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學習體驗和現有學習成績,其中,學習體驗的作用更大;間接因素是社會壓力和希望學習成績,它們通過學習體驗或現有學習成績間接作用于學習主觀幸福感[6]。學習主觀幸福感受到來自家長、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7]:家庭因素方面,家長對學生學習的管教方式對中學生的學習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學校教師因素方面,教師關注、教學學習環境對學習主觀幸福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自身因素方面,學習成績、學習價值觀、學習成就感、學習自制力、學習結果歸因、同學關系對于學習主觀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預見效度。

    三、學習主觀幸福感提升策略

    有研究揭示個體干預、家庭干預、學校干預和綜合干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均能減弱兒童的學習困難,達到良好的干預效果。面對多方面影響因素,可以從父母、學校、教師、兒童自身多管齊下,全面系統地優化學習環境與學習心理,從而提升學習困難兒童學習的主觀幸福感。

    1.父母教養方式轉變

    (1)父母對兒童的情感關懷

    丁新華、王極盛(2003)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主觀幸福感有較大的影響。有學者也調查證明了學習困難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與主觀幸福感密切相關,學習困難學生在主觀幸福感和父母教養方式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父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和母親的偏愛對學習困難生的主觀幸福感有重要積極影響,而父親的嚴厲懲罰、拒絕否認對學習困難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消極的影響。父母親多理解、關心孩子,孩子對生活各方面的滿意感就強,總體幸福感就高。相反,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放任不管或管教過于嚴厲苛刻,孩子體驗到的幸福感則少[8]。所以,父母對學習困難的孩子應給予情感上的關懷和理解,而不應一味地懲罰和否定,否則只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2)父母對兒童的學習管理

    父母對孩子學習的管理和期望要適中,家長在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管理和期望的同時要考慮到孩子是否理解你的期望,以及孩子是否有潛力達到你對他的要求。如果外在期望高于孩子的自我認知和潛在能力,就會引起孩子較強的焦慮和內疚感,長期下去會導致自信心下降,對學習厭煩甚至恐懼[9]。家長要關注孩子,平等地與他們進行心靈對話,在父母冷漠型的學習管理方式下,學生的學習主觀幸福感水平最低;在父母情感溫暖理解型的學習管理方式下,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最強。學習困難兒童往往對目前的學習環境適應不良,學業自我評價低,對未來彷徨迷茫,缺乏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父母要做的不僅僅是督促他們好好學習,更要與孩子展開關于學業、人生的深度對話。對話的雙方必須是平等的,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感受、體驗、困惑,進而使孩子能夠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勸告,重新喚起對學習的熱情。

    2.學校教師教育優化

    (1)優化學校整體調控機能

    學校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學習困難兒童主觀幸福感普遍偏低,如此低的學習主觀幸福感不利于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的良好品質,也將妨礙終身學習理念的確立。學校要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定期召開家長會,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克服過分苛求和放任自流的心態,使他們能夠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長來確定符合孩子實際的階段性期望目標,改進教育方法[9]。學校應注重心理教育,開設學習心理輔導課,關注學習困難兒童的學習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主觀幸福感有著極其顯著的影響,學校要為學生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倡導合作學習,幫助學習困難兒童與同學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

    (2)優化教師教學及關愛方式

    對教師而言,要求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他們學會思考,能在學習中享受到作為一個“思想者”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能力,關注學習困難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學習體驗是直接影響主觀幸福感的最主要因子。要正確理解“啟發式教學”和“快樂教學”的含義,并將它們真正落到實處[9]。同時,要重視情感教育,學習困難兒童學習壓力較大,迫切需要有人傾聽和交流,教師要把對學生的關懷落到實處,上課時關注的眼神,與學生交談時暖心的問候,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信任,這都有助于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的提升。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歸因方式,對于學習困難兒童應該引導他們認識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像別人一樣取得好的成績,增加他們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提升學習主觀幸福感。

    3.自身學習策略改進

    (1)明確學習動機與目標策略

    動機作為人們活動的內部動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學習動機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習困難兒童的認知之中,但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習動機的喚起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能夠幫助學習困難兒童克服學習困難[10]。學習困難兒童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有機結合起來,不能過于看重學習結果,要把學習看成一個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知識及能力的提升,避免由于過分看重學習結果而產生過大的學習壓力,激起焦躁、憂慮或厭學等消極情緒,從而體驗不到學習幸福感。其次,學習困難學生為避免由于學習目標過高或過低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出現學習困難,在參與學習時不要給自己制訂過高的目標,也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而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恰當界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2)提高學習自信與興趣策略

    自信是個體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保證,學習困難兒童常常學習自信心不足。要增強學習自信心,形成正確的歸因方式,學習困難兒童就要相信學習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相信通過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在學習方面自己一定能做好,即使出現困難,也只是暫時的。在提高自信心之后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興趣,興趣作為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種自覺的動力,學習困難兒童如果提高了學習興趣,就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10]。學習困難兒童首先要提高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內心的探索欲望和學習欲望,為產生認知興趣提供基礎。同時,要學會在積極的情緒中增強學習興趣,善于發現自己學習中的閃光點,對于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體會到快樂和成就感,以此促進學習興趣的不斷提高。

    (3)加強學習的自我管理策略

    瑟洛認為,學習策略有兩種基本成分:一種是基本策略,即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領會和記憶策略;另一種是輔策略,即學習者為了維持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而采用的諸如學習計劃與安排、學習過程的自我監控等策略。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學習困難兒童具備基本學習策略,而缺乏輔學習策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會制訂計劃,自我管理能力欠缺[11]。研究表明,學習困難兒童的潛能與實際表現之間的差距,主要是他們不會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如果提高其學習策略使用水平,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認知策略,其學習狀況是能夠改變的。學習策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習困難兒童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習主觀幸福感。(稿件編號:101027005)

    參考文獻:

    [1]Huebner E S,Drane W,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3).

    [2]王桂平,張杉杉.國內學習困難兒童研究概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01(02):47~51.

    [3]陳栩,雷萬勝.20年來國內學習困難學生研究綜述[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6,(01):103~106.

    [4]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5]陳姝娟,周愛保.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01(03):214~217.

    [6]馬穎,劉電芝.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01):74~79.

    [7]馬二虎.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提升芻議[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6):180~181.

    [8]陳栩,張建霞,郭斯萍.學習困難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06):628~630.

    [9]黃瑞楓.提高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的對策[J].校園心理,2009,07(03):175~176.

    [10]王國華.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30):62~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欧美成人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成人免费漫画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97|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成人性开放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