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潑水節(jié)的習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潑水節(jié)的習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潑水節(jié)的習俗

    第1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潑水節(jié)是2020年4月13日到4月16日。潑水節(jié),亦稱浴佛節(jié),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qū)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xù)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xù)3至7天。

    歷史起源:潑水節(jié)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jīng)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jīng)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qū)。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qū)影響的加深,潑水節(jié)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jié)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guān)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nèi)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干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愿望。上海辭書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潑水節(jié)》寫到:此節(jié)日起源于印度,后隨小乘佛教傳播,經(jīng)緬甸、泰國和老撾傳入我國傣族地區(qū),故又稱浴佛節(jié)。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關(guān)于潑水節(jié)的由來,傣族民間有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古代農(nóng)時由一位叫捧麻點達拉乍的天神來掌管。但是,捧麻點達拉乍憑著自己法術(shù)高明,神通廣大,亂顯神威,為所欲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溫就降溫,弄得人間冷暖失調(diào),雨旱混淆。天神英達提拉決定對給人間降災降禍的捧麻點達拉乍進行制裁,但由于捧麻點達拉乍法術(shù)高明,眾神仙都不敢動他。于是英達提拉找到捧麻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把她們父親如何作惡的事說了出來。七位美麗善良的姑娘本來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就很不滿,聽了英達提拉的話更是義憤填膺,決心大義滅親,為人間消災除難。姑娘們私下商議,要除掉十惡不赦的父親,必須把父親的生死秘訣探出來。捧麻點達拉乍在談笑中不知不覺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訣:火燒、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fā)做成“弓塞宰”(意為“心弦弓”)。

    一天,姑娘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趁他酣睡時,悄悄拔下他的一根頭發(fā),做成了“弓塞宰”。當她們把“弓塞宰”對準捧麻點達拉乍時,他的脖子就斷了,頭顱一落地,就冒起火來,到處蔓延。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把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輪流抱在懷里,直到腐爛。輪換時,姑娘們都要打來清水,潑在自己身上,沖去滿身的污跡遺臭。

    為了紀念那七位大義滅親、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歡度新年時,都要舉行潑水活動,以消災除難,祝在新的一年里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傣歷新年里的“腕腦”,就是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腐爛的日子,潑水活動就在這一天舉行。

    潑水節(jié)一般為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送舊歲的日子,常有劃龍舟、放高升等傳統(tǒng)活動(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為空白,它既不屬于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而是舊年和新年之間的空日子,所以這一天(或兩天)人們可自由安排活動。第三天為傣歷的元旦,也是傣歷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傳說是“日子王到來的一天”。這一天清晨人們便身著盛裝開始忙著做一些佛事活動;到午時,忙碌的婦女們便擔水為佛洗塵(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至此歡樂的潑水活動便開始了。

    第3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閱讀題

    (共25題;共127分)

    1.

    (1分)按要求改寫下列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縮句

    ________。

    2.

    (10分)比一比,再組詞

    奶________

    抄________

    第________

    始________

    咬________

    扔________

    吵________

    弟________

    抬________

    校________

    3.

    (2分)多音字組詞。

    mài

    ________

    mò________

    4.

    (4分)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接見________

    拜見________

    會見________

    遇見________

    5.

    (4分)讀一讀,選出劃線字的正確讀音。

    回憶________(yì

    rì)

    逗________松鼠(dǒu

    dòu)

    薔薇________(wēi

    wéi)

    逮________蟈蟈(zǎi

    dǎi)

    6.

    (5分)讀拼音,寫漢字。

    xiānɡ

    xìnɡ

    xiānɡ

    shuǐ

    ni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6分)比一比,再組詞。

    味________妹________

    祥________樣________

    桶________通________

    8.

    (4分)選擇正確的讀音。

    潑(bō

    pō)水節(jié)________

    西雙版納(là

    nà)________

    鳳(fèn

    fèng)凰?________

    翩翩(biān

    piān)起舞

    ________

    9.

    (4分)看拼音,寫漢字。

    shuǐ

    xiánɡ

    xiànɡ

    zhēnɡ

    kě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3分)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歡樂—________

    回響—________

    象征—________

    11.

    (4分)把下面的詞語分四類寫下來。

    火紅

    老人

    苗族

    金黃

    蘋果

    姑娘

    香蕉

    回族

    梨子

    深藍

    小孩

    壯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12.

    (6分)比一比,再組詞。

    潑________

    幸________

    肯________

    撥________

    辛________

    懇________

    13.

    (4分)按照短文的描寫順序,重新排列下面錯亂的句子,將序號填在括號里。

    ________不一會兒,地上的紙屑便服服帖帖地變得無影無蹤了。

    ________一陣大風過后,接著落下豆大雨點。

    ________又過了一會兒,操場上開始積水了,雨柱打在積水上,一個個圈蕩漾開去,像一朵朵美麗的花。

    ________大約一刻鐘后,雨停了,我們出了教室到操場上去玩水了。

    14.

    (2分)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開始—________

    離去—________

    15.

    (6分)加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發(fā)________

    ________

    羊________

    ________

    未________

    ________

    16.

    (5分)連詞成句,再加標點。

    ①人民

    傣族

    迎來

    一年

    一度

    潑水節(jié)

    ②鋪滿

    地上

    火紅

    花瓣

    鳳凰

    17.

    (9分)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老人________孩子________姑娘________小伙兒________個個身上濕淋淋________人人臉上笑開了花________

    誰身上潑的水多________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________怎么能不高興呢________

    18.

    (11分)根據(jù)課文《歡樂的潑水節(jié)》填空。

    ①這一天,人們________著桶,

    ________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________上香水,有的________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________往我衣領(lǐng)里________,我端盆向你身子上________。

    ②大家________,________,賽起了________,放起了________,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19.

    (5分)照樣子寫句子。

    例: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

    歡樂的象腳鼓點在空中回響著。

    ①陽光下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

    ②張文是我最好的朋友。

    20.

    (4分)給下列字換偏旁變新字,再組詞。

    潑——________

    ________

    祥——________

    ________

    21.

    (5分)把下面的節(jié)日和相應(yīng)的民族連起來。

    漢族________?????????蘆笙節(jié)

    蒙古族________???????火把節(jié)

    苗族________????????那達慕大會

    彝族________????????潑水節(jié)

    傣族________????????端午節(jié)

    22.

    (5分)用下面兩個詞語造句。

    一年一度……迎來……

    23.

    (4分)我會填

    “吉”共________畫,第2畫是________。

    “幸”共________畫,音序是________。

    24.

    (8分)課外閱讀。

    天鵝湖是個圓形的湖,湖水清可見底,碧綠發(fā)口糧,好像一塊無暇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著頭的柳樹。她在微風吹動下,舒展著柔軟的腰肢,拂動著細長的手臂,迎風起舞。樹下是一片嫩綠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綴著紅的、黃的、藍的小野花,遠遠看去就像綴著綠色圖案的綠緞子。湖上橫跨著一座美麗的天鵝橋,就像一根腰帶系在那里,把天鵝湖打扮得更加美麗。

    (1)短文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抄寫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在這個比喻句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5.

