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大藥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格式要求
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由封面、目錄、寫作提綱、正文(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內容、注釋)、參考文獻等項目構成。其中“目錄”與“注釋”可根據需要使用,其余各項內容均為必備項目。
(一)封面
1、封面左上角有“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專業畢業論文”字樣,并用方框加以突出,方框內字體為小五號宋體。
2、標題及作者情況。封面的“畢業論文(設計)標題名稱”字體為小二號黑體加粗;作者情況包括分校(站、點)、學生姓名、學號、指導教師、完稿日期,使用四號宋體,1.5倍行距。
(二)目錄(根據需要)
另起一頁。“目錄” 項目名稱用小二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內容另起一行用小4號宋體。目錄中要標明文章各部分內容的所對應的頁碼。
畢業論文(設計)正文字數在5000字以下的,不需要目錄。
(三)寫作提綱
另起一頁。“寫作提綱”項目名稱用小二號黑體加粗,提綱內容使用四號宋體。
(四)正文
另起一頁。正文包括標題、內容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內容、注釋 (根據需要)。
1、標題:畢業論文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加粗,頂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文章內容的簡要概述,一般字數為150至300字;關鍵詞應是文章的關鍵概念、詞組,一般在3至5個,最多不超過8個。中文“內容摘要”起首空兩格,項目名稱用4號楷體加粗,內容用小4號楷體,1.5倍行距;“關鍵詞”另起一行,起首空兩格,項目名稱用4號楷體加粗,內容用小4號楷體,詞間空一格;部分專業需要英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的,可自行制定相應格式要求。
3、正文內容:除一、二、三級標題外,文字統一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1.5倍行距;
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用4號黑體加粗,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用小4號黑體加粗,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用小4號黑體加粗,若獨占行,則末尾不加標點,若不獨占行,標題后面須加句號;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用小4號宋體,其余要求與三級標題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用小4號宋體,其余要求與三級標題相同。
注意: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編號。
4、注釋 (根據需要)
正文中需注釋的地方可在加注之處右上角加數碼,形式為“①、②……”(即插入腳注)。“注文”項目名稱用4號楷體加粗,在正文或注釋后面空兩行空兩格排列;注文內容另起一行空兩格用小4號楷體排列,序號用“①、②……”的形式編排。
引用著作時,注文的順序為:序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出版時間、頁碼,中間用逗號分隔;引用文章時,注文的順序為:序號、作者、文章標題、刊物名、期數、頁碼,中間用逗號分隔(注:引用網上參考資料的還應注明具體網址,位置放在注文順序的最后)。
(五)參考文獻
所引用參考文獻如果是著作,應包括編者(或著作人)、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日期;如果是期刊文章則應包括所引用的文章作者、文章名、期刊名、期刊日期;如果是網上資料,則應包括作者、文章名、網址、日期。
“參考文獻”項目名稱用4號楷體加粗,在正文或注釋后面空兩行頂格排列;參考文獻內容另起一行空兩格用小4號楷體排列,序號用“1、2……”的形式編排,引用著作和引用文章時的注文順序同注釋。
二、打印與裝訂
【摘要】
學科間相互滲透已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大趨勢。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結合,是中藥專業高等教育的新探索。在分析中藥專業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理由的基礎上,提出了課程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關鍵詞】 中藥專業; 課程建設; 信息技術; 改革成果
Abstract:Mufu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jects is the trend of course reform in the world. It is a new exploration to combine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pecialt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pecial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hows the achieve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 words: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pecial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ing achievement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課程改革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學科間相互滲透已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課程改革的大趨勢。