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元宵節的詩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元宵節的詩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元宵節的詩歌

    第1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接待國之一,更重要的是憑借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良好的市場區位和迅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國旅游業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中國傳統文化和旅游名勝向外國友人的介紹無疑要通過翻譯。旅游英語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課程也受到重視。

    1 翻譯方法在旅游英語文獻中應用

    初探

    旅游英語文獻中所介紹的中國文化方面涵蓋歷史、建筑、中醫、宗教、戲曲、書法、茶酒、武術、氣功等等方面,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由于文化的差異和語言的不同,兼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國文化、風土人情和景區景點介紹轉換成旅游英語資料時翻譯的介入成為必要。該文從專有名詞,節日文化,飲食文化,地名書名,諧音文化及著名詩詞的中文英譯幾個方面,對旅游英語翻譯問題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1.1 旅游英語專有名詞的翻譯方法

    要理解文章內容,離不開翻譯,在此過程中,肯定要涉及翻譯理論和技巧。旅游活動涉及食、宿、游、購、娛和文化。一些和旅游文化有關的名詞的翻譯是要注意提醒和強調的,通常有以下幾種翻譯方法:

    (1) 音譯:liulichang琉璃廠,tangzhuang唐裝;

    (2) 音譯+意譯:yuyuan bazaar豫園商城,huangpu river黃浦江;

    (3) 意譯: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the palm leaf fan蒲扇;

    (4) 曲譯: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

    (5) 音譯和意譯同時并存:yushan or father fan羽扇,qipao or banner dress旗袍。譯法靈活由此可見一斑。

    1.2 曲譯在中國傳統文化本文由收集整理翻譯中的應用

    “翻譯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這里特別提一下曲譯,這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問題。

    (1) 中國傳統節日名字的翻譯。元宵節和端午節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元宵節大家都吃元宵,象征著團圓和吉祥,西方卻沒有,因而在英語中沒有對應的詞匯,一般音譯做yuanxiao;但是元宵節有觀賞花燈的習俗,英語中有lantern即燈籠一詞,所以元宵節通常翻譯為the lantern festival,即燈節。這樣翻譯的目的是讓外國友人容易理解和記憶,不至于面對名字不知所以然。從這些知識點小地方我們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碰撞和交流。

    (2) 飲食文化涉及到菜名的翻譯。中國菜名中的一些非常詩意的元素,用英文實在無法體現出來,只好曲譯,即把做菜的原料意譯出來,故變得平白無味美感盡失。例如白云鳳爪chicken leg(雞腳),鴛鴦饅頭shanghai buns(上海饅頭)。

    1.3 重要地名或書名的翻譯方法

    比如布達拉宮,英語是the potala palace.potala音譯即布達拉,是佛教中菩薩的所在地,即浙江普陀山。potala和普陀發音相似。以上是關于名詞名稱的一些翻譯法的剖析和介紹。

    1.4 古建筑名稱諧音文化如何經由翻譯

    體現

    著名翻譯家提出的翻譯標準,有嚴復的“信、達、雅”,魯迅的“寧信而不順”,林語堂的“忠實、通順、美”,傅雷的“神似”,錢鐘書的“化境”,等等。在景區景點旅游英語中也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把它準確的還原成漢語。

    中華玉器文化涉及到漢語言的諧音文化,這是英語中沒有的。例如旅游文獻中有句話是:“bats and guards were often used as a basis for more than 100 patterns because the chinese words for bat and gourd sound like good fortun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在漢語中“蝙蝠”之“蝠”與“福”諧音,而“葫蘆”之“蘆”與“祿”諧音;福祿是三喜中的兩喜,有著“幸福美滿,加官進爵”的吉祥寓意,所以蝙蝠和葫蘆多見于玉器的基本花樣和圖案,中國人一看即明白。而這句英語只以“good fortune(好運氣)”泛泛的加以解釋,外國人并不能明白其中的美好意味,體會不到中國語言文化之美。這些例子還有很多,這里不再贅述。

    1.5 旅游英語中的詩歌翻譯方法

    旅游文獻中介紹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歷史文化時會引用一些耳熟能詳的古代詩詞,這就涉及到詩歌翻譯的問題。例如導游帶領外國游客游覽廬山時,來到花徑。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洲(九江)司馬時,于公元816年登廬山游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翻譯成英文就是:“the fragrance in the human world has withered in the april,while flowers in the mountain (mt.lushan) are in full bloom”。英語漢語兩種語言中都存在詩歌這種獨特的文體,但是英漢詩歌文體各有特色,文體并不對應,這句名詩的翻譯保留了詩歌平衡句式,主要意譯。