    (6分)讀一讀《歡樂的潑水節(jié)》,并填空。

    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lǐng)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寺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1)這段話共幾句(

    ),第幾句具體寫了潑水節(jié)的場景。(

    A

    .

    B

    .

    C

    .

    (2)文中畫線部分可以用一個詞概括。(

    A

    .

    男女老少

    B

    .

    男男女女

    C

    .

    人民大眾

    (3)給下面的句子換個說法。(

    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A

    .

    誰身上潑的水少,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肯定很高興!

    B

    .

    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肯定很高興!

    C

    .

    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少,肯定很不高興!

    參考答案

    一、閱讀題

    (共25題;共12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4-2、

    25-1、

    第4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2、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F(xiàn)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3、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據(jù)《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chǎn)期之時,路經(jīng)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yōu)波難陀龍王(另一說有九龍)吐清凈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gòu)圖。后世浴佛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

    4、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wèi)國,國王稱為凈飯王。凈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凈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后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chǎn)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边@一天適逢中國農(nóng)歷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廟內(nèi),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還舉行相關(guān)的法會,稱為“浴佛節(jié)”。

    第5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jié)晶,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各種文化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空間。西雙版納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有“傣族潑水節(jié)、傣族慢輪制陶技藝、傣族章哈、基諾大鼓舞、傣族象腳鼓舞、布朗族彈唱、傣族織錦技藝、貝葉經(jīng)制作技藝、召樹屯與南木諾娜、普洱茶(大益)制作技藝、傣族醫(yī)藥(睡藥療法)”11個項目,目前版納州著力引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綠色旅游產(chǎn)業(yè)相結(jié)合,探索變純粹輸血式的保護為保護與產(chǎn)業(yè)開發(fā)互動發(fā)展的新路子,實行政府主導、企業(yè)參與,強調(diào)把綠色旅游產(chǎn)業(yè)作為傳承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載體,把民族文化遺產(chǎn)作為旅游產(chǎn)業(yè)的靈魂、內(nèi)在動力,實現(xiàn)民族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旅游產(chǎn)業(yè)開發(fā)的良性互動。傣族潑水節(jié)

    傣族潑水節(jié),傣語稱為“??北冗~”。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qū)的傣族又稱此節(jié)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zhuǎn)、變更和轉(zhuǎn)移,指太陽已經(jīng)在黃道十二宮運轉(zhuǎn)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和東南亞等國也過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為傣族的新年,源于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約在13世紀末隨“南傳上座部”經(jīng)緬甸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qū)被接受并發(fā)展。

    潑水節(jié)節(jié)期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節(jié)日之前,傣族同胞們要進行許多節(jié)前的準備:男人們忙著修復或制作要參加比賽的龍舟、制作高升、火花、孔明燈、殺豬宰牛;婦女們則精心縫制家人節(jié)日的盛裝和準備美味佳肴。準備過節(jié)和節(jié)日的過程,是民間藝人全面展示自己才藝的極好機會,平時難以看到的技藝,這時都會有藝人展示。

    節(jié)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jié)曰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滴水祈福。晚上則是放孔明燈和水燈。按傳統(tǒng)習俗,傣族鄉(xiāng)親們在村寨內(nèi)用樹枝蘸水,將象征著吉祥、祝福的清水灑向?qū)Ψ剑8Ψ絹砟昶桨病⒓樾腋?。由于游客慕名前往參加,潑水?jié)的規(guī)模年勝一年,用樹枝蘸水輕灑已經(jīng)變?yōu)閮A盆而潑,因而又被稱作“東方狂歡節(jié)”。在此期間如果你登上他們的竹樓,無論是熟客還是生人,你都會受到熱情的招待。

    現(xiàn)在的潑水節(jié),已經(jīng)成為全面展示傣族各個方面文化的節(jié)日。同時,也是傣族鄉(xiāng)親們利用自家竹樓開展傣家樂服務(wù),用傳統(tǒng)文化增收致富的好時機。傣族慢輪制陶

    制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俗稱“土鍋”。是我國原始陶藝的代表和解開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之謎的鑰匙。

    傣族制陶最突出的特點為慢輪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紋的木拍拍打出印紋,與南方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印紋陶器相一致。在用料和焙燒方式有自己的特點,有露天焙燒和封閉半焙燒等兩種方法。成坯方法有腳趾撥動慢輪、手撥動轉(zhuǎn)輪制坯等方式。

    當年發(fā)明慢輪制陶的地方和隨著北越族群南遷而一路傳播的制陶術(shù),在其他地方已經(jīng)滅絕。但在西雙版納,這種古老而又原始的制陶方法,卻在一些村寨被完整保留。

    傣族制陶由婦女世代相承,傳承以家庭為主。主要工具有轉(zhuǎn)輪、木拍、竹刮、石球等。技藝流程包括取土、曬干、舂土、篩土、拌沙、滲水和泥、安裝轉(zhuǎn)盤、制坯、拍打紋樣、晾曬、平地堆燒等環(huán)節(jié)。所生產(chǎn)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為生活用具、賧佛用具和佛寺建筑屋頂裝飾用品等種類。因為宗教的關(guān)系,佛寺建筑屋頂裝飾用品均由男性制作。

    這種古老的制陶方法,在景洪市城郊的曼斗、曼閣和勐龍鎮(zhèn)的曼飛龍村、橄欖壩的曼巒占村,勐??h打洛鎮(zhèn)的勐景萊村、勐遮鎮(zhèn)的曼朗村,每天都可以看到20多傣族婦女在為傳承4000多年的文化血脈忙碌的身影。隨著外界對傣族制陶的認識,制陶藝人們的產(chǎn)品已經(jīng)不愁銷路,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正在重新煥發(fā)出它的活力。

    傣族章哈

    傣族章哈,傣語意思為會唱歌的人。是傣族傳統(tǒng)的演唱形式,主要流傳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及思茅市江城、孟連、景谷等地傣族村寨,布朗族中也有傳唱。章哈既是歌手稱謂,也是曲藝表演形式的曲種名稱。

    章哈的演唱形式可分為獨唱和對唱兩種。演唱也因伴奏樂器不同分為兩種形式,一種以傣族拉弦樂器“玎”伴奏,內(nèi)容多為山歌、情歌,多傾訴小伙子對姑娘的愛慕之情,稱作“哈賽玎”;另一種以單簧竹子吹管樂器篳伴奏,稱作“哈賽篳”。章哈的演唱有即興演唱,也有程式化的祝福歌、祈禱歌和固定的敘事長歌等。其曲調(diào)與唱詞語調(diào)聯(lián)系密切,具有柔美抒情的特色。

