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預知未來范文

    預知未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知未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預知未來范文

    Voice: Iceberg! Right ahead!

    Elizabeth (Host): Titanic. Who could forget the movie’s 1)epic 2)recreation of the ship’s sinking in 1912? But, remarkably, the story of the Titanic was first told 14 years before the ship left port in this book, almost exactly foretelling the ship’s name, the iceberg, and the month of the disaster. How could that be possible? Do 3)premonitions really happen? The answer may lie where we all begin, with our mothers.

    Lynn Dorman’s daughter Ally is a healthy, happy 20 year-old, but her bright future almost never was; something Lynn sensed while Ally was still in her 4)womb. And when did you start having a feeling something might be wrong with the baby?

    Lynn: Probably end of my second 5)trimester.

    Elizabeth: But when Ally was born, she looked to be this beautiful, healthy baby. At that point, did you feel at all relieved?

    Lynn: I remember holding her and having that feeling that something was really wrong with her, just a feeling that something was not right.

    Elizabeth: Did you say anything at that point to your doctor?

    Lynn: Oh, yeah, I did.

    Elizabeth: Lynn did more than just tell her doctor. Sensing the clock was ticking on her daughter’s life, she risked being ridiculed as a 6)hysteric, and rushed Ally to the emergency room—three times.

    Lynn: They checked her out and they said, “She’s fine. Here are your discharge papers” and I refused to sign them.

    Elizabeth: At that point they’re starting to think, “We have a mom with 7)post-partum depression”.

    Lynn: Yes.

    Elizabeth: Before the psychiatrist could arrive, 8)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Dr. Bashara Freige stepped in. Lynn told Dr. Freige she had more than just an 9)ambiguous concern, she 10)pinpointed a problem in Ally’s 11)abdomen. How did you know that?

    Lynn: I just…it just came to me like that.

    Elizabeth: Lynn had 12)nailed it. Ally had a rare, undetected infection outside her small 13)intestine. It was caught just in time. They told you that, in fact, if she hadn’t had that surgery, she could have died.

    Lynn: Yes, she could have.

    Elizabeth: It’s a 14)compelling story, but is it really possible that Lynn was experiencing something beyond everyday motherly instinct? Doctor Larry Dossey thinks so.

    Larry: If you look at premonitions, in the literature the most common is that of a mother for something happening to her baby.

    Elizabeth: Dossey, who wrote a book called The Power of Premonitions, says they often come to us in our dreams, but they’re by no means ordinary dreams.

    Larry: One woman said, “The premonition dreams that turn out to be true are lit up from the inside”. So the vividness is one clue. Another clue is whether or not they’re 15)recurrent. Many of them that turn out to be true come back night after night as if they’re 16)clamouring for attention.

    Elizabeth: He says that along with 17)forebodings about our children, premonitions of disasters are the most common.

    電影原聲:冰山!就在前面!

    伊麗莎白(主持人):《泰坦尼克號》。誰能忘記那艘沉沒于1912年而在電影里華麗再現的郵輪?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故事首次在這本書[譯者注:指《泰坦號的沉沒》(The Wreck of the Titan)]中講述,是在該郵輪離港進行處女航的十四年前,書中幾乎準確無誤地預言了郵輪的名字、冰山和災難發生的月份。怎么可能會這樣?預言真的會發生嗎?答案可能存在于母體里,來自于我們的母親。

    林·多爾曼的女兒艾麗是個健康快樂的20歲女孩,然而她差點就與這個光明的未來無緣,因為艾麗還在母體里的時候,媽媽就感覺到哪里不妥。你什么時候開始覺得這個小寶寶有些不對勁?

    林:大概孕期六個月末。

    伊麗莎白:但是艾麗出生時,她看起來那么漂亮,那么健康。那時候,你有沒有感到如釋重負?

    林:我記得抱著她,仍然感覺她真的哪里不對勁,只是一種不祥的感覺。

    伊麗莎白:你那時有沒有跟醫生談過?

    林:有,我有。

    伊麗莎白:林不僅告訴了醫生,因為感覺到女兒的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她冒著被取笑為神經病的風險,三次抱著艾麗沖進急救室。

    林:醫生檢查完就說:“寶寶很好,這是你的出院單。”而我拒絕在文件上簽字。

    伊麗莎白:那時他們開始認為你得了產后抑郁癥。

    林:是的。

    伊麗莎白:在精神科醫生到來之前,傳染病專家巴薩拉·弗雷杰醫生走了進來。林告訴弗雷杰醫生,她的擔心并非毫無頭緒,她明確地指出艾麗的腹部有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

    林:我只是……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伊麗莎白:林終于說服了醫生。艾麗的小腸外部受到罕見的不易被檢查出來的感染。還好及時抓到病源,事實上,醫生告訴你,如果她不做手術就會沒命。

    林:沒錯,她會沒命。

    伊麗莎白:那是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然而林真的可能具有超越普通母親本能的預感嗎?拉利·多西博士認為有可能。

    拉利:說到預感,文學作品里最常見的就是母親對發生在自己寶寶身上的事情的預感。

    伊麗莎白:多西寫了一本名叫《預感的力量》的書,講述預感通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夢里,但那絕對不是普通的夢。

    拉利:有個女人說過:“能夠變成現實的夢都是迸發自做夢者的內心最深處”,所以首先夢境要逼真,然后就是是否反復出現,很多最終變成現實的夢境都會夜復一夜地到來,仿佛要引起做夢者的注意。

    伊麗莎白:他說除了對孩子有不祥之感,對災難的預言是最普遍的。

    March 11, 2011, an epic 18)trifecta of disasters hits Japan; an earthquake, a tsunami, and a nuclear meltdown, and an 18 year-old American boy claims he predicted it all. You say you have accurately predicted several things.

    Ryan: Correct.

    Elizabeth: Ryan Michaels claims to catalogue premonitions of disaster on his website. His entry from before the Tsunami specifically mentions explosions, earthquakes and flooding. And when did you get this premonition?

    Ryan: About nine months before it happened, I believe.

    Elizabeth: But author and 19)sceptic, Matt Hudson, doesn’t buy it. So what’s happening to people when they feel like they’re having a premonition?

    Hudson: The most likely 20)scenario is people just feel anxious about something, and so it’s easy to feel like, “Oh, maybe I have anxiety for a reason, maybe I’m sensing the future”. And then, looking back at an experience and…and labeling a thought as an example of 21)precognition or of premonition, that is mostly because of our tendency to see patterns in the world.

    Elizabeth: But what about this 22)bizarre case from 1950? A church in Nebraska, exploded during a scheduled 23)choir practice, but nobody was hurt. Why? Because all 15 people scheduled to be at practice that night didn’t show up.