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增大基礎課比重,強調培養基礎寬厚、能適應多種需要的通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中藥專業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結合,就是在中藥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中藥專業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中藥專業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培養能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研究中藥的大學生,是中藥專業課程建設的一個新嘗試,是中藥專業發展的新方向,也順應了當今高等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潮流。與此同時,有著輝煌歷史并正在為人類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醫藥也需要用信息技術來研究、傳播和提高,以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為此,自2002年重慶郵電大學創辦中藥學本科專業以來,課題組一直致力于中藥專業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
1 中藥專業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理由
1.1 中藥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世界教育的變革趨勢表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將引起教育思想、觀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刻變化;高等教育將在更普及的基礎上,注重于提高質量和效益;培養高素質,尤其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造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大學生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當今社會各個領域,把信息技術融入中藥專業的教學與實踐中,順應當今世界教育的潮流。
1.2 中藥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符合當今市場對中藥人才的需求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中藥行業已發展為包括中藥生產、流通、檢驗、臨床應用、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多個部門的體系,這些行業都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中藥教育面臨培養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來研究和開發我國特有的中藥寶貴資源,確保中藥研究與開發沿著系統化、規范化、國際化方面發展,并早日與國際接軌的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強烈需求。加強中藥科技與信息技術的聯合,加速中藥信息的全球性傳播、共享和利用,已成為中藥現代化、產業化、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所在。只有對中藥專業課程改革,才能滿足社會對上述人才的迫切需求。
1.3 中藥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有利于提高中藥專業學生素質信息素質的提高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提高的重要部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人們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應該在中藥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中藥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中藥專業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技術和信息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改革中藥人才培養模式,有力地推動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中藥人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從而進一步推動高等中藥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
1.4 中藥專業與信息技術結合,專業特色更加突出重慶郵電大學是以工為主,兼顧文、理、經、管、法的多科性大學,其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生物信息專業的創辦,為中藥專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面對重慶地區眾多的中草藥資源,學校從中藥專業成立開始,就把中藥專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把培養具有創新意識、懂得現代信息技術的現代中藥人才作為己任。
2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改革中藥專業的課程設置、改革中藥人才培養模式需解決許多關鍵問題,首先要解決中藥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切入點,使中藥技術與信息技術科學、協調的有機結合。
探索研究中藥專業教育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具體方法,如信息類的課程的門類設置、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學分、比例等;實驗課程的開設、實驗內容的選擇、學時安排、比例等。解決中藥專業教育解決中藥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
