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

    第1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 高職機械電子工程 創新教學 教學模式

    1.引言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集成性較強,整合了機械專業、電子專業及計算機專業的相關知識,學科內容十分復雜與豐富,有著很強的應用范圍。近些年來,電子行業及控制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機電系統的發展不斷信息化與智能化。加強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對于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提高有重要的意義。

    2.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方法分析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獨特性,某些學校近些年來都在進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建設,希望用此專業的建設提高本學校人才的市場競爭實力,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學校利用廣泛與全面的市場調研進行崗位需求的了解,對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加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設置與建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所涉及的專業課較多,如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機電一體化課程及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等,都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范圍之外。學科過多,使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很難得到有效整合,加強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十分重要。

    2.1加強教學目標的明確。就高職院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發展特點講,加強應用型人才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學校內的教學資源及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將課程教學延伸到課前與課后,讓高職院校的學生了解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習意義,使學生具有創新學習的意識。只有教學目標得到明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發展才能得以協調,促進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科知識與實踐體系。教師要加強多層次與多方面的實踐訓練,使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在教學電路分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實訓基地學習及實踐平臺學習等方法,加大學生的實踐學習活動力度。利用第二課堂,使學生認識到電路分析相關知識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競賽,使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學習目標。

    2.2加大演示教學力度。演示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習思維的開發有重要作用。演示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向形象化轉化,使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進行認識,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教師要關注演示教學的價值,利用演示教學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思維的培養是增強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知識。

    比如在講解電子控制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提出問題,使學生了解專業知識的來源。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成為實驗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成為教學演示者,從中體會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創新及教學模式的開發,都需要專業理論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正確的學習,就要對教學理論進行科學化處理。在科學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行為會更合理。

    3.1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將素質教育融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中,使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教學要讓畢業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能力,更要讓學生對職場環境的變化進行適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建立起合作意識及較強的心理抗壓能力,只有這樣高職機械電子課程的創新力度才有可能提高。

    3.2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要以夠用為準。在進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時,教師要堅持必需與夠用的原則。教師要利用正確的教學與言語讓學生認識到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的工具性與實用性,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掌握教學的度,不能為了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不斷在教學活動中加入新的內容,為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學習負擔。

    4.結語

    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的創新是其學科發展的必然方向,也關系到高職學生的個人發展。希望教育工作者正確對待這項教育工作,融入創新因素,促進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學分制 機械電子學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5-01

    1.引言

    近年來學校在本三層次中進行了學分制改革,其核心特點之一是使得學生享有充分的學業設計、學業選擇自,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潛力、志趣和就業取向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和教師。為了保證培養質量,將學生培養成為厚基礎、重實用、強技能、優素質的應用型和技能型高素質專門人才,采用了基礎平臺、專業核心平臺和綜合素質拓展平臺的三級教學平臺,并開展了相關的課程體系建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求每一個專業開設一門引導性的課程。這類引導性的課程用于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為跨專業選課的學生提供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的必要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使得轉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知識體系構成有明確的和深入的了解。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選擇機械電子學作為本專業的引導性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構成,并掌握一定的必要的基礎知識。但目前的機械電子學教材大都針對機電類高年級本科生所編寫[1-5],要求學生具備機械、電子、液壓、氣動、電機、傳感檢測、控制技術和計算機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不能滿足引導性課程的教學要求。故需要對該課程的內容設置加以針對性的調整。

    2.機械電子學教學內容設置的原則

    機械電子學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引導性課程,其內容設置必須滿足特定的功能性要求,簡而言之就是承擔承上啟下的作用。要能夠使得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一名合格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備的知識體系,了解該體系各構成部分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及其所在的具體課程,掌握機械學和電子學的最基本的內容,明確后續課程的學習意義和主要內容,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故機械電子學的教學內容設置應遵循系統性、基礎性和針對性的原則。

    系統性是指該課程內容應自成體系,能夠有機的覆蓋機械電子工程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并闡明各部分所解決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的主要對象;同時具有內容獨立完整,盡量減少所需預備知識的范圍。

    基礎性是指課程內容是專業知識所必需的基本構建部分,且應以淺顯和形象的方式表述,例如圖形圖畫、三維立體和動畫運用等。

    針對性是指要依據因材施教的思想,調查所面對學生群體的具體狀況包括其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有目的的選取和組織教學內容,以適應所面對群體的知識需求。

    3.機械電子學教學內容的設置

    為了滿足引導性課程的教學要求,以系統性、基礎性和針對性為指導原則,將機械電子學的內容主要劃分成四個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為機械電子系統概論。其具體內容包括機械電子系統的應用、特點、功能構成、元素構成、關鍵技術、技術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等。這部分內容主要從總體上介紹機械電子系統,目的是使得學生了解其應用、掌握其基本組成。

    第二部分為機械電子學基礎知識。其具體內容包括機械零件與機構基礎、材料及材料力學基礎、電路基礎、模擬電子與數字電路基礎、自動控制技術基礎、傳感技術基礎、計算機基礎、執行裝置技術基礎、軟件技術基礎等。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和概略,主要從系統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發,介紹整個學科知識體系的構成,各構成部分的主要研究對象和主要解決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有意識的選取相關課程,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明確學習的目的。

