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藝術表演形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表演形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表演形式

    第1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關鍵詞】戲劇影視表演;藝術教育;精神文明

    戲劇影視表演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來,全國二百多所大學開設了戲劇影視表演的相關課程,戲劇影視表演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雖然戲劇影視表演的教育普及程度與高等教育的發展存在差距并難于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但戲劇影視表演在藝術教育、特別是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本文旨在分析戲劇影視表演在藝術教育不斷發展中的有利條件,討論戲劇藝術表演在藝術教育乃至綜合人才培養中的可行性。

    一、戲劇影視表演的作用

    藝術的美的呈現形式分為形式美和蘊含美,戲劇影視表演展現給人美感,是通過畫面、色彩、聲音、結構等形式來表達的。戲劇影視表演教育不是簡單地組織學生觀看戲劇、電影、電視,提供娛樂,而是通過戲劇影視表演使學生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積累文化知識,提高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戲劇影視表演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審美心理,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高。戲劇影視表演可以有機的將歷時思維與藝術思維相互融合,大歷時感知和形象的體驗融合在審美活動中,使人們的思想啟迪、人生感受、情感陶冶和審美享受更加深刻。戲劇影視表演增強人們審美情感的同時,能夠起到良好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審美教育可以使人感知人性、生活等的善惡,促進生活狀態的提高。

    戲劇影視表演教育對社會整體有積極的教育作用。戲劇影視表演以最大眾化的形式,把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地呈現給人們,使得其受到感動并引起反響。因此,戲劇影視表演教育對整個社會又巨大的影響,能有效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提高。

    二、戲劇影視表演在藝術教育發展中的有利條件

    我國近現代的藝術教育,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12年,先生提出并積極倡導“美育”教育,但是在中國急劇變化的社會條件下,“美育”教育并沒有作為一項長期的國策延續下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應試教育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軌,為藝術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教育對象普及化為戲劇影視表演的發展提供了教育環境。各發達國家把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認真抓好,他們在制訂現代課程計劃時,均把藝術教育納入其中。例如,美國在地方當局有關規定的范圍內,自小學的課程開始一般都設有閱讀、寫作、數學、社會、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而音樂、美術等屬于必修的基礎課程。在課程設計中,因戲劇影視表演以最大眾化的形式,把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地呈現給人們,使得其受到感動并引起人們對善惡的思考和判斷,為將戲劇影視鑒賞與表演引入到普遍教育對象上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因素。

    (二)藝術教育目標整體化為戲劇影視表演的發展提供了推動力。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從提高人才整體素質高度提出了藝術教育的目標要求,大致以將學生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獲得美感體驗為主。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藝術活動有的形結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喚起創造的熱忱,幫助人們提高到一個更高的生活水平。”(《學會生存》教育科學出版社P96) 因為戲劇影視表演的作用與藝術教育目的地趨同性,使得藝術教育目標整體化為戲劇影視表演的發展提供了推動力。

    (三)藝術教育途徑多元化為戲劇影視表演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實施藝術教育的途徑是多渠道、多層次的,在藝術學科教學、滲透性藝術教育、藝術課外活動等方面,戲劇影視影視教育所具有的影響著學生的審美心理,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高的優勢借助藝術教育途徑的多元化得以不斷發展,藝術教育的多元趨勢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藝術師資隊伍專業化為戲劇影視表演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隨著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推動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表演等專業列入必修的人文學科,大量藝術人才的引進,為合理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受眾在通過藝術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確保包括戲劇影視表演等課程的健康發展上提供了保障。

    三、戲劇影視表演與藝術教育作用的趨同性

    戲劇影視表演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和分支,在作用上與藝術教育有強烈的趨同性,主要表現在:

    (一)源于生活,不斷促進人在觀察中的思考能力: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受眾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學生在仿制生活的活動中通過交流,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既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戲劇影視表演與藝術教育一樣,不斷促進人在觀察中的思考能力。

    (二)注重人文,不斷提升人對生活的美感:教育特別是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注重藝術交流的人文教育。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藝術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形成有機的結合。其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下才能夠成為智慧。藝術教育到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征。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藝術也無從談起。在藝術課程的教學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藝術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在不斷學習,區分善惡,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注重人文修養、提升生活美感等方面,影視表演與藝術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專通相融,促進智能的發展:藝術課的學習,除了美術課、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藝術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藝術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藝術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藝術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在各科教學中,選擇合適的美術、音樂內容,表達各種情緒,使人得到放松,從而使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和,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在戲劇影視表演課程恰符合了藝術教育的這一特征,它把社會、歷史等多方面影視融合為一種藝術,使得人們在不同方面觀察、思考,不斷將知識融合起來,促進了智能的發展。

    第2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一、實驗性動畫的概念界定

    (一)實驗性動畫的特點

    當代社會,在各類型電影中,動畫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夢工廠、皮克斯爭奪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年度之戰,還是歐洲歷史上最為悠久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動畫節――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上實驗動畫所占比例的大幅度提升,動畫藝術多元化進程的發展無一不在昭示著動畫早已脫離了高嶺之花的最初印象,成為貼近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實驗動畫作為動畫的一個重要分類,在動畫藝術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其創造性的思維構想和多種多樣的表現技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部抽象性動畫是1908年的《Fantasmagorie》,短短一分鐘的影像里,導演EmileCohl用清晰流暢的線條為觀者做了多次變形:例如人變成酒瓶,轉而畫面就變為酒瓶、花朵等,形象地闡釋了動畫所帶來的無法單用膠片實現的視覺奇跡。

    動畫作為一種新型藝術形式發展到今天,早已脫離了最初的漫畫或連環畫概念,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隨著科技的不斷推進,動畫作為傳播媒介的一種新型表現方式,結合了傳播學、美學、建筑學等諸多藝術領域的精髓,漸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相較于越來越成熟的商業動畫,實驗動畫在發展初期,是由個體來進行探索與開發的,因此實驗動畫保留了個體創作者的自我風格、形式及表現主題,且隨著這種現象的不斷推動,如今的實驗動畫無論是內涵還是形式都更傾向于創作者本身的極限發揮。創作者們對實驗動畫的不斷探索、創新,為經濟市場上商業動畫的發展開辟了全新的創作方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基于實驗動畫獨具魅力的表現形式和畫面風格,在過去的百余年間,誕生了大量具有創造性構思和極強個人風格化的優秀實驗動畫短片,這同時也是實驗動畫完全不同于商業動畫的標志性旗桿。

    (二)實驗動畫產生的理論背景

    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曾提出這樣一個著名的美學命題――“在每件作品中,以某種獨特的方式組合起來的線條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關系激發了我們的審美情感。我把線條和顏色的這些組合和關系,以及這些在審美上打動人的形式稱作‘有意味的形式’,它就是所有視覺藝術作品所具有的那種共性。”[1]克萊夫?貝爾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形式主義,他的這一觀點便是從審美情感中領悟出來的,并創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有意味的形式”。藝術家在創造作品的時候,自然追求形式美,而形式美又以抽象美作為前提、指導。在此之后,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一書中對克萊夫?貝爾的“有意味的形式”作出了自己的解讀,他認為也許最古老最傳統的“藝術形式”最能引發大眾最普遍的對于美的感受,巧妙的是,這與克萊夫?貝爾的觀點不謀而言――“按照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理解排列和組合的形式,會以某種特殊的方式感動我們。”在動畫的短短歷史進程中,從早期迪斯尼式的黑白動畫到現今皮克斯、夢工廠的商業動畫,不管是動畫場景風格,還是最后呈現的藝術表達形式都由一開始寥寥幾筆的單根線條到最終唯美細致的刻畫,這之間的任何突破都是幾代動畫創作者的不懈努力才最終達成的。在此期間,又有人不斷嘗試探索何種形式的動畫才能讓觀眾獲得全新的觀感體驗,而此時,一些體現創作者探索精神及創新思維意識,在工藝、技術等方面有所改進的動畫作品應時而生,這就是實驗動畫產生的背景。通常來說,實驗動畫的創作者通常為個人或小團隊,思維不再受限于商業動畫的固有模式,更能開展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更好地掌握較為全面的專業技能。

    二、實驗性動畫的獨特藝術風格

    (一)實驗性動畫的材質表現

    在當代的實驗動畫中,材質作為一種藝術表現載體,成為建立畫面美術風格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動畫的藝術魅力也在于創作者瞬間的思維爆發力和材質藝術感染力的結合。與之相輔相成的是,動畫創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現力越多元化,就越能促進藝術家們在追求材質美的道路上走的越遠。

