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公共英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英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共英語論文

    第1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旅游環境中的各種標識說明,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公示語,即公眾在公共場合看到的文字語言。英語公示語具有嚴格的規范性和標準性,因此進行公示語的漢英翻譯必需對漢英兩種文化中在相同場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語進行貼切的漢英置換。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意識到公示語規范化的重要性。如2003年,為了迎接世界杯足球賽,韓國就曾發起了一場“掃除外文錯別字”的運動;國內許多大中型城市也著手糾正了或者正在糾正不規范的英漢公示語。與此相適應,語言學術界也對英漢公示語的翻譯理論及實踐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的研究。安陽市是中國古都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安陽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旅游景觀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旅游景觀。2006年7月,殷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一步提升了古都安陽的國際地位,使安陽成為四海賓朋矚目的焦點、國際友人觀光的勝地。在此背景下,創建良好的旅游環境成為安陽市一項重要任務。對安陽市旅游環境公示語英語譯文進行規范,治理完善安陽市語言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我們對安陽市(含市區和五縣)的主要旅游景區和公共場所、道路標牌等進行了細致的實地考察,搜集公示語的英語譯文1200余條(段),并在此基礎上整理分析。本文客觀地分析了安陽市旅游環境公示語英語譯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規范公示語翻譯的一些政策性建議。

    一、安陽市公示語翻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安陽市公示語英譯中存在諸多問題。在此,我們就公示語中的各種錯誤進行深人剖析,分析其錯誤類型,發現公示語翻譯的常見錯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即逐字逐句的翻譯。這種形式的翻譯將中文生硬地翻譯成英文,這樣的翻譯有典型的中式英語的痕跡,不僅經常會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詞不達意或者是誤解,而且在大眾的心目中產生對公示語翻譯錯誤的印象。第二種即誤譯。開始翻譯之前,必須要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即對原文的表象、概念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才能正確理解原文,得出準確的譯文。對原文走馬觀花的分析不可能充分理解和吸收原文的思想,譯文的準確也就無從談起了。第三種常見的錯誤即脫離原文語義的亂譯。各類公示語翻譯錯誤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漢語拼音代替英語翻譯公示語在公眾和旅游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任何歧義、誤解都會導致不良后果。對于一個城市而言,首先納入雙語建設的是路牌和門牌,但我市許多路牌仍然是漢語拼音直接“翻譯”。如公園、橋、寺,對“Gongyuan”、“Qiao”、“Si”,市民可以視而不見,但對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來說卻是無形的信息障礙。我市的許多風景名勝、交通要道的公示牌上的英譯都直接采用了漢語拼音。在我市的“文峰大道”的道路指示牌上,路名英譯干脆寫成了漢語拼音“WENFENGDADAO”。這樣的英譯又有幾位外國游客能夠看懂呢?再如,在安陽市“文化路”,路牌上兩行文字上是漢語“文化路”,下面是“WenhuaLu”。像這樣的路牌中國人一看就明白,無需看下面的拼音文字;而外國游客不懂漢語,即使看了路牌上的拼音也不會弄懂“Lu”意味著什么。如果能將其下面一行文字改為“WenhuaRoad”或者“WenhuaRd.”則會使外國游客一目了然。而這樣的漢語拼音式的道路名稱,在我市交通干道上仍然隨處可見。在各處風景名勝,同樣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在太行大峽谷,有一塊巨石,名曰“無欲石”,蘊涵“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之意。然而,“無欲石”被按照漢語拼音譯成了“WuYuStone”,原文的內涵蕩然無存。外國游客看到這樣的譯文,必然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2.單詞拼寫錯誤較多拼寫錯誤往往是由于譯者或公示語制作者的疏忽大意引起的,此類現象本可以避免,但在我市卻問題十分嚴重。例如:在某處風景點,“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被譯成了“Watchyoursteep,theroadissteep.”,其中第一個steep本應拼寫為“step”。3.地名、道路、門牌等翻譯不統一英文標識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地名作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使用最頻繁、用途最廣泛的工具之一,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市地名標識翻譯的主要問題在于,對同一地點稱謂的不統一,即便是同一部門所立的標牌上,對同一地名的翻譯也不盡相同。目前,我市街頭各種路牌的標識法,以及公交車站名的英文標識,花樣百出,同樣的地點,在不同的指示牌上的英譯卻不同。另外,市區主干道上的一些交通指示牌,其翻譯的不統一、不規范也很常見。不同的指路牌對同一地名英文稱謂不一致,更令人不解的是同一塊標牌上,其英譯所遵循的原則也不相同,同一條路的路名有兩種甚至更多譯法。“一路多名”、“一名多譯”的現象使不少外國游客費解。如此,英語譯文的指示作用就失去了其實際意義。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制作標示牌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另一方面,不同時間制作的標牌沒有統一標準。4.信息的丟失與篡改大量公示語翻譯錯誤出現于詞匯的選擇方面。其中用詞不準確的問題尤為突出,其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信息的丟失與篡改。例如,林州大峽谷的某處山石路標上,崎嶇山路本應該是path,這里卻被譯成了“road”(平坦大道)。此外,語義模糊也是措辭方面的顯著問題。有些公示語的英譯語法完全正確,但語義模糊,與漢語意思大相徑庭。例如:袁林是我市的重要文物古跡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觀光。

    但是,袁林被譯成了YuanForest,意為“袁森林”,并赫然顯示在我市交通干道的路標指示牌上。又如,“賓客止步”是公共場所里很常見的公示語,我們所搜集的譯文主要有“Guestgonofurther”、“Stop”、“Guests,StopHere”。這些譯文不僅沒有反映出原文的警示信息和文化內涵,而且容易引起讀者的誤解。

    5.英漢名稱不對應、漢字與英譯內容不符有些公示語雖然譯者的英譯并無錯誤,但是在公示牌制作的過程中,卻發生了疏漏,造成漢語和英語譯文張冠李戴。例如在我市人民公園的一塊指示牌上,英譯與漢字發生錯位。“游覽區”譯成了“touristcenter”;而“游客中心”卻印成了“touristarea”。漢字與英譯內容顛倒。外國游客如果按照箭頭所指方向走,一定會南轅北轍了。在林州飛龍峽風景區有這樣的公示語:“游客止步,請勿攀登。”而漢字下面的英譯卻是“stoptouristsclimbing”,意為“不要阻止游客攀登”,與本意截然相反。這樣的標示輕則貽笑大方,重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6.用語不顧受眾感受在我市的許多辦公場所辦公室”的標識一般被譯為“NoSmoking”。而“NoSmoking”屬于較嚴厲的限制性公示語,若用“SmokeFreeOffice”則更加符合環境氛圍;另外,某外國語學校張貼的“SpeakingEnglishonly!”如果換成“Let’sSpeakEnglish!”將更活潑禮貌。還有某飯店“賓客止步”的告示被譯成了“GuestGoNoFurther”,前來就餐的外國人會理解為“不要再靠近了,再靠近,我就要采取行動了”,這種譯文令受眾感覺十分粗暴無禮。其實,使用公示語“StaffOnly”便一目了然[1]。

