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類的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下面,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論述該從哪些方面積累,用什么時間,什么方式進行積累呢?
一、談談時間與方式
1.利用好晨讀時間。每天早晨學生陸續到校,大都會提前5---10分鐘到校,這段時間如果充分利用,積累起來也是很充足的積累時間。我經常利用這段時間帶領同學們朗讀《晨起勉文》、國學經典等,讓學生們以良好的狀態走進一天的快樂學習。
2.利用課前幾分鐘。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很短,但如果利用好了,對學生來說可是受益匪淺的。上課預備鈴響后,學生快速進入教室,那么學生們從剛才快樂的游戲中怎樣很快回歸學習的狀態呢?那么就用這個時間組織學生積累一些成語呀,古詩呀,好詞佳句等。增強了積累,也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每個學期把積累內容下發給學生,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背誦,課前的時間也可以用于背誦或者展示。比如我今年教二年級,教研室規定在二年級語文學習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掌握新課標前50首古詩詞的背誦,于是我便把這些古詩詞整理出來,印發給學生,背誦掌握這些古詩詞,配樂背誦、編歌曲舞蹈、比賽展示等形式,既可以填補小學輕松學習的空白時間,又可以增加積累。每節課前,班級中總會聽到瑯瑯背古詩的聲音,感覺分外悅耳。
3.利用好閱讀課。隔周一節的閱讀課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個時段的積累內容,我認為最好是讀書了??梢宰寣W生安靜地自己讀書,可以讓學生交流讀書感悟,互相推薦好書,還可以老師朗讀一些好文章。與學生一起讀書的日子,老師感覺到充實,有滿足感的。而學生滿是期待的眼神與詢問,更讓你感覺到教育的神圣。教育無處不在!當用朗讀傳遞愛的時候,勝于所有的說教。閱讀對于學生的積累的好處不言而喻,趕快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吧。
4.放學前的十分鐘不容忽視。放學前做好準備后可能還有一點剩余時間,這段時間如何利用也是很有講究的。是磨磨唧唧講些學生已經聽出繭子來的道理,是靜靜等待放學,還是給學生讀書?最好就是利用這段時間讀書了,這時,最好學生們不用翻書,教師可以利用白板出示優美句段、國學經典等,師生朗讀背誦。長此以往,學生的變化絕對會給你一個驚喜。利用這個時段進行閱讀積累吧!
5.利用好講讀課。講讀課上,那些文質兼美的課文講完后,要給學生留下朗讀體味、感悟升華的時間,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讀文、摘記、背誦。日積月累既豐富語言,豐實底蘊,也提高語文能力。
6.展示空間。積累到一定時間,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組織專項比賽。如開展背誦朗讀比賽,成語接龍游戲,讀書收獲展等,每個人都有收獲,或多或少。老師的物質獎勵,精神鼓勵,無疑會讓學生對積累更用心,更專注。
二、說說積累途徑
1.課堂教學中積累語言。語言積累需要大量的閱讀,大量的閱讀需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切都要憑借課堂教學來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必須以教師引導下的對課文的感知、理解、感悟和運用。要憑借默讀、朗讀和誦讀去充分感知課文,要憑借深入的思索和認真的議論去深刻感悟課文,要憑借品味、分析、比較來正確理解課文。課堂上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多媒體等手段去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感知和感悟課文,使他們心情激動和心靈震撼,那么,他們將對語言留下終身難忘的深刻印象,語言的積累就會落到實處。
2.熟讀背誦中積累語言。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不加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系系統。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頭腦里面只不過裝滿了一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摘 要 未來人才應該是復合性的專業人,特別是作為維修技術的學員,更應充分重視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此,要改革和完善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加強用系統的思想理論武裝學員;要開展專題講座等活動,幫助學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豐富的知識引導學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用優良的環境影響學員。
關鍵詞 維修技術類學員 人文素質 途徑
Abstract In the future,the person with ability should be complex,especially,the students who study the science,must pay attention for the ability of human culture. Therefore,we must reform teaching system of political theories lesson,open exhibition special subject academic chair etc. ,and use good environment influence student.
