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投資控制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資控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投資控制論文

    第1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1.項目設計階段

    工程項目的設計階段決定了項目的效益高低和投資成敗。有關資料顯示,設計階段的控制管理雖然不到全部投資額的10%,但卻可以影響75%以上的控制結果,而施工階段僅影響25%??梢哉f,設計是控制項目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項目的設計階段,要合理應用工程價值原理,對項目結構、材料等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和優化,并嚴控標準和規模,避免高估冒算和設計概算失控。

    2.項目施工階段

    盡管設計階段是影響成本控制的最關鍵因素,但是仍然不能忽視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施工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嚴格執行和落實設計方案,不得隨意更改原設計方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失控。如若根據施工實際確需變更方案,需要在更改方案之前進行嚴謹的工程造價分析,只有在一定的造價增減范圍內才可以通過方案變更,避免超出總投資額,確保投資盈利。

    3.項目驗收階段

    工程項目的驗收階段是控制投資成本的最后防線。在工程竣工之后,仍須進行決算審計、投資績效審計等工作,并依據審計結果,對項目設計、項目管理、工程監理等相關單位進行考核評價,針對造價損失較為嚴重的問題應當追究相應責任。

    二、工程項目投資成本失控的原因分析

    1.設計變更引起成本失控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施工實際需要而對原有設計方案進行變更,以使方案能夠更加符合工程實際。但是在設計變更的過程中就已經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預算,引起成本失控。

    2.缺乏成本規劃

    項目成本控制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成本規劃,包括成本的計劃、跟蹤和診斷等環節內容。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項目成本包括直接費用、間接費用以及其他直接費用、其他間接費用等。其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是直接費用中關于人力、機械設備、工程材料等費用,約占總造價額的一半以上,需要對這部分成本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嚴控成本。

    3.權責關系不明

    建筑施工過程中涉及很多環節和內容,如果缺少相應的體制規范和約束,難免會造成成本失控的現象。當前,我國已出臺相應的成本管理制度,規定了項目經理是成本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相關部門同樣擔負相關責任,但在具體實踐中,相互之間缺乏協調性,引起一定的管理混亂,導致成本失控現象的發生。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由于工程質量不達標而導致返工的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帶來了經濟損失,而在出現重大問題時,由于管理體制對責任人的劃分不明確,往往無法找到問題責任人,從而在無形中放縱了成本增加。

    4.成本控制意識欠缺

    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不應該僅僅是項目造價人員關注的問題,而是與每一位項目工作者密不可分,但是通常情況下,項目經理關注的重點是工程質量和工期進度,施工人員關心的是工資、獎金何時發放,技術人員將精力主要用于攻克技術難題,雖然項目人員的工作內容都涉及成本控制實踐,然而卻缺乏一種統一的成本控制意識,經常會出現由于工作失職而帶來的成本失控問題。只有項目全員樹立統一的成本控制意識,在各自崗位上擔責發力,才能有效助推成本控制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工程項目造價降低的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

    工程成本控制要抓住設計的源頭關鍵,在設計方案上下足功夫。要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防止施工進程沖突,盡可能地設計提前竣工,減少人力、物力的成本。對于施工難度相對較大的環節,要反復測算,做好專門方案,防止工程返工帶來的成本損失。

    2.合理降低工程采購成本

    采購是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行為,也是成本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在降低工程采購成本的過程中,要專門成立采購部,對采購人員進行全面崗前培訓和成本控制意識教育。租賃使用頻次較低的機械以降低成本;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購置低價高質的產品;做好每一筆支出記錄,以便后期核算。

    3.嚴控工程消耗成本

    在控制消耗成本的過程中,要量化材料使用,在合同中標注各施工階段的消耗量,如有超出,將由施工班組自行承擔。同時,充分協調各部門工作人員,一同統計核算材料用量,確保數據的權威性和準確度。當然,消耗成本也不能過度控制,否則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4.增強全員成本控制意識

    強化員工成本控制意識,一是要做好員工培訓教育,樹立主動控制成本的意識;二是要合理薪酬管理,權責一致,對于成本損耗嚴重的情況要進行相應懲戒,促使員工形成成本控制的行動自覺;三是要開展成本控制競賽,通過比對各班組的消耗情況,互相交流分享控制經驗,凝成全員成本控制的動力。

    四、結束語

    第2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關鍵詞:地鐵工程;設計階段;投資控制

    投資控制必須貫穿于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即從項目決策階段投資估算,到設計階段的設計概算,再到施工階段的施工預算,直到最后工程完工后的竣工結算。但不可諱言,長期以來人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階段的預算、結算上,不夠重視甚至忽視設計階段的估算、概算。

    1設計階段投資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靈魂,是處理技術與經濟關系的關鍵環節,是影響投資最大的階段。據西方一些國家分析,在初步設計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性為50%;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性為20%,而在施工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性為10%。很顯然,項目投資控制的關鍵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而在項目做出投資決策后,控制項目投資的關鍵就在于設計概算。一些統計資料表明,設計費用一般只相當于建設工程費用的4%以下,但正是這少于4%的費用卻基本決定了幾乎全部隨后的費用。由此足見,在設計階段高度重視投資控制,對整個工程項目的造價控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正像任何事物,要抓事物的關鍵與源頭一樣,投資控制要從設計概算這一源頭關鍵抓起。

    2地鐵工程投資構成及控制重點

    通過對廣州地鐵二號線(琶州~三元里),三號線(廣州東站~番禺廣場)含支線,四號線(琶州塔站~新造站)含試驗段,廣佛線(魁奇路站~瀝滘站),二、八號線(廣州新客站~躍進村;三元里~嘉禾;曉港~鳳凰新村)的初步設計概算的分析發現,占靜態投資比重最大的即為土建工程費用,約占總投資的40%,車輛購置及機電設備安裝費約占總投資的35%~40%,其他費用約占總投資的20%~25%。雖然各項目土建工程變化最多、最缺乏一致性,然而它卻最容易控制,價格變化幅度不大,而設備系統相對來說是有一定規律的,但由于市場因素、競爭原因,它往往變化最大,價格不定因素也比較多。因此,土建工程重在規模的控制,設備安裝工程重在設備招標采購的控制,其他費用控制需要政策的支持。

    2.1土建工程費

    對于占靜態總投資約40%的土建工程,其投資控制的重點應該是規模的控制,在合理確定地下空間尺寸、規?;静蛔兊那闆r下,其靜態投資基本不變。這就要求首先作好前期規劃,客流預測結果能夠反映實際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本著經濟適用的原則,合理確定土建工程的規模和標準,使設備用房及管理用房的面積盡量緊湊經濟,避免盲目追求豪華導致的巨大浪費。

    2.2車輛購置及機電設備安裝費

    此項費用約占靜態總投資的35%~40%,設計人員要充分與業主協商,采用經濟適用的設備及車輛,在概算中除考慮廠家的報價外,還充分了解已實施的工程設備的中標價格,并結合市場因素合理確定概算價。廣州地鐵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已實施線路資料的統計,建立完善的數據庫,有效地控制了設計階段的投資。

    2.3其他費用

    此項費用約占靜態總投資的20%~25%,其中大部分為根據工程費用取費計算,設計階段控制的目標主要是前期費用及征地拆遷等費用,由于其單價政策性較強,控制此項費用需要政策支持。設計人員主要把好數量關,作好方案比選工作,盡量減少此項費用。廣州市政府明確規定,地下項目所涉及到的征地拆遷、管線遷移費用一律由設計單位提供范圍,各權屬單位自己負責動遷,動遷費用??顚S谩4隧椪叩膶嵤┦构こ痰那捌谫M用大大降低。

    3投資控制采用的方法

    針對上述地鐵工程投資的三大組成部分,廣州地鐵工程采用以下的方法進行投資控制。

    3.1采用限額設計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限額設計是建設領域控制投資支出及有效使用建設資金的有力措施。所謂限額設計就是按照批準的投資估算控制初步設計,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總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同時各專業在保證達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資限額控制設計,嚴格控制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不合理變更,保證總投資限額不被突破。限額設計的控制對象是影響工程設計靜態投資的項目。

    投資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實行限額設計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方法。限額設計是將上階段設計審定的投資額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專業,然后再分解到各單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地鐵工程系統龐雜,投資要先按照土建、軌道、供電、通信及信號、車輛段、工程建設其他費用、車輛購置費、其他機電設備8項進行分解。其中,土建工程再進一步按各個車站、各個區間進行分解;軌道工程可以分解為正線軌道(鋪軌、鋪道岔、鋪道床及線路有關工程)及車輛段軌道(鋪軌、鋪道岔、鋪道床及線路有關工程);供電系統工程可進一步分解為外部電源、變電所、環網電纜、接觸網、雜散電流、電力監控、車站及區間動力照明;通信工程可分解為傳輸系統、公務電話系統、專用電話系統、無線通信系統、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廣播系統、時鐘系統、電源系統等;信號工程可進一步分解為正線、控制中心、車載設備、維修系統;車輛段可分解為房屋、工藝維修、土方或橋涵、管線、站區建筑及站場設備等,車輛段的其他工程可歸并到系統工程投資;其他機電設備可進一步按車站及區間分解為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動力照明、FAS、BAS、AFC、自動扶梯及電梯等。

