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遺體告別儀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遺體告別儀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鄰里鄉親、親朋好友們:

    您們今天不顧事務繁忙、不辭辛苦,一大早來到這里,與我們全家人一起向我母親的遺體做最后一次的告別,我們心中充滿感動。

    我母親是3月23日晚上10點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留戀離開這個世界的。

    家母勤儉善良,善與人處。臨終前的日子里,一直在惦記她的親人,念叨她的同事。 *玲姐、*華妹、*格妹、小倩、枝梅等這些細心的姐妹們每年的每一個節日,都去家里看望我母親,對我母親的關心比我們做子女的還要周全;*麗妹在我母親身邊5年多,一直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照顧我母親。您們把我的媽媽看成了自己的親媽媽,我母親也把您們看成了親閨女。

    在家母住院期間,我母親生前所在單位的領導和同志們、親朋好友多次到醫院看望,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小莉每天在中心醫院為她送做好吃的、鄰居周阿姨讓自己的兒女帶到中心醫院陪我媽媽拉家常、南陽一高中吳阿姨像對待自己親姐姐一樣給我母親洗腳捶背……我這個做兒子的,比之他們,真的感到慚愧和內疚。

    子欲孝而親不待。如果早知道母親走得這么匆匆,我這個做兒子的,也不會只是在中午下班、晚上下班、假節日才去陪她。

    從我母親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刻一直到現在,母親生前所在單位領導和同志們、鄰里鄉親和親朋好友們一直為她的后事跑前跑后,給予了熱情的幫助,才使得我母親的后事處理得十分順利。我們全家人心存感激。如果有在天之靈,家母一定會感到幸福和滿足,她一定會在九泉之下安然瞑目。

    第2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關鍵詞: 葬式 佛式 步驟 葬禮觀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冠婚喪祭”這人生四大禮儀。所謂“冠婚葬祭”,指的是“元服”、“婚禮”、“葬禮”和“祭祖”四大儀式,這四大儀式中,葬禮更顯得極其莊重嚴肅。葬禮習俗探其究竟,終是為了劃清生與死的界限。死后的祭祀,可以說是一種哲學,抑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模式,一種人生觀的具體表達,從而形成了喪葬文化。

    現代日本多種宗教文化同時存在,與此同時,民間地方風俗還有殘留。日本自古以來的信仰認為,肉體會隨著時間腐爛至消失,而靈魂則會變成圣靈,永存不滅。從而也就有了在人們還活著的時候,或是肉體還沒有消失殆盡的時候,給他們“招魂”這樣的風俗。

    現在,根據不同,葬禮的儀式有神式、佛式、基督教式、無宗教式等。葬禮在每個時代略有相同,本文以日本佛式葬禮為中心,對日本葬禮文化進行論述。

    一、日本的喪葬制度

    所謂喪葬制度,是指根據死者的家族或是當地的風俗而舉行的葬法,包括服喪、葬禮、墓制等全部內容。它是根據各個民族的生活模式、宗教環境和信仰等種種變化復合而成的,也是各個民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發展的產物,以祭拜祖先為中心的傳統信仰,并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氤氳化育出了內涵豐富的喪葬禮儀,同時又是宗法制度和相關文化精神在死亡問題上的反映。

    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古代的喪葬都是按照神道儀式舉行的。從古代到鐮倉幕府時代,民間盛行風葬,也就是將尸體放置于野外。如今日本現代社會卻是火葬占主導地位。關于日本火葬的起源,根據《續日本紀》的記載,文武天皇4年(676年)3月,元興寺僧人道昭舉行了火葬儀式,這是日本文獻資料中的最早記錄。道昭是作為遣唐使曾在中國僧人唐玄奘門下研習佛法。他回國后云游四方,弘揚佛法,與此同時,宣揚火葬。除了僧人之外,最先接受并實行火葬的是天皇和貴族階層。最先實行火葬的天皇是四十一代天皇持統天皇。

    平安朝之后開始了佛式火葬。江戶時代開始舉行儒教式葬禮和佛教式的葬禮,但神葬只有神官世家被允許。德川家康是神葬的,這是他作為貴人的一個特例。神教禁忌死亡污穢之物,侍奉神的神官也從事葬禮儀式。神道式葬禮就托付給了神道教。神社的神官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是在大正以后的事。佛教葬禮儀式多,墓地和寺廟等只是一種附帶形式。

    儒者并不滿意用佛教的方式祭奠死者,他們盛行自己儒教的葬禮儀式,不喜歡寺廟的墓地,于是建造了只屬于儒者的墓地。在明治到大正年間,葬禮儀式和宗教的種類不斷增加,連基督教也有專門的葬禮儀式。即便如此,從盛行神式葬禮的風潮開始,末端的神社不斷增加且逐漸完工,再者儒教世家的后人形成了喜好神式葬禮之風。

    而且,在基督教式葬禮的影響下,也出現了供花、獻花圈等風俗習慣。大約在明治二十年間開始出現了葬儀社這樣的服務行業,葬禮的一切事物,從幫忙選擇道具的種類到下葬為止的一切工作,靈柩馬車,靈柩自行車可由葬儀社負責。

    明治十七年日本規定,人死后沒有經過24小時嚴禁土葬和火葬,在大城市內禁止土葬,所有死者必須火葬。

    盡管日本宗教形式豐富多彩,但是無論哪個宗教,都非常重視人死后的葬禮。莊嚴隆重的葬禮儀式在日本似乎被認為是挽救死者靈魂的最佳方式。

    二、葬禮準備

    人之初死,需要準備寒暄語、死亡通知書及喪主。喪主一般由死者家庭的戶主承擔,現在則是由死者生前關系最好的人承擔。丈夫死亡的時候妻子就是喪主,妻子死亡的情況下則丈夫為喪主。如果配偶已死的情況,則由長幼順序來定喪主。子女死亡則由父母雙親為喪主。但是,如果配偶為高齡者,而長子在社會上又有一定地位,那么這時一般由長子做喪主。就算是嫁出去的女兒有些情況也可為喪主。

