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元宵花燈制作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元宵花燈制作方法

    第1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自貢花燈會:以動取勝

    說起四川花燈,數自貢的花燈名氣大。自貢燈會堪稱歷史悠久。最初自貢地區的各種燈節活動,一般是由各類祠廟主辦的。每逢節慶,這些祠廟便要點紅燈,元宵節還要放鞭炮、燃煙火。自貢民間的燈節活動分布面廣,風情盛行。

    自貢花燈會的全景造型依山傍水、嵯峨間置,不同藝術風格的建筑群燈、不同類型和品種的工藝燈、走馬燈、花鳥燈、人物燈、大型組燈,在這自然美與人工美相互交織的藝術境界中爭奇斗艷。燈的造型也因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的不同而豐富多彩,千種風情,萬般姿態,構成自貢燈會獨有的造型風格。

    在燈會上,既可置身于動態的大海,也可在淙淙小溪旁盡享安寧。讓燈動起來,是現代彩燈最有代表性的特點。自貢燈基本上做到了空中的能動、水中的能動,動得自如,動得巧妙,動得出奇。燈里邊的人物會動,燈外的人物也可以動。水平運動、曲線運動、上下運動,動得讓人嘖嘖稱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是自貢燈會最為顯著的藝術特色,它做到了形、色、聲、光、動的統一,成為現代彩燈的代表。

    泉州花燈節:絢麗多姿

    泉州花燈歷史悠久,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它集繪畫、書法、刀刻、糊裱、彩扎于一身,以其千姿百態的造型和紛繁奪目的色彩,及五彩斑斕的燈光,構成絢麗多姿的藝術品,烘托節日喜慶氛圍,令人賞心悅目。一盞上品花燈,蘊含著工藝、文化、科技和美學價值,能使觀賞者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泉州的“燈節”始于唐朝。唐朝士族南下,將鬧花燈習俗帶到泉州。泉州的“燈節”在宋朝發展到頂峰,花燈之盛,冠絕天下,形成“上品花燈”,有“春光結勝百花芳,元夕分華盛泉唐”之說。泉州話中“燈”和“丁”諧音,寓“祈望人丁興旺”、“迎接光明”之意。

    泉州花燈的內容,以山水風景、歷史人物、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為主。就其制作材料和方法而言,可分為絲燈和彩扎燈兩類。最具泉州特色的是“無骨燈”和“料絲燈”。其中“無骨燈”為泉州獨創,直接用硬紙連接而成,與一般燈用竹子做骨架的做法不同。而“料絲燈”則八面通透,采取鏤空的制作方法,點起燈后整燈通透。花燈的制作,可謂式多樣巧,造詣高深。

    每年元宵夜,泉州古城華燈生輝,那“月牽古塔千年影,虹掛長街十里燈”的良宵美景,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

    海南花燈會:燈舞成趣

    每年元宵佳節之夜,海南各市、縣都要舉行以彩燈為主的慶祝活動,其中尤其以瓊山市府城鎮元宵燈會紅火熱鬧。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當夕陽把椰島染得一片緋紅時,府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就已沉浸在節日的氛圍里。大街小巷,彩緞飄拂,鑼鼓陣陣,男女老幼,喜氣洋洋,準備晚上盡情地賞燈。夜幕剛剛降臨,府城燈會的帷幕便隨之徐徐展開。海府路、馬鞍街、繡衣坊……各條街巷華燈齊放,火樹銀花,霓虹閃爍.流光溢彩,如同白晝,使府城變成一座晶瑩剔透的水晶宮。

    府城鎮的彩燈格外獨特,名稱也別致,有流蘇燈、霓虹燈、紗燈,還有滿天星、俏媳婦、一朵花、蒺藜球、金鯉魚……千姿百態的彩燈五彩斑斕、輝煌絢爛,把元宵之夜的府城變成了燈的世界。成千上萬的游人步行在燈火輝煌絢爛中,觀燈、賞燈;人在燈中行,燈的光輝和人的笑靨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副祥和的盛世吉祥畫。