    初步設計階段要根據批準的投資估算制訂投資限額總目標,對應投資限額總目標,再按主要系統、主要工點、其他費用中主要項目制定的限額子目標;施工圖設計階段根據批準的初步設計概算制訂投資限額總目標,再按主要系統、主要工點、其他費用中主要項目制訂限額子目標,對于未能實現限額目標的,分以下兩步處理:⑴設計單位優化設計,重新編制概(預)算文件報業主。

    ⑵若仍未能實現限額目標,概(預)算設計文件應具體說明原因。對因設計原因未能實現限額目標,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對于合理降低工程投資的要給予獎勵,這樣充分提高設計人員控制投資、降低造價的積極性,在設計階段最大限度地控制投資。

    3.2采用標準圖設計

    標準設計可以節約設計費用,大大縮短設計周期;構件預制廠生產標準件,能使工藝定型,有利于構配件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以使施工準備工作和定制預制構件等工作提前,并能使施工速度大大加快,既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又能降低建筑安裝工程費用。標準設計是按通用性條件編制的,是按規定程序批準的,可供大量重復使用,既經濟又優質,便于工業化生產。因而,標準設計的推廣,一般都能使工程造價低于個別設計工程造價。廣州地鐵工程中盾構區間、高架橋梁等都可以采用標準設計。

    3.3應用價值工程進行優化

    價值工程又稱價值分析,是以最低的總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的必要的功能,從而提高產品價值的一套科學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這里的“價值”是功能和實現這個功能所耗費用(成本)的比值,用公式可表示為:

    V=F/C

    式中:V—價值系數;

    F—功能(一種產品所具有的特定職能和用途)系數;

    C—成本(為滿足用戶提出的功能要求進行研制、生產到用戶使用所花費的全部成本)系數。

    價值工程盡管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在工程設計階段對于控制項目投資、提高工程“價值”是大有可為的。對于廣州地鐵來說,可以進行價值分析的工程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⑴線路敷設方式比較(地下線與高架線):就土建工程來說,高架線的平均造價約為地下線的1/2,因而三號線北延段和四號線部分采用高架線。但是,如果地面建筑物、構筑物密集而引起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的大幅增加,那么線路敷設于地下可能更經濟,廣州地鐵一、二號線處于廣州市中心繁華地區、地面交通擁擠、建筑物密集,因而采用地下線。

    ⑵土建工程中各種工法的比較:目前地下結構工程施工主要工法包括明挖法、礦山法及盾構法。就土建工程費用而言,明挖法施工造價及施工安全方面比較有優勢,但受周圍環境,建筑物,地質條件影響較大,如果地質條件不良或基坑較深,引起圍護結構及開挖數量大幅度增加,那么工程費用就會超過其他工法費用。因此,在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地質條件的前提下,優先選用工法的順序是:明挖法、盾構法、礦山法。

    ⑶明挖工程中各種圍護結構的比較:目前采用的主要圍護結構形式有鉆孔樁、挖孔樁、水泥攪拌樁、地下連續墻等,按造價指標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分別為地下連續墻、鉆孔樁、挖孔樁、水泥攪拌樁,因此,在滿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優先選用水泥攪拌樁、挖孔樁、鉆孔樁、地下連續墻。

    ⑷高架結構中各種梁型及架設方式的比較:梁片集中預制可以產生規模效益,但是需要較大的預制場地,四號線高架區間通過綜合比選,最終確定集中預制,既確保了質量,又節約了投資。

    ⑸集中供冷與分散供冷的比較:集中供冷是通過建一座冷站來為整條線路集中供冷,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約能源,并且降溫效果好,但是需要先建設一座冷站,初期投資較大,在設計過程中通過綜合評價,集中供冷雖然初期投資大,但在運營過程中可以節約部分費用,并且有利于對環境的保護,因此從二號線開始采用集中供冷。

    地鐵工程在設計階段的投資控制雖然過程復雜,但它確實體現了事前控制的思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正確處理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兩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力求在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基礎上的技術先進,增強設計人員的經濟觀念,促使他們在工作中把技術與經濟、設計與概算有機地結合起來,嚴格遵守設計方案,既要有最佳的經濟效果,又要保證工程的使用功能,選擇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最優設計,從而保證工程質量,達到投資控制的目的。

    第3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1鐵路工程設計階段投資控制的重要性

    投資控制是項目建設的控制要素,貫穿于項目建設全程。據既有研究顯示,不同建設階段對項目投資的影響度為:項目建議書與可行性研究的項目決策階段為75%以上;初步設計階段為(35~75)%;施工圖設計階段為(5~35)%;施工階段為(5~25)%。設計階段是控制整個項目投資的前提,設計階段對項目投資控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1)通過設計概算掌握工程造價結構,觀察建設項目各部分的“功能與成本”是否匹配,促進造價的合理性,提升資金的利用率。2)通過設計預算,掌握項目投資概況,嚴控各投資環節,提升投資控制效率。3)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既保證工程功能,又不忽視經濟成本。采用最小投資實現預定目標,確保投資效益。

    2案例論證鐵路工程設計階段的客觀規律

    2.1案例簡介

    蘭州鐵道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的大塔站至馬場壕鐵路建設項目,全線位于內蒙古西南部鄂爾多斯市境內,橫穿該市東北部所轄達拉特旗。正線全長約為59km,全線橋隧比26%左右。主要技術標準:單線,國鐵Ⅱ級,限制坡度6‰,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1200m。工程投資預估算總額13.8億元。其中:靜態投資12.6億元;建設期貸款利息0.6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0.6億元;鋪底流動資金0.03億元;本項目由呼和浩特鐵路局商鄂爾多斯市政府及有關企業共同投資建設,且一同組建合資鐵路公司,擔負項目建設與經營。

    2.2工程設計的復雜性

    2.2.1復雜的自然特征,決定了鐵路設計的復雜性大塔站至馬場壕鐵路工程沿線地貌自西向東可劃分為黃河沖積平原區、沙漠區、低山丘陵區三個地貌,隧道圍巖級別較差,為Ⅴ、Ⅵ級,土質圍巖極差,埋深較淺,且橫穿包茂高速公路。在設計階段,應按照相應的地質條件選取適宜的技術標準,提前做好各類防護工作,加強隧道地震斷裂帶的探測預報工作;進、出口段及洞身做好支護處理,防止塌方冒頂,并做好通風措施。

    2.2.2復雜的鐵路技術標準體系,決定設計的復雜性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鐵路呈現多樣性的需求,鐵路建設形成“高速鐵路客貨混運”、“客運專線”與“貨運鐵路”等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的三大技術標準體系。大塔至馬場壕鐵路,屬于貨運鐵路,在路基工程設計上,嚴格依照貨運鐵路技術標準:1)本線部分路基穿越半固定及固定沙地,風沙路基為主要工程類型,風沙路基防護采取本體防護與平面防護相結合的處理方法;2)線路行經粉細砂、粉砂等地層,同時有軟弱地基,在地基處理工程上采取挖除換填、鋪設土工膜、強夯、設土工格柵和設置護道等工序,必要時采取砂石樁等復合地基處理方式。

    2.2.3專業工程多,技術接口復雜鐵路設計涵蓋20多個專業工程,如土建、機電設備等,設計中需依據系統的設計理念,正確解決專業接口關系,實現最佳的系統設計目標。如重點關注對接口管理,梳理各項接口關系;擬定有效可行的措施,確保投資的準確性與完整性,規避投資的重、漏問題。

    2.3鐵路建設項目具多階段計價的投資特征據現行的鐵路建設程序及管理,決策階段主要負責擬定投資的“預估算與估算”,設計階段主要負責擬定“概算與預算”,交易階段主要負責擬定“招標概算”,實施階段主要負責擬定“變更設計概算、清理概算及竣工決算”。各階段投資要求各異,發揮不同效用。比如,可研階段估算若審批通過,則為項目投資控制的“法定限額”;竣工決算,則為工程的實際投資。因此基于整體控制角度,鐵路投資應前后照應,彼此補充、完善,不斷深化讓投資漸近真值。

    3鐵路工程設計階段投資控制措施

    3.1構建設計儲備制度

    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是設計的兩大階段,每階段都含有設計“前期、中期與后期”三階段。設計前期,擔負實地勘察與技術儲備的任務,為中后期的初步技術設計搜集第一手資料,是保障設計質量的首要環節。為了加強工程的前期設計工作,項目啟動前,即委托鐵道勘察設計院展開實地勘察,構建“設計儲備體制”,儲備了項目沿線的“地質、環境、線路走向”等資料,為中后期設計的論證及方案的選取給予充足時間,確保方案的合理及符合技術標準。

    3.2落實勘察設計單位責任制,引進設計監理制度

    相關研究表明,勘察設計對工程投資控制的影響達(35~75)%。建設公司與設計單位簽署合同后,要求設計單位依專業配套,落實“技術經濟”責任制與專業設計人員“崗位”責任制,擬定獎懲考核體制,將可研確定的投資估算總額落實至各專業。明確落實“設計總包機構”對“各分包部門”設計技術的協調工作。此外,引進設計監理體制,強化監理設計質量力度,構建監理機構組織,監制設計各階段的“設計方案”與“工程造價”。提升鐵路工程設計階段的設計質量,嚴控投資額度,堅持合理定價,即依照鐵路工程的“地形、地質、地貌、施工方法、工期要求”等,擬定科學合理、貼合實際的基價,以降低投資風險。