    傣族章哈有著悠久的歷史,潑水節(jié)、關(guān)門節(jié)、開門節(jié)、祭寨神和勐神、賧佛及賀新房、婚嫁禮儀、孩子滿月等多種喜慶場合都要請章哈演唱。

    章哈曲目眾多,內(nèi)容豐富,保存了傣族諸多原始古老的歌謠、神話和傳說,也有演唱人生禮儀,教育聽者要尊老愛幼,為人處事的哲理和即興演唱等等。

    基諾大鼓舞

    大鼓舞,基諾語稱“司土鍋”(“司土”為“大鼓”,“鍋”為“跳”),流傳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族鄉(xiāng)的基諾族村寨。

    基諾族跳大鼓舞是為了感謝傳說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諾人的創(chuàng)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過“特懋克節(jié)”時最為隆重,時間是在立春后三天。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儀式:舞前,寨老們要先殺一頭乳豬、一只雞,供于鼓前,由七位長老磕頭拜祭,其中一人念誦祭詞,祈禱大鼓給人們帶來吉祥平安。祭畢,由一人雙手執(zhí)鼓槌邊擊邊舞,另有若干人擊镲、伴舞伴歌。跳大鼓舞時的唱詞稱“烏悠殼”,歌詞多為基諾人的歷史、道德和習慣等內(nèi)容。舞蹈動作有“拜神靈”、“歡樂跳”、“過年調(diào)”等。

    貝葉經(jīng)制作技藝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人類文明的早期把文字刻寫在甲骨、木簡、竹簡上的方法,為記錄中華民族的早期文明開創(chuàng)了先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早已被新的技術(shù)所取代,成為歷史。但在云南的西雙版納傣族中,他們至今還保留著把文字刻寫在加工好的貝葉樹葉片上的傳統(tǒng),人們把他們刻寫好的葉片稱之為“貝葉經(jīng)”。

    貝葉經(jīng),傣語稱“坦蘭”,是用鐵筆刻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佛教經(jīng)文。據(jù)專家學者們考證,認為貝葉經(jīng)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后隨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再經(jīng)泰國、緬甸傳入我國云南省西南邊疆地區(qū)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貝葉經(jīng)留存的國家,除了中國,還有印度、泰國、緬甸、老撾、斯里蘭卡等國。

    在西雙版納保存的貝葉經(jīng),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兩種,其規(guī)格有每頁四行、五行、六行和八行式等四種,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貝葉經(jīng)除了記載佛教經(jīng)典之外,還記載了傣族的天文歷法、社會歷史、法律法規(guī)、民情民俗、醫(yī)理醫(yī)藥、生產(chǎn)生活、倫理道德、文學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是“運載傣族歷史文化的神舟”,也是傣族人民的“百科全書”,形成中華文化中極具特色的地方性民族文化。也使西雙版納成為我國唯一制作貝葉經(jīng)的地方。

    在西雙版納的傣族民間,每年都有一個信徒向佛寺敬獻貝葉經(jīng)的習俗叫“賧坦”。但是,由于受外來文化的沖擊,現(xiàn)在賧貝葉經(jīng)原件的人越來越少,大量被機制紙復印的經(jīng)文所取代。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遺存,對于信仰佛教的人來講,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傣族織錦技藝

    傣族織錦,是傣族造型藝術(shù)最早期的表達方式之一,經(jīng)歷了從實用到工藝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物質(zhì)生活和鬼神崇拜、佛教信仰等精神生活,都與傣錦密切相關(guān)。

    傣族女性,歷來以心靈手巧、吃苦耐勞、溫柔善良、體態(tài)婀娜多姿著稱。勞作之余,她們把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融入生活必須品——傣錦的編織之中,創(chuàng)造出了吉祥的孔雀、莊重的大象、威嚴的麒麟、莊嚴的佛塔亭閣及各種變化無常、多姿多彩的幾何圖案,用于表達她們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樸素而別致的傣錦藝術(shù)風格。

    傣族織錦以白底為主,襯托出一個個單一獨立的圖形或者多次重復的連續(xù)花紋,形象生動、輪廓鮮明而給人深刻印象。

    近幾年,經(jīng)過西雙版納文化工作者實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傣族織錦重新煥發(fā)出它的民間藝術(shù)魅力,成為藝術(shù)和生活實用品。召樹屯與喃木諾

    口傳長詩《召樹屯與喃木諾娜》,是傣族最著名、最優(yōu)秀且流傳最廣的愛情贊美詩,歷史久遠。不僅有口頭傳承的說唱韻文(長詩)和散文體長篇故事,還被民間畫師作為佛寺壁畫的創(chuàng)作題材而廣泛運用。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敘事長詩,以傣族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召樹屯、喃木諾娜這兩個代表傣家人完美性格特征和理想追求的典型人物。在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中,不僅著力描繪了他們外在的美,而且以優(yōu)美細膩的描述,揭示了他們內(nèi)在的忠于愛情、熱愛家鄉(xiāng)的高尚品德,歌頌了他們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剛毅精神,使之千百年來一直活在傣家人心中,成為人們理想中最完美幸福的偶像:男人就要象召樹屯那樣勇敢堅定,女人就要象喃木諾娜那樣善良忠貞。

    傣族象腳鼓舞

    象腳鼓舞,起源早,流傳廣,有獨舞、對舞、群舞等多種形式,是西雙版納傣族男性最喜愛的傳統(tǒng)舞蹈之一。具有祭祀神靈、驅(qū)邪避災、慶賀豐年、強健身心、以舞會友等多重功能,可在多種場合表演或自娛。

    象腳鼓舞蘊含著傣族古代社會分工的遺跡,是狩獵文化的形象詮釋,是了解傣民族外柔內(nèi)剛個性特征形成的鮮活資料,體現(xiàn)了傣族舞蹈的審美傾向。經(jīng)過民間藝人的世代傳承和創(chuàng)新,已超越了寫實的模仿,發(fā)展為象征和比擬的表現(xiàn),具有美的韻律,并以其含蓄而堅毅、頑強進取又風度翩翩的氣質(zhì),在中華民族舞蹈藝術(shù)之林獨樹一幟。普洱茶(大益茶)制作技藝

    “大益”普洱茶,是勐海茶廠在繼承西雙版納民間制茶技藝的基礎(chǔ)上,利用當?shù)刎S富的茶葉資源研制和生產(chǎn)的。

    自然的茶葉產(chǎn)品,每個單一茶菁都有它的優(yōu)點和不足。拼配就是根據(jù)各個茶葉品種的特點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取長補短,彌補單一茶菁的不足,有效地將各個茶葉品種的優(yōu)點展示出來。“發(fā)酵”特指“人工后發(fā)酵”。

    大益茶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就是“拼配和發(fā)酵”,兩者密不可分。拼配是他的靈魂,發(fā)酵是他的核心。

    布朗族彈唱(布朗族民歌)