    實驗動畫的先鋒喬治?史威茲貝爾曾對動畫下過這樣一段定義:“動畫應該有它自己的先鋒性,無須過謙,也不是迎合審查的,更不是為了黃金時段的,不應該是主流的,而完全應該是另類的。”實驗動畫的一大成就就是在動畫材質上取得了突破,拓展了現代綜合性藝術材料的界限,運用各種材料不同的肌理、質感,以及光影甚至是自然界的客觀物體。作為創造性思維的象征性符號,實驗動畫的材質在表達動畫創作者個人藝術語言風格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將藝術家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更加突出創作者的風格意識。例如,喬治?史威茲貝爾筆下的動畫,主要工具是水粉以及丙烯顏料,喬治打破傳統動畫場景表現的重重約束,將它們任意混合涂抹,逐幀畫在半透明的賽璐珞片上,寥寥幾筆構成有張有弛的幾何線條,或者用顏料堆砌,造成油畫般厚重的涂抹肌理,并使用影像轉描技術,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流動感和節奏感,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突顯了實驗動畫的藝術表現力。與此同時,這些短片不加對白,配合各種器樂甚至是風雨蟲鳴聲,營造出畫面的荒誕感。喬治?史威茲貝爾開創了實驗動畫的多樣表現形式和表現畫面外的深意,成為實驗動畫歷史上旗幟鮮明的標桿。

    (二)實驗性動畫的裝置空間表現

    裝置藝術也被成為“環境藝術”,始于上世紀60年代,簡而言之就是“空間+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上世紀80年代末,裝置藝術才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其發展初期是與現代藝術聯系在一起,直到近幾年才將動畫元素融入其中,對動畫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合理運用裝置,不僅可以體現短片的創新構思,而且能進一步烘托場面氣氛,交代空間結構,對影片所呈現出的內涵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眾多實驗動畫中,以空間設計為切入點,發揮設計初期的創意認知的動畫不計其數,例如《Weiss Short Film》就是利用光與影的變化來衍生出不同的空間,直至完成整個動畫短片的創意空間和視覺感受。在整部影片中,創作者只利用極致的黑白來營造出空間,通過劇中主角投射在地上的倒影來表現“障礙”這個概念,使二維換面呈現出三維效果,表現物體的形狀和質感。這部實驗動畫打破了實驗動畫之前的局限性,給觀眾塑造出畫面外的空間感,把空間在視覺中的變換與認知、角色推動空間變化的關系充分展現出來,來實現空間與空間之間不同的轉換,從而讓觀眾能通過畫面的形象感知空間的不同造型,使展示空間突破傳統的限制,由有限轉向無限。

    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草間彌生,更是將裝置與實驗動畫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例如她的代表作――“無限鏡屋”就是采取“鏡子”這個元素來構成基本裝置,通過鏡子的“反射”特性,塑造出無盡的空間,表現了藝術的另一個層次,使藝術和觀者不再被限制在某一個區域中,在傳統的基礎上拓展了觀者和作品的交流互動方式,這將有助于觀者交互體驗,調動觀眾興趣。因此,合理的裝置空間的布置能夠駕輕就熟地幫助其營造空間氛圍,由傳統的影片播放形式轉向多媒體、綜合材料的展示形式,不僅讓展示和空間之間的內涵產生新的意義,更能夠給作品的內涵與觀眾的交流在更多層面產生可能,使觀者對作品的解讀能更深刻、更透徹。

    三、實驗性動畫的社會性推動作用

    (一)實驗動畫引發的社會反思

    實驗動畫以其獨有的藝術先鋒性和本質魅力獨立于世界動畫之林,正因為它不受商業動畫模式制約,不受條條框框的動畫規則束縛,甚至不要求物質回報,更多的是創作者表現自我思維、拒絕平庸的一種精神。同時創作者們還對社會現象、社會風氣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并將之融入到實驗動畫里。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人際關系必然受社會發展的影響與制約,因此新媒體環境中人與人的陌生情緒已充斥著周遭,這無疑沖擊并加速著人們對整個社會道德現狀的深入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在不斷的批判聲中越來越遠。例如1989年奧斯卡最佳實驗動畫短片獎《平衡》,折射出的就是當代社會人們在金錢、權力等利益的誘惑下成為犧牲者,隨之利益又帶來沖突,一直維系著社會道德規范的平衡被打破,人類對欲望的追求成為社會平衡失控的內因,是得到還是失去,《平衡》這部實驗動畫短短幾分鐘,以開放式的結局引發觀眾的思考,引起整個社會的反思。由此可見,實驗動畫的魅力絕不僅僅在于畫面的創造性和先行性,更在于引起社會對種種現象的人文關懷。

    第3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1引言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各類藝術形式的表現,保證可以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增強網絡設計效果,達到網站建設要求,形成較為良好的發展體系。

    2網頁設計主要構成要素

    在網頁設計藝術之前,相關設計人員要想更好的表現出各類藝術形式,就要全面了解網頁設計的主要構成要素,保證可以提高網頁設計質量與效率。具體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幾點:

    2.1網頁文字設計要素文字是網頁設計中信息傳達的主要手段,是網頁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因此,在網頁設計中,文字將占據較大面積,網頁設計人員也可以通過文字的設計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因此,在

    網頁設計期間,為了增強網頁文字編輯效果,為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須要避免出現繁瑣、雜亂的文字,保證可以提高受眾度。同時,在文字編排與設計期間,還要根據信息內容的特點,對風格與文字相互融合,避免出現脫離主題或是與主題相互沖突的現象。例如:在對政府網站的網頁文字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體現出規范的特性,字體造型歸正有序,不可以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在對公司網站進行設計的時候,網頁文字必須要體現出行業性質,或是公司產品特點,這樣,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在對個人頁面進行設計的時候,網頁文字必須要體現出個人的性格特點與追求。這樣,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充分表現出網頁設計的藝術形式[1]。

    2.2網頁圖形設計要素

    在對網頁圖形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對網頁讀者的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高網頁圖形設計的受眾度。同時,網頁圖形的設計還要凸顯出網頁文字的主置,發揮襯托的作用。同時,網頁圖形設計具有兩重性特點,主要因為網頁圖形不是精彩的文字語言,需要讀者利用視覺理解圖形,使得網頁在整體設計上,展現出飽滿的優勢。由此可見,在網頁圖形設計過程中,網頁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圖形設計的視覺效果,將圖形與文字整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還可以達到美化網頁頁面的效果,提高網頁設計質量與效率[2]。在網頁圖形設計期間,設計人員要注重圖形的分辨率,更好的對其尺寸與范圍進行設計,這樣,才能提高網頁下載效率,更受讀者的歡迎[3]。

    2.3網頁色彩設計要素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色彩要素是較為重要的,除了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之外,還要提高技術的應用質量,全面掌握網站風格,體現出配色與風格藝術,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在網站設計過程中,其屬于一種藝術品,主要因為網頁中不僅包含著優美文字,還有新穎的圖片與色彩,可以產生較為良好的視覺效果,刺激讀者的感官,使得頁面更加生動。在此期間,網頁瀏覽者在瀏覽網頁的時候,會注重網頁的色彩設計,并且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需要網頁設計人員重點關注網頁色彩的設計,進而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在網頁色彩設計期間,設計人員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遵循色彩選擇原則。就是根據網站主題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主色調,當前,部分網頁色彩設計中都是以淺顏色為主,例如:淺灰色、淺黃色等,可以有效突出網頁頁面的重點。第二,遵循背景色調搭配特點。就是在網頁設計期間,設計人員根據網站建設實際需求,對網頁背景進行色調的搭配,在此期間,設計人員必須要注色調搭配的科學性,主要因為如果背景色調過于強烈,就會形成與網頁文字、圖片相互對立的顏色,導致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過于重視網頁背景,不能更好的辨識網頁文字與圖片。由此可見,網頁設計人員在搭配背景顏色的時候,必須要應用單純的顏色,以凸顯出網頁文字與圖形[4]。

    3網頁版式設計措施

    網頁是網站信息的傳遞系統,設計人員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了解網頁設計要素,將文字、圖形、圖象、標志與色彩等繪制成為一個整體,然后對菜單與正文等進行編排,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網頁設計過程中,重視版式的設計,保證可以提高其設計質量。網頁版式設計主要就是對網頁頁面進行布局,在有限的屏幕之內,形成良好的視聽多媒體元素排列組合形式,使得頁面設計個性化思維得以有效展現。然而,當前很多網頁設計人員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排版設計問題,無法對每個元素的尺寸與位置進行設計,難以提高其設計效率。這就需要網頁設計人員根據網站建設工作特點與需求對網頁進行排版,進而提高排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達到良好的排版效果[5]。

    4網頁設計藝術特點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其藝術特點較為突出,是網頁設計人員需要全面了解的體系。首先,網頁設計具有主題鮮明的藝術特點。主要因為網頁是網站的信息傳達結構,只有設計較為鮮明,才能提高網頁設計效率與質量。同時,色彩鮮明的網頁設計,可以滿足讀者心理需求,提高網站瀏覽效率。其次,網頁設計具有內容形式統一的特點。主要因為網頁中的內容與形式需要統一結合,將網頁主題與形象相互結合在一起。最后,網頁設計具有整體感較強的特點。就是在網頁設計過程中,適當的對空間環境進行設計,并且突出網頁主題與意念,形成良好的設計風格與整體性,進而提高網頁設計質量,凸顯出網頁設計的藝術形式。

    5結語

    在網頁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重視各類要素的應用,并且逐漸提升網頁設計效率與質量,增強網頁設計效果。在此期間,相關設計人員不可以一味的重視網頁色彩的設計,而是要突出網頁設計整體性,提高其設計效率。

    引用:

    [1]許玲玲.淺談網頁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與技術相結合[J].科技資訊,2013(26):29-30.