    除此之外,親屬都不在的情況下,也可由死者友人知己全權處理這些喪事。總之,喪主在葬禮儀式中占中心地位,但并不是由喪主負責喪禮的一切費用。喪主需要和近親商量決定葬禮參加人員的名單及經費。

    葬禮的規模根據死者家屬的經濟情況、社會地位、交際范圍而定,當然也可根據死者遺言的要求決斷。另外,社葬、團體葬和無宗教葬等舉行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葬儀一般在自己家里舉行,當空間過于狹小的情況下,可以和葬儀社或負責人商量而定,只有守夜在自己家進行。

    葬禮儀式,法律規定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必須在人死后24小時之后進行。決定葬禮儀式在24小時之后的哪一天,當然也要考慮到遠方的至親和死者生前的友人的到達時間,還要考慮到死亡通知書傳遞的時間。在此基礎上還要聯系葬儀社,查詢火葬場的情況,再決定葬禮的舉行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還要避開不能出殯的日子。

    愛用品與宗教、宗派無關,只要放入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即可。也有葬儀,死了妻子的男人在棺材里放了一本《絲綢之路之旅》的書,后來一問,原來他們夫婦曾經約定等他們老了以后一起重走絲綢之路。這樣看來,只要是死者生前所喜愛的物品就可放入棺材,但是金屬制品一般不放入其中。

    遺像是用來緬懷故人的,所以一般會選擇死者或親屬較為中意的照片。盡可能是正面照,黑白照更符合葬禮的氛圍。裝飾遺像相框,要在相框上方系上黑色絲帶。放入棺內的鮮花,一般選擇死者生前中意的種類。

    死亡通知書,市區政府和醫院葬儀社有標準樣本。拿到死亡通知書后,還要有醫生在臨終時到場并出具的死亡診斷書。死亡通知書上,記錄死亡地點和死者的籍貫。

    決定葬禮儀式舉行的日期和地點后,就要印刷死亡通知書并發送,通知葬禮的日程和地點。通知書一般用黑色或是灰色的明信片印刷。死亡通知書的格式,前文、寒暄語都省略,直擊主題。寫明喪主和死者的關系,死者的姓名,死因,死亡時間,另有一些感謝生前照顧的寒暄語。之后就是葬禮的日程安排、地點,最后寫上年月日及喪主的住宅地址和親屬的名字。

    根據死者生前的地位和交際范圍,除了死亡通知書之外,也有通過新聞向社會各界死亡消息的。

    戒名也就是法名,一般是由死后念經超度的僧人來起,即便死者生前不是佛教信徒,也要為死后授予一個正式的法名,以示皈依佛門。源于此,日本佛教又被稱為“葬式”佛教①,由此可見,日本人生前將自己的幸福寄托于神社,而死后安寧則托付給了寺廟。

    三、佛式葬禮

    1.臨終

    當醫生宣告死亡的時候,要取“死水”給死者清洗遺體。所謂“死水”就是不流動的水,可以說是死者人生最后接觸的水,這個水包含親屬對死者重返生命的愿望。最后的水,親朋好友奔喪而至,一個接著一個在死者的臉上灑水,感悟悲傷。在方便筷的一端纏上脫脂棉,在死者生前喜歡的碗里倒入水,用水潤濕死者的嘴唇作為一種告別儀式,此時不燒香。

    遺體在入殮前會用微溫的水擦拭全身,在醫院里死亡的情況下都是由女護士代勞,而在自己家里,則以微溫的水浸濕毛巾擦拭全身,在鼻孔、耳、等處都會用脫脂棉塞住,這些由媳婦、女兒、兄弟或是兒子來做,葬儀社的工作人員不再幫忙。在清洗完遺體之后,要將死者的兩只手擺放于胸前,然后使其眼睛和嘴巴閉上。一般輕輕地將死者的上眼瞼往下撥,把枕頭稍稍墊高,讓嘴唇向下顎靠攏不至于張開,還要在臉上輕輕地系上繃帶。清洗的水稱之為“逆水”,先在盆里放入水,再倒入熱水,反之亦可。

    死者的壽衣一般是白色的,白木棉的料子上印有經文的和服。經文根據宗教派別不同而各不相同。另有佛珠、綁手、綁腳、三角頭巾、頭陀袋、六分錢、襪子、草鞋等。還備有死者生前最喜歡的衣服,以及平日里穿的服裝或新婚時的禮服,其袖子是不通的,意喻死者要歷經長途旅行,一并放入棺內。

    為死者整容,讓死者面容平靜。如上所述,這項工作只有參加擦拭身體的人和死者友人才有資格做。無論男女,頭發須弄整齊,將死者的面容弄到與死者生前最接近的容顏。男性要刮胡須,女性要化淡妝,男女都要修剪手指甲和腳趾甲。親屬最希望的就是將死者的容顏盡可能弄到最美。

    北枕是在確認生者死亡后的第一個儀式,就是將死者頭朝北睡。這個習俗是由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圓寂時頭朝北、面朝西而演變而來的。根據住宅的情況,如果很難做到頭朝北,就可朝西。在遺體入館之前,還要將遺體露在外面的那部分用酒精擦拭。入棺等手續,一般由死者親屬做,也可委托葬儀社幫忙處理。但是在醫院里死亡的,則經常在這些手續之前就已經入棺。

    在棺材的空處可以放入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食品等。蓋棺后,把棺材安置在祭壇,棺內要貼上事先在菩提寺的僧侶處獲得的棺書,棺書一般為僧侶抄寫的經文。

    2.守夜

    守夜一般從僧侶的到來開始,并按葬儀社的指示行事。根據空間大小、吊唁者人數,守夜儀式的進行順序也有改變或省略的情況。守夜有兩種形式:只有家人參加的臨時守夜和接受正式吊唁的守夜。

