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風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外,我們一層又一層地爬過,事實上,這層層籬笆綴滿荊棘,我們通過時,往往遍體鱗傷,身心俱毀。這時,你看到,風在墻外千縈百折,不屈地呼嘯而過,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烈日暴雨來過,飛沙走石來過,我們布滿傷痕,還要面對一片片荊棘的叢林。
梭羅說:“這兒可以聽到河流的喧聲。那失去名字的遠古的風,颯颯吹過我們的樹林。”或許垂問遠古,能把生命如風的真諦領悟。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頓悟。
于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了……
梵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于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于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視的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干劃破的身軀,它們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
關于風的故事太多。
在風吹著號角呼嘯而過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荊棘林時,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2、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匯集四方英雄,師出有名,天下任我縱橫。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為國為家為民,風吹日曬雨淋。碧海藍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尋。
關鍵詞:銀行管制;安全網絡;特許權價值;巴塞爾協議;風險承擔
文章編號:1003-4625(2010)11-0036-04 中圖分類號:F830.1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處理信息不對稱的機構,銀行運營面臨較大的風險。銀行風險既有單家銀行的個體風險,也有全體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銀行系統性風險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巨大沖擊,造成重大社會成本,因此銀行業管制在各國都是金融、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銀行業管制與銀行風險承擔的關系做一理論回顧,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引 言
Pigou(1938)關于管制的經典文獻提出市場壟斷、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需要政府之手加以援助。運用到銀行業,則有銀行業準入限制、存款保險制度等管制措施,其目的是為了緩解銀行業市場失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發展。雖然理論上也有相反的研究,但是毋庸置疑,銀行業管制的實踐始終存在,并且每一次金融危機后,銀行業管制都被提到更高的程度。
風險承擔(risk-taking)是指商業銀行選擇的風險承受水平。一家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由銀行決策層決定。單家銀行的風險承擔高一般不會造成銀行業系統性風險,但是大銀行倒閉引發擠兌效應,則可能形成銀行業系統性危機。從美國對金融機構的救助,我們可以看到,“大而不倒”始終是各國銀行業監管者面臨的難題。系統內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普遍高,則系統性風險極易形成和爆發。監管者通過制度設計來防范風險,最優的設計是通過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來實現銀行體系的穩定。本文所指的銀行業管制是指監管當局采取的監督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構建安全網絡、特許權制度、巴塞爾協議要求。本文以此為線索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總結現有文獻對銀行業管制是否能夠降低系統性風險、是否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的探討。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三和四部分分別對安全網絡、特許權制度、巴塞爾協議這些監管措施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銀行風險承擔的關系進行回顧與總結。最后得出結論:沒有任何一項制度設計一定會降低銀行風險承擔,保證銀行業系統性危機不出現。不同背景下,各國都要考慮自己的特殊情況采取合適的監管政策。
二、安全網絡與風險承擔
一般各國的銀行業安全網絡由兩部分構成:最終貸款人以及存款保險制度。
最終貸款人通常為各國的中央銀行,它們為那些處于流動性困境中但仍有清償能力的商業銀行提供支持。1907年的美國銀行危機促使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建立,目的就在于減少系統性的存款擠兌,降低銀行危機的成本。一般而言,最終貸款人只提供幾天或幾個月的短期流動性支持,同時要對貸款銀行進行嚴格的監控。央行的最終貸款人角色面臨的是監管者容忍的適度性問題――究竟商業銀行多高的風險承擔央行可以容忍,什么不可以,過度容忍可能加重危機的成本。Honohan和Klinge-biel(2003)表明在許多銀行危機中監管者流動性支持總額超過了銀行系統的資本,時間超過了12個月。美國次貸危機中對金融機構的救助表明,監管者容忍不僅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傳統的銀行領域,而且在發達國家、非傳統銀行業務中都有可能出現。但是,目前監管者容忍的定量研究尚沒有展開。
存款保險制度是構建安全網絡的另一項重要制度,由于其采用市場原則,實用性高于最終貸款人制度。存款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對銀行存款進行保險,銀行繳納保費,銀行一旦不能歸還客戶存款由保險公司賠付。在面對系統性危機時,全面的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有效阻止危機蔓延。而在平常時期,商業化的存款保險人監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這可以提高存款人的信心,避免銀行業存款大幅波動。
1935年美國首先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直到1974年僅有12個國家采用該制度。但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金融危機不斷,存款保險制度的范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據金融穩定局(FSB)統計,此次金融危機中48個行政區域使用了存款保險制度以應對危機。盡管監管者將存款保險制度作為應對系統性危機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并且其作用在危機中正不斷被強化,但是,理論界對存款保險制度是否高效仍存在疑問。因為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轉移――提高當期風險承擔而將風險轉嫁給存款保險機構,最終導致銀行業系統性風險。Demirgu c-Kunt和Detragiache(2002)銀行危機的研究表明,存款保險制度設計的缺陷增加了一國銀行危機的可能性,在契約環境差的國家存款保險制度顯著降低了銀行穩定性。Baah,Caprio和Levine(2008)認為更寬松的存款保險和系統性銀行危機的產生高度相關。如何設計有效的制度既能防范系統性風險同時又能夠盡可能減少銀行風險承擔是各國存款保險制度設計時必然要考慮的問題。Honohan和Klingebiel(2003)對銀行危機的研究表明,無限制的存款保險、無限制的流動性支持和高度的低資本容忍,增加了解決危機的最終財政成本。而且,財政成本的高低和經濟復蘇的速度沒有必然聯系。Laeven(2004)發現存款保障范圍在銀行業資本普遍不足的國家和存款人教育程度低的國家特別高,而且存款保險人還會幫助銀行利用風險監控的漏洞,從其他納稅人和穩健的銀行獲利。
由此可見,安全網絡的構建是使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和銀行個體風險矛盾的一種制度設計。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制度設計,可能會誘使商業銀行提高個體風險承擔。因此,安全網絡的構建必須是適度的。
三、特許權價值與風險承擔
在絕大多數國家,銀行必須獲得政府頒發的許可證才能運營,許可證的供不應求使其極具市場價值,這一價值就是銀行特許權價值。特許權價值理論認為,商業銀行會主動控制自身的風險承擔,從而保護政府給予的銀行牌照的準壟斷租金收益,從而使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可控。
Marcus(1984)提出特許權價值這一重要概念,以后許多研究都表明特許權價值可以緩解銀行的道德風險,降低銀行風險承擔。如Keeley(1990)認為,放松管制的措施降低了銀行的市場力量,侵蝕了q值(銀行股權市場價值/賬面價值),提高了銀行風險承擔。特許權價值不僅來自于市場準入壁壘和競爭
限制,也來自于信息優勢、利率上限等可以為銀行創造壟斷租金的其他渠道。此方面的相關研究有Su a rez(1994)、Saunde~和Wilson(1996),Demsetz,Saidenberg和Strahan(1 996)等。Marquez和Hauswald(2002)認為隨著市場中銀行數量增加,銀行信息投入的收益減少。在達到一定門檻后,銀行信息源將會集中于自己擅長的一些特定領域以抵抗來自競爭者的威脅,而銀行集中于特定信息源的行為提高了市場中企業的逆向選擇行為,銀行風險承擔加大。Berger,Klapper和Turk-Ariss(2008)的研究表明,擁有較大市場力量的銀行風險承擔低。但是這些銀行貸款組合風險高,只不過銀行的高股權資本補償了這一風險。