解決在信息資源豐富的大學中,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創辦有信息特色的中藥專業的問題。
3 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和采取的措施
利用重慶郵電大學信息技術的優勢,探索中藥專業課程設置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新渠道,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首先,深入調查中藥相關行業對信息類技術的需求情況,根據市場的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主要包括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信息類的課程的門類設置、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學分、比例等。在保證完成國家教育部規定計劃的同時,首先增加數學類課程的學分,為信息類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增加了計算機與信息類課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數據庫基礎、計算機網絡,生物信息學等課程。同時共享通信、計算機、化學、生物等專業的資源,增加信息類課程的選修課。2006年對學科總體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基礎理論學時,加強了信息類課程的比重。
探索中藥專業實驗課程與信息技術實驗課程的結合途徑,加強實踐環節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中藥專業與信息類專業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較多的實驗課程來驗證理論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課題組制定了新的實驗、實習培養方案,提出了新的實驗課程、實驗內容,實驗學時等,延長了計算機的上機實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考試過級比例。鼓勵學生在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科研比賽中把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提高研究水平。另外,加強對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如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重慶市南川藥物種植研究所等相關單位)的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良好的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探索課程改革與學生的素質培養的關系。課程建設以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傳統的專業課程設置“強調單科獨進而缺少綜合訓練”,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課程設置的缺陷,必然影響素質教育的實現。多學科、多側面和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建設,特別是結合信息類課程的中藥專業課程建設,本身就是素質教育建設的重要部分。另外,信息類課程的引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系統地訓練思維,開發人的潛能,還能培養人自我開發,使之不斷運用自己的所學,進行創新的精神和能力,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功能[1],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個性及潛能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
探索選修課的開設,注重個性發展。首先在專業課的選擇上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可選擇多專業方向的課程學習。在設置各方向的課程時,構建新的課程結構,加大選修課程開設比例,把計算機安全技術、網站開發的課程列入任選課,同時將任選課選擇的范圍擴大到全校,既不削弱原中藥專業的主干教學內容,又使專業方向的知識范圍適當擴展,切實改變課堂講授所占學時過多的狀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注重培養過程的完整性。建立模塊式的課程體系,構建了基礎系列課程、專業基礎系列課程和專業課程以及選修系列課程模塊,使課程體系更為科學合理,課內、課外緊密結合,統一安排;把針對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納入計劃之內,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合到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在抓好面上教育的同時,實施因材教育,尤其重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力度,特別加強了考研學生的培養,提高碩士研究生的錄取率。
注意持續發展戰略。在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收集實施過程中的情況,研究新問題,解決新矛盾,不斷修訂使之趨于完善。從2002年開始,課題組先后4次修改本專業的培養方案,不斷調整課程的結構,使中藥專業課程與信息類課程的結合更加合理。 4 取得的改革成果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專業建設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學生的信息素質顯著提高。通過增加信息類課程的比例,學生對信息特別是中藥學信息進行識別、獲取、加工、利用、創新、管理的知識、能力等各方面有顯著的提高。如:在信息類比賽(如大學生數模比賽)中獲獎等。人才培養質量有顯著的提高。表現在:中藥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將得到更加協調的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將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和將大幅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另外,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實驗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學院的科技立項、畢業論文的撰寫中充分體現了優勢,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這種優勢將更加明顯。