    [2]盧思聰.游戲類網頁設計的視覺表現形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3]徐超.探究簡約主義的網頁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張姝.國畫水墨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4.

    第4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關鍵詞】花旦;形式美;表演藝術

    中圖分類號:J8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009-01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的表演藝術,亦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其中最重要的行當之一即為花旦。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花旦看似世俗,卻有由內而外的美麗,其色彩、聲音、線條以及每一個動作和側面均可引人入勝,讓人流連忘返,其在舞臺上所表現的形式美更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一、花旦的特點

    花旦區別于其他行當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每一個角色都具有其自身鮮明的性格特點。花旦的角色多為女子,且性格大多活潑爽朗,同時穿著色彩艷麗的服飾,妝容大多濃妝艷抹,這充分詮釋了色彩美。靚麗的色彩可以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產生特定的刺激,進而讓觀眾對所呈現的角色印象深刻,使得花旦這一行當更加深入人心。

    (一)花旦的性格特點。根據花旦的不同類型,可分為“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和“刺殺旦”,其性格和表演特點也因此各不相同。

    “閨門旦”顧名思義其扮演的形象一般都是大家閨秀,其角色主要以做工念白見長。而念白,以京白為主也可用韻白,如《拾玉鐲》里面的孫玉嬌。隨著角色的不斷發展,角色的性格趨于穩重,也更加注重唱和做,如《鳳還巢》里面的程雪娥。與此大不相同的是“玩笑旦”,其角色的性格爽朗,是一個愛說愛笑的角色。與“閨門旦”最大的區別在于“閨門旦”所扮演的形象多為少女,而“玩笑旦”所扮演的形象多為,且必念京白,有時甚至只念不唱。“玩笑旦”表演的主要特點就是詼諧,故其角色多出現在喜劇和鬧劇中,角色多與丑角和小生配戲,更突出其形象詼諧的特點。

    花旦中的“潑辣旦”其性格大都大方不拘,比較鮮明,說話尖酸刻薄,舉止放蕩不羈,有接近武旦的一面但卻又不是純粹的武旦,如《東昌府》里面的郝素玉。還有一種是“刺殺旦”,是指一些為了復仇刺殺仇人的婦女,表演時表演者的情緒都比較激烈,動作和言語都比較夸張,如《坐樓殺惜》里面的閻惜嬌。

    (二)花旦的形象特點。花旦的服裝主要為短袖、短褂,即一些簡易輕便的服飾。其顏色以俏麗為主,將服飾的色彩和角色性格相結合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即服飾不僅僅是外在的修飾,更反映了角色本身應有的氣質,花旦所扮演的角色雖多為貧家少女,但其服飾卻并不粗糙,花旦的服飾大多做工精細,充分詮釋了一個“美”字,但是花旦的服飾并不多,只有簡單的幾套戲服,但這足以詮釋出女子身上獨特的韻味。

    花旦的妝容也是極具特點的,從花旦面部的妝容就可以看出角色的年齡、性格和身份地位的不同。大多數花旦的妝容以濃妝艷抹為主,但是根據其角色性格的差異在眉眼的描畫上也略有差別。由于花旦的妝容反映了角色的特點,故其妝容相對隨性,因此也更加富有藝術效果。

    二、花旦的舞臺藝術

    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舞臺藝術一向具有其獨特的特點,舞臺的布局配樂要和整個戲劇以及其中涉及的角色相呼應。舞臺的布局在體現美感的同時更能襯托反映角色的特點,與表演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使得戲劇的表演更加豐滿,角色更加生動形象。舞臺的配樂則是對角色性格的有效烘托,同時也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一)舞臺的布局。中國傳統戲曲的舞臺布局雖然簡單但擺設卻是講究對稱的,從舞臺的中間向左右兩側延伸,其擺設幾乎保持一致。花旦的表演舞臺也是這樣,桌椅擺放在舞臺居中的位置,偏離中間,過左或過右都會影響觀眾的欣賞。不僅如此,花旦的形象也是左右對稱的,即左右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部分,這使得角色從各個角度都可以盡可能完整地呈現。這樣的布局和設計,使得角色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讓觀眾更容易融入到角色中去,身臨其境地體會角色內在的特點,進而得到美的享受。

    (二)舞臺的配樂。隨著戲曲的不斷發展,其配樂也在歷史的流轉中不斷地變換更替。由于音樂更容易激發觀眾內心中的共鳴,故戲曲舞臺的配樂在戲曲表演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京胡、二胡、月琴作為京劇中的“三大件”在伴奏中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解放后,伴奏中添加了琵琶、大提琴、笙等樂器。樂隊也從以往的數量單一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并根據不同的劇目形式可以選擇不同的樂隊,根據配樂中不同的節奏變化,可以充分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深刻詮釋角色性格特點,這使得戲曲表演更加豐富多彩。

    三、結語

    花旦,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美和純真的一面,并通過舞臺的形式展示出來。花旦所呈現的并不僅僅是一個角色,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過于注重物質而忽視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使得這種藝術形式不被重視。但是在喧囂的當代社會中,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重新體會這些不經意間被遺失的美,重新傾聽那美妙的聲音,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第5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關鍵詞〕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創新性

    近年來,隨著創新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我們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有了進一步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已逐漸成為我國現階段藝術教育的重點,而各藝術類高校只有不斷地對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創新,才能達到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符合時展的總體目標。

    一、聲樂表演人才培養原則

    1、以行業需求為培養導向。市場經濟中的一項重要發展原則是供需平衡,在聲樂表演的人才培養中也應遵循這一特點,達到市場的供求平衡[1]。現階段,我國聲樂行業就業不僅局限于文藝表演演員,同時還包含高校的聲樂教學教師等行業,因而,藝術高校在對其進行培養時,應按照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對其進行目標結構整合,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不斷促進開放式教學的發展,不閉門造車,逐步實現市場需求與教學供應的相互結合與統一。

    2、以聲樂演唱為教學重點,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聲樂表演能力的培養是藝術專業培養的重點與核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技能性。在藝術專業教育中,聲樂表演能力與實踐的相互結合,不僅是教學的課程要求,還是考核和評價專業學習的重要手段。因而,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專業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可以使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2],同時還可以使其在其他教學活動中發揮積極效用,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3、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專業的培養目標。聲樂表演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將學生培養為現代化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內容,掌握演唱與表演專業技術,具有較強音樂認知度以及鑒賞能力的新型高素養的綜合性人才。具體要求是在馬克思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藝術實踐活動,同時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人文素養、專業知識以及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具備藝術教育的基礎素養,掌握藝術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擁有基礎理論實踐能力[3];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使自身擁有國際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聲樂表演藝術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標準設置的問題。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對聲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人才標準的設置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改。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社會中各類型事業的發展都與市場建設發展有相應的關聯性,聲樂表演專業的發展也逐漸由藝術性慢慢變得市場化,因而現代藝術高校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其培養標準做了相應的調整。在對專業人才進行教授的過程中不僅重視對其專職聲樂表演能力的培養,還對學生的其他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將聲樂表演專業人才打造為綜合性人才。

    2、教育培養方式及手段落后等問題。聲樂表演專業教學落后首先表現在教師職業能力與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師綜合能力的欠缺導致聲樂表演專業教學無法與時代需求相融合,而年輕的教師雖接受新教學理念的熏陶,但卻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無法對學生實施高效優質的教育。同時,教師教育理念的落后往往傳達給學生消極過時的教育觀念,這種落后的教育觀念會使學生過分崇尚外來聲樂表演文化,輕視本土優秀的聲樂內涵,這樣不僅不利于我國聲樂表演專業的發展[4],同時還對我國聲樂文化造成相應的危害。

    三、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型研究

    1、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實踐能力。作為現代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性,以及對聲樂表演專業的創造性,該專業的課程培訓注重其實用性以及學術性,因此在對碩士生進行培養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應該考慮知識體系的綜合調配與各內容知識體系的銜接。具體教學方式如下所述:

    導師在開展課程教授之前,應該對開設的研究生課程進行細心準備,同時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按照相應的規定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評。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應該根據各個研究生自身的具體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同時還可組織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或者相關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自主性,避免將自己的思維觀點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在知識的探索中一步一步實現并獲取正確的觀點,這樣有利于研究生創新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2、建立“雙師型”教學模式。聲樂表演專業教師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各高校應重視教師的特色發揮,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雙師制”形式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教育,將教師與社會藝術團體相掛鉤,聘請校外的資深藝術家或者其他高校的導師,外聘的教師可以主要負責學生的校外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生可以不定期地進行專業社會實踐,參與演出,增強其職業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3、注重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的培養,需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層次、技能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其中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6],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現階段,我國高校受到傳統藝術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對研究生的培養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教育模式基本是依照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缺乏對研究生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因此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本科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在培養模式中,藝術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與本科生有著本質的區別,本科生注重對藝術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而藝術研究生是藝術的研究工作者,因此,應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教師應強調專業知識的理論性與實際應用性相互結合,對學生培養計劃的實施進行嚴格監控,注重學生之間合作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體現自身的創新理念。

    同時,教師應該將創新能力的培養置于專業的重點培養計劃中,在教學中盡量避免傳統硬性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于教學中產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相互探討,這樣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對新觀點的探究,掌握最新的藝術發展趨向。學校還應將促進該地區的文化經濟發展作為學生的培養基點,在對學生進行招生調控與培養時,都應將地方文化經濟作為發展重心,并在此大的發展環境下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不斷促進藝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

    4、企業研究生研究工作站的建立。大學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主要是學校與企業之間達成協議、共同合作建立的學生實踐基地,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生藝術專業能力的提高與創新,實現對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不斷提升,不斷滿足社會對綜合人才的需求。藝術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分之后對企業工作站的相應職位與工作進行申請,之后在企業內開展工作并在完成基礎工作的基礎之上獲得相應的學分,同時,研究生在完成自身的基礎工作時,還可以對相關學位論文以及聲樂表演專業展開研究。

    結語

    現階段,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是我國藝術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還不夠高。因此,我國各藝術高校應該對其進行不斷的探究,完善課程設置、對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改革,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之上,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嚴姝璐.論綜合性大學表演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D].安徽大學,2014.

    [2]李曉艷.國外聲樂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綜述與分析[J].北方音樂,2011,05:35-36.

    [3]王滔.通俗歌曲演唱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探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4]周曙.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5]龔維.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4,14:156.

    [6]平麗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措施[A].華章(2014)[C].:,2014:1.

    [7]平麗華.聲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之我見[J].才智,2013,03:136.

    第6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關鍵詞:舞臺表演; 創新; 選擇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7-91-1

    在當前,許多人還將舞臺表演局限在一種表演形式上,認為其形式是最為主要的,舞臺表演的關鍵之處也是為了將表演的這種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因此,拘于形式還是當前大多數人對舞臺表演的理解。但是實質上,舞臺表演是通過舞臺這一平臺來傳達感情,引起觀看者的共鳴,從而形成一種藝術形式,而這種藝術形式正是人們現在生活的反映,換言之,舞臺表演具有時代性,它的藝術性也來源于時代,每一個時代都賦予舞臺表演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當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的不斷進步,我國與世界不斷的交融,舞臺表演也從國內走向了國際,成為了與世界交流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新時期,對舞臺表演進行藝術創新和選擇顯得十分必要,而且是勢在必行。

    一、藝術與創新

    事實上,創新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從而獲取良性改變的過程,創新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而且是必須的,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藝術的創新首先要解除時代的禁錮,汲取時代的精華,打破傳統觀念對藝術的理解,在藝術這一層次上,沒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限制其發展,藝術的創新尤其自由,可以根據時代的要求和現實的情況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選擇一種適應當前社會需要和受眾群需要的發展模式。當創新人才缺少、經驗積累不足、創新環境不理想的情況發生時,藝術創新就會受到阻礙,甚至是無法長足發展。在利益的驅動下,藝術也成為滿足人們獲取利益的工具,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藝術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創意,對創新意識和創新價值缺乏真正的釋放。因此,在藝術創新的同時要結合各方面的因素,解除固有觀念對藝術發展的束縛,從理念、形式、表演等入手,為藝術創造良好的新環境。

    二、藝術創新要結合市場和政府發展

    舞臺表演藝術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在進行創新的時候要結合時代背景,體現與時俱進的特色,在反映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選擇。根據市場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總結出相應的創新計劃。舞臺表演藝術的創新和選擇必須具有時代氣息和市場氣息,使藝術從創作、生產到上演都擁有自己的受眾群,結合實際發展是當前舞臺表演藝術的必然選擇。同時,舞臺表演藝術也是政府期盼的一種表現,是政府抓社會效益的一種方式,舞臺表演必須根據市場具體情況,和政府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和選擇。政府要對舞臺表演藝術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保證舞臺表演藝術在創作、表演、營銷等方面都有支持和保證。在當前,市場和政府要強強聯手,確保在體制、管理、制度、產業上不斷進行創新,為我國當前的舞臺表演進行藝術創新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在基礎上將藝術與社會結合起來,在實踐活動中推進舞臺表演技術的創新。比如說推進文化下鄉活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舞臺表演藝術作了環境上的支持。以此為例,將舞臺表演藝術推向民間,吸取民間精華,打破受眾層次的限制,促進社會與藝術的交流。

    三、舞臺表演藝術的時代創新和選擇

    第一,舞臺表演藝術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舞臺表演藝術創新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離開傳統藝術的支持,要在傳統藝術的繼承基礎上對當前舞臺表演藝術進行有效的創新。藝術創新并非藝術家一個人的事情,但是,藝術家對藝術創新有很大的影響,藝術家的思想和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藝術的發展方向和時代選擇。因此,藝術在進行藝術創造之前要學會自我成長和自我超越,要結合具體生活進行創造,接觸生活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造的第一步。只有和生活相關的藝術作品才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也才能使藝術廣為流傳。

    第二,舞臺表演藝術要不斷地融合其他表演形式和表演手段來充實自己。舞臺表演藝術的創新是時展的產物,具有時代精神,是自身揚棄的過程。但是,舞臺表演藝術的發展絕對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和其他藝術形式的促進。當前舞蹈表演藝術必須結合其他表演形式的優點,將舞蹈表演看做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

    第三,創新要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為舞臺表演藝術的創新和選擇提供了動力支持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舞臺表演藝術的發展。舞臺表演在藝術創新和藝術選擇的時候有效地結合當前的科技發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計與表演相匹配的場景,或者渲染場景,使藝術表現更具魅力,因此,通過科學技術來促進舞臺表演的發展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張曉軍.論舞臺表演藝術的時代選擇與創新的魅力[J]. 科技風,2010,(05).

    [2]張曉軍. 淺論演員表演的“逆向思維”[J]. 科技風,2010,(01).[3]瑜夢,孫信理. 驢皮影:讓意識先行[J]. 大眾電影,2008,(10).

    第7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論文摘要:在民族、民間歌曲中,襯詞襯腔的運用最能體現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襯詞作為一種情感表達語言,其表現力是十分豐富的。它不但可以強化歌曲的抒情性,也可以使歌曲形象化、生活化。由于襯詞的結構類型、表現形式的各異以及在歌中所處位置的不同,其音樂中的表現性是不一樣的。因此,研究民族、民間歌曲中“襯詞”語言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對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傳統,提高民族音樂演唱水平以及對民族音樂創作是十分有意義的。

    民族音樂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民族音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歌,它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自它誕生起就始終伴隨勞動人民的生產與生活實踐,反映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情感。民歌中襯詞的運用十分廣泛,由于它的表現力十分豐富,因此,在民間和民族歌曲創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對歌曲情感的抒發、演唱的流暢、風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畫、歌詞的表達都是不可缺少的。從“襯詞”的特點(用語習慣,表情達意的方式)以及運用的規律來看,襯詞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單音節襯詞、雙音節襯詞、多音節襯詞。由于襯詞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的各異,以及在歌曲中運用方法、位置的不同,它在音樂中的表情性是各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結構的襯詞在不同的曲調中也能傳遞各不相同的情感信息。因此,研究民族、民間歌曲中“襯詞”語言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對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提高民族音樂演唱水平以及對民族歌曲創作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單音節結構襯詞

    由一個音節結構組成的襯詞,稱單音節襯詞(也叫“襯字”)。在漢族民歌中,演唱時在正詞中加“襯詞”(虛字)的現象非常普遍。幾乎每首歌、每句詞都有加虛詞襯字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習慣性用語”襯詞,或者叫“語氣輔助”襯詞。常見的襯詞有:“啊”“哪”“呀”“啦”“哇”“哎”“嗨”“喲”“咿”“喂”“耶”等。這些襯詞多用于歌詞的詞或詞組中間、句讀助詞之后以及句末之后。其作用有三種:一是調劑節奏。在正詞中加虛詞襯字,使詞或詞組之間增加字數,促成節奏細分,使歌曲的節奏產生變化,從而達到輕快活潑的藝術效果。二是保字、行腔。使語音中的閉口音(清音或濁音)變化成張口音(元音)來增強歌詞的可唱性和潤腔。特別是在句末有拖腔時促使字音純正、收韻完美、行腔圓潤。三是起感嘆詞、語氣助詞的作用。