    3.3實施設計

    招標與設計方案競選措施利用市場競爭機制,展開建設項目設計招標,擇優選取設計方案及單位。設計單位若想中標,前提是要對建設建設項目的“規模、設備選型、技術標準、功能方案及投資控制”等展開詳盡分析對比,競標方案務必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先進”,將項目投資效果置于首位,以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參加競選。建設單位則利用“價值工程”對競選的設計方案展開技術經濟分析及對比,選取一個即可滿足工藝與功能要求,又可降低投資的“技術選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實施設計招標與設計方案競選,使鐵路平縱斷面條件獲得優化,長度較可研設計的65.626公里縮短了6.626公里,特高橋由原來的1148m調整至1109m,取得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

    3.4采取限額設計

    采取限額設計控制項目投資額度,是投資控制的重要措施。限額設計,即是依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初步設計的“投資估算控制、總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此外,在各專業確保達到使用功能的基礎上,以分配的投資限額展開投資控制設計,杜絕單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的不合理變更,保障不超出總投資限額。實踐表明,投資分配與工程量控制,是實現“限額設計”的有效手段,反映了科學確定設計的“規模、標準及原則”,及科學取用概預算的資料。經層層限額設計,在達到科學控制投資限額的同時,亦達到控制設計“規模及標準”、“概預算指標”及“工程量”等標準和要素。投資控制運行過程見圖1。

    3.5運用價值工程原理優化設計方案

    利用價值工程原理,彌補限額設計于實際應用的不足,合理分配設計限額總值,依據工程項目各組成部分的功能進而判定其功能目標的成本比率,然后參考類似工程的經驗數據展開調整,排除分析目標建成后的維護費影響功能評價,反映了限額設計的主動性。新包神鐵路工程實踐中,提升產品價值的做法有:1)提升工程功能的同時,減少投資額度。2)確保工程功能不變前提下,降低投資額度。例如:通過優化路基項目,地基處理滲水土減少12.16×104m3,取消地基處理碎石樁11.69×104m,強夯減少16.25×104m2,路基費用降低了1662.51萬元;3)項目投資不變前提下,提升工程功能。4)保障工程主要功能不變、略降次要功能前提下,大幅降低投資。例如,通過優化減少了站場排水、道路及圍墻,降低費用669.22萬元。5)略增加項目投資前提下,大幅提升工程功能。

    3.6加強設計咨詢工作

    設計咨詢是優化“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的關鍵。確定設計單位后,委托專業咨詢單位審查優化“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進行設計時,依據“可研報告評估機構、初步設計咨詢機構、施工圖審核機構”審查流程層層把關,墻塞漏洞,糾正錯誤,協調統一站前“專業設計”與站后“工程經濟”,做到“數量與定額”的準確。設計咨詢流程圖見圖2。

    3.7加大方案概算、施工圖預算編制的管理審查力度

    為防止概算與設計及施工有出入,發生“算錯工程量、套錯定額”等問題,提升概算質量,必須做到:1)概算編制與設計人員要進行溝通,對不明之處,概算編制人員要詢問設計人員,進行詳細了解;2)提升概算編制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自身素質,提升其責任心;3)認真審查初步設計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施工圖預算對確定承包合同價、簽訂施工承包合同、進行工程結算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投資控制。除了設計單位,建設單位與概算審查機構皆需加大初步設計概算審查力度,保障概算的合理性和真實性,規避損失。

    4結語

    第4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關鍵詞:業主;工程項目;投資控制

    公路工程項目的投資,就是指該公路工程項目從決策到竣工的全部費用,工程項目完成的過程就是實現投資目標的過程.對投資的控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業主既是工程項目的決策者,又是工程項目實施的主持者,業主對工程項目的投資控制應進行全過程控制,在項目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階段,都要實施投資控制,力求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項目決策階段對公路工程項目投資的影響主要在三個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業主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1、在項目建議書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項目建議書就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期規劃,國家及地方的公路網規劃,經過調查研究、市場預測及技術經濟的分析,對擬建的公路項目的總體輪廓提出設想。是政府選擇建設項目和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前期工作階段的第一個工作環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項目建議書應該著重從客觀上對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必要性分析應從項目本身和國民經濟兩個層次進行,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可能性分析應從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必備的基本條件及其獲得的可能性兩個方面進行;充分做好外業調查工作,編制好項目建議書投資估算。

    2、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決策的前期工作階段,是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的重要論證依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投資的影響因素:市場分析、項目規模選擇、項目實施條件分析、技術選擇、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社會評價和項目風險進行分析論證;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編制人員應積極配合設計人員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掌握基礎資料,了解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和工程量情況,合理選用估算指標和各種費率,準確編制好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

    3、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幾點:1)、認真做好各種資料的搜集,要確保基礎數據資料的真實、準確;2)、做好市場分析工作,對擬建公路項目的需求狀況、類似項目的建設情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詳細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做好設計方案的優化工作,用動態分析法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通過方案優化,使設計更合理,投資最少;4)、合理確定評價價格,進行項目經濟效益評價,強化項目前期工作,規范項目投資決策。

    二在設計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工程設計階段對投資進行有效控制,必須要做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

    1、在工程設計階段吸收工程造價人員參與全過程設計,從設計一開始就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設計人員在做出重大設計變更時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其所帶來的經濟后果,注重設計的經濟性。

    2、重視設計多方案比選,引人設計競爭機制,有效控制投資。

    3、在設計階段采用限額設計,在項目投資限定條件下,經濟技術上的改進和方案優化,提高項目標準水平。

    4、推行設計招投標、設計監理、設計市場化管理。

    通過優化設計控制投資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也不能片面地強調節約投資,要正確處理好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必須要滿足項目的該了功能要求。

    三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業主必須完善施工招投標文件的編制及招投標的組織管理。

    2、業主必須掌握與項目有關的工程造價的基本情況,確定合理的招標工程上限價,選擇合理低價中標,允許中標人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3、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合同形式,如固定總價合同或固定單價合同,將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部分風險轉移給承建商來承擔。

    4、選擇有資金實力、有施工能力的施工隊伍。

    四業主在施工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工程項目的投資主要發生在施工階段,這一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是建設費用消耗最多的時期。業主應該把計劃投資額作為投資控制的目標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資實際值與目標值之間的偏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

    1、業主應該加強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采用經濟技術比較法進行綜合評審,不同的施工方法,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

    2,業主應該加強對工程進度款的支付嚴格控制,工程進度款支付是投資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質量和進度的有力保證。

    3、業主應該嚴格審查工程變更,保證總投資限額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對工程變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階段投資控制的關鍵。

    4、正確處理與防范施工索賠,并積極做好反索賠工作。

    5、嚴格控制施工進度,切實落實工程質量保證措施。進度、質量會反作用與費用,進度控制不好,質量得不到保證會引起投資的增加。

    五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中,應認真及時審核竣工結算,審核的具體內容包括:竣工結算是否符合合同條款、招投標文件,結算是否按定額和工程計量規則、造價主管部門的調價規定;根據合同、圖紙對工程變更、工程量的增減、材料替換、甲供材等進行審核。

    1、工程量的審核

    工程量是竣工結算的基礎,應以招標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為依據,考慮工程變更,同時要對施工簽證單的符合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2、定額套用的審查

    定額套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在結算審查時經常會發現定額套錯、高套、定額替換等情況。

    3、合同外項目結算單價的審核

    工程量清單中原有項目的工程量有誤或設計變更引起的工程量增減屬合同約定的幅度以外的,及工程量清單遺漏或設計變更引起的新工程項目,對承包商上報的單價,業主要嚴格審核。

    第5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經過多年的探索,風險投資事業在不斷壯大,逐漸顯示出其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及高科技產業化的重要作用。風險投資是專指萌芽狀態中的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這種投資的高風險性和高回報率要大于傳統意義上的投資。風險投資的資金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項目中,由于風險投資項目大多數是由技術創新而產生的高科技項目,過去同行業的資料很少或幾乎沒有,因此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項目的風險以外,還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風險在整個項目運作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投資失敗的風險統稱為風險投資的管理風險,主要表現為:組織風險、決策風險、過程風險。進行科學的管理風險控制,對于有效運用風險投資這一手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使風險投資項目實現最好的綜合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團隊建設———組織風險控制的核心工作

    風險投資項目主要以技術創新為主,項目的增長速度比較快,如果不及時加強企業的組織管理,就會造成項目規模高速膨脹與組織結構落后的矛盾,成為風險的根源。

    風險投資作為知識經濟中技術創新與創新相結合而生成的一種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組織的管理。與傳統項目相比,風險投資項目不但要求項目組織內的人員有較高的素質,有一定的項目管理經驗,對項目的風險性有較高的認識,并且這種知識和技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夠充分地協調運用。而只有高性能項目團隊才能實現這種充分協調,所以在項目組織風險控制中,團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團隊在現有傳統組織結構中的引進,改變了組織過程實施的方式。即組織過程變成了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不是職能部門,項目經理變成了“過程所有者”。為了從事項目的人員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團隊應圍繞著用于獲得過程流的焦點進行建設。如果項目人員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沖突,士氣低,將會項目團隊性能的發揮,更會使整個項目的順利實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作為項目經理,如果能營造一個讓參與者發揮自己才干的適當環境,會使項目成員的忠誠度高度提升,增強項目團隊性能的發揮。為建立一個高效率的項目團隊,我們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動力和障礙。