    第三部分為機械電子系統的圖形表達。其具體內容包括常見機械零件及其功用、機械零件的圖形表達方法、常見電路器件及其特性、電路的圖形表達方法。這部分內容較為深入和詳細,主要從基礎性和針對性的角度出發,介紹機械電子系統的工程描述方法,使得學生掌握相關的工程師所使用的通用語言,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第四部分為機械電子系統的設計方法。其內容包括設計方法學介紹、模塊化和標準化的設計思想、系統設計準則等。重點介紹標準化在機械和電子元部件設計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強調目前的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產品設計的正確理念。

    4.總結

    為適應學分制下,專業素質培養的需要,對于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引導性課程的機械電子學的教學內容按照上面所述的四個組成部分進行設置。一方面保證了其內容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為學生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針對非機電專業的轉專業學生強化了基礎性內容的介紹,使其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以便于開展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立勛. 機械電子學. 2版.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5.

    [2]李杰. 機械電子學. 1版.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劉政華. 機械電子學. 1版. 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第3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21

    1 前言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社會和企業需要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具備綜合能力,不僅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同樣也能夠德、智、體全面發展。一方面能夠掌握機械電子基本知識和技能,在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從事機電一體化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這樣一來,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學生也能夠在很快的時間滿足企業的要求。這是應用型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和依據。

    2 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現狀

    從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層次上來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主要可以分為研究生層次、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三個層次。但是在這三個層次的人數分布來看,主要以本科生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校都設置了本科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很多普通高校的專業目錄上都有這一專業。此外,很多學校也設置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下開設的機械電子或機電一體化專業方向,也稱為準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這種學校數量眾多[1]。

    但是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這些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主要還是以學科本位為基礎,把課程主要分為了基礎課程和專業課。也主要是根據課程的內容來安排的。但是很難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但是隨著高等本科教育的普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學生就業的形勢發生變化之后,對于本科生的培養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2]。因此,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在人才培養的時候,必須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既要有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實踐能力,還應該具備學習能力、應變能力、拓展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諸多能力。

    3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原則

    應用型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是現代工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因為現代工程所包含的內容多且相對復雜。因此需要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在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時,必須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是要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和其它研究型大學發展不同。學校和教育不需要建立太多的機械、電子、信息、控制、管理的知識體系,而是更好地建立起運用和訓練體系。因此,在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時,既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時刻跟蹤各個高校工程訓練的最新發展理念和動態。另外,也要根據自身學校的發展,再結合現實的需要,根據人才需求多樣性,進而構建出合適的工程訓練體系。

    二是要將這一培養體系貫穿于學生的四年學習當中。因為客觀的規律告訴我們,理論與實踐是相互補充的,并且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學生首先要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之后依靠理論做支持,再通過大量的實踐和高強度的訓練,最終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定要經歷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才有可能鍛煉出的實際操作能力,突出“應用”的特點。

    三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任何一個學習過程,都必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在學校的基礎培養之下,學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漸構建出適合自己的循序漸進的工程訓練體系。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途徑上,以及訓練的安排上,都要努力做到先簡單、后復雜的過程,從不熟練到逐漸熟練,最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校企合作與校校合作的原則。在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時,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讓學生進行實踐。而學生進行實踐的主要途徑就是要讓學生進入企業,盡早地進行實踐。因此,進行校企合作,就是社會資源開展工程訓練的重要途徑。也是應用型本科培養的關鍵舉措。實行校企合作,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可以提前選出一部分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人才,作為企業的儲備人才。另一方面,對于學校來說,能夠適時地安排學生利用暑期,或者是其它集中時間,來進行實踐學習。而對于學生來說,校企合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技能和技術水平,積累一部分工作經驗。

    4 應用型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策略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出應用型的本科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首先,就是要收集相關資料,對社會和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了解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人才需要情況,與企業進行交流。通過走訪和了解企業,與企業進行合作,形成雙方都較為滿意的人才培養方案。

    其次,通過達成口頭協議之后,之后再與相關企業簽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協議。一方面能夠努力建立起由學校、企業雙方共同的專業、就業指導專家組。通過專業的專業指導,一方面能夠指導企業選擇合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夠指導學生如何在就業的過程中更好地使自己適應的企業的要求。

    另外,學校要充分利用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學校首先要引進合適的人才,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在觀念上、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上都比較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學校一方面要提升師資隊伍,來建設相關制度。

    最后,就是需要有強大的硬件條件作為支撐。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尤其是應用型的。很多時候都需要進行實驗,因此,必須要加大教學基礎硬件設施建設。學校需要在國家的資金支持下,加強實驗室以及實習實訓基地[3]。

    5 總結

    總之,培養應用型的本科機械工程的專業人才,就必須要每一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都有針對性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改變原先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尤其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最后,能夠較好地適應目前這種動態而又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福元,倪驍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辦學現狀與分析[J].內江科技,2007(11):26-27.