    布朗族彈唱是布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用歌聲表達自己文化和感情的形式,其唱腔圓潤委婉,明亮清晰,具有獨特的音調(diào)韻律,其韻律又根據(jù)不同的演唱內(nèi)容用不同的調(diào)式演唱。演唱的內(nèi)容廣泛,有唱本民族祖先古老的遷徙歷史、傳說故事、生產(chǎn)知識、人生禮儀、祭祀等古歌,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山歌、情歌、勞動生活、兒歌等。按本民族唱法分類,其唱法可分為“索、笙、甩、宰、擺、脫麻、趕養(yǎng)、擺總、軟蘇”等。由于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數(shù)千年來,布朗族彈唱一直是布朗族人民口授心記來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

    傣族醫(yī)藥(睡藥療法)

    第6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多媒體技術(shù) 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2-7661(2016)05-0063-01

    一、多媒體技術(shù)的概念和特征

    1.多媒體技術(shù)的基本概念。多媒體就是多重媒體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統(tǒng)稱,生活中使用的多媒體技術(shù)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shù)位化,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tài)的能力,實現(xiàn)了符合信息時代的一種閱讀方式。

    2.多媒體技術(shù)的基本特征。多媒體技術(shù)具有直觀、生動、新穎、細致、形式多樣、交互性強、跨越時空等優(yōu)勢。多媒體技術(shù)在處理信息時,具有生動性、集成性、廣泛性、高效性、參與性、可選擇性等等特點。多媒體技術(shù)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的應(yīng)用,能夠最大限度的化繁為簡,將復雜的知識網(wǎng)絡(luò)體系或物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便于受教者更好地理解深層次的知識。

    二、多媒體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yīng)用的理論依據(jù)

    多媒體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yīng)用的理論依據(jù)來源于皮亞杰的建構(gòu)主義。他堅持從內(nèi)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和發(fā)展問題?;驹硎牵褐R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gòu)的方式而獲得。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點時,最先反應(yīng)的是以往的相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因此,必須進一步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所學知識相對應(yīng)的相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通過有目的、有意識地刺激和指導,反思以往經(jīng)驗、擴展知識經(jīng)驗,甚至改變錯誤認知觀念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經(jīng)驗。

    三、多媒體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多媒體技術(shù)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新奇多變的事物有利于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產(chǎn)生對于某一事物的興趣。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小學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對于周邊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好小學生的好奇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多媒體課件的應(yīng)用屬于新鮮事物,富于變幻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緩解學生的疲勞學習狀態(tài),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聲像結(jié)合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在講授《看雪》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選取不同的雪景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在了解各種各樣雪景的同時,增強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對于“看雪”的強烈愿望,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展開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技術(shù)能夠攻破教學重難點。多媒體能夠變靜為動,變快為慢,使學生獲得明確的感知。多媒體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發(fā)揮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攻破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的時候,大多數(shù)漢族小學生認為將水潑到別人身上是對他人的侮辱,是不正確的行為,因此難以理解傣族潑水節(jié)的習俗。為了攻破這一教學難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傣族潑水節(jié)的盛大境況,同時為學生講解潑水節(jié)的來歷以及節(jié)日當天的禮節(jié),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講到的與邊疆人民共度民族節(jié)日的盛景。

    第7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甲:老師們,同學們,今天咱們談?wù)?ldquo;講禮貌”。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講禮貌。

    乙:講禮貌非常重要。(附和的口氣)

    甲:禮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禮貌是感情的“粘結(jié)劑”;禮貌是打開友誼之門的“鑰匙”;禮貌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溫暖的手”。

    乙:看來還真得講禮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見面,一般都要打個招呼:“早上好”!

    乙:“早上好”

    甲:別小看這句:“早上好”,它讓人感到心里熱乎乎的。

    乙:的確如此,熱死了。(動作:擦拭滿頭大汗,給自己扇風)

    甲:其實講禮貌就是要真心對待對方。

    乙:就是就是,真心是最重要的。

    甲:對外賓,我們可以說:“May I help you?”

    乙:我能幫您忙嗎?

    甲:遇到年紀大的外賓,我們可以說:“You first,please.”

    乙:您先請。

    甲:只要的真心的,就是有禮貌。

    乙:對,真心誠意最重要。

    甲:到過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習俗,“潑水節(jié)”。為了表達友誼和熱情,就往身上潑水,這可能是與云南的氣候有關(guān),因為那兒熱,不用擔心客人會感冒。

    乙:這個禮節(jié)好,特別是對那些不好洗澡的人來說。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數(shù)民族的禮節(jié),風俗習慣嘛。不過這禮節(jié)要是用到我們哈爾濱,恐怕就不行。

    乙:那不照樣嗎。

    甲:照樣?

    乙:那當然,人家的習慣嗎。

    甲:假如你,在哈爾濱,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風刮個不停,你西裝革履的獨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

    乙:慢,我怎么越聽我越像來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乙:要表達誠意。

    甲:姑娘從家里弄來一桶涼水。

    乙:廢話,用開水那是退雞毛。

    甲:往你頭上這么一澆。

    乙:感覺好舒服奧。

    甲:再看你。

    乙:兩眼直直的盯著姑娘。

    甲: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個一根冰棍

    第8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初識西雙版納

    出發(fā)前,我就在網(wǎng)上了解到:西雙版納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nèi),距昆明740公里。共有19個風景區(qū),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13平方公里。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雨林、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多民族風情為主體。

    這里大部分人家是傣族人。傣家人是熱情的,卻有著很多你所不了解的習俗。到傣家竹樓中做客,家樓里客廳內(nèi)有三根柱子,臥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是“吉祥柱”,靠里的一根稱為“升天柱”,最后的一根在火塘旁邊,是傣家的“頂天柱”?!吧熘焙汀绊斕熘笔墙^對不許觸摸的;而屋內(nèi)的火塘不能用腳跨過,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還有就是未經(jīng)主人允許不能看主人的臥室,否則你有可能會被留下來當三年苦工哦,若是男人看了,傣家人還可能會要求他入贅當女婿呢。

    除傣族外,西雙版納還聚居著哈尼、瑤族等13個少數(shù)民族。每到周末,這些少數(shù)民族與傣族人一起肩挑懷抱著一摞摞的貨物到集市上換購,那時整個西雙版納在萬重青山綠水之間,便成為一塊流動的鮮艷海洋,充盈著最明媚的色彩……

    西雙版納的風情畫卷,正如這里四季不變的陽光,神秘而迷人,溫柔而甜美。

    西雙版納州府景洪靠山面水,一幢幢鱗次櫛比的傣家竹樓,一戶戶的鮮花、芭蕉樹、鳳尾竹盡顯傣家風情。若不愿遠行,景洪市內(nèi)的民族風情園、橄欖壩等都可以體味傣家風貌。而由景洪汽車站搭車往南遠行到小街、勐龍,向西行到勐混或向東行到勐臘,沒有了游人的喧囂與繁雜,原始的傣家村寨在碧綠的田野間仿佛就這樣靜靜佇立了千百年,景色也是一年四季的青翠,一年四季的悠然和平靜,襯托著傣家人善良而甜蜜的笑容。

    與西雙版納開始約會

    下車時是早上7∶16,算下來整個路程耗費11個多小時,因為沒有安檢,全程比通常時間要加快了不少。怎樣形容西雙版納?在車上我就考慮這個問題,直到離開。

    孔雀?大象?傣樓?潑水節(jié)?熱帶水果?傣味燒烤?寺廟?花卉?還是……

    古代傣語中,版納被稱為“勐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shù)民族風情聞名于世,因為動植物資源豐富,又被喚作“動植物的王國”。的確,除了林木蔥郁,我再也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詞來形容眼前的景象,對于已經(jīng)越來越現(xiàn)代感時尚化的版納,我想象的原初的面貌越來越模糊,痕跡越來越淡化的境況下,我不知道是失落還是欣慰?