Key Word The students who study the science Ability of human culture Method
良好的人文素質,包括一定的人文知識及其精神、“較強的人文素質有助于提高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1]?!弊鳛榫S修技術類學員(以下簡稱“學員”),一方面,其生源絕大多數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畢業生;另一方面,課程設置又以基礎自然科學和維修技術類專業技術為主。這就決定了多數學員人文知識相對貧乏。一是涉及的人文科學知識面窄。學員們大體只在一些籠統單一的基礎課中涉及到文學、歷史學、哲學等知識,而對一些其他人文學科,多數學員則停留在聞所未聞或僅聞其名知之甚少的階段,不少學員甚至連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也很少涉及。二是掌握的程度淺。就已涉及的人文學科而言,學員們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和簡單道理,未能就各種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產生應有的作用。
由于人文素質的貧乏,不少學員,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方面的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第一,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通過學員作業、論文,以及思想匯報、個人小結中,常見少數學員錯別字疊出、標點符號用錯、語句不通、篇章結構混亂等現象。在課堂討論、辯論和演講活動中,不少學員總低著頭,不敢積極參與。第二,處理人際關系、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低。部分學員缺乏自我意識,對他人(甚至父母)有較大依賴性,自我認識不清;部分學員盲目的追求自我獨立,排斥當前的生活,甚至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由”;此外,還有學員存在焦慮、憂慮、壓抑感,自卑,認為自己文化水平低,體能等各方面都差;還有的學員抗擊打能力差,學習生活中經受不了一點困難和挫折,一門考試不通過就破罐破摔。第三,對文藝作品缺乏鑒賞、審美能力。面對各類作品,大多學員不能理解其基本內涵,更加無法把握其創作和藝術特色以及所反映出來的價值觀等。第四,組織、管理指揮能力弱。不少學員在集體活動中要么不敢主動擔當組織、管理、指揮任務,要么在擔當任務時不善周密策劃、不懂合理安排與協調。
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通過以下途徑加強維修技術類學員的人文素質:
第一,改革和完善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用系統的思想理論武裝學員。
政治理論課是對學員進行系統政治理論教育,提高學員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政策水平的主渠道。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進行政治育人、培養政治上合格學員的主陣地?!罢卫碚撜n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2]?!蹦壳伴_設的政治課,有些本身既是政治理論教育課又是人文素質教育課,因此,我們應進一步搞好“哲學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各門課程的教學。同時,有選擇地增設一些選修課程,比如“文化工作”、“藝術鑒賞”等,培養和提高學員的文化和心理素質。
第二,圍繞“如何做人”這個核心問題,開設一些專題講座,幫助學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豐富的知識引導學員。
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其目的,主要是引導學員如何做人。可以在不同層次的學員中開設下列專題講座或“大講堂”: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括“文化典籍簡介”、“古典名著導讀”等,以激發廣大學員的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達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立志成才目的。二是“古今中外文學藝術鑒賞”,如“中國古典文學知識講座”、“名歌名曲欣賞”等,根據維修類學員的職業特點,突出相關技術人員作品的“文學賞析”的內容,以此陶冶學員的思想情操,豐富學員的人生蘊涵,提高學員的文化品位。三是怎樣做人和與人相處??稍趯W員中進行“交往藝術”、“青年心理健康”等專題講座。
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激勵學員的積極情感,提高學員的審美情趣,用優良的環境影響學員。
教育環境的好壞對人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優良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3]?!毙@文化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際環境和學術環境。校園的自然環境建設力求達到四季有鮮花,路旁有綠樹,教室宿舍辦公樓窗明幾凈。要注意增添校園自然環境的文化內涵,如設立新聞動態顯示屏幕;對樓堂館所進行宣傳性和規范性命名并建立標記;主干道路、教學區、學員宿舍區增設英模人物形象宣傳標語燈箱等。通過這種有形的文化環境改造和宣傳媒體,使學員置身于文化與知識的海洋,在無意中接受教育。在人際環境建設方面,要在全院范圍內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營造和建立團結協作、奮發向上、勤奮好學、銳意進取、勇于開拓的人際關系氛圍。在學術環境建設方面,可請一些相關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鼓勵學有所成的教職員工作專題報告,鼓勵和扶持學員中各種學術和學習興趣小組的活動,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辦好學報,開好學術年會,加強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培養并逐步形成合理梯隊,形成激勵和競爭機制,營造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良好學術環境。
參考文獻:
[1]崔自鐸.人文素質與人的發展:談談人的素質系統.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1).
[2]徐艷兵.淺談政治理論課培養人文精神的途徑.職教論壇.2005(17).