    第4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2012年,作為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為江蘇省第一批高職本科試點院校。目前,學校已有機械電子工程等6個高職本科專業,在校生約1000人,占全校在校生的7%。現就三年來學校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作一介紹,以期為同類院校提供借鑒參考。

     

    一、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概念與內涵

     

    (一)高職本科的內涵

     

    為辦好高職本科,學校多次組織同行專家和企業界專家召開專業建設會議,對高職本科內涵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等進行了探討和研究。關于高職本科內涵方面,首先它是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調其職業性,依然需要動態地把握和緊密關注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和企業需求的變化。其次,高職本科是職業教育的本科層次,與普通本科一樣,需要體現其學術性、專業性和基礎性,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不同之處在于,普通本科大多以知識為本位,以學科為體系,側重于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基礎學和理論研究;而高職本科則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工作為體系,側重于技術的實用性與應用性,強調的是行業和崗位需求,以動態把握產業和行業發展最新技術來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與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總體可分為狹義說和廣義說兩大類。狹義說是從人才培養的目的性出發來界定概念,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樣培養人。廣義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包括課程體系、教育途徑、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手段等,其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其他要素則是為了使課程體系正確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從而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到實處。即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培養目標、教育制度、培養方案、教學過程諸要素的組合。本文闡述以廣義說為基本,以避免與辦學模式、教育模式、教學模式等諸多概念等同起來,認為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應包括五方面: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與實施過程;管理與評價制度。

     

    二、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關于高職專科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在高職本科也同樣合用,只是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上有所不同。所謂人才培養目標,是對人才的培養質量和規格的總規定,這是人才培養的出發點,也是人才培養的歸宿,更是有效實施人才培養的前提。

     

    (一)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為確定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對南汽、史密斯(中國)公司、樂金電子等離子等50多家企業進行了調研,根據對市場和企業調研,我們認為基于某一崗位(群)操作型技能人才是高職專科的培養目標,在生產、服務一線,能夠將技術意圖或工程圖紙變成物質實物的技術技能人才或工程技術人才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高職本科的培養目標。

     

    通過與同行專家與企業專家多次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把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為:面向機械電子工程生產線、現代物流設備、通用機電設備、輕工機械設備制造與應用企業;培養具有機械電子工程領域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綜合知識;掌握機械電子工程技術操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敬業愛崗,具有規范的工程素質,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奉獻精神;善于協同工作,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能在機電設備的設計制造、裝配調試、維護維修、技術改造、技術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

     

    (二)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培養年限為四年。學校把各項能力要求分成四大類:一是職業技術領域共性專業能力十九項;二是專業方向能力三項;三是方法能力六項;四是社會能力五項。

     

    畢業資格要求如下:學分方面,所修課程全部合格,修滿189學分;計算機能力要求方面,江蘇省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考核標準;外語能力要求方面,高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畢業資格)、英語四級(學位要求);職業資格證書方面,機修鉗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按照《學位條例》和學校有關規定,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三、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頂層設計與課程體系結構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學校對勝任機械電子工程崗位或能夠完成某一工程技術任務進行具體能力分析,明確列出需培養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并根據相應任務的能力需求進行課程與知識點的設置,以此為依據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進而組織教學。

     

    在頂層設計基礎上,學校以能力為本位構建了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并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務導向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在“技術平臺+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框架下,重點圍繞強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綜合實訓課程,構建起“基于核心課程與綜合實訓+針對崗位的專項能力訓練”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達到培養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整體化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技術能力、思維方法與綜合素質。課程體系見圖1。

     

    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技術平臺課、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四大部分組成。課程總學分為189學分計3432學時,其中必修課程173學分3240學時,占91.5%,選修課程16學分256學時,占8.5%。在必修課中,公共與基礎課48.5學分808學時,占總學時25.3%;技術平臺課78學分1432學時,占總學時41.3%;專業課44學分936學時,占總學時23.3%。課程體系特別注重理實一體化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開設比例:理實一體化課程33學分528學時,占總課時15.4%;集中實踐課時56學分1344學時,占總學時39.1%。

     

    (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以實驗、實訓、實習循序漸進落實能力培養的方式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專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全部以學做合一的方式在專業實驗室完成;綜合實訓在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型實訓中心完成;企業實踐全部在校外實習基地以頂崗工作的方式完成。通過核心課程學習和綜合實訓項目的訓練,使學生具備本職業領域綜合職業能力。利用與合作企業共同打造的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來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充分體現了以產學結合為特征的辦學模式,并實現人才培養模式上“工學結合”的高職本科特色,具體見圖2。

     

    四、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組織

     

    (一)招生情況

     

    目前,學校的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均采取小班化教學,每個班級30人為限,每年招收60人,招生放在本科第二批次,均一次性錄滿。

     

    (二)教材選用情況

     

    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材選用目前較為困難。市場上普通本科類和高職高專的教材十分豐富,但高職本科或應用型本科的教材卻幾乎沒有。在基礎課部分,主要選擇普通本科類的教材為主,一般不用高職高專教材;在專業核心課方面主要采用行業企業的培訓講義,并根據教學建設安排。在授課過程中,要求專任教師總結經驗,編寫適合本專業的校本教材。目前正在與企業和出版社三方聯合開發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系列教材,已有5本教材正在編寫之中。