    這里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之分,年平均氣溫21.7度,最高時達41.1度,最低氣溫2.7度。瀾滄江穿城而過,似一條剔透的玉帶,飄拂過這塊風情四溢的樂土。江南是景洪的城市中心區(qū);江北則為新興工業(yè)區(qū),瀾滄江大橋貫穿南北,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的新興城市。

    我順著勐勒大道,向州歌舞團招待所方向而去??粗R街的各種店鋪,你會感到分不清是在版納,還是在北京、上海、西安、福州的某一條商業(yè)街道,景洪已然是現(xiàn)代都市,唯一能讓它區(qū)別于其它城市的特征就是街道上永遠綠蔭密布的巡道樹。有趣的是,這里的巡道樹也不乏果樹,龍眼、椰子,但沒有人在成熟的季節(jié)隨手摘取,因為熱帶水果在這里司空見慣,便宜得讓人大跌眼鏡。

    還好,我找到了一個很有版納特色的地方,3天時間,它不僅讓我感到有趣而且劃算。素有“孔雀羽瓴”之稱的橄欖壩是西雙版納州境內(nèi)獨一無二的原始自然生態(tài)村寨群落,園內(nèi)五寨連珠,渾然天成。

    走進原生態(tài)村寨

    小車沿著瀾滄江左岸飛速疾馳,依舊是起伏顛簸的彎道,不過我已經(jīng)適應(yīng),不再驚慌。45分鐘后到站,距離橄欖壩大門還有一段距離,我叫了一輛摩的上去,拉摩的的師傅熱情得讓我不知所措,從我一上車就喋喋不休地規(guī)劃起我的行動來,他哪里知道,我這個游人還是跟別的游人不同的??焖僭竭^相對貧困的曼將村,在通往曼乍村寨和曼春滿古佛寺的路口,我謝絕摩的師傅的安排,堅持徒步串寨。

    橄欖壩在傣語中叫“勐罕”,“罕”的意思就是卷起來。到了這里,才感覺到是身處熱帶風光和民族色彩濃郁的古寨地區(qū)了,否則真是有點悵然若失。熱帶植物就不用說了。棕櫚、椰子、芭蕉、檳榔遮蔭蔽日,芒果、菠蘿蜜、繡球果、椰子,看得我口水都出來了,我是一日不吃飯沒事,一頓不吃水果不行,綽號“水果大王”。

    但在此地,竹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離地而蓋,還是搶了我的注意力。幾千年前,這里的人就住在用竹木搭建在空中的干欄式樓房之中,沿襲至今日。傣族竹樓就是這類桿欄式建筑的翻版。這種建筑的特點是,樓下懸空,養(yǎng)牲畜,放東西,通風透氣,預防潮濕和提防野獸偷襲,上面是生活區(qū),上下互不干擾,各得其所,倒是非常符合當?shù)貪駸岫嘤甑膩啛釒У貐^(qū)氣候所需……

    牽著玉棒的手,我們沿著安靜的村路穿過曼春滿村向曼聽村而去,路上,熱帶植物將一個個竹樓分割開來,竹樓間距較大,多半陳舊破損,看得出歲月的剝蝕和這里的自然,也有稍新的竹樓,在綠樹紅花的簇擁中,少女般寧靜怡然。

    穿著那件有著親近感的傣族裙,我和玉棒照了在橄欖壩的第一張像。也不知怎么的,我本來想著獨自游蕩,但遇到玉棒我覺得是緣分。

    前面的寨子比較大,叫曼春滿,因為林木繁盛,又稱花園寨。寨里有個古佛寺,叫曼春滿,金碧輝煌中,有著一種不被打擾的安寧。鳳尾竹下,尖尖的廟頂,紅磚灰瓦,彩繪復雜、色彩濃艷,一派東南亞寺廟建筑風格。這個佛寺有著1400多年歷史,是西雙版納眾多佛寺中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我對宗教沒什么研究,還是仔細地看了一下上面的文字。原來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源遠流傳中,很早便有燒符咒蠟來求佛祖消除疾苦災難的說法。這個宗教傳統(tǒng)在東南亞地區(qū)仍很流行。如果病魔纏身,行事不如愿,生意不興隆,可以在佛祖前燒罐有符咒的蠟燭,祈求心愿得遂。符咒蠟由出家僧人用蜂巢、蠟及寫有吉語的符咒制成,分為祛災蜂蠟、財運蜂蠟、人運蜂蠟。

    大面積的桔紅色出現(xiàn)在我的左前方。披著袈裟的小僧人正在往繩子上晾曬布單,出家人比起同年齡孩子要自立的多了。

    脫掉鞋子,進入佛門,里面主要展示的是賧佛、頌經(jīng)、拜佛等佛教文化活動。我更喜歡典型的緬寺寺廟建筑,喜歡那上面油彩的精致與斑斕,以及尖頂上的玲瓏佛標,一遇風吹,就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膼偠暋?/p>

    玉棒不聲不響地跟在我的身后,偶爾會在我的導演下摁下快門。“真是漂亮!”聽得出玉棒的自豪。我回頭很注意地又一次打量了一下玉棒,這個傣族中年婦女,是傣族園和這個時展最合拍的見證人,是這里的真正主人。

    我和玉棒最后是在瀾滄江邊告別的,那是在去過潑水廣場之后。她的影子最終淡出我的視線,卻在我的記憶膠片中,一片檳榔和芒果樹,以及佛塔寺構(gòu)成的傣族風俗畫面中定格,純樸、善良、勤勞。

    而現(xiàn)在,我要緊拉玉棒的手,走向激動人心的潑水廣場,以及前面更多美麗的風景。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我預期的每一個地方。

    親歷“潑水節(jié)”

    潑水表演的大型露天劇場沒有人影,咦?納悶間,瞥見三三兩兩的人走進一旁的演出劇場。等我和玉棒趕過去時,里面的看臺上已經(jīng)座無虛席,估計有一兩千人,三個小時前還人影稀落哪,怎么這會兒冒出這么多人?!脆就不找座位,拎著相機往前臺蹭,不蹭就沒有好機會拍照片。