    7.公示語翻譯措辭繁瑣在不影響公示語準確體現特定功能和意義的前提下,英語公示語應該語言簡潔,措辭精確,一般僅使用實詞、關鍵詞等核心詞匯,而冠詞、代詞、助動詞等可以省略,如PassengersOnly(送客止步)、Danger(危險)、AdmissionFree(免票入場)等。而我市許多景點的英文標示將中文介紹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其中大量使用華麗的辭藻、過多的修飾語,這種華而不實的文字并不符合國外的語言習慣。8.文化誤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應用必須考慮到其文化內涵,否則就會對語義傳達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市內公廁外墻壁上大多標有英文“W.C”字樣。在英語文化環境中,“W.C.”類似中文所說“茅房、茅廁”,屬于很不文雅的用法,更不應現身公眾場合。這樣的詞匯的大量使用,必然使外國游客對我市各風景點的文化氛圍產生質疑。此外,目前國內的一些通用漢語公示語在英語國家是找不到任何蹤跡的。如男廁所中的“小便前站”,商店中的“商品售出,不退不換”,以及隨處可見的“違者罰款”等。這些語言既缺乏對個體的人文關懷,又暗示我們的生活環境和服務質量不佳。如果對這些公示語直接進行翻譯,非常容易引起外國游客的反感,這樣的翻譯便會成為文化誤解的根源。

    二、規范我市公示語翻譯的政策建議公共場所的英文標志使用的準確性、規范性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關系到城市的對外開放形象和文明程度,不容忽視。有必要對城市中的公示語進行全面的整頓,消除城市中各種標志、路牌、標語上的雙語錯誤,凈化語言環境,優化國際交往空間,提高我市的國際形象。公示語的翻譯,已經引起了翻譯界、媒體和普通民眾的關注。改進我市站名、路名、街道名、公共標志等的英語譯文,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更多方面的因素。

    我們希望引起有關各方的注意,使安陽市的公示語翻譯走上一條規范化和與國際接軌的道路。在此,我們特提出改進措施建議如下:1.依法統一管理英文標示牌的出臺,如果不需要經過上級的審批,就會出現標示牌使用的隨意性。加強英語公示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非個人行為。因此,從宏觀的角度說,它需要我們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盡快出臺我市公示語翻譯標準,對城市公共場所英譯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這方面,上海市的經驗值得借鑒。2003年上海市政府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強本市公共場所英文譯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基本規則》,確定了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相同事物的英譯名統一、音譯和漢語拼音使用、意譯等進行了規范,并起到了積極的效果[1]。2.成立專門機構與專家委員會針對我市目前公示語英譯標識的混亂情況和各部門認識上的差異,政府有必要成立公示語專門管理機構和公示語翻譯專家委員會,協調地名主管部門、文化部門、旅游部門、道路交通部門等職能,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及技術規范統一管理,嚴格審核,在樹立標牌時做到準確、規范,盡快整頓不合標準的標牌,徹底改善城市公示語英譯標識的面貌。

    3.加強翻譯隊伍的建設公示語的英譯應符合國際慣例,符合英語文字國家的習慣,應注意特定詞匯在英、美、澳等英語作為母語國家使用中的差異,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另外,公示語書寫和翻譯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對專業隊伍的素質要求很高。我市要加強翻譯職業化建設,促進翻譯專業人才培養。“公示語翻譯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要努力溝通漢語與英語語言文化在語用上的差異,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研究語用語言等效和社交語用等效的問題”[2]。因此,翻譯人員應認真研究公示語翻譯的策略和技巧,提高英文公示語的質量,真正架起與國際社會溝通的橋梁。超級秘書網

    4.加強對公示語標牌生產流程的監管從公示語的書寫、翻譯到公示語標牌的制作應該是一個一體化的生產流程,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疏漏和錯誤。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由專門人員負責文字翻譯的審核驗收,查漏補缺,及時更正,確保準確無誤。

    5.建立開放、完善的修正體系一個城市的公示語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紛繁復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存在失誤或錯誤在所難免,特別是在近階段,英語公示語的使用還不成熟,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建立一個開放的、完善的修正體系很有必要,即通過政府干預性地對其實施全方位的監督檢查,號召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對所有不規范、不準確的公示牌進行舉報,甚至有償性舉報,一經核實,政府馬上強制性糾正[3]。這樣集思廣益,共同創建一個規范的英語公示語環境。

    6.加強英語學習,提高市民英語水平當前,我市小學階段就開設了英語課程,有些重點中學也嘗試開展了數、理、化等學科的雙語教學,一些大中專院校也正在開展專業課雙語或全英語教學,甚至我市的老年大學也開設了英語課程。這說明英語學習在我市日益受到重視,一股英語學習熱潮正在興起。這必將大大提高市民的英語水平,打破語言交流的障礙,促進對外經濟、技術、文化交流。語言學習氛圍在全市范圍內的形成為公示語翻譯的規范化創造出優良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空間。結語一個城市的漢英兩種語言的公示語應用是否廣泛是這個城市開放程度或國際化程度的直接體現,應用是否規范是對這個城市文化品位的檢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示語的翻譯已經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他們采取了有效措施進行整頓治理,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例如,北京市正在抓住主辦奧運會的契機,掀起了“全民學英語”熱潮,在規范公共場所公示語翻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示語環境進一步優化。

    作為一個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的旅游城市和一個對外開放的中等城市,我們可以借鑒大城市公示語翻譯的先進經驗,形成長效機制,發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有效地規范我市的公示語翻譯,提高我市的城市品位,建設健康和諧的語言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敏.公示語漢英翻譯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6:(4).

    第2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1.1編制過程

    2005—2008年為項目醞釀階段,2009年1~4月,項目正式啟動,包括成立項目編制組,行業標準、技術規范資料收集,制定工作計劃與技術方案(包括召開省級層面第一次專家組會議,研究確定定額體系與體系子目劃分方向)等。2009年5—6月建立體系框架表,根據國家和省營造林技術標準、規范確定各子目的主要工作內容;2009年7—9月,數據采集與實地專項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分專家組會議與市縣基層二個層次)等。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為數據整理與分析階段,確定各工程子目的人、材、機消耗量水平與人、材、機單價,召開第三次專家組會議。2010年3—6月,進行實地試算,完成《定額》(2010版)編制。2013年3—7月,召開第四次專家組會議,完成《定額》(2013版)編制。2014年,根據省財政、省林業廳等相關部門審核建議,完成《定額》(2014試行版)修編。

    1.2編制方法

    工程造林定額的常見編制方法有工程造林定額技術測定法、工程造林定額統計分析法、工程造林定額理論計算法,工程造林定額經驗估計法、工程造林定額比較類推法等幾種。本編制內容采用工程造林定額技術測定法、工程造林定額統計分析法、工程造林定額經驗估計法、工程造林定額比較類推法相結合的方法。

    2編制內容

    2.1定額體系

    遵循國家和浙江省營造林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基礎上,結合本省營造林工程實際,分為造林工程、森林撫育工程兩大類建立定額體系。在各自體系中,依營造林工藝流程組織施工具體項目,建立定額體系子目。依據營造林有關技術標準、規范,明確各子目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明確操作要求和質量標準)。各子目工作內容是現階段完成定額項目規定的工作內容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標準,代表了當前全省林業行業營造林的平均消耗量水平。造林工程定額體系依造林工序劃分為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定植、撫育管護4個分項環節。