    海南人除了在熱鬧的街面上張掛花燈之外,還有在家門口高掛彩燈的習俗。府城鎮繡衣坊是一條僅300米長的小巷。元宵佳節期間,繡衣坊巷口的坊牌門被裝飾成一座輝煌的彩燈門,游人未進小巷先見到一片絢爛。走進繡衣坊,只見精致玲瓏的各式彩燈耀眼奪目,全都懸掛在通街兩邊家家戶戶的門口。彩燈造型有逗人喜愛的小動物,有吉祥如意的小;有的豪華氣派,有的形狀逼真。那一盞盞的彩燈閃閃爍爍,它們寄托著繡衣坊居民對絢麗生活的執著追求和真誠祝愿。

    海南人對元宵燈會的喜愛已達到入癡入醉的地步,他們不僅在實際生活中“年年元宵辦燈會,一年勝似一年紅”,而且運用民間藝術形式把元宵燈會的盛況搬上舞臺。舞臺上,一群姑娘和小伙子提著小巧玲瓏、金光奪目的蓮花燈、鯉魚燈,載歌載舞。姑娘們舉起蓮花燈,舞著扇子,猶如天池中的面面荷葉,艷艷荷花;小伙子們舞起鯉魚燈在荷花中來回穿梭,蜿蜒前進,仿佛魚翔淺底,游龍吐珠,有時又像鯉魚跳龍門,云路登程。花燈一會兒組成簇簇荷花,一會兒組成一條璀璨的銀河;巨龍時而俯首戲水,仰臥翻身,時而騰云駕霧,揚眉吐氣。燈舞融合,相映成趣。

    云南花燈狂歡節:別具一格

    時值農歷正月十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的密祉鄉民就會上演一年一度的傳統節目“花燈狂歡節”。這一天,各村各寨的村民們換上了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地來到位于太極山下的花燈廣場。

    只見,大紅宮燈隨風旋轉,五色彩旗迎風招展,各樣花燈絢麗耀眼,五彩繽紛,聚成彩色的世界。進入會場,三步一燈,五步一彩,整個會場,成了花燈的海洋。隨著大鐵炮震耳欲聾的“轟!轟!轟!”三聲巨響,表演正式開始。此時,鼓樂喧天,各村燈按順序上場,隨著鼓點的節奏,表演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花燈節目。據說,這些不同的燈目都有一定的寓意蘊含其中,如耍虎燈的,是預祝“風調”;耍龍燈的,瑞兆“雨順”;耍獅子、跳龍門燈是除魔滅疾,也叫“青獅保清吉”;玩白象叫做“白象兆升平”,意為“太平景象”;有的村過去因為出過學士,則耍麒麟燈,叫做“麒麟吐玉書”,象征“翰墨流香”;住在鳳凰山下的村民,以耍鳳凰燈為主,叫做“雙鳳朝陽”。

    第2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一、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糾正“小學化”教育內容和方式。幼兒園(含學前班,下同)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制定保教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一目生活。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多種形式,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激發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培養積極的交往與合作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二、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良好條件,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幼兒園要創設多種區域活動空間,配備豐富的玩具、游戲材料和幼兒讀物,為幼兒自主游戲和學習探索提供機會和條件。嚴禁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和組織征訂各種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各種名義向幼兒園推銷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幼兒園不得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材料。幼兒園要嚴格控制班額,不得違反國家相關規定超額編班,堅決糾正大班額現象。

    三、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規范小學招生程序,依法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嚴禁小學舉辦各種形式的考核、面試、測試等招生選拔考試,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作為招生的依據。嚴禁小學提前招收不足入學年齡的幼兒接受義務教育。