    Larry: Nobody had a clue that anything bad was gonna happen, but yet everybody found some reason to not go to church.

    Elizabeth: So what does that tell you?

    Larry: I think that the unconscious works in very strange ways.

    Elizabeth: It certainly did for this man. Barrett Naylor is a Wall Street executive, a “24)brass tacks” kind of guy with no interest in the 25)paranormal. But Naylor cannot explain two life-changing moments he could not ignore. Each occurred as he stepped off his 26)commuter train after an hour-long ride into 27)Grand Central Station, heading into work. The first time was on the morning of the 1993 World Trade Center Bombing.

    Barrett: It was a feeling, “I don’t belong here today”. I just simply turned around, got on the train, sat down and went home.

    Elizabeth: The second time was on 9/11.

    Barrett: It’s not a physical feeling. It’s…I can’t even describe it.

    Elizabeth: Dread?

    Barrett: It wasn’t dread. It was…I got in there, a feeling came across me that it was not a day to be in the city.

    Elizabeth: Naylor regrets not warning others on that tragic morning. But his experience also gave Naylor a shared sense with people like Lynn, Ryan and so many others who believe in premonitions; believe that there’s something more to this world beyond what we can see.

    2011年3月11日,日本接連遭受了三場重大災難: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一位十八歲的美國小伙子聲稱他預言了這一切。你說你很準確地預言了幾件事情?

    瑞安:沒錯。

    伊麗莎白:瑞安·邁克爾聲稱在他的網頁上羅列了對該災難的一系列預言,他精確地記錄了海嘯前的爆炸、地震和洪水。你什么時候有這個預感?

    瑞安:我相信是地震發生的九個月前。

    伊麗莎白:但是作家兼無神論者馬特·赫德森并不相信。那么當人們感覺自己能預知未來的時候他們有什么事在發生嗎?

    赫德森: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們對某件事情太憂慮,所以很容易就覺得:“哦,可能我的憂慮是有原因的,我能預知未來。”于是,回顧發生過的事,并用一個想法加以標簽,以作為預知未來的例證,那主要因為我們有了解世界格局的傾向。

    伊麗莎白:但是如何解釋1950年的離奇事件?位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家教堂在預先安排好的唱詩班排練過程中爆炸,但無人受傷。為什么?因為預先安排好當晚在場排練的十五個人全部都沒出現。

    拉利:沒人知道厄運會降臨,只是每個人都有某種原因而沒去教堂。

    伊麗莎白:那你能得出些什么?

    拉利:我想是潛意識以奇怪的方式起作用。

    伊麗莎白:對于這個男人當然也不例外。巴雷特·內勒是華爾街的一名主管,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對詭異的事件毫無興趣。但他無法解釋那難以忘懷的兩次生命攸關的時刻。每次都發生在他坐了一小時的通勤列車到達中央車站,走出列車前往公司上班的時候。第一次是1993年早上世界貿易中心的爆炸。

    巴雷特:我有種感覺:“今天不該在這里”。于是我就轉身、上車、坐下、回家。

    伊麗莎白:第二次是9·11事件的時候。

    巴雷特:那不是一種身體上的感覺,我都難以形容。

    伊麗莎白:是恐懼?

    巴雷特:不是恐懼。那是……我到達那里,有感覺告訴我今天不應呆在這個城市。

    伊麗莎白:內勒很遺憾沒能在那個悲慘的早晨提醒其他人,但是他的經歷使內勒、林、瑞安,以及其他很多相信預感的人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些東西超越我們的感官而存在。

    小鏈接

    1898年,美國作家摩根·羅伯森寫了一部名叫《徒勞無功,或泰坦號的沉沒》(Futility, Or the Wreck of the Titan)的小說。小說講述了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巨輪,名為泰坦號,從英國首航駛向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是人類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是最豪華的客輪,船上的裝備極盡奢華,滿船裝載的都是有錢的乘客,人們在巨輪上盡情享受。但是,這艘巨輪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慘地沉沒,許多乘客葬身海底。

    第2篇:預知未來范文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又這樣度過了八個星期,這八個星期仿佛只是八分鐘,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原來時間真的可以過得這么快,快的讓你喘不了氣,跟著它快速的腳步奔跑。

    但是在這八個星期里,我們又收獲了什么呢?

    是收獲了別人眼里的高分?還是成為了別人眼里的學霸?不,都不是,我們收獲的不過是那一張張白色的試卷,我們這八個星期的努力也許就是為了這張試卷,后面的八個星期又是為了另一張試卷,難道我們一個學期里,就是為了這兩張試卷而進行奮斗嗎?進行拼搏嗎?

    第3篇:預知未來范文

    技職教育,產業與就業的無縫銜接

    《職業》:請您介紹一下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情況。

    譚仰光:20世紀60年代,臺灣由農業發展逐步轉向工業發展,并以發展勞動力密集型工業與輕工業以及傳統制造業為主,于是積極增設高職學校,推展職業教育;并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也積極設置職業訓練中心,推展職業培訓工作。

    1968年,臺灣舉辦了第一屆技能競賽大會;1971年起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第20屆);1993年在臺北主辦第32屆世界技能大賽,臺灣奪得18塊金牌、10塊銀牌和4塊銅牌。

    1970年至2000年這一時段內,臺灣高職學校發展迅速,高中與高職之比率轉成3:7。部分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部分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經濟快速衰退,引發企業界裁員潮,失業率快速攀升。高職學校逐步萎縮;高中與高職之比率再回轉成7:3。職訓中心逐步減縮訓練班次與人數;推出各項輔導失業者再就業訓練計劃;大量委托大學院校推廣中心、職業團體、民間專業團體、補習班等開辦短期多樣化的進修訓練。

    《職業》:臺灣技職教育和職業培訓有什么好的經驗?面臨哪些挑戰?

    譚仰光:1990年代起,在產業發展從技術密集型邁向研發型的過程中,部分教育界人士產生了一個觀念上的錯誤導向――把“邁向”誤認為是“取代”,一味盲目地在人才培育方面提高層次(學歷的層次而非質量的層次),把很多好的高職提升為專科、把專科提升為技術學院、把技術學院提升為科技大學,并紛紛增設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結果碩士、博士一大堆,而真正有專業、懂實務的技術員及工程師卻找不到。

    同時因為沒切實弄清楚產業分類與行職業分類的定義,搞不清楚究竟服務業(三產)需要哪些人才,以致餐飲、觀光、美容科系一窩蜂開,工科卻招不到人,逐漸萎縮。

    職業培訓機構的數量與規模逐步減縮,技能人才培養的責任偏向技職院校。

    文憑主義與士大夫觀念再度抬頭,大專院校迅速擴增,高職學校未增反減,且實習課程縮減,學生多以升學為優先。于是一方面企業界的人力短缺,另一方面學校畢業生的學用落差和就業銜接問題嚴重。

    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轉變和轉型,導致了從工作崗位上下崗的人數增加。于是各職業培訓機構的主要職責,已不在高技能人才的建設,而重在如何幫助下崗的勞動者再上崗。

    少子化的浪潮來襲,高等教育設施膨脹過頭,使很多學校開始出現招生不足的狀況。

    《職業》:您認為技職教育未來的趨勢是什么?