    1.用于單音節詞中的表現形式

    這種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它可以插在正詞的中間,借正詞的歌腔見縫插針,與正詞裹在一起唱,且時值較短,沒有獨立的表現意義,必須依附正詞而發揮作用,起著墊字和華彩的作用。

    如湖南嘉禾民歌片斷:

    歌中“送”是一個動詞,“姐”是一個名詞,同屬單音節詞,在單音節詞中加上一個語氣襯詞“那”,促成了節奏的細分,產生了輕快活潑的藝術效果,也增加了歌曲的韻味。

    2.用于詞或詞組之間的表現形式

    這種表現形式也是靈活多樣,除了調劑節奏、起烘托的作用外,能使正詞中的閉口音變為張口音,很好地起到了保字行腔的作用。

    歌中襯字“呀”用在一更的時間名詞之中,“啊”用在時間名詞“一更”和方位名詞“里”所組成的詞組之中,使正詞中的閉口音變為了張口音,不但使歌曲中的節奏起到了變化,同時也較好地起到了潤腔的作用,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3.用于句間停頓處與句尾的表現形式

    這種表現形式,能擴充樂句和襯托色彩性襯腔來抒發歌曲情感。特別是在拖腔時,促使字音純正、收韻完滿、行腔圓潤,是句尾拖腔收潤不可少的。

    歌中襯詞“啰”用在“一塘蓮”的名詞之中與之后,“喲”用在句間停頓處,即形容詞“紅紅綠綠”之后與“水上”名詞之后,使拖腔收韻圓滿、行腔圓潤,不但擴充了樂句,而且較好地抒發了歌中情感。

    二、雙音節結構襯詞

    雙音節結構襯詞是由兩個音節構成的。其表現形式是經常出現在句中或者句尾,往往詞組中第一個襯詞都與語氣襯詞相聯系,使之唱起來順口、聽起來自然。歌中運用雙音節襯詞能使樂句擴展、句幅延伸,有一定的結構意義。常見的雙音節襯詞有:“哎喲”“哎嗨”“喲嗬”“呀嘛”“哼嗨”“唉呀”“那個”“那么”“哈咳”“里格”“喲喂”等等。雙音節襯詞的運用,可增強民歌的地方特色和趣味性。

    1.用于句中的表現形式

    這種表現形式,大多是在傳承演變過程中延留下來的,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規范,遇詞即可套用。它們起著對正詞的陪襯和烘托的作用,使音樂地域化、生活化、口語化。

    歌中每句詞中都加了“那個”雙音節襯詞,很具地域特色。這種“襯詞”是在傳承演變過程中延留下來的,如果說詞中“那個”襯詞用在句中是為了體現口語化、生活化,順應節奏的話,那么歌中“哎呀”這個雙音節襯詞用在句頭處,效果實在是好。它不但承上啟下,更為重要的是生動地表現了一種期盼、一種深情,較好地表現了熱戀中的姑娘急切盼望情哥歸來的質樸情感。這是實詞都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

    2.用于句尾的表現形式

    這類襯詞的表現形式大多都是用在句尾處,起收字歸韻的作用,體現生活化、口語化。如:

    歌中每句詞的結尾處都用到了襯詞“喲喂”,體現了一種生活化、語氣化,擴大了句子結構,使旋律自然流暢,道盡了“女兒”的思念之情。

    三、多音節結構襯詞

    多音節結構襯詞是由三個以上的音節構成。這種襯詞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語氣式襯詞,如“哎嗨哎嗨呀”;口彩式襯詞,如“嘚兒嘚兒”;擬聲式襯詞,如“七不龍冬鏘冬鏘”等以及多種類型的襯詞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型襯詞”。這類襯詞有較強的結構意義,它可以拓展成大段的襯詞、襯腔,甚至可以發展到一個樂段,它的作用主要是補充完善樂意、深化強調主題、增強歌曲的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使歌曲表現得更加形象生動。它一般常用于樂句的開頭,樂句中部以及句尾處等。

    1.用于句首的表現形式

    多音節襯詞用于歌曲首句的開始處,有的是作意境描述,起引子作用,有的是作感嘆語,起“引腔”作用,無論起什么作用,它對歌曲情感的表現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打支山歌過橫排》是一首江西興國的客家山歌。這類山歌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開始的多音節襯詞“哎呀嘞哎”是當地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感嘆語,在這里是起“引腔”作用的,凡是以“哎呀嘞哎”作“話引子”,即表示他要講話了。歌中開始處運用“襯詞”,使旋律明顯具有粗放豪邁的山野氣息,很好地起到了“引腔”的作用。

    2.用于句中的表現形式

    多音節襯詞用于句中,其目的是擴大句子結構,烘托、渲染正詞,增強歌中歡快熱烈的氣氛。 歌中運用襯詞“哎咳哎咳喲”較好地起到了情緒渲染的作用,不但陪襯、烘托了正詞,還擴大了句子的結構,體現了地域風格,使歌中的情緒表現得更加熱烈歡快。

    3.用于句尾的表現形式

    句尾運用多音節“襯詞”是起補充作用的,其目的是使正詞的樂段旋律繼續和發展,把主題思想予以深化和加強,使歌曲的表現更深入一步,形象更豐滿。這是山西左權民歌“開花調”的代表曲目之一。描寫了戀人專一、思念以及思念中略帶幽怨的情節。襯詞“呀啊個呀呀朵”是“開花調”特有的襯詞形式,大都用于歌曲的結尾,它不但補充了詞意,擴大了句式,而且形象生動、俏麗嬌美。

    總之,民族、民間歌曲中“襯詞”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里只是從一般規律進行分析。我國民族、民間歌曲中“襯詞”語言的運用相當廣泛,且表現力十分豐富。了解、掌握“襯詞”語言藝術的結構類型與表現形式,對于繼承和發展民族音樂以及對民族音樂創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第8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摘要】 目的 檢測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IL23p19、IL17表達水平的變化,探討IL23/IL17軸在反流性食管炎發病中的作用。方法 將30只SD大鼠隨機分為3組:空白組、假手術組、模型組。通過半幽門結扎聯合賁門肌切開術制備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模型制備后,各組動物繼續禁食24h(但不禁水),術后24h給予進食,繼續喂養4周后處死大鼠,HE染色法觀察病理變化;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食管組織IL23p19和IL17的mRNA表達;ELISA法檢測食管組織IL17蛋白的含量。結果 4周后,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食管黏膜組織有不同程度的炎癥表現。模型組食管組織IL23p19、IL17mRNA表達水平和IL17蛋白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后兩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 IL23/IL17軸是參與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的重要的細胞因子,可能參與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慢性炎癥過程。

    【關鍵詞】 反流性食管炎;IL23;IL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interleukin17 (IL17) and interleukin23 (IL23) in esophageal tissues of ra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RE)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IL23/IL17 axi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Methods Thir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namely, control group, shamoperated group and model group. RE was induced by adopting partial pyloric ligation plus cardiomyotomy. Then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fasted for 24h but had free access to water. They were fed 24h after operation. Four weeks later, rats were killed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sophagus mucous membrane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in each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IL23p19 and IL17 mRNA in esophageal tissues were examin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FQPCR). IL17 protein content in esophageal tissues was measured by ELISA.Results After four week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had significan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sophagus mucous membrane. Expressions of IL23p19 and IL17 mRNA in the esophageal tissues of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content of IL17 protein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model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shamoperated group.Conclusion IL23/IL17 axis is an important cellular factor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RE.