    四、加強業務指導和動態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各地要充實學前教育教研力量,建立并完善學前教育教研制度,依托城市優質幼兒園和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形成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教研指導網絡,定期對各類幼兒園進行業務指導。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建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切實加強對各類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的動態監管,定期對“小學化”現象進行專項檢查,對違反規定的,責令其限期整改。存在“小學化”現象的幼兒園,舉辦招生選拔考試的小學一律不得參與評優、評先。設立家長舉報電話,加強社會監督。

    五、加大社會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宣傳。充分利用和引導各種傳媒宣傳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幼兒園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實現家園共育,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的良好社會氛圍。

    教育部要求各地接到通知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和小學違規舉行入學考試的現象進行督查和整改,并于2012年3月底前將本省整改情況書面報送基礎教育二司。

    (教育部網站2011年12月28日)

    放慢教育的腳步

    通常,我們要耐心地等待一個人的成長: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某種人生信念與價值的確定。在這個過程中,被教育者需要教育者針對具體的人而給予幫助――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恰當的提醒。所以,也許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邊界意識,同時還有樂觀的態度、積極的行動能力(一種臨場智慧)。

    現在,人們需要給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尋一個生命的原點,一個思想的源頭,一個美好的上游,讓自己有清醒的頭腦和從容的心情,去面對那些可能熟悉得厭倦了的教育場景和各種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人們更需要把自己從時下“效率至上”的機械運轉及由此帶來的精神困頓中解放出來,進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復教育本來的“慢”性。

    “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里發出,打到心靈深處。”(陶行知語)我們的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有刻骨銘心的經歷,學生在和同伴、老師的交往中能體會到快樂,有自己施展才華的領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腳步。

    教育是一個“慢活兒”“細活兒”,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正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教育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我們知道即使是知識的獲得,通常也是一個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律,一點也勉強不得。有時候我們簡直就沒有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有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我們經常無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作出恰當的判斷,也無法洞悉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保護和幫助孩子的成長呢?其實,教育就是一種互相尋找、發現,彼此增進理解的成長過程。

    部分幼兒園在活動室安裝攝像頭引爭議

    日前,南京部分幼兒園統一在活動室等處安裝24小時視頻監控,讓家長實時在線觀看。此舉一出,爭議不斷。家長認為隨時可看實時視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放心又安心;教育界人士卻認為,幼兒園安裝了“第三只眼”,會讓教育顯得不真實,甚至變成一場“表演秀”。

    家長:孩子舉動盡在“眼前”

    在上海,浦東、閔行等區縣少數民辦幼兒園也在園里各處安裝了探頭。并與家長手機聯網,家長可隨時通過手機看視頻,也可在放學接孩子時,去幼兒園多媒體室調出一天的活動視頻。

    “安裝了探頭,等于了了我的一樁心事。”家長王莉說,幼兒園畢竟是孩子踏出家門、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父母也會時常惦記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得開不開心、有沒有尿褲子、午餐吃得怎么樣、睡得好不好等問題。有了探頭,一舉一動盡在“眼前”,很安心。

    還有一些家長坦言:日前網上曝出外地一些幼兒園老師毆打、虐待孩子的視頻,孩子兩三歲進了幼兒園,如果遇上不負責任的老師,自己沒辦法表達,大人也不了解情況。所以,即使安裝探頭后每月要多交50元左右的管理費,多數家長還是表示歡迎。

    老師:監控讓人不舒服

    為確保幼兒園安全,上海所有經過審批的幼兒園都會在園內及周邊安裝攝像頭,但活動室內安裝攝像頭并不在辦園條件標準內,屬于幼兒園與家長的自發行為。活動室內安裝“第三只眼”,不少老師直呼“讓人不舒服”。

    思南路幼兒園一名老師直言,在活動室安裝探頭,給老師的感覺是一

    直生活在監視下,有些不被尊重的感覺,“老師也會認為是幼兒園管理者不信任自己,缺乏歸屬感,無形之中有很大的壓力”。閔行依霖幼兒園園長徐剛說:如果處處有探頭,會讓教育處于一種“非自然狀態”。有的老師會在家長面前塑造自己的形象,她的心思可能慢慢地不放在教學和照顧孩子身上,而是琢磨如何取悅家長,比如在探頭監視下,多抱抱孩子,多和小朋友親密互動等。“這樣的教育變成了表演秀,有點變味了”。