    推動力是同項目環境相聯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強團隊的有效性,它們和團隊性能是正相關的。障礙是同項目環境相聯系的負面因素,它們被認為妨礙了團隊性能,在統計上同性能是負相關的。在置信度為95%或更高時,這些團隊特性和團隊性能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通過推動力的把握和障礙的排除來創建高性能的項目團隊,是組織風險控制的關鍵,是項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條件。

    二、項目評價———決策風險控制的首要工作

    第6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關鍵詞:業主;工程項目;投資控制

    公路工程項目的投資,就是指該公路工程項目從決策到竣工的全部費用,工程項目完成的過程就是實現投資目標的過程.對投資的控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業主既是工程項目的決策者,又是工程項目實施的主持者,業主對工程項目的投資控制應進行全過程控制,在項目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階段,都要實施投資控制,力求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項目決策階段對公路工程項目投資的影響主要在三個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業主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1、在項目建議書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項目建議書就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期規劃,國家及地方的公路網規劃,經過調查研究、市場預測及技術經濟的分析,對擬建的公路項目的總體輪廓提出設想。是政府選擇建設項目和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前期工作階段的第一個工作環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項目建議書應該著重從客觀上對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必要性分析應從項目本身和國民經濟兩個層次進行,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可能性分析應從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必備的基本條件及其獲得的可能性兩個方面進行;充分做好外業調查工作,編制好項目建議書投資估算。

    2、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決策的前期工作階段,是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的重要論證依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投資的影響因素:市場分析、項目規模選擇、項目實施條件分析、技術選擇、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社會評價和項目風險進行分析論證;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編制人員應積極配合設計人員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掌握基礎資料,了解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和工程量情況,合理選用估算指標和各種費率,準確編制好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

    3、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幾點:1)、認真做好各種資料的搜集,要確?;A數據資料的真實、準確;2)、做好市場分析工作,對擬建公路項目的需求狀況、類似項目的建設情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詳細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做好設計方案的優化工作,用動態分析法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通過方案優化,使設計更合理,投資最少;4)、合理確定評價價格,進行項目經濟效益評價,強化項目前期工作,規范項目投資決策。

    二在設計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工程設計階段對投資進行有效控制,必須要做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

    1、在工程設計階段吸收工程造價人員參與全過程設計,從設計一開始就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設計人員在做出重大設計變更時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其所帶來的經濟后果,注重設計的經濟性。

    2、重視設計多方案比選,引人設計競爭機制,有效控制投資。

    3、在設計階段采用限額設計,在項目投資限定條件下,經濟技術上的改進和方案優化,提高項目標準水平。

    4、推行設計招投標、設計監理、設計市場化管理。

    通過優化設計控制投資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也不能片面地強調節約投資,要正確處理好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必須要滿足項目的該了功能要求。

    三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業主必須完善施工招投標文件的編制及招投標的組織管理。

    2、業主必須掌握與項目有關的工程造價的基本情況,確定合理的招標工程上限價,選擇合理低價中標,允許中標人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3、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合同形式,如固定總價合同或固定單價合同,將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部分風險轉移給承建商來承擔。

    4、選擇有資金實力、有施工能力的施工隊伍。

    四業主在施工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工程項目的投資主要發生在施工階段,這一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是建設費用消耗最多的時期。業主應該把計劃投資額作為投資控制的目標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資實際值與目標值之間的偏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

    1、業主應該加強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采用經濟技術比較法進行綜合評審,不同的施工方法,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

    2,業主應該加強對工程進度款的支付嚴格控制,工程進度款支付是投資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質量和進度的有力保證。

    3、業主應該嚴格審查工程變更,保證總投資限額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對工程變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階段投資控制的關鍵。

    4、正確處理與防范施工索賠,并積極做好反索賠工作。

    5、嚴格控制施工進度,切實落實工程質量保證措施。進度、質量會反作用與費用,進度控制不好,質量得不到保證會引起投資的增加。

    五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中,應認真及時審核竣工結算,審核的具體內容包括:竣工結算是否符合合同條款、招投標文件,結算是否按定額和工程計量規則、造價主管部門的調價規定;根據合同、圖紙對工程變更、工程量的增減、材料替換、甲供材等進行審核。

    1、工程量的審核

    工程量是竣工結算的基礎,應以招標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為依據,考慮工程變更,同時要對施工簽證單的符合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2、定額套用的審查

    定額套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在結算審查時經常會發現定額套錯、高套、定額替換等情況。

    3、合同外項目結算單價的審核

    工程量清單中原有項目的工程量有誤或設計變更引起的工程量增減屬合同約定的幅度以外的,及工程量清單遺漏或設計變更引起的新工程項目,對承包商上報的單價,業主要嚴格審核。

    第7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關鍵詞:企業并購;同一控制;控股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準則局限

    Abstract:"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Application guide " ( 2006 ) to explain an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 ) ( 2006, 2008, 2010 ) on the use of 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 equity premium or capital premium ), retained earnings to adjust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merger under the same control of the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principles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to some extent, is used to adjust the accounting subjects also lacks unity necessary. Standards also not on the merging party used to adjust the statutory surplus reserve should keep balance of legal provisions that restrict, this and " enterprise financial rules ", " company law "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inconsistent. Limitations of the criteria system is likely to lead to the use of or specific practice dispute. Sugges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o be improved in the " interpretation "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same control; holding merger;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treatment; criterion limitations

    中圖分類號:E23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企業并購的動因和作用是促進企業合并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企業合并方式有著重大差異,合并方式的不同可能導致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存在。財政部在不同時間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及其所適用的指導原則也有著根本區別。在“收入費用觀”原則指導下,2001年(2002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原準則”或“舊準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在“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中核算,并以分期方式進行攤銷,攤銷時確認為或沖抵“投資收益”。在“資產負債觀”原則指導下,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先用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進行調整,若為貸方差額直接調增“資本公積(溢價);若為借方差額,用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調整之后,仍不足調減部分,應用合并方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繼續進行調整,直到把借方差額調平為止;但未對留存收益中“法定盈余公積”應保留法定余額作限制性規定。本文從“股權投資差額”的定義和理論依據入手,簡要地比較了新舊準則關于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方法的差異,然后引入本文論述主題并進行分析。

    一、股權投資差額的定義及新舊準則對其會計處理方法回顧

    ㈠原準則的規定

    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該差額分為“借方差額”和“貸方差額”。

    股權投資差額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資企業直接投資于某一非上市企業,所投出資產的價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從理論上講,初始投資成本高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可能是由于被投資單位按公允價值計算的所有者權益高于賬面價值或被投資單位有未入賬的商譽。但是這兩種情況所形成的差額往往不可區分,人為地將其確認為商譽或負商譽,均有悖于商譽或負商譽的性質。這種投資差額的存在現實是不可避免的。

    原準則本著適當簡化原則和便于會計核算,將股權投資差額全部作為股權投資差額。在“收入費用觀”原則指導下,為了避免虛增或虛減利潤,采取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原則,但在投資的后續計量時增加了攤銷工作量。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借方差額,在未來期間內攤銷時將形成利潤抵減因素(攤銷時,借記“投資收益”,貸記“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事實上,股權投資差額是對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應相應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基于此種理由,股權投資差額不適于作為資產或負債予以確認,而應將其直接包含在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之中。股權投資差額就成為初始投資成本調整項目,通過調整,無論是否包含商譽或負商譽,它們的確認已顯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投資時仍然應當反映其初始投資成本,反之,如果將差額單獨作為資產或負債入賬,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投資時反映為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而不是初始投資成本。

    通常情況下,股權投資差額在取得股權時按照取得股權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總額計算確定,并對初始成本進行調整,調整后,新的投資成本應等于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調整公式為:初始投資成本+借方差額(-貸方差額)= 投資時發生的全部對價支出。初始計量時應設置“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和“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兩個明細科目。

    ㈡關于新準則下企業合并方式及其類別規定的概述

    在“資產負債觀”原則指導下,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和2006、2008、2010年《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以下均統一簡稱“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和股權投資差額的確認與調整的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合并方式被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種方式。不同方式下企業合并又被分為“控股合并”與“吸收合并”等。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不同控股類別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及其所產生股權投資差額的會計處理是不相同的。

    限于篇幅,不對上述會計處理規定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說明,僅引出新準則下的有關規定,并以同一控制下一次交易方式實現的控股合并為例進行論述,且假定合并前參與合并雙方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成本中所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已作為“應收股利”單獨確認,合并方為進行合并發生的有關費用已按新準則規定進行了相應處理……

    二、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和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簡述

    ㈠《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相關內容

    1.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

    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方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賬面貸方)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

    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3.會計政策調整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如子公司按照改制時確定的資產、負債評估價值調整賬面價值的,母公司應當按照取得子公司經評估確認凈資產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該成本與支付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所有者權益。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財務報表,則應當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財務報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㈡《企業合并準則》關于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合并方在合并日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于因該項企業合并形成的對被合并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二是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1.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以合并日應享有被合并方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注意事項(僅以資產負債表為例)

    為表述之便,以下內容在準則講解基礎之上作了適當歸納調整。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合并方一般應在合并日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反映合并日形成的報告主體的財務狀況、視同該主體一直存在形成的財務狀況。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被合并方的有關資產、負債應以其賬面價值并入合并財務報表。合并方與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間發生的交易,應作為內部交易按照《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要求進行抵消;對于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之和)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應按以下原則,自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⑴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應將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