一、題目、摘要、關鍵詞
1.論文題目,按常規學術論文標題作出。
2.論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說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者選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個或兩個觀點,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觀地把文中的觀點擺出來,不以介紹的口氣敘述自己的文章講了哪些內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關鍵詞:3至5個,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概念等。
以上三項置于論文之首。
二、論文中注和參考文獻的區別
1.注指作者進一步解釋 自己 所要表達的意思,文中標碼 ① ,注釋內容統一置文末,文末的序號與文中序號一一對應。
2.參考文獻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處,一律放文末,文中設序號 [1] ,文獻說明統一置文末,文末的序號與文中序號一一對應。頁碼置于文中序號之后,例: [1](P12) 。
3. 參考文獻也指雖未直接引述別人的話、但參考了別人著作和論文的意思,應在段中或段末設序號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項與第2項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號與文中序號一一對應。此種情況可以不注明頁碼。
案例是真實的典型事件,代表或反映著某一類型的事物、蘊含著該類事物的基本活動原理。通過案例研究,獲得理性認識,建立或完善理論架構,是案例研究的價值所在。
實證研究方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實驗和調查,進行數據分析,在綜合客觀資料的基礎上,歸納出特定類型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是應用型學科研究的基礎工作。
一般來說,圖書館學有4個分支學科,應用圖書館學是其中之一。館藏研究屬于應用圖書館學。案例實證研究方法應該是開展館藏研究的主要方法。
館藏發展研究中有很多案例值得研究,如當代我國圖書征訂目錄研究,包括①“新華書目報”研究;②書商圖書征訂目錄研究;③出版社征訂書目比較研究;④可供書目和期貨書目的差異分析等。文獻剔除研究,包括①各類文獻老化周期研究;②圖書零利用率分析等。我國文獻出版狀況研究,包括①對核心出版社的測定;②圖書出版冗余現象研究;③地方版圖書出版狀況等……。都是實實在在的案例。這些案例的研究成果將會對館藏發展產生直接的指導作用。
本專題選取了關于館藏發展案例實證研究的4篇論文,分別就我國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的測定、基于核心書目的館藏測評和采購策略、圖書的半衰期計算、出版社書目和書商書目的比較分析開展研究。應該說,這些論文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經濟類和計算機類圖書的出版數量龐大,品種繁多,同類品種的圖書也非常多,且更新速度快,這些情況給圖書館的館藏發展帶來難題。
《基于文獻出版統計分析的藏書質量控制》和《基于核心書目的館藏測評案例分析》兩篇文章都利用Google Scholar的引文功能,分別對2002―2005年的經濟類圖書和計算機類圖書進行了引文統計,然后認定具有一定引文數量的圖書是有價值的圖書,從而形成2002―2005年經濟類和計算機類圖書的“核心書目”。前文還確定了經濟類圖書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而后文則采用書目核對法將計算機類圖書的核心書目和5家高校圖書館的計算機類圖書的館藏書目進行了比對,然后對比對結果進行分析,證實了我國高校圖書館計算機類圖書的采購并不理想,館藏圖書占核心書目的比例不高。并認為缺乏系統正確的采購思路和方法以及專家沒有真正滲透入圖書采購過程是核心圖書缺藏的主要原因。
館藏發展包括剔舊,然而,長期以來,別舊工作都是主觀經驗為主,工作效率不高?!墩撎夼f的標準――以環境類圖書為例》一文運用伯頓一開普勒公式的修正式,選取了1040種環境類圖書,對其進行了半衰期的計算,得出了10.3年的半衰期,并對環境類圖書的借閱情況、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進行了分析,并認為這些因素組合起來,可以成為一個剔舊的標準體系。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02
1 我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
東莞理工學院地處東莞,屬于省屬市管的地方性高校。我校響應教育部號召,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則成為了今后我校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而作為二級院系的經濟貿易系,目前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與金融以及投資學三個經濟類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比較緊密,再加上東莞主要以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為主,這無疑為經貿系經濟類各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施展拳腳的戰場。
但是,經濟貿易系經濟類各專業的學生在原有的培養體系下,雖然地處東莞這樣企業眾多的城市中,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找工作y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峻,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校經濟類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市場需求出現了脫節。并沒有很好地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相應的人才。主要表現在:(1)培養目標模糊,沒有對人才培養進行準確定位;(2)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并沒有很好的把握,對其內涵不是很了解;(3)企業并沒有融入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有點閉門造車的感覺。(4)學生理論基礎相對扎實,但是動手實踐能力較差。而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東莞的企業更是出現了用工荒,招工難的現象。作為主要為東莞本地培養人才的高校,東莞理工學院有責任也有義務率先樹立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旗,而經濟貿易系則有必要根據經濟類各專業的學科性質,與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建構起一種適合地區經濟發展、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2 我校經濟類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實踐
為了更好的推進我校經濟類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我們打破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的固有模式,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模式,從轉變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產學實驗班的籌建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了現有人才培養的改革。
2.1 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我校經濟類各專業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受制于現有的教學環境和師資水平,在學生培養上,過分強調學生的理論知識,忽略了他們應用動手能力的提升。同時,由于培養目標仍然是計劃時代大而全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忽略了市場的真正需求,這是學生難就業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將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來,將企業引進來,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則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策略。開設“經貿大講堂”,每學期聘請企業專家來校為師生講學,協助廣大師生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同時,我們在寒暑假組織夏令營和冬令營,組織師生到企業特別是企業的工廠去參觀、學習,感受企業的氛圍,了解工廠的運作。
2.2 人才培養方案的再設計
人才培養的關鍵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我們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設計。整個過程是:(1)到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充分了解各家企業的培訓體系以及企業培訓課程;(2)將各家企業培訓體系進行梳理并且理論化并以課程的方式引入課堂;(3)將各家企業培訓課程進行分類整理,條件成熟的培訓課程直接以課程的方式納入培養方案,不成熟的可以進行理論化,非常鼓勵雙方合作編寫教材以滿足經濟類各專業學生對實操性知識的需求。(4)形成的培養方案,交由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聽取委員會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并根據企業的建議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直至最后完成。