    守夜坐席順序從祭壇的右側開始依次為喪主、死者家屬、親戚。左側則按僧侶、葬儀委員長、負責人、死者恩人、公司代表、友人等順序就座。也有情況將死者的上司或恩人安排在首座的座次。

    祭奠的人員一般不會穿著華麗的服飾而選擇一般的服飾。在一定要穿喪服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選擇過于夸張的服裝,力求簡單。女性一般身著黑色服飾,也可為藏青、灰色或紫色的連衣裙、西裝,套裝亦可,黑色鞋子。男性則為深色套裝,搭配白色襯衫,領帶、襪子和鞋子一律為黑色。

    膝行膝退,正座狀態,腳后跟向上,腳尖著地,雙膝交互移動。這是日本自古以來的禮儀。

    3.告別儀式

    死者家屬會在儀式開始前提早入場。在自己住宅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坐席順序和守夜的情況一樣。到了規定時刻,僧侶入場。司儀會邀請僧侶來到祭壇前,此時全體起立告別儀式正式開始,如果空間過于狹小,則為跪坐、低頭姿勢。

    儀式正式開始后僧侶誦經超度亡靈。雖然葬儀的規模有別,但是一般誦經時間在20分鐘到30分鐘左右。在誦經時,葬禮參加者一律正座。為了不拖長時間,一般會在事前規定好時間,僧侶按此程序可適當調整誦經時間。

    在誦經過程中也會有吊唁者來燒香。死者家屬,親族一定要回禮。之后,僧侶退場,最后的告別儀式結束。

    通常死者家屬、親族、負責人都正裝出席,其他人也可穿得稍微簡略些。

    4.出棺和火葬場的做法

    告別儀式結束后,從祭壇里搬出棺材,以頭朝北的方向打開棺蓋,讓死者家屬見上最后一面。葬禮參加者要求再看一眼死者時,也會讓他再見一面。之后釘棺,一般由葬儀社的人員完成,中途會讓死者家屬象征性地輕輕地敲上兩下。釘子一定要用石頭來敲,這是代表三界之川的石頭。然后,喪主雙手捧著死者的遺像,在親人的幫助下將棺材送上靈車。此時要從腳的方向往靈車內搬運,而且搬運者一定要為男性,禁止女性搬運。

    在火葬爐前進行遺體告別稱之為“斂祭”②。“斂”就是收起收集的意思。把遺體放入火葬爐,在小桌子上擺放死者的靈位、遺像、蠟燭、鮮花等。在僧侶誦經過程中全體燒香,之后火葬爐點火起燒。家屬親戚等在休息室等候。期間,供應點心、酒水等候。火葬時間大約一個小時。

    火葬結束后全體人員在火葬爐前集合,開始收集骨灰。在火葬爐的鐵板上收集殘留的燒骨和骨灰。這也要由全體人員參加,兩人一組,用竹筷夾起燒骨放入骨灰盒。完成之后,骨灰盒放在用白布包裹的桐箱里。

    5.回家后的法要和齋戒期滿

    告別儀式結束且出棺之后,葬儀社開始著手準備一些后續裝飾和清潔工作。后續裝飾就是在小桌子上擺放遺像、香、供品、燭臺等,還有從火葬場出拿來的遺骨和牌位。僧侶、喪主、死者家屬等回來之后,各自入席,僧侶誦經超度亡靈。小桌上的裝飾要維持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服喪期滿后。

    “頭七”指死亡后的第一個7天。但是最近一般指迎接骨灰后的第一個7天,死者家屬委托僧侶在頭七那天誦經超度亡靈。之后喪主及死者親屬到祭壇燒香祭奠亡靈。有的從火葬場回來后省略了誦經燒香等儀式,直接進入齋戒期。

    從火葬場拿著遺骨回來后要清潔。在自己住宅的大門前放一桶水,外出回來的人則要舀水洗手,然后還要在自己的身體上撒鹽才可進入。這是為了達到驅邪、保持干凈的目的。

    頭七過后,則意味齋戒期滿,可以將生的食材酒水拿出來,慰勞那些幫忙的人,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喪禮參加者向過世家屬提交的謝儀叫做香典。香典袋在便利店、文具店、超市、百貨商店等都可以買到。香典袋是一種特制的紙袋,大小像信封,但不能郵寄。白事奠儀的袋子叫做“不祝儀袋”或“奠儀袋”,只有黑白色或灰白色。香典的金額根據與故人的關系決定。好朋友一般為五千到一萬日元,也可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掌握。對送香禮錢的人,在葬禮完了以后,家屬要給他們寄送感謝信,并回贈“謝禮錢”。“謝禮錢”的數量一般為對方送的香典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同時還要回送洗澡巾、被單、毛料、白布料、陶瓷、漆器、茶葉等禮品。

    從佛教的生死輪回觀來看,認為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輪回轉世為其他生物。或者用凈土佛教的思維來考慮,人死的那一瞬間就在佛教凈土之西方極樂世界再生了。但日本佛教又融入了傳統的神道思想,認為人死后是有怨恨的,為了撫平這些怨恨情緒,冤魂必須祭奠供養。祭奠供奉法式分別是頭七、五七、七七、百日、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七周年忌日、十三周年忌日、十七周年忌日、二十三周年忌日、三十三周年忌日。這些祭奠都是通過佛教儀式完成的。三十三年忌日后的靈魂變成了“大和魂”,而大和魂又可稱為“神”,這樣就可以在神社祭奠亡靈。這種融合,使得佛教和神道教融成一體。但是明治之后佛教與神道分離,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葬禮形式。

    四、結語

    喪禮作為日本人接受死亡的一個文化流程,在現代社會仍然傳承,并影響人們的生活。如今的喪禮呈現多樣化趨勢。日本的傳統喪禮是一個文化共同的象征,而現今葬禮的承辦者卻越來越傾向于個人化特征,同時葬禮也變得越來越表現逝者的個性。以前,如果對葬禮有什么不理解,就可以“咨詢老人家”,而如今城市中的年長者對葬禮的風俗越來越生疏。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葬禮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舉行葬禮的場所由文化共同體轉變為專門從事喪葬事業的人、由共同體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習慣漸漸變得支離破碎。主持喪葬儀式的人把從喪禮社團學習來的喪禮習俗規定告知死者家屬,甚至把死者家人當做消費者,懷著這樣一種心態舉行告別會。

    然而,無論傳統葬禮如何簡化,日本葬禮中佛教成分仍然處處可見,可以說佛教文化是日本傳統文化的軸心。

    注釋:

    ①橫山.ザ.葬式[M].京:日本通信社,1985:45-49.