    譚仰光:專家們呼吁厘清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產業,因為有人經常混淆了兩個觀念,其一,要弄清“產業”與“職業”(職能)的關系;其二,要注意“產業鏈”所牽連到的產業。

    專長類別與產業類別間是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是一種交叉的矩陣關系。不要直接把產業別當成科別。

    加強實施和推動“校企合作”,減低學用落差,加強就業銜接。

    探討推動德國模式――雙軌制/二元制(Dual System)職業教育訓練模式的可行性。

    大學院校的適度減量或合并。

    世賽成果,技職教育的最佳課標

    《職業》:您認為世界技能大賽的成果如何轉化到學校的日常教學中?

    譚仰光:有兩段話可以很好地答復這個問題:一個是張立新司長的講話,他說從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取得的優異成績,以及后續開展的宣傳活動等方面來看,在國內營造了良好的競賽氛圍,從而推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建立起整套系統;另一個是廣州工貿技師學院湯院長的講話,她說世賽的技術規范、技術說明代表了這個項目、行業的最前沿技術,把這些轉化到技職教育、職業培訓的項目課程上,轉化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標準,就能把世賽成果與學校教學連成一條線。

    學校這次把世賽評估顧問珍妮?夏克頓女士請來,珍妮女士也講到世賽每個項目的內涵是按照當前行業、企業的發展每兩年更新一次,世界技能競賽的技術規范代表了行業、企業最新的發展情況,這是技職教育的最佳課程標準。

    工匠精神,職業人與職業精神的二重奏

    《職業》:當前,“工匠精神”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一個話題,請問您是怎么理解“工匠精神”的呢?

    譚仰光:“工匠精神”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職業人,二是職業精神。

    首先,關于世賽金牌的問題,這次比賽回來后,大家都在熱議誰拿幾塊金牌、誰取得了什么項目的金牌等問題。我說大家要記得一點,世界技能競賽規定單人項目參賽選手的年齡在23歲以下,為什么要規定23歲以下呢?這項比賽40年前創辦的時候,名為“國際職業訓練比賽”(IVTC,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Competition),就是一個職業訓練的比賽。這個比賽源起并不是比各國誰的技能最好,而是在比哪國的職業培訓辦得最好,摘得獎牌數量多的國家就表明此國的職業培訓做得比較好。接下來,就是彼此的觀摩,你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這個項目做得這么好,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職業培訓的競賽。因此,如同西蒙?巴特利主席所講,不要把競賽的核心價值全部擺在比賽上,要從比賽向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轉化。

    第4篇:預知未來范文

    2010年8月17日,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

    那天的上午,艷陽高照,萬里無云。我與父親來到了滬寧高鐵昆山南站,這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車站,因為鐵軌是架在高架橋上的,且從上海至南京間,鐵軌沒有一絲縫隙,時速達350km/h的高速動車就整日奔馳在這條鐵軌上。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高速鐵路,為的就是去上海一睹世博的芳容。

    走上站臺后,我細心觀察:鐵軌下沒有石子,全是厚厚的水泥板。另一邊,京滬高鐵的水泥板正在鋪設,工人們繁忙的身影就穿梭在這個極似鳥巢的車站中。動車進站了,當我找到座位坐下后,不禁感慨萬分,科技真是厲害,能制造出與疾風爭快慢的火車!

    父親也感慨道:“這真不錯,人的思考探索能力太強了!你還記不記得以前爸爸工作時坐的火車?”我連說:“當然,當然,永遠也不會忘的!”

    小時候,我們一家住在杭州,父親在杭鋼工作。那時,用煤作動力的老式車頭還未被淘汰,我就常與爸爸一起在車頭上玩。火車拉的是鐵水、鋼筋之類的東西,速度也特慢,但卻是童年的我最親近的伙伴。后來幾年間,內燃機車逐漸淘汰了老式機車,我也常去新家伙那兒玩兒。在那時,許多人都沒機會進入機車駕駛室,我卻對駕駛室內了如指掌,甚至還經常向同齡的伙伴們炫耀呢!呵呵,鐵路與我的童年是不可分割的。

    客居在外,不可能不思鄉。于是,火車又成了維系我與家鄉聯系的使者。記憶中,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與父母一道回鄉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也是難得的家庭團聚的時候。家鄉的伙伴常常羨慕我能生活在大城市中,更渴望了解對他們來說還很稀罕的火車。于是,我就成了他們的老師,將自己與火車的故事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

    當父母改行去開店之后,新型火車也橫空出世。那就是國人引以為豪的動車。動車大大加快了火車的速度,也使我們一家能從更遙遠的昆山以更快的速度回到家鄉。而多年來見證這些變化的,就是車票。我使用過的近百張車票至今仍被我好好地收藏著。

    “旅客們,上海站就要到了,請大家做好下車準備……”什么?我頓時被驚醒過來,才這么點時間?爸爸看了看手機說:“才16分鐘。”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下車后,望著動車那潔白的車身,我不禁深思:火車,你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而我,是不是也該展翅翱翔了?上高中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追上你的步伐!而那兩張高鐵車票,似乎也在等待見證我新的進步吧?

    第5篇:預知未來范文

    [關鍵詞]生物質能源;未來環境

    中圖分類號:F326.2;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005-01

    0 前言

    人類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后,對于能源使用量與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并且向高能源方向建設。化石類能源在快速消耗過程中,化石能源數量在快速下降,生態環境問題越加突出。生物質能源一共擁有三種形態,并且能夠雙向清潔,屬于可再生能源范圍之內,現在已經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與太陽能與風能等能源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渠道。提高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及利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研究項目。

    1 生物質能源優勢項目及應用前景

    1.1 生物質電廠

    1.1.1 優勢分析

    生物質電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所擁有的原材料十分豐富,并且原材料還是可再生的,農業生產廢物或者是垃圾都可以作為發電原理。生物質電廠與其他能源電廠之間有著明顯優勢,水電及風電對于電廠建設環境有著十分嚴苛的要求,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但是想要保證生物質電廠的穩定運行,僅需要將原料運輸問題解決即可,對于電廠所在地并沒有任何要求,同時生物質電廠還是國家大力支持鼓勵的產業,在電能銷售上面具有較大的優勢。