    ⑵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

    ①應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貸方余額為限,將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

    ②因合并方的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全額恢復的,合并方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這一情況進行說明。

    (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⑸》擬對上述內容進行修訂,目前正在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㈢《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規定(限于篇幅,此處略)

    三、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確認、計量時賬務處理所涉會計科目

    ㈠“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賬務處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并日按取得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借記本科目,按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貸記有關資產或借記有關負債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為借方差額的,借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借記“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㈡“資本公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額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主要賬務處理: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科目……按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貸記有關資產科目或借記有關負債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本科目(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為借方差額的,借記本科目(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借記“記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的資本公積。

    ㈢“ 盈余公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本科目應當分別“法定盈余公積”、“ 任意盈余公積”進行明細核算。主要賬務處理:企業按規定提取的盈余公積,借記“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補虧”、“ 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的盈余公積。

    ㈣“利潤分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虧損的彌補)和歷年分配(或彌補)后的余額。本科目應當分“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轉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積補虧”和“未分配利潤”等進行明細核算。主要財務處理: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本科目(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付股利”科目。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分配給股東的股票股利,應在辦理增資手續后,借記本科目(轉作股本的股利),貸記“股本”科目。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借記“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或任意盈余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盈余公積補虧)……年度終了……結轉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外,其他明細科目應無余額。本科目年末貸方(或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四、《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對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用途的限制性規定

    ㈠《企業財務通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有關規定:

    《企業財務通則》(簡稱“財務通則”或“通則”)的法律效力與“新準則”平級,均屬于部門規章,效力低于《公司法》(法律)。財務通則的有關規定如下:

    經投資者審議決定后,資本公積用于轉增資本。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包括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可以用于彌補企業虧損或者轉增資本。法定公積金轉增資本后留存企業的部分,以不少于轉增前注冊資本的25%為限。企業增加實收資本或者以資本公積、盈余公積轉增實收資本,由投資者履行財務決策程序后,辦理相關財務事項和工商變更登記。企業發生的年度經營虧損,依照稅法的規定彌補。稅法規定年限內的稅前利潤不足彌補的,用以后年度稅后利潤彌補,或者經投資者審議后用盈余公積彌補……企業可以采取新設或者吸收方式進行合并重組……企業合并的資產稅收處理應當符合國家有關稅法的規定,合并后凈資本超出注冊資本的部分,作為資本公積;少于注冊資本的部分,應當變更注冊資本或者由投資者補足出資……

    ㈡《公司法》(法律)之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簡稱公司法),其法律效力依次低于《憲法》、《立法法》,但高于同屬于部門規章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財務準則》。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如下:

    股票發行價格可以按票面金額,也可以超過票面金額,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額(注:不得折價發行股票)。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從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超過股票票面金額的發行價格發行股份所得的溢價款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列入資本公積金的其他收入,應當列為公司資本公積金。公司的公積金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注:這里的資本公積金特指“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不得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

    五、新準則有關規定的局限性及其與公司法可能相抵觸情況分析

    對前面引述內容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后,不難發現,新準則關于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會計處理有關規定的確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這些局限性問題很可能與公司法相抵觸。情況如下:

    ㈠新準則有關規定存在的局限

    1.未對法定盈余公積應保留法定余額出作限制性規定

    ⑴新準則完整意思表達重述:

    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或與所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若為貸方差額,應當直接增調“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若為借差額,應先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為限進行調整,仍不足沖減的,再調整留存收益項目下的有關明細(包括“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⑵重述后新準則完整意思表達存在的三個缺限:

    ①缺限之一:

    當合并方“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不足沖減股權投資借方差額,而用留存收益進行斷續調整時,新準則未對后續的調整順序作出明確規定。即,存在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孰先孰后的排序問題。

    ②缺限之二:

    公司法和通則均明確規定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當第①種情況出現時,新準則未對“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應保留法定余額作出限制性規定。

    ③缺限之三:

    新準則規定,在合并日,合并報資產負債表編制時,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①.應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為限,將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②.因合并方的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水溢價)貸方余額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全額恢復的,合并方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這一情況進行說明。

    〔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5)》(征求意見稿)已涉及這方面內容〕。

    據新準則意思表達,當合并方“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面貸方余額仍不足沖減時,可以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沖至為負數。合并行為發生之后,立即讓原本為貸方余額的“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立即變成為賬面借方余額(即負數)。但新準則未明確要將這一情況在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在所有權與經營相分離情況下,該情況一旦出現,讓股東搞不明白過中原由。

    2.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確認時所涉四個科目之規定缺乏必要統一性

    除“長期股權投資”和“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兩個科目互相照應外,“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均與“長期股權投資”或“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缺乏必要的統一性。新準則分別將“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各自用途意思表達為“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和“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其共同點為“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虧損”。這樣的意思表達似乎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相干。換言之,新準則中“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用于調整同一控制下企業控制合并形成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規定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局限問題。

    3.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的企業控股合并存在的局限問題

    ⑴新準則未提示被合并方原股東退股等相關事宜

    在原股東部分退股的情況下,被合并方實際控股率與控股投資協議約定的控股率將存在重大差異。

    ⑵新準則未提示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形成反向投資的合并報表如何處理事宜

    新準則對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所產生的反向購買作了詳細說明,但未對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所產生“反向投資”(注:為區別于非同一控制下反向購買,將其臨時定義為反向投資)行為進行提示,在理論上,反向投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㈡新準則有關規定可能與財務準則和公司法的規定相抵觸

    當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不足調整借方差額時,須用“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斷續進行補充調整,但新準則未明確規定其應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額,一旦出現法定公積金調整過度情況,其余額與注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將違背《企業財務通則》、《公司法》的“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強制性規定,換言之,新準則的規定與《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相抵觸。

    雖然《企業財務通則》之“資本公積用于轉增資本。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為新準則的制訂留下了一個“大活口”,但是《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的法律效力畢竟均低于《公司法》,于是可以這樣理解——新準則在制訂時打了《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一個“球”。

    只要《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和第一百七十三條“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合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等條款內容不作修改,那么《企業會計準則》關于用盈余公積賬面貸方余額來沖減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產生的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規定分別與《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在某種程度上相抵觸的嫌疑將無法徹底排除,或者說,所存在的爭議或異議將可能持續下去。

    六、企業合并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

    《企業會計準則(2006)》執行后,2008年、2010年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全文刊載了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的《關于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趨同、實施與等效問題》講話稿(以下簡稱“講話”)。該講話中有以下內容:

    “企業合并準則是一項新準則。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準則規定將企業合并分類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其中,披露了企業合并類型判定依據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確披露企業合并類型的判斷依據。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確指出以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存在交易價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類交易公司數的60.22%,其中,投資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發生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當期凈損益 的有133家上市,總額為212.29億元,占有此類交易公司凈利潤總額的5.82%”。

    劉司長的講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財政部權威數據或信息的公布,從數據中不難獲悉,在當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屬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上市公司就有186家,占上市企業的百分比約為11.85%,這個比例大于并且符合重要性判斷比例10%的標準,即,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總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妨簡單地推斷其在社會經濟中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存在交易價差的就有112家,占該類企業總數的比例約為60.22%。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投資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即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有41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約為36.61%(比三分之一還強)。這兩個比例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劉司長的講話所披露的信息僅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上市公司,但沒有包括未上市企業,若將后者包括進來,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公司的數量將遠不止186家,按簡單加法計算,其在社會經濟中重要性的砝碼應將有所增加。

    透過財政部權威信息,經深入分析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式形成的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其中,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情況的公司也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管窺進一步規范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借方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的重要性。這應是勿庸置疑的事情。

    七、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范例的重要性被忽視的現狀

    如前面所述,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處理具有重要性,那么《企業會計準則講解》等規范性資料中應有這方面的大量應用范例。2006年、2008年、2010年《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沒有一道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范例。以會計核算實務處理見長的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統一考試的輔導教材也同樣未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范例。

    這個反差實在太大。是什么原因?在企業中從事財會工作的廣大專業技術員至今也不知其所以然。

    據不完全統計,部分年度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統一考試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的“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等主觀類大題,也未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所涉及的知識點作為考點。從應試角度來講,這對廣大考生是有利的。廣大考生在考后慶幸之余,也仍不明白個中原由。

    難道是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會計處理不重要?抑或是準則規定的確存在局限而不便列舉范例和出考題以免引起爭議?或者因為它太簡單了以至于不足以作為一個考點納入有關考試?

    權威工具書或參考資料的情況如此,那么部分高校學者們所編寫的新準則應用方面的參考資料和民間有關考試培訓機構所出版應試參考資料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應用舉例情況又怎樣?

