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體育老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胡老師是我的二,三年紀的體育老師。現在回憶起來那真是記憶猶新!他大約四五十歲,從頭發已經看出歲月的無情——有白頭發了。臉上也有許多的斑紋,喜歡喝茶抽煙等。他是一位幽默滑稽的老師。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操場上排隊,。他用目光掃了我們班,發現有幾個男生在那里偷偷的笑,
胡老師靈機一動,從地上撿了三四塊小石頭,在泥土里混合一下。原本潔白無暇的石頭搖身一變成了胡老師的“道具”。他把帶有泥土的石頭放到那幾個男生的嘴巴前,意味深長的說:“美國進口巧克力,吃不吃啊?”只見男生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嘴巴合攏,而胡老師卻把石頭硬塞到他們嘴巴里,還露出那口恐怖的牙齒,看一下就毛骨悚然,接著說:“下次看你們還笑不笑!”這節課我們開始就被老師的“熱身運動”樂得合不攏嘴了,但重戲還沒開場呢!只見老師把剛才那些男生拎出來,其中一個男生被老師叫去抱著一棵大樹向上爬,他爬呀爬,使勁地爬,老師“停”一聲令下,倪誠就待在那紋絲不動,而另外的幾個人被扮成小白兔,在跑道上跳兩圈,還要說:“我是小白兔,我最愛吃胡蘿卜!”老師嚴肅地說:“好了,不要笑了,我們就讓那幾個男生接受‘刑法’吧!我們言歸正傳,開始做操!”話音未落,倪誠就從樹上滑下來了,慢慢地走到老師面前,誠懇地說:“胡老師,我……我下次不會了!”胡老師半信半疑又問:“真的嗎?”“真的!”倪誠說。看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已經真心悔改了。過了一會兒,另外幾個男生也回來了。老師讓他們歸隊。“叮呤呤,叮鈴鈴”
下課了,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操場。
還有一次,胡老師讓我們去一(1)班后面拔雜草,為了這次的拔草活動,我們花了很大心思。我們拔呀拔,終于拔完了。把雜草放在一起。老師拿出一張紙說:“大家看好了,我來表演魔術了!”突然他從口袋里變成一個打火機,點燃紙,接著又拿出一些紙往雜草堆的各個地方都放上紙,霎時間,小小的火苗成了一片火海,等雜草燃起時,老師說:“注意了,表演開始!”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雜草燒干了,這時老師說:“表演完畢!看你們這么辛苦的份上,我給一些雜草拔的多的人吃的。”我也有,口感非常獨特。
我非常喜歡這個老師,因為他給我們帶來了歡喜,古怪,我也非常感謝他,因為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地培養著這些祖國的花朵!
我們的英語老師姓羌,是個挺受大家歡迎的副班主任。
羌老師可年輕了,今年才三十多歲。矮矮的個兒,彎彎的眉毛下長著一雙引人注目的眼睛。讓她看起來有點可愛。長長的卷發扎成一束,有些像馬的鬃毛。她很會打扮,從她身邊走過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她的衣服很時髦,和她真是般配。
羌老師她上課挺幽默,喜歡做一些搞笑的事來逗同學們開心。在課堂上總能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就連讓同學們打起精神來上課的方法也很搞笑呢!
記得有一次,林老師上課時講作業,陳可可改得慢了些,羌老師笑著說:“陳可可同學,你應該改名叫‘陳慢慢’啦!”這下,同學們聽了都笑得合不上嘴了,這時我也不由自主地笑啦。
而她發起怒來也不是好惹的。一次,班主任陸老師不在,她坐講臺前批作業,一些微弱的言談聲出現在了教師里,被敏銳的她捕捉到了。她輕輕拍拍桌子,警告我們道:“是誰呀,嘰嘰喳喳的?再說話,全班罰抄兩篇課文。”可后來,講話的人越來越多了,教室里變得越來越熱鬧,最終觸碰了羌老師的底線。她怒目圓睜,目光好像千萬把利刃直刺我們的眼睛。不用說,等著我們的是一頓作業大餐,而我們卻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過羌老師雖然很嚴厲,但還是深受我們的喜歡。她會獎勵給我們禮物。與其說是獎勵,倒不如說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每一次表現好,她都會給我們發帶著她簽名的她“假錢”,同學們再用積攢的“假錢”去她那兒換自己喜歡的物品,那時的羌老師笑嘻嘻的,我們感覺到她是天底下最溫柔最可愛的老師。每次我們都會滿載而歸,而她卻“破產”了。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16
2007年10月,上海市推出了“70歲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時段免費乘車”政策,并隨之統一制作并發放了可計次的專用乘車卡,即“敬老服務專用卡”(社會保障卡副卡)。“敬老卡”政策實施以來,受到了大多數老年人的歡迎和支持。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有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市民紛紛提出不同意見,老年群體、公共財政、社會各方反響不一。
一、現行“敬老卡”免費乘車政策的調查與分析
(一)老年人口數量變化情況
近些年,上海市70周歲以上老年人人口數量、所占人口比重逐年遞增。據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戶籍人口1432.34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87.62萬人,占總人口的27.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6.63萬人,占總人口的17.9%;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1.93萬人,占總人口的12%;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71.55萬人,占總人口的5%。截至2014年6月底,上海市“敬老卡”累計制卡量約239萬張,累計發卡量約204萬張。(數據來源:市民政局2014年4月的《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監測統計調查制度》)
(二)現行“敬老卡”使用情況與分析
1.年度使用情況
自推出“敬老卡”免費乘車政策以來,老年人的出行次數有了顯著的提高。2007年9月份政策試點出臺后,老人日均免費人次由最初的35.9萬人次增加至目前的68.82萬人次,增長率近92%,具體變化趨勢如表1所示。
2.時段使用特征
工作日使用特征:經數據統計,工作日“敬老卡”日均使用次數為70.6萬人次,其中上午9U00~10U00、下午2U00~3U00為全天刷卡次數最高的兩個時段。另外,老年人由于看病、辦理銀行業務等原因,在工作日早上的6U00~7U00左右也出現了一個“敬老卡”使用的小高峰。雖然政策禁止“敬老卡”高峰時段刷卡,但實際刷卡量占全天刷卡量的比例為5.1%。
非工作日使用特征:非工作日的“敬老卡”日均使用次數略低于工作日,為62.8萬人次,其中9U00~10U00為全天刷卡次數最高的時段。
3.持卡人出行特征
通過問卷調查,“敬老卡”持卡人的出行表現出以下特征。
(1)出行目的
“敬老卡”使用者的出行目的主要為看病、探訪親友、購物、休閑等,其比例如表2所示。
(2)出行模式