    ②株式會社.三省堂企畫修部.代冠婚葬祭事典[M].京:三省堂企畫,1990:272.

    參考文獻:

    [1]小笠原清信.日本の禮法[M].京:社,1975.

    [2]五來重.葬式と供[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

    [3]酒井美子意.冠婚葬祭事典[M].京:梧桐院,1985.

    [4]新谷尚紀.日本人的葬儀[M].京:紀伊國屋書店,1992.

    [5]李廣志.論近代日本人的生死觀[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3(2):91-97.

    第3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首先代表家母、姐姐及全家感謝大家前來參加先父的遺體告別儀式。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去年臘月廿六凌晨零點五十五分,父親走完了他勤勞坎坷、謹小慎微、坦蕩磊落的一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七十六歲。今天,我們在此舉行告別儀式,寄托我們的哀思。

    六十年前,十六歲的先父兩手空空地隨其兄長從孟山來到梁坡底,求學讀書、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務農勞作、接骨行醫……承蒙梁坡底村幾代人的關照、幫助和呵護,父親得以度過了一段順利、平安的人生歲月。就在父親病重和治喪期間我們還得到了鄰里鄉親們莫大的安慰和支持。這些,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

    作為一位農民,父親溫良恭讓、勤勞節儉,與世無爭、與人為善;作為一名醫生,父親有求必應,不遺余力地為十里八鄉的百姓解除病痛;作為一名家長,父親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對一雙兒女言傳身教。我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同時也為失去這樣的父親而心痛。

    而今,生死茫茫,陰陽兩隔。我們再也聽不到父親的諄諄教誨,再也看不到父親的音容笑貌,再也追不到父親的腳步身影,再也見不到父親的看病情景!如果有來生,我希望父親還是一名老百姓的骨科醫生,而我,下輩子轉世還要做父親的兒子,哪怕僅僅是能做父親為他人療傷止痛的一雙手也心滿意足!

    逝者長已,來者可追!今后,我們將牢記家父遺訓,秉承家父遺志,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清白處世,寬厚待人,嚴于律己,樂于助人,盡己所能地為家鄉父老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以報答坡底村民的深情厚誼,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靈。

    第4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1、訃告(fù gào)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后報喪的兇訊。“訃”原指報喪、告喪,也指死者親屬向親友及有關方面報告喪事用的文書的意思,“告”是讓人知曉,訃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種喪葬應用文體。

    2、它是死者所屬單位組織的治喪委員會或者家屬向其親友、同事、社會公眾報告某人去世的消息。

    3、訃告要在向遺體告別儀式之前發出,以便讓死者的親友及時做好必要的安排和準備,如準備花圈、挽聯等。訃告可通過專業的網絡媒體,還可登報或通過電臺向社會發出,以便使訃告的內容迅速而廣泛地告知社會。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借鑒詩詞和散文詩是主持詞的一種寫作手法。在如今這個時代,主持詞與我們不再陌生,你知道寫主持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1一、主持人宣布~同志(先生、小姐、女士)的追悼會開始。

    介紹參加追悼會的單位領導,生前好友。

    介紹送來花圈和換聯等單位和來賓的名字。

    對因故不能參加追悼會而采用其它方式表示哀悼的情況也要一并加以說明。

    (視具體情況而定)

    二、默哀3分鐘。(奏哀樂)

    三、單位(或直系親屬)致悼詞。

    四、家屬致答謝辭。(直系親屬致悼詞,不用作答謝辭)

    五、向遺像三鞠躬。

    六、向遺體告別。(奏哀樂)

    追悼會主持詞的關鍵,是要把悼詞寫好。悼詞不能篇幅過長,一般以一千二百字以內為宜,最多不能超過三千。悼詞內容要層次清楚,事跡突出。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2一、主持人宣布傅~~同志的追悼會開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親友: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在這里隆重悼念傅~~同志的追悼大會,

    首先默哀3分鐘。(奏哀樂)

    二、介紹傅~~同志生平

    傅~~同志,男,高小文化,19~~年農歷八月初八日出生于~~省~~縣~~鎮~~村~~村民組中農家庭,曾擔任過~~縣~~鎮~~村~~村民組會計、生產隊長等基層職務四十余年。傅~~同志年輕時吃過很多苦頭,他十五歲時失去父親,母親帶著四個子女相依為命,拉扯長大成人,后來成家立業時,一生養育四個子女,并為子女日夜操勞,當子女們成家立業正值幸福生活時,自己卻因疾病纏身,因病醫治無效于公元20~~年~~月~~日,農歷~~月~~,零點三十六分,駕鶴西游,享年73歲。

    三、今天前來吊唁和出席追悼大會的嘉賓和親友名單是(排名不分先后):名單內容略

    在此,我代表傅~~同志治喪領導小組向傅~~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來悼念的嘉賓和親友表示誠摯的謝意;向傅~~同志的孝眷表示親切的慰問,請孝眷節哀順變。

    傅~~同志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勤勤懇懇做事、明明白白做人,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親友、好會計、好隊長、好同志,也使孩孫們失去了一位好父親、好爺爺、好外公。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習傅祥淑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的人格魅力。

    傅~~同志您安息吧!

    您的精神永垂不朽!