    臺上翩翩起舞,鏡頭里是一水水靚麗年輕的容顏,鮮艷的傣族裙將她們發(fā)育很好的身材包裹的搖曳生姿,一招一式,一笑一顰都流瀉著青春嫵媚。坐在貴賓座的看客基本都是男士。目不轉(zhuǎn)睛,心無旁騖,我猜是被這異族風情的浪漫給迷住了。

    節(jié)目中間嘎然而止,全體女演員,不對,這里叫小卜哨,站到觀眾席前,接受客人的評判?!叭绻阏J為哪個小卜哨最符合你心中美麗的傣族美女標準,你就給她戴上香包,投她一票……”場上呼啦一下子就騷動起來,舉著香包架子的女孩前后擠滿了掏錢的游客,10元一個,我看了一下多半是男士。一大排的小卜哨中,剛才還都在仰著下巴,挺著背的,一會兒又變了姿勢,原來,香包只集中地掛在了幾個形象更突出的小卜哨的脖子上……

    不由自主地我就笑了,又是一場選秀,從南到北,由東到西,到處都是美女經(jīng)濟。下輩子,如若不美,就不要出生了,省得落寞……打住,話扯遠啦。

    婀娜猶如舞蹈演員,多情猶如畫中的美女,這些是人們想象中的傣家少女,想象的根源在于口口相傳的誤讀。光陰荏苒,時代更迭,一切都在變換著模樣,小卜哨們亦非昔日可以隨意觀賞,而早已進入商業(yè)時代。她們婀娜依然,美麗依舊,柔美窈窕,一副生動青春的面孔,如果你誤讀了她們的多情,那就免不了要受傷害,因為多情只是別人的一廂情愿,只有在她們走下臺,走到人群中表演時,才會偶爾捕捉到那帶點多情的眼神,而那也只是職業(yè)的需要。

    來之前,還聽說傣族保留著傣女出浴的風俗,如果要看到原始一些的,那就要憑每個人各自的運氣了。

    橄欖壩最寬闊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潑水廣場。這里有一個口號叫做“天天歡度潑水節(jié)”,如果沒機會趕上每年一次的潑水節(jié),那就一定要到這里來領(lǐng)略一番,且決不失約。

    傣族人把水視為神圣之水、圣潔之水和愛情之水。昆明民族村和景洪的幾處街道上我曾見到一個個水亭。水亭桌上通常擺放著一或兩個水罐,里面盛滿了凈水。起初我還不知何用?后來請教當?shù)厝?,傣家人就是讓你隨時隨地洗手,與水相親啊。

    劇場的人迅速散盡,人流匯向廣場中心,高臺上的大象一身白色裝扮,寬厚的脊背上馱著緬式建筑風格的尖頂,民俗風情不言而喻。很多游人換上了傣族青年男女的民族服裝,隆重得過節(jié)一般。大喇叭響起來,音樂歡快地在空中回蕩,一場大型潑水表演即刻開始。

    我把背包塞到玉棒手里就沖進更衣室,換上玫瑰粉色的沙質(zhì)筒裙。以我多年嗜好游泳的經(jīng)驗,我那套黃色的筒裙,落到水里,很容易現(xiàn)形,還是含蓄點好。

    出來時,主持人巖(發(fā)ai音)仔已拉開架勢,準備主持了。幾個身著金色皇冠服飾的女孩子走過來,十分耀目。“想合影的10元一次”,穿便裝的一個女子小聲地說,看出來,她就是給這些女孩子做經(jīng)紀的。“玉棒,快拍!”我站在她們身后,雙手并攏,放在胸前,眾目睽睽。

    趁著演出還在等待,我拽起玉棒走出一層又一層的人圈。柔軟的草地上,坐著一群藍衣白紗的女孩子,全都梳著一絲不亂的發(fā)髻,臉上涂著通透的粉底……原來是舞臺上演出的小卜哨,也在等候潑水活動的鳴鑼開始。

    “真潑???”我問。“當然啦,潑水節(jié)潑出的水是祝福的水,吉祥的水,沒有人會因為水潑濕了衣服而生氣,只會感到幸運和高興。”傣族人認為,人們走鄉(xiāng)串寨,相互潑水,實際等于彼此之間祝福致意,潑你是看得起你,你若成了落湯雞,那就該向你道喜了……

    “少多哩(傣族對漂亮女子的稱呼)”,幾分鐘前認識的小卜哨拉著長聲叫我,我趕緊跑回人群,擠進最里層,還沒站穩(wěn),隆重的潑水節(jié)目就開始了。

    巨大的水柱從廣場中央噴灑出來,剛才還是干燥的地上,瞬間水流成河。無數(shù)的小盆子,舀下去,潑向天空,形成水浪風涌的茫茫水霧,伴隨著追逐、嬉鬧的聲音,水浪越加高漲,此起彼伏,最后形成一個個水簾,以至尺寸間看不清對方的眉眼。

    剛開始還找好了目標,多半是那些假扮毛多哩(傣族人對帥哥的叫法)的游客,潑起來后就暈頭轉(zhuǎn)向,不知南北,只有招架之力,無還手之功了。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體,當有力量給與推動時,能量是巨大的,譬如發(fā)電。

    顯然是被潑蒙了,我無法站立,因為我成了周圍人“攻擊”的中心,幾乎要坐到水里……找了一個空隙逃將出來,定了定神,這才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被澆得七零八落,而里面形勢正酣,越發(fā)激情四射,情緒高漲起來……

    最幸福的時刻是你可以自由釋放,而又不受約束。

    瀾滄江邊惜別

    兩個冰激凌,我和玉棒人手一個,大呼小叫,搞得我口干舌燥。顯然這個傣族婦女也被我的熱情大大地激發(fā),開心讓她的臉上綻放了神采,而我則低頭一張一張過相片,看看鏡頭中的我什么滑稽樣?

    繼續(xù)串寨。那顆塔包樹太吸引我了,還有滿地垂落的菩提樹的果實――黑色的小硬核。

    云南南部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雨量豐沛,植物易于生長,竟然出現(xiàn)塔里長樹,樹里生塔的奇觀。種子不知道是風吹來還是鳥兒銜來的,落在了塔身內(nèi),在塔身的縫隙中慢慢生長,經(jīng)年累月,終于扎根于土地,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塔包樹或者樹包塔奇觀。當?shù)厝艘源吮葦M相愛至深的男女,相依相擁,愛情綿長。

    玉棒說,景谷縣城一座寺廟內(nèi)塔包樹、樹包塔兩種奇觀并存,真是令人拍案叫奇。塔包樹附近有一眼水井。比較新,井口兩邊各立著一個門神,看山去更像是一個藝術(shù)作品,圖案花紋蘊含宗教色彩。

