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歸田園居范文

    歸田園居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歸田園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歸田園居

    第1篇:歸田園居范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2、《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虛里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以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4、《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5、《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6、《歸園田居·其六》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

    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第2篇:歸田園居范文

    我在那南山下種豆,野草生長的很多,而豆芽卻很稀少。

    我很早就去田地里除草,到了月亮出來時我才扛著鋤頭回家,回來的路上,道路很窄小,草木叢生,行走很不方便。

    夜晚的露水很重,打濕了我的衣服,但是衣服濕了沒有什么關系,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回到家,米飯不重要,配上一碗米酒,又是美好的一天。

    我對著天空作詩,詩中有我,我中有詩。

    第3篇:歸田園居范文

    關鍵詞: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反用古典;激昂情感

    中圖分類號:A14文獻標識碼: A

    鐘嶸《詩品》評價陶淵明“協左思風力”[1]9,指出陶淵明作品有剛健、激昂的一面。這一面不僅體現在《過去來兮辭》等詩文的“高蹈獨善”[2]2、《詠荊軻》等詩文的“金剛怒目”[3]286、《有會而作》等詩文的“固守甘餒”[4]216,以及《行影神?神釋》等詩文的“縱浪大化”[5]37之中,而且在諸如《歸園田居》這樣的田園詩平和沖淡的文字背后,也有所體現。在“耕也,餒在其中矣”[6]167思想占據主流的時代,在“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7]56極度注重容貌舉止的魏晉時期,陶淵明在《歸園田居》等一大批詩歌里直錄自己的躬耕勞作,并且直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5]42,這種立意和抒懷,本身就是一種不同于世風的傲骨,而《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的用典,則更可見出陶淵明田園詩字里行間暗含的激昂情感。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詩云: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5]42

    逯欽立按:“種豆南山,是即事,也是用典,表示唾棄富貴,種田自給。《漢書?楊惲傳》:‘田彼南山,荒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5]42筆者認為,陶淵明此詩援引楊惲故事,不但是詩人“表示唾棄富貴,種田自給”,而且更是詩人有意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種豆南山,截然不同于楊惲士大夫之流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種豆南山,以此宣誓自己義無反顧隱居躬耕的決志篤行。

    關于楊惲的種豆南山,《漢書》本傳這樣記載:“惲,宰相子,少顯朝廷(早年因為朝廷立下了大功而被宣帝封為平通侯,遷中郎將。筆者注,下同),一朝[以]暗昧語言(政敵的誣告)見廢(被罷官,貶為庶人),內懷不服,報會宗書曰:‘……惲……田家作苦……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荒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卯,頓足起舞……’”[8]1246-1247這里的“荒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三句頗值玩味。“荒穢”為雜草;“萁”為方言詞,指豆秸;秸是作物脫粒之后剩下的莖。可見,楊惲耕種的田地,是雜草叢生、殘莖遍地,全不打理的極度破敗景象。“草茅弗去,則害禾谷”(《管子》),真正的農民又哪能容許自己的莊稼這樣白白荒廢呢?再結合“惲既失爵位,家居治產業,起豪宅,以財自娛” [8]1246的表現來看,楊惲的“須富貴何時”,不是真愿固窮;楊惲的種豆南山,更非由衷――只是不能接受自己“見廢”與“宰相子,少顯朝廷”的落差而對自己的“內懷不服”的一種宣泄。

    對楊惲這種功名思想、世族做派、玩世不恭的種豆南山,陶淵明雖然沒有直白批判,但他卻以更有分量的方式,直錄自己一板一眼的躬耕,以此旗幟鮮明地充分亮出了自己的相反觀點。于是,針對楊惲種豆南山的“荒穢不治”,陶淵明直書自己“晨興理荒穢”;針對楊惲草草種豆南山之后的“拂衣而喜,奮袖低卯,頓足起舞”,陶淵明直書自己“帶月荷鋤歸”“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淵明這樣對比地反用古典,以士大夫耕作之偽,明己耕作之真,于平和沖淡的文字背后,蘊含著強烈的堅持自然真道、堅守真實自我、與士大夫追慕名利鄙視農耕的主流思想相違的叛逆的激昂情感。《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這樣反用古典,帶著個性鋒芒,透出激昂之氣,亦可謂豪放已覺之作。

    參考文獻:

    [1] 鐘嶸.詩品(一則),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研究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62.