     

    (三)教師配備情況

     

    為保證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實施,配備28名專任教師、28名兼職教師。專任教師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13人,其中包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江蘇省維修鉗工首席專家、鑒定考評專家,省機電設備維修技能大賽專家組成員等,專任教師全部為“雙師型”教師。28名兼職教師均為機電行業知名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

     

    (四)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主要由專業綜合實訓和企業實踐兩部分組成,專業綜合實訓項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對象,形成一系列遞進的綜合實訓項目,進行完整工作過程的設計訓練。同時,校企共建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其中,與德國FESTO公司共建機械電子工程生產線故障診斷實訓室、與瑞士ABB公司共建工業機器人應用創新中心、與韓國現代重工株式會社共建工業機器人工程中心、與臺灣AIM公司共建運動控制實訓室等。

     

    (五)課程教學實施情況

     

    1.以引、幫、建、用為宗旨,建立全方位的教學輔導體系

     

    在課程教學上,建立了以引、幫、建、用為宗旨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輔導體系。“引”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指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尋找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困難。“建”指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用”指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用于后繼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的解決。“引”、“幫”的目的是為了“建”,“建”的目的是為了“用”。

     

    2.強化企業實習,實施工學結合

     

    為強化企業實習,實施工學結合,在大三的上學期前設置5周企業實習,結合暑期企業實踐,學生有三個月企業鍛煉時間,這對于學生提升對崗位的認知,培養職業觀念有很大幫助。學生在四年級還必須在合作企業參加半年以上的企業實踐,全面推進畢業設計選題與企業實踐崗位內容結合,提高畢業設計課題的實用價值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與國家職業資格相銜接

     

    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應達到的專業和職業資格的認證內容,課程教學及實訓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的融合。學生在第二學期參加機修鉗工I實訓后達到中級機修鉗工水平并進行中級鉗工鑒定,在第七學期參加機修鉗工Ⅱ實訓后達到高級機修鉗工水平并進行高級鉗工鑒定。

     

    4.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在課程別安排了科技創新(課外)1.5學分,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興趣小組,本專業成立了機械創新、機器人、自動機、嵌入式系統方面的興趣小組,骨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按照學生的興趣及特長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并鼓勵學生參加各項校內外競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大賽中得到鍛煉,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為走上崗位打下經驗基礎。

     

    (六)學生管理情況

     

    在學生管理方面,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施了導師制管理,除輔導員外,大一每班兩名教授作為專業導師,大三每4名學生指定一名專業教師作為職業導師,指導學生的科技創新與專業學習,并負責學生的專業實踐指導以及畢業設計指導。

     

    五、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評價

     

    盡管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目前還沒有畢業生,但學生優秀的綜合素質,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是班風、學風好,受到廣大任課教師的一致好評;二態度認真、主動積極,職業素養高,各項實訓任務完成效果好,不僅受到企業導師和兼職教師的好評,而且受到了企業的認可。目前,2012級、2013級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所有學生已經全部被奧聯科技、中船重工、富士康等企業預先訂制,初步達成就業意向。

     

    高職本科作為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類型和層次,它不是簡單的“3+1”,也不是應用本科的“轉型”,而是“全職業化”過程的本科層次的培養模式。對于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僅三年,在“職業”類型上傳承高職院強調的技術技能和工程技術等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層次”結構上強調要體現本科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扎實寬厚的基礎。

    第5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機械電子工程 人才培養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機電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水平對保持工業持續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機電專業的本科教學是以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使其具備應用機械、電子、傳感、測試和計算機技術,從事機電設備及其自動化技術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能力[2],而我國現階段正處于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盡快實現這一重大轉變,人才是關鍵。培養大批適應制造業發展急需的機電專業人才,對我國機械工程高等教育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難得的機遇[3]。工科領域人才培養有別于其它學科,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更需要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知識是可以傳授的,但實踐能力是無法傳承,必須經過不斷實踐和積累才能獲得。

    根據社會發展,我們探索出一套適應機電人才分類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期解決當前高等教育中實踐環節的“短板效應”難題,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一種滿足個性培養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模式,既能培養學生的理論創新能力、科研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專業和科學研究的興趣。

    1. 培養模式的思路和定位

    堅持用產學研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應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為導向,兼顧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兼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冶金企業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特色將相應的科研經驗引入到教學中來,并建立相應的產學研基地,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相關的企業發展密切合作關系,構建良好的產學研運行機制。

    2. 打通多樣化機電人才培養通道

    人才培養方案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寬厚知識和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前提[4-6]。以人才終端市場對人才的期望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到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畢業的去向市場做調研與考察,以他們對畢業生的期望作為我們努力的方向,讓教師的科研盡量與這個目標吻合,學生的實習場所也以此為據進行取舍。了解往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教學改革的意見,調整培養方案適應市場需求。解決目前教學中出現的高分低能的問題,讓我校培養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與人才終端市場形成無縫連接。