    第2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一、節令詩

    節令詩顧名思義是指在節日場景和某些特殊時令所作的詩歌。

    二、鑒賞節令詩

    應了解不同節令所蘊涵的民俗活動:

    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代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思家、懷友的感情。如薛道衡的《人日思歸》。

    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掛燈于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更多的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東漢年間,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風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元宵節成為燈節到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如歐陽修的《生查子》。

    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即從立春那天開始,第五個以天干“戊”搭配某個地支紀日的那一天),春分前后,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稱為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日集會競技,開展難得的娛樂活動。

    寒食,清明前兩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是祭祖掃墳或到郊外踏青的日子。如杜牧的《清明》。

    上巳(陰歷三月三日),此日人們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來演變為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日。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七夕,七月七日,傳說此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在古詩中多借七夕表達愛情。

    中秋,八月十五,這一天月色最好,是合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如蘇軾的《水調歌頭》。

    重陽,九月初九,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賞菊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冬至,是節氣中的起點,相當于一日中的子時。古人認為冬至是陰極陽生之時。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為除舊布新。是日,闔家團圓,共迎新春。如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三、節令詩的思想情感分類:

    1.表現節令風俗,游樂蓬勃旺盛的活力。

    明代的胡震亨《唐音癸簽》記載:“唐時風習豪奢,如上元山棚,誕節舞馬,賜縱觀,萬眾同樂,更民間愛重節序,好修故事……遇逢諸節……朝士詞人有賦,翌日即流傳京師,當時倡酬之多,詩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由此可知節日風光,助長了詩歌的發展。如《全唐詩》中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描寫了長安城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兩京新記》記載:每年的元宵節晚上,長安城都要大放花燈,前后三天,夜間不,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嘩,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詩歌的前兩句寫滿城燈火流光溢彩,璀璨爛漫。橋上燈火,密如繁星,夜禁解除,鎖鏈打開,任游客通行。人馬過處,塵土飛揚,燈光為之暗淡。明月照時,只見人頭攢動,盛況空前。此詩即表現游樂蓬勃旺盛的活力和高漲的氣氛,據說唐武后神龍之際,寫詩賦元宵燈會的有數百人,以此詩為最佳。

    2.借節日表達感遇傷懷之情。

    大多數的節令詩較偏向于此類。譬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佳節,詩人登高飲酒賦詩,游子思鄉之意、感嘆人世無常之情常常流露于詩文之中。又如劉辰翁的《水調歌頭》:“明月幾萬里,與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幾時留。”詩人寫明月如洗,普照萬里江山,雖然兩地分居,卻能共賞中秋圓月。從古到今,中秋的良辰美景是年年如此,可是不知什么時候人間就有了這種在離愁別恨的寂寞中度過良宵的不幸。句中化用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千里共嬋娟”的佳句,用月來慰離情。不過詩人沒有滿足以月光聯系親人的感情,還通過質問來表達對月圓人不圓的怨恨。

    閱讀訓練一

    憶秦娥

    張孝祥

    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注]結。鰲山結。香塵隨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曉煙輕散,帝城宮闕。

    [注]鰲山:堆疊彩燈作山形,稱為鰲山。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的上闋怎樣描寫元宵節歡鬧的場景?

    2.簡析這首詞的語言特點。

    閱讀訓練二

    二月二日[注]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二月二日:蜀中風俗為踏青節。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的首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頷聯的抒情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閱讀訓練三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注]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注]寒食為清明前兩日。今日便是寒食,民間春游祭掃之日。江南有賽龍舟、蕩秋千之習俗。此詞作于乙卯年,張子野年已八十六矣。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這兩句話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烘托了怎樣的節日氣氛?

    2.最后兩句詞人是如何描寫出月色的清明?

    閱讀訓練四

    客中守歲

    白居易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

    故園今夜里,應念未歸人。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守歲”的“守”字有什么意義?

    2.這首詩的尾聯詩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閱讀訓練五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詩的頷聯中“亂”和“孤”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簡析這首詩的語言特點。

    閱讀訓練六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①

    鐵馬蒙氈,銀花②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思故園、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③。

    [注]①劉辰翁生于南宋末葉,宋亡后,隱居不仕。②銀花:明亮的燈燭。③“海上心情”,蘇武牧羊典故。《漢書?蘇武傳》:“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題名“春感”,實際上是因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有感而作。寫出這個節日的名稱及詞中暗指這個節日的景物。

    2.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的表達效果。

    閱讀訓練七

    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中的金波、飛鏡比喻什么?