2.3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將企業資源引入學校,使企業深度參與學校的課題授課,是我們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關鍵,也是我校經濟類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特色。
2.3.1 通過引入企業教學資源加大選修課比例
經貿系由于建系時間短,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相對薄弱,特別是實踐教學資源還不足。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在課堂上發揮企業的作用將是解決學校資源不足的最佳辦法。因此,在設定的必修內容外,我們將實習基地企業的業內專家引入學校,在學校開設選修課程,將他們在企業的實戰經驗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理論外,還真正的學習到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比如校外實習基地企業開設的“商業攝影”、“商業倫理”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
2.3.2 校企合作,建構短學時課程群
長期以來,經貿系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程占了大量的學時,這些課程是必要的,但受制于教師理論水平以及實踐條件的限制,這些課程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反而使學生覺得課程冗長無聊??紤]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們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引入項目教學,加強短學時課程。我們與企業聯合,將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羅列出來,形成一系列短期的項目制課程。這些課程由校企雙方共同擔任任課老師,將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針對任課教師提出的項目開展調研,搜集資料,分析數據,形成結果。還比如,在我們前期調研中,發現眾多企業在新入職員工培訓中都有“職業素養教育”以及“商務禮儀教育”,這些教育對于學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些課程在企業中都是短期培訓項目,很難通過漫長的學期學完,我們就以項目的方式將類似的這些課程集中在一起,形成短學時項目教學課程,這樣的課程最大的好處就是設置靈活、實用性強,而且由于是短學時,企業的資深講師也有時間來學校課堂為學生講授。
2.4 實習環節創新改革
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我們主要對實習環節進行改革和創新。
2.4.1 積極走出去,有針對性地增加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數量
改革前,經貿系共有6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這些實習基地承載著我系1208人的實習任務。受制于企業的承載能力,很多學生都難以有機會去實習。因此,我們擴大實習基地的數量。不過這種增大不是盲目性的,而是有針對性和原則性的。該企業應該擁有與我系專業設置相對應的先進生產設備,并且能夠做到安全生產、文明生產;企業有符合市場需求并適宜學生承擔的生產任務,使學生能在擔任兼職教師且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比較豐富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完成這些任務。同時,企業領導層能對校企合作給予大力支持,并認真落實校企合作的實施方案。到目前為至,我系建立了26個校外實習基地。
2.4.2 改革實習機制
在現有的培養方案中,我系學生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都分散在各個學期,而且時間也很短,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們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集中實習。具體將實習分為三種形式,即認知性實習、專業實習以及畢業實習。其中,認知性實習以夏令營和冬令營的方式在寒暑假進行,主要針對大一新生,組織這些學生赴企業進行參觀學習,感受企業的氛圍,了解企業的流程,從感性上先對企業有個初步的認知;專業實習主要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畢業實習主要針對大四學生,時間安排大三的暑假以及大四上學期。
2.5 產學實驗班的實施與建設
實踐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通過實習了解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以及各個崗位工作的流程直至企業的管理流程。但是,隨著大學的擴招,在校生人數眾多,很多企業難以滿足大量學生的實習。而且實習的時間如果太短則影響學生實習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在經貿系建立產學實驗班,通過實驗班的效應改革學生的實習環節。產學實驗班的具體情況如下:
以經貿系各專業學生為基礎,通過自愿報名加資格審查的方式,選取30名同學進入經貿系產學實驗班。該實驗班主要采取“2.5+1+0.5”的模式。
(1)學生利用大一、大二和大三上學期的時間在學校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為其工作打下理論基礎;
(2)兩年半后,學生利用1年的時間去企業工作(在這里我們強調是工作而不是實習,主要是讓企業將學生以正式的員工方式要求學生,跟學生訂立用工合同,期限是1年)。在此期間,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監督完成學生的工作,企業先給學生3個月的試用期,不合格的直接淘汰回到普通班級,1年期滿后,企業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學生也要對自己在企業工作的情況寫出心得報告,結合企業的評價以及學生的心得給予學生以最終考核。這個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帶著畢業論文的選題進行工作,并且能夠在工作期間完成畢業論文的初稿,也可以以初稿的形式作為最終考核。
(3)最后半年,學生有選擇權。愿意留在工作單位的學生,與企業訂立正式用工合同,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不愿意留在原單位工作的學生,可以另找工作。在這個期間,學生除了找工作外,還需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
產學實驗班本質上是一個“私人定制”班,主要是針對企業的需求量身定制。我們選擇了廣東匯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單位。以經濟與金融專業為依托,在2015級新生中選擇了30名同學組建了產學實驗班,校企雙方全面合作,校企雙方共同建立了專業建設委T會共同指導該實驗班的建設,校企雙方共同開展課程的設置,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該實驗班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校生活、學習,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校外實踐指導。小班(下轉第11頁)(上接第4頁)教學,精英式培養也是該實驗班的特色。通過實驗班的設立,校企雙方的資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2.6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建構
我們致力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構。很多企業都有一整套的培訓員工的體系和標準。我們充分綜合這些已有的標準,并結合我系學生的特點制定了一套綜合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企業的參與,體現了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參與。這種評價體系主要應用于教學實踐環節。學生首先根據自己在實習中的表現給予自己一個評價分數,企業則根據學生在企業的具體表現給學生客觀的評價,學校則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綜合分數。這樣的方案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與企業的標準比較類似,企業導師在評分過程中顯得得心應手,而校內老師的輔助則保證了評分不會遠離高等教育的初衷。
3 改革的效果及展望
經過上述人才培養改革,我校學生目標明確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畢業生對專業的滿意度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對該專業的滿意度位居全校各專業的第一位。同時,企業對我校經濟類各專業的學生的滿意度也大幅度提高了,2013級,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達到了100%。
經過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離產教融合還有一段距離,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將OBE結果導向的理念引入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中,進一步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為產學零落差的目標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陳小虎.校企融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2] 何根海,譚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中國高教研究.2011(4).