Boyd等(2005)質疑特許權價值,認為競爭并不會提高銀行風險。他們認為擁有市場力量的銀行貸款利率高,加重了借款者償還負擔,容易引發借款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從而提高銀行的風險承擔。Boyd等(2006)提出,市場競爭并不會造成銀行不穩定,而是促使銀行放貸。Schaeck,Cihak和Wolfe(2006)采用H指標度量發現銀行業競爭越強,系統性風險越不容易產生。De Nicol6和Lou-koianova(2007)的分析表明,當銀行所有權被考慮的時候,Boyd等的結論更為明顯,特別是國有銀行擁有大量市場份額的時候,這一現象最甚。
最近,Mart f nez-Miera和Repullo(2008)撰文調和特許權價值理論和BDN模型。他們提出銀行特許權價值和風險承擔的關系呈u型。這一理論和銀行業適度競爭的研究不謀而合,或許找到u型曲線的拐點對銀行業監管的實踐有重大參考價值。
四、巴塞爾協議與風險承擔
作為國際銀行業監管合作的成果和指導,巴塞爾協議旨在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從而達到降低系統性風險的目的。目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承認巴塞爾協議并將其作為國內監管的一個準則。
(一)資本要求
這一監管原則認為作為風險緩沖器的資本可以提高銀行的安全,同時,作為期權價值一部分的資本可以減少銀行的風險承擔,從而降低銀行業系統性風險。資本要求作為巴塞爾協議的最核心部分,得到很多理論支持。如Koehn和Santomero(1980)、Keeley和Furlong(1990)的研究表明銀行資本低會導致銀行的資產組合風險加大。Marshal和Prescott(2000)認為存款保險給銀行帶來道德風險,為了緩解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存在事后懲罰機制的資本要求監管。有相應懲罰機制的資本要求監管可以降低銀行風險承擔,從而顯著地降低資本要求,最優資本監管應該是監管者基于銀行風險承擔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但是也有不少理論研究認為資本要求并不能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如資產組合分析法認為,銀行是一個資產組合管理機構,它可以通過選擇高風險資產來彌補其資本杠桿,從而維持理想的資本收益率。Ahunbas等(2007)的研究表明,更多資本的銀行低效率,風險承擔更高。Laeven和Levine(20081的研究表明資本要求、嚴格的銀行管制行為和銀行高風險相關,這類銀行一般股東擁有較強的控制權,而在股權相對分散的銀行,銀行風險較低。
在銀行資本要求與風險承擔的關系中加入問題,則情況和結論更為復雜。Jeitschko和Jeung(2005)考慮了影響銀行風險承擔的三個實體:監管者、股東和管理者,銀行的風險承擔與這三者對銀行的控制力有關。為監管者所控的銀行,它的目標是降低銀行風險承擔,表現為提高風險承擔;為管理者所控的銀行,它的目標是提高可控的與個人利益有關的預期價值,這種管理行為和銀行的風險承擔的關系不確定。Bris和Cantale(2004)的分析表明管理者和股東對貸款組合有不同信息時,資本要求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因為銀行失敗或者資本充足率降低都會降低管理者福利,所以管理者會拒絕那些可以接受的風險貸款(但同時利潤更高),使銀行變得更安全從而保證自己的福利,但是銀行由于增大了控制成本而無效率。Sullivan和Spong(2007)的分析表明管理者擁有股權強化了風險承擔戰略,表明受雇的管理者比股東更有可能提高銀行的風險承擔以實現當期收益。
盡管越來越多的文獻分析銀行風險和資本要求之間的關系,資本要求監管也在全球銀行業普遍開展,但是實踐和理論都仍然沒有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必然的因果關系。
(二)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是監管部門通過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監督檢查以判斷該銀行的資本是否充足。監管部門要求各銀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內部評估程序,用于判斷其面臨的風險狀況。
建立在市場失靈基礎上的銀行業監管,理論上有兩個不同的認識角度,從而衍生出不同的監管理念。從公眾利益角度,這一觀點認為監管者應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來進行監管,政府通過制定適當的監管措施,可以提高銀行系統效率、控制風險。公眾利益觀點支持由監管者制定監管政策并監督執行。從個人利益角度,這一觀點認為管制是一個產品,供給者與需求者相互作用決定了管制的狀態和目的,銀行市場吸引了不同的利益集團:銀行家、政客和每一個追求金錢的人,監管政策的制定服從于利益集團的博弈,監管者僅是管制的主要供給者。個人利益觀點支持依靠監管的市場原則,監管者不能單獨制定政策,而是通過嚴格的過程監控來實現利益均衡(Shleifer,2005)。
目前影子銀行的出現、銀行規模擴張、區域擴展、混業經營以及非傳統業務的應用,使得監管機構要在各種類型和數量龐大的資產交易中,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以控制風險非常困難。特別是如果監管者目的在于追求自身的政治訴求而不是公共利益,那么設立新的機構或擴大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只會增加銀行業成本,最終導致銀行風險承擔加大。這是美國和歐洲銀行業此次金融危機后加強監管正面臨的問題。
(三)市場原則
市場原則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只有建立健全的銀行信息披露制度,各市場參與者才可能估計銀行的風險管理狀況和清償能力,使得銀行存款人(包括債務市場的借款者)可以根據給定的風險水平要求足夠的風險補償,從而迫使銀行選擇適度的風險承擔。
市場原則被普遍認為有益于銀行和整個金融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此次金融危機更是將銀行業透明化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oot和schmeits(2000)認為有效的市場原則減少了金融集團混業經營的利益。但是在違規租金不高時,金融集團會惡化市場原則并由此獲益。Hyytinen和Takalo(2002,2004)認為銀行系統容易受到存款人的自我實現危機沖擊。透明度監管可以通過消除合作失敗的可能
性來阻止這一類型的系統性危機。
但是,銀行業至少有兩個基本特性使得通過加強市場原則來減少金融脆弱性的監管無效。首先,全面的金融安全網消除了透明度監管的懲戒性作用。其次,對銀行而言,透明度意味著成本,它減少了特許權價值,因此降低了提高風險承擔的成本。此外,在消除合作失敗方面,Furman和Stiglitz(1998)認為更高的透明度可能加重了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存貸危機,因為很多銀行只能關閉,或者顯著縮減貸款或者接受大量資本注入。Cordelia和Yevati(1998)檢查了銀行風險公開披露如何影響銀行風險承擔動機和評估被告知的存款人行為如何影響銀行體系的安全。當銀行能夠完全控制自身的風險暴露時,公開披露降低了銀行危機的可能性,否則,被告知的存款人會增加銀行破產的可能性。De Gmuwe(2008)指出透明度并非阻止金融危機的萬能藥方,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
五、結論及建議
(一)銀行業管制必然存在
雖然本文在此著墨不多,但是實踐證明銀行業作為管理風險的機構同樣需要監管。大量理論文獻著力于尋找最優的監管措施,這已經表明絕大部分理論研究者已經持有銀行業需要管制的觀點。
(二)銀行業管制理論仍有待完善
目前微觀層面作用于銀行風險承擔的措施,如特許權價值以及最低資本要求等,不一定能真正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而宏觀層面構建的安全網絡又助長了微觀層面的風險承擔。如何解決這一監管困境,恐怕需要理論和實踐者的共同努力,至少目前富有遠見性的管制理念尚沒有出現。
(三)銀行業管制的國際化理論研究尚不夠完善
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引發的全球性銀行危機表明銀行業管制的國際化水平遠低于銀行業業務的國際化水平。理論研究上管制的國際化研究也遠少于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研究。巴塞爾協議作為銀行業國際監管的重要框架,在危機后再次成為各國管制的一個標準化方案。但是筆者認為國際化并非標準化,強調各國監管機構的協調與溝通也不是要設立一個機構高于各國監管機構。
關鍵詞:抵押評估;成本效益;風險監管;信用風險;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4)01-0090-006
抵押價值評估作為銀行衡量和評估抵押貸款風險的關鍵環節,對于保護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和維護金融市場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風險防火墻作用,已成為銀行貸前審查及貸后監管的至關重要的步驟。然而現實銀行信貸業務中,商業銀行往往不注重抵押價值評估的監管,僅將其作為信貸審查的一個程序化環節,抵押價值評估防范信用風險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同時,由于抵押評估參與方信息的不對稱,銀行對外部評估審核監管及借款人委托評估環節的缺陷等因素,致使抵押評估失范行為較為普遍。一旦抵押貸款發生不良,抵押品受償率并不理想,貸前看似充足的抵押價值處置時往往發生明顯的價值衰減現象。因此,對抵押資產價值實施全程動態監管,即從貸前抵押價值認定,到貸后抵押價值動態監控將是提高抵押貸款質量、保障銀行債權安全和化解信用風險的有效途徑。
然而,抵押評估監管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并非監管越多越好。因為任何監管行為都會產生成本和效益,銀行必須充分衡量監管成本與效益之間的均衡關系,尋求一個合理的監管邊界,以便實現自身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帕累托最優,這已成為商業銀行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外文獻評述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抵押評估風險已成為國內外商業銀行關注的重點。抵押價值作為銀行授信發放的決策依據,其估值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乎銀行抵押信貸風險的補償保障效果,是銀行緩釋信用風險的第二還款來源。目前國內外對于抵押資產價值評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抵押價值類型研究