    2.2主要內容

    《浙江省營造林工程預算定額》主要內容包括總說明、造林工程定額、森林撫育工程定額、工程造價及費用計算規則,附錄。總說明主要包括編制依據、定額類型、適用范圍、(人、材、機)有關定價依據等。造林工程定額包括項目設置規定與說明、工程量計算規劃、工程定額表。造林工程按工序組織造林工程定額表的編制,共劃分4個分項,19個子目,45組508個細目定額。工程造價及費用計算規則主要包括營造林工程造價組成、營造林工程費用計算規則、相關取費費率。三個附錄包括營造林定額人工材料(半成品)單價取定表、營造林工程預算書(模式表)、營造林工程預算書(范例)。

    3討論與建議

    第3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1.1合理選擇鋼絞線在進行橋梁建設施工之前,首要任務就是對建筑施工工程等一系列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充分、詳細的了解,譬如:項目資金、結構、柱網尺寸、面積等內容。第二步就是對橋梁工程信息進行整體的分析,并根據工程設計中所規劃的預應力方案選擇鋼絞線,具體來說鋼絞線必須滿足美觀、方便、經濟、實用,同時能夠突出橋梁特點等一系列要求。就現階段橋梁施工中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情況來看,由于低松弛鋼絞線在實用、經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因而在實際施工中被廣泛運用。另一方面,在進行鋼絞線的選擇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橋梁建筑工程的幾何參數、松弛率、伸長率等各方面性能,以及規格、延伸率、尺寸等一系列標準情況。

    1.2合理選擇預應力錨具預應力錨具的選擇,也是在應用預應力技術進行橋梁建設施工中所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在進行預應力錨具的選擇時,需要充分考慮摩阻錨具以及機械錨具。由于這兩種錨具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且相比較而言摩阻錨具的操作過程更加簡便、使用效率更高。然而摩阻錨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既是在鏈接方面較為繁瑣,并且損失較大等等。因此,無論選擇哪種預應力錨具進行施工,都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

    1.3準確分析預應力效應在應用預應力施工技術過程中,無論工程規模大小,都應在準確掌握和詳細分析其預應力效應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工程施工。譬如:可以首先對預應力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假設布局,根據假設布局的大致框架設定出分布圖,再對該預應力進行綜合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假設分析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設定一系列解決預案,同時還需要對該解決預案進行實際可行性的綜合分析,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避免損失。

    1.4路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現階段大部分建筑施工中都不可避免會出現混凝土的裂縫問題,該問題在路橋施工中尤為突出。然而,憑借預應力施工技術的各項優勢,能夠有效避免路橋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裂縫問題,通過研究多數路橋施工案例發現,預應力技術的應用對于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有著較為顯著的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在實施預應力施工技術之前,要事先對受拉區域進行一定的預設施壓,并且對其中的預應力進行估計,最后在應用到實際的施工中去。

    2案例分析

    針對預應力施工技術在市政橋梁工程中的應用情況,本文以某市橋梁施工建筑為例,該建筑的總體面積是16100m2,其中柱網尺寸是8×27m,選用現澆混凝土為工程結構,當中的混凝土強度為C45。選用高強度低松弛的鋼絞線為預應力筋,采用連續曲線梁布置,設計的強度標準值分別為:d=15.24mm,As=140mm2,fpu=1860N/mm2。選取混凝土灌漿機、YBDC240千斤頂、OVM型錨具、高壓油泵、金屬波紋管。第一,澆搗預應力大梁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徑在0.5cm~3cm范圍內的砂子為主要混凝土材料,選擇430Kg/m3的水泥用量,同時在水泥中摻入適量泵送劑和12%的U型膨脹劑,另外選用泵送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過程中要把握好下料時的厚度問題,進行到混凝土振搗環節時需要嚴格控制相關實施步驟及技巧,振搗棒不可接觸到波紋管,全程要保證振搗密實,不能形成空鼓現象。最后在進行澆灌環節時,需要設立專項值班,并對已經完成混凝土澆灌工序的鋼絞線,進行一定規律的來回抽動直到大梁混凝土凝固成形。第二,針對預應力鋼絞線的錨固及張拉工作。YL-2、YL-1實行梁兩端的張拉,YL-3實行梁一端固定一端張拉,固定的一端即為鋼絞線在進行擠壓之后的錨墊板。

    3結束語

    第4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1河南省體育場館經營模式現狀分析

    1.1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經營模式

    根據資金運行機制,體育館的管理方式分為差額預算管理、全額預算管理及自收自支管理3種,其中大多數體育場館采取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的管理模式,在河南實行這種管理模式的體育場館占總體育場館數的69.70%,其中實行差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為53.45%、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為16.25%;除此之外,實行自收自支管理、獨立核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比例分比為23.14%、7.16%。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也正在轉變,差額預算管理模式和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的比例逐漸增大。河南省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正處于變革期,正在轉變計劃制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但是現在的體育場館主流管理模式仍然為“單位制”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這樣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問題:(1)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程度不高或者是沒有分離,導致體育場館不能實行自主經營,缺乏資金支配權、人事權、利益分配權及經營決策權,經營管理者的權利有限,導致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效果不佳;(2)市場運轉機制不靈,資源難以整合優化,管理效率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導致經營效益不好;(3)體育場館屬于事業單位,但是和上級體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權屬關系不明,導致利益不分、職能不明、權責不清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國的東部地區已經開始引進了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效果良好。

    1.2獨立核算及自收自支經營模式

    從理論上來講,自收自支經營模式要依靠本單位的收入維持正常運轉,政府在財政上是不給予撥款的,但是行政上仍然要由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領導;而獨立核算單位是行政上的核算單位。據調查,當前河南省盈利的體育場館其管理模式全部為獨立核算及自收自支2種經營模式,采用差額預算和全額預算經營管理模式的體育場館全都不盈利。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有5家虧損;實行差額預算管理的體育場館有8家虧損;實行獨立核算的體育場館有3家盈利;實行自收自支管理的體育場館有8家盈利、1家持平、1家虧損。當前,國外很多大型的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為自收自支和獨立核算,促進了體育場館的發展,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例如,我國首都體育館采用承包制的經營管理方式,每年的利潤量為320萬,其中自由分配占30%、管理中心占40%、發展基金占30%。

    2河南省體育場館發展變革研究

    2.1創新體育場館法規體系

    創新體育場館法規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河南省公共體育場館的發展需要我國相關體育經濟政策對體育市場進行有效管理,此外,還要根據體育場館管理的既有模式制定相關的體育收費、財政、金融、稅收政策,完善體育市場的管理法規,盡量和國際體育準則和慣例接軌;(2)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體育場館的重視程度,劃撥更多的體育場館發展資金;(3)通過制定相關的金融政策為體育場館提供“融資機會”,從而為體育場館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緩解場館的資金矛盾;(4)加大扶持力度,制定體育場館的稅收優惠政策,彌補因為開展群眾性的公益體育活動造成的成本差額,從而有效促進體育場館良性發展;(5)制定體育場館相關項目的收費政策,降低體育場館的經營成本,減輕場館包袱,調動體育場館經營的自主性;(6)為體育場館的發展創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體育場館的發展。