    2.“被白發欺人奈何”是什么意思?詞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興嘆?

    3.本詞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試從這一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理解。

    閱讀訓練八

    朝天子?秋夜客懷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元曲中哪些意象體現了游子思鄉的離愁別恨?

    2.作者寫中秋夜景有什么特點?

    3.試從寫景抒情的角度賞析本曲。

    閱讀訓練九

    西江月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詞語》云:“東坡在黃州,中秋夜對月獨酌,作《西江月》詞。”詞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寫的是眼前實景,但有更深層的內涵,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理解。

    2.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3.分析這首詞蘊涵的思想感情。

    《古詩閱讀之節令詩》

    閱讀訓練一: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詞人先從正面描寫彩樓上搭起的燈籠山,大街小巷車水馬龍,游人熙熙攘攘,胭脂香氣隨塵飄蕩。然后描寫曉月斜掛柳梢,閃現著淡淡的清光,天將放亮,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歡騰中,這是從側面寫出節日的氣氛。

    2.在鰲山結和笙歌歇兩處運用頂真的方法,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明快。

    閱讀訓練二:

    1.二月二日江上踏青春游,伴著和煦怡人的東風和溫暖的旭日,一切都散發著濃濃的春意,就連那動聽的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洋洋的情意。表現了詩人愉悅的感受。

    2.移情。“各無賴”“俱有情”,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轉移到花柳和蜂蝶上,極寫春游之樂――風和人樂。

    閱讀訓練三:

    1.這兩句主要運用的表現手法是動作描寫。詞人寫到水面上龍舟競渡,少年手中槳葉翻飛。郊外,少女站在竹制的秋千上,像燕子似的飛起飛落。這段人物的動態烘托出歡快熱鬧的氣氛。

    2.運用襯托的手法。詞人寫到月亮升到中天,清澈明亮的月亮照著庭院,月光把無數飛舞的楊花照得晶瑩剔透,月光下楊花飄過也看不見影子。詞人用“楊花過無影”襯托月色的清明,工巧之至!

    閱讀訓練四:

    1.守歲的“守”,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的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的希望之情。

    2.運用了對寫法。不說我思念故園親人,而是想象故園親人在除夕夜里惦念著我,含蓄委婉地寫出自己對家鄉的深深思念。

    閱讀訓練五:

    1.詩人羈旅他鄉,除夕感懷,“亂”“孤”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煩悶、孤寂之情。

    2.這首詩寫出了巴蜀之路和客中除夕夜的特點,看似尋常、平淡的語言,卻寫出了客居他鄉人共有的感觸,充滿了異鄉漂泊之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普遍意義。

    閱讀訓練六:

    1.元宵節(或“上元節”),銀花、戲鼓、明月。

    2.①“輦下風光”指故都臨安的美麗風光;“山中歲月”指自己隱居山中寂寞而漫長的歲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②三組名詞性意象疊加,對具體內容不著一字,只用抒情感嘆之筆虛點。③這首詩讀來別具沉郁蒼涼、吞咽悲苦、欲說還休之意味。

    閱讀訓練七:

    1.月亮

    2.舊時代的文人每當仕途坎坷或壯志難酬時,便有嘆老之感,同時也表達了詞人的那種追求完美事物的理想。

    3.這首詞的上闋,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詞人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想到嫦娥以及月中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出懷才不遇的內心惆悵,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詞的下闋,詞人又放飛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這首詞的主旨。

    閱讀訓練八:

    1.秋夜的月光、桂香、砧聲、雁聲。

    2.景象開闊,凄涼。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相融合,寫景手法多樣。

    3.本曲運用了寫景抒情的手法。寫景主要寫動景,月光桂香在隨風飄蕩,砧聲雁聲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們從視覺、聽覺、嗅覺上引發了游子的離愁別緒。

    閱讀訓練九:

    1.“明月”用以象征詞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潔的人格;“云”則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發了詞人含冤被貶的憤懣之情。

    第3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秦淮燈會,是在南京流傳了千百年民間傳統習俗活動。現在指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南京夫子廟舉辦的大型燈彩展覽會,是中國最著名的燈會活動之一。元宵節是金陵燈會的觀燈最。春節觀燈是南京的傳統習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于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張燈,等于沒過好年。”