    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 interleukin23; interleukin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食管黏膜暴露在反流物(胃酸、胃蛋白酶、膽鹽和胰酶)的作用下出現特異性癥狀或黏膜損傷的一種疾病。最新的國外研究[1]發現,RE食管黏膜的損害可能是由免疫介導的炎癥引發的結果,而不是最初直接由酸、胃蛋白酶、膽汁造成的腐蝕性化學損傷。近來研究[24]發現,IL23/IL17炎癥軸能更科學地闡明慢性炎癥疾病的發病機制。該學說認為由炎癥細胞產生的IL23刺激Th0細胞向一種過去不為人知的新Th細胞亞型(命名為Th17)分化,Th17細胞產生致炎性細胞因子IL17,后者具有強烈的致炎作用,從而導致多種炎癥性疾病發生。IL23/IL17軸在RE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尚無文獻報道。本研究通過檢測IL23/IL17軸在RE中的表達,探討IL23/IL17軸在此病發病中的作用,以期對RE的發病機制和防治對策提供新的認識。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動物 清潔級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體質量(220±20)g。由甘肅中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以上動物飼養于代謝籠中,自由攝食和飲水。

    1.1.2 試劑 總RNA提取試劑(Trizol)購自大連寶生物有限公司,逆轉錄試劑盒為TaKaRa公司生產。IL17定量酶聯免疫試劑盒購自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鈉由Sigma公司生產,配制成3g/L的溶液。

    1.1.3 主要儀器 大鼠代謝籠,Rotorgene3000熒光定量PCR儀,DJ500電子天平(常熟市衡器廠),分析天平,722型分光光度儀(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LG52A低速離心機(北京醫用離心機廠),恒溫箱,冰箱,普通光學顯微鏡(OlympusVanox),顯微照相系(OlympusC35ADⅡWINDING),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北航)等。

    1.2 實驗方法

    1.2.1 分組和喂養 30只SD大鼠運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組,設空白組、模型組、假手術組,每組10只。分籠飼養于代謝籠內,每籠4只,每組3籠,自由取食。

    1.2.2 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建立 參照文獻許樹長等[5]的方法造模(造模前24h禁食,不禁水):應用3g/L的戊巴比妥鈉麻醉(30mg/kg腹腔注射)后,大鼠固定于手術臺,取上腹正中切口進腹。行半幽門結扎聯合賁門肌切開術:半幽門縫扎,縫扎時充分暴露幽門,用細針及細線縫扎一半幽門,并避開血管,并于食管胃交界處縱行切開賁門肌約1cm,分離至黏膜層完全暴露于視野中,以加強胃反流,后關腹。假手術組行假手術,即進腹后不進行任何手術再關腹。造模過程中因部分大鼠不能耐受實驗而死亡,造模結束時,每組各留8只。

    1.2.3 取材方法 模型制備后,各組動物繼續禁食24h(但不禁水),術后24h給予進食,各組相同條件下喂養,自由攝食、飲水,室溫控制在18~22℃。繼續喂養4周后處死大鼠,自胃食管交界部位向上1cm處(向咽喉方向)取一段長約1cm的食管,固定于3mol/L的福爾馬林中,HE染色后光鏡觀察病理改變。同時取食管下段組織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制備組織勻漿并儲存于-80℃備用,一部分用于進行實時PCR檢查。

    1.2.4 大鼠食管黏膜組織的病理改變 參照1999年8月全國反流性食管病研討會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6]”中反流性食管炎分級標準:鱗狀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層延伸、上皮細胞層內炎細胞浸潤為輕度;輕度基礎上出現黏膜糜爛為中度;輕度基礎上有潰瘍形成和(或)Barrett食管改變為重度。

    1.2.5 RealtimePCR 檢測IL23p19、IL17基因的表達 引物參照GenBank序列,應用Primer Express5.0軟件合成,由大連寶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IL23p19上游引物5′CTA AAAATAATGTGCCCCGT3′,下游引物5′AGTCCTAGTAGGAGGTGT3′,擴增片段為202bp。IL17上游引物5′CCTCAGACTACCTCAACCGT3′,下游引物5′CTTTCCCTCCGCATTGACA3′,擴增片段為129bp。βactin上游引物5′GGAGATTACTGCCCTGGCTCCTA3′,下游引物5′GACTCATCGTACTCCTGCTTGCTG3′,擴增片段為150bp。熒光定量PCR儀為RotorGene3000型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用熒光染料SYBR GreenⅠ嵌合熒光法進行PCR擴增。采用30μL反應體系,包括2μL cDNA溶液,特異性上下游引物各0.5μL(20μmol),SYBR Premix Ex TaqTM(2×)10μL,ddH2O(滅菌蒸餾水)17μL。采用三步法PCR擴增標準程序:預變性94℃ 5min,PCR反應94℃ 20s,53℃ 30s,72℃ 30s,共40個循環,歷時60min。Ct值反映了模板擴增到一定量拷貝數時(處于指數上升期)所需反應循環數大小,Ct值越大,起始模板量就越小,反之則越大。陰性對照為ddH2O。熒光定量PCR結果2-Ct數據分析法進行相對定量計算[78]。2-Ct代表食管組織樣本中IL23p19、IL17與βactin的mRNA表達水平的比值,而ΔCt=Ctspecific gene-Ctβactin。因此,ΔCt值越低表示該基因在組織中表達水平越高。

    1.2.6 ELISA法測定食管組織IL17的含量 切取部分食管下端組織并稱重,每50mg加1mL PBS(pH 6.0,內含1μL抑肽酶、亮肽素、胃酶抑素A)用剪刀剪碎在冰上用玻璃勻漿器制勻漿,4℃離心15min,取上清液,按ELISA試劑盒說明書檢測IL17的濃度。

    1.2.7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以

    ±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OneWay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P

    2 結 果

    2.1 大鼠食管黏膜組織的病理改變 造模4周后正常組與假手術組食管黏膜除上皮細胞層內間或存在少量炎細胞外,無其他異常表現;模型組大鼠黏膜可見明顯鱗狀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層延伸,成纖維細胞增多,出現炎癥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為主,嚴重者出現黏膜糜爛,多數屬于中度改變(圖1)。

    2.2 各組大鼠食管組織IL23p19、IL17基因的表達 模型組食管組織IL23p19、IL17的mRNA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P

    2.3 各組大鼠食管組織IL17的蛋白含量 模型組食管組織中IL17的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假手術組(P

    2.4 組內各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模型組食管組織IL23p19 mRNA基因表達的Ct值與IL17 mRNA基因表達的Ct值呈正相關(r=0.864)。

    模型組IL17 mRNA基因表達的Ct值與IL17蛋白表達水平(組織學)呈負相關(r=-0.779)。表明IL23p19 mRNA基因表達水平越高,IL17蛋白表達水平就越高。

    3 討 論

    RE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發病因素尚不十分明確,以往研究表明多種因素參與了RE的發病過程,主要包括抗返流的防御機制下降導致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膽汁反流對食管黏膜的腐蝕作用、食管的清除能力下降、局部組織的防御能力減弱、胃排空障礙、返流物的質和量等。SOUZA等[1]研究認為,RE食管黏膜的損害可能是由免疫介導的炎癥引發的結果。在RESNICK的研究[9]中,針對以往對RE患者食管上皮細胞內細胞毒淋巴細胞(CTL)的表達及細胞活性情況研究較少的問題,通過收集RE患者食管上皮組織標本,利用免疫組化方法對食管上皮細胞內CTL的表型、TLA1和顆粒酶B的表達情況進行了檢測,結果證實,在RE患者的食管上皮內存在淋巴細胞的細胞毒表型和CTL的激活,從而證明在RE患者的食管上皮組織中,不僅存在淋巴細胞數目的增加,其功能狀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10]。在RE的炎癥過程中,細胞因子被認為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發現IL1、TNFα、IL12、IL6、IL8等在RE的炎癥中和病變的維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112]。

    IL23是一種異源二聚體蛋白,是IL12細胞因子家族的成員,除了具有與IL12相同的p40亞基外,還具有特殊的p19亞基[13]。p19mRNA可見于各種組織和細胞,包括內皮細胞、髓樣細胞和活化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而p40卻表達受限,由于有生物活性的異二聚體的形成需要兩種亞單位共同表達在同一細胞內,因而IL23主要來源于活化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作為IL12家族的新成員,IL23主要作為一種前炎癥細胞因子而發揮作用,還具有影響免疫反應和潛在的抗腫瘤、抗感染作用。IL23主要刺激一種以產生IL17為特點的特殊的T細胞亞單位即Th17細胞生長和存活,通過IL23/IL17軸途徑發揮作用[14]。MURPHY等[15]對IL23的致病機制進行研究,發現IL23主要是通過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17的分泌,致使小鼠發生炎癥性疾病。IL17在多種慢性炎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A)、IBD、MS、結腸炎、支氣管哮喘等。IL17是促進炎癥發生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可溶性因子[1618]。它的生物學作用主要包括:①IL17可通過不同的途徑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中性粒細胞,趨化中性粒細胞在食管中募集,促進中性粒細胞發育成熟和活化[19]。中性粒細胞在趨化、激活和吞噬過程中不僅可向吞噬溶酶體內釋放產物,而且還可將產物釋放到細胞外間質中,中性粒細胞釋放的產物包括溶酶體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和白細胞三烯。這些產物可引起內皮細胞和組織損傷,加重原始致炎因子的損傷作用。②IL17通過與上皮細胞、內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等間質細胞表面的IL17R結合而激活NFκB和MAPK途徑。從而促使這些細胞產生復雜的前炎癥細胞因子,包括IL6、TNFα、IL1β、IL8、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化學增活劑和金屬蛋白酶等[16],以及增加纖維母細胞表面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表達[20],從而誘導炎癥的發生。③IL17可刺激巨噬細胞聚集于局部的炎癥區域,被細菌毒素或組織壞死產物或炎癥介質激活后,參與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可產生IL1β、TNFα、IL6,而IL6、TNFα、IL1β等能增加膠原蛋白聚集、抑制細胞外基質分解、刺激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在纖維組織形成和平滑肌增生中起重要作用[2022]。④IL17可促進補體的產生[17],C3和C5是重要的炎癥介質。因此,IL17在免疫炎癥性疾病的發生中有可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目前,研究發現其與機體多種疾病相關, 特別是肺部感染、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器官移植、腸道炎癥等炎癥性疾病關系密切,但與RE的相關研究目前尚少。

    本研究成功的復制了與人類RE相似的胃內容物反流所致的大鼠食管炎模型,實驗結果顯示,在RE大鼠食管組織中IL23p19和IL17 mRNA表達均較正常大鼠增高,在RE食管組織中IL17的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結合我們的實驗結果可推測,IL23、IL17是參與大鼠RE發病的重要的細胞因子,以及它們所發揮的作用提示IL23/IL17軸有可能成為免疫治療這類疾病的新靶點。

    參考文獻

    [1]SOUZA RF, HUO X, MITTAL V, et 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ight cause esophagitis through a cytokinemediated mechanism rather than caustic acid injury [J].