    2.2創新體育場館管理模式

    河南省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主要為“單位制”,以“單位制”經營管理模式為基礎,然后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管理經驗,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創新之后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委托經營模式、法人公司治理模式、BOT經營管理模式、物業公司管理模式等。其中委托經營模式,是以不改變體育場館的功能定位和產權性質為前提,委托企業、社會團體或者是民間組織對體育場館進行管理。法人公司治理模式,也就是由政府相關的體育行政部門成立專門法人公司進行體育場館管理。Build—Operate—Transfer經營管理模式也就是BOT模式,翻譯成中文為“建設—經營—轉讓”管理模式。物業公司管理模式,就是體育場館的管理主體為大型的專業物業公司,由物業公司實現體育場館的綜合整體經營管理和區域化經營管理。除了上述這些管理模式,還可借鑒其他的融資方式,如土地置換融資模式。

    2.3創新體育場館的管理體制

    由于體育場館的管理機構為政府,所以在早期都是以計劃經濟為準則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并且是由政府進行財政撥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促進體育場館更快更好的發展,需要給對體育場館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改良行政管理方式,向經營型和集約型發展,實現我國體育場館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于河南省體育場館來說,其管理體制的創新,第一步就是分離經營權和管理權,創新管理機制和決策機制,并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體育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采用靈活的管理體制,實現多種經營管理方式并存。為了提高體育場館的盈利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滿足群眾體育需求的情況下,實施部分體育場館收費項目,應用企業最先進的管理方式,不斷完善體育場館的“自我造血”功能。

    2.4開發體育場館人力資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對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所以,為了促進體育場館的長期、穩定發展,體育場館要開發人力資源,吸納復合型人才。因此,河南省體育場館要改變人才的招聘方式,吸納優秀人才,并加強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滿足體育場館的未來發展需求。因此,結合當前河南省公共體育場館人力資源現狀,提出相關的公共體育場館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策略:(1)采取多樣化的人才招聘模式,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引入競爭機制,獲得需要的人才;(2)對人才進行科學管理,充分發揮人才作用,調動他們工作的主觀能動性;(3)加強對員工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技能。員工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體育場館選送工作人員去業務工作好的體育場館進行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聘請專業的學者開展講座,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體育場館協會為平臺,加強各體育場館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對于一些專業技能強的崗位,可以選送工作人員去相關的學校深造。(2)鼓勵員工提高學歷,取得更高的學歷學位。(3)鼓勵他們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為他們創造自學氛圍,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

    3結語

    第5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狹義的金融工程是由美國知名財務專家約翰.芬尼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首先提出來的。他覺得金融工程主要包含了創新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并對金融類問題進行創造性解決等內容。廣義的金融工程主要是借鑒了工程管理之定義,綜合應用各類工程技術方法來設計與開發出新型金融產品,并且用創新性方法來解決金融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涵蓋了產品定價、交易、風險管理等策略。金融工程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創新性,為金融創新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其主要目的是切實解決投融資、風險管理等金融方面的問題。

    二、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的產生原理

    產品供應鏈條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其生產過程之中,因為各類事先所難以預知的供應鏈條系統內、外環境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的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之間出現了偏差,這就產生了受損的風險與可能。比如,企業在戰略合作伙伴選擇上往往會具備不確定性。一旦合作伙伴不夠理想,就會在供應鏈條運行過程中產生比較大的風險風險。又如,委托間所產生的合同是不是妥當也是具備了不確定性。合作雙方通過彼此之間的協商,其結果也會產生確定性,而供應商交貨情況、市場需求情況、企業所面對的自然及社會環境等也會存在不確定性。

    三、在金融工程中規避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的措施

    (一)實施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

    產品生產商、批發商以及經營商會運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實施與交易方向相反的訓練,從而獲得市場盈利,這樣一來就十分有利于延緩價格產生劇烈波動而造成的供求沖擊。在產品供應鏈條的起始環節就可在期貨市場中實施套期保值,將產品原材料加工中有可能出現的波動風險加以規避。與此同時,要積極地設計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遠期合約,從而運用遠期交易實施買空與賣空,讓產品供應鏈條中的上游企業能夠承諾在今后一段時間購置相應數量產品的基礎上還可向供應商購置選擇權。立足于選擇權,企業可通過產品供應鏈條來調整今后各種定單之數量,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價格波動風險運用供應鏈條企業的一種共同承擔加以規避,并且最后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高穩定性以及高效率性。

    (二)構建組合合約以規避風險。

    期權交易是指在支付了必要的權利金之后,擁有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之中,依據事前規定的價格來購置或者賣出相應數量的期貨合約之權利,但是卻并不負有一定要購進或者賣出等義務。一旦超過了規定期限,期權合約就會自動地喪失效率,受到損失的唯有已經支付了的權利金。所以說,期權交易能夠讓投資人面對著非常劇烈的價格波動之時有了更加好的選擇。不管是期貨價格的上漲還是下跌,只需波動到了必要的幅度之后,即可規避風險,真正地實現盈利。比如,交易者可以預測今后價格的上漲,在買人期貨合約的基礎上,還應當買進有關期權所具有的看跌期權。一旦期貨合約的價格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而呈現出下跌狀況之時,就應當使用看跌期權,也就是要用比較低的價格買進期貨合約以求獲利,這樣一來就能降低持有期貨多頭所造成的損失。假如期貨價格真的在上漲,向著對投資人有利的方向發展,即可通過在期貨市場中高價地賣出期貨合約以實施對沖平倉,并且放棄所謂的看跌期權。對投資人來說,損失的只是相當有限的權利金,但是卻能夠將風險降低至最低的程度上。只要企業付了必要的定金,即可擁有在今后的一段時間中通過協商確定的價格購人或者賣出相應數量的產品之權利。與此同時,還應當買進和預期價格波動恰恰相反的期權,這樣一來就能夠讓企業的產品供應鏈條風險最小,從而真正地實現盈利。因為我國金融市場開發時間比較晚,發展也就相當有限,金融價格仍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均衡價格,如此一來,就導致金融工程所產生的衍生工具難以規避各類風險,尤其是其發現價格之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當前,我國企業的改革進程相對滯后,十分缺乏需要加以規避風險的經營性主體,而金融工程之引人與應用也就缺少了相當廣泛的市場化需求。以上這些均限制了金融工程在產品供應鏈條風險管理當中的運用。所以,企業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實力,提升產品的生產率,開展科學管理以及決策,形成更加高效化的運行機制。如此一來,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各類風險,在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得到發展。