    外地的游客,不一定能趕在元宵到南京觀燈,但請不必遺憾,因為現在的秦淮燈會從春節一直延續到夏季,時間長達近半年,您若是想看秦淮燈會,過了元宵找個時間到南京一樣可以讓您大飽眼福、流連忘返。

    流光溢彩璀璨夜

    每年的秦淮燈會都基本以秦淮河水上游覽線為軸,串聯夫子廟核心景區、東水關公園、白鷺洲明文化主題公園、中華門城堡四大景區,燈展以大型燈組為主,而每個燈組后面都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都有美麗的典故和傳說。如孔子周游列國、狀元巡游等燈組。每年都有新鮮的、不同的各種主題。

    一踏人夫子廟景區,就看到天空萬盞彩燈爭奇斗艷,璀璨如星,數十萬盞彩燈匯成燈的海洋,再加上泛光燈、輪廓燈、宮燈、大型彩色音樂噴泉,使得光與景、光與聲融為一體,水面畫舫輕蕩,街上游人如織,整個夫子廟地區流光溢彩,熱鬧非凡。夜空下,夫子廟街的人潮涌動、燈光璀璨打破了夜色的沉寂。夜市排成了一條條長龍,在燈光的絢影下閃動著腰身,似有騰云駕霧之狀。

    夫子廟門前廣場則用傳統彩燈、大紅燈籠及節慶彩旗裝點,營造出喜慶的節日氛圍,再現“秦淮燈火甲天下”的特色。大照壁上2條配以聲光電控的巨龍彩燈栩栩如生,寓意向南京市民和中外游客恭賀新春、祈福納祥。夫子廟東、西、北三座牌坊及天下文樞坊,瞻園路牌坊各懸掛2至4盞大紅燈籠,最大的燈籠直徑達2米。在街道兩則兩側還懸掛千盞紅燈籠和五彩繽紛的彩旗,形成燈籠與彩旗相映生輝的隧道,讓游客徜徉其中間,感受濃烈的節日氛圍。

    在夫子廟東側的江南貢院主要建筑貢院牌坊、明遠樓、致公堂設置100盞大型彩燈,貢院是古代讀書人考取功名的地方,臨近大考時,江南考生們云集于此,待到明朝遷都北京,南京貢院作為江南考場仍熱鬧非常,彩燈也因地制宜從造型設計到表現內容,都體現了“指日高升、狀元摘桂、加官進爵、寒窗苦讀、五子奪魁、魁星點斗、獨占鰲頭、望子成龍、鯉魚跳龍門”等科舉文化內容。而文德橋上掛滿了紅燈籠,秦淮河邊停滿了黃蓋紅柱欄桿的游船,很是喜氣。

    夜游的男女把夫子廟前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四下里望去,兩岸的霓虹燈把所有樓房輪廓描繪成了天外仙宮模樣;河中的船燈又把那緩緩流淌的河水映照得如同瓊漿玉液,于是,人們就仿佛到了童話世界一般。但是,站在文德橋上向河中望去,看那河水被燈光染得腥紅點點,就像那古代煙花巷里脂粉流淌到了今天,突然覺得這哪里是一處童話世界,分明是紅塵中的紅塵一一飲食男女、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在這里曾被演繹得空前絕后。

    走到夫子廟的西市,就見馬路兩旁早已擺開架勢,掛起了繽紛多彩的花燈!荷花燈、蓮花燈、宮燈、菠蘿燈、兔子燈,還有飛機燈、米老鼠燈,甚至是老虎燈……讓孩子們看了愛不釋手,大人后悔自己已長大。這其中荷花燈和兔子燈最好賣,賣燈的藝人告訴大家,兔子燈也叫“過燈”,兔子是吉祥之物,孩子們拉著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到夫子廟,不能不游秦淮河,十里秦淮美稱“十里珠簾”。元宵佳節將臨,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彩、歌舞狂歡,一派歡樂祥和、繁榮熱鬧的節日景象。呈現出斑斕十色的花燈海洋,萬千燈火不夜天。

    十里秦淮代表了歷史上南京的繁華,這里自古就是大族聚居、商賈云集、人文薈萃之地。這里,不知淤積了多少的“六朝金粉”;這里,曾經飄蕩著“秦淮八艷”的歌聲;這里,如今還會飛出“舊時王謝堂前燕”;這里,依稀還能聽到“空城寂寞回”的潮音……