師資隊伍建設明顯加強。要實現中藥專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首先要求教師本身是復合型人才,需要提高專業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2]。本校高素質信息學教師的加入,壯大了本中藥專業的師資力量;同時本專業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也在教學改革中得到提高,他們把獲得的信息知識更好的運用到教學中,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得到較大的提高。
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就業門路加寬。課程改革后,學生的就業信息意識更加敏銳,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表現在:除傳統的就業單位外,部分學生信息類行業或相關行業聘用;基礎課的加強,學生報考碩士研究生的范圍更廣,考研錄取的比例更高,碩士研究生的錄取率由10%增加到30%。
辦學效益得到顯著提高。由于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顯著提高了本校的辦學效益。把學校教育資源向學生開放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相關措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本項研究首先在我校中藥類專業學生中實施,得到了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的肯定。
5 展望
中藥專業的課程改革與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是中藥專業高等教育的一種探索,符合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在具有信息優勢的重慶郵電大學內,把中藥專業的課程建設與豐富的信息資源緊密結合,培養具有信息技術特色的中藥專業高級專門人才,表現了鮮明的特色和創新。
參考文獻
[關鍵詞]CDIO模式;實驗室建設;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68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3
0 引 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國際工程教育改革過程中的產物,教育模式的創始人Edward Crawley因此而得到了2010年美國工程院“戈登獎”,此獎項含金量極高,屬工程領域的諾貝爾。該模式理念不但是歐美二十多年教育改革的繼承以及發展,也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實施、能力培養等標準內容。
CDIO當中包含了構思、設計、實現以及運作等過程,從21世紀開始,由麻省理工學院主導,與其他四所大學共同展開了跨國研究,并在四年的時間當中進行了新的教學模式的建立。這項模式不但繼承了歐美在二十年以來的教學改革理念,還進一步提出了結果檢驗、實施過程以及能力培養的理念,并在高校進行創新人才培養的進程當中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如今,CDIO模式在很多高校得以實施,培養的學生也受到了社會以及企業的需要。
因為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方面有一定的需要,高校對實踐教學方面的重視狀況也得以提升,實驗室作為重要基地,在高校教學、人才培養和科研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更多高效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開始推行CDIO教育模式,而實驗室管理以及建設也同時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漸漸傾斜于工程教育模式方向。
1 如今實驗室管理建設過程中的狀況
如今高校專業實驗室在環境、人員以及設備等方面的建設和體制都有很多題需要進行解決。
1.1 人員
1.1.1 實驗室缺乏穩定的人員隊伍
因為歷史和體制等因素,高校實驗室往往是教輔單位,而實驗室人員也屬于編制內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的定位,讓這些實驗室人員沒有受到更多的重視,待遇和地位相對較低,實驗室沒有更為穩定的隊伍。特別是物理實驗室人員往往在實驗教學和實踐等方面有較大的負擔,同時也有較大的工作強度,在專業知識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因為工作回報和工作價值不相對應,往往會導致實驗室人員情緒得不到釋放,無法加入到實驗室的工作過程當中,因此有很多人開始進入理論教學以及行政等工作的進程當中。
1.1.2 實驗室人員缺乏合理的結構
我國高校實驗室的專職人員往往是技術輔助類人員,具有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技術人員數量并不多,甚至有些專職人員缺乏學科背景。
另外,實驗室人員沒有合理的年齡結構,對科研人員以及教師而言,實驗室人員的年齡通常比較大。在科技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實驗設備也應當持續更新,項目需要進行持續的開發,對技術和管理人員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其具備專業背景和技術。
在理論和實驗教學方面,人員比例缺乏合理結構。比如在實驗和理論教學方面,人員缺乏合理的比例特點。將本校物理專業實驗室改革作為前提,實驗室數量通常不到教學人員的25%。這種人員往往無法保障實驗以及科研的保質保量完成。
1.1.3 實驗室人員缺乏健全的培訓機制