    眼前一條小道延伸很遠,兩邊是茂密的綠色植物,看不到邊?!靶〉辣M頭是瀾滄江”,玉棒說?!芭叮浇€有什么可看的?最后去瀾滄江……”“勐罕曼聽佛塔寺?!?/p>

    紅色與金色的尖頂圍墻,紅的底兒,金的大象、孔雀羽毛和眼狀花紋圖案,構(gòu)成佛塔寺的主體,圍繞著寺中心潔白素裹的白塔,祥和而安寧,素雅而奪目的氣質(zhì),令人遐想。

    佛寺的一側(cè)還在施工,沒有更多停留。

    我見到了孔雀。敢肯定那是雄孔雀。因為有約140厘米長的身體,腹部和頭頂那簇直立的羽冠皆為翠藍色,那般飽滿。背部有紫銅色光澤,尾部延抻伸展為屏,竟達1米多以上,眾多的,大圖案的眼狀斑由紫色、藍色、黃色和紅色構(gòu)成,在羽屏撐滿的時候,艷麗奪目,懾人心魄。如果是雌的,絕無此視覺效果。

    在這里見到孔雀并不奇怪,橄欖壩的別名就是“綠孔雀尾巴”,見不到反倒是奇怪了。孔雀羽毛,因其美麗,歷來是人們喜愛的裝飾品,清代時,以其與褐馬雞尾羽配合制成“花翎”,以翎眼多寡區(qū)別官階等級??兹傅男兄箘幼鳎鹑粑枳耍耖g模仿其動作編成“孔雀舞”……《云南印象》的創(chuàng)始人楊麗萍,就是因了孔雀舞而走向世界……后來,我索性就抱了一只在懷里,摩挲起它斑斕如錦緞似的羽毛,有一點點陶醉。

    從一個伸向江邊的路口下去,踏過碎石路面,開闊的江面一覽無余,遠處一個小碼頭有人影和船影在動,落日晚霞掛在江水的盡頭,金紅燦爛。清風微拂,吹起我輕柔的藍紗,仿佛蝴蝶的翅膀在翩翩起舞。美麗的西雙版納,自由美好,與我的向往吻合,一切都會化作精靈,融入血液,滲進骨髓,孕育綻放。

    西雙版納氣候炎熱、潮濕,居民喜食酸、辣,所以臉上青春痘常駐是常事。為了那些很酷的味道,“青春”一次又如何?

    吃在西雙版納

    特色水果

    芒果 芒果肉質(zhì)肥厚、甜美,有“水果之王”的美稱。外地人只知品嘗成熟時的甜美,殊不知芒果還有另類吃法。每年四、五月份,當芒果長到拳頭大小,此時味道除了酸還是酸,把皮剝了,切成長條,蘸鹽和辣椒粉吃。吃的人只覺得滿口都是又酸又脆又辣又香,不住嘖嘴。旁邊不想吃的人也忍不住條件反射的直咽口水。

    菠蘿菠蘿的吃法就多了??梢园哑兞?,直接吃;也可以蘸鹽和辣椒吃,又甜又咸又辣,味道怪怪的。不想把菠蘿當水果吃,也行,那就當菜吃吧。將菠蘿去皮,切成薄片,倒進油鍋里炒肉絲,起鍋時灑上蕪荽、蔥葉,美其名曰“菠蘿炒肉”。肉絲只能用豬肉,否則會破壞這道菜甜而鮮的味道。菠蘿還可以當飯吃。把帶皮的菠蘿中間挖空了,放入紫米和水,蒸熟了就是甜又香的菠蘿飯了。

    芭蕉和菠蘿一樣,芭蕉不僅是水果,還可以當菜。把熟透的芭蕉去皮,切成長片,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起鍋,在表層灑點淡淡的鹽,名為“油炸芭蕉”。軟黏的芭蕉經(jīng)此油炸后,外面變成香脆,里面卻還是原味,吃起來有種特別的感覺,象吃油炸冰淇淋。新鮮、熟透的芭蕉吃不完怎么辦?切成片,曬成芭蕉干,看電視時當做零食吃。芭蕉干比新鮮芭蕉還要甜,又不似紅薯干那樣堅硬,是很好的零食。

    竹筒煮湯

    竹筒煮湯是哈尼族食品色最鮮明的菜肴,以竹筒為鍋,可者鮮菜湯、雞湯、豬蹄湯等。烹制時,砍下一節(jié)節(jié)的新鮮龍竹,略加涮洗,將備煮的雞或豬蹄裝入竹筒,加湯在火塘上煮熬至可以食用時,加油、鹽、味精調(diào)味后,倒入裝有蔥花、芫荽的器具內(nèi)食用。

    香茅草烤雞

    把宰好的雞洗凈,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后把肉剔下來,用舂鹽棒捶軟,捶碎。把預先切好、拌攏的蔥、蒜、芫荽、青辣椒、鹽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頭大的一坨,用洗凈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夾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后,再抹上豬油繼續(xù)烘烤幾分鐘,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這種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鮮美,頗受歡迎。

    油炸青苔

    青苔傣語稱為“改”和“搗”,它是從江河里撈出來洗凈后,加工成青苔干片的食用品。油炸青苔傣語稱為“改英”,它的做法是:先將青苔壓成薄餅,撒上細姜片、鹽、水調(diào)成姜湯,曬干后而成干青苔片。待食用時,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成巴掌大的小塊,丟進油鍋里煎黃就可以撈出,當作餐桌上的一道菜食用。油炸青苔既香脆,又有海味,是別具一格的傣族風味菜。

    卵石鮮魚湯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干香味。制作時,將河中卵石取來放到火塘中燒紅,又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nèi),直至使水沸騰,然后又將燒紅的鹽塊放入,鮮魚湯便燒成了。

    黃螞蟻蛋

    黃螞蟻生長在樹上,蟻巢用樹葉牽連成圓球形。黃螞蟻蛋食用法有3種。涼拌:螞蟻蛋用開水燙過和燒熟的蕃匣、蔥、蒜、香菜、辣椒剁碎食用;蒸食:螞蟻蛋和蔥、姜、蒜、青辣椒拌勻后,用芭蕉葉包好蒸熟食用;燒湯:用蕃茄、香菜和螞蟻蛋一起煮10分鐘即可。是當?shù)厝讼矏鄣拿恕?/p>

    西雙版納十看

    一看生態(tài)

    在西雙版納,每當夜晚起霧時,大地便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直到次日中午霧才漸漸消散。濃霧過處,水滴凝聚在葉片表面,慢慢地滴淌到下層的葉片,只聽得靜悄悄的林中不時傳來“滴滴嗒嗒”的落水聲,十分美妙。各民族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了這一迷人的生態(tài)奇觀。

    二看雨林

    西雙版納800萬畝熱帶雨林,是地球同緯度上唯一的一塊綠洲。它根藤交錯,繁花似錦,野果累累,山菜茂盛。獨特、優(yōu)裕的生存條件,產(chǎn)生了獨特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形成了符合人類發(fā)展趨勢的生態(tài)保護觀念,是中國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地區(qū),也是當今地球上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被譽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觀。