    Gastroenterology, 2009, 137(5):17761784.

    [2]IWAKURA Y, ISHIGAME H. The IL23/IL17 axis in inflammation [J]. J Clin Invest, 2006, 116(5):12181222.

    [3]IVANOV S, BOZINOVSKI S, BOSSIOS A, et al. Functional relevance of the IL23IL17 axis in lungs in vivo [J].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07, 36(4):442451.

    [4]KIKLY K, LIU L, NA S, et al. The IL23/Th(17) axi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J]. Curr Opin Immunol, 2006, 18(6):670675.

    [5]許樹長,胡運彪,莫劍忠. 大鼠十二指腸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2, 23(2):155157.

    [6]丁大洪. 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 [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1999, 16(6):326327.

    [7]LIVAK KJ, SCHMITTGEN TD.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Delta Delta C(T)) Method [J]. Methods, 2001, 25(4):402408.

    [8]CALVO R, WEST J, FRANKLIN W, et al. Altered HOX and WNT7A expression in human lung cancer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23):1277612781.

    [9]RESNICK MB, FINKELSTEIN Y, WEISSLER A, et al. Assessment and diagnostic utility of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 phenotype using the specific markers granzymeB and TIA1 in esophageal mucosal biopsies [J]. Hum Pathol, 1999, 30(4):397402.

    [10]李寶杰.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生理 [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0,8(10):11281130.

    [11]NEWTON M, BURNHAM WR, KAMM MA. Speed of onset of oesophageal acid reduction with different protonpump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oesophagitis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8, 10(9):753758.

    [12]CUA DJ, SHERLOCK J, CHEN Y, et al. Interleukin23 rather than interleukin12 is the critical cytokine for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of the brain [J]. Nature, 2003, 421(6924):744748.

    [13]OPPMANN B, LESLEY R, BLOM B, et al. Novel p19 protein engages IL12p40 to form a cytokine, IL23, with biological activities similar as well as distinct from IL12 [J]. Immunity, 2000, 13(5):715725.

    [14]LANGRISH CL, CHEN Y, BLUMENSCHEIN WM, et al. IL23 drives a pathogenic T cell population that induces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J]. J Exp Med, 2005, 201(2):233240.

    [15]MURPHY CA, LANGRISH CL, CHEN Y, et al. Divergent pro and antiinflammatory roles for IL23 and IL12 in joint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J]. J Exp Med, 2003, 198(12):19511957.

    [16]AGGARWAL S, GHILARDI N, XIE MH, et al. Interleukin23 promotes a distinct CD4 T cell activation stat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17 [J]. J Biol Chem, 2003, 278(3):19101914.

    [17]AARVAK T, CHABAUD M, MIOSSEC P, et al. IL17 is produced by some proinflammatoryTh1/Th0 cells but not by Th2 cells [J]. J Immunol, 1999, 162(3):12461251.

    [18]CAI L, YIN JP, STAROVASNIK MA, et al. Pathways by which interleukin 17 induces articular cartilage breakdown in vitro and in vivo [J]. Cytokine, 2001, 16(1):1021.

    [19]CHUNG KF, BARNES PJ. Cytokines in asthma [J]. Thorax, 1999, 54(9):825857.

    [20]YAO Z, PAINTER SL, FANSLOW WC, et al. Human IL17: a novel cytokine derived from T cells [J]. J Immunol, 1995, 155(12):54835486.

    第9篇:藝術表演形式范文

    【關鍵詞】 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 多發性硬化; TIM-3; TIM-1; 阿托伐他汀

    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為特征的疾病,是研究MS的理想動物模型[1]。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黏液域蛋白(TIM)家族是一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蛋白,可以作為Th細胞的分化標志[2]。TIM-3是TIM家族中的一員,Monney等[3]研究發現,在體內運用TIM-3特異性抗體使EAE小鼠疾病死亡率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炎癥病灶增多,增加和激活CD11b+細胞。TIM-1最先被發現與變應性哮喘的發生有關[4]。TIM-1選擇性表達于Th2細胞上,在Th1細胞及Th17細胞上沒有表達[5]。目前研究提示,在人體中,TIM-1不僅與過敏性疾病和哮喘有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起著調節作用,如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產生與TIM-1的外顯子4相關,C反應蛋白與類風濕因子的水平與TIM-1基因的啟動子多態性相關[6]。在MS緩解期患者腦脊液單核細胞上可檢測到TIM-1 mRNA的表達,提示TIM-1對MS的恢復具有有益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免疫耐受有關[7]。

    目前各種能夠緩解EAE病情的免疫調節藥物在MS的治療作用仍在試驗階段,且存在相關的副作用及潛在的毒性作用[8]。最近發現,他汀類藥物除了其調脂作用外,亦存在免疫調節作用使之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如MS的研究越來越多[9]。他汀類藥物運用于MS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等得臨床試驗也已經得到有前景的結果[10]。他汀類藥物的免疫調節作用包括有保護血腦屏障的完整性[11],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炎癥細胞浸潤[11],促進Th1細胞反應向Th2細胞反應偏移等[9]。最近發現除外其免疫調節作用外,他汀類藥物對EAE還具有神經保護和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12]。

    本實驗從免疫誘導第1天開始予以阿托伐他汀藥物治療,根據國外文獻報道,選擇8 mg/(kg·d)作用治療劑量,觀察阿托伐他汀對EAE的治療作用。并通過檢測TIM-3及TIM-1 mRNA的表達情況檢測阿托伐他汀是否通過影響其表達對EAE起治療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Wistar大鼠30只,6~8周齡,體重(200±20)g,雌性;豚鼠10只,300~400 g,雌雄不限。購于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實驗動物養殖場。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動物實驗中心分籠飼養,每籠5只。喂食本醫院動物實驗中心配置的大鼠飼料,飲自來水,保持室溫(18±2)℃,相對濕度(50±10)%,人工光照時間12 h/d,自動抽風,每日上午更換食、水和墊料1次,飼養觀察3 d,能正常進食和飲水者納入實驗用鼠。

    1.2 主要試劑 阿托伐他汀購自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卡介苗(BCG)凍干粉購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醫用羊毛脂購自重慶化學試劑廠,羅可沙爾堅牢藍購自Sigma公司,RT-PCR試劑盒由Fermentas公司生產,EDTA、Tris購自Sigma公司,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3 抗原制備 完全福氏佐劑(CFA)的配制:取醫用的石蠟油40 ml,醫用羊毛脂10 g,于三角瓶內充分混合,高溫滅菌30 min,制成不完全福氏佐劑。將失活的卡介苗凍干粉60 mg用少量生理鹽水溶解加入不完全福氏佐劑中充分混合均勻,制成含卡介苗為6 mg/ml的完全福氏佐劑,置于4 ℃冰箱保存。豚鼠脊髓勻漿(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 GPSCH)提取和免疫抗原制作:用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豚鼠處死后,剝出脊髓,去掉馬尾與脊膜并稱重,加入少量無菌冰生理鹽水,用手動勻漿器將其制成50%(質量濃度)的豚鼠脊髓勻漿。取等體積的GPSCH與CFA混勻制成穩定的油包水型乳劑,置于4 ℃的冰箱保存并于12 h內用于誘發EAE。

    1.4 實驗動物分組及干預處理 將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三組:佐劑組(CFA)(n=10),用生理鹽水代替免疫抗原,常規飼養,即日開始灌服0.1% PBS溶液,每次灌服液體量1.5 ml/只,1次/d;EAE組(n=10),無菌操作下,在Wistar大鼠雙后肢足墊皮下注射GPSCH-CFA乳劑(0.2 ml/100 g),EAE模型建立后,常規飼養,即日開始灌服0.1% PBS溶液,每次灌服液體量1.5 ml/只,1/d次。阿托伐他汀組(n=10),EAE模型建立后常規飼養,即日開始灌服含阿托伐他汀的0.1% PBS溶液,1次/d,劑量為8 mg/(kg·d)。