    [2]顏延之.陶征士誄,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研究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62.

    [3]魯迅.題未定草?六(節錄),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研究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上冊)[C].北京:中華書局,1962.

    [4]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四,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研究室.陶淵明資料匯編(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62.

    [5] 逯欽立.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 論語?衛靈公,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第4篇:歸田園居范文

        按遺贈協議獲得責任田和責任山的二年經營收益權,期滿后又以代位繼承為由拒絕歸還集體所有。9月26日,江西省遂川縣人民法院依法對這起遺贈糾紛案進行宣判,一審判決被告文新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將邱周、唐蓮的責任山、自留山、責任田的經營、管理、收益權歸還給原告眾田村民小組。

        邱周、唐蓮夫婦原系遂川縣小夏村眾田組村民。1994年8月14日,邀集當時的村支書、村主任、文書、眾田組小組長和部分村民,以及已外嫁的養女邱娥,一起與唐蓮前夫之孫文新協商達成一份協議,約定邱周、唐蓮死后其家產歸文新所有,安葬等后事由文新負責,邱周、唐蓮的責任山、責任田和自留山自邱周、唐蓮死亡之日起由文新經營收益二年后,歸還眾田村民小組。文新在協議書上簽了名,養女邱娥對協議無異議,表示不繼承養父母財產,也在協議書上簽字認可,村干部、在場村民也均簽署了姓名,同時,還加蓋了小夏村民委員會公章,邱周、唐蓮因不會寫字而沒有簽名。2002年、2003年邱周、唐蓮相繼去世,文新均按約負責料理了后事,繼承了其家產,對邱周、唐蓮的責任山、責任田等也進行了經營管理和收益。2005年起,眾田村民小組多次要求文新歸還邱周、唐蓮的責任山、責任田等,文新均以屬代位繼承為由拒絕。

        另查明,文新之父已死亡,其生前及文新本人未與邱周、唐蓮共同生活過,未形成繼子女、繼孫子女關系。

        法院認為,被告文新之父生前及被告本人未與邱周、唐蓮共同生活過,沒有形成繼子女或繼孫子女關系,對他們的財產沒有繼承權,文新也沒有代位繼承的權利。邱娥系邱周、唐蓮養女,是法定繼承人,其表示放棄對養父母財產的繼承權,符合法律規定。邱周、唐蓮夫婦為安度晚年生活與被告文新簽訂的協議屬遺贈扶養協議,雖沒有邱周、唐蓮本人簽名,但有在場人和村組織簽名蓋章予以證實,內容真實合法,權利義務關系明確,屬有效協議,雙方應按協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被告文新對邱周、唐蓮的責任山、責任田、自留山經營管理已滿二年,應按約歸還原告眾田村民小組。

        綜上,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第5篇:歸田園居范文

    這首《歸田園居》為中國人耳熟能詳,在幾千年的耕讀文化傳承之中,田園情懷深植于國人基因。

    今日中國,一場史無前例規模的城市化浪潮澎湃向前,城鎮化率以最短的時間歷史性地突破了50%,與此同時,老年人口在2013年底突破2億。老齡化中國與城市病問題交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老依何處”的問題。

    此時此刻,我們注意到,一場復歸田園傳統的浪潮已經萌芽。

    廣西巴馬,迎來了數以萬計、五湖四海的“候鳥人”。他們在這里的“百魔洞”排隊打水、排隊呼吸空氣。百魔屯幾乎家家戶戶都被外來投資者或國際財團注入資金,養生公寓到處聳立,電梯房的密度竟不亞于繁華的大城市。

    寧靜的巴馬,被撲面而來的熱情和資金卷入了紛繁蕪雜世界。千百年來所崇尚的“消滅雜念、遠離名利、規律生活”,前所未有地受到沖擊,一波又一波。

    江西西部山區小鎮溫湯,吸引來數千上海中老年人買房置業。上海人在這里的規模,轉眼之間就已經大到足以組織“千人泡腳大會”的程度。

    溫湯人有一句諺語,“白米飯,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越來越多在溫湯的上海人意識到:“神仙心態比神仙水更重要。 ”“溫湯鎮的一天,是從把腳放進溫泉水的這一刻開始。”才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天的花甲夫妻張達財和萬福妹,去年剛在溫湯買房,今年8月初完成裝修后在溫湯生活了十幾天就已經變為“湯癡”。