    1.1.2 問題分析

    生物質電廠與任何電廠在經營建設中都存在一定問題,生物質電廠在投資上面所需要的成本要遠遠高于活力發電,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質電廠在投資建設上面所需要的成本就較高,同時生物質發電對于成本控制能力較低;原材料對于生物質電廠經營建設具有直接性作用,生物質發電燃料短缺是現在生物質電廠經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政府有關政策制定還尚未完善,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結構[1]。

    1.2 生物柴油

    石油是現在能源儲備中的重要組成,對于社會建設所具有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柴油是石油在經過處理之后所得出的原油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在軍事及交通等等領域內。生物柴油由于具有環保性能及可再生性能,已經成為生物質能源的重要產品。

    1.2.1 優勢分析

    生物柴油所擁有的原材料十分豐富,其中油料作物或者是水生物質油脂等等都可以成為原料有,在通過工藝加工之后就可以作為可再生柴油。同時,生物柴油還擁有良好的環保特點,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柴油內硫含量較低,在實際應用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數量較少,能夠降低對于人體的污染。

    1.2.2 問題分析

    在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中,主要限制因素就是原料問題,原料短缺會直接造成生物柴油生產成本過高,進而影響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我國現在主要使用大豆或者是菜籽油作為原料,與我國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筆者在研究之后問題,廢棄油與非食用油料物應該成為原料[2]。

    2 生物質能源發展建設分析

    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幾年世界石油市場價格在不斷上升,環境問題越加嚴重。在過去幾十年內,由于能源快速消耗,環境內二氧化碳等氣體數量已經增加了7倍以上。世界各國在能源研究上面,都將主要對象放在了新能源上面,其中生物質能源必將成為熱點課題。生物質能源在發展建設中會面臨較多的問題,同樣也是我國能源開放上面的一次機遇。我國要是能夠提高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質量,在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建設過程中,還能夠有效保護環境[3]。

    我國在生物質能源開放上面應該始終堅定不移,提高生物質能源在社會范圍內的影響力,讓人們都能夠了解到生物質能源對于經濟建設與環境的重要性,了解生物質能源能夠有效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問題。生物質能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不僅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具有一定社會效益。我國在生物質能源研究上面的時間較短,與國外研究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在部分技術研究上面場所出現的問題一直在限制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只有正確認識到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性,在能夠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工作,縮短我國與世界之間的差距,讓生物質能源在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同時,為我國營造一個良好的未了生活環境[4]。

    3 結論

    生物質能源開發與利用不僅僅具有經濟效益,還具有環境效益,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的觀點。筆者經過大量研究認為,生物質能源是能源發展中的必然形式,能夠有效解決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 肖麗娜,莫笑萍,許芳燕,曹杰.國外生物質能源發展潛力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2:61-64.

    [2] 陳艷,朱雅麗.中國農村居民可再生能源生活消費的碳排放評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09:88-92.

    第6篇:預知未來范文

    “未來的我...”突地,手機響起,打亂了我所有的思緒。我打開一看,原來是老媽。

    “沐雨晴,回家吃飯了!”老媽的河東獅吼從電話那邊響起,我在心底暗暗慶幸沒有開擴音,默默地將手機拿得離耳朵遠了一些。“知道了知道了!”我暗暗的在心底想,以后我一定不要像老媽一樣,變成母獅子。

    我慢慢地往家走,路過回家必經的死巷時,無意瞥了一眼,卻發現巷中不知何時開了一家店。我心中微微一怔,心底掙扎了一番,終是抑制不住心底的好奇,走進那家店,抬頭一看,店名叫未來之鏡。

    我走進店中,“客人,你好。”一道溫潤的女聲響起,從未被任何人這么鄭重的對待過的我微微一愣,更是加重了心底的好奇。

    “你好。”我說。

    “客人,你可以稱呼我為鏡花。客人,你是想要知道你的未來嗎?”

    我下意識的抬起頭,望向面前的女子。大概是我的表情太過直白,那女子溫潤一笑,卻并沒有解釋。

    “客人,請跟我來。”我仿佛受了盅惑似的,情不自禁的跟在女子,不,該叫她鏡花的身后。

    周身的環境突的一變,我這才發現,鏡花早已不見。我迷茫的打量著四周,越看越覺得四周很熟悉。

    突地,一名女子從我身旁走過,我下意識的要閃避,卻發現那女子穿透了我的身體。我有些驚異的打量著那女子,越看越覺得那女子的輪廓很熟悉。突地,我腦中一亮,那女子的輪廓和我一模一樣,不過要比我成熟得多。

    這是怎么回事?我的腦中突然響起鏡花剛才說的話。難道,這便是我的未來嗎?我的心中微微一驚。看打扮,那女子過得并不好。身上穿的全都是地攤貨。

    突地,我看到那女子走到一家咖啡廳,對著一對男女,怒聲道:“杜子騰,你的得起我嗎?我為你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只為了供你讀上大學!”那男人說:“哼,你哪一點都不如若兒,學歷才初中畢業,長得丑,行為粗俗,又不愛干凈。那套房子就當我給你的分手費。”那女子一怒之下,把那對男女面前的咖啡潑到男人身上,氣沖沖的回了家。

    她靠在墻角,把臉埋在膝蓋中肩膀一抖一抖的,口中還小聲呢喃:“老媽,老媽。”

    我看著,耳邊傳來了鬧鐘的鈴聲,緊接著的,是老媽的大吼聲:“沐雨晴,起床了!”我第一次覺得老媽的聲音這么可愛。

    第7篇:預知未來范文

    今年智能終端領域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就是“四核處理器”開始成批上市,由于上游幾大芯片廠商高通、三星、NVIDIA相繼推出了驍龍、三星Exynos、Tegra3等系列的四核產品,加速了硬件廠商在新品研發、推廣上的動力。從搶先的HTC OneX至四核版魅族MX,采用四核處理器的智能手機陣營陸續迎來了三星Galaxy SIII、小米M2、天語大黃蜂II、聯想K860、華為D1和中興U985等機型。

    一般而言,處理器的核心數越多,對應產品的使用速度就將越快,Android系統上“安兔兔”等常規測試軟件用數據表明,四核手機的整體得分均能維持在9000以上的高位上,碾壓了曾經主流的雙核產品。同時也意味著在單位時間內,采用四核處理的智能手機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務處理、順暢的游戲體驗和視頻解碼等工作。

    當然,四核手機若要表現出最佳的性能,不僅只有一款核心,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內存(1GB以上)、集成在內的顯示芯片等參數,它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缺一不可,否則就會是一個難以發揮最好效果的“空核”。而伴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更新制程的四核處理器無論是發熱量還是耗電量上都將會有長足的進步,從而減少電池的消耗,延長智能手機的待機時間。