    1.5 動物行為觀察和神經功能障礙評分 將免疫抗原注射日定為第0天,每日稱體重觀察病情并進行神經功能障礙評分。從出現臨床癥狀開始至實驗終止每天按照Benson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如下),2次/d。1級:尾部無力或跋踞步態伴尾部有力;2級:蹣跚步態伴尾部無力(共濟失調);2.5級:共濟失調伴部分單肢麻痹;3級:單肢完全麻痹;3.5級:單肢完全麻痹伴另一肢體部分麻痹;4級:雙肢完全麻痹;4.5級;四肢麻痹;5級:死亡。

    1.6 動物處死時間和標本處理 于大鼠免疫后第13天(相當于EAE組發病高峰期)終止實驗,處死所有大鼠,無菌條件下迅速取出完整腦,留左腦后放入RNase-free的凍存管于液氮環境下保存,以作為提取RNA用。右腦標本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進行HE染色和LFB染色。

    1.7 RT-PCR法檢測Tim-3 mRNA、Tim-1 mRNA表達 取保存液氮中的腦組織采取Trizol法提取各樣本總RNA,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濃度并定量后逆轉錄,逆轉錄產物進行PCR反應。根據GenBank中目的基因所對應的cDNA表達序列和提供的相關資料,利用軟件Primer Premier 5.0設計上下游引物:TIM-3:上游引物:5′-CAATTCCCTGGCCCAATGAATGA-3′,下游引物:5′-ACTTCCCTCAGTGGTTAGGGTTCT-3′ Tm 60 ℃,產物長度為150 bp。TIM-1:上游引物5′-TGGTTGTCACCAGGTACATCA

    TTATA-3′,下游引物:5′-TGCGTTCTGCAAAGCTCTACTC-3′ Tm 56 ℃,產物長度為170 bp。GAPDH:上游引物:5′-TCCTCTGACTTCAACAGCGACACC-3′,下游引物:5′-GTCTCTCTCTTCCTCTTGTGCTCTTGC-3′ Tm 58 ℃,產物長度為450 bp。PCR反應條件見表1。

    通過PCR最后確定TIM-3、TIM-1退火溫度(Tm)分別為60 ℃、56 ℃,最后按照此條件進行所有樣品的PCR擴展。產物于1%瓊脂凝膠電泳;凝膠成像系統下觀察。

    1.8 數據分析 將圖片采集,并用Quality one軟件對圖像進行灰度分析。

    1.9 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分析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完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均數比較用單因素完全隨機方差分析(ANOVA),并做多組間兩兩均數比較(LSD-t檢驗法)。P

    2 結果

    2.1 實驗大鼠的發病率、體重及神經功能評分變化 佐劑組無大鼠發病。EAE組共有8只大鼠發病,發病率為80%,有1只大鼠死亡。阿托伐他汀組共有3只大鼠發病,發病率為30%。佐劑組大鼠體重逐步增加。EAE組各亞組大鼠的體重損失隨病情加重而增加,在發病高峰時體重損失達到最高值。阿托伐他汀組大鼠體重損失較EAE組減少,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實驗大鼠腦組織的病理學變化 佐劑組大鼠CNS HE染色結構清晰,無炎性細胞浸潤(圖3)。EAE組大鼠腦實質內可見血管“袖套”樣改變,亦可見膠質細胞及一定數量的巨噬細胞(圖4)。阿托伐他汀組大鼠腦組織炎性細胞浸潤的程度較EAE組減少(圖5)。LFB染色EAE組可見大片或融合的脫髓鞘灶,甚至軸索染色亦缺失,呈空泡樣改變(圖2)。阿托伐他汀組未見明顯髓鞘脫失。

    圖5 阿托伐他汀組大鼠側腦室周圍組織未見炎性細胞浸潤×400

    2.3 RT-PCR結果 與佐劑組比較,EAE組TIM-3 mRNA上升(P

    3 討論

    以往EAE被認為是針對自身髓鞘的Th1型反應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Th17細胞亦參與該疾病的病理過程。最初認為,CD4+效應T細胞分為Th1和Th2細胞兩類。Th1/Th2平衡在EAE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學者認為,Th1/Th2平衡的偏移導致Th1細胞增多是造成MS發病的關鍵。TIM家族是一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蛋白,因為其在T細胞上表達情況的不同可以作為Th細胞的分化標志。TIM-3被發現特異性的表達于Th1細胞上,而在Th2細胞上無表達。TIM-1選擇性表達與Th2細胞上,在Th1細胞及Th17細胞上沒有表達。在MS緩解期患者腦脊液單核細胞上可檢測到TIM-1mRNA的表達,提示TIM-1對MS的恢復具有有益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免疫耐受有關。綜上所述,TIM-3可作為Th1細胞的分化標志,而TIM-1可作為Th2細胞的分化標志。本實驗通過檢測上述兩個指標間接反應EAE大鼠中Th1細胞和Th2細胞的變化。在EAE大鼠中TIM-3 mRNA上升,TIM-1 mRNA下降,符合EAE發病過程中Th1型反應增多,同時Th2型反應有所下降,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

    目前大量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在體內抑制膽固醇生物合成同時,還具有免疫調節、抗炎及神經保護作用,對某些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EAE等有治療作用。本實驗中筆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預EAE,結果發現,干預后的EAE大鼠發病率、神經功能損傷評分、體重變化等較佐劑組和EAE組大鼠明顯減輕或延遲,病理方面炎性細胞浸潤及脫髓鞘病變亦較EAE組明顯減少。以上結果均證實阿托伐他汀對EAE大鼠的治療作用。HE染色顯示炎性細胞明顯減少,推測其與抑制抑制T淋巴細胞向中樞神經系統遷移,保護BBB完整性,從而減少CNS系統炎性細胞浸潤有關。LFB染色結果脫髓鞘病變少見,證實了阿托伐他汀的神經保護作用,推測其機制可能與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誘導的細胞毒素釋放,增強少突膠質干細胞的存活和分化,抑制反應性神經膠質增生,形成有利于髓鞘再生的環境。本實驗還通過測定TIM-3及TIM-1mRNA發現,與EAE比較阿托伐他汀干預后TIM-3表達下降,TIM-1表達上升,提示其能通過減少Th1型反應減少EAE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反應,并使之向Th2型反應轉化,從而使EAE病情緩解,對EAE產生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可能是一種有前景的多發性硬化治療藥物。

    參考文獻

    [1] Sercarz E E. Driver clones and determinant spreading[J]. J Autoimmun,2000,14(4):275-277.

    [2] Kuchroo, V K, Umetsu D T, DeKruyff, R H, et al. The TIM gene family: emerging roles in immunity and disease[J]. Nat Rev Immunol,2003,3(6):454-462.

    [3] Monney L, Sabatos C A, Gaglia J L, et al. Th1-specific cell surface protein Tim-3 regulates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severity of an autoimmune disease[J]. Nature,2002,415(6871):536-541.

    [4] Sizing I D, Bailly V, McCoon P, et al. Epitope-dependent effect of anti-murine TIM-1 monoclonal antibodies on T cell activity and lung immune responses[J]. J Immunol,2007,178(4):2249-2261.

    [5] Umetsu S E, Lee W L, Mclntire J J, et al. TIM-1 induces T cell activation and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tolerance[J]. Nat Immunol,2005,6(5):447-454.

    [6] Chae S C, Park Y R, Song J H, et al. The polymorphisms of Tim-1 promoter reg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Korean population[J]. Immunogenetics,2005,56(10):696-701.

    [7] Khademi M, Illés Z, Gielen A W, et al. T Cell Ig-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3(TIM-3) and TIM-1 molecule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on human Th1 and Th2 cells and in cerebrospinal flui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 in multiple sclerosis[J]. J Immunol,2004,172(11):7169-7176.

    [8] Abbas, N, Zou L P, Pelidou, S H,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Rolipram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prot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IFN- gamma and inflammatory chemokines as well as up-regulation of IL-4 in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J]. Autoimmunity,2000,32(2):93-99.

    [9] Paintlia A S, Paintlia M K, Singh A K, et al. Inhibition of rho family functions by lovastatin promotes myelin repair in ameliorating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J]. Mol. Pharmacol,2008,73(5):1381-1393.

    [10] Vollmer T, Key L, Durkalski V, et al. Oral simvastatin treatment in relapsing-remit tings multiple sclerosis[J]. Lancet,2004,363(9421):1607-1608.

    [11] Stanislaus R, Singh A K, Singh I. 2001. Lovastatin treatment decreases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into the CNS of Lewis rats with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J]. J Neurosci Res,2001,66(2):155-1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青青草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app|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成人性生话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