52%以上的老人是獨自出行,32%為小輩陪伴,16%為與其它老年人一起出行。
(3)出行次數的變化
自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出臺后,10%的“敬老卡”使用者認為出行次數明顯增多,45%的老年人認為出行略有增多,45%的老年人認為無變化。
(三)社會相關群體反映
1.老年人群體
絕大多數老年人認為免費出行有存在的必要性,超過80%的人認為目前設定70歲以上老年人享有“敬老卡”的規定不合理,希望降低“敬老卡”的使用門檻,其中35%的人希望在60歲發卡,65%的人希望在65歲發卡。此外,對于優惠方式的調查,該群體中有50%的人認為將交通費打入“敬老卡”較好,較為靈活,可以選擇多種出行方式。
2.公交企業(司售人員)
通過對公交企業司售人員的調研、訪談,他們普遍認為“敬老卡”免費出行的必要性較低,有63%的司乘人員認為沒有必要設置“敬老卡”。在對該政策優化措施的調查中,98%的司乘人員同意改為給予老年人固定補貼的方式。對于公交企業而言,普遍表現出對于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下所承擔的安全運營壓力較大,以及政府補貼機制和時效上的滯后給企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經濟負擔。
3.社會其他群體(年輕人群體)
面對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年輕人的反映比較尷尬,對于政策既支持又無奈。在目前“高峰時段不享受免費乘車”政策實際執行不到位的背景下,年輕人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時段不得不面對眾多受政策鼓勵而出行的需要禮讓和照顧的老年人。不禮讓老人吧,有違社會公德,別人目光鄙視,自己心里不安;一直禮讓吧,本可享受的付費后比較舒適的乘車服務,卻時常讓免費乘車的老年人給占去了,時間一長,若加上部分老年人素養不夠好,視作理所當然不加感謝,反而引發了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二、現行“敬老卡”免費乘車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上述對現行老年人免費政策的基礎分析可以看出,該政策確實取得了較好的人文關懷效果: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體現了社會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懷。但政策實施以來社會各群體的反響,也暴露出現行政策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主要包括:
(一)安全問題,增加了交通醫療事故的幾率
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實施后,老人出行的頻率增多,必然增加城市公交運營的壓力,類似交通堵塞問題、交通不安全因素也隨之增多。一方面,老年人因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身體機能日益衰退,在出行過程中完全可能發生各種顯性的或隱性的疾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有數據顯示,目前有近50%的老年人選擇獨自出行,更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涉及到給老年人讓座的問題,因社會風尚和各種原因都容易引發不同程度的糾紛,從而對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造成隱患。根據巴士公交集團的數據,2012年的事故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40%以上。
(二)誘發了無謂出行、冒乘出行、高峰出行、老人獨行等問題
上海市人口急劇增長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安全運行帶來巨大壓力,現階段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公共交通總體上仍將處于滿足和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的階段。上海作為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總量大,由于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的實施,老年人出行次數顯著增多,除正常的出行需求外,誘導了部分“非剛性、非理性”的出行需求,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坐白不坐,白坐誰不坐?”這就出現老年人用“敬老卡”乘車去買菜、乘車去晨練、乘車去“孵空調”,甚至乘車帶孫輩去兜風等現象。因此,隨著無謂出行、冒乘出行、高峰出行、老人獨行現象增多,進而導致不乘、少乘、不冒乘的老年人群心態不平衡,也增加了高峰時段公交的擁擠程度,從而降低城市公交運行效率,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
(三)違規用卡執法難,大大增加了政府和企業的管理成本
由于“敬老卡”具有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特殊性,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不符合使用條件的人受利益驅動,冒用、蹭用“敬老卡”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在政策出臺初期,惡意刷“敬老卡”現象高發于公交企業司售人員當中。這一系列違規用卡現象,至少引發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嚴重損害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顯然,違規用卡現象對本已比較欠缺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起到了一定的破壞作用,且由于其發生在公共交通領域,覆蓋面廣而散,非常不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二是增加了政府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雖然交通主管部門在政策出臺后不久,針對惡意刷卡現象,及時研究制定了相關異常刷卡交易的認定標準(即對于符合異常刷卡認定標準的“敬老卡”刷卡交易不予補貼),這對于保護公共財政資金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另一角度而言,這些數據認定和后期處理給交通主管部門增加了許多額外的人力和管理成本。此外,對于發卡部門(市社保卡服務中心)而言,由于違規用卡的利益驅動,“敬老卡”遺失補卡量較大,根據市社保卡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年補卡數量約為5萬張,而且逐年增多。
三是增加了運營企業的執法難度和管理負擔。如申通地鐵公司為了遏制軌道交通營收的流失,其中主要是由于一定比例的上班族冒用“敬老卡”逃票造成的營收流失,為此專門成立了“上海地鐵行政執法大隊”,執法人員共計2400余名(100名專職執法隊員和2300余名兼職執法隊員),覆蓋上海市的全網絡各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盡管如此,還是存在執法盲點,以及對違規者的執法存在難度等問題。