    只要用心觀察便不難發現,采用四核處理器的產品和品牌,除三星外幾乎都是國產品牌,且均集中在Android操作系統的陣營內。蘋果的iPhone與微軟的Windows Phone8并沒有一味的拉高硬件配置的上限,這不僅與操作系統運作的方式有關,也和廠商市場品宣的側重點脫不開關系,蘋果似乎從來沒有將硬件參數作為宣傳的重點。且新iPhone5采用的A6雙核處理器測試得分遠高于市售所有雙核、四核智能終端產品,不僅展現出處理器構架的優異性,也再次向其他廠商說明軟硬件緊密結合的重要性,這些恰恰都是Android陣營的軟肋。

    雖然業內許多資深人士、如索尼、摩托羅拉、微軟等廠商高管均認為四核手機的軍備競賽是可笑的,這種技術尚不成熟,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軟件應用均沒有及時跟進,無疑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但除了消費者能看到的外觀和無法憑借宣傳進行的使用體驗外,能夠剩下的無疑只有更高、更強的硬件配置這個噱頭了,所以隨著智能手機不斷調整,四核處理器一定會成為Android陣營的高端標志,對蘋果iOS與微軟的Windows Phone8來說,則意義不大。以小米M2為代表的國產“性價比”產品則會將四核智能手機的均價拉低至2000元左右,至年末物美價廉的四核手機將會和去年標榜高頻雙核的智能產品一樣,給消費者以更多的選擇。

    采用四核處理器智能手機代表作

    中興Grand Era

    處理器 Nvidia Tegra3 1.5GHz四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 Android 4.0

    屏幕尺寸 4.5英寸(分辨率1280×720像素)

    運行內存 1GB

    機身存儲 8GB(MicroSD卡,支持App2SD)

    攝像頭 前置13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網絡 GSM、TD-SCDMA

    機身尺寸 133.0mm×66.2mm×8.6mm

    重量 115克

    中興Grand Era采用了業界最新的

    OGS技術,使手機的重量更輕、

    厚度更薄、屏幕透光率更好。

    機身厚度達到8.5毫米的超薄程度,

    并采用金屬漸變鉆石鍍炫彩外觀,

    支持移動制式的TD-SCDMA網絡,

    為為數不多的移動3G機型增加實力

    強悍的競爭籌碼。

    魅族MX四核版

    處理器 MX5Q 1.4GHz 四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 Flyme 1.0

    屏幕尺寸 4英寸(分辨率為960×640像素)

    運行內存 1GB

    機身存儲 32GB/64GB(不支持MicroSD卡擴展)

    攝像頭 前置3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網絡 GSM、WCDMA

    機身尺寸 121.3mm×63.3mm×10.3mm

    重量 139克

    相比雙核版,魅族MX 四核版的最大提升便是性能表現,使系統運行更為流暢,游戲和多媒體性能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再加上經過優化的Flyme系統,能夠讓用戶在使用中感受到魅族的誠意。它不僅在國內取得了成功,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與香港電訊盈科PCCW的合作也讓魅族順利突破國內市場,邁向了國際舞臺,讓世人見識到了Made in China的真正含義。

    聯想樂Phone K860

    處理器 三星 Exynos 4412 1.4GHz 四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 Android 4.0

    屏幕尺寸 5英寸(分辨率為1280×720像素)

    運行內存 1GB

    機身存儲 8GB(支持MicroSD卡擴展)

    攝像頭 前置2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網絡 GSM、WCDMA

    機身尺寸 143.54mm×74.44mm×9.6mm

    重量 193.5克

    聯想樂Phone K860在四核領域頗具性價比。現在市場中無論是三星的Note還是其他品牌的大屏幕產品,均無法與樂Phone K860相較。如果消費者急切的需要四核、720P和5英寸等參數進行生活、工作等方面輔助的話,樂Phone K860會是現在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天語V8(大黃蜂2)

    處理器 Nvidia Tegra3 1.5GHz 四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 Android 4.0

    屏幕尺寸 4.5英寸(分辨率為1280×720像素)

    運行內存 1GB

    機身存儲 16GB(不支持MicroSD卡擴展)

    攝像頭 前置1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網絡 GSM、WCDMA

    機身尺寸 134.6mm×67.4mm×9.9mm

    重量 152克

    第二代天語V8大黃蜂相比第一代大黃蜂W806手機全方位都有了質的提升,綜合表現達到了天語的巔峰水準,同時達到國產手機的巔峰水準。在國產品牌四核亂戰之時,天語V8的出現無疑讓消費者們多了一種頗具性價比的選擇。

    4英寸以下屏幕淪為低端

    去年三星Galaxy Note之初,許多人并不看到超大屏幕的設計,認為這已經背離了智能手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不過就在三星Galaxy SIII銷量突破2000萬之際,Galaxy Note在全球的銷售量也已經突破了1000萬臺。除硬件廠商外,采用大屏幕的智能手機也成為了運營商的最愛,就在蘋果iPhone5的前夜,中國聯通大批上架了了新型千元左右價位的3G智能手機,其中屏幕最小尺寸為4英寸,且均為雙核芯片,4英寸雙核手機合約套餐價為1399元、4.5英寸雙核手機合約套餐價為1599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相應屏幕尺寸的產品合約價已被拉低了近兩千元。雖然大多為國產品牌產品,但也明顯標識出對廠商和消費者來說,智能手機的屏幕大小已經成為區分高中低三檔產品的直觀參數。

    屏幕尺寸多樣化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件好事,選擇范圍會更多,并根據自身的需求、如從應用需求、便攜性等方面考慮,在琳瑯滿目的機海中會更加容易捕獲心儀的產品。但對應用開發者來說則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款軟件應用開發之后,開發者需要在不同尺寸上的屏幕測試兼容性,屏幕尺寸大小與分辨率的不統一造成了他們后期巨大的工作壓力和調整時間,這也是Android陣營碎片化的結癥之一。在沒有像iOS與Windows Phone那統一標準前,Android平臺一款軟件的時間周期要遠遠大于其他兩個系統,而實際收益卻不理想,所以曾一度出現開發者叛逃至其他系統平臺的事件。

    消費者在期待屏幕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便宜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與之配套的軟件是否能跟上廠商“碎片化屏幕”的速度,就現今而言,Android陣營內除三星Galaxy Note軟件由廠商自身優化后外,其他大尺寸產品很難找到與屏幕分辨率100%吻合的軟件應用,游戲尤為如此。所以對喜歡在智能手機上玩樂的消費者,不妨等待Windows Phone8那4.5英寸的大屏幕,或加入iOS系統的懷抱。