    四、結束語

    第6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大學英語教育是當前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不同國家、種族、民族之間交流接觸機會的增多,必然要求語言的相通,要想成功地深入交流,沒有差異地交流,達到全面了解彼此的地步,就必須了解對方的文化。就目前世界的交流狀況而言,不論是歷史原因還是從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來看,英語是全世界使用頻率最高、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它毫無疑問的是全球第一強勢語言,英語學習變得尤為重要,這些從大學對待畢業生四、六級的要求可見一斑——要求本科學生必須過CET-4才能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但是,事實上英語學習不僅是大多數中國學生的負擔,還成了每個教師的心病,大學英語教學似乎完全不能完成社會和時代賦予的使命。雖然從小學一直學到大學,付出了無數的精力,但是很多過了六級的同學卻依然不能進行簡單的英語語言交流,更談不上通過英語語言的學習,能夠具備相當的人文素質從而有益于不同文化體之間的文化交流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

    二、大學英語公共課教育的現狀:缺乏人文素質培育

    所謂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通過人文的濡染,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形成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讓受教育者在獲得人文知識的同時,認識人的本質、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形成建立美好的精神家園的教育。因此,大學英語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指對學生除語言技能培養外的人文領域知識的學習,從而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更好地了解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并進一步完善自身。

    據教育相關部門統計,就算學生的英語水平測試是優良層次,也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獲得了合格或者優秀(現行標準的425分),可是,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和碩士研究生、不乏一些博士研究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英文資料的讀、寫感到一定困難,不能熟識和理解其研究領域的英文文獻,更別說撰寫相關的英文學術論文。在當今世界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的情況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亦越來越高,“專業+英語”復合型人才的優勢日益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單擁有英語的基本讀寫能力是不夠的,聽、說能力也顯得十分重要,但在擁有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成長環境,也就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圍的人們之間進行語言的交流的時候,文化的差異,甚至矛盾就會成為交流的障礙,不能保證語言交流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大學公共英語教育內容中含有起碼的人文教育內容。

    然而,當前中國的大學教育中文科學校(只是少數)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文教育的匱乏。除了政治理論課及大學語文等科目外,文科基礎課程似乎只有英語。大學英語教育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現存的優勢,發揮其在人文教育方面應有的作用。因此,在我國公共英語課教學中人文教育應占有一席之地。

    三、大學公共英語課現狀的形成原因

    (一)重讀寫輕聽說的授課傳統

    我國英語學習存在“聾啞頑癥”,其原因是起步時按照漢語的教學模式學習英語。但是,漢語不會出現聾啞的現象,因為我們在上小學前已經完成了“聽說”這一階段,學校語文是學習“讀寫”,中文的語法、文學的品鑒、古文的賞析。而當今的學生初學英語則恰恰相反,在沒有任何“聽說”準備和醞釀下,就對準“讀寫”的要求進行學習,一學就是10年。在漫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能觸及的英語內容卻只在教材中,跟現實生活和英語國家的語言環境相距甚遠,學生的主要注意力被很久固定于一個內容——“考試過關”上。結果蒼白的基礎被帶到大學后,加上英語生活詞匯量的減少,使得用英語表達的能力極其有限。

    更為惡劣的是,各種考試忽視聽說環節,如本科生若考研的話,就只看重筆試,很多大學的碩士生入學英語考試根本不設聽力的考查,甚至部分學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初試也不考查聽力。

    (二)就業競爭的壓迫

    作為就業時對自己能力的重要證明,各類英語考級證書無疑是畢業生們自以為能進入職場的敲門磚。這使得各個層次的語言水平考試讓教師和學生都疲于應付,教學受到限制,學生的學習方向被固定,其結果是教師忙于講單詞、講語法、講閱讀、講寫作,學生機械地背單詞、背語法、練作文、練閱讀,大學課堂完全喪失了其應有的氛圍,大學教育則失去了其應有的功能和意義。

    因此在就業導向下很多院校把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著力點放在了應試和過級上,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的培養,造成大學英語的文化屬性并未真正得以實現,學生經過學習后只是掌握了聽說讀寫的基本英語技能,卻無法融入西方文化從而更好地進行對外溝通和交流,英語的文化屬性也得不到彰顯,更糟糕的是,這些語言考試根本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語言水平,更不用說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育。

    四、人文素質培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一)是大學公共英語教育的核心

    文化是全人類的,設想不接觸《圣經》,怎么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莎士比亞,怎么理解西方文學?因此,我們必須通過人文素質的培育使大學生深入接觸英語文化的精髓。我們要相信大學生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一個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膚淺的英語文化全景,教學則應該是鞭辟入里的而不是蜻蜓點水的。

    大學英語教學基本的目的是教授大學生漢語之外的一門語言,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初衷是掌握一種文化交流的工具或手段。如果僅從表面上看,英語教學只不過是一種語言技能的教與學的過程,但事實上遠非如此,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天文地理、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的知識,所以,大學英語教育是語言的教學,更是文化的教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語言文化的過程。語言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文化的發展促進了語言的豐富和完善。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決定了英語教學中離不開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的宗旨,是人文素質的培育。其中,大學英語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是核心。

    在教學方面的革新,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角色。從新的角度認識英語教學,探索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規律,教與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接受,包含了師生間、社會和文化的交流、碰撞、相互作用和實踐,以及學生主動建構信息體系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對學生個別差異進行了解,調動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英語的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活動組織者。

    (二)是大學公共英語教育的目的

    “把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系統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把大學英語課程改造成英語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以及通過英語獲取多學科基礎知識的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的課程。外語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識和多學科知識是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因此,這三種功能都和素質教育相關。其中英語語言教學是大學英語的‘本職工作’,是大學英語課程的‘個性’功能;而跨文化交際和通識教育是大學英語可以兼顧的‘職能’,是大學英語與其他課程在素質教育中分擔的‘共性’任務”。①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所以英語語言的學習,就是英語文化的學習,也就是人文素質提高的過程。加強文化學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得體地使用語言,能夠減少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用語失誤,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分歧,從而更好地與使用英語的人進行交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語真正成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具。

    提倡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教育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的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質的過程。”大學英語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也應以此為目標。人文素質培育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激發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以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人文素質培育正是大學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

    五、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大學英語教育必然會逐步地從單純的語言技能教學向以語言為基礎,重在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轉變,由單純的知識的灌輸向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轉變,由簡單的語言理解和應用向高層次的語言文化欣賞轉變。而大學英語課程也必將由現在的材學的必修課向多層次、多樣化的選修課轉變。相應地,學生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會更加靈活。其結果必然有利于學生個人興趣和長處的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人文知識和內涵,選擇適當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師可以結合規定教材的內容對語言和文化背景有選擇地加以介紹并適當擴充,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提高文化意識的自主性。

    英語課堂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西方文化,全面認識世界,有效地避免盲目和偏激,從而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在全面認識中西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注釋:

    ①吳鼎民.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套車”構想與高素質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05,(4):65-67.

    參考文獻:

    [1]陳冬純.提高21世紀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01,(2).

    [2]戴煒棟,楊凡.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02,(11).

    [3]王國平.經濟全球化與復合型人才培養——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經濟師,2005,(6).