[3] 羅文廣等. 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
關鍵詞:旅游經濟類課程;應用型人才;改革
本文為鹽城工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課題“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經濟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一、文獻回顧
目前,一些學者對培養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相關研究。周麗潔、唐躍工以長沙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對應用型大學旅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李偉麗以南陽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認為在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上,應以培養能夠充分適應和引導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的旅游業管理人才作為指導思想,并提出相應的策略;袁林、張曉明以九江學院旅游學院為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設進行了研究;李勇漢結合重慶三峽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的實踐對應用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韋復生總結了以往旅游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課程定位欠準確、教學方法單一、忽視知識體系關聯性和綜合專業思維的培養等問題,通過強化課程知識結構,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等教學改革,使旅游經濟學成為一門融綜合性、應用性、經濟性于一體的專業課程。
綜合來看,現有研究對于培養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較深入的探討,包括培養模式、學校層面的制度設計、課程體系、實踐性教學等方面。然而,結合具體門類(包括經濟類)的課程的研究比較欠缺,具體體現在:(1)沒有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完全照搬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的理論體系;(2)反映現實問題不足,解決現實問題凸顯出缺乏理論依據;(3)缺少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措施。
二、旅游專業經濟類課程不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表現
陳學清、鄭巖認為,由于旅游業本身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養注重綜合性、實用性、適應性、國際性,因而旅游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現在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多維度的品質素養等三個方面。然而,目前的旅游專業經濟類課程在諸多方面滯后于旅游實踐,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教材滯后。一是體現在教材中的所采用的理論完全照搬西方經濟學,沒有結合旅游業的實際;二是案例比較陳舊,現實意義不突出;三是嚴重滯后于旅游經濟發展實踐?,F有《旅游經濟學》教材大多機械移植西方經濟學基本框架,教材內容則大多流于空泛,且部分章節與旅游學概論、旅游市場學、旅游投資學、旅游產品規劃開發等課程重復,未能體現出《旅游經濟學》的學科特點和生命力,教材對于實踐發展的解釋和指導作用難以落實和體現?!讹埖曦攧展芾怼芬彩峭耆瞻嶝攧展芾韺W,與飯店這一具體企業結合不足。
(二)實踐課時太少,案例教學亟待加強。保繼剛等剖析了中國大學旅游本科教育萎縮的現象,指出目前高校旅游本科的培養方案普遍重視課堂教育而忽視實習,培養的是單向度的理論學生,使得本科畢業生在就業時難以與職高生競爭,在行業內就業無法有一個較高的起點,這是本科教育萎縮的一大原因。
由于相當一部分從事旅游經濟概論教學的教師及很多其他專業課教師認識不到旅游經濟學這一課程本身的重要意義,簡單地認為旅游經濟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對西方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課程的補充,因而得出旅游經濟學對課程內容以理論講解介紹為主、專業應用能力提高為輔的結論。同時,理論講解以“注入式”為主,忽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飯店財務管理有其自身的特色,譬如旅客只能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消費,旅客住店以后的一切交易行為需要立即記入旅客賬戶,賬務處理必須在客人離店以前迅速完成等等。這些知識技能如果沒有經過實際操作或者生動的案例教學,是無法使學生深入掌握和領會的。實踐教學不足的不良影響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除此之外,教學案例的缺乏也是飯店財務管理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案例教學有利于使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缺乏相關案例必然會使理論課程的學習顯得枯燥無味,抽象而難于理解。
(三)知識陳舊,反映旅游現實問題不足。旅游經濟學應是展示旅游經濟世界的窗口、快速反饋旅游業發展的前沿信息和熱點問題、跟蹤旅游產業經濟發展動態的課程。然而,現有授課內容反映旅游現實問題不足,諸如景區定價問題、公地悲劇及反公地悲劇、旅游飛地、政府規制、區域旅游合作等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很少涉及。
另外,考核方式不合理也是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因素之一。
三、改革措施
筆者認為,為了解決實際教學方面的問題,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完善旅游經濟類課程內容體系。旅游管理專業經濟類課程既要以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學等為基礎,又要形成自身獨有的理論體系,要反映旅游學科的特點。要系統研究旅游業的特殊性,形成與旅游業相適應的課程內容體系。
(二)課程內容的更新。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加強經濟類課程與現實的聯系,突出解決諸如景區定價、公地悲劇及反公地悲劇、旅游飛地、政府規制、區域旅游合作等現實問題。強化旅游全球化內容。要著重分析、解決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形成系列性的解決問題的手段。
(三)強化實踐環節教學。實踐環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最終應是為了畢業生能真正勝任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因此,專業實踐的具體目的既應包括最基本的技能掌握,更應包括規劃職業意識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面向具體實踐的旅游經濟類課程教學更不能割裂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緊密關系。