    屏幕尺寸與分辨率

    屏幕尺寸的大小是按照屏幕對角線的長度進行測量,單位為英寸(1英寸=2.54厘米)。4英寸的屏幕就是表示屏幕的對角線長度為4英寸,4英寸就相當于2.54×4=10.16厘米。這個計算方法不僅適用于手機屏幕,電腦以及電視屏幕的尺寸都是通過這種方法計算的。而同尺寸大小的屏幕看起來不一樣大則是因為它們采用了不同的比例,常見的比例有16∶10、4∶3、3∶2等。屏幕的比例不同,實際顯示面積也不同,屏幕規格常用屏幕的長寬比來表示,長寬比越接近,實際顯示面積越大,這就是為什么標稱尺寸一樣的4:3屏幕顯得比16:9屏幕顯得大一些。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屏幕的精細程度,取決于屏幕大小與分辨率之間的關系。屏幕大小一定,分辨率越大,顯示效果越細膩;分辨率不變,屏幕越小,顯示效果越細膩。

    三星Galaxy Note2

    處理器 三星Exynos 4412 1.6GHz四核處理器

    操作系統 Android 4.1

    屏幕尺寸 5.5英寸(分辨率為1280×720像素)

    運行內存 2GB

    機身存儲 16GB/32GB/64GB

    (MicroSD卡,支持App2SD功能)

    攝像頭 前置19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

    網絡 GSM、WCDMA、LTE

    機身尺寸 151.1mm×80.5mm×9.4mm

    重量 180克

    Galaxy Note2雖然在外觀上有些SIII的影子,

    但是配色選用了穩重的灰色以及白色。

    Note2機身加入了金屬拉絲工藝,

    視覺上很有質感。作為跨界產品的第二彈,

    Note2屏幕尺寸被再次提升至5.5英寸,

    無論是用來辦公還是日常娛樂完全夠用。

    只是它需要使用者有能夠帶它出門的空間,

    畢竟“小平板”的尺寸不是一般衣兜能容納的。

    Google

    Galaxy Nexus

    處理器 德州儀器OMAP 4460 1.5GHz雙核

    操作系統 Android 4.1

    屏幕尺寸 4.65英寸(分辨率為1280×720像素)

    運行內存 1GB

    機身存儲 16GB

    (MicroSD卡,支持App2SD功能)

    攝像頭 前置130萬像素、后置500萬像素

    網絡 Wi-Fi、3G

    機身尺寸 135.5mm×67.94mm×8.84mm

    重量 135克

    攜Android4.0驚艷亮相的Galaxy Nexus已再次成為Android操作系統硬件的標桿。其內置NFC芯片與系統配合可以完成數據傳輸與移動支付等工作,但現階段可能更加偏向與Android其他機型傳輸文件,主打的Google Wallet對國內用戶暫時也無任何用戶,推薦它的主要理由是它由Google親手設計,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系統更新,享受前沿的技術。

    還需等待的NFC移動支付

    很多國內用戶對手機支付的印象可能都是源于幾年前比較流行的“手機支付”,也就是中國移動早在08年就開始布局的“手機錢包卡”業務,這一業務最初的形態其實與手機支付并沒有什么聯系,只是中國移動推出的一項小額支付系統,用戶購買一張RFID射頻卡就能夠在中國移動簽約商戶處進行消費,與在銀聯POS機上刷卡消費的性質相同。而新近倡導的微付手機支付可以代替各類信用卡、儲蓄卡進行消費,只需一部支持NFC的手機,即可輕松實現多卡合一。

    標準的NFC可以提供三種工作模式:卡模擬、閱讀器和點對點傳輸,而手機支付僅僅屬于卡模擬中的一項業務而已。卡模擬相當于一個內嵌在手機中的“存儲器”,各種銀行卡、公交卡、會員卡、門禁卡等應用狀態都可以存儲在NFC的智能芯片中隨時等待調用,并且互相不干涉,而手機支付就是通過這種技術,使手機成為一種安全、便捷、快速與時尚的非接觸式支付和票務工具。它將手機變成一張交通卡和銀行卡,這樣就可以像刷公交卡和銀行卡那樣“刷”手機來消費。隨著Android2.3宣布提供對NFC的原生支持之后,許多國外品牌廠商紛紛在旗下新品手機中增加了NFC模塊,但直至Android4.1,Google為NFC增加了數據傳輸功能之后,才使NFC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用武之地。因為移動支付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傾力合作,單憑智能終端廠商的奔走疾呼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在國內,雖然去年12月底國家已經發放了移動支付牌照,但由于大家都想掌握NFC支付的主導權,導致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主要的兩種近場支付標準是以銀聯為主導的13.56MHz國家通用標準和以移動為主導的2.4GHz自主開發標準。雖然目前移動也在開發兼容兩種標準的RFID-SIM卡,但目前國內NFC支付標準還尚無定論。同時由于國內金融環境較封閉,對第三方支付收取過高的手續費,及國內信用卡使用并不普及等因素,也是制約NFC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原因。所以現階段不必將是否裝載了NFC芯片作為升級智能手機的首要動力,君不見蘋果的iPhone5對此并未涉獵,還在等待時機呢嘛。

    語音互動已成標配

    蘋果的iOS6終于擁有了中文版的Siri,在Android4.1中Google為其加入了語音搜索和輸入服務,Windows Phone8也不例外擁有了Speech Platform——類似Siri、支持語音識別、智能對話的功能。智能終端領域的三大操作系統都在參照競爭對手不斷完善自身的功能性,也使消費者們步入了前沿的語音互動時代。

    張一張嘴,就能知曉今天的天氣、股市的走向、道路是否擁堵等問題,遠遠快過打開電腦或移動瀏覽器進行搜索。而傳統的文字輸入也因智能語音的出現被打破,用嘴說出來就能將聲音轉換為字符的功能著實帶給許多人新奇的體驗,語音互動系統可以把用戶所說的話與智能手機所感受到的外界環境等信息結合起來,從而提供更準確的結果。且除操作系統內置的語音功能外,各終端廠商和軟件商也在此領域耕耘著,或是為追上時代的腳部、或是為加強自身品牌的競爭力,三星的S Voice、LG的Quick Voice、日本運營商的Shabette Concier、國內的訊飛語音、聯想的樂語音,均加入了智能語音的戰團。

    雖然語音互動系統給予服務提供商與用戶無限創想的可能,但限于技術等原因,智能化程度還達不到100%的應用需求,目前類Siri語音助手(包括Siri)無法準確回答用戶的每一個問題,對于一些關于日常衣食住行或是相對簡單的問題,這些語音助手基本上都能夠給予相對明確的答復,簡單搜索互聯網內容即可,但是對于一些稍微復雜的問題,給出的答案都是模凌兩可或干脆打起了“太極”。而中文的博大精深,也是語音互動經常會出現語音和語義上的歧義,無法達到理想的人機交互效果。這些Siri的效仿者普遍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它通常能聽得懂你在說什么,卻不理解你在說什么。換言之,其實就是它能夠識別到人的語音功能,卻無法準確詮釋語義的含義,這讓很多用戶在使用時經常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景。