    [4]南紀穩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5]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夏紀梅著.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從功能對等角度看公示語的翻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與國際問的友好往來及經濟合作日益增多, 對外聯系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舉行的背景下,中國與國際問的友好往來及經濟合作日益增多, 對外聯系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對外宣傳材料不斷譯為各國語言。各大城市也加快腳步與世界接軌,一個突出的表現為在城市面貌上,公示語逐漸采用中英雙語來表示。公示語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警示與其生活、生產、生命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也就是說,公示語是以公眾為對象,以文字或圖形的方式進行傳遞的信息服務。隨著這一語言文體的出現,也出現了另外一些隸屬于公示語的文體,包括標示語、標識語、警示語等。作為城市面孔的公示語是給所有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國名片。因此,漢語公示語的英譯代表一個城市的面貌,其目的是要在必要的場合能夠指示、提示、警示、幫助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士更加方便的學習、旅游和工作。

    但在這些雙語公示語中, 有很多英譯不規范甚至有明顯語用錯誤的現象, 這不僅未能達到使用雙語公示語的最初目的,同時還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作為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部分,研究公示語翻譯意義是極其重大的。目的既然是為了實現跨語言文化的交際實現原作意圖英語論文題目,譯者應根據具體譯文,抓住原作意圖,靈活選用恰當的翻譯策略。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是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提出的兩種翻譯策略。語義翻譯重視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力求保持原作的語言特色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完整再現語言的表達功能論文范文。交際翻譯的關鍵則在于傳遞信息,讓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動,發揮語言傳達信息、產生效果的功能(賀學耘,2006)。交際翻譯的重點是根據目標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盡量忠實地復制原文的文字。馮國華、吳群定義忠實為對應“原文的內容意旨和風格效果,而不是原文語言表達形態”(馮國華,2001),也是這一理論的延伸。倪傳斌和劉治曾提出在公示語翻譯中應遵循“簡潔、明了、語氣得當、規范化和適度詼諧”五原則 (倪傳斌,1998) 。呂和發也提出公示語的語言風格了解公示語的功能特點和信息狀態,翻譯人員便容易判定公示語的語言風格、詞匯詞性選擇。例如可以用名詞、動詞、動名詞、詞組、短語、縮略語、現在時態、祈使句等形式來表達。但嚴格禁用生僻詞匯英語公示語的詞匯,選擇非常重視公眾化(呂和發,2004)。有時也可配以圖文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公示語所傳達的意義。

    但目前公示語翻譯存在的問題表現為缺乏跨文化意識,使得外國人不能很好理解其所表達的意義等。有些翻譯錯誤的出現問題是由于從事漢英翻譯的譯員語言功底不過硬所致。劉利音指出公示語漢英翻譯存在的問題有拼寫混亂、語法錯誤、中式英語、語意模糊、文化誤解等問題。(劉利音,2007)文化上的差異,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釋。英漢兩種語言不但在語言系統、語言結構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語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約。我們在使用中英雙語的標識語時,有時會因文化差異而導致交際困難,甚至鬧出笑話。趙湘提出了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例如文化差異導致文化誤讀、文化差異誤導文化信息的獲得、文化差異導致語義不對應。(趙湘,2006)史航在分析標識牌中英語使用不規范案例總結出“中國式英語”、用詞不當、語法錯誤、拼寫錯誤、漢語拼音混用以及諧音等造成翻譯不正確(史航,2009)。

    公示語的翻譯是—個復雜的過程英語論文題目,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文化習慣、場合等,對于公示語翻譯中存在的比比皆是的錯誤現象,在翻譯過程中要引起足夠重視。公示語的翻譯究竟應該遵循何種原則、追求怎樣的譯文呢?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異的見解。紐馬克(Newmark)按照布勒(Buhler)的語言功能理論將所有文本劃分為: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號召型文本(vocativetext)。表達型文本主要強調原作者的權威地位,較少考慮讀者的反應,如文學作品、權威性言論和私人信件等。信息型文本強調的是真實性和語言的外部現實,如教科書、學術論文、報紙雜志和文章等。而號召型文本強調以讀者為中心,號召讀者按照作者意圖做出反應,如通知、說明書和宣傳廣告等。翻譯方法應該依文本類型而定。紐馬克主張,翻譯以信息功能為主的文本和以號召功能為主的文本,宜主要采用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的方法,翻譯的重點是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盡量忠實地復制原文的文字。(Newmark,1988)黃友義提出“外宣三貼近”(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的原則。(黃友義,2004)羅選民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作了《關于公示語翻譯的幾點思考》的主旨發言,指出公示語是社會用語的一個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清晰的基本特征:公眾性、功利性、多元性、創新性和簡明性。(羅選民,2006)呂和發認為,由于公示語具有嚴格的規范性、標準性和沿襲性,進行公示語的漢英翻譯必須在漢英兩種文化中對相同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語進行一對一的漢英對譯。(呂和發,2004)童祉穎指出公示語的翻譯要盡量遵循借譯原則,采用國際通用表達方式;把握英漢文化差異,將譯文讀者的文化習慣放在首位;適當的注意修辭知識,(童祉穎,2007)力求所翻譯出來的公示語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公示語的雙語效果主要是為了能給那些在中國卻只懂一點點中文或不懂中文的外國人提供一些方便,使他們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方便和舒心。因此英語論文題目,雙語公示語的最前提的作用就是要達到語言清晰明了,意思表達清楚,沒有歧義,即達到原是語言的功能對等效果。并且功能對等也是最基本的翻譯要求論文范文。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奈達師從幾位著名的結構主義語言大師,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語言學家,曾任美國語言學會主席。但這位在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遠離學術重鎮,默默地在美國圣經協會供職半個多世紀。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圣經》翻譯展開。在《圣經》翻譯的過程中,奈達從實際出發,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 詞匯對等,2. 句法對等,3. 篇章對等,4. 文體對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源語的文化內涵。

    事實上,在漢語中很難找到一個完全與英文對等的句型來表達同樣的內涵。于是,譯者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即用目的語中相應的詞匯直接說明、解釋原文的內涵,以使譯文讀者更易接受譯作。根據奈達的翻譯理論,文化差異的處理是與從語義到文體將源語再現于目的語緊密相聯的。只有當譯文從語言形式到文化內涵都再現了源語的風格和精神時,譯作才能被稱作是優秀的作品。

    第8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模糊語言 文學 表現功能

    一、引言

    模糊語言(vagueness)是自然語言的一種必然屬性,它是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它的模糊性緣于對客觀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和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確定性。但正是自然語言的這種模糊性,使它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富有表現力。在英美文學作品中,這種模糊語言藝術用得很廣。作者往往在作品中故設模糊性語言,通過雙關、委婉、暗示等手法,以創造某種意境,表達某種情感,從而達到文學作品的語言模糊美和情節表達美。

    二、模糊語言的基本特征

    關于模糊語言有這樣的解釋:第一,認為模糊語言,作為一種所指范圍邊界的不確定性語言,是指外延不確定,內涵無定指的特性語言。“它有一個應用的有限區域,但這個區域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即:語義的表達不分明、不清晰的語言便是模糊語言。第二,模糊語言是建立在“清晰”和模糊的相對基礎上的,是一種有“亦此亦彼性”語言,有不精確性。形式邏輯排中律認為:兩個矛盾的概念,不能同時都是假的,必須一真一假,沒有第三種可能。而模糊語言則恰好是恰巧是對排中律的突破。它表達的概念是亦甲亦乙。以上兩種解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模糊語言的語義不明確,內涵豐富,有較大的概括性。而英語是一種自然語言,它毫無例外的帶有人類語言的共同特性,即模糊性。