《國際評估準則》[1]是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評估專業準則,其中對抵押貸款評估業務作了專門規定,對于抵押資產價值類型仍舊采用市場價值,并未考慮抵押資產價值評估的特殊性。Bienert and Rehkugler [2]指出抵押貸款價值相對市場價值而言與抵押目的匹配的適當性。Crosby,French and Oughton [3]則反對在進行抵押評估時采用抵押貸款價值類型。《歐洲評估準則》[4]指出抵押貸款價值應結合正常市場條件,在目前用途下考慮資產的長期存續性等因素。張文鋒和張志軍[5]提出商業銀行不動產抵押價值類型選擇原則,指出當前適合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要求的抵押價值類型應為市場價值類型。崔宏[6]則認為與抵押評估目的相適應的價值類型是抵押貸款價值,而不是市場價值。
2.抵押價值評估方法研究
常見的抵押評估方法是成本法、市場法及收益法。為了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前沿經濟理論工具大量在評估領域應用,抵押評估方法也在不斷創新。Hilliard,Kau and Slawson[7]將抵押視為一種期權并對抵押期權的定價問題進行了研究。巴塞爾新資本協議[8]提出了合格金融抵押品的認可標準,特別強調了抵押貸款價值。劉桂良和招平[9]提出到期價值估算法和即期價值修正法以提高評估結果的決策有用性。崔宏[10]認為抵押資產評估理論體系包括四個層次,評估方法應以“折現現金流法”為核心,以“期權定價法”為補充。
3.抵押價值高估研究
Fraser和Worzala[11]及Smolen[12]等人指出評估機構在抵押評估過程中由于承受著來自客戶的壓力,當客戶以后續業務合作為前提對評估機構提出要求時,將會導致評估機構為了滿足客戶信貸需求而高估房產價值的可能。Martin[13]指出由于評估師高估資產價值而導致了美國20世紀80年代金融風險發生,同時分析了產生高估的幾種原因。Mera和Renaud[14]及Fischer[15]則分別從信譽管理系統和互利商業關系等方面分析了在亞洲通過高估抵押價值獲得貸款的原因。韓冰[16]利用博弈論與理性預期理論對高估行為進行了分析。王直民[17]指出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估價機構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的理性選擇并不會自發導致估價市場整體帕累托最優結果的出現。姜麗寧和崔文田[18]提出存在一種激勵的悖論,從而設計了評估擔保機制。筆者[19]也曾從三方博弈的視角分析了抵押價值高估的成因。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現有文獻對抵押價值評估研究在價值類型、評估方法及高估風險分析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就,但從銀行視角對抵押價值評估監管的研究較少涉獵,鮮有的研究也僅是研究銀行在什么樣的約束條件下會采取或者不采取抵押評估監管措施的行為決策,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但現實中毫無疑問每個銀行或多或少都會采取一定監管措施,真正的問題是在現有的約束條件下,銀行作為抵押評估報告的最終使用者,對評估機構的監管如何實現成本與效益的均衡,尋求最佳的監管點,達到自身效益及社會效益的帕累托最優。本文將運用成本收益與動態博弈的分析方法,從銀行視角尋求建立一個合理的監管邊界,并通過引入抵押評估保證金機制來實現對評估機構的均衡監管,以便實現銀行抵押評估監管效率的最大化,并指出建立適度監管的策略選擇。
二、抵押評估監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抵押價值的風險緩釋作用已越來越引起各國商業銀行的重點關注,各家銀行正在不同程度地將其作為信貸風險監管的重要內容。然而任何一項制度安排都必須遵從成本收益原則,只有當制度產生收益大于實施成本時,該項制度才是有效的。因此,銀行在追求最佳評估監管目標時也不例外。
(一)監管成本函數分析
監管成本是指實施監管行為所產生的一切合理資源消耗,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雙方因監管行為而產生的一切合理支出,主要包括銀行監管外部評估的組織成本、實施成本及后續支出。間接成本即為銀行實施監管引起的間接效率損失,主要包括負外部效用,即對外部評估審核不實而帶來的銀行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損失;合規成本,即評估機構為遵守銀行及外部監管機構相關規定而額外承擔的費用支出;社會經濟效益損失,即銀行過度監管引起評估市場的低效率造成社會總體經濟損失。
由于銀行實施抵押評估監管的成本與監管頻率、監管強度以及時間因素相關,所以,假定銀行抵押評估監管成本函數為: 其中分別代表不同參數,代表監管頻率、監管強度,代表時間。根據微觀經濟學中成本收益分析原理,通過數學推導,可以得出:一方面監管成本與監管頻率呈正相關關系,即隨著監管頻率的增加而監管成本相應增加,但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監管成本有所降低,并趨于穩定。另一方面隨著監管強度的提高而監管成本不斷上升。具體監管成本收益如表1所示。
(二)監管收益函數分析
對于監管所取得的收益,同樣與監管頻率、監管強度以及時間因素相關,由于銀行抵押評估監管收益除了增加自身貸款收益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社會效益,無法將其準確量化衡量,但通過定性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對抵押評估采取一定監管措施后能夠有效地降低抵押風險,提升監管效益與社會效益。比如,抵押貸款違約損失率降低,審核評估質量的提高,信息不對稱的改善,虛假評估信息減少等。另一方面監管收益隨著監管頻率的提高也會有所提高,但存在一個適度監管區間,當監管頻率及監管強度過高時,不僅會耗費過多的成本,而且會影響銀行正常經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會稀釋銀行監管收益。
猶如施蒂格勒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規制時所指出的那樣,任何監管都會導致經濟效益損失。如圖1,假定銀行抵押監管供給曲線為S,抵押監管需求曲線為D,原始的均衡點為B,當銀行對抵押評估實施監管后,抵押監管的有效供給曲線S上升到S′,均衡點由B上升到A,造成效益損失C。可見,實施抵押監管也不例外會造成一定損失,如圖1所示,監管的經濟效益損失不僅包括評估機構為遵守相關規定而額外承擔的合規成本E,還包括經濟效益損失C,即監管引起總損失為C+E。然而由于抵押評估業務的激烈競爭與信息不對稱導致抵押評估市場“道德風險”較為嚴重,那么,銀行作為評估報告的使用者,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監管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建立合理的監管邊界尤為重要。
(三)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銀行對抵押評估實施監管的總成本直接與監管強度及監管頻率相關,在一定時期內監管強度可以正比例監管成本。因此,假定銀行實施抵押評估監管強度及頻率與監管成本呈正相關關系,即銀行監管成本隨著監管強度及頻率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在理論邏輯上將存在一個最優的監管強度及頻率。
從圖2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對抵押評估機構不監管時,抵押評估市場存在較大“道德風險”,市場失靈帶來的成本損失無窮大,相反收益趨于無窮小。隨著商業銀行對抵押評估機構監管強度的逐步提升,促使抵押評估質量不斷提高,基于規模效應而監管成本則開始逐步下降,與此同時監管收益則逐漸上升。當監管的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時,成本曲線又開始逐步上升,而收益曲線則逐漸下降,在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下,監管成本曲線呈U形,收益曲線呈倒U形。由于商業銀行對抵押評估實施監管的成本和收益與監管強度存在一定相關性,所以適度的監管不但能使銀行收益實現最大化,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評估市場效率。圖中A點為最佳監管強度,不管是A點左方或右方都不能使評估市場資源實現最優配置;B點為銀行監管臨界點,即銀行監管效益與成本相等,當監管強度越過B點時,加強評估監管是有效的,監管成本不斷下降,當監管強度達到A點時,銀行實現監管效益最大化。當監管強度越過A點時,由于監管邊際成本的上升及邊際收益的下降,銀行監管收益會逐步減少直至為0,即當成本效益曲線再次相交C點時,監管所帶來的效益與其增加的成本相等。當監管強度超過C點時,監管成本趨于無窮大,而監管效益則趨于無窮小,不斷加強監管強度只會一味的提升監管成本,而帶來的監管收益則是微乎其微,即抵押監管失靈。總之,為提高抵押評估質量,銀行對評估機構實行必要的監管對于控制信貸風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實施監管過程中應遵循成本收益原則,只有當監管收益大于監管成本時,監管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才是最有效的。如圖2所示,即Ⅱ區為抵押評估監管適度區域,Ⅰ區為抵押評估監管不足區域,Ⅲ區為抵押評估監管過度區域。
現實抵押風險控制中適度的抵押評估監管并非一個精確的值,而是一個動態區域變量,只要該變量不超過一定幅度,就符合適度監管要求。正如圖3所示,橫軸代表抵押評估監管強度及頻率,縱軸代表抵押評估監管邊際成本。MC作為抵押評估監管邊際成本曲線,隨著監管強度及頻率的增加而增加。MR作為抵押評估監管邊際效益曲線,隨著監管強度及頻率的增加而遞減。O點監管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是銀行監管最佳強度或頻率。在O點右側,銀行對抵押評估監管的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效益,銀行出現監管過度;在O點左側,邊際效益大于邊際成本表示銀行監管不足。然而這只是一個理論化的最優監管強度,實際工作中銀行只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均衡監管強度邊界。