1、典型案例教學。參觀與講解;建立優秀作品庫,開展優秀作品賞析;校內外專業學者進行學術講座與作品展示;結合實例提出問題讓學生查資料并思考問題解決方案,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2、實地考察式。通過淺層次的信息收集方式,如旅游企業實地觀察、調查、訪談等,然后在課堂上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對比與分析。采用旅游經濟案例對比、模擬式教學、網絡教學、實驗性命題教學等;專題小論文和講座討論。
3、科研項目與教學結合教學;規劃實踐實訓教學。涉及社會綜合實踐、導師課題調研團隊、相關競賽、畢業設計、實習基地等方面。開展調研設計案例、舉辦設計論壇與優秀學生設計作業展覽,參加校內外各類學生設計競賽、評優等專業活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由于各種原因,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相當一部分專業教師缺乏旅游行業的工作實踐。為此,高校需要借鑒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國外著名飯店專業的先進經驗,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和實踐,主持或參與企業的各種縱向和橫向的科研項目,保證師資走在學科前沿。
(五)考核方式注重多元性。除閉卷考試以外,還可以采用開卷、口試、半開半閉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減少死記硬背,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將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加強平時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進行考核,如要求學生每學期寫1~2篇論文或實習報告,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并結出分數,以考核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
(作者單位:鹽城工學院人文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周麗潔,唐躍工.應用型大學旅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長沙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05.3.
關鍵詞:經濟類非會計專業 會計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早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高等學歷教育中,會計被賦予愈來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將會計學課程作為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有關專業的主要課程,高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直將會計學設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承擔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可能還包括不同學歷種類、不同學歷層災的教學,特別是近些年高校擴招,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使經濟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培育他們有效運用財會信息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理性導向經濟決策的能力,確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研究課題。
一、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設置原則
從理論上說,非會計專業開展會計教育的動機一則是考慮到會計理論知識與財務會計工作實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即會計的普遍適用性;二則是基于不同學科內在邏輯聯系而架構本學科知識結構完整性的需要。非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課程實施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期望學生通過學習會計課程,理解掌握會計這樣一種價值信息核算技術,培養他們對經濟數據的認知能力運用能力,拓展思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培養目標,這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業人才”有明顯差異。
非會計專業,根據學科方向、針對不同專業知識結構要求,一般開設2—4門會計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學時學分有限,教學中不可能完全移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故課程設置應符合人才培養方向和教育目標的要求,結合專業特征,與專業要求相銜接,注意與其他課程的互補與滲透,突出教學重點,安排適中的會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并采用與教學對象相協調的教學步驟與教學方法。
二、合理設置各門會計課程
在整個大學本科階段,經濟類非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課程一般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有的專業(如應用經濟學科類的專業)還開設行業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各門課程之間注意有機銜接,每門課程安排適當的實驗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延伸至實踐或實踐模擬,具體設置見下表:
三、優化教學思維與教學內容
從學科劃分看,會計屬管理學科,經濟學是其基礎,反過來會計又服務于經濟學。在對非會計專業教授會計課程時,不能就會計將會計,特別是第一門會計課程——會計學,需要運用經濟學等學科知識進行課程導人和會計專業知識點的講述。會計學課程內容分三個層面:一是會計基礎理論與會計方法;二是從企業成立、經營活動主體過程到財務成果核算及年終決算;三是會計信息加工程序。按學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漸進的三個關鍵點:會計對象;會計帳務處理;會計報表,逐步使學生學習掌握會計主體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相應的會計處理、理解并合理運用會計綜合信息,并通過一定的實驗教學,切實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思考經濟問題、理性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在接下來一個學期開設的行業會計中,減少或刪除會計基礎理論和基礎會計方法論部分,突出各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要求,按不同行業特征安排教學內容。如金融專業開設的金融企業會計,重點在于金融行業主要業務核算,以及外幣業務、長期投融資中的債券業務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的外貿會計,重點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對外貿易業務核算、外幣結算等。