    2.1 建立教學科研互動的實踐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校內的科研平臺與實習基地,將實踐教育與科研相結合,建立教學與科研資源共享的平臺。并探索漸進性實踐模式:先開始校外實習,接觸科研環境,培養科研興趣,夯實基本功;接著增加校外實踐,提高理論結合實際能力;最后加強專業與科研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

    2.2 探索多樣化的合作教育實踐模式

    開展符合學科特點的多種方式產學研合作教育。學生走出去到企業與研究所等生產第一線實踐;將企業與研究所的專家請過來講學;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創建實習基地,可以同時培訓在校生與員工,并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等。

    3.構建多元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所在學院擁有機械基礎實驗國家示范中心、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電路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PLC控制實驗室、控制原理實驗室、機械測試實驗室、液壓傳動實驗室、氣壓傳動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電液伺服控制實驗室、數控加工實驗室等教學實驗室等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

    本專業依托鋼鐵行業,在冶金機械、智能機械、數字制造、機-電-液系統及其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優勢,建立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及產業開發有機結合的科研體系。提倡學與用相結合,得到全面開放型的教學模式。教學上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并對參與教學實踐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鼓勵教師探索符合學科特點的科研項目,讓教師做到學用結合,提高學習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創新品質與個性發展。

    構建多元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校內外多種教育資源,創造開放的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中心位置,著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4. 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讓課程內容具有“廣范”、“淺顯”、“新穎”、“實用”的特點。“廣范”是指學科知識覆蓋面要寬廣;“淺顯”是指將理論深度適度,貼合學生畢業后的去向環境;“新穎”是指授課中不斷將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相關的最新知識加入課程,且所用案例也不斷更新;“實用”指針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科知識的傳授要以應用性為導向。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體驗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案例、模擬訓練、專題討論等多種形式,注重觀念引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采取多樣化的考核辦法,如課程筆試、口試、實習報告、調研報告、科技創新、職業證書等方式。學生的平時成績占總成績達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

    5. 結束語

    改革措施實施后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素材,教學更貼近社會和技術發展,學生通過多渠道的融入生產和科研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幾年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探索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龍騰發,李明順,陳孟林等. 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2): 88-91.

    [2]Wang Y,Yu Y,Xie C,etal.Mechatronics education at CDHAW of Tongji University:Laboratory Guidelines, Framework,Implementations and Improvements[J].Mechatronics,2009,19(8):1346-1352.

    [3]中國機械工程學科教程研究組.中國機械工程學科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梁燕.對發展應用性本科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29(4):2-22.

    第6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俗稱機電一體化,是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的一種,也是目前最具前景的一種技術方向。機械電子系統早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機械設計制造方法,計算機軟硬件應用能力,能承擔各類機電產品和系統的設計、制造、試驗和開發工作。機械電子不僅僅局限于機械制造某個固定的方向,它同時還受到該領域所有分支學科的影響。由此可見,它是一種系統性與整體性極強的一種技術。對它進行研究不僅要研究它本身,還有其他與之相關的一些專業技術。

    1.1機械技術

    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關鍵在于與一體化技術匹配。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種高新技術,與之結合能提升機電產品性能。

        1.2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其中信息交換、存取、運算、判斷與決策、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均屬于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1.3系統技術

    系統技術即以整體的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整體和部分兩方面看出發,將總體細分為各個微小的部分。系統技術中尤為重要的就是接口技術,它實現了系統各部分的有機連接。

    2機械電子技術發展的背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各國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進步。改革開放后,我國徹底打開了國門,與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在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中,我國引進了外國先進技術以此發展本國科技,為機械電子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后我國教育發展顯著,我國國民的知識水平與學術素養普遍提高,為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一直貫徹落實“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鼓勵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為我國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與相應的政策鼓勵,給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機遇。

    3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

    機械電子技術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它伴隨著現代科技產生。隨著創新觀念的深入人心,機械電子技術也不斷的發展創新。與以往相比變得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以及網絡化。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機電產品應該有一定的智能,使它能夠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進行科學判斷,判斷過后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美的最新的物聯網“云空調”,能夠利用二維碼、溫濕度傳感器等能夠隨時隨地采集空調的動態信息,再通過射頻、WI-FI技術3G、Internet網絡將空調的信息實時進行傳遞,使得用戶能夠使用手機、iPad、電腦等設備對空調進行遠程狀態查詢與控制。初次之外還新増了手機遙控器,它集成了智能語音控制系統,讓控制空調也是種享受。未來手機遙控器還將集成溫、濕度等環境舒適度控制,實時顯示您身處環境的溫度、濕度,并會對您身處環境的舒適度進行評價,您可以根據反饋及時調節溫度和濕度,幫助您和家人監控房間環境,呵護舒適健康。

        3.2人性化

    機電產品的服務對象是人,所以它們應該與人們的實際需求相連接。人們的行為動作往往表現了他們不同的心理活動或實際需求。機電產品應該自此出發,更好的服務于人類。例如Iphone6s新増了3DTouch的功能,在屏幕下方増加了壓力感應,從而可以檢測平時手指按壓屏幕的力度,然后系統可以識別到壓力強度,再給出相應的選項。下面簡單介紹下在iPhone6S3DTouch操作的方法,以及設置選項。對于3DTouch功能而言,當然自家的應用肯定都是率先支持這個功能的。只要用力按下屏幕上應用圖標,就可以看到額外的功能選項,就好比在電腦上右鍵的選項功能。在使用3DTouch前,你自然需要先掌握如何開關調節它。