    傅~~同志治喪領導小組

    四、請家屬,長子致答謝詞

    五、現在,向傅~~同志遺像三鞠躬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六、現在,向傅~~同志遺體作最后的告別。(奏哀樂)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3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風木悲傷,典范長存。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同志。

    哀慕有余慟,瞻依無盡時;百年三萬日,一別幾千秋。~~~同志追悼會現在開始。

    第一項全體肅立,默哀,鳴炮奏哀樂——默哀畢。

    第二項:介紹參加追悼會和敬獻花圈的單位和個人,他們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技術有限公司業務與軟件產品線,~~技術有限公司語音軟件產品部,~~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就業管理局、社會保險管理局、醫療保險管理局、事業單位保險管理局、農村養老保險管理局、勞動監察大隊、~~區文聯、作家協會、老年書畫協會、~~柑橘協會,~~區房產管理局,~~區人防辦,~~區委黨校等單位和團體;~~技術有限公司職工服務中心~~~女士一行~人,~~昌市政協副主席~~~先生、糧食局副局長~~~先生、工商局副局長~~~先生、~~市城市管理辦公室正廳級退休干部~~~先生,~~區正縣級退休干部~~~,副縣級退休干部:

    〔名單酌情一一予以介紹〕

    等;~~~生前在~~初~中、大學同學,~~~岳父母及姑、舅、姨、表弟妹們,~~~父親~~~先生工作過的區委政研室、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系統及區直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們,二高校友會、市文聯、區文聯、區老年書畫協會的領導和同志們,~~~先生在~~的戰友,~~~母親~~~女士工作單位的領導、同事及~~卡社區的鄰居們,~~~的叔、姑、舅、姨等長輩及弟妹、表弟妹們。

    第三項:請~~~生前的好友、同學~~~先生介紹~~~同志生平。

    第四項:請~~技術有限公司業務與軟件產品線干部部~~~良先生致悼詞。

    第五項:請~~技術有限公司代表、員工服務中心主任~~~女士講話。

    第六項:請~~~的表弟~~~先生講話。

    第七項:請~~~的堂妹~~~女士講話。

    第八項:向遺體三鞠躬。

    第九項:向遺體告別,繞靈一周,瞻仰遺容,鳴炮奏哀樂。

    痛心傷永逝,揮淚憶深情;剛正炳千秋,丹心照日月。追悼會到此結束。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4破碎的鏡子,難圓的夢。離別的親人,難續的情!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老大人與世長辭的日子。在此,我們東方演藝公司受貴俯的邀請。帶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前來。在此,我代表我們全體演員向~~老大人的仙逝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前來悼念的每一位親朋好友表示最誠摯的敬意!

    ~~老大人于20~~年~~月~~日離開我們!享年~~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世間難免有生,有死,有分,有合。盡管~~老大人離我們遠去,可他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我們及他兒孫們的心中。~~老大人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勤儉持家的一生!他把他的一生都無私的奉獻給了養育他的這片熱土。并在這片熱土里立下了不朽的豐碑!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這也正是~~老大人一生的光輝寫照!

    在此,也希望孝子賢孫們節哀順便。把悲傷和痛苦化作動力,來繼承~~老大人生前未完成的遺志,把府上發揚光大!我也相信~~老大人在天之靈也會保佑所有的親朋好友,一生平安!萬代富貴!

    讓我們共同祝愿我們的~~老大人,在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一路平安!

    下面我宣布今天為~~老大人的追悼儀式正式開始;

    第一項 響鳴炮奏哀樂!

    第二項 全體來賓起立面向亡靈三鞠躬

    第三項 主孝代表講話

    第四項 ~~總管講話

    下面有我們的男名歌給大家帶來一首父親,讓我們的歌聲伴隨著在天堂的~~老大人不孤單,不寂寞。也送給普天之下的父親,母親們愿他們晚年幸福!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5(一)入場(背景音樂《君莫思歸》)

    司儀:儀式開始前,為保持靈堂的莊嚴和肅穆,請帶手機的同志暫時關閉手機,吸煙的同志暫時熄滅煙頭,謝謝您的合作!

    司儀:家屬請到靈堂左側就位!(禮儀人員引導家屬就位)

    司儀:請~~~先生生前所屬單位領導和親朋好友隨禮儀人員到靈堂前方就位!(禮儀人員引導親朋好友到領導的后面就位)

    (二)由司儀宣布~~~先生的追悼會現在開始;

    司儀:寒風冷雨暗云天,壽星隕墜起寒煙,駕鶴西歸魂不返,人生在世今成夢。本司儀宣布~~~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現在開始!

    (三)默哀、奏哀樂(《天空之城》);

    司儀:請全體肅立,默哀!哀畢!

    司儀: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親友: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聚集在這莊嚴肅穆大廳舉行一個既儉樸又隆重的告別儀式,衷心送~~~先生最后一程。

    (四)敬獻花圈(籃)

    司儀:敬獻花圈花籃的單位及個人有:~~~協會、~~~俱樂部、~~~協會會長等

    (五)由~~~先生致悼詞;

    司儀:生如夏花之燦爛,逝如秋葉之靜美,~~~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激勵著我們永不放棄。

    下面有請~~~協會會長致悼詞!

    (六)司儀代讀唁電、唁函;

    (七)由家屬致答謝詞;

    司儀:逝者已矣,請家屬致答謝詞。

    (八)全體肅立,向~~~先生遺體行三鞠躬禮;

    司儀:別讓淚水打濕前行的路,我們能做的只有堅強,現在請全體肅立,向~~~先生遺體行三鞠躬禮以表達我們的哀思!

    (九)來賓繞靈一周,瞻仰~~~先生遺容,慰問家屬(奏哀樂);

    (十)自由悼念,做最后的挽別;

    司儀: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同事、朋友們前來參加~~~先生的追悼會,使今天的追悼會特別隆重,謝謝大家!