(四)門檻準入問題,催生社會福利公平性問題
上海市以70周歲為準入門檻,年齡標準設置得過高,使60~69歲年齡段的老年群體處于“有名無實”的境地,60歲以上的退休老年人應該是享受敬老優惠政策的最急需和最得實惠者,但現在卻無法享受敬老服務相關的優惠政策。目前,北京、天津、深圳、廣州、武漢等地滿65周歲的老年人已經可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且已實施多年,周邊江蘇省的一些城市已經放寬到60歲。因此,上海可以把“敬老卡”發放年齡放寬至65周歲戶籍居民,并創造條件,逐步向60~65周歲的戶籍居民擴展。據調查,上海大多數老年人希望年齡門檻與退休年齡吻合,至少目前應降低至65周歲。
三、對現行“敬老卡”政策的優化建議
鑒于上述問題與分析,綜合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對于上海市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提出以下建議。
(一)關于年齡優化
雖然自政策出臺后,無論是老年群體還是人大政協代表都呼吁要放寬年齡門檻,但從上海作為老齡化程度比較突出的特大型城市以及公共財政可持續承受能力的實際出發,建議對于“敬老卡”的發放年齡可先降至65歲,這既兼顧政策惠民的普遍性標準,又考慮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的條件特殊性。
(二)關于優惠方式
老年人優惠乘車政策涉及到老年人、其他市民、公交企業、公共財政等方方面面,采用何種方式對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現將三種主要模式的利弊分析如下。
1.出行免費模式
可以參照目前上海市采用的模式。
(1)市民層面:“敬老卡”免費出行方式帶來的老年人出行次數的增加,會影響上班上學族的出行,增大事故發生及糾紛的概率。
(2)企業層面:運營高峰期,大量老年人集中上車可能會影響普通乘客上車,進而影響公交公司收入,而且免費乘車不等于免除承運人安全保障的責任,容易誘發安全事故。
(3)政府層面: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地區,上海老年人數增長速度為3.2%,超過人口平均增長速度2%,隨著本市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敬老卡”免費出行模式需要政府不斷加大資金補貼的力度,同時還存在違規用卡造成的補貼漏洞。
(4)社會層面:主要弊端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對交通資源的濫用以及突出表現在使用“敬老卡”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現象。
2.部分免費模式
這是指老年人持“敬老卡”出行,每次出行持卡人支付一定的比例,其余由政府承擔。
部分免費模式,對老年人,不限制出行次數,但每次出行老年人會承擔一定的比例,因此會受到大多數老年人的反對;對政府財政,由于利益杠桿的原理,老年人出行次數會有所下降,且不是全額補貼,政府補貼將會隨之減少;對社會其他方面,社會的公平性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3.貨幣化補貼模式
可將免費乘車的優惠折算為發放固定現金補貼,直接發放定額補貼費用至“敬老卡”中。該模式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階梯式補貼,即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享受不同幅度的優惠補貼。二是固定式補貼,即無論何種年齡段的老年人,每月均享受同等金額的優惠補貼;該模式下,對老年人,出行會更加理性,經常出行的老年人會有一定的反對,但大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屬對此方法還是會比較認可的;同時,實行貨幣化補貼后,也提升老人出行交通方式的多樣性。對政府而言,財政補貼方面,雖然老年人出行次數減少,但補貼并不會減少,可根據財力倒算確定合理、可承受的補貼金額;但是從更高層面的政府管理而言,實施貨幣化補貼模式,可從根本上將原來由市交通部門(運營與補貼)、市民政部門(制卡與發卡)兩個政府部門共同負責政策實施的多頭管理局面改變為市民政部門一頭整體負責,既節約了管理成本,也加強了后期管理的無縫銜接。對社會其他方面,“敬老卡”的合理性與公平性問題得到解決,且可降低老年人無謂出行的次數、徹底杜絕冒用“敬老卡”等一系列社會管理問題。
因此,上述三種優惠模式,建議上海可選擇貨幣化補貼模式。
(三)基于階梯式與固定式貨幣化補貼模式的財政支出測算
若分65~69歲、70~79歲、80~89歲、90歲以上四個年齡段,不同年齡段補貼金額逐減的階梯式補貼方法,分別按不同補貼標準,即階梯式補貼;若不分年齡段,則可以采取平均補貼標準,即固定式補貼。以2013年末上海市老年人口數量靜態測算,則年度補貼金額如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無論是采取按年齡段遞減式定額補貼方案,還是采取不分年齡段平均補貼方案,兩者的政府年支出補貼總額基本趨同,而且支付總額與現行財政同類補貼基本持平。
關鍵詞:老年人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4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127-01
所謂自我保健,就是對自身的健康由單純依靠醫療單位和醫生,轉移為依靠自己和家庭。對于老年住院病人強化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強調生活規律,合理營養,改變不良習慣,保持樂觀情緒。對于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延年益壽是很重要的。近年來,我國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的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實施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水平,筆者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1 滿足老年住院病人對疾病有關信息的需要,提高知識水平,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模式,使病人的觀點日益受到重視,老年住院病人對有關病情、治療、自我護理的知識與技能需求比較迫切[1]。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注意了解病人對疾病相關信息的需求,根據病人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心理承受力,選擇適當的形式和時機,滿足病人的需求,幫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可能的對策,提高他們在醫療保健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消除其焦慮緊張的心理情緒。不失時機地宣傳自我保健的方法,包括:堅持鍛煉,保持愉快的心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不過度勞累,掌握勞逸結合;合理營養:注意葷素搭配,減少鹽及糖的攝入;改變不良習慣:不吸煙,少喝酒,講究衛生;提高和強化自我抗衰老意識等。只有不斷提高自我保健的知識水平,醫療保健意識才會不斷增強,從而讓主動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病人產生一種安全感,滿足感。據科學家們調查,人有病到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吃最好的藥,也只能延長三年壽命,而做好自我保健可延年益壽。