    三看貝葉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讓西雙版納傣族與貝葉樹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佛教高僧布塔果沙廳首次把文字刻在貝葉上,至今近兩千年了。在漫長的歷史中,貝葉像一葉神舟,馱載著傣族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記述經(jīng)文、歷史、政治、制度等,形成了特色鮮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的“貝葉文化”。

    四看歌舞

    西雙版納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歌舞豐富多彩,培養(yǎng)出了刀美蘭、楊麗萍等著名舞蹈家。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jié)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qū), 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我國現(xiàn)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筑,造型古雅別致,住在里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五看村落

    走入傣家,仿佛是到了另一個時空,游人不禁陡生隔世之感。傣家竹樓造型美觀,簡樸而又不失雅致,且有冬暖夏涼和防潮防震的特點。寬敞的庭院潔凈、舒適。院落子里種滿了各種熱帶四時果樹,愛美的傣家人還廣種奇花異草,各種花草奇斗妍,竟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到傣家竹樓上作客,傣家人一整套待客禮儀令人產(chǎn)生由衷的感動和許多感想。

    六看節(jié)慶

    西雙版納節(jié)慶很多,最著名的當然是傣族的“潑水節(jié)”。潑水廣場上,身著五顏六色的民族盛裝,頭發(fā)梳理得干干凈凈的傣族姑娘們天仙下凡般地款款走來,景洪這個邊陲小城剎那間變成了一片人間仙境。廣場上到處都是你追我趕相互潑水的人群,就連小巷里也擠滿了水戰(zhàn)的人。老的少的大的小的,一人一只小桶或是一個盆子,見了人就潑水,到處都是驚呼聲與歡笑聲。

    七看飲食

    西雙版納飲食風味獨特,有糯米及糯米制品、竹子及竹筍制作的食品、剁生白旺與喃咪、獨具匠心的燒烤、豐富的熱帶亞熱帶雨林野菜、綠葉包蒸與特色煮品、鮮花菜肴與昆蟲美味。在加工工藝上別具一格,以“剁”、“腌”、“舂”、“包”為主。烹飪方法主要是“烤”、“蒸”、“煮”、“炸”。味覺上以咸、酸、辣、香、苦為主。西雙版納具有熱情好客的飲食禮儀傳統(tǒng)和文明衛(wèi)生的良好飲食習慣。

    八看服飾

    西雙版納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自然天成,用色大膽,色彩豐富,紋樣新穎。“孔雀吉祥”的傣族服飾簡潔大方、實用美麗?!吧裨挐M身”的哈尼族服飾,特色鮮明?!磅r花為媒”的布朗族服飾,式樣古樸。美麗獨特的基諾族服飾,做工考究。色彩鮮艷的拉祜族服飾,非常適應(yīng)山區(qū)生活?!氨P瓠裔胄”的瑤族服飾,更是別具一格。

    九看民間手工藝

    西雙版納民間手工藝,主要有傣錦、銀飾品、黑陶、竹藤篾工藝編織品、牛角制品、哈尼族樂器、拉祜族蘆笙、緬玉珠寶、木雕、竹雕等。工藝品做工精細,質(zhì)量上乘,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

    第9篇:潑水節(jié)的習俗范文

    1、侗族的春節(jié)習俗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jié)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2、白族的春節(jié)習俗

    云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jié)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qū)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愛情了。

    3、土家族的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nóng)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jié)奏鮮明,動作優(yōu)美,舞姿樸實,情調(diào)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4、傈僳族的春節(jié)習俗

    傈僳族稱年節(jié)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愿來年碩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區(qū)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jié)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伙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5、拉祜族的春節(jié)習俗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guān)在犁、鋤、砍刀等農(nóng)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

    6、赫哲族的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lǐng)、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jié)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7、基諾族的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到來,聚居于云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8、哈尼族的春節(jié)習俗

    蕩秋千,春節(jié)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jīng)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節(jié)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xiàn)出熱鬧、和睦的節(jié)日景象。

    9、達斡爾族的春節(jié)習俗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后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jù)說吃了之后,生產(chǎn)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10、仫佬族的春節(jié)習俗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jié)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11、獨龍族的春節(jié)習俗

    唯一的節(jié)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jié)。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中央的木樁上。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伙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后分吃牛肉。

    12、鄂倫春族的春節(jié)習俗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jié)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13、高山族的春節(jié)習俗

    “圍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后帶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長壽。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14、景頗族的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姑娘們便獎給神一碗香甜的米酒。

    15、瑤族的春節(jié)習俗

    節(jié)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nóng)夫,一人扮擴鋤農(nóng)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nóng)業(yè)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16、鄂溫克族的春節(jié)習俗

    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17、羌族的春節(jié)習俗

    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18、納西族的春節(jié)習俗

    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xiāng)村都辦燈會燈會節(jié)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19、蒙古族的春節(jié)習俗

    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隨后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20、滿族的春節(jié)習俗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jié)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yōu)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21、彝族的春節(jié)習俗

    根據(jù)彝歷選定年節(jié)。有的與當?shù)貪h族同過春節(jié)。有的地區(qū)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qū),在節(jié)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22、水族的春節(jié)習俗

    主要聚居在我國的貴州省,不數(shù)散居在廣西族自治區(qū)。與許多民族一樣,水族每年農(nóng)正月初一至十五也過春節(jié)。節(jié)日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收拾房屋,縫制新衣,貼年畫、春聯(lián),準備豐盛的節(jié)日食品,來迎接新年的到來。春節(jié)期間,人們最重果的活動就是祭祀祖先,魚是必不可少的供品。祭祀的習俗,有的地方在家門口臨時放桌,擺上酒席。有的地方擺上籮筐,一頭盛著各種生產(chǎn)工具,冀盼來年生產(chǎn)豐收。祭祀時,燃香燒紙,全家無論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事事如意。春節(jié)期間,水族小孩兒會挨家串門向大人討糖果吃,誰要得最多,誰就被認為福氣最好,將來聰明健康。除此之外,人們還穿著節(jié)日盛裝,相互走訪慶賀新年。男女青年則匯集在村頭寨尾,吹笙,擊銅鼓,隨著鼓點跳起各種銅鼓舞。節(jié)日期間往往鼓聲晝夜不停,整個水族山寨沉浸在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中。

    23、藏族的春節(jié)習俗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qū)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4、東鄉(xiāng)族的春節(jié)習俗

    喜歡在春節(jié)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25、京族的春節(jié)習俗

    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里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26、苗族的春節(jié)習俗

    把春節(jié)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7、壯族的春節(jié)習俗

    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廣東等地區(qū)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jié)。除夕晚上,要做好節(jié)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qū)群眾稱為“吃立節(jié)”,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nóng)業(yè)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28、布依族的春節(jié)習俗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29、傣族的春節(jié)習俗節(jié)日知識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成人自拍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成成人看片在线| 免费成人激情视频|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国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