    3.3網絡化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普遍發展,網絡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網絡化是時展趨勢,因此我各種電子產品都趨于網絡化。智能手機的興起就是手機網絡化的一個重要體現,隨后出現的平板電腦以及家用電視機也日漸網絡化,這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促進了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由此可見,發展網絡化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

    4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前景

    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信息化時代,我們四周充斥著機電產品,它們占據了我們的生活。離開了它們我們就與世界脫節了。這種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前景是巨大的。他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増長點。手機的迅猛發展使得我國國產手機層出不窮,早先的小米、步步高到后來興起的華為。開始并不被國人看好,華為更被成為盜版“三星”。國人不屑的華為一直在上下求索,探尋自身的發展道路。隨后開辟國外市場,外國人甚至把華為視作高性能的好手機。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這正印證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另外,與之相伴的一些企業例如富士康等也為就業者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増加了不少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業率,相對緩解了就業壓力。

    第7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機械電子技術工程;發展趨勢;系統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一、機械電子技術的概要

    在機械制造行業中廣泛應用的電子技術主要是指在機械的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現代化電子技術。因此,機械電子技術也可以稱為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軟件結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的總稱。在我國現階段的機械電子技術發展中,機械電子技術發展至今也已成為一門有著自身體系的新型學科。另外,隨著科現代學技術及電子新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還將被賦予機械電子技術新的內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為:機械電子技術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運用機械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控技術、機械電子技術、接口技術、信息變換技術以及軟件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目標,合理配置與布局各功能單元,在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上實現特定功能價值,并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功能系統,則成為一個機械電子技術系統或機械電子技術產品。

    在現代化學工業企業生產中,由于社會普遍對于化工產品的需求量大、技術標準要求高,這就要求化工設備必須具備滿足化工生產工藝的基本性能。化工設備的各項性能都是通過機械電子技術來實現的,設備的機械電子技術是否符合生產工藝要求,將直接關系到化工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等問題。現代機械電子技術是在對傳統化工設備技術進行總結與深入探討的基礎上,并結合現代化工生產工藝的實際需求,而逐步形成的科學、具體、客觀的技術類型,足以滿足化工生產工藝的基本要求,并對生產工藝的發展與創新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

    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上世紀60 年代以前,人們在生產中開始使用電子技術來完善機械產品的性能, 這一階段也是機械電子技術發展的起步階段; 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為上世紀70 年代到80 年代之間, 這一階段, 機械電子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今后機械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階段, 上世紀90 年代以后, 機械電子技術開始邁人了一個新的階段, 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逐漸走向了智能化發展趨勢。一方面, 其他高科技技術開始融人到機械電子技術當中; 另一方面,學術界對機械電子技術進行了深人的研究, 為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

    我國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 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 我國逐漸開始了對機械電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我國相關部門也成了專門的機構, 制定了許多發展措施。同時我國各大高校也逐漸開始開始有關機械電子技術的專業, 這在促進我國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上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技術革新的周期明顯的縮短, 成為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新型技術之一。

    3.1模糊化

    模糊化是機械電子技術在近年來發展的另一大趨勢。機械電子技術的應用領域相對較廣, 如何發展適應多個行業的機械電子技術就成為機械電子技術主要的發展任務。因此研制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動力接口、環境接口的機械電子技術產品單元模塊是一項復雜而有前途的工作。

    3.2數字化

    數字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特別是微控制器的發展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要盡可能的為技術發展的提供良好的平臺。而數字化也成為了機械電子技術發展的一種主要趨勢。

    3.3集成化

    集成化要求各中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互相滲透、互相融合, 同時集成化又包含了生產加工過程中同時處理管理、檢測、裝配等多種工序, 為了實現目前小批量生產的目標, 使得系統的管理更具有彈性。首先, 將系統進行分解, 協調各個分解之后的部分的運轉, 進而促進系統高效、協調的發展。

    3.4網絡化

    信息化的發展以及普及, 使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各行各業,各個學科技術中最為依賴的基礎工具之一。遠程控制終端在生產中也逐漸成為普遍使用的技術, 利用計算機計算, 通過局域網技術使得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電器鏈接成為一個系統。因此。機電一體化產品無疑應朝網絡化方向發展。

    2.4微型化

    微型化興起于2O世紀80年代末,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lcrn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并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在于微機械技術,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采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2.5綠色化

    工業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一方面,物質豐富,生活舒適;另一方面,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于是,人們呼吁保護環境資源,回歸自然。綠色產品概念在這種呼聲下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制造、使用和銷毀的生命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極高。設計綠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后能回收利用。

    2.6 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征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采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了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強,一股除RS232外,還有RS485、DCS人格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機電一體化的人格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其高層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另一層是模仿生物機理,研制各種機電一體花產品。事實上,許多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是受動物的啟發研制出來的。