    司儀:請家屬繞靈一周,做最后的挽別。

    (十一)司儀宣布追悼會結束。

    白喜事追悼會主持詞范文6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以及~~~先生生前的家屬,同志們,朋友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參加~~~先生的告別宴。~~~老先生于20~~年~月初~中午11時47分與世長辭,享年~~歲。

    ~~~先生(簡單介紹生平)

    在這里,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來賓朋友,向~~~老先生的家屬表示深切的慰問,請節哀順變。

    為了感謝大家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先生的家屬在此向所有的來賓朋友致以三鞠躬,表示感謝。

    第6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關鍵詞] 儀式;真實性;儀式的作用;葬禮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7-170-2

    從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開始,“過百歲”、“過生日”、“婚禮”、“葬禮”等儀式就伴隨著我們。那么我們不禁要思考,儀式到底是什么,我們為什么需要儀式,它究竟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

    儀式研究,是人類學領域內的一個經典話題。長期以來,這一概念被人類學的各理論流派不斷的界定,但卻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彭兆榮在《人類學儀式研究評述》一文中指出,在目前的人類學儀式研究中,基本存在兩種取向。一是對古典神話和儀式的詮釋,另一種則是對儀式的宗教淵源和社會行為的探討,即將儀式視為特定的宗教行為和社會實踐。然而在做中國的儀式研究時,我們首先要清楚的一點就是,在當下的中國社會中,多數的儀式是和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社會秩序和語言規范。并且,在對儀式的概念進行界定時,一定要考察儀式的起源。

    在考察儀式的起源時,就拿葬禮儀式來說吧,部分人類學家在論述葬禮的起源時,往往引入了宗教中“靈魂”等概念。然而,據史學家考證,在舊石器時代中期,隨著農業經濟的出現,人類逐漸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以親情和血緣關系為基礎,聚族而居,形成了原始的氏族制社會。在氏族社會里,族群成員之間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前提下,聯系日益緊密。這時,氏族內親人的死亡就對氏族內其他成員有著較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情感方面。此時氏族成員采取了墓葬的方式來保護親人的遺體;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親人的遺體將野獸引來,這是一種自然發展的結果。據統計,在當年的氏族公社社會中,一個族群的人數大約有150人左右,而當時的平均壽命約為30歲。這就可以推算出每一個族群每年的平均死亡人數為5人。在這種每年平均死亡人數較多的情況下,為了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思念和其他情感寄托,在墓葬的過程中必然會加入一些儀式的成分(如動作、語言等),而這些多種多樣的動作或者語言隨著時間的演變,逐漸被規范并發展成一套較為固定的儀式。由此可知,儀式的產生是有其目的性和合理性的,同時也具有真實性的一面,即是為了滿足人們某一種需求而誕生的。至于儀式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漸拋棄其真實性而轉為一種更具象征意義的內涵是有其歷史和現實原因的。但是即使在當下生活中的儀式也并沒有完全拋棄它的真實性,真實性依舊是作為儀式的內涵而存在著。

    James L?Watson在他的《中國喪葬儀式的結構――基本形態、儀式次序、動作的首要性》一文中在論述到喪葬儀式時提到“動作比信仰更重要――只要是恰當的進行儀式,參與者對死亡或來生的信仰,也都變得不太重要”。其實就是對儀式逐漸失去其真實性的一種側面反映。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嗎?還記得看過一部叫做《父后七日》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從彰化縣北上工作的青年返鄉奔父喪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現出道教與臺灣喪葬習俗。女主角阿梅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回到了臺灣中部的農村里,準備父親的葬禮,也見識了傳統庸俗繁瑣的喪葬儀式、匪夷所思的迷信風俗。但最令筆者感到驚訝的是死者親屬竟然雇傭了與死者毫無關系的專門從事哭喪工作的人來參加葬禮!七日的葬禮結束后,阿梅在封存了喪父的傷痛和對父親的思念之后,準備獨自一人回到自己的城市繼續生活工作。然而,卻在返程途中的機場停留時,壓抑了許久的思念之情如山崩海嘯般襲來,遂止不住留下了熱淚。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出,喪葬的儀式逐漸變成一種固定化、程序化的工作,儀式正在失去其內在的真實性。但是女主角阿梅最后的眼淚說明了,喪葬儀式并沒有失去其最初的目的性和真實性,只不過在現實緊張的生活節奏中,這種真實性逐漸被忽視而已,或者說這種真實性被賦予另一種意義。

    還是再拿葬禮儀式作為例子來說吧。幾乎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喜歡葬禮,既然人人都不喜歡,那它為什么還要存在呢?湯永隆認為,“因為親人的逝去使人們需要一個場合宣泄悲傷。”死亡絕對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詞,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死亡又是一種常態,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會突然遇到死亡。因此不管是誰,對于死亡的儀式和葬禮的流程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各地方的葬禮的儀式和喪葬風俗并不一樣,但不管是哪種喪葬儀式,都有守靈、祭拜等的告別儀式。生者可以通過這些儀式,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并與逝去的親人深深道別。因而喪葬儀式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時間和空間,讓生者可以沉浸在過往的回憶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思念。但是即使活著的人們再怎么哭泣,甚至哭到虛脫,這都是一種宣泄,是一種擺脫過去、接受新生活過程中免不了的痛苦。若沒有這些告別儀式讓人們將心中的苦悶、悲痛等負面情緒發泄出來,生者更容易一蹶不振或頹廢沮喪。記得曾經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人在親人的葬禮上負責全部的組織工作,從開始到結束,一直保持著理智,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然而過后的幾年,他再也沒有走出這個困境去,一直沒法快樂起來,同時也沒有找到新的朋友,與老朋友也漸漸疏遠,生活過得很痛苦。在這個例子中,真的就是如James L?Watson所說的“動作比信仰更重要”嗎?這個可憐的人全程參與了儀式,做到了喪葬儀式所要求的全部動作,然而他以理性壓抑自己的感性,在儀式過程中沒有投入感情,以至于他被這份負面情感困住。他拋棄了儀式中的真實性,僅僅為了完成儀式而行動,背棄了儀式真正的內涵,進而影響到了以后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生活中的儀式不僅僅是一套動作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它內在的真實性和目的性使它的存在滿足了部分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