    還有的老師說,有了探頭,可能會讓教育變得無所適從,該批評時也不敢,生怕家長看到有所誤解。而如今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寶貝孩子,家長往往過于敏感,某些難以顧及的細小不足之處也會被家長通過視頻無限放大,為幼兒園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教育應該回歸自然

    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胡意慧老師說,教育應該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有了“第三只眼”,無形中容易傳遞一種不信任感,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產生隔閡。其實,教育應該回歸自然狀態。對于孩子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沒必要“實時直播”。

    專家指出,在幼兒園各處安裝探頭,一方面是部分幼兒園迎合家長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管理者懶惰思想作祟。徐剛說,園長每天都應該在幼兒園各處巡視,到班級與孩子一起活動、交談,了解老師的困惑等。而有了探頭,一些園長以為坐在辦公室里就可掌握一切動態,會滋生懶惰思想,久而久之脫離了一線,不可取。

    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即使是再高端的幼兒園,也不會到處安裝探頭。家長如需要了解孩子的表現,可通過家長會、親子活動,或者與老師面談、電話等方式,詳細咨詢。如今,上海不少幼兒園建立了“網上班級”,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虹口區劉詩昆幼兒園每個班級有專門的網頁。特別是對于新人園的孩子,老師定期上傳照片、視頻,與家長在網上互動;徐匯區楓葉交響幼兒園通過微博孩子的活動照片等,家長也可隨時了解孩子的動態。

    (《解放日報》2011年10月17日彭薇/文)

    鄭州向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券

    記者日前從鄭州市政府獲悉,該市將為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補貼:從2011年秋季入園開始,年滿3周歲的適齡幼兒就讀幼兒園,每人每年補300元。

    鄭州規定,對具有鄭州戶籍或外來務工人員中父母持有居住證、就業證明,并且在教育、民政部門正式注冊登記的各級各類普惠幼兒園就讀、年滿3周歲的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券。發放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其中,直補幼兒園100元,補貼幼兒200元,每名幼兒享受補貼累計不超過3年。政府補助的重點依然是各級各類普惠幼兒園。每月托費加餐費高于1080元的孩子將得不到200元的補助。

    第3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過年的開端――做臘肉

    話說四川人過年,是從冬至開始,因為每當臨近時節,四川人就開始動手做臘肉臘腸,而整個過程要用兩個月的時間,直到春節將至,臘肉也就竣工了。

    每年到了冬至,農村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以外,其余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丁香、桂皮等香料,腌入缸中。十來天后,將之用一鐵鉤子掛上,然后將該鐵鉤上端捆上麻繩,或掛于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

    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里人,雖不殺豬宰羊,但也要在市場上挑上好的白條肉,回家如法腌制。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想象一下,每日三餐的燒火煮飯,柴火的青煙從灶門冒出來,緩慢地熏著豬肉,也緩慢地加熱著豬肉。微熱下面的慢熏,自然烹制效果甚佳。如此天天煙熏火燎,臘肉也逐漸變得金黃濃香,而年味也在此間彌漫開來。特別是小孩子們每每路過灶臺,抬頭看到在青煙中搖曳的肉塊,聞著陣陣肉香,肚子里的饞蟲被反復勾引,嘴里的口水忍不住咽了又咽,巴不得這日子賽跑似的奔向過年。這時候,主婦們看到孩子那滿臉的饞相,哭笑不得,佯裝呵斥一聲,轉身卻也抬頭看看,心里叨念著“年快來了……”兩個月以后,會發現懸掛的臘肉開始滴油,有時火燒大了,滴下的油會燃燒起來。這時候,讓人望眼欲穿的臘肉終于可以食用了。