    四、結束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科技爆炸的時代,無論何種技術都需要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結合世界先進技術體系的創新,逐步實現各項具體技術的全面創新。機械電子技術的創新,對于現代機械設備的科學應用與管理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時機械設備應用技術的科學創新也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機械電子技術與機械設備應用技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兩只之間的科學創新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的基礎上,并結合和借鑒世界先機的技術理論,才能有效保證兩者的共同科學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丁鋒.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應用研究初探[J].電子世界2012年18期

    [2]衡剛.淺談機電一體化應用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2年20期

    [3]王秋梅.關于傳感器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應用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年21期

    第8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TRIZ理論;機電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0 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機電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對能夠承擔機電產品的設計、生產、調試、檢驗、維修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已遍及到全世界的各個行業和地區。從國家人事部的有關統計預測看,今后的幾年,急需機械電子工程、電子技術、農業技術、生物工程、信息技術、航天、新能源、國際貿易等方面的人才。對機械電子工程及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這類人才需求的重點之一。所以培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是適應新的就業形式和滿足社會需求的需要。

    面對當前的競爭形勢,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更突顯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位置和作用,針對目前實踐教學現狀,欲尋求新的培養思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更具就業競爭力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的舉措勢在必行。TRIZ理論是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較快的一種創新理論,本文將以TRIZ理論為依據,結合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為主體,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就業為導向,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研究。

    1 TRIZ理論概述

    作為前蘇聯國家的機密,被稱為創新“點金術”的TRIZ理論,在前蘇聯各個技術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蘇聯解體后,TRIZ理論被傳播到歐美國家、日本、韓國等地,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TRIZ理論提供的可操作性很強的思維方法和問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打破思維慣性,使創新人員從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問題,快速發現問題的本質;TRIZ理論通過最終理想解指明解決問題的目標所在,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盲目性;通過應用進化法則,TRIZ理論可以幫助認清技術系統進化的規律,并預測產品的未來,對于產生問題的矛盾,TRIZ理論有著清晰的定義,不是折衷,而是尋求矛盾的徹底解決;TRIZ理論擁有40個發明原理、4大分離原理、矛盾矩陣、物-場分析、76個標準解法、發明問題解決算法、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一系列強大工具,保證有效、徹底地解決問題。TRIZ的理論、方法、工具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普適性”。千差萬別的創新問題正是“標準化”為TRIZ理論問題后,才能通過“通用的”TRIZ工具獲得解的模型,最后再轉化為具體的解決方案。

    2 基于TRIZ理論構建機電專業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

    TRIZ理論是在總結物理矛盾解決的各種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將各種分離原理總結為四種基本類型,即空間、時間、基于條件的和整體與部分的分離。本文將利用TRIZ理論解決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剖析實踐教學環節,對實踐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更新觀念,改變傳統固有的實踐教學意識,根據TRIZ理論解題模式和解題步驟,對實踐課程類別、實踐組織教學細化,采取措施,同時將本著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工程的教育模式,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造就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優秀機電工程師的原則,構建機電專業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

    目前在各高校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資源配備齊全,教學內容全面,但效果不佳的現象,表現在實踐訓練后的學生沒有綜合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根據現狀分析,同時結合機電專業這門綜合學科的特點,本文從機與電兩方面同時對機電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機電設備作為機與電相結合的有機體,對機電專業的人才的培養必將要機與電并重,使培養出的機電卓越人才能夠兩條腿走路。培養機、電雙重技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機電專業卓越人才,是機電專業培養人才的最高目標,也是最終目標。

    本文將構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雙模塊三層次的機電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該實踐教學模式是除基本理論、實驗、實訓、實習教學之外進行的機電專業的獨立實踐教學環節,分為機械結構系統設計和機械控制系統設計兩個模塊,每個模塊又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稱為雙模塊三層次的2+3培養模式,如圖1所式,可以使學生得到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層次式實踐培養,從入學到就業實踐能力得到階梯式的切實的提高。

    圖1 “雙模塊三層次”的機電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在該模式中,每個模塊各層之間的實踐訓練和完成的實踐任務采取遞進原則,并實現反饋式的迂回前進方式,即進行完本層次訓練進入下一層次時,發現上一層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不足,將回到上一層進行相關的關鍵環節的訓練,然后不需本層的考核可直接進行下一層次的實踐訓練,由中級可回到初級,由高級可回到中級與初級,這樣反饋式的前進與迂回的實踐訓練方式,使實踐能力的培訓更加成熟,相關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對于兩個模塊的同層次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獨立并行的,又同時是相互交叉融合的過程,該模式的培養的最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雙條腿走路的機電卓越人才培養。經過這樣的雙條腿走路的反饋式的前進與迂回的機電實踐訓練,機電學生將發生能力上的質的變化,成為機電專業的卓越人才和社會所需要的設計人才。