三、抵押評估監管的激勵約束機制
(一)抵押評估監管的均衡邊界
按照經濟學標準的分析工具,抵押評估監管的均衡邊界應該是銀行實施監管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即Mr(X)=Mc(X),其中, Mr(X)為抵押評估監管的邊際收益,Mc(X)為抵押評估監管的邊際成本,X為監管強度。假定監管收益r(X,F)、監管成本c(X,F)分別具有通常的收益函數、成本函數的基本性質,即抵押評估監管收益隨監管強度的提高而以遞減的速度在增加,即有dr(X,F)/d(X,F)?酆0,d2r(X,F)/d(X,F)2?芻0;成本隨監管強度的提高而以遞增的速度在增加,即有,dc(X,F)/d(X,F)?酆0,d2c(X,F)/d(X,F)2?酆0。正如圖2所示收益曲線呈凸形,而成本曲線呈凹形。
在成本收益分析法下,抵押評估監管的效率以n(X,F)表示,則n(X,F)=r(X,F)-c(X,F)。當n′(X,F)=r′(X,F)-c′(X,F)=0時,n(X,F)可取到其極值,其含義是此時抵押評估監管的效率到達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值n(X,F)max,即此時對應的抵押評估監管強度達到了約束條件下的最佳值,故而使抵押評估監管呈現出最優效率狀態。至此,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在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背景下,“求抵押評估監管均衡邊界的問題”可以轉化為“求抵押評估監管效率的最大值n(X,F)max的問題”,其轉化機制如下:
抵押評估監管均衡邊界, 即Mr(X,F)=r′(X,F),Mc(X,F)=c′(X,F),當Mr(X)=Mc(X)時,抵押評估監管效率實現最優n(X,F)max,此時的監管強度就是最佳的理論監管強度。事實上現實中商業銀行對于抵押評估監管的預期收益成本曲線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換而變化,因而理想的監管均衡強度也隨之發生相應改變。抵押評估監管強度的均衡過程就是銀行依據自身抵押評估運行情況,通過對各種影響抵押評估行為監管成本收益的因素進行調整和改善,以尋求抵押評估監管均衡邊界的動態“帕累托優化過程”。
(二)抵押評估監管的激勵約束機制
如何在滿足以上分析結果的前提下,實現對評估機構的最佳監管,下面將通過引入抵押評估保證金機制來實現對評估機構的均衡監管。即針對每筆抵押評估業務,在抵押信貸時銀行向評估機構收取一筆保證金M,并將評估報告對外公示,如若發現存在虛假評估行為,則沒收該筆保證金的同時對其另行處罰,并對舉報人進行相應獎勵C′。若評估機構客觀公正作業,則一年期后退還該保證金。因為經過公示的評估報告透明度大幅提高,且只要舉報就有獎勵收入C′,所以舉報人有進行舉報的動機,從而只要評估機構存在虛假高估行為,就肯定會被發現。假定M=?琢(RH+Y-RL),其中?琢為保證金系數,且?琢?酆1,RL為評估機構正常評估收益、RH為評估機構高估收益、Y為高估隱性收益、Ca為高估的懲罰成本、Cb為銀行的監督成本。則銀行與評估機構的收益矩陣如表2所示。
對表2分析可知,由于M=?琢(RH+Y-RL),且?琢?酆1,所以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正常,不監督)。
通過前文假定可知,借款人欺騙貸款的收益及損失分別為R和-L,而評估機構高估所能帶來的額外收益及損失為W和-E,且W=RH+Y-RL。所以對于評估機構與借款人而言,其額外收益的得益矩陣如表3所示。
對表3分析可知,由于W=RH+Y-RL,M=?琢(RH+Y-RL),且?琢?酆1,所以W-M?芻0,則此時存在唯一的純策略納什均衡(誠實,正常)。
可見,引入抵押評估保證金擔保機制符合激勵相容原則,不僅能節省銀行的監督費用,規范抵押評估市場環境,還能消除借款人的“道德風險”,激勵評估機構選擇正常評估,所以這一機制設計有利于提升商業銀行抵押評估監管效率。
四、建立抵押評估適度監管的策略選擇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對抵押價值評估整體缺乏監管或監管不力,致使抵押風險在整個授信過程中不斷擴大,抵押貸款一旦形成不良,抵押資產對抵押貸款的風險保障緩釋效果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尤其是次貸危機的爆發進一步突顯了銀行內部建立評估監管機制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對此,筆者建議我國銀行可以將抵押資產價值評估作為貸款審查中的一個必要程序及重要環節,在滿足成本收益原則的前提下實現抵押評估監管的最佳效果。
1.推進銀行抵押評估委托機制,有效降低抵押評估風險監管成本。
目前抵押貸款業務操作中一般借款人為評估委托人,因為“誰委托、誰付費”,則受托評估機構為了盡可能多的承攬業務,經常不顧銀行信貸風險而一味迎合委托人的信貸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德風險”。因此,為了從根本上降低抵押風險管理成本,消除信貸評估管理風險,將借款人委托抵押評估改為銀行直接進行抵押評估委托機制,由銀行先行付費,然后在抵押貸款發放時向借款人收取一定信貸管理費或財務顧問費,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強化抵押評估業務的獨立性。
2.實施抵押評估機構備選庫制度,引進評估機構入庫風險保證金機制,有效降低銀行監管成本及評估機構“道德風險”。
為進一步激勵評估機構立足銀行視角為其服務,避免評估行為發生不正當競爭現象,根據激勵相容原則,銀行應該本著公正、公開的原則選定一批資質較好的評估機構作為備選庫,以備在長期業務合作中較好地為其服務,如果在后續抵押評估中存在虛假評估,銀行直接將其從備選庫剔除出局。同時,銀行建立評估機構業務合作備選庫時,可以適當對評估機構收取一定風險保證金,激勵其在業務合作中誠實守信,遵從職業道德。如果合作期結束后未發現高估行為即退還風險保證金,并在后期業務合作中留存備選庫,且后評價時給予一定考核激勵;否則將沒收風險保證金,立即與其中斷業務合作,并在銀行業協會予以通報。由此可見,引進評估機構入庫風險保證金機制不僅能有效降低銀行監管費用,還能進一步規范抵押評估市場,從而降低評估機構的“道德風險”。
3.建立專門的抵押評估監管部門,實施抵押價值全程動態監控機制。
由于抵押資產的價值不斷波動,如果在合同期間,抵押資產價值小于貸款合同價值,借款人的理性選擇便是違約。因此,商業銀行應盡快成立專門的抵押評估管理部門,負責抵押品的實物及價值管理。同時,在信貸審批系統中應盡快引入抵押資產估值系統,實時監測抵押品價值實況,實現對抵押價值的全過程動態監控,為信貸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撐。
4.啟動金融資產評估資格認證制度,培養銀行內部專業評估隊伍。
金融資產評估與一般資產評估不同,該項業務對評估人員的要求較高,不僅應掌握一定的評估理論,還應具備相當的金融知識。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實際逐步推進金融資產評估資格認證制度,盡快培養專業的內部評估管理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抵押價值精細化監管的要求,才能切實發揮抵押價值的風險保障功效。
總之,抵押價值作為抵押評估監管的目標,其價值隨宏觀經濟環境及時間變化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波動。因而,為及時掌握抵押評估的動態信息,有效提升抵押價值的風險緩釋效果,在今后信貸管理中對其進行全程動態監管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The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S].The l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2001:1-165.
[2]Bienert.Sand Rehkugler.H.The mortgage Lending Value-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with Europ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within Europe[EB/OL].2005.
[3]Crosby.N,French.N , Oughton.M.Bank lending valuations on commercial property——DoesEuropean Mortgage Lending Value add anything to the process[J].Journal of Property Investment andFinance, 2000,18(1):66-83.
[4]European Valuation Standards[Z].
[5]張文鋒,張志軍.商業銀行不動產抵押價值類型選擇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8):24-29.
[6]崔宏.基于銀行貸款安全的抵押貸款價值評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7,(6): 54-56.
[7]Hilliard,J.E.,Kau,J.B.and Slawson,VC,Jr.Valuing prepayment and default in a fixed rate mortgage:a bivariate binomial options pricing chnique[J].Journal of Real Estate Economics,1998,26(3):431-468.
[8]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mision.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EB/OL].2004.
[9]劉桂良,招平.抵押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創新[J].系統工程,2004,(9):104-106.
[10]崔宏.基于銀行貸款安全目的的抵押資產評估理論與方法創新[J].金融論壇,2007,(1):42-46.
[11]Fraser.R.R ,Worzal.E.M.An insight into the ideas of Professor James Grasskamp on practice and reform in appraisal [J].Real Estate Issues,1994: 237-256.
[12]Smolen,G.E.,Hambleton,D.C.,Is the real estate appraiser role too much to expect [J.The Appraisal Journal,1997,65 (l):9-17.