    品嘗臘肉那天絕對算是一個大日子,家里老老少少必要聚齊,先將肉從灶門上取下,此時上面粘滿了黑色的木炭煙塵,十分丑陋。需得泡進熱水中,用刀將表面的黑炭刮干凈,然后放在蒸籠里蒸熟,或者煮熟,煮的臘肉香味雖略遜于蒸熟者,但可減輕不少咸味。剛蒸熟的臘肉最美味,肥膘金黃透明,閃著油亮的光澤,再配合其深褐色的瘦肉與暗紅色的皮,顯得非常漂亮。迫不及待地放一塊到嘴里,閉上眼一咬,那滿嘴的香味和幸福的感覺,簡直無法形容。

    制作方法

    四川臘肉制作全過程分備料、腌漬、熏制三步。

    備料取半肥半瘦的鮮肉或凍肉,最好選擇有3~5公分肥膘的豬肉,因為肥臘肉油而不膩,口感比瘦肉更好。勿用水洗,刮去表皮肉垢污即可,切成0.8~l公斤、厚4~5厘米的標準帶肋骨的肉條。準備適量食鹽、香料、白糖、白酒及硝,香料和硝需要預先碾碎。

    將食鹽和香料炒香,調和糖、酒,加入少量硝。

    腌漬將制好的調料抹到肉上,按肉面向下順序放入缸內,最上一層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層肉條上,腌漬3天翻缸,腌制10~15天。

    熏制城里沒有農村那樣的條件,所以一般集中熏制,一天半的時間即可。可以用磚塊或者鐵皮搭一個熏箱,講究的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沒有的話用一般的柴火木屑也成,熏前將腌制的肉條漂洗和晾干。然后掛入熏箱內,引燃木屑,關閉熏箱,使熏煙均勻散布,熏箱內初溫70℃,3~4小時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時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最后將熏制好的臘肉掛起來,晾置半月即可食用。

    大年三十夜登山

    四川人大年三十晚上登山,這外地人一看肯定特納悶,這登山啥時候登不行啊,為什么偏偏要選大年三十舉國歡慶全家團圓的大好日子登,而且還是在半夜?

    其實這風俗主要和四川的地理條件密切相關。四川地處丘陵地帶,除了成都平原以外,其他城市都是依山而建,因此四川的寺廟都建在山上。四川的山多是小山,一般幾個小時就可以爬到山頂,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而四川佛、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所以到了新年伊始,老百姓都圖個吉利,要趕在大年初一燒“頭柱香”。

    一般年三十晚上大伙兒吃過了年夜飯,看完了春節聯歡晚會,煙花爆竹放到盡興,就差不多到凌晨一兩點了。這時候朋友親戚紛紛邀約起來,一起爬山去。四川的山就坐落在城邊,有些地方甚至就在市中心,散步就可以到。半夜的山上比大白天還熱鬧,摩肩擦踵,人聲鼎沸。人們一邊聊著家常,一邊爬著山,還可以觀賞城里璀璨的煙花,熟人碰上相互拜個年說說吉利話,就這么熱熱鬧鬧不緊不慢往上爬。

    就這么走著玩著不知不覺到了山頂,差不多四五點鐘的樣子,這時候寺廟里早已敞開大門,燈火通明,候著大家了。進了廟門,依次上香、磕頭、許愿,而新的一年就在美好的憧憬中開始了。

    上完香出來,東方已經發白,正好可以觀賞新年的第一輪日出,這時候母親抱著孩子,晚輩攙扶著長輩,戀人相互依偎,幸福又充滿期盼地等候新年第一縷陽光。

    等朝陽升起,人們逐漸散去。經過一晚上的運動,昨夜的年夜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大家加快了往山下的步伐,因為,家里年邁的老奶奶已經蒸上了熱騰騰香噴噴的葉兒粑,等著一家老小回去享用。