    每天晚上,來自上海的阿姨大媽會準時跳排舞,這里的麻將館里流行的是上海規則。每一兩個月,數百名上海人會往返于上海南站到宜春近千公里的鐵路線上。這個上海人發現并且“深耕”的“世外桃源”,正在吸引多家五星級酒店、大型游樂場進駐。

    到2015年,上海老人將超過430萬,顯然,一個溫湯鎮遠遠不夠。

    受此感染,2013年,上海崇明縣陳家鎮規劃了2000畝地,試圖打造中國知名的“養老小鎮”。政府方面已經和太保、泰康等保險企業進行了相當密切的接觸,以求為上海發展養老產業提供經驗。

    在另一個老齡化城市—首都北京,平谷區開始建設“養老小鎮”夏各莊,這個小鎮規劃了2至3個養老社區,占地3000多畝,平谷區區委書記張吉福宣稱“生態有為”。

    最為極端的例子發生在中部大城市武漢的周圍。

    2013年6月底,武鋼退休老員工諶鄂湘等5人來到新洲道觀河,找到了閑置的民宅,租了十年。發電機、電鉆頭、伐木機……諶鄂湘等人搬來工具,自己建起了“別墅”,歸隱田園。

    而且,真的養起了十幾匹馬。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群武漢人,自力更生,組團過上了海子詩歌般的生活。

    順勢而為,方為大道。2億老人的渴望,已經逐漸匯聚成為一道道洪流,其中的一道,就是回歸田園、落葉歸根,在與天地自然的交集中,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妥帖。

    第6篇:歸田園居范文

    添一片綠?是啊,泱泱歷史長河,幾番春秋,數不盡的英雄都在空白的門里留下了他們獨有的綠。

    杜甫的門里裝的是普天下的黎明百姓,是大唐的國土,他的心浸沒在憂國憂民和悲天“憫”人中。在那個狼煙不息的年代,在那個山河破碎風飄搖的亂世,他滿腔才華又有誰賞識。茅屋為秋風所破,卻依舊能夠“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綠,是沉重的。

    陶潛在他的門里栽了一個木,“閑”居田園,悠然自得。在山水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自我吟唱,這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放逸神思,守拙歸田園;“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辛勤勞作,享受著用汗水澆灌的果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拋卻名利,靜守高雅恬淡的圣境。陶潛的門,為花兒開,為綠草開,為自己的心而開。一朵小花,一葉新綠。清水池畔,淺淺的綠緩緩地流淌著。

    項羽在他的門里配了一匹馬,“闖”蕩天下,開拓山河。舊日殘陽下,有他馳騁的身影,橫刀立馬;威嚴整肅的軍營里,有他矯健的步伐,雄姿英發。項羽心中那匹馳騁的馬,讓他不愿學敵一人的武功,而愿學敵萬人的謀略。他是李清照筆下的“人杰”“鬼雄”。項羽的那扇門,建得氣派,建得悲壯,千百年來令人唏噓感慨。南風吹起,濃濃的綠,輕輕拂動著。

    杜甫悲天“憫”人,陶潛“閑”居田園,項羽“闖”蕩天下。這是他們一生的追求,是他們提筆時留下的一片綠。

    每個人,都有一扇屬于自己的門,門里有夢,有追求。需要我們精心構造,添上一筆人生的綠,至于綠之深淺沉重,則在于落筆之人。

    擁有一片新綠,人生就猶如夏花之絢爛。提起手中的畫筆,為心門落款吧。

    學校:山東濰坊市壽光現代中學

    第7篇:歸田園居范文

    寫意田園畫簡介

    正如我國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在《歸田園居》中所寫到的: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寫意田園畫所描繪的正是這樣豐收繁榮的景象,它給人們一種對于生活和人生新的啟迪。

    寫意田園畫歷史

    兩宋時期,以田園為表現內容的繪畫作品大量涌現,徐建融指出:“唐代以前的中國畫基本上是道釋人物的一統天下,而從五代以降,則成為人物、山水、花鳥三足鼎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興盛于宋代的這三類繪畫作品都開始關注田園生活。