    “中國社會里有一套正確的、與人生周期相配合的儀式動作。其中婚禮和葬禮是主要的生命周期儀式,是普通大眾按著認可的儀式程序,投入文化整合的進程”。文化整合功能確實是儀式的一個社會功能,但卻并不是最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儀式對于社會整合和維系社會穩定的作用。我們在這里就婚禮上的儀式展開討論,結婚,是人生中除了出生和死亡,最重要的一個轉折。中西方的傳統婚禮儀式不盡相同,相互借用對方的婚禮儀式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比如,在中國有些地方,既坐婚車,又拜天地,最后還相互套戒指……但不管在儀式上有多大的不同,儀式中人們對新人表達的美好心情卻是一樣的。而婚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一對新人當眾確認自己的情感、履行自己的義務、承擔起自己的誓言和婚姻的責任、堅定雙方“照顧對方一生一世”的信念。當新人們經歷過許多繁瑣的婚禮儀式之后,終于可以走到一起,就像是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獲得圓滿一樣,這時候不管是新郎還是新娘,都會對婚姻產生一種神圣感。從理論上來說,婚禮的儀式越是繁瑣,這種心理強化的作用就越強,將來在一起走得更遠的機會也就越大。但現在部分年輕人流行的“裸婚”主義,卻使我對他們婚姻的未來產生疑慮。沒有經過繁瑣儀式的考驗,如此輕易的就結婚了,那離婚是不是也就更加隨意呢?另外,婚禮有其收獲祝福、感恩、寄托希望的深刻含義,新人們不應被“形式主義”和“收錢”的現實看法所左右,忽視婚禮作為一個儀式的真實性和其自身作用。

    不僅僅是那些重要的大型儀式可以起到整合、維系社會的作用,一些生活中的小儀式,比如過年前打掃房間、年終例會等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過年前的全家大掃除往往意味著將去年的“晦氣”和不好的東西全部趕走,以此迎接一個新的開始。定期全家大掃除,這樣的儀式能帶來更為生機勃勃的家庭氛圍。年終例會則是因為在社會競爭的壓力之下,一個企業“總結過去、暢想未來”的需要。總結過去不僅僅是為了看到之前工作不足之處,更多的是為了看到之前的成績,堅定信心,給一年的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暢想未來,則是期待新的一年中,工作有新的突破。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每一個儀式都有它的內在作用,一個儀式如果沒有達到其最終的目的,那么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被逐漸削弱,其自身的真實性也就無從談起,從而變成一種虛偽的真實。一個不具有真實性內核的儀式是不會存在的。就像在科技還不發達的舊時代,人們請神漢巫婆為自己或親人治病,而在如今這種現象卻很少見了。究其原因在于,古時的人們多認為疾病是超出自己能力掌控的存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而人們都有對未知的恐懼感,因此古人對疾病會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并急需一個儀式來化解心中的不確定性和恐懼感,并寄托盡快康復的美好愿望。而在科技進步以后,疾病的病理被科學所解釋,人們認識到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我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并不是一種超自然現象,更與鬼神無關。因此這種不確定性被打破,與驅魔類似的儀式再也無法起到最初的作用,儀式的真實性被否認,這種儀式也就逐漸走向消亡。所以說,一個沒有真實性的儀式是不會一直存在的,儀式的作用和它內在的真實性是相輔相成的。

    最后,筆者認為,現存的儀式都有其獨特的社會作用,或建立一套秩序以維持社會穩定,或是某一群體內的一種認同方式……有作用的儀式都有其真實性,然而由于部分儀式因為已經內化于心,成為一種慣例或習慣,所以其真實性被少數人所忽視,但并不是說這種真實性就不存在。但如果絕大多數人都否認了某類儀式的作用,那這類儀式的真實性也就逐漸消失,比如說,如果所有人都認為婚禮儀式是一種“走過場”,并且在儀式中沒有寄托深刻的情感和意義,那最終這種儀式只能面臨消亡的命運。

    參考文獻:

    [1]華琛(James Watson).中國喪葬儀式的結構――基本形態、儀式次序、動作的首要性[J].歷史人類學學刊,2004,(4).

    [2]秦淮.時尚婚禮的文化解讀[J].蘭州學刊,2012,(5).

    [3]薛亞利.價值的工具――儀式的意義指向[J].民俗研究,2011,(3).

    [4]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研究評述[J].民族研究,2002,(2).

    [5]張亞旭.職業哭靈人的再現[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第7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海員工會、交通部:

    7月26日海全會字第137號、交海勞(58)字第71號函悉。

    關于從事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的工種的劃分,我部同意你們的意見,即主要港口裝卸工人、蒸汽機船舶生火及潛水員,按照國務院關于工人、職員退休處理暫行規定第二條(二)項(實施細則草案第5條)規定辦理。

    關于本人工資的計算問題,我們認為:沒有固定計時工資標準的港口裝卸工人的“本人工資”,仍應按照退休實施細則(草案)第25條規定辦理;船員的“本人工資”不應包括船岸差額。

    第8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15歲那年,蕭淑芳經由她的叔父―我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蕭友梅推薦,進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學習。3年后蕭淑芳作為旁聽生進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學習油畫和素描。

    師從徐悲鴻期間,蕭淑芳和吳作人是同班同學。那時的吳作人留給蕭淑芳僅有的印象是“十分靦腆”。每晚在明燈高懸的畫室里默默地畫畫兒,“不愛理人,給人一種高傲之感。”不久,二人各自去國外留學,就此分離。直到1946年,上海美術作家協會舉辦的畫展開幕那天,吳作人作為組織者迎接參展畫家時,才與當時在上海市立專科學校擔任美術教師的蕭淑芳再次相見。