    四川的餃子――葉兒粑

    葉兒粑是四川過年的年粑,其地位就像北方講究吃餃子那樣,不吃葉兒粑就不算過年。四川大年初一的早晨一定要吃葉兒粑,因為葉兒粑形狀是圓的,所以也取其團團圓圓,全家和諧之意。葉兒粑軟糯中略帶彈性,又混合了樹葉的清香,所以別有風味。

    先說這葉子,既名叫葉兒粑,當然清香的葉子不可或缺,那種獨有的陣陣清香便是由此而來的,正宗的葉兒粑用的是新鮮柑橘葉。當然,其他有香味的葉子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說粽子葉就是較好的選擇。

    制作方法

    外皮用糯米粉(湯圓粉)做外皮。把糯米粉加上適量清水,揉到柔和為止。因為生的糯米粉沒有黏性,包的時候如果沒有嫻熟的技術,很容易破裂,因此可以適量加一點大米粉,一般按照5∶1的比例揉制米團,就好包多了。但需要注意不要加的太多,口感會發硬。

    餡料把芝麻、核桃、花生弄碎加上白糖做成甜餡;將鮮肉和少許芽菜剁碎后把它在油鍋里炒好做成咸餡。

    制作把早已洗好晾干的粑葉切成段,葉面先抹點兒食用油,再把包好的粑粑輕輕的擱在上面,放在蒸籠里蒸10分鐘左右,此時你會聞到粑葉的清香,以及那餡的特別香味。

    葉兒粑可以存放15天以上,在四川葉兒粑可是要從大年初一吃到正月十五。做葉兒粑雖然工序繁瑣復雜,但每個家庭在除夕夜都會做上自己喜愛的這道小食品。

    完美結束――元宵節偷青

    其實,風靡全國的網絡游戲――偷菜,在四川絕對算不上新鮮,因為幾百年前四川人就開始玩現實版的偷菜了,稱之為“偷青”。偷青,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到別家的田地里去偷摘青菜(蔬菜),是四川農村過年期間的一個習俗。什么時候“偷”呢?多是正月十五晚上,在街上或其他地方看了花燈、花筒、獅子之類回家時,按預先選定的目的地,“順手牽羊”偷回來。

    第4篇:元宵花燈制作方法范文

    一、創新教學形式

    勞動與技術活動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術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傳統教學模式形式單一,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越來越突顯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新時代勞技課堂的需要。因此,我們應努力探尋新的教學形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1.開辟勞技講壇。

    傳統勞技教學通常采用的是“師講生聽”“師做生看”的單向教學模式。如何突破這種傳統教學形式,讓課堂換新顏呢?我們不妨改變學生學習的狀態,改變教師的角色定位,創新教學形式,開辟“小教師講壇”,實現學生主動、生生互動。對于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能讓學生自己去教的,都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動手、去發揮。開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講壇”,請他們走進課堂,實現家校互動,使課堂別開生面。

    如三年級《巧手折蓓蕾帽》一課的教學,站在講臺上的不再是同學們熟悉的老師,而是班級里的幾位同學。“同學們,今天我來教大家折蓓蕾帽……”他們作為“小教師”,表現得讓人驚嘆: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一步一步細心教導,講清重點、難點,還不忘與同學們互動。有的模仿教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來提問:“你們明白了嗎?”有的學著教師給同學真誠的贊賞:“你折得真好!”……下面的學生也非常投入,學得格外認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課后,“小教師”們還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課前,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教爸爸媽媽折了許多遍。”“當時上臺就覺得兩腿發軟特別緊張,覺得腦子都發蒙了,但講著講著就好了。”“我覺得上臺的同學都特別勇敢,特別棒!”“我喜歡小教師上的不一樣的課。”讓學生走上講壇,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鍛煉了膽量,培養了表達、交流的能力,讓勞技教學更有情趣了。