    在一些英美文學作品中,模糊語言也得到巧妙大量的運用。從語言學的觀點看,語言是用于人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人們相互之間交往的一種符號體系,一種信息的載體。文學自身的特點是通過塑造典型形象傳達出文學家對生活的認識和審美體驗,所以,文學注定要用人們通用語言來表達那種不可言傳的東西,而這種語言既要作家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和審美體驗,又要溝通作家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只有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文學語言,它完全不同于普通語言,內涵遠比普通語言豐富,有暗示性、心理蘊包性、妥帖性、獨創性、音樂性等。而且,文學作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靠形象思維來完成的,而形象思維的主要思維活動則是模糊思維。作家的構思過程基本上是一種模糊思維的過程,而讀者的理解過程又是一種對作家模糊思維的接受和延續。因此,我們又可以說,文學作品是一種模糊信息的載體。同時,文學作品的另一面是含蓄,含蓄本身就有模糊的餓性質。因此,模糊語言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就是藝術性的模糊語言。換言之,藝術性模糊語言,是文學作品中帶有模糊特征的藝術語言,而模糊語言運用更好的實現了語言文學的表現功能。

    三、文學語言普通語言和文學的模糊性表達

    首先,文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文學的本質特征是審美,塑造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字形象。因此,文學作品中的真不同于自然的真。在作品中,作家并不對事件或人物進行真實的敘述和描寫,只是把現實中、真實的事件、人物作為敘述和描寫的依據,在此基礎上運用典型化的規律創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文學作品中的自然和人物飽含了作家的主觀感情和體驗,和現實生活有一定的出入,甚至很多時候不合生活邏輯。關于這一點蘇珊?朗格曾說過:“這種創造物指藝術品)從科學的立場和生活實踐的立場上看,完全是一種幻覺。這種創造出來的幻想可以令人聯想到真實的事件和真實的地方,就像歷史性小說或是描寫某一地區風貌的小說可以令人回憶往事一樣。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創造出來的幻想卻是一種不受真實事件、地區、行為和人物的約束的自由創造物”。由此可見,文學作品中的藝術不同于普通生活中的客觀世界。文學作品只求藝術世界的真,而不是客觀的真,這樣的文學作品中的藝術世界有時是不合邏輯的,甚至是離奇怪誕的。因此,文學語言與普通語言就具有明顯的不同:普通語言要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經的住客觀生活的檢驗,不能有半點模糊;文學語言是文學作品的符號世界,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只要符合藝術世界,合乎作家的情感邏輯就可以了。因此,在文學創作的傳達階段,作家為了使情感更儲蓄、深刻,常常使用模糊性的文學語言,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更好地發揮文學語言的表現功能。

    文學語言,尤其是詩歌、散文,它不同與科技文章,不是對具體事物的科學說明,而是要創造一種美的意境,傳達詩的意象,使詩超越的存在,以取得意在意外,情在辭外之效。這種意象,這種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模糊修飾語的作用來表達,模糊修飾語可創造一種意境,產生一種凝練、生動、形象的語言魅力。

    Soft is the strain when Zephyr gently blows.

    And the smooth stream in smoother Numbers flows.

    But when loud Surges lash the sounding shore.

    The hoarse, rough verse should like the torrent roar.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這首四行詩前兩句用了模糊修飾詞soft形容strain,gently修飾blows, smooth 修飾stream,smoother修飾Numbers, 描繪出一副微風輕拂,溪水潺潺的柔和景色。后兩句話鋒一轉,用了另兩個修飾詞loud對Surges, sounding對shore,hoarse和rough對 verse,torrent 對 roar,展現出了一個驚濤拍岸,激流咆哮的激烈畫面。如果去掉這些模糊修飾語,詩就失去了詩的意境和詩的美感。

    從語言功能看,普通語言也區別與文學語言。語言都具有指稱和表現兩大功能。實際運用中語言的指稱和表現功能總是重合在一起,“指稱”使語言同現實聯系起來,“表現”使語言具有了更多的心理內涵和感彩。對此,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論述過:“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事物的名稱,而是概念的音響形象。后者不是物質的聲音、純粹物理的的東西 ,而是這聲音的心理印跡,我們的感覺給 我們證明的聲音表象”。索緒爾強調的正是語言的指稱和表象。語言的指稱和表現功能在實際生活中和文學作品中,側重點不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語言側重運用語言的指稱功能。當文學語言用來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抒感時文學語言就不那么明確了。因為,情、情感體驗是不可言傳的,但又要把它傳達出來,所以,作家就用一些看似不確定的模糊語言進行描寫,在模糊中求得詩意的妥貼,這時文學語言的表現功能就顯得重要了。意識流小說語句模糊段落在作品中往往既有既能生動靈活又能相對準確的表達人們復雜的情感和潛在意識的作用。美國意識流大師威廉?福克納就不時的在他的作品中運用模糊段落,表意“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這喧嘩和驛動,卻沒有任何意義的主思考。(Lee,1993,59-63) 我們看喬依斯《死者》中運用模糊的妙筆之處。

    …other forms were near. His soul had approached that region where dwell the vest hosts of the dead. He was conscious of, but couldn't apprehend, their wayward and flickering existence. His own identity was fading out into a gray impalpable world: the solid word itself. While these dead had one time reared and lived in, was dissowing dwindling (Pickering, 1974:564)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看到主人公在妒忌他人之余,感到他的愛情生活實際上是膚淺的、蒼白的、模糊的。他聯想到“他的靈魂已接近那個住著大批死者的領域,他的自身正消逝到一個灰色的無法捉摸的世界去”。這種對模糊聯想的描寫段落,既符合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又可以進一步展開下面的故事情節。如若把模糊的,耐人尋味的東西說破,作家的風格不僅表失殆盡,作品也驟然變得毫無韻味。

    其次,從作家的創作看。在作為創作語言最重要的現實生活中,無不充滿著模糊的現象,并在極大程度上與模糊思維密切相關。生活的模糊和創作思維的模糊使作家創造的形象并非絕對的清晰,結果導致語言運用上的模糊性。創作過程一般分為心理表象的感知階段、審美意象的孕育階段和藝術形象定性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作家創造性的思維,從而感知階段到孕育階段始終伴隨著鮮明的形象性。

    藝術形象的模糊性和生活的模糊、創作思維的模糊性有密切的關系。作家的形象思維始終伴隨著情感,情感本身也是復雜的,有時連作家自己也不能主宰,不能確定自己的情感導向,所以,形象思維具有模糊性的特點。創造客體的模糊性和創造主體情感的模糊性,直接影響創作思維的精確性。這樣,藝術傳達階段的語言運用必然帶有模糊性特征,模糊語言的運用使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生活畫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同時也大大豐富了文學語言的表現功能,給讀者以朦朧含蓄、撲朔迷離、不可窮盡的想象空間。