財務管理課程劃分三個部分:基礎理論、財務主體理財環節、理財專題;對經濟類非會計專業一般教學重點放在前兩個部分,突出財務估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長期)投融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內容。對學生來說,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理解可能較難一點,教師注意掌控教學廣度與深度,在基礎理論與投融資部分可以安排章節論文,安排2個學時進行講評,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財務知識,評析客觀經濟生活中的一般財務現象。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根據專業需要與經濟動態安排專題講座、實地觀摩、模擬實驗等,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做一些有關方面的問題研究。
會計報表分析課程注意與前面課特別是財務管理的銜接,對于將該課程作為主干專業課的經濟類專業,比如金融專業,更要注意做一些鋪墊與補充,除課程主體內容(會計信息分析方法論、單項分析與財務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會計控制、會計法規、傳統行業標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客觀理解會計信息,正確運用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安排對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判斷提出建議等內容,開展投資理財模擬實驗,有條件的參與國家、地方和院校舉辦的模擬實驗競賽。在此需要說明一點:對于不開設會計報表分析課程且會計學課程中未曾展開報表分析的有關專業來說,可將報表基本分析理論與方法、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及其運用等內容安排到財務管理課程中。
四、改進并充實教學方法
會計本來是專業性強、知識結構邏輯嚴密、實務性強的專業,面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受學時少、教學條件短期內難以改觀等制約,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采取靈活相應的教學方法,非常需要教師潛心策劃、精心安排。
筆者認為傳統的“粉筆+黑板”方式,利于老師掌控課堂教學節奏,演繹思維推理過程,邏輯關系清晰,關鍵知識點易于展開,仍不失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現代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加大課堂容量,處理圖、文、聲、像,而且成熟的教學軟件能夠很好地演示會計學課程中的會計核算流程、賬戶體系圖、賬表、實物等內容,這樣可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教學軟件系統的運用,可追蹤資本市場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1. 主編的一個義務——同年輕教師探討做課題與寫經濟論文
2. 目的論指導下的經濟論文標題英譯
3. 試述現代企業經營者撰寫經濟論文的基本方法
4. 經濟論文的寫作方法
5. 經濟新聞與經濟論文
6.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的一般過程
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語言運用
8.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幾個部分的基本寫法(一)
9. 經濟論文及調查報告寫作指要
10.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的論點及其提煉
11.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的謀篇思路
12. 經濟論文的答辯
13.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標題
14.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提綱的編擬
1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常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要求
16. 重視并強化經濟論文的應用價值
1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選題
18. 經濟論文寫作概談
19.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中的邏輯方法
20.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主題及其表現方法
21.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漫談
22. 經濟論文的特點與寫作
23.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的概念及特征
24. 淺談經濟論文寫作
2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構思與謀篇
26. 與統計人員談經濟論文的選題原則
2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論題選擇
28.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談談重視經濟論文的局面規范問題
29. 經濟論文選題三原則
30. 經濟論文寫作雜談
31. 談經濟論文的選題
32.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的結構安排
33. 談談歷史的和邏輯的方法在經濟論文寫作中的運用
34.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材料的選定
3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貴在創新
36.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構思
3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的引文
38. 經濟師怎樣寫論文(二)——經濟論文的六大特點
39. 關于經濟論文的寫作
40.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資料的研究
41.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構段
42.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的分析方法
43.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構成條件
44. 收集材料是經濟論文寫作的重要步驟——再與統計人員談經濟論文的寫作
4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瑣談
46. 經濟師怎樣寫論文(三)——經濟論文論題的選擇