    兩宋時期

    兩宋以田園為題材的繪畫大興,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他們通過田園畫體察民情,同時更有意識地將踏歌圖田園畫引導到謳歌太平的創作道路上來。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今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馬遠《踏歌圖》,畫面是農民在歡娛歌舞,宋寧宗的親筆題詩“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亦赫然在目,可見在統治者眼中,田園的歡樂是與太平盛世劃上等號的。在統治者意圖的指導下,畫院畫工紛紛創作田園畫。據鄧椿《畫繼》卷七記載:“楊威,絳州人,工畫村田樂。每有販其畫者,威必問所往,若至都下,則告之曰:‘汝往畫院前易也。’如其言,院中人爭出取之,獲價必倍。”此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畫院對田園畫的重視。而南宋畫院畫工朱光普“學左建畫村田樂及田家迎婦、擊壤等圖” ,則是畫院畫家迎合統治者的直接明證。民間畫家的創作或多或少也會受到統治者導向的影響,所以,宋代田園畫整體上出現一些謳歌太平、宣揚教化的主題傾向,正如《宣和畫譜》卷三所云:“蓋田父村家,或依山林,或處平陸,豐年樂歲,與牛羊雞犬熙熙然。至于追逐婚姻、鼓舞社下,率有古風,而多見其真,非深得其情,無由命意。然擊壤鼓腹,可寫太平之象,古人謂禮失而求諸野,時有取焉。雖曰田舍,亦能補風化耳。” 統治者對田園畫主題的有意引導也波及到詩歌創作領域。宋初王禹偁《次韻和丁學士途中偶作》:“淮海豐登接帝畿,家家耕破舊荒陂。乳牛引犢精神健,野叟攜孫鬢發衰。河市妓翻紅茜袖,社筵人插小紅旗。憑誰畫取村田樂,盡使憂民圣主知。”這首詩的末兩句表明,詩人面對田園景象進行創作時,很自然地聯想到村田樂之類的圖畫,進而聯想到“憂民圣主”的殷切關注,在這種創作思路的指引下,田園詩的主題自然發生了新變。

    宋以前,田園詩一般說來有兩種主題:一是以陶淵明《歸園田居》、王維《渭川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為代表的隱逸主題,旨在抒發追求人格自由、精神自適的人生理念,傳達返樸歸真、超然曠達的人生意趣;二是以中晚唐李紳《憫農》、張籍《野老歌》、聶夷中《田家》為代表的諷諭主題,旨在抨擊社會黑暗,同情農民苦難。宋代田園詩對這兩種主題均有所繼承,但除此之外,它們又增添了盛贊天下太平,為當朝歌功頌德的新內涵。例如北宋夏竦的《野步》、《秋日村路》,在描繪了田園風物之后,皆不忘點明“田歌知有意,豐美謝明君”、“田家逢樂歲,歌舞賀時君”的主題。再如南宋曾協的《老農十首》,著意表現農民豐衣足食的生活,如“荷笠腰鐮醉里歸,和衣臥處息如雷”,“田疇總是十分苗,處處逢人意氣驕”,“飽食豐年酒不空,水村山崦老于農”,而詩人描寫老農顯然只是一種手段,其真正用意在于稱美時清政明,所謂“朝家寬詔年年下,天上秋陽日日明”,“兒孫力作莫辭勤,仁政如天四海春”;王炎《豐年謠五首》,既是對農業豐收的歌頌,又是對“二天恩德廣”、“官府催科緩”的歌頌;周弼《豐年行》中,農民歡樂幸福的生活也是建立在“里胥關門罷輸送”的基礎上。宋代詩人還特別愛用“太平”一類的字眼,如“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 (周敦頤《牧童》) ,“太平無象從何見,一夜春風長碧蔬” (劉子翚《次韻叔村居即事十二絕》其十二) ,“升平不在簫韶里,只在諸村打稻聲” (楊萬里《至后入城道中雜興十首》其二) ,“太平氣象吾能說,盡在咚咚社鼓中” (陸游《春社》) ,“太平有象無人識,南陌東阡搗?香” (陸游《春晚村居》)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陸游《初夏》) ,等等。在宋人看來,牧童的笛聲、打稻聲、社鼓聲、春風中茁壯成長的蔬菜、搗?的香氣、夾路的桑麻無不蘊涵著天下太平的意味。宋以前的田園詩很少稱頌太平,即使生活在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詩人,也多是借田園詩抒發自身隱逸的高趣,而較少為時代謳歌。宋代詩人則善于從田園生活中感受到融融泄泄的太平氣象,然后再用詩歌對這種氣象進行一番刻意渲染,這樣的創作精神與田園畫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8篇:歸田園居范文