無論是體制或者觀念,高校普遍有重視理論而輕視實驗的狀況發生。實驗隊伍沒有較強的專業素質,但也缺乏系統和健全的體制使相關局面得以改善。在實驗教學及管理過程中,尤其是技術骨干人員往往缺乏校外調研以及校外實習的機會。相對而言,理論教學教師可能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以及進修機會。實際上,物理實驗教學對實驗教師有較高要求,要求其需要有一定的培訓機會,從而與實驗科研以及教學的進一步發展相適應。
1.1.4 缺乏合理的職稱評定以及獎勵機制
如今,高校教師在進行職稱評定的時候,通常對學歷、教材、論文以及課題等方面要求較為明確,標準也往往是為科研和理論教師進行的設置,在職稱評定方面,實驗室人員往往會被限制以及歧視。比如在實驗崗位往往沒有進行高級職稱的設定,這對業務素質較好,而且技術水平較高的實驗室人員而言并不公平。另外,某些實驗室人員的專業水平甚至比理論教師更高,在進行職稱申報的時候,卻沒有明顯的優勢。
而且,在獎勵和績效考核機制當中,實驗室人員工廠也沒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往往無法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工作過程中,工作的創造性以及積極性往往無法得到保障。
1.2 儀器設備
這些年來,高校在教學儀器和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增長,實驗室水平也得以提升,不過在設備運行、維護以及管理等方面卻有大量問題的存在。
1.2.1 缺乏完善的淘汰機制
如今,在我國國有資產評估體制當中,相對新設備購置速度而言,老舊設備的淘汰過程較為緩慢,主要包含如下方面的因素:首先,淘汰設備評估程序比較復雜,流程相對比較長;其次,許多高校為了保障價值和資產數量,進行限額淘汰等相關政策,在這種導向作用下,很多老舊設備被積壓,無法適合于實驗教學和科研,不僅沒有辦法被利用,還需要專人展開相應的管理過程。
生物學將實驗作為基本內容,其中不僅包含常規基礎實驗過程,還包含先進技術等內容,因此對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要求更高,中小型事業設備應當進行更為迅速的更新。不過實際狀況往往是某些設備被積壓,無法使新設備進入,而廢舊設備也無法離開,導致場地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1.2.2 功能開發的缺失
在高校專業實驗室無論新舊設備,物盡其用的比例都不是那么高。首先,如今體制導致實驗工作人員沒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無法主動學習,或者進行設備潛能的開發,甚至無法合理應用設備的基礎功能。另外,新購置或者新升級的設備,雖然已經經過了專家的認證,但往往會對設備本身有一定的側重效果,而并沒有對適用性和操作性有相應的認識,造成設備沒有辦法有效運行,可能會出現閑置的狀況,進一步造成資源浪費的情況發生。
1.2.3 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以及運行機制
在如今信息化時代當中,很多高校都已經進行了觀念的轉變,利用必要的方法對實驗室模式加以調整,使設備使用率得以提升。不過因為體制、經費以及執業人員等方面的限制作用,設備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依舊存在故步自封的情況。比方說,傳統封閉式管理模式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并未落實嚴格合理的制度,也沒有落實高校的運行和開放機制。
1.3 環境
這里的環境包含人文和場地環境。在國家展開教育的過程中,在科技興國的形式之下,在各高校特色、優勢等內涵建設過程中,高校實驗室的環境條件得到了一定的調整,特別是對一些名校而言。然而,很多高校沒有充足的經費,導致實驗室環境依舊沒有得到改善。安置設備的場地資源缺乏,缺乏有序的設備安裝,整合力度需要加強。另外,人文環境建設也未被重視,沒有產生特色化的軟環境,不能從學校到學院再到相應專業實驗室。
2 CDIO模式之下實驗室的嚴峻挑戰
CDIO模式聯系了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整個過程,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夠以主動的態度,與多門課程相聯系,投入到對工程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的過程中。CDIO大綱對畢業生工程能力進行了劃分,使其被分成個人能力、基礎知識、工程系統等方面的內容。在CDIO教學模式當中,對工程實踐較為重視,在實驗室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
2.1 實驗室運行當中的頑疾需要客服
高校在實驗室發展以及建設的過程中取得了極其優秀的成績,但也有很多無法被忽視的狀況存在,比如課程缺乏靈活的設置、設備沒有較高的維護效率和利用率、人員流動性較強等問題存在。這一系列問題有著歷史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在原本的教育模式當中,可能不會對教學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教育模式改革的過程中,這些問題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克服這一系列的問題漸漸成為了在新的形勢之下,實驗室工作過程中的巨大挑戰。
2.2 由傳統單一實踐性轉變為工程實踐
在長時間內,實驗室建設的主要方向是實踐性,但在工程性方面卻未進行相應的重視。在CDIO理念之中,工程性與實踐性之間可以進行結合,不但讓學生得到一定的實踐機會,同時也要進行工程環境以及理念的創造。工程實踐性屬于實驗室在建設以及管理過程中的巨大挑戰。
3 CDIO模式之下實驗室建設的方法
CDIO所遵循的理念是在管理中進行學習,并且將項目教育作為基礎展開相應的學習。在這種理念作用當中,實驗室應當進行資源建設的優化,使其管理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進行實用創新人才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作用。
3.1 優化實驗教學
要想進行實驗教學優化,可以將教學手段和內容作為重點進行入手。實驗教學內容對基礎實驗起到一定的強調作用,并且進一步使綜合設計性以及研究創新性實驗占據的比例得以擴大。具體而言,基礎實驗的背景往往是工程踐,對學生加以鼓勵,使其能夠利用仿真軟件展開輔助學習,而綜合設計性實驗則應當結合工程實踐項目,使學生的優化和統籌能力得以提升,對創新性實驗加以研究的過程中,題目應當屬于開放式的,并且利用多人合作的方法來展開,對學生的團隊合作以及工程意識加以培養。另外,還應當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界限和壁壘,進行跨專業實驗的開發,將基礎落實,使專業得以拓寬,從而使實驗內容能夠更加豐富。