    It was a typical summer evening in June, the atmosphere being in such delicate equilibrium and so transmissive that inanimate objects seemed endowed with two or three senses, if not five. There wa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ear and the far, and a auditor felt close to everything within the horizon. The soundlessness impressed her as a positive entity rather than as the mere negation of noise. It was broken by the strumming of string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apter 19)

    這段文章中把“沒有生命的東西”描寫成“仿佛有了兩種或者三種感官,即便不能說有五種。遠處和近處,并沒有分別,凡是地平線以內的東西,聽的人都覺得,好像近在眼前。”(《德伯家的苔絲》,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9章,第185頁)這種通感手法的應用,就是通過語言表面的模糊實現特殊的藝術效果,使讀者去意會那美麗的“典型的夏季黃昏”。

    最后,從文學欣賞的性質看,作為一種審美認識活動的文學欣賞,它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優秀的作品是為了讓讀者在形象之外有所發現和補充。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往往是在讀者利用想象進行再創造時潛移默化的實現的。在文學欣賞的過程中,讀者面對作品,首先接觸到的是作品的語言外殼,讀者通過對語言的閱讀,理解語言的隱喻義和內涵,而語言的隱喻義和內涵的實現又是離不開文學語言中、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語言的。所以,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為讀者欣賞作品時的想象、審美、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于江龍、胡 鵬:《英語歧義的語用價值分析》,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6。

    [2]廖立方:《論英語新聞中的模糊語言》,《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張爍石:《高校英語教學中模糊語言學的語用價值》,《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第9篇:公共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混凝土作為水利工程中占據比例極高其較為基礎的材料,其施工效果不僅會受到自身原材料質量及具體施工工作的影響,還容易在水利工程的特殊施工環境中出現一些列的變化,從而呈現出裂縫、蜂窩、露筋、麻面等問題,嚴重破壞水利工程的質量,使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降低。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員對于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工作極為重視,近年來,為了徹底地解決混凝土施工中的各項常見問題,目前,施工單位人員更是加強了對于相關應對策略的探索。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幾點常見問題分析

    1、裂縫問題

    裂縫問題使混凝土施工長期面臨的重要問題,誘發此問題的原因,既可歸為混凝土自身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施工質量的缺陷,比如,水泥的水化熱反應比過高,還可歸為其在施工中的內部與外部溫度差距過大,比如,冬季混凝土施工外部環境過低,或者缺乏充足的防水、保濕、隔熱養護等,比如,夏季的混凝土施工缺乏對于太陽直射的隔絕措施。同時,在水利工程中,該項問題的出現還可歸因于水利工程的多水環境,使混凝土的內部結構浸水或受潮,比如,混凝土在高溫環境中出現凍融反應。

    裂縫問題一旦出現,不管是局部的細微裂縫(縫寬在0.2mm以下,縫深在30cm以下),還是大范圍的深層裂縫(縫寬處于0.3mm到0.5mm之間,縫深在100cm到500cm,包括前后的端值),抑或著是貫穿型的結構性裂縫(縫寬在0.5mm以上,縫深則在500cm以上),都會降低水利工程的整體結構穩定性、硬度與強度,使水利工程整體建設效果受到極大地破壞,從而致使水利工程的建設效益明顯降低,并極大地提升混凝土工程修復的資金投入。

    2、蜂窩問題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員對于砂石的孔徑控制缺失,或者是未能對大塊砂石進行處理,或則是在進行配比時,水泥與砂石二者缺乏合適水量,又或者是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不充足、攪拌不夠均勻、搗振密實度不足等,都會使混凝土工程的石子之間呈現出孔徑不一的縫隙,進而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此外,混凝土攪拌過程中,下料的過低、過高或者是不均勻,使砂石出現離析的現象,也會誘發混凝土的蜂窩。

    3、麻面問題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表面呈現出坑洼、缺漿、麻點等問題,都會使混凝土表面變得粗糙、不光滑,這便是麻面問題。誘發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施工中,模板表面未經過徹底地清理,而存在水泥砂漿、灰塵、積水等附著物,進而致使拆模施工中,混凝土表面受到破壞。同時,施工人員在對澆水潤濕混凝土的過程中,還可能因為未澆筑模板,或者澆水的水量不足等,致使施工中混凝土的水分被吸走,從而使得混凝土失水呈現出麻面。

    二、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1、裂縫的應對

    1)預防策略。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初期裂縫的出現,多是由表面溫度驟降的問題引發,在進行澆筑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努力將溫差控制于合理的范圍,以避免溫度裂縫的出現。比如,施工人員應當在在澆筑完成后,利用塑料薄膜或草墊子對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的養護,并且在完成拆模施工后,再一次對暴露于空氣中的部分實施必要的保溫養護。

    2)處理策略。一旦混凝土裂縫出現,施工人員就要努力針對不同的裂縫,開展及時妥當的處理,其處理的方式當前主要包括表面修補、錨固、內部灌漿這三種。表面修補是指施工人員要沿著微小的裂縫,粘貼防滲層、橡膠皮板,或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環氧玻璃絲布等對縫口進行嵌縫修補。錨固是指施工人員以預應力錨索對混凝土進行適當的加固,以使混凝土工程達到規定的受力狀態以及整體性。內部灌漿處理則是指混凝土工程出現貫穿或深層裂縫時,施工人員利用水泥材料進行灌漿,或使用水溶性的聚氨酯、水玻璃、丙凝等,對縫隙進行堵漏化學處理。

    2、蜂窩的應對

    施工人員在進行混凝土攪拌的過程中,應當嚴格做好對于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選擇,避免存在孔徑過大的砂石等,而且還要按照下料順序進行下料及充足、均勻地攪拌,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且要及時地對進行分層攤鋪的混凝土進行均勻、適度的搗振,避免漏振或過振現象出現,并認真檢驗模板的穩固度與縫隙的密合程度,以盡量降低蜂窩出現的頻率。同時,如果蜂窩已經出現,施工人員要采用水泥砂漿(比例為1:2)對小蜂窩進行抹平處理,并將縫隙壓實,而較大的蜂窩,則要鑿除周圍的松散、薄弱顆粒,秦立干凈后,利用細石混凝土填塞蜂窩,并且將壓漿管等埋設在內,并涂抹壓漿管的表面,使其形成封閉環境。

    3、麻面處理

    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要求,將模板清理干凈,避免模板表面存在任何污物或雜物,并且在澆筑之前,對模板及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澆水潤濕,同時將模板縫隙填充嚴實,利用隔離劑對模板進行涂刷,以避免混凝土水分被吸走,還要進行分層搗振施工,以排除混凝土表面存在的氣泡。

    三、結語:

    混凝土這種基礎建材,直接決定著水利工程在使用環境中的質量狀況,及其最終使用壽命,當前裂縫、露筋等各種問題的存在,便直接呈示著其對水利工程的不良影響。因此,施工人員必須在新時期,努力加強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并致力于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予以這些問題徹底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徐晶. 論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與防范策略[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

    [2]周忠誠.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與管理措施[J]. 河南科技,2012(14)

    [3]王淑娟,李文.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08(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