    夜深沉,我凝望著天宇中燦爛的星河,歷史的回響意蘊深沉地告訴了我答案:

    舍棄世俗功利的混濁與紛爭;

    珍惜生命本真的無華與寧靜。

    懂珍惜的人,肯舍棄的人,才會超然物外,獨上高樓,達到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惜”與“舍”的哲學,也是古人留在歷史天空中永恒的星座。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那巍巍的南山仍佇立在歷史的路旁,淵明就躬耕于那里,抬頭望見那曖曖荒村,心中自有一份恬適。享譽文壇百年的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寧愿做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做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做個“帶月荷鋤歸”的農夫……秋風蕭瑟,月落殘云,陶潛莫不泰然處之。他舍棄了對地位的渴盼,舍棄了對功名的追逐,因為珍惜世人的愿望,珍惜心中的圣地――桃花源。曠達之士參悟出了“舍”與“惜”的真意。

    花之朝,月之夕,剝一黃橙,暖半壺酒。東坡居士這個被宋神宗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漫漫求索后,終于找到了他所珍惜的,明白了他該舍棄的。“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這一清雅的美景若不是懂得生活的人,怎知欣賞?東坡舍棄了世俗的紛爭,寧做一只“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做一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行者,夜飲東坡醒復醉,又得浮生一日涼。他,參透了 “舍”與“惜”的蘊涵。

    坐觀窗外葉枯葉榮,靜品天外云卷云舒。順著歷史的長河,面對亂世,智者或垂釣于濮水,或放歌于鄴下,或曳尾于途中,或幽居于竹林。古人心如澄澈之秋水,個中真意等待后人去參悟、去覺解……

    第9篇:歸田園居范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前言】

    《田家元日》是唐朝詩人孟浩然所作五言絕句。前兩聯對詩人對自己年過四十卻沒能為官表示哀傷,后兩聯對和農夫一起推測天氣,表現出自適之情。詩人借詩抒情,隱隱透露了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

    【注釋】

    ①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從指向北方轉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斗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開始。東:北斗星斗柄朝東。

    ④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⑤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⑥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

    ⑦荷:扛,擔。

    ⑧占:推測占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翻譯】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賞析】

    詩的首聯寫斗轉星移,歲月不居,昨晚除夕還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來就已經是和煦的春天。這兩句通過斗柄指北向東轉動的快速過程顯示時間的推移,節序的更替,暗點了題中的“元日”。

    頷聯寫詩人已進入四十歲的壯年時期,本應出仕,大有作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職,雖然如此,他對農事還是非常重視,非常關心。這一聯概述了詩人仕途的遭際,表露了他的農本思想,體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貴品質。詩人既初隱于鹿門,不僅結交了大批淳樸善良的農夫野老;同時又直接參與了田事勞作。自然有了對農村的深厚的感情,憂喜以共,苦樂同心。但另方面,作為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沒有奮飛沖天的幻想,正是這樣,在詩句里才有“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的嘆息。時代的隱者都有遠大的志趣。所以無論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歸田,都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農村鄉土真摯的愛戀。

    頸聯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園牧歌圖。白天。在田間,詩人和農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詩人荷鋤伴牧童一道回歸村莊。由此,人們仿佛可以看到詩人與農父并肩勞動,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長”的情景;仿佛可以聽到詩人與“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牧童應和的笛音歌聲,從而深深地體味到田園風光的美好,田園生活的快樂。

    尾聯扣題,明確點題,寫田家元日之際憑借占卜紛紛預言今年是一個豐收年。顯然,這首詩沒有狀寫辭舊迎新的熱鬧,沒有抒發節日思親的情感,而是將詩人自身恬淡,愜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節日氣氛之中,令人讀來自覺有一種和諧自然之美。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国产成人cao在线|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成人3d动漫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