    經歷了17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兩位老同學見面倍感親切。為此,吳作人特地作了一首題為《勝利重見滬上》的詩:“三月煙花亂,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轉怯,未語淚沾襟。”

    兩年后,兩人喜結連理。徐悲鴻、廖靜文擔當他們的證婚人。徐悲鴻還畫了一幅水墨畫《雙驥圖》當作賀禮。《雙驥圖》的畫面上是一對昂首飛奔的駿馬,斜首顧盼,騰空飛躍,寓意二人在今后漫長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比肩奮進。

    從1948年到1997年,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里,吳作人和蕭淑芳始終牢記恩師的厚望,“互相切磋、互相幫助,互敬互愛。”

    在吳作人去世前一直生病臥床的6年中,蕭淑芳從為他穿衣、洗臉、洗澡、喂飯到推著輪椅陪他散步,始終在他的病榻前守候,連心愛的畫筆都未曾拿起。她笑著說:“為他作出犧牲,我心甘情愿。”

    第9篇:遺體告別儀式范文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時,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先生在家鄉烏鎮過世,享年84歲。

    時隔三天,24日清冷的早晨,我和朋友驅車趕往烏鎮參加木心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思會。到了桐鄉殯儀館,一條長長的黑色橫幅張掛在告別大廳門口,雖距儀式正式開始尚有一小時左右,而悼念者紛紛趕來,已有百人之多,皆面色肅穆凝重。木心弟子陳丹青一襲黑衣,雙眼或因睡不好而略見浮腫,走進走出忙著招呼前來悼念的各位相識與不相識的友朋。

    耳邊持續響起的是木心生前鐘愛的古典音樂,莫扎特、貝多芬、肖邦。音樂婉轉,時間流轉。猶憶2006年1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木心第一本在國內出版的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畫家陳丹青肅立2小時,恭謹而恭敬地談論他尊稱為師尊的,彼時大陸僅少數人無人知曉的木心,隨后各大媒體亦紛紛跟進紹介。

    一時間,人人爭讀木心,更爭問 “木心是誰”?

    1927年2月14日,木心生于烏鎮,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世家子弟,與作家茅盾為遠方叔侄,童年木心經家人引薦這位返鄉做小說的名家,飽覽了茅盾收藏的各種典籍,叔對侄講你看過比沒有看過還要新。1946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攻油畫,略感劉海粟的陳舊,遂轉去杭州國立藝專追隨林風眠先生。建國后,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及歷屆廣交會設計工作,亦任《美化生活》期刊主編。1971年,木心在“”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從14歲起創作的100多個短篇和8個中篇悉數抄沒,在獄中亦秘密寫作,成稿66頁。1980年起始有畫展在美日舉行。1982年為了一償瞻仰西方藝術的夙愿,年過50的他毅然去美國,來到紐約。次年乃積極重拾舊業創作散文與小說。1984年,臺灣《聯合文學》創刊號推出“木心散文個展”特寫專刊,1986年5月紐約《中報》副刊《東西風》發起“木心的散文專題討論會”,再度掀起海外華語文壇的文學狂飆。臺灣洪范、圓神、遠流、元尊等出版社爭先出版木心小說、散文、詩篇等12集。

    跨入兩千年,木心復投入繪畫事業,籌備三年,舉辦了“木心的藝術”大型博物館級全美巡回展覽。于耶魯博物館隆重開幕,輾轉芝加哥、夏威夷及紐約,佳評迭出激賞不窮,最后此33幅作品悉為耶魯大學博物館典藏,其畫冊獲評五星,暢銷而長銷。

    終于,2006年9月,在國外踐行了個人藝術理想的木心應家鄉烏鎮的盛情邀請榮歸故里,自此定居。廣西師大出版社迄今已出版木心著作近二十種并畫冊一種,其迥然出塵、拒斥流俗的創作風格在在引起讀者強烈注目。

    木心散文文字亮麗鮮明,語法曲折有力,于人于事于物時有超越尋常的體察和出人意表的見解。析史、刺時、剖物、衡人,皆指涉廣袤而不墮瑣小,歸復中外佳文載道的正路與大路;而如音樂“敘事曲”的木心小說在在與習見習知的小說迥異。舉凡現代風情的心理傳奇、古典歷史的機巧翻新、悼亡傷逝的感懷敘事,愚氓孽債的卑瑣紀實,俱為木心輕攏慢捻納入筆端,溫存不乏冷峻地搜啟人性與世界的幽秘暗影。

    然而,事實上,文學界與學術界迄今未見與木心文學創作相對應相對等的回應和解讀。甚至當其推出之始,即有不少側目與爭議,或謂少有可觀,或謂言過其實,最常見的狀況卻是文學界幾乎對木心集體噤聲集體回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木心是生錯時代的人,他的美學觀念在這個時代并不能暢通無阻。木心不比李白、蘇軾乃至魯迅、張愛玲,上述幾位定義時代的大人物即便同樣人生坎坷遭際崎嶇,但他們每一個和時代的關系都比木心和諧得多。說的明白點,他們與時代還能作一夕談。

    今天的問題是,荒敗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個持續發生作用的生態。在這樣的生態中,不論木心多么偉大,都是孤例。而更尷尬的后果是,即便大家知道木心的好,也愿意去他的藝術世界坐一坐,但是很難奏效。從這角度說,木心是奇花異草,他的艱難在于要和一個荒敗得生機勃勃的時代搏斗。木心的創作,與傳統那么親近,從未隔絕,但現在的時代是和傳統隔絕的,所以即便大家交口稱贊,這種稱贊更多的是缺乏理解的稱贊,而非充滿稱贊的理解。因此在木心被集體性故意忽視、被戲劇性擱置的文學景觀背后,分明可見當下整體文化狀況的普遍荒歉,至于更深在的主因,不消我輩多言,木心本人看得分明,那是“內心的枯萎”,終致其益顯孤響乏應。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成人观看网站a|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