4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寫作經濟論文要善于抓問題
48. 怎樣評述經濟論文
49. 怎樣寫好經濟論文
50.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推敲修改
51.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文面
52. 初寫經濟論文六忌
53.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幾個部分的基本寫法注意!(二)
54. 怎樣寫好經濟論文
5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三題
56. 經濟論文選題要兼顧客觀與承受能力
57. 經濟論文選題的創新方法
58.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選題中的創造性
59. 漫談衛生經濟論文的寫作
60.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寫作提綱的編寫
61. 把握好經濟論文寫作的尺度
62.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確立經濟論文觀點的幾點要求
63. 怎樣寫經濟論文
64. 經濟論文語言的結構特點
65. 談提高經濟論文寫作能力的途徑
66. 近20年來我國對東盟經濟研究論文的統計分析
67.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如何選題
68. 經濟論文的編輯加工問題探討
69.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經濟論文的格局
70. 經濟論文語言優質化淺議
71. 經濟論文寫作兩忌
72. 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舉行全國企業技術經濟論文大獎賽
73. 首屆全國企業統計、經濟論文評獎活動即將舉行
74. 在“《全國企業技術經濟論文大獎賽(1991年)》發獎大會上的講話”
75. 談談怎樣寫好經濟論文
76. 談談如何寫好經濟論文
77. 網絡信息資源經濟管理論文的特征分析與預測
78. 刪繁就簡與不吝筆墨——談衛生經濟論文主題的展開
79. 蘇聯經濟體制僵化的理論原因——析《沃茲涅辛斯基經濟論文選》
80. 舉辦首屆全國企業統計、經濟論文評獎活動
81. 全國農墾系統中青年經濟論文評選揭曉
82. 經濟論文中的數據論證
83. 我省有八篇漁業經濟論文獲獎
84. 上海市建筑學會組織撰寫和征集建筑經濟論文
85. 經濟論文標題的文體特點及英譯技巧
86. 隱性矛盾顯性化:經濟論文析理技法初探
87. 博采眾長與獨辟蹊徑——談衛生經濟論文的選題
88. 關于經濟論文寫作的現狀及思考
89.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談經濟論文的選題
90.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寫作重在選好主題(下)
91. 關于經濟論文的選材
92. 經濟類論文摘要英語翻譯問題實證探析
93.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的種類
94. 經濟論文寫作八要點
95. 經濟師如何寫論文 經濟論文結構的要求
96. 經濟論文選題方法談
97. 淺談衛生經濟論文的寫作
98. 1999年《世界經濟》論文總目錄
日本留學:總體態勢不變
2007年是日本中華年,這是否會影響到今年的留學政策呢?專家表示,留學在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個人行為和民間行為,2007年的留日政策并未發生重大變化。
留學日本策略ABC
不要一味選擇位于大城市的大學。很多人認為,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各項設施會比較好,而偏遠地區則會比較落后。事實上,在日本很多較偏遠的城市,經濟同樣發達,只不過由于人口較少、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中國家庭容易對其存有偏見,留學時不會多作考慮。由于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人才密集,申請留學者眾多,競爭激烈,因此,去一些相對偏遠的城市留學不失為一種策略。
學好日語。有留學打算的學生在很長時間以前就應該有計劃地提高日語水平,最好能在國內參加日本語能力考試。良好的日語水平至少可以顯示出自己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或比較欣賞,證明申請者早就有去日本的愿望。語言水平差的申請人,令人很難相信其對日本的熱情。
參加高考。盡管已做好不在中國讀大學的準備,但是,如果能夠參加高考,獲得一個還可以的分數,成功幾率將大大高于沒有高考成績的競爭者。專家建議,“三校生”如有條件參加高考,最好能夠參加,一旦獲得了高考成績,將會被簽證審查官認為確實有報考大學的愿望,就獲得簽證而言是很有利的。
專業選擇由文趨理
日本留學的熱門專業很多,比如經濟、貿易、金融、汽車、電子、動畫等,其中讀經濟類專業的在留學生中占據很大比重。盡管日本的經濟類專業較強,獲得經濟學學位的難度也小于部分理工專業,但大量讀完經濟專業而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學生,這幾年在回國找工作時往往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由于日本企業偏重論資排輩的傳統,歸國留學生想在企業中很快升到高級職位通常比較困難。
與經濟類專業不同的是,很多理工科學生盡管工作較累,但由于掌握技術,所以在公司的地位穩固,薪水也比較高。專家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電子等專業的人才需求尚有很大空間。因此,留日中國學生應把眼光放寬,適當投向日本較強的理工科專業,比如電子、汽車、食品加工等。值得提醒的是,相對經濟類學科,部分理工專業難度較大??忌谶M行選擇時,要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和興趣。如果學生的專業選擇更加理性和科學,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海歸”變“海待”情況的發生。
韓國留學:獎學金項目多
近年來,韓國大學學費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不過韓國許多大學都有獎學金項目。通常來講,外國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方式大體有兩種:
一是獲得學校無條件提供的獎學金。韓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基本上都有獎學金向留學生提供。許多韓國名牌大學對于研究生都給予100%免除學費的獎學金。
二是申請知名理工大學(僅適用于研究生以上)。成績一流的學生可以通過該種方式得到獎學金。該類學生一般應有如下特點:GRE成績在1300分以上,TOEFL成績在600分以上,新托??荚?00分以上;本科背景好,比如學生本科院校為國際知名或韓國知名的理工大學;學生在本科階段發表過重要論文,如曾經在SCI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并能得到知名大學教授的推薦。
專業入學面試難于語言學習
尚未達到韓國大學語言要求的留學生需要在韓國的大學讀半年至一年的語言。通過語言能力考試以后,再經過大學的專業入學面試,可獲得進入韓國大學學習專業課的機會。
專家建議,盡管一些學生已在中國通過了韓國語能力考試,也最好到韓國讀一段時間的語言。然而,一些超一流大學的專業入學面試卻比較難,學生即使通過了語言關,也未必能夠進入到理想的大學學習專業課。因此,建議學生不要盲目地把眼光盯在那些超一流大學上,其實在韓國大學綜合排名前20的學校,都是非常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