[13]Martin VⅢ.Appraising the profession [J]. Mortgage Banking, 1991,51(8):61-66.
[14]Mara,Renaud.Asia’s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ole of real estate[M]. New York: M.E.Sharpe, 2000: 255-277.
[15]Fischer. The Asian crisis: a view from the IMF[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1998, 9(2): 67-176.
[16]韓冰.房地產評估機構高估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及防范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7, (2):144-147.
[17]王直民.房地產抵押評估中高估問題的博弈分析與防范[J].預測,2010,(8):15-18.
關鍵詞:伸縮縫和施工縫; 質量事故; 檢測; 處理及預防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建設工程中,大型構筑物有取水管道、排水管道、電纜管道和其他工藝管廊,管道截面尺寸或直徑較大,截面形狀各式各樣,且多數管道屬地下結構,對于管道的內外防水非常重要。若施工過程中對伸縮縫和施工縫處理重視不夠,就會造成質量事故。通過對一大型工程實例中現澆混凝土管道伸縮縫和施工縫滲水的質量事故檢測及結果分析,提出了處理方案和加固措施,并對發生此類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預防措施。
1. 工程概況
管道總長850米,結構形式為雙排并列內圓外方混凝土管,內圓直徑3.8米,外型尺寸寬9.4米、高5.0米。采用強度等級為C40、抗滲標號S12、抗凍標號F300的防水混凝土。管道底標高為-11.5米,屬地下結構。管道分段施工,每段長度約25米,在兩段管道相接的伸縮縫處做水壓試驗檢測管道的防水性能,伸縮縫寬度20mm。伸縮縫之間的連接是外墻、底板和頂板為雙層330*10mm的止水帶,中間墻體為單層330*10mm的止水帶。
管道施工縫留設位置在底板底往上1.6米處,施工縫采用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止水。管道伸縮縫和施工縫所用止水帶和止水條均滿足相應的規范和標準。管道混凝土達到齡期后通過做水壓試驗對伸縮縫進行檢測,施壓過程中發現在伸縮縫與墻體內壁施工縫交接處出現滲水情況,施壓結果不合格,遂將管道施工縫進行全面質量檢查。
2. 本工程施工縫措施
2.1施工縫設置
因管道內墻壁為弧形,墻體高度5米,如果施工縫設置過低,在澆注第二次混凝土時因振動棒無法完全深入底部進行有效的振搗,容易造成墻體在施工縫處“爛根”。故施工縫設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將施工縫設置在墊層以上1.6米處。
2.2施工縫處理
施工縫的處理為混凝土終凝后鑿毛。在澆注新混凝土前將老混凝土清理干凈,然后用水充分濕潤,濕潤老混凝土到飽和為止,用高壓氣將多余的水沖掉。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用同強度砂漿鋪設10~20mm厚,以便新老混凝土更好的粘接。
為保證混凝土在伸縮縫處不發生滲水現象,在墻體內安放PZ250-30*15mm遇水膨脹止水條。止水條安放在第一次混凝土澆注時預留的凹槽內,凹槽深度100mm。
止水條安裝在墻體中部位置,用粘膠劑或鐵釘固定在混凝土上,使其與混凝土面緊密接觸,施工時不能脫離混凝土面。止水條的搭接在50mm以上,搭接位置用扎絲緊緊并排綁牢。止水條的膨脹體積超過原體積的1/3時不能使用。
止水條的運用可以解決鋼板止水帶與混凝土摩擦產生的繞滲問題,施工質量高于鋼板止水帶。
3. 檢測過程
檢測方法為對伸縮縫做水壓試驗,試驗過程略。
第一批檢測數量共8處,除第一次檢測出1條施工縫滲水外,在對其余施工縫進行全面檢測時發現另外4處施工縫滲水。為檢查管道的其他施工縫是否存在滲水問題,必須將所有的施工縫進行檢測后再做處理,使管道達到水壓試驗要求。
檢測施工縫的滲水情況,選擇在伸縮縫處做水壓試驗進行觀察,并逐條檢測。檢測原理為:在伸縮縫處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圈,壓力泵將水注入伸縮縫,當壓力持續上升水注滿伸縮縫后,壓力水通過施工縫滲水
4. 檢測結果分析
通過對所檢測的過程觀察,伸縮縫與施工縫交接處為薄弱環節,本工程管道端部施工縫處滲水量大,施工縫存在間隙.
原因有:
1) 伸縮縫邊施工縫處為施工角落處,在澆注混凝土前未將此處角落垃圾清理干凈,在混凝土澆注后此處有空隙。
2) 周邊鋼筋十分密集,混凝土振搗困難,混凝土不完全密實,接縫不嚴密。
3)施工縫鑿毛不符合規范要求,鑿毛深度和密度過希過淺。
4)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間砂漿過稀、過薄,沒有起到新舊混凝土的粘接作用。
5. 補強措施
針對水壓試驗中出現的滲水情況,采用高壓灌漿的方法將施工縫中縫隙封堵。
材料選用:灌漿用改性樹脂膠。(灌漿技術和材料由專業施工方提供)
5.1灌漿料拌料操作方法
1)灌漿料拌和時,加水量按隨貨提供的產品合格證上推薦用水量加入,攪拌均勻即可使用,用水量也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拌和用水采取飲用水,使用其他水源時,必須符合現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
2)灌漿料的拌和可采用機械攪拌或人工攪拌。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攪拌時間一般為2~3分鐘(嚴禁手電鉆式攪拌器);采用人工攪拌時,先將灌漿料倒在拌板上,而后加80%水量攪拌4~5次后,再加所剩的20%水攪拌4次。攪拌要邊翻倒,邊插搗。一般要求5分鐘以上,使之徹底均勻,并增大流動性,無浮漿,即可使用。
3)攪拌地點盡量靠近灌漿施工地點,距離不宜過長。
4)每次攪拌量應視使用量多少而定,攪拌完的拌合物,隨停放時間增長,其流動性降低,保證40分鐘以內將已拌和料用完。
5)發現剛攪拌完的拌合物表面上有浮水,這表明水量過多,應適當加一些GGM干料,攪拌使其將浮水“吃”光,有浮水將會降低膨脹效果。
6)現場使用時,嚴禁在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外摻料。
5.2 灌漿
1)從灌漿開始,用竹劈子不停地往復拉動,疏導拌合物。一可以加快灌漿進度;二能促使拌合物流進模板內各個角落;三是當灌漿由于某種原因中斷時,要加強往復拉動,以延長可流動時間,否則已灌入的拌合物開始凝結,失去流動性無法繼續灌漿,而造成工程事故。
2)在灌漿過程中發現已灌入的拌合物有浮水時,應當馬上灌入較稠一些的拌合物,使其吃掉浮水,或適當投入一些干料將浮水“吃掉”。
3)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灌漿,不能間斷,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5.3灌漿堵漏工藝
灌漿孔的具體數量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位置也可以做相應的調整。
5.4 灌漿堵漏注意事項
1)高壓灌注時,及時觀察混凝土表面滲漏情況,發現滲漏,立即停止灌注,用快凝結構膠封閉,封閉后繼續灌注。
2)滲漏發生在變形縫隙內時,立即停止灌注,用快凝結構膠封閉變形縫,封閉后繼續灌注。
3)滲漏點與后澆帶的距離大于1m時,追加高壓灌注孔。
4)灌注停止標準:不吸膠,維持壓力2分鐘,后拆除注膠管道。
6預防措施
上述施工縫的施工質量問題具有通病性,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檢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1)澆注砂漿時放慢澆注速度,且使砂漿跑滿整個施工縫面,必須保證砂漿或混凝土的垂直下落高度不得超過3米;
2)將伸縮縫、施工縫處角落垃圾清除干凈,必要時可用水清洗;
3)加強鋼筋密集處的振搗,保證混凝土密實;
4)施工縫處止水條必須固定牢固,可用鐵釘或鋼筋棍固定,檢查人員必須組條檢查,澆注時止水條跑位,必須馬上下人固定;另在止水條安放時將止水條露出管道端部封頭100~200mm,用于與下端施工時搭接,露出部位必須做好防水措施。
5)伸縮縫止水帶處加強振搗,減少氣泡產生;
6)重點檢查施工縫的鑿毛,使其按規范要求施工;
7)改進施工縫的留設方式,使其更規范科學。
7結論
【關鍵詞】妊娠風險預警評估;高危妊娠管理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漢沽轄區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妊娠風險預警初篩及二級醫療機構確診的上報信息,以及天津市婦幼衛生信息系統中漢沽轄區高危孕產婦管理系統數據信息分別進行分析。
1.2 篩查標準 風險預警分類標準 見表1。