    3 基于TRIZ理論構建機電專業卓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教學內容體系

    利用TRIZ理論系統分析法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內容及實施體系進行全面研究。本文從“卓越型人才”的角度出發,站在整個學科體系整體優化的高度上,對模式(下轉第140頁)(上接第163頁)中雙模塊三層次進行合理布局,對組成實踐教學各要素進行整體設計,在機電工程系搭建起一個培養“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的平臺,即確保實踐教學時間,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形成與理論教學既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并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其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工程任務系統、兩大實踐模塊、評估和考核系統三大部分,工程任務系統包括貫穿整個實踐過程的綜合任務和階段多項強化訓練任務,兩大模塊分別包括階段實踐教學目標體系、階段理論支持體系、階段實踐強化訓練環節、階段評估和考核體系,兩大模塊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過程,結構設計能力和控制設計能力的培養是統一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系統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從教學內容上、教學場所組織、教學成果評估與反饋和教學組織形式四個角度,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競爭力為推動,重點關注機電專業卓越人才創新能力和解決綜合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

    4 結論

    通過TRIZ理論的分離原理與系統分析法,分別構建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曹福全.創新思維與方法概論―TRIZ理論與應用[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9,1.

    [2]趙敏,胡鈺.創新的方法[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1.

    第9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范文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要求

     

    所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論指導下,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復合型人才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系的總稱。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養目標要求

     

    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1.2專業設置要求

     

    按照“厚基礎、寬專業”的要求,厚實公共基礎、專業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設置大學科、寬口徑的專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專業面過窄的局面。

     

    1.3教學方法要求

     

    著力體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2機械電子工程創新教育的現狀分析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看,參加創新活動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剛開始參與時一哄而上,人數眾多,且熱情高漲,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終者寡,五分鐘熱血的情況屢見不鮮。也有很多機電類學生從事課外科技活動粗枝大葉的多,小打小鬧的多,起點較低。大多數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僅是靠短時間的突擊來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態度,達不到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經驗總結的目的。這顯示了我國創新教育的差距。創新理念遠未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學生缺乏學習的目標和動力,說明高校在創新理念的貫徹與培養上還是欠缺力度,做得還是不夠。

     

    其次,從參與創新活動的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上看,當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有下降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設計與繪圖能力不足。學生基礎理論學習盲目,導致基本功底不扎實,同時對傳統機械方面的知識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電子、控制、軟件等所謂的流行專業;二是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應用不夠。學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書或老師講授過經典的設計方法與案例,相關領域新的思想與理念很淡薄;三是學生動手能力較弱,實驗能力較差。

     

    還有,教師和學生是創新教育的兩個主體,而教育體制是創新教育的基礎。近些年老師壓力陡增,大都面臨著科研、教學雙重任務,面對教學評估、項目經費任務等已經焦頭爛額,而指導學生的工作量評價較低,這導致指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老師的負擔;對學生而言,舊有的教學模式,重書本重理論,輕實踐輕動手,導致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浮躁,基本功和實踐能力差;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和就業的壓力,也顯得無所適從。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是創新教育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的土壤。

     

    3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近年來,通過廣泛調研就業崗位群工作范圍和技術領域,分析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社會人才市場現實與未來發展對人才的有效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能力需求為依據,從而確定畢業生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結構和應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形成了“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體系,構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創建了“核心技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機械電子學科是基于機械、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所以加強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課程結構體系分為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專長教學、畢業設計與專業實習四個層面;基礎學習和主體學習兩個階段。在整個三年教學時問內,專業技能實踐培訓模塊貫穿始終。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四層兩段一貫穿”的課程結構的基礎學習階段為第一、二兩個學期,學生除進行公共課學習之外,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長學習是專業能力培養的深化,學生將學習到該專業中最新、最具特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學習和專長學習中,學生將利用相關的實訓設備進行專門化技能實訓模塊的培訓,這些模塊包含了機電一體化領域內的最新應用技術,大量采用“實例”和“真實環境”方式培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專業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相結合,獨立思考、獨立探索能力培養同集體協作、共同交流能力培養相結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開展課外制作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佳實踐活動之一,特別是對機電專業學生來說,是開展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的最佳平臺。"。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教學體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和教學重點。相互平行,是指兩套體系的教學計劃相互平行,課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課程知識內容與技術、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場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兩套體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的落腳點相互交叉。

     

    (3)“核心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核心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為重點,將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以課堂與實驗(實訓)室、實習車間、工廠車間四點為交叉網絡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嘗試構建“可編程控制技術”、“驅動技術”、“傳感技術”等核心技術。為了突出對學生在這些反映工業自動化技術最具代表性和先進性的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我們構建了針對這些核心技術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學生上機編程、調試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編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診斷技術。該課程設置使學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識和程序操作,同時在相關專業課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場合的應用,而在相關實訓模塊課中學生將PLC技術綜合應用到各種不同的生產環境中去。在每個實訓室都有一種主要技術單元,同時,還有其它技術單元出現,賓主相擁,多次重復,但角度不同,強調的應用領域和水平不同。

     

    4結語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國民經濟發展所急需的優勢學科方向。要緊緊抓住人才需求變化的大趨勢,準確定位,嚴謹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使教學緊跟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變化的趨勢,為培養出符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崗位實際需要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成人午夜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一级成人理伦片|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