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教學網站得以更好地建設,并進行網絡課程的開設。在網站上提供相應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展開一定的交流和互動,并選擇一定的項目讓學生可以獲得指導,并進行項目申報。另外,在交流平臺當中還可以進行行業產品動態的,讓學生獲得參考價值,使其思維得以激發。將資源開拓以及交流的促進作為主要內容,使教學手段更加多樣。
3.2 基礎設施優化
實驗基礎設施往往包含了實驗場所以及儀器設備兩方面的內容。
3.2.1 實驗場所
可以在原本實驗室設施前提下進行技能實訓類實驗室的配置,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或者對企業生產車間加以參考,對職工技能展開相應的培訓,這是工程師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些條件。
3.2.2 儀器設備
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儀器設備屬于一項前提內容,設備的好壞會對教學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陳舊設備在維護的過程中則需要人力資源的投入,如果進行先進設備的引進,需要的費用往往是比較大的。因此可以結合先進設備引用,老舊設備的改進以及專用設備的研制這三方面結合的方法,使儀器設備得以提升,進一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設備的研發以及改進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也能夠避免資源出現浪費。
3.3 實驗教學隊伍建設
(1)進行穩定的教學隊伍的建設,使實驗教師低人一等的狀況得以改進,避免人員流動性較大等一系列的問題,還應當建立與理論教師相同級別的崗位制度,使其獲得與理論教師相同的待遇,從而使其職責得以明確。
(2)教師應當擁有一定的工程實踐和教育理念。其應當對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以了解和認識,并且具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如今實驗室教職員工可能不具有較多的實踐經歷,素質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別,實驗室應當組織教師展開相應的培訓,使其教學能力得以提升。如果實驗室有條件的話,可以委派教師到有關企業展開學習,并參與到產品生產周期當中,打造素質較高的教學團隊。
(3)企業中資深工程師作為實驗室教師,并指導學生展開相應的實踐活動,采取相應的獎勵制度作為激勵。
3.4 建立健全人員考核機制
在實驗室管理工作當中,實驗室教職人員考核成為了一項重點內容。在這些年來,高校實驗師資隊伍產生了較大的變革,一些學歷較高的年輕教師漸漸占據了更高的比例。在CDIO工程模式當中,如果要使考核機制得以健全,應當科學地展開相應的考核,并使其工作積極性得以提升。
在考核實驗室人員的過程中,應當將質量和數量作為入手點,對質量考核加以重視。從教學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進行實驗室建設和日常事務的指導,并展開綜合評價。依照實驗室人員的貢獻進行勞動報酬的分配,使多勞多得得以體現,并且對實驗室教師加以激勵,使其更好地完成相關工作。
3.5 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
大部分高校在實驗室開放式管理過程中都展開了相應的工作,其往往是從時間、儀器以及課程開放等內容入手,使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當中,如果只是進行開放管理的話,還有一定的缺失,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開放管理。如今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當中,許多高校都采取了校企聯合的模式進行培養,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也從實際出發,順應相關發展政策,并采取實驗室與企業相聯合的方法,這與學校和企業結合的方法不同,不需要學生到企業當中進行學習,而只是利用創新競賽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支持。學生組團展開項目開發工作,并進行企業內部研發過程的模擬,這不僅讓學生獲得了工程實踐的機會,同時也宣傳了公司的產品。
4 CDIO模式之下實驗室管理的方法
4.1 完全獨立模式
完全獨立模式屬于實驗室獨立于學院,在財務以及人事等方面展開垂直管理,實驗室有著人事和財物權力,可以依照建設規劃,對建設經費進行自主使用。這種模式在管理和運行的過程中,所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方便學校展開投資,實驗室有相應的自力,不會被學院限制,對實驗室迅速發展有一定的幫助。比方說,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屬于1998年,南京郵電大學整合組建的首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同時也屬于理工科起步之后,學科建設高水平發展的重點內容。因為實驗室的基礎是物理系以及化工系實驗室的結合,所以學院在管理的過程中也采取了完全獨立的方針。
4.2 依托學院模式
依托學院模式是實驗室財務、人事以及培養等內容以學院為基礎,而學術交流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則保持獨立狀態。此類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實驗室定期加入學院召開的會議和相關重大事項。在這種運行模式當中,實驗室學術骨干往往會參與到本科教學的過程中,在實驗室學院教師會進行科研活動,這對教學和科研的支撐會起到一定的促進效果。如今,光伏材料以及逆境生物學等實驗室都屬于這種模式,此類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實驗室建設和學科之間有一定的緊密聯系,并且能夠互相之間產生促進效果。
4.3 相對獨立模式