1.3 高位妊娠管理流程 早孕婦女在建立《天津市孕產婦保健手冊》時,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進行初篩,確定風險類別,并在孕婦手冊上加蓋(黃、橙、紫、紅)預警類別章,填寫《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登記表》,以電子郵件方式上報漢沽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在天津市婦幼衛生信息系統高危管理系統中進行信息錄入及轉診,并告知孕婦轉往二級醫療機構進行復篩。確診有疾病者按妊娠風險預警分類:紅色預警類,疾病嚴重,繼續妊娠可能危及孕婦生命,需由漢沽孕產婦搶救中心高危門診會診,根據病情提出醫學意見,原則上轉三級醫療機構診治;橙色預警類,病情較重,對母嬰安全有一定威脅,孕期需重點監護,條件允許可在漢沽孕產婦搶救中心高危門診進行產前監護和診治,并要求進行專案登記,其中嚴重合并癥轉至三級醫療機構進行產前監護,直至分娩;黃色預警類,病情較穩定可回社區規范產檢及加強監護,并每月在二級醫療機構復診和再評估;紫色預警類,為妊娠合并傳染病應轉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2 結果
2.1 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篩查結果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篩查人數2013人,使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進行風險評估和分類,經二級醫療機構復篩確診及二級高危門診初篩上報共計716例,篩查陽性率為35.5%,其中黃色預警566例(構成比79.0%);橙色預警113例(構成比為15.7%);紅色預警3例(構成比0.41%);紫色預警35例(構成比為4.8%)。見表2。
2.2 應用婦幼衛生網絡信息高危孕婦管理系統篩查結果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二級醫療機構高危門診確診并錄入網絡信息高危孕婦管理系統共計748例,確定為輕度高危408例(構成比54.6%),中度高危91例(構成比12.1%),重度高危249例(構成比33.3%)。輕、中、重度高危因素見表3。
2.3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與婦幼衛生網絡信息高危孕婦管理系統的高危因素順位,前五位均依次為剖宮產史、體重≥70kg或BMI≥30、高齡孕婦年齡≥35歲、妊娠期貧血和不良孕產史,兩種方法高危因素順位基本一致。見表4。
2.4 漢沽孕產婦搶救中心高危門診確診,紅色預警、橙色預警113例,根據孕婦病情程度轉診23例。三級醫療機構實際接診38例,其高危因素除嚴重合癥外有不孕史、異常分娩史和死胎史高危因素者孕婦多自行選擇三級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接診高危情況 見表5。
3 討論
3.1 本轄區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標準》確定高風險孕婦(紅+橙色預警)共計116例,構成比16.2%,由漢沽醫院(漢沽危重孕婦搶救中心)高危門診依孕婦病情進行三級轉診,對病情穩定的高風險孕婦留高危門診進行動態監測,避免了孕婦往返市中心三級醫院的繁瑣,及因疲勞加重病情的風險,同時又相對減輕了三級醫院高危門診的工作負荷,使醫院資源得以有效合理利用。確診黃色和紫色611例,構成比83.8%,紫色預警中病情較復雜的孕婦轉往指定專科醫院,其它紫色和橙色預警孕婦均轉回社區服務中心做高危監測,并每月到漢沽醫院高危門診進行復診和復評,隨時發現風險因素升級,隨時轉診。
由此可見“重點孕婦管理”正是將所需要關注的高風險疾病和高危因素篩查出來并進行登記、診治和隨訪,對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有利,同時減少了二、三級醫療機構的管理人數和一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危管理的難度,節約了醫療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母嬰安全。
3.2 高危評分多年廣泛應用于高危妊娠篩查。但高危級別確定為輕度、中度、重度高危孕婦,在實際工作中某些高危因素高危評分相對混亂,并缺乏針對性。而且一些高危孕婦由于存在二種以上高危因素,這些高危因素在不同個體不同妊娠階段存在差異,高危界線并不準確清晰,使高危管理人數增加,一級和二級婦保人員工作量增加,但效果并不理想。
3.3 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與婦幼衛生網絡信息高危孕婦管理系統的高危因素順位基本一致。
進一步說明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分類標準》確定高危孕婦的可行性,而且妊娠風險預警評估分類與傳統的高危評分及高危因素的類別及其預警顏色,更能清晰地分辨出風險級別,對比特異性高,可以在減少管理人數的同時,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4 天津市自2007年建立了婦幼衛生網絡化信息系統,各級醫療機構均可在婦幼衛生信息系統的高危管理系統上錄入和查看高危信息,防止漏管,提高了管理質量。但目前天津市尚未應用“妊娠風險預警評估”管理模式,全市統一使用的婦幼衛生信息網絡高危管理系統仍延續高危評分法,以輕、中、重高危進行高危識別,若將《妊娠風險預警評估分類標準》應用到婦幼衛生信息網絡高危管理中,以預警顏色進行標識,可使我市高危孕婦管理模式更具優越性、篩查更科學、管理更嚴密、效果更顯著。
參考文獻
[1] 趙曉萍.石門二路社區2009-2010妊娠風險預警篩查評估分析[J],心理醫生,2011,4.
[2] 陳瑞英,秦敏,朱麗萍.上海市孕產期重點疾病篩查方法及初步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0:2777-2780
【關鍵詞】外力破壞 防控措施
天然氣分公司的管線,大部分是在乙烯二期原料工程投產期間建設的,時間基本都在1984--1986年。這些管線由于運行時間長、腐蝕嚴重導致泄漏事故時常發生,影響到企業的正常安全生產。近幾年,隨著油氣儲運專業化管理的實施,分公司加大了對超期服役的管線更換改造力度,使腐蝕造成的管線泄漏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是,因管堤不明顯、標志樁被破壞、巡線質量差等原因,造成外力破壞的天然氣管線泄漏問題依然存在。
1 外力破壞的種類
根據我們多年的實際經驗,管線遭外力破壞分為兩種,一種是非法的外力破壞,另一種是合法施工的外力破壞。
2 外力破壞造成的危害
2.1 非法的外力破壞
主要是犯罪分子在天然氣的管線上打孔盜竊,一旦犯罪分子在管線上打孔盜竊成功,將嚴重影響天然氣管線的安全平穩運行。處理事故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嚴重的需要幾天的時間來處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管道法》頒布實施加重了對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的量刑,和公安機關、油田保衛部門加大了對盜竊油田物資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對犯罪分子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加之分公司進一步加強了管線的巡查保護,成立了專職的夜巡隊伍,對天然氣管線進行晝夜巡查,使犯罪分子在天然氣管線上打孔盜竊的行為基本得到控制。2.2 合法施工的外力破壞
就是由于生產建設的需要在管線周圍進行工程施工而造成天然氣管線的損壞,而這種外力破壞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往往也是巨大的,處理起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加以注意和重點防范的。
3 預防控制措施
近年來,由于油田產能建設的需要,打井、敷設管線等很多施工作業就在我們天然氣管線周邊,這些因施工發生外力破壞帶來的危險因素長年存在著,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這個危險因素。這個危險因素是可以預見的。怎樣減少天然氣管線在運行中受到的外力破壞,如何消減因此帶來的事故風險,是擺在各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面前必須要破解的重要課題。結合多年來實際工作的經驗,就如何有效預防和削減因外力破壞帶來的事故風險,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3.1 利用現代科技對天然氣管線進行監控,以消減事故風險