    無論集成在系統內的語音系統還是依附在系統中的語音程序,都為我們打開了智能終端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未來的手機、平板電腦沒有界面窗口,完全憑借語音反饋給我們想要知道的信息,就像鋼鐵俠面具下顯示出的信息那樣,但現階段,標配的產品只是用戶獲取簡單信息的捷徑和寂寞時調戲的對象,僅此而已。

    正被排擠的Google地圖

    對于蘋果與Google之間的恩怨糾葛,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從iOS與Android勢同水火的搏殺就能了解一二。在iOS6之前,蘋果終端內置的地圖始終為Google Map,而到了最新版本的iOS6后,使用了4年之久的Google Map被徹底的踢出了蘋果的世界。

    第8篇:預知未來范文

    一、民事主體的概念辨析

    關于民事主體的概念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學說:

    1.傳統四要件說:以我國《民法通則》為例,該法在第37 條規定: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知,我國民事主體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兩種類型。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大量的非法人團體出現,這些團體的權利如何救濟,是傳統理論遭遇的極大挑戰。

    2.民事權利能力論:民事主體應具備能夠依法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法律人格,即權利能力。該學說認為,其他組織不具有民事主體地位。理由如下:其一,其他組織的活動完全可以由其成員或者上級機構吸納;其二,因其他組織的成員或上級機構對其財產已擁有所有權,如再賦予該其他組織民事主體地位,等于承認了雙重所有權,而這無疑與民法體系相悖。

    3.抽象人格論:抽象人格是指人們終身享有的平等、獨立、自由的不可變更、不可轉讓的民事權利能力。近現代民法都無一例外地將抽象人格賦予每一個有生命的人(甚至胎兒)、法人、其他組織享有,且非因死亡或終止而不可剝奪,不可讓渡或繼承。現代民法漸漸意識到,民事主體的判斷標準,在于其是否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亦即民事權利能力,而不是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民事責任能力。

    4.財產載體論:只要能成為財產的載體,實現交易目的即可認定為民事主體。按照我國現行民法相關規定,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自然人在尚無取得獨立財產的能力和環境之時,已具備了民事主體地位,而這恰恰與財產載體論的觀點有相互沖突之處。

    5.社會作用論:該學說認為,法律賦予一定組織以民事主體地位,是源于社會主體的相互作用。然而并未對民事主體的判斷標準做出說明。

    二、其他組織的構成要件及類型

    (一)其他組織的構成要件

    其他組織,與社團法人一樣,為人合組織。按照《民訴意見》第40 條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由此可知,其他組織需符合以下構成要件:

    1.依法成立。即在實體上該組織是法律允許設立的組織,在程序上必須履行法定的核準登記程序。

    2. 有一定的財產和經費。此處財產和經費與法人的財產和經費不同,它是非獨立的或者相對獨立的,只是其他組織活動的物質基礎。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不具有獨立的民事責任能力。梁慧星老師認為,非法人團體須以團體的名義從事法律行為,是其獨立性的外在表現,缺少此外觀即沒有視其為非法人團體進而以主體制度進行保護的必要。

    (二)其他組織的分類

    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當今中國,存在著大量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體,鑒于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關法律也承認這些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體可以自己的名字從事民事活動,訂立合同,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根據梁慧星老師的觀點,我國其他組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 非法人企業。當下通過組織形式劃分企業類型的立法成為主流。根據此種劃分標準,非法人企業主要包括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企業。

    2. 非法人經營體。主要包括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個體工商戶、農村經營承包戶、起有字號并依法經核準登記的個人合伙、領取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分支機構等。

    3.非法人非營利團體。主要指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殊的立法背景導致我國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主體制度分立的局面,即所謂的有限分離論。根據《民訴意見》第40 條規定,訴訟法上的其他組織主要有8 類。其通過概括加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了其他組織的類型及其構成要件,并賦予其當事人能力。其他組織的范圍較為廣泛,除以上所列,常見的還有諸如協會、學術團體、合伙、互助會、學會、工會、校友會、同鄉會等。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非法人組織范圍亦有逐步夸大的趨勢。其他組織的分類或許其次,如何正視這一日益龐大的組織群體,妥善地處理好立法與司法困境之間的矛盾,是當下民法典制定中迫切需要予以回應的課題。

    三、其他組織民事主體地位的理論爭議

    民事主體制度的研究呈現精細化趨勢,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顯著。家庭、死者等民事主體地位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民事主體的制度體系,盡管有些領域存在較大爭議,但是理論的爭鋒為實踐中的裁判困境提供了思路。其中,其他組織的民事主體地位研究無疑是重中之重。

    關于其他組織應否納入民事主體范圍,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一)肯定說

    該說主張,其他組織作為經濟活動中的一股新興力量,無論是總體數量還是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力而言,都具有重要地位。從匹配市場經濟環境的角度來說,民事實體法應當在立法層面予以認可。譚啟平教授曾就給付之訴、形成之訴以及確認之訴三大類訴訟類型逐層分析非法人團體(或稱其他組織)納入民事主體范疇的緊迫性。并主張民事主體與訴訟主體應當是內涵有別但外延同一的,即兩主體在類型上應當保持一致。事實上,其他組織是否應該成為新型民事主體的爭論,源于合伙組織的出現及其在社會經濟中越發重要的價值。很多學者認為,合伙應當成為我國除自然人、法人之外的第三類主體,而且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非法人組織涌現,若將眼界放的過于狹窄,若干年后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尷尬。因此,他們主張,我國應當建立主體的三元結構,且第三類主體不限于合伙。

    (二)否定說

    該說主張其他組織相較于法人有其特殊性,這一特殊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法人要求具有獨立的財產,而其他組織只要求具備與其經營規模和業務活動的內容相適應的財產,當財產不足以承擔責任時,由對其負責的法人或自然人負責。(2)其他組織不具有權利能力即不能夠成為民事主體,是民法體系化的要求。其他組織的財產系其成員或上級機構所有,不具專屬性。其他組織的活動可由其成員或者上級機構吸納,無論是在締約抑或后續的侵權責任承擔上,都沒有質疑者擔憂的司法盲點。而且,如果法律賦予其主體地位,則導致在同一個財產上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有權,與一物一權原則相違背。據此反對者認為,其他組織不應成為民事主體。

    (三)折中說

    折中說主張,其他組織能否成為民事主體不應一概而論,應當對我國存在的除自然人、法人以外的組織體進行詳細劃分,根據每一類組織的不同特點,對其進行實體法上的不同定位。一些學者以其他組織統一概括個體工商戶、民事合伙、家庭承包經營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的理由難以成立。首先,對于締約能力,傳統上認為個體戶或者合伙訂立的合同可能因為不具有主體資格而無效的理解是對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混淆。合伙組織無權利能力,其締結的合同由其實際締約者承受,基于合伙組織的特性,必然由其他合伙成員一并承擔。因此,合伙組織是否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對其簽訂的合同效力不產生消極影響。其次,責任承擔方式是否相似不是劃分民事主體的標準,連帶責任是為了維護債權人的利益,而責任的無限性更是民事責任的常態。

    四、我國民法典不應將其他組織納入主體范圍

    (一)肯定說理由難以成立

    很多學者主張,市場經濟的自由化注定會使得其他組織在經濟領域的分量逐步增大,如果不賦予其主體地位,在紛繁復雜的交易活動中,其權利如何保障?