2 向老年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指導,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健康教育是以醫院為基地,依患者及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達到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知識,改變他的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健康的方向發展[2]。根據老年住院病人的特點和健康需求,定期組織老年人進行保健知識講座,通過板報、報刊宣傳,訂閱有關老年預防保健及醫學科普知識雜志,發健康處方,出院后提供健康咨詢等多種形式,講解老年生理特點,老年常見病,多發病,預防保健知識,幫助他們理解身體功能、疾病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對老年人要進行不斷的誘導,者重使他們了解影響健康的因素,如:行為和生活方式,環境和衛生保健等,使其多接觸社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參加社會服務工作,分散注意力,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樂趣和生活的信心。
積極做好各種保健工作和老年常見病的防治指導,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對老年的健康長壽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自我保健也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3 提高和強化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的具體做法
3.1 針對每位老年住院病人的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健康處方,力求讓患者盡快明白和相信增進健康的知識,并且使學到的知識長期記憶,堅持做下去,以達到最終的目的,即改變患者的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著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如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各種老年病的預防保健知識,避免誘發因素,注意控制體重,調節體力活動,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如:劉某,男性,70歲,患冠心病住院2個多月,病情基本穩定,想出院回家治療。患者一想到出院回家,情緒就激動,冠心病就發作,連續3次出院都不成。根據該病人情況,向病人又強化了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冠心病發作時的自救,然后安排病人可以先回家看看,如果在家情緒穩定,病情無變化,再來辦出院手續。病人回家后能控制好情緒,感覺很好,沒有再發作心絞痛。
3.2 注重老人的心理狀態,老人主要有孤獨感,抑郁感,衰老感,老而無用感。這些負性情緒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應該向他們宣傳樂觀情緒可以使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保持平和,舒暢,樂觀,愉快的心情,能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使免疫系統發揮有效的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我們非常注意尊重老年住院病人,每天早晚兩次查房,主動問好,征求病人的意見,詢問飲食、睡眠等一些生活問題,使病人感到親切,消除他們的孤獨感、抑郁感。護理中,注意觀察并掌握老年患者的生活規律和習慣,工作有預見性,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從不喊病人的床號,而是喊“某老”或“某老師”,好多入院時脾氣古怪的老年住院病人入院后都能與我們密切配合,露出慈祥的笑容。
3.3 生命在于運動,指導老人在天氣好的情況下,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空氣,老同志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到病員活動室參加一些集體的娛樂活動,下棋、打牌等。健康在于鍛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選用如練習太極、健身球、按摩器等保健方法,起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壽的作用,還有助于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起到調節情緒,豐富生活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3]。只有搞好老年人健康教育,強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力,保證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童坦君,張宗玉.醫學老年學-衰老于長壽.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8
一、國際勞工標準問題的內容
國際勞工標準是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加深而發展起來的一個問題。當資本的流動性增強,產業的對外轉移成為常態,一國工人,特別是非熟練工人的工作崗位很容易被另一國的工人所取代。在工人工作不能穩定的情況下,工人的談判能力被削弱,勞動者的權益如何保障就成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勞動者權益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這是達成共識的問題,所以目前的焦點是: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并由此引申出兩個最具有爭議的問題:第一,是否應當建立全球范圍適用的勞工標準?這個標準是普遍的(universal)還是統一的(uniform)?第二,全球勞工標準的實施和執行是否應當與貿易明確地聯系在一起?