利用激光紅外遠程視頻監控對管線進行時時監控管理。特別是對人口密集區、商業繁華區、管線上方及附近施工現場設點進行監控,當管線因本體或外力破壞發生泄漏時,激光紅外遠程監控根據該管段地表氣體成分分析結果進行判斷并報警。在監控管理下各屬地單位對轄區內管線周邊人員、機械變化進行掌握,提高對事件的可追溯性,可實現小隊、大隊、公司三級網絡化時時監控管理,提高事件處理的效率,以消減事故風險。
3.2 加強天然氣管線上管堤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以消減事故風險
管堤是保護管線不受外力破壞的第一道屏障,首先我們必須加強管堤的管理、規范管堤的標準,在管線施工時就把住管堤的質量關,把管堤建在管線的正上方,不能偏離管線,這樣才能起到保護管線不受外力破壞的作用,建議單條管線可以設計成:頂寬1米;底寬2米;高0.5米的梯形管堤,如是兩條或多條管線同溝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寬管堤,給人一看就知道地下有管線,需要注意安全。
3.3 加強天然氣管線上標志樁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以消減事故風險
標志樁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他是保護管線不受外力破壞的第二道屏障,他有多種用途,一是他能給巡線工清楚指出管線的走向,輸送的介質。二是他能給管線周邊的施工單位指明地下有管線,施工時注意管線的警示作用。三是他能時時刻刻提醒人們這里危險,注意安全。四是他能在出現事故時,人們根據標志樁上的電話號碼及時通知到有關單位。標志樁有這么多用途,那么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中更加認真,并按要求把標志樁埋設在管堤的正上方,公路和鐵路兩側、跨渠明管處、工廠建筑物處、人口密集區要增加埋設密度,發現有破損的就要及時更換,有傾斜的就要及時扶正,夏季要及時清除標志樁周圍的雜草,已保證標志樁的明顯標志,以消減事故風險。
3.4 加強天然氣管線的日常巡護質量,以消減事故風險
巡護質量的提高,是保護管線不受外力破壞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最關鍵的一環。那么如何抓好巡護質量呢?我覺得,一是幫助員工在思想上認清,我們為什么巡線,不要把巡線當成枯燥乏味的工作,而是把巡線工作當成事業來作,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把被動巡線變成主動巡線。二是加大員工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員工崗位技能,讓員工認識到巡線不是單一的在干線上走,而是在巡護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預警危害、及時制止的過程,是減少損失、增加效益的過程。三是建立健全巡線各種規章制定,用規章制定來管理。四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如用GPS來加強對巡線質量的監督與管理,用防腐檢測來了解管線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五是重獎重罰,對巡線認真能及時發現問題避免事故發生的重獎,對巡線不認真造成事故的要重罰。六是經常對干線進行壓條和不定期的抽查來檢查巡線質量。七是加大對管線周圍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力度,提高他們的預防意識。事實證明,通過提高巡護質量,是可以有效預防外力破壞的。
3.5 加強事故預案演練,以預案的清晰職責消減事故風險
現在,雖然各隊都制定了管線的事故預案,但事故預案不通過實際演練,可能只有制定人才清楚,巡線工即使能背下來,到實際需要操作時,還是不清楚。在培訓中提問時發現,當問起天然氣管線出現泄漏時,你應該怎么辦時?有人回答:“匯報隊里完事”。顯然這種回答是錯誤的,在現場確認天然氣管線出現泄漏時,應該在第一時間報告給調度室,然后再報告給隊里,巡線工應現場看護,如果泄漏嚴重時,應立即疏散周圍居民,禁止車輛和行人從現場通過。防止事故發生,配合搶修隊進行搶修。只有通過實際演練,巡線工人才能全面了解事故預案,掌握操作要領,知道發現泄漏時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報火警。
4 結束語
本文結合生產實際提出的天然氣管線因外力破壞出現事故風險的預防控制措施,能極大地降低天然氣管線因外力破壞帶來的事故風險。可為輸氣隊提高天然氣管線的管理水平起到借鑒作用。
濕版攝影Wet Plate Processing,是用物理與化學的原理,留住影像的一種方法。起源於公元1851年的英國,它目的是在玻璃片或涂上瀝青的鐵片載體上留下影像從工序上說,由攝影師在玻璃片上涂上火棉膠藥膜開始,以至感光、曝光、顯影、定影及水洗。在這十數分的時間之內,玻璃片子一直是在濕潤狀態之中,因此人們簡稱之為“濕版攝影”或全稱“濕版火棉膠攝影術”Wet Plate Collodion Processing。
濕版攝影術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簡單化,個人化。從一開始決定要去拍攝,攝影師完全控制及裂作整個過程,由相片的格式大小尺碼比例,以至選用正片或負片的拍攝,鏡頭的利用、藥品的配合等,都可以依從攝影師的心意,再也不需要受攝影商品供應短缺或停崖所制肘。由化學品之調配,涂怖的手法也是每個攝影師獨有的。以至最后,在玻璃片上藥胰的破爛與脫落、對顏差的變化、非常豐富而有層次的調子、藥液在玻璃上流動的痕躋及行云流水般的影像散景……如此種種,都是它與罪不同,吸引著人們的地方。
沒有一片玻璃片子是相同的,每一片玻璃片都是唯一孤本。能夠真正懂得欣賞濕版攝影的,才感受到那種返璞歸真的“進步”。
十九世紀初,人們對攝影術已展開了初步的探索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1839年法國人正式宣報發明了攝影術,其后人們繼續研發各種方法,希望更容易及更方便地獲取及保存影像。直至1851年,新的攝影方法出現了。英國人費迪域?史葛?阿切爾(Fredrick Scott Archer1813―1857),發現了使用火棉膠(CoIIodlon)能夠應用在有關的攝影術上,從此,攝影術的v史便改寫了。
火棉膠是一種帶黏性的液體,快乾而且有著黏附的能力,它既能涂怖在光滑的玻璃或涂了瀝青的鐵片上,而且它亦有著讓化學品吸附的能力。阿切爾便利用火棉膠這些特性作為吸附感光藥品的當混合碘化物及澳化物后的火棉膠,涂怖於片子上,便可將片子置於硝酸銀鹽溶液中,讓它轉化成可感光的碘化銀。最后取出這已具感光能力的片子來進行曝光,便可獲取影像,經定影及水洗后,便可弄乾。由於,不論攝影師選用玻璃片子或F片子作為載體時,在火棉膠藥膜涂怖之后以至在感光及曝光之期間。片子都是在濕潤狀態之中,直至片子在定影及水洗之后,片子才可弄乾。因此,人們簡稱這種方法荔濕版攝影法(Wet plate processing)。
由於火棉膠被使用在攝影術上取得成功。它不但能提供比較廉直且方便的方式去取得清晰而穩定的影像,更加上其可復裂性及蛋白相紙(Albumen Print)的相繼普及,立刻成為當時大罪流行使用的攝影方法。最后,使原來復雜而昂貴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Daguerreotypes)及影像質素較差的卡羅攝影術(calotype)亦被取代。而攝影師使用火棉膠這種攝影方法,一直沿用至1880年,直至乾版攝影術的出現,才被取替其在攝影工業中的作用。
而直至今天,在電子及數碼影像沖斥濫發之下,濕版火棉膠攝影術的獨特藝術性彌足珍貴,在攝影藝術中更見崇高不朽的地位。濕版火棉膠序簡單,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程序:
1 涂鴉鵜藿(collodion)於玻璃片子上
2 將片子沉入銀鹽溶液中使它可感光
3 將片子放於照相機內,讓片子曝光,捕捉影像
4 顯影及定影
5 水洗及弄乾
濕版攝影的工序十分簡單,只需十數分時間,影像就慢慢出現在面前。只要認真及謹慎行事,一幅滿意的作品就不難得到。在今天,科技的快速發展之下,我們不單可以更容易獲得資訊,而踏進濕版攝影之門檻就更容易了。
蔡萌:你最近在開始嘗試濕版攝影,這一出現在在十九世紀50―70年代的攝影工藝進行藝術創作。而且,還發現你在“雅昌攝影網”上名為“中國當代濕版攝影之家”的博客,短短的兩個多月已有四、五萬的點擊量。應該說你的這種復古,引起了很大關注。你博窖的肖像用的是濕版攝影發明者阿徹(英,Archer,Frederlck Scott,1 831―1 857)的照片,這是否帶有向阿徹致敬的意味。
劉錚:是,應該把阿徹擺在最前面。他發明濕版攝影法幾年之后就平凡地死去了,我們今天在濕版上如果有太多的功利心就沒有意思了,我就是要把濕版工藝傳遞給每個人,我想找人畫幾幅油畫,包括阿徹、達蓋爾、尼爾普斯,這些人全部畫成巨幅的油畫,這些人太偉大了,他們的心血給了我們多少財富,攝影博物館應該有這種東西。包括中國那些早期的攝影實踐者,像劉半農他們這些人。
蔡蔭:你做濕版攝影的初衷是什么?
劉錚:有些人在我的雅昌博客留言,第一句問“濕版是什么,是一種濕的版畫嗎?”我意識到初期普及特別重要,就是說濕版攝影已經被人徹底忘記了。如果在藝術上不引導,這些人認為它就是一個純技術的事情,不會很快地融入到藝術的創作里面。
蔡蔭:你覺得今天討論的濕版,跟以前的攝影不同的是什么?