    2.開辟第二課堂。

    傳統勞技教學以課堂為主要陣地,教學活動基于課堂,依托課堂。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勞技教學越來越突顯其特殊性、全面性、科學性、實踐性,僅依靠課堂教學已難以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勞技教學要打破課堂的局限性,開辟第二課堂,擴大信息來源,延伸技術應用,在課內外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如成立十字繡、變廢為寶、烘焙、泥塑、小制作、剪紙、編織、微種植等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如帶領學生走進食堂,走進社區,走進農場,走進蔬菜種植基地,走進廣闊的大自然,將課堂搬出教室,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又如讓學生在家自己洗衣服、燒菜、釘紐扣、縫補衣物、整理房間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事學著做,做中學,學中做。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實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二、實現學科整合

    勞技教學并不是孤立的,它植根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多學科緊密聯系,有其特殊性和優越性。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即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地融合到勞技教學中,或將勞技的知識技能拓展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課程結構,豐富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如紙工、泥工、編織等與學生的藝術素養緊密相連,木工、金工等與學生的科學素養密不可分,對作品的欣賞評價又與學生的審美素養息息相P,對知識的收集、整理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材料的計算、測量等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不可否認的是,勞技教學還可與研究性學習相輔相成。如研究傳統節日春節時我們可以學習剪窗花、做中國結,元宵節可以學習做花燈,端午節可以學習包粽子等。可以說,勞技本身就存在于其他學科中,又延伸在各學科之外,關鍵是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和其他課程進行有效整合,以搭建起學科之間聯系的橋梁。

    如在《滌綸彩球》一課中,一張正方形彩紙,制作成我們需要的滌綸件,需要借助自制的模板。而模板的制作不僅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還要運用數學上三等分圓等知識。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大膽探討具體的制作方法,并從觀察中總結出繪制過程,體現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又如在《紙風車》的教學中,教師預先設定了五項目標:了解風車的歷史以及有關風車的故事,了解風車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工藝,學會自己制作紙風車,了解風車轉動的原理和技巧,學會運用網絡查找資料。很顯然,這些目標并不要求在一堂課內全部實現。課前,教師布置學生到網上查找有關風車的資料,并將收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集中整理,發給教師;課堂上,教師先播放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制作的課件,觀看一些造型、選材各異的風車圖片,享受視覺盛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通過拆、觀、想等辦法討論探索紙風車的制作方法;接著請學生自主選材,動手制作紙風車。學生設計制作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素材

    江蘇省《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提出:“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教材不等同于課程內容,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學會合理選擇和增補。課程要結合校情、教情、學情,課程內容的設置要以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習慣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為目標。

    如結合環保校本課程,開展“微種植”系列項目學習。“綠芽成長記”讓學生親手種下一顆顆小種子,去觸摸,去呵護。從播種到發芽、長葉、開花,甚至結果,學生在和這些小生靈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植物生長的神奇,培養了愛心和責任心。“水培植物小達人”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用廢棄的塑料瓶制作水培器皿,選取植物進行培植,了解水培植物的相關科學知識,培養觀察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塑料瓶里的種植園”引領學生探索種植的奧妙,感受種植的快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在項目學習中,學生廣泛查閱資料,撰寫活動日記,進行活動攝影……在“我是護綠小蓓蓓”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樹牌,給鳥安家,認養綠樹,撰寫植物生成記錄,征集護綠金點子……“小小微月美校園”引領學生走進微月的世界,了解微月的品種、栽培歷史、種植方法,和微月進行零距離接觸,賞微月、R微月、聞花香、畫微月,感受微月的精神內涵和獨特魅力。

    又如借助“水地圖”這一項目的學習讓學生采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和研究方法,實地調查,了解濕地的相關知識,繪制水地圖。學生之間要就“水地圖”這一作品制作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在交流和討論中得出結論和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面對現實問題,學生需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理解和分析,單純地依靠一門學科知識則無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學生親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體”,從而提高各項能力,如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調查能力、溝通能力……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欧美成人黄色片|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天堂成人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成人观看网站a|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