在國際勞工組織的185個公約中,有八個公約被視為最為核心的公約,其內容涉及四方面:(1)禁止強迫勞動,(2)禁止使用童工,(3)組織工會的自由以及集體談判的權利,(4)消除雇傭中的歧視現象。這些內容由于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所以又被稱為“核心勞工標準”(core labor standards)。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之外(某些學者將其中第3條細分為兩條,從而總結出5條核心標準),還有一些勞工標準未獲得廣泛接受,主要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采用,與“可接受的工作條件”(acceptable conditions of work)相聯系,包括:最低工資,工作時間限制和職業安全及健康等等(Rober M.Stern 2000,Jenny Bates 2000,Jagdish Bhagwati2004)。核心勞工標準被認為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框架式要求,是經濟有效運行的保證。比如,禁止職業歧視使每個勞動者都可以發揮其勞動能力,避免了由于歧視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扭曲。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需要保障這些標準的實現。而諸如最低工資等標準,因為不同國家的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所以應視各國的具體國情而定(Jenny Bates 2000)。
二、勞工標準與貿易制裁:贊成的理由和反對的呼聲
對于勞工標準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堅持將勞工標準問題納入到WTO多邊貿易談判框架中,制定統一的標準,并通過WTO的強制措施,即貿易制裁的方法來監督勞工標準的實施。
發達國家相信,發展中國家在工人工資和勞動標準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從而能夠降低勞動力成本,在國際貿易中具有“比較優勢”,取得優勢地位,對發達國家形成所謂“社會傾銷”(social dumping)。社會傾銷對進口“傾銷”的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帶來傷害,而且這些國家不得不在工人工資和勞工標準方面降低標準以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結果就是發達國家工人的工資水平跟勞工標準也隨之降低。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也不能從“社會傾銷”中獲益,這是因為在資本國際化的情況下,投資者會選擇在成本最低的國家進行投資,這樣,發展中國家為了爭取獲得這些投資,就會在工人工資和勞工標準問題上發生“逐低競爭”(race to the bottom),最終使得工人的福利跟工作狀況越來越差。1999-2002年擔任美國國務院國際勞工事務特別代表的Sandra Polaski明確表示,發達國家將貿易與國際勞工標準相聯系對發展中國家是新的戰略機遇,“促使發展中國家把貿易自由化同勞工標準有效結合,使其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避免對勞工造成傷害。” (Sandra Polaski2003)國際勞工組織的Eddy Lee 認為,采用道義上的說教跟自覺服從的方法來推行勞工標準太無力(Eddy Lee1997)。
對發達國家的建議,發展中國家則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很多學者也認為,發達國家將勞工標準與貿易制裁相聯系的做法值得商榷。反對的意見主要是:
第一,用貿易制裁的方法推行勞工標準,是一種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貿易競爭日趨激烈,而關稅壁壘不斷減少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這種提法就顯得有些動機不純,有人直接稱其為“勞工貿易壁壘”。勞動力成本低本來是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如果接受統一的國際勞工標準,會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成本,從而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瑞典經濟學家Assar Lindbeck教授在2004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最嚴重的國際威脅乃是來自發達國家在所謂包括‘勞工標準’在內的‘社會條款’掩飾下的隱蔽保護主義。”。出于這種擔心,發達國家的有關提議引起發展中國家的激烈反彈,在烏拉圭回合談判籌備期間進行的埃斯特角城部長會議,1996年WTO成立之后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次部長會議,以及1999年西雅圖部長會議上,雙方在勞工問題上都存在嚴重分歧。而且發達國家的態度也使得發展中國家的態度變得強硬,不利于南北合作。
第二,發達國家是否有權利將建立在本國國情基礎上的勞工標準強行販賣給別國?多倫多大學法學教授Michael J. Trebilcock和Robert Howse在他們合著的一本國際貿易規則論著中,稱支持貿易制裁的人錯誤地認為一國國民和政府能夠比別國作出更好的福利方面的判斷。Assar Lindbeck教授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和發達國家擁有同等權利根據本國條件決定如何使用有限資源來改善勞工條件和確定工資水平。”