劉錚:這是攝影藝術界的一個事兒。就是用攝影做藝術的這群人,忽然意識到攝影語言有待豐富,有待于重新去整理,重新挖掘,然后出現了這樣一個運動。在西方,這個群落其實早就存在了,不停地從事著濕版攝影創作和研究,這些人特別可貴,包括我們為什么能夠撿起這個事兒來,也是因為西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很多資料的總結,所以我們能很快找到一個方法。
蔡蔭:你是說如果沒有他們打的基礎,我們重新再做也是很困難的。
劉錚:對,就像Autochrom(舊式彩色攝影術)現在再做就很難,除非找到當年的生產工藝,當年的一切東西,重新在全世界生產,這種可能性就會有,如果沒有這個基本不可能,現在全世界都在欣賞Autochrom的美麗,可是自從它一九一幾年不再使用以后,現在看到的全是當年的,就是1904年,1907年,挺遺憾的,這個工藝可能是真的因為商人的放棄而放棄。
而濕版不同,濕版本身不是一個大工業的產物,而是一個手工的東西,所以它復制和恢復的可能性特別大。在西方有一群人從來就沒有把它扔掉,可是他們跟現在中國的這群人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我們還是從藝術方面在考慮這個問題,而西方更多是迷戀于濕版情結。我們會對攝影語言充滿著一種情感,可是我們不會把它作為第一位的東西,而西方不同,濕版的工藝就是第一位的,他們的論壇中有很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就是圍繞技藝,只有很少的人去從做當代攝影藝術的創作。所以,傾向于濕版的精神性還是物質性,這是一個重要區別。
蔡萌:我覺得濕版,就好比一塊凍在一百多年前的冰,我們今天在做的是把冰融化,當你融化它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可能性,而且一百多年后的媒材跟工藝還是向前進步了很多。我覺得可以在嘗試替代的過程中做一些創新,可以再發展。
劉錚:對,包括感光度,誰能把它提高了,我認為這是對攝影史的貢獻。誰要把濕版感光度提高到十幾,現在感光度只有0.1―0.8左右,誰要提高到12,簡直是攝影史應該記下來了,因為太方便拍今天的一切了。 其實就加一種增感劑也許就可以了,當時可能很難獲得,今天可能很容易。我夫人張蔓,她是中國濕版有紀錄最早的女攝影家,她做了大量的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要是沒有她,很多技術的恢復可能很難實現。
蔡萌:看過你做的那些濕版攝影,我是覺得傳統的工藝跟材料,帶給我們今天更多的是一種對攝影可能性的期待。如果說膠片和傳統銀鹽暗房工藝下的攝影的可能性已經被開發殆盡,而回到更傳統的攝影術早期階段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而另外一個最有可能性的可能就是數碼。
劉錚:對,我們絲毫不排斥數碼,而且給大家兩個方向,以前這個方向說得太多了,還有傳統這個方向,幾乎是同樣重要。
蔡萌:一個是最古老的,另一個是最新的,預示著未來的兩頭。它的可能性是無限的,結果也是開放的。另外,我覺得濕版攝影作為一種主體性的攝影創作來講,或者說對于一個創作者來講,并不是簡單地得到了一個濕版的配方或者是操作原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傳統的攝影方式、通過回到古典材料媒介之中,去建立一種觀看方式。我覺得我們過去很少去探尋攝影的媒介、技術、材料、工藝的改變所帶給我們攝影觀看上的改變,好像從研究的角度也很少有人這么去看。大家部更多意義上在談探討一種影像的文化意義、社會價值、人文立場、道德關懷等等。但是,作為一門藝術,攝影本身所獨有的,基于語言的、材料的、工藝的審美,似乎被很少探討。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的討論也特別有意義,希望請你也談一談作為一個攝影家和藝術家,你是如何來看待濕版攝影對你的觀看方式以及對攝影的理解,產生了哪些變化?
劉錚:我接觸濕版也是很偶然,主要是我所喜歡的藝術創作的主題,一直是圍繞歷史的,所以說老照片對我的熏陶特別多。以前總是看攝影史,覺得攝影史前半部好看,后半部不好看,這種力量在逐漸削減,不知道為什么,十幾年逐漸感覺到在變化,所以說拍的東西不一樣了,力量也不一樣了。我一直是很迷戀攝影充滿一種力量的感覺,我感覺到可能這個語言發生變化了,就是從銀版到濕版,到干版,到膠片,到彩色膠片,再到現在的數碼相機,就是不同的語言,可能說不同的話,我要說的這個話,可能數碼相機不好說,說了以后,很細膩、很娘們兒的那種感覺的東西,我不喜歡那種感覺。我就想,我能不能用以前的語言來說我的話,也是十幾年前看濕版這些書的東西,像你說火棉膠太可怕,乙醚也挺可怕,氰化鉀更可怕,就覺得可能這事已經過去了,只能望洋興嘆。
我們經常說“以前的照片真好看”,沒辦法,只能活在今天,順應今天的歷史。當有一天像我得到一些西方的圖書館藏的南北戰爭圖片電子文件,在我的工作室打印這些圖,打出來我一看,這個跟我以前拍攝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它非常的大氣,同時又細膩豐富。你知道去年我拍《驚夢》的那組照片很費勁,對膠片的沖洗等等各個方面帶來特別多的痛苦。膠片怎么才能做到最豐富的影調和最漂亮的感覺?為此我做了特別多的工作,發現它跟濕版比起來是另外一個東西。就是從我個人的需求來說,我更傾向于濕版所傳遞給我的大家風度,就是不拘泥于細節,而是抓住了攝影的某種靈魂和精神。
蔡萌:實驗成功之后是一種什么感覺々
劉錚:成功只是一個特別暫時的東西,它還沒有形成理性,因為畢竟是我的心不在那兒,我的心還是創作。我覺得這個影像達到了我的要求就可以。至于現在濕版之家這些學生們能不能達到要求,他可以繼續往前去摸索,繼續修改他的配方,他們之間互相交流,都會有新的變化,雖然我們叫濕版之家,其實沒有把它固定成一個研究技術的組織,而是將濕版作為一個切入口,開始對攝影古典的各種技藝,對攝影的語言本身和文化進行一次整理和補課。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影像特征。就是諾曼底登錄,你用濕版拍攝就覺得非常怪怪的,諾曼底登錄就是135很糙的膠片,那就是諾曼底登錄,這是卡帕帶給你的。南北戰爭就是濕版,你說南北戰爭拍一個彩色的,不是那個感覺,歷史跟圖像之間建立了某種聯系,影像具有時代特征。我想用不同的工藝展現不同時代的歷史的感覺,特別好玩。像拍這些東西,就得用吳印威他們那個時候破膠片的感覺,你拍得賊清楚,就廢了。我們面對著一個真的歷史,同時腦子里有一個影像的歷史,就是可能利用這個關系去營造一個你自己的歷史,所以這是我這么十幾年一直延續下來的一個目的。
蔡蔭:是的,任何一種媒介和材料帶來的一種影像方式,作為藝術家都應該嘗試。畫畫的人經常講對語言、材料的掌握,掌握的目的就是在畫畫時想出什么效果腦子里馬上就能夠反映出如何做出來,這對一個訓練有素的藝術家是非常重要的前期準備,特別關鍵,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另外,你剛才談到跟歷史影像的距離也是特別有意思的,就是說能夠用一百年前人說話的方式來說一百年前的事或者說今天的事,這個本身就形成了一種重要的心理上和影像上的差距,這種距離和尺度,要控制得好是非常有意思的,這里頭是非常玄妙的。
劉錚:如果有一天我能一下子回到一百年前,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當時照片是什么樣的,因為我們經常說,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老照片到底是黃的還是不黃的,這個黃到底是誰給的?真的是歲月帶給它的嗎?像蛋白照片,鉑金照片,本身就是黃的,做出來就是黃的,如果它保存得好,還是當年的樣子,就像我們看老照片,白衣服的中國人一樣,是白衣服的嗎?他是藍衣服的,干版拍出來就是白衣服,色盲片,所以特想知道以前的那個是什么樣。
蔡萌:積累看原作的經驗,能使一個人再看畫冊產生變化,就是說看過一定量原作的人,看畫冊才叫會看,知道問題在哪兒了。我覺得從傳統中來,要有一個很好的對藝術史,對攝影史,甚至對當代藝術有一種非常清醒和明確的認識,基于這些理論的引導,我覺得完全是可以走出一條路子出來,其時,我們今天談到的是一種古典先鋒派,一種基于古典的先鋒。這種古典回歸或者是一種復古,本身也具有一種先鋒性,就觀念攝影而言,當它在攝影語言這里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借助一種回歸傳統的方式去針對其提出來并帶有某種批判意識,這個回歸跟復古本身也具備了一定意義上的先鋒性和批判性。或者說,你這個行為本身也構成了一種先鋒性,一種古典的先鋒。
劉錚:寫在中國當代濕版攝影之家成立之時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圖片1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圖片2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圖片3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圖片4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圖片5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的內容:古詩詞名言名句
1)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2)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3)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4)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5)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6)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9)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10) 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關于古詩文手抄報的資料:諧音古詩
1、《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2、《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唐·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素材
2.關于古詩詞配畫的手抄報資料素材
3.精美的語文古詩手抄報內容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