    筆記對所能收集、購買和查閱到的資料中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舉例情況作了簡單統計,據不完全統計,有關情況如下表(數字表示應用例題或考題數量)如示: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應用情況統計簡表

    〔注:表中第⑵部分被納入統計的范例,主要指章節內容中的例題,或章節中的強化習題等,因時間原因,未統計其“考前模擬試題”等部分相關例題。同一類資料中,各年度相同或同一冊資料中重復例題均重復計算,借方差額和貸方差額同時出現的例題分別算作一道〕

    數據顯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應用范例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統一考試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中幾乎被完全忽略;而在部分高校學者或民間考試培訓機構所編寫資料中的出現比例僅為36.84%,占抽樣總體的比例僅為21.88%。

    本文前述內容已提及,據劉司長講話分析得出結論“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約為36.61%……”,36.61%這個比例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應用范例的比例36.84% 基本接近。從另一個側面,不難看出,部分高校學者和民間考試培訓機構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探討情況明顯好于“新準則講解”、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統一考試的輔導教材。換言之,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應有舉例情況在權威程度不同資料上被重視和關注程度出現了“倒掛”現象,并且這種倒掛現象比較異常。一言蔽之,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范例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被主觀忽略或忽視了。

    在“新準則”沒有應用范例指導具體實務操作的情況下。處于學術“金字塔”頂端的高校學者,他們在會計理論應用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所遇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將是從事財務工作廣大專技人員可能遇到的難題。那么部分高校學者們所編著作中列舉的應用例題又存在什么樣問題?并引起怎樣的爭議和再思考?

    八、長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例題及其有待商榷的地方

    ㈠應用例題

    以下【例-1~3】均引自于某高校學者所編寫的有關專著,特此鳴謝他們的勞動成果!為方便論述,個別例題作了適當改動。

    1.以支付現金為合并對價方式所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1】A企業支付8 000 000元獲得了B企業90%的股權,B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為6 000 000元。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為300 000元;未分配利潤為3 000 000元。

    本例中,A企業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6 000 000 × 90% = 5 400 000(元)。A企業的投資成本與其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8 000 000-5 400 000 = 2 600 000(元)。合并方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5 400 000

    資本公積 300 000

    未分配利潤 2 300 000

    貸:銀行存款 8 000 000

    【例—2】A、B兩公司同為C公司控制之下的子公司。20X6年6月1日A公司以現金600萬元的對價收購了B公司100%的股權。在這次合并過程中發生審計費用、法律服務費等直接相關費用為8萬元。合并后,B公司續存。20X6年5月31日,A、B兩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如下:(單位:萬元)

    注:本題在原例題基礎上作了形式的修改,并作了一些刪減。

    ⑴ 20X6年6月1日A公司通過支付B公司600萬元現金取得了B公司100%的股權。由于A、B公司同受C公司控制,所以,它們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續,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日的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500萬

    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100萬

    貸:銀行存款 600萬

    ⑵ 為時行企業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8萬元,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 合并費用8萬

    貸:銀行存款8萬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股票)為合并對價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3】甲、乙兩家公司同屬丙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于20X6年3月1日以發行股票的方式從乙公司的股東手中取得乙公司60%的股份。甲公司發行1500萬股普通股股票,該股票每股面值為1元。乙公司20X6年3月1日所有者權益為2000萬元。甲公司20X6年3月1日的資本公積為180萬元。盈余公積為1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200萬元。

    則該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2000×60% = 1200(萬元)。該成本與所發行的股票的面值總額1500萬元的(借方)差額300萬元,應首先調減資本公積180萬元,然后再調減盈余公積100萬元,最后再調整未分配利潤20萬元。其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 000 000

    資本公積1 800 000

    盈余公積1 000 000

    未分配利潤200 000

    貸:股本15 000 000

    ㈡部分應用例題有待商榷的方面

    1.【例—1】會計處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合并方A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呈異常狀態——資本公積為3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300萬元,而無盈余公積,盈余公積到那里去了?在不存虧損、未進行分配或轉增資本等情況下,盈余公積(假定只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應保持的比例為1:9,可以倒算出法定盈余公積金至少應約為33.33萬元。顯然【例-1】題設條件不符會計常理。

    當然也可以假設,A企業在合并B企業之前,已經合并了其他企業,并按新準則規定將原有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賬面貸方余額抵減完了,既然盈余公積已被抵減完,根據新準則的規定,在此之前應先被抵消的是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原賬面余額,即資本公司應先于盈余公積抵減完畢,可是資本公積還保持著賬面貸方余額30萬元,這明顯不符合新準則的規定。當然也可以假設A企業在合并B企業前因增資擴股而發行股票產生了30萬元的溢價收入。這些問都有待商榷。

    【例—4】承【例-1】其他條件相同。再假設,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全是股本溢價而無其他資本公積)分別為10/0/0萬元三種情況;未分配利潤為分別為250/259/0萬元三種情況。

    A企業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600 × 90% = 540(萬元)。

    A企業的投資成本與其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800 - 540 = 260(萬元)。

    【解析】: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合并雙方的賬務處理分別如下:

    ①.合并方A企業的賬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540萬

    資本公積10萬 / 0 / 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0萬 / 260萬 / 260萬

    貸:銀行存款800萬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當盈余公積為0、未分配利潤為259萬元時,需要調整的未分配利潤應為260萬元,此時其賬面余額為借方余額1萬元;當盈余公積為0、未分配利潤也為0時,需要調整的未分配利潤仍應為260萬元,此時其賬面余額為借方余額260萬元。該兩種情況的出現,均導致原本為貸方余額的未分配利潤成為借方余額。

    在合并前,報表數據顯示,在最不濟的情況下,未分配利潤充其量為零,可合并后,A企業賬面未分配利潤最差的情況是負260萬元。如果合并方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不對與合并相關的情況進行適當披露,股東在看不董報表變化情況下,企業合并行為可能會遇到一定的麻煩。

    ②.被合并方B企業的賬務處理(假設B企業的原股東不存在退股的情況)

    借:銀行存款 800萬

    貸:股本/A企業540萬(按股本面值總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260萬

    2.【例—2】會計處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從有限的會計信息中看不出合并方A企業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數據信息,在調整100萬元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時,借記“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100萬元。到底是調整資本公積,還是留存收益?這是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會計信息不充分導致的疑惑。

    【例—5】承【例-2】其他條件相同。在合并日,假定合并方A企業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均為零。

    【解析】: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合并雙方的賬務處理分別如下:

    ①合并方A公司的賬務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只能將未分配利潤沖減至負數(即為借方余額)。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續,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500萬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0萬

    貸:銀行存款 600萬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當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和未分配利潤的賬面余額均為零時,無法用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來調整100萬元借方股權投資差額,只能調整未分配利潤,即使其賬面余額為零。對于合并方A企業來講,合并后的未分配利潤賬面為負100萬元,這樣的反差,能否讓股東接受?是個問題。

    ②被合并方B公司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600萬

    貸:股本/A企業500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100萬

    九、控股投資后合并方實際控股率問題的探討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就是在指在合并行為發生之前,參與合同并的雙方均受同一企業控股控制,被控制的雙方均是能實施控股企業的子公司,被同一企業控制下的兩個子公司間的合并行為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對價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支付現金、非貨幣性資產、承擔負債、發行權益性證券等。

    合并方要想通過合并來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從母公司那里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權,要想取得100%控制權,被合并方其他小股東必須全部撤資退股,否則不可能達到100%的控制權。二是合并方與被合并方的共同母公司不從被合并方撤資,為了達到控制目的,被合并方只能增資,增加的資本部分全部(或絕大部分)須由合并方出資,當然也不排除被合并方企業的其他小股東撤資退股情況,只要其原共同母公司和其他小股東不完全撤資或只部分撤資,合并方就不可能取得100的控制權。

    以下為論述方便,僅以支付現金和發行股票為合并對價方式為例,并分別原共同母公司和原少數股東退股和不退股兩種情況,且暫不考慮合并方的“法定盈余公積金”應保留法定余額限制性規定等事項。

    ㈠合并方以支付現金為合并代價方式下投資后的實際控制率問題

    1.被合并方原股東不撤資退股,合并方消納被合并方所增資本方式下的控股合并

    【例—6】 A企業與B企業同受C企業控制,C企業占A企業80%股權,C企業占B企業60%股權,經C企業股東會同意并報經有關部門批準,同意A企業合并B企業,為此,兩企業簽訂了股權投資協議,A支付800萬元現金獲得了B企業90%的股權,C企業及B企業的少數股東均不退股且保持有持股數量。合并日,B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為600萬元(假定:實收股本300萬元,股本溢價100萬元盈余公積20萬元,未分配利潤180萬元)。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為30萬元,盈余公積為2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180萬元(假定A企業稅后凈利潤未作分配)。

    【解析】,在被合并方B企業原股東不撤資情況下,合并方欲通過企業合并達到控制B企業目的,則按被合并方B企業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700萬元為基礎,A企業應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至少是:

    設假面價值為X,并將其代入以下一元一次方程中:

    X /(X+600) = 90%,解出:X = 5 400(萬元)

    即,在B企業原股東不撤資的情況下,A企業至少要支付5400萬元的合并對價才能達到90%的股權權;也即,B企業只能采取增資方式,增資額5400萬元,只能由A企業出,但投資協議只約定由A企業出資800萬元。顯然,這份投資協議不可能實施,因為A企業的實際控股率的最大值(不考慮股份數量百分比)僅為57.14%〔=800/(800+600=1400)%〕,而不是90%,但達到了實際控制目的,而此時關聯關系變為:C企業與A企業仍保持原本正常母子關系(即C仍控制A80%股權);A企業實際控制B企業57.14%股權,而C企業實際控制B企業股權由60%降為25.71%〔=(600×60%=360)/(800+600=1400)%〕,即C企業又是被A企業控制下B企業的一個小股東;合并報表,先由A企業編制,最后由C企業匯總。