第三,貿易制裁不能像其支持者所想像的那樣,擊中勞工問題的要害,達到保障勞動者權益的目的,而且很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以童工問題為例,Jagdish Bhagwati指出人們很容易認為,只要禁止進口使用童工的企業制造的產品就能迫使企業考慮放棄使用童工。實際上,現實中的童工問題要復雜很多。首先,童工制造的產品只有不到5%用于出口,貿易制裁觸及不到絕大多數的童工問題;其次,即使對于可以被制裁的5%,又是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呢?研究表明,貿易制裁只能將童工推向更加水深火熱的境地,有些女童甚至因此墮入風塵。Paul Krugman在其《國際經濟學》一書中,也提到如果試圖用拒絕貿易(貿易制裁)的方式使低工資國家的工人獲得好的待遇的話,其實際的結果是,低工資國家的勞動者的實際工資將更加低,“每個工人每小時的工資購買力將從1/3磅奶酪降至1/6磅”(Paul Krugman 1998)。這些研究表明,勞工問題往往與一國具體國情相聯系,并不能完全通過貿易制裁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
第四,支持貿易制裁者的“逐低競爭說”缺乏實證支持。雖然,從理論看來,逐低競爭的說法很有道理,也有研究說明,跨國公司在選擇廠址的時候對低的勞工標準還是比較敏感。但是逐低競爭的說法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實證支持。經濟學家John Wilson,Daneial Drezner等人的研究說明并不存在“逐低競爭”,相反整個世界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逐高競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tephen S. Golub也在其工作報告中表示,低的勞工標準反映出的是低下的勞動生產率及緩慢的社會發展速度,而不是“不公平競爭”的一種方式,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害怕“逐低競爭”。
第五,WTO并不是解決國際勞工標準問題的恰當組織。由于WTO本身的人員、經費等問題,使得WTO不能像ILO那樣致力于勞工問題的解釋和解決,而且由于WTO規則的改變要求三分之二成員方同意,在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用貿易制裁的方法來解決勞工問題的情況下,要WTO成為解決國際勞工標準問題的論壇存在操作性困難,反而只是讓WTO成為南北頂牛的一個場所。結果,在1996年新加坡舉行的WTO首屆部長會議上,提出“我們再次承諾,遵守國際承認的核心勞工標準。國際勞工組織(ILO)是建立和處理這些標準的機構,我們確認支持其促進這些標準的工作。”WTO通過跟ILO的職能劃清界限來調節南北分歧。
三、國際勞工標準與貿易制裁掛鉤之爭對我國的啟示
如前所述,我國在加入WTO之后,國內的勞資關系、就業等等問題會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情況,而發達國家貿易伙伴又通過提高勞工標準施加外部壓力,并且已經在國際貿易的實踐中通過單邊行為將貿易制裁與勞工標準問題掛鉤。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應當積極從有關國際勞工標準與貿易制裁的爭論中,特別是從反對的呼聲中,獲得一些啟發,以便以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勞工標準問題。
第一,在國際談判中,我們要確立自己的立場。一方面,強調我們尊重并接受由國際組織如ILO確定的,多數國家認可的國際勞工標準(multilateral standards),我們堅決反對的是,將某些國家自行制定的單邊標準(unilateral standards)強加給別國。核心勞工標準應該且必然得到尊重和遵守,但是其他的諸如最低勞動時間等勞工標準卻應當根據各國具體國情而有所不同。我們應當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盡可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說明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都應該有權利根據本國條件來決定如何使用有限資源改善勞動者的工作生活環境。
另一方面,我們反對采用貿易制裁的方式來推行勞工標準。如果發達國家希望保護到發展中國家工人的利益,那么貿易制裁并不是一個好辦法。更好的選擇是通過國際組織的活動和監督工作,或者通過諸如SA8000這樣的自愿性標準。
第二,接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勞工標準,特別是核心勞工標準,在國際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都批準了8個核心公約中的6個以上,我國僅僅批準了其中3個。在ILO的185個公約中,中國只批準了其中23個,屬于批準公約較少的國家。同是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相比,烏拉圭批準103個,墨西哥批準78個,阿根廷批準71個。批準公約不僅僅是一國國際形象問題,在具體的對外貿易實踐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普通消費者維權意識高漲的今天。所以,一些學者建議在適當的條件下,我國可以考慮批準更多的ILO公約,尤其是其中的核心公約,如155號(職業安全衛生公約),161號(職業衛生設施公約)等。
那是周三下午的第二節課,孩子們都在操場上玩球,這一師一生的對峙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不是正巧從他們身邊經過,我也很難發現這一幕。這倒讓我為難起來:體育教師顯然正在教育她,如果我突然去,會不會降低體育教師的威信呢?可是如果不管,看目前這陣勢,體育教師好像也不知如何收場……正猶豫間,體育老師已經發現了我,他轉過身,把那女生往我身邊一推,氣急敗壞地說:“還是你處理一下吧!沒見過這樣的學生,只五分鐘時間,她就罵了我不止五百句!”
我驚訝地看著面前的女生:小小的個子,短短的頭發,不是孫菲菲是誰?接手這個班已經兩年了,兩年里孫菲菲一直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總是安靜地聽講,認真地完成作業;路上見到老師,永遠都是微微鞠躬,輕聲問候;評價手冊上一直都有“乖巧”“聽話”的字樣……這樣的一個乖乖女,會罵老師?