    《民訴意見》第40 條將其他組織劃分為8 類,現就主要類型做個別化分析。(1)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私營獨資企業。私營獨資企業由一個自然人出資經營,財產為企業主個人所有,并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這與自然人無實質區別,完全可以被自然人制度吸納。(2)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伙型聯營企業。聯營企業的財產只是由聯營各方臨時讓渡的管理權和使用權構成,當聯營負債時,由聯營財產承擔,不足部分由聯營各方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對于合伙型聯營企業來說,其民事活動規則完全可以按照現有的自然人或法人制度加以調整。(3)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不享有獨立的財產權,可由法人制度吸納。根據分析,我國理論上所謂的制度空白實際上通過現有的主體類型基本上都可以進行有效的調整。

    (二)解決路徑

    第9篇:預知未來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

    一、引言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高職院校在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迅猛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高職院校在改革創新教育理念及模式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制約,其也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教學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專業教學與學生未來職業需求不能順利銜接等,尤其是在高職院校體育學科教學中,由于高職院校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尚短,其還未形成符合自身辦學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其體育教學模式依然主要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導致其體育學科教學往往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脫節,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獲得,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相結合的相關教學研究,有著積極意義。下文將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的重要意義進行詳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的有效措施。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高,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社會應用型人才,這里的綜合素質還包括學生的身體素質,由于身體素質是人從事任何職業及學習生活的基礎,各學科專業學生,包括體育專業學生,在今后畢業后必然要面臨各種復雜的工作環境,如強烈機械噪聲干擾,化學品的氣味,以及高空高原等惡劣環境下的作業等,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相應的較高需求,身體素質的好壞,也直接決定學生未來是否能勝任其工作,影響其能否有著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因而高職院校的體育學科教學,在高職院校各學科專業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能否與未來職業需求有效結合,還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在從事某項職業時能否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不至于出現職業病或其他傷殘情況,這對于保持學生的職業壽命,有著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在保障其基本身體素質鍛煉的同時,根據其所學專業及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合理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利于其未來的職業需求,同時還要根據該職業可能給學生帶來的身體不利影響,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自我護養鍛煉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在保持良好身心狀況的同時,也能有效勝任自己職業,保障其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如可以編制相應的生產操及保健操等,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終身鍛煉等。

    三、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的有效措施

    1.轉變體育教學理念

    以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理念,往往是只要完成教學目標即可,學生在上體育課期間給予體育鍛煉,而在下課之后,則放任學生,只注重對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鍛煉,而缺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體能鍛煉;只強調學生體育鍛煉本身,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自我體育鍛煉及終身體育鍛煉思想的培養,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缺乏針對性,與未來職業需求不銜接,學生缺乏終身鍛煉的意識等,因此轉變體育教育理念,在體育教學中形成學生自主體育鍛煉,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氛圍,對于學生未來符合未來職業需求及其未來職業發展等,有著重要作用。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專業及未來職業特點實際,注重對其職業體能的鍛煉,如對于調度員及操作工等專業,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可著重鍛煉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耐力,以及反應速率等。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鍛煉的意識,使其在未來工作過程中,也能自覺進行自我鍛煉,這對于延長其職業壽命,促進其職業順利發展,有著積極意義[1]。

    2.改革教學內容,合理呈現教學內容

    目前有部分高職院校,其體育教學內容普遍存在老舊單調的情況,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時,一方面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興趣及需要的同時,另一方面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符合社會發展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盡量將具有時代氣息、廣受師生歡迎,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身體鍛煉及職業體能鍛煉的項目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以此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的同時,也能滿足其未來職業的需求[2]。此外,在教學內容結構安排方面,也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教學內容盡量選擇那些基礎性體育技能及知識,在提升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給予學生一個緩沖適應期,如可以進行一些球類及健美操體育教學等。第二三學期則開始體育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體育鍛煉項目,在體育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及專業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該時期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使其掌握一到兩門體育技能,為其今后的終身鍛煉奠定基礎。第四學期,則主要開設體育活動課程,為學生提供一些娛樂性體育項目,如交際舞及網球等,為其日后進入社會參與體育鍛煉奠定基礎。此外該階段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療法,自我鍛煉方案設計等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進行自我鍛煉,增強職業體能,學會自己處理職業傷害等。

    3.提升教師素養

    要想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首先就是要提升體育教師綜合素養,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體育教師在對各專業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前,要與各專業教師交流,了解該專業未來職業的特點,同時經常參與到觀摩學生職業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專業學生職業勞動特點的認識,在教學內容及方法的選擇時,緊密結合各專業學生實際,發展與我、學生職業需求相關的職業體能;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深入研究各專業職業特點,了解該職業容易引發的傷病情況,據此制定相應的身體鍛煉方式,以減少或避免職業傷病的發生,同時研究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身體康復方案,以保障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的順利[3]。

    4.改革考核模式

    體育考核模式是對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因此使用科學合理的考核模式,對于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促進體育教學與學生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有著積極意義,高職院校應從嚴格考核機制,合理設計考核項目比重,盡量簡化考核項目,增加考核維度,合理設計考核難度等方面,改革考核模式,合理制定考核方案。具體如下:理論考核,即包括體育基本知識等,其應占到總成績的百分之三十;選項技術綜合,其應占到總成績的百分之三十;身體素質,其包括基本身體素養及跟未來職業相關的職業身體素養,其應該占到百分之三十;平時表現則占到百分之十。優化考核模式,從而有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4]。

    四、結語

    由以上可以看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對于學生未來的身心發展及職業的良好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的相關研究,有著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樊啟學.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行動研究[D].蘇州大學,2012:12-16.

    [2]閆文.構建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20-25.

    [3]任斌.漳州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4:19-23.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v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老司机成人影院| 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四虎www成人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2021成人国产精品|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亚洲激情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