相對獨立模式屬于實驗室相對依托學院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擁有一定的自力。這種模式的根本特點是實驗室可以利用學院當中的資源,進一步使實驗室和院系之間獲得開放化的效果,并鼓勵不同學科與專業之間進行聯合,對學科交叉和融合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比方說天然藥物以及免疫工程實驗室依托于醫學院、化工學院和藥學院等,并將中藥學和免疫學作為前提進行組件,為了讓實驗室真正成為不同學科的平臺,管理模式相對而言較為獨立。
4.4 合作共建模式
合作共建模式屬于實驗室與其他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之間進行合作并互惠共贏得到的發展,屬于一種快速的建設模式。這種模式對合作雙方的利益以及責任有一定的規定效果,并且對成果產權加以明確,建設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以及組織體系。對重點實驗室有了更高的要求,體現開放、競爭以及流動的管理運行效果,對實驗室研究質量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比方說在學術資源共享以及優勢互補的過程中,植物逆境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結合了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共同進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這也就屬于相應的模式內容。
5 創新建設與管理模式獲得的效果
5.1 逐漸健全重點實驗室構架體系
這些年來,南京郵電大學建設了較多的重點實驗室項目,規模和實力也漸漸增強,漸漸產生了國家、教育部、省級和部門等重點結合的創新體系,這些體系有一定的層次以及序列,對南京郵電大學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水平大學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重要保障。
5.2 重點實驗室高層次發展獲得了突破
在如今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需要的進程當中,實驗室的合作共贏,對技術創新的開展,是一種成本較低且投入和產出較高的組合方法,如今已經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5.3 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建立了堅實的科研平臺
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以及重點學科建設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且是密不可分的,在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過程中,學科建設是其中的一條重要生命線,而實驗室的建設也為學科交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讓學科交叉獲得更好的發展。
5.4 實驗室建設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國內外著名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的經驗讓人們了解到,實驗室建設方案、建設定位和建設機制屬于實驗室迅速成長的根本要點。學校為了使管理得以強化,對效益更為重視,并且進行了有關規章制度的制定,這是實驗室及健康而且迅速發展的根本保障。學校為了管理的強化,對效益更櫓厥櫻進行了有關規章制度的制定。不同的重點實驗室也進行了相關內部管理制度的制定,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比方說其中包含了功能做管理辦法、安全管理辦法以及財務管理辦法,此外還包括研究生管理制度以及基金申請辦法等內容。這些科學和規范的管理制度,為科研活動的安全及刻寫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并有較大的幫作用。
6 結 語
在CDIO模式當中,實驗室建設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屬于長期發展的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當不斷總結,并使其得以明確。在國家改革和發展綱要之中提出一定的方法,使應用型人才得以優化,并使其社會實踐越發豐富,使應用能力得以強化。作為學生創新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手段,實驗教學應當使其主導作用得以發揮,而實驗室本身就是一項重要支撐,更應當落實相關工作。實驗室管理以及建設有較高的要求,對人才和學科發展也會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在這種形式當中,人們應當進一步探討相應的管理模式,使重點實驗室支撐作用得以發揮。高校實驗室應當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并進一步進行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行CDIO模式之下的實驗室建設,并進行長期而且持久的準備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作者不詳].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J].汕頭科技,2009(4).
[2]黃捷,路明,陳春.淺議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三江學院學報,2009(Z2).
[3]梁文懂,董志軍,韓軍.普通高校省重點實驗室的管理運行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4]龍麗芳.高校開放式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
[5]程春英,程梅燕.淺析高校實驗室開放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科學,2012(1).
[6]萬長建,姚菊香.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精細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
[7]楊莉.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創新理念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