操場上的其他孩子已經注意到了我們,陸續圍了過來,互相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迅速把面部表情放松,高聲道:“你們接著玩球吧,我找孫菲菲有點兒事!”說完,我擁著孫菲菲的肩膀,撥開人群,向辦公室走去。
不管怎么說,總要先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才好。我讓孫菲菲坐在椅子上,自己在對面的凳子上坐下來,說:“還是你自己說吧,到底怎么回事?”
我看到幾滴淚從她的眼眶中滾落下來,便找出一張紙巾遞過去,她竟不伸手來接,任由眼淚在臉上泛濫,她小小的臉很快就被打濕了。
她一定受了什么委屈,我想。可是,就算體育老師有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我作為班主任,也不能縱容她罵老師呀!
但此刻她一直在落淚,我除了遞紙巾還能做什么呢?
哭了好幾分鐘,她終于止住,抽噎著向我說明事情的經過:體育老師讓大家這節課練球,她正好上午拉傷了手腕,就站在一旁休息,可是體育老師見她站著不動,也不問個究竟,就開始訓話。
“大家都在練球,你一個人站在那兒不動。”我慢慢地說,“他訓你也說得過去呀!”
“但他總該問一問是怎么回事呀!”她瞪著眼睛,大聲說,“如果是您,就不會這樣!”
“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與她對視了幾秒,“體育老師的方法可能比較直接一些,但這正說明他是一位負責任的好老師呀……”
“但他總該問一問呀!”她大聲地打斷我,說,“我平時一直很守紀律,怎么會好好地就不守紀律了呢?”
“你的話有一定的道理。”我緩緩道,“但不管怎么說,你也不能罵老師呀!”
“是老師先罵我的!”她理直氣壯地說,“他罵我懶家伙!”
“懶家伙?”我認真地說,“這其實也不是罵你,你不去練球,說你兩句都不成嗎?”
她的嘴嘟了起來,胸口仍然氣憤地起伏著。
看得出來,她不服氣,但又說不過我,于是選擇了沉默。以她現在的心情,顯然是聽不進批評意見的。我沉默了一會兒,才站起來說:“你說得很對,看來今天是體育老師的錯。這樣吧,你在這里等一會兒,我去找體育老師談一談,讓他向你道個歉吧!”
她眼里的憤怒很快地轉為驚訝,脫口道:“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我說,“體育老師讓你蒙受了這么大的冤枉,當然應該向你道歉!”
“可是。”她低下頭,輕聲說,“這也不能全怪體育老師……”
“當然要怪他!”我坐下來,認真地說,“首先,他不該過來說你。你又不是他的女兒,就算以后全部同學會拍球,而你卻不會,又關他什么事?第二,他不該不問清楚。雖然他教著全年級幾百名學生的體育,不可能每個人都認識,但他怎么可以不認識你孫菲菲呢?如果他認識你,就會知道孫菲菲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孩子,今天和你說話一定會和氣得多。第三,他不該小聲地訓斥你。如果他的聲音大一點,把大家都吸引過來……”
她的頭埋得很低很低,聲音卻突然增大:“老師,您別說了!”
我停下來,沉默地看著她。她低了半天的頭,終于一點一點地抬了起來:“老師,是我錯了!”
“你怎么錯了?”我說,“你的手拉傷了,所以才沒有去練球……”
“可是我應該主動找體育老師請假,而不該在那里等體育老師過來詢問,他這么忙……”
我摸了摸她的頭,柔聲道:“你都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怎么遇到一點事還哭個沒完呢?知道錯了,改過來就是了,知道該怎么改嗎?”
“嗯!”她輕輕應了一聲,一溜煙跑出了辦公室。
我笑了笑,埋下頭改起作業來,剛改完一組,一抬頭,發現孫菲菲竟又站到了我的面前。她的臉紅紅的,正笑地看著我呢!
我把筆放下來:“還有什么事嗎?”
“我……”她靦腆地說,“我是來謝謝你的。”
“跟我說謝?怎么變得這么客氣了?”我笑道。
“我剛才已經跟體育老師道歉了,他看了我手上的傷,還向我說了對不起呢!他還說,讓我代他向您說聲謝謝。”她不好意思地說。
“是這樣啊。”我笑了,“那好吧,現在你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回去向體育老師復命了!”
“還沒有呢!”她飛快地說,“我還想代表我自己,向您說一聲謝謝!”
說完,她迅速地鞠了一個躬,我還沒反應過來,她已經飛快地跑出去了。
她跑得這么急,難道想回操場拍球去嗎?
每次上體育課的時候,我都是磨磨嘰嘰的,可是只要快打上課鈴兒的時候,我都會飛奔下樓,不是說最討厭上體育課嗎,這時候為什麼這么快?因為呀,哼哼,要是你遲到了,更有你好受的!剛打完上課鈴,體育馬老師來了。馬老師整了一下隊伍,隨后就讓我們八百米跑步,(不過當然不是賽跑)我們氣喘吁吁的跑完了八百米全程,馬老師一看,隊伍那么亂,生氣極了,大聲吼道:“你們快速分四個人一組,進行蹲跳、單腿跳和男生俯臥撐和女生仰臥起坐三個項目!”頓時,我們的嘴巴張成了“O”型。唉,我們女生還算幸運,男生做40個,我們做20個……對了,體育老師還有一個致命的強點,就是體育老師每次說“玩吧”的時候,通常就是還沒散隊伍,就打了下課鈴,體育老師時間掐的真準啊!我不禁暗暗的佩服他!