    結論⑴:在被合并方原股東不撤資退股情況下,合并方對被合并方不能達到100%的控制權。

    2.被合并方原股東撤資退股

    在此種情況下,被合并方原母公司須撤走較大比例股權資金(可將這部分股權直接轉讓給參與合并的合并方),或者與其他少數股東共同撤資達50%以上,否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行為不可能實施。

    結論⑵:當且僅當被合并方原股東全部撤資退股的情況下,合并方才能達到100%的控制權。

    ㈡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代價方式下投資后的實際控制率問題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代價實施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實際控制權的情況與合并方以支付現金為合并對價的情況類似但又相對復雜一些。其中,如果被合并方所確認的股本溢價遠高于實收股本,那么根據同股同權原則,合并方在被合并方的實際控股率可能將遠低于投資協議約定的控股率,也即實際控股率將因股本溢價的確認而被“稀釋”。限于篇幅,僅以點到為止的方式進行提示,不作深入探討。

    十、例析用法定盈余公積金調整借方差額后應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額的問題

    以《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2》第二十章《企業合并》【例21—1】和《CPA會計2012》第二十四章的【例24—1】為基礎資料,將其修改為一道以討論盈余公積沖減合并借方差額后法定余額受限方面的例題,并借以表達筆者的觀點。

    【例—7】A、B兩公司分別為P公司控制同上的兩家子公司。A公司于20×7年3月10日自母公司P處取得B公司100%的股權,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后B公司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為進行該項企業合并,A公司發行了4 000萬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為對價。(公司法規定,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A、B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日,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的構成情況分別如下表所示:(單位:萬元)

    【解析】:

    在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不足以調整借方差額之時,A公司用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來繼續進行調整,不足的余額用未分配利潤進行調整。本題的難點也是關鍵問題,在于綜合考慮了公司法對法定盈余公積金調整股權投資借方差額后應保留法定余額限制條件。

    本例中,A公司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2 000 × 100% = 2 000(萬元)。A公司的投資成本與其所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4 000-2 000 = 2 000(萬元)。

    “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調整后的最低限額900萬元(=3600×25%),低于此數時則不能再予調整。

    ①合并方A公司在合并日(3月10日)的財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800/ 800/1000/ 800/ 0/ 0/2000

    盈余公積/任意公積金 450/ 500/ 400/ 300/ 450/ 0/ 0

    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 0/ 100/ 0/ 0/ 0/ 0/ 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0/ 600/ 600/ 900/1550/2000/ 0

    貸:股本/B公司 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

    ②合并報表處理注意事項及調整分錄:

    A公司在合并日,通過賬務處理,只有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為3300萬元沖減2000萬元后剩余1300萬元的剩余貸方余額的情況,才滿足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1200萬元)的條件,因此在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編制如下調整分錄: 借:資本公積(調整“股本溢價”明細項目)1200

    貸:盈余公積400

    未分配利潤800

    十一、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可能形成“反向投資”的注意事項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2010)之《企業合并》增加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反向購買”的會計處理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交換股權的方式進行的,通常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為購買方。但某些企業合并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因其生產經營決策在合并后被參與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雖然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為會計上的被購買方,該類企業合并通常稱為“反向購買”。

    例如,A公司為一家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B公司為一家規模較大的貿易公司。B公司原股東發行普通股用以交換B公司原股東持有的對B公司股權方式實現。該項交易后,B公司原股東持有A公司50%以上股權,A公司持有B公司50%以上股權,A公司為法律上的母公司、B公司為法律上的子公司,但從會計角度,A公司為被購買方,B公司為購買方。

    另外,《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2010)還同時規范了“企業合并成本”、“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和“每股收益的計算”等有關內容。參照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反向購買的規定,在實務中,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也可能存在類似情況,為了加以區別,遂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類似情況暫定義為“反向投資”。

    單純地從數學角度考慮,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且與并合并方股東互換股權交叉持股的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可能遇到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類似的反向購買情況,但考慮到在上市實務操作中可能遇到子公司上市與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法律限制問題,并且類似情況著實不例舉例,或因舉例將涉及諸多前提條件或限制性假設,限于篇幅,不再舉例進行深入探討。

    十二、結束語

    財政部會計司劉司長的講話強調:“我國的企業合并準則規定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國際準則只規定了購買法,明確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在我國實務中,因特殊的經濟環境,有些企業合并實例屬于同一控制同下的企業合并,如果不對其加以規定,就會出現會計規范的空白,導致會計實務無章可循。因此,中國準則結合實際情況,規定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認為,中國準則在這方面的規定和實踐將為國際準則提供有益的參考”。該講話表明,我國《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合并》等有關準則在國內和國際上的重要性。

    既然重要,那么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借方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方面的應用范例應在有關工具書中見諸筆墨,可包括《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在內的一些權威資料,卻沒有這方面的應用范例。這些工具書或權威的參考資料對借方差額重視程度與劉司長講話強調的重要性實在不相稱。這種情況實在異常。

    新準則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中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的確又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這些局限性問題本身又與《公司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可能相抵觸。目前,財政部正就《企業會計準則解釋⑸(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借此機會,建議財政部一并考慮完善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以便會計、審計等相關專業廣大從業人員正確理解、運用準則有關規定,以減少或避免實務中誤解準則規定可能導致的偏差或錯誤。

    參考文獻

    [1]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2001.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7

    [2]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2002.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10

    [3]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11

    [4]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5]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6]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第8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2007年10月,仰仗中國會計學會和財政部王軍副部長等領導的支持,在我國著名會計學家郭道揚教授的大力倡議和自始至終的關心下,有關部門的領導、先生的親朋好友、弟子門生等近百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齊聚在先生的家鄉紹興會稽山下參加“楊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緬懷先生之道德,仰望大師之風范,學習先生之文章。會議辦得莊重而熱烈,足以告慰先生在天之靈。作為先生的弟子和同鄉的我,雖有操辦會議之疲憊,但終有情懷之釋放,不辜負先生教我一場。

    從1982年至1997年,受教于先生十五載,讀碩、博期間更是能常伴先生左右,親聆先生之教誨,對先生的感情日深且恒久。各種情懷雖有千言萬語,仍可歸結為“敬、畏、親” 三個字。始則“敬”,繼而“畏”,終于“親”。

    記得1982年初報考研究生時,中南財經大學(當時為湖北財經學院)的會計專業僅有三名碩導(劉炳炎教授、楊時展教授和毛恩培教授)。當時剛結束不久,教授十分稀罕,懷著對先生十分崇敬卻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大膽報考了湖北財經學院的研究生而被僥幸錄取,首次投入先生的門下。

    及到校后,了解到先生德高望重、學貫中西,對先生更為崇拜;又聽說先生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極嚴,遂產生畏懼之情。這種對先生“敬畏”的心情一直伴隨著我讀研究生的三年光陰。記得楊先生給我們上英語原版的《管理會計學》和《審計學》時,每每要求我們預習教材并常常在課間提問。老師在上,學生在下僅兩三人,回答問題怕有難堪,因此我們絲毫不敢懈怠,深知“濫竽充數”是行不通的。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那時先生的嚴格要求才使我打下較好的專業英語基礎,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1985年,當我進行碩士論文答辯時,恰逢楊先生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真擔心論文不能順利通過,好在我論文的選題還算前沿,參考了不少美國《會計評論》等中外文獻,也略有創新,有幸得到了先生的首肯。

    感到先生的慈祥和親切應該是在我研究生畢業后。1987年初,先生親筆給我致函,告之他開始招博士生并要我積極報考。收到先生來信真使我喜出望外,感到先生除了對我們嚴格要求之外,還體現了他對我們前途的真切關懷,只是他從不將這種愛心溢于言表而已。甚為遺憾的是,當時我已被組織上選派赴香港工作,一時不能再回到先生的身邊。這以后,我與先生的聯絡日益頻繁,先生訪港或出國路經香港,我必前去探望。先生常勉勵我在工作之余加強學習,有機會再返母校攻讀博士。90年代以后,政策允許在職報考博士,終于給了我重返師門的機會。楊先生給我寄來了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匯編》(The Codifications of GAAP)、《公認審計準則匯編》(The Codifications of GAAS)等書目,要求我重點讀好這些書,由此引領我走上了研究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之路,也為我以后博士論文的選題奠定了基礎(我原想利用長期境外工作的經驗探討境外企業的投資與財務問題)。通過認真復習和報考,1994年秋我終于有幸再拜先生門下。我到中南財大報到后,先生竟以八十高齡偕夫人和郭道揚教授,執意陪我同游武漢東湖磨山,并留下一批珍貴的合影。這段美好的時光,令我終生難忘。

    1996年夏,先生偕夫人最后一次返回故鄉,我專程從香港飛到杭州。其間,我陪先生看望了其在浙江大學工作的胞妹,約見了30、40年代在杭工作的老同事、老朋友,我們一起游覽了九溪、龍井等西湖名勝,最后由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原所長朱美璇老先生陪同回到了紹興新昌。一路上,先生歡聲笑語,心情極佳,儼然是一個既慈祥又幽默的老人。我完全看到且強烈感受到了先生親切和藹的另一面。但誰也沒料到,此時離他生命的終點已為期不遠了。