總之,上英語課是我的最愛,上體育我不喜歡!
總之,上英語課是我的最愛,上體育課我不喜歡!
這周本是平凡的一周,但因為兩件事使這一周變得有些不不平凡。
第一件事是公開課。271教學模式開展以來,我們學生可是忙得夠嗆,老師也不得消停。這不又要上公開課了。這課多加個“公開”,就把我們弄得緊張兮兮的,老師也許太緊張了,出導學案的時候,可能由于手顫抖的緣故,竟然一口氣打了兩張。上課了,討論開始了,我們討論數學題,卻不想聽課的老師討論的更是是熱火朝天,比我們還激烈,還不時地向我問這問題(我坐后排),搞得我滿頭大汗。實話實說吧,又擔心這些老師故意找王老師的茬,給王老師難堪。不說實話吧,我又編不出來,最后只能向誠實低頭。老師的興致更高了,滔滔不絕的說起了自己的觀點,并對王老師的方法進行評價。整節課,教室里的全都是聽課老師的談論聲弄出的,仿佛這個教室的主角是他們,而我們只是充當了配角。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下午的體育課上。那節體育課,我們的臉色都因體育老師的臉色而變得死氣沉沉,除了呼吸證明我們還活著,其他的都和死人差不多,與晴朗的天氣顯得格格不入。老天爺想用它明媚的陽光活躍我們的氣氛,但它實在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盡管燦爛的陽光朗照著大地,如水的天空萬里無云,但我們的氣氛最終因為體育老師的死臉而沒有活過來。這樣的情形,就注定要發生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來到籃球場,一向保持沉默的體育老師壓低了聲音說:“扔一個籃球給女生!”我沒聽清,吳岳大聲對我說:“我扔一個籃球給女生!”我點了點頭,可吳岳不知怎么的,話說出口了,球卻沒扔出手,我正納悶呢!體育老師大吼一聲:“聽著了沒,扔一個籃球給女生!”體育老師拿眼瞪我,我轉過臉去,本來臉上的表情就不怎么好看,加上體育老師直愣愣的瞪著我,使我臉上的表情越發的難堪,我一順手就把籃球扔了過去,可籃球一扔過去我便后悔了,因為球斜了,眼睜睜的望著球朝著遠處滾去,我又不敢去撿,轉過臉來,又是老師那道犀利的目光,可能老師是認為我在故意搗亂,這次沒有長久的盯著我看,就像看怪物一樣,新鮮勁一過,就沒什么看頭了。老師很瀟灑的甩出一句話:“滾外面站去!”我沒有說什么,出去撿起了自己的籃球,老師霸道地說:“你把籃球給我放下!”我這時由剛才的后悔變成現在的激動,我不服氣地說:“這是我的籃球!”老師揮舞了一下拳頭,還想說什么,卻被我的這句話給硬生生的頂了回去。
于是,我便自在地一個人玩起了籃球,仿佛忘記了他人的存在。我不再受老師死板的教學壓制,在另塊籃球場上,我完全成了一匹脫韁的野馬,自由馳騁在綠茵場中,那動作,那準確率,簡直令我不敢相信,我想體育老師也不敢由此妄想。玩累了,我便在一旁欣賞起了學友們那可笑的像老太太扭秧歌一般的動作。我和學友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像打了勝仗的將軍,越戰越勇,勢如破竹,學友們像蔫了的茄子,只等著開城投降了。我休息的時間很短,一是不想讓老師看我沒整的樣子,二是我的身子也很爭氣,沒白吃這12年的飯,力量就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源源不斷地給我供養,使我不知疲倦。
我流過一次不同尋常的淚。
上一周,我在學校里哭過。“上體育課了!上體育課了!”同學們喊道。我們排好隊,老師把我們領到操場上。同學們大多數打乒乓球,我們幾個隊員都在玩“斗雞”玩得正開心時,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四大金剛”出現了。“你們這些‘菜鳥’敢和我比‘斗雞’嗎?”馬士喆說道。“好!”我爽快地答應了。馬士喆隊派出了最“垃圾”的一個人——高文龍。我們派出王晨昊。“各就各位,預備——開始!”體育老師說。不知體育老師什么時候來的,他們激烈的戰斗開始了。王辰昊用力攻擊,就是攻不下馬士喆。“看我的‘雷人攻擊’。”王辰昊說。王辰昊的攻擊力加強了。馬士喆使勁一次,王辰昊就歇菜了。體育老師大聲說:“這一局馬士喆勝!”體育老師舉著馬士喆的手。下一個是我對馬士喆,心想馬士喆你敢把我的大將打敗了,我讓你好看!“開始!”老師說。我用了一個“雷人攻擊”加強攻擊力。馬士喆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撲過來,我來了一個“火焰攻擊”把馬士喆擊敗了。下一個……就這樣我是第二屆冠軍。
我們高興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