    1997年年中,先生病重,但他仍在病床上認真閱讀和修改了我和其他弟子的博士論文初稿,并拖著病體堅持參加了閻紅玉博士等人的答辯。國慶前夕,我到醫院看望先生,此時先生已處彌留,當我努力呼喚他時,先生忍著病痛,勉強睜開眼睛示意,我的眼淚也幾乎奪眶而出。這是我最后一次拜見先生,我知道先生時日不多,因此當晚我遲遲不忍離去。

    先生仙逝后不久,在郭道揚教授的主持下,我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這使我有了楊先生“遺腹子”之感,對先生倍加懷念。在郭道揚教授的陪同下,我與徐政旦老先生等到了先生家中的靈堂前、先生的“樹葬”之處,祭拜先生的在天之靈,告慰于先生:您的又一個弟子翅膀長硬要飛翔了!弟子將以您為人生楷模,傳承您的學術思想。

    第9篇:投資控制論文范文

    廣東省電力系統包括21個地市電網,現有最高運行電壓等級為500 kV,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500 kV環網,并以500 kV電壓與廣西聯網,以400 kV和110 kV電壓分別與香港和澳門聯網。此外,廣東電網還向湖南宜章和臨武兩縣以及江西贛南地區供電。

    粵中(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網是廣東電網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負荷中心,該電網與廣西、香港等電網互聯,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區提供電力外,還擔負著電力交換任務。在粵中地區建設一個強大的500 kV電網,對保證廣東電網乃至香港電網以及澳門電網的安全運行有著重大意義。目前廣東500 kV電網東已延伸至汕頭西翼,江門——茂名500 kV輸變電工程正加緊建設,2000年前可望投入使用。

    廣東省的電力工業已經步入了大電網、高電壓和大機組時代。隨著整個電網變得越來越復雜,電網規劃中以往那種人為臆斷和局部最優的規劃方式會給電網運行、發展帶來隱患,資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結合目前理論的發展,我們認為電網規劃是一個受到多種條件約束的、以電網總效益為最終目標的多目標的系統工程。對于這樣一個系統,我們認為適宜以控制論為基礎,結合信息論、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等理論來研究。

    從控制論角度來看,電網是一個巨維數的典型動態大系統,它具有強非線性、時變且參數不確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動態部分的特征。另外,電力網絡地域分布廣闊,大部分元件具有延遲、磁滯、飽和等復雜的物理特性,對這樣的系統實現有效決策控制是極為困難的。另一方面,由于公眾對新建高壓線路的不滿日益增強,線路造價,特別是走廊使用權的費用日益昂貴,以及電力網的不斷增大,使得人們對電力網絡的決策控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電網具有這樣的特征,一些先進的控制論思想和技術被不斷地引入到電網中來。下面將闡明綜合智能控制技術引入電網規劃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綜合智能控制技術

    1.1 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為止,智能控制尚無統一的概念,文獻[1]有如下歸納: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當推傅京孫教授,他通過對人-機控制器和機器人方面的研究,將智能控制概括為自動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他認為在低層次控制中用常規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層次的智能決策,應具有擬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孫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元結構的智能控制理論體系,他認為僅有二元結合無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和成功應用,必須引入運籌學,使其成為三元結合,并提出了其遞階智能控制的理論框架。

    c)國內蔡自興教授在研究了上述理論結構以后,從系統的整體性和目的性出發,于1986年提出了四元結構價格體系,將智能控制概括為控制理論、人工智能、運籌學和系統理論4學科交叉。

    總之,智能控制是多學科知識的結合,除了從控制論出發來研究它,還可以從信息論、生物學以及社會科學角度來討論和研究。

    1.2 綜合智能控制技術

    綜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與傳統方法的結合,如模糊變結構控制,自適應模糊控制,自適應神經網絡控制,神經網絡變結構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種智能控制方法之間的交叉綜合,如專家模糊控制,模糊神經網絡控制,專家神經網絡控制等。

    2 一個國外的電網規劃專家系統

    目前為止,在電網規劃方面較成功的綜合智能控制技術系統不是很多,其中比較好的有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Hydro-Quebec)的“直流/交流輸電網絡設計專家系統”。

    在80年代末期,隨著人員的退休和長期不用,一些60年代和70年代加拿大電網高速發展時期由工程師們獲得的大量有關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的專門知識逐漸被人遺忘,這引起了加拿大電力部門的關注,魁北克水電公司將專家系統技術看成是表達和保存某些目前在人類專家頭腦中的專門經驗和知識的潛在方法。他們認為在電力系統規劃設計領域里,專門知識的損失非常明顯,尤其是在電力系統增長緩慢的時期。這些專門知識來自于各門學科,在多層次的電力系統設計決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些選擇決策,如發電類型、發電廠位置、輸電類型(交流/直流)、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數量型號和補償設備的數量型號的選擇必須根據一些準則仔細權衡,包括可靠性、穩定性、穩態性能、費用和環境狀況的準則等?;诖耍笨怂姽镜膶<覀冮_發了一個用于輸電網絡初步設計的專家系統,該專家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轉貼于 2.1 目標和預期效益

    主要目的是研究使用專家系統(ES)來模仿人類專家在AC/DC輸電網絡初步設計中的行為的可能性。系統地確定和表達進行一項合格設計所必須的知識,包括符號和數字數據,以及指導該項設計的原理、規則、準則折衷方法和數學模型。合格的設計基于費用、環境狀況、穩定性、可靠性和設計靈敏度或魯棒性等準則。ES原型還應指導用戶通過完成設計所需的各步驟,使用戶與知識庫交互作用,并提供達到每一中間步驟后相應推理路徑的解釋。預期的主要效益是:

    a)專家知識能夠保留和傳授給未來的工程師;

    b)知識可以用更加具體的形式加以表達,而不是一些不明確的、沒有根據的判斷;

    c)將獲得得更一致的結果;

    d)與人類專家相比,ES可以檢查、比較更多的方案,得到更經濟的設計;

    e)借助于推理解釋功能,ES可以作為未來專家的教學和訓練工具;

    f)作為一種“咨詢”手段或者一個對已有設計進行評價和改進的工具,ES對專家將很有幫助;

    g)ES將充當進行各種電力系統設備設計的專家系統家族的先驅,作為一種模型,從中抽取更加一般的設計方法論;

    h)ES起到收集常常分散在整個設計機構中的知識的作用。

    2.2 領域專家和知識工程師的交互作用

    知識工程師應當具有電力系統分析和設計領域以及人工智能(AI)領域的經驗,已經證明兩種知識的混合對于從領域專家處抽取和濃縮專家知識非常有效。專家知識來自于電力系統規劃工程師,他們具有多年的規劃、設計和調試大型工程項目的經驗。

    2.3 對設計的評價因素一個候選的設計必須滿足下述條件:

    a)DC系統最小故障恢復特性;

    b)容許的無線電和諧波干擾要求;

    c)故障后的最小穩定判據;

    d)穩定電壓和無功電源的極限;

    e)甩負荷后的暫態過電壓極限;

    f)可靠性所要求的最小設備冗余度;

    g)必須對輸入數據變化不敏感(魯棒性);

    h)必須滿足某一最大費用要求;

    i)必須適合現有技術。

    魁北克水電公司的“直流/交流輸電網絡網絡設計專家系統”已經成功地應用了近十年,并在不斷地發展、完善。隨著模糊技術和人工神經網絡等的迅速發展,綜合智能控制技術在電網規劃中的應用前景愈來愈廣闊。

    3 電網規劃決策系統的分解及協調

    電網的建設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工程,線路和設備的經濟使用壽命長達數十年之久,所以網絡的結構合理與否,對電網的技術性能和經濟效益將產生長期的影響。一次規劃失誤的損失,若干年難以挽回。隨著廣東省電網的不斷發展,如何合理地布局電網已是當前電網乃至整個電力工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電網規劃需要確定的決策是大量的,而這些決策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相互影響的。目前,限于各方面條件,無法將其統一在一個模型中考慮。只能將其分解成相對簡單的子問題,再通過子問題間的迭代進行協調。按照問題劃分,電網規劃可分為:負荷預測,網架規劃,無功規劃,穩定性分析,短路電流分析。

    4 結束語

    電網負擔著將電源與用戶連接起來的任務。此外為了得到最大的供電可靠性和經濟性,它還擔負著與鄰近地區電力系統聯系起來的任務。由于電網設備投資需求大,并且設備壽命長達數十年,從而導致電力系統強烈地受“過去權重”的制約,因此,尋求最佳的電網投資決策以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長期優化發展,是電網規劃所要達到的目標。

    結合本文的論述可以看出,電網這一巨維數的典型動態大系數,具有強非線性、時變且參數不確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動態部分的特征,而我們所要達到的控制效果是一種多目標、滾動優化的動態非量化指標(電網的工程效益),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表示和處理占了較大的比重。這樣就需要利用綜合智能控制技術去有效地組織有關電網規劃的大量知識,進行選優運算,得到優化的決策。目前廣東省電力工業局聯合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共同開展了“電網規劃專家決策系統”的有關理論研究工作,并有望在2000年開發一個有效的基于綜合智能控制技術的電網規劃決策系統,它的使用將對廣東省電網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蘇南,邵惠鶴,張鐘俊.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方法[J].控制理論與應用,199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成人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成人777777| 成人国产精品2021|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成人自拍视频网|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黄色片|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