    坐在畫舫中,沿著秦淮河看燈,從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穿行而過,仿佛走在了一條流光溢彩的歷史長河中。美麗的燈彩與充滿歷史傳說的秦淮河讓人恍如隔世。

    而秦淮河面蒸發出來的層層霧氣,夾帶著六朝金粉的氣息,將天空灑下的月光,溶成一片茫白。滿眼的燈紅酒綠,樓謝亭臺里華麗而眩眼的燈光,倒映在十里秦淮之中。一葉小舟劃過,輕漾著悠悠秦淮水,仿佛是五彩的華章,全都攙雜在了一起,濃得化不開了。

    “秦淮人家”里隱約傳出了江南水鄉的弦音和吳儂軟語的歌聲,滌蕩著我沉醉的心,叫人輕輕相和,思緒飄搖。“晚晴樓”里偶爾窗外一探的腦袋,令我不禁遐想,她是“秦淮八艷”中的哪位?河邊水廊、船舫中,散布著簇足凝神賞燈的人群,不知他們也在思索回味著什么?

    清風明月下,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是首讀不完的詩。“我們,醉不以澀味的酒,以微漾著、輕暈著的夜的風華。”

    但見漫天燈籠后面是青磚白瓦馬頭墻的沿河建筑,或朦朦朧朧、或錯落有致。無不透射出底蘊非凡的魅力。一彎上弦月早早的高懸在中天,給本就燈火輝煌的秦淮河夜景,又平添了好幾分秀色。憑欄遠眺,不由折服:難怪北宋詩人賀鑄能吟出“官柳動春條,秦淮生暮潮。樓臺見新月,燈火上雙橋”的絕唱來,不親觸斯景,焉生斯情?

    秦淮燈火讓才子繾綣逗留

    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時得到迅速發展,明代時達到了鼎盛。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舉辦過元宵燈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彩的景況開始從深官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后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盡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節張燈、觀燈等活動畢竟開始蔚然成風了。

    說到如今秦淮燈火的興盛,不能不感謝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建都南京后為了招徠天下富商建設南京,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這一盛事,并索性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洪武五年元宵節,他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制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

    永樂七年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并繼續張燈結彩,營造節日氣氛。3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并且與民同樂。以后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后,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都市之一,《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寧縣志》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僅秦淮燈彩的品種就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彩景象也迭現。

    第4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在祭月所拜祭的神和神物中,人們最早拜祭的是玉兔。根據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的考證,最初人們認為月亮上有蟾蜍,由于“蜍”與“兔”音近混淆,蟾蜍變成了蟾兔,所以人們又認為月亮上既有蟾蜍,又有玉兔。再后來,又出現了玉兔搗藥的傳說,人們認為,玉兔搗的是長生不老的仙藥。

    除玉兔外,人們還要祭祀月姑娘嫦娥。

    按照聞一多先生的說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為蟾蜍,蟾蜍又在傳說中分化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畢竟不是學者,不曉得月姑娘嫦娥與玉兔的同源關系,于是就分開祭拜了。

    (以上八篇均選編自《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節日節氣》,中華書局)

    〖中考鏈接〗

    1.(2014湖南長沙中考題)綜合運用。(共6分)

    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住腳跟的根基。”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滋養著民族的心靈,為了讓傳統文化更廣泛地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組織開展“我與傳統節日”的綜合實踐活動。

    (1)了解傳統習俗(2分)

    不同的傳統節日,人們有不同的傳統習俗。例如春節會貼春聯、吃團圓飯……請列舉出元宵節的兩個習俗。

    (2)講述節日故事(2分)

    不同的傳統節日,有著不同的故事或傳說,例如端午節就和“屈原投江”的傳說有關。請分別寫出與中秋節和七夕(乞巧節)相關的故事或傳說的名字。

    (3)策劃節日活動(2分)

    班上將開展一次“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的活動,如果同學們推舉你為本次活動的策劃人,你打算設計哪些活動項目?請模仿下面的示例寫出一項,并說明活動目的。

    【示例】項目:中秋詩詞朗誦會

    目的:增強古詩詞的積累,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①項目:

    ②目的:

    2.(2013河南中考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節氣之一――谷雨(右圖)

    材料二 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正值冬至。他路過白河岸邊,看到風雪里勞作的鄉親們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弟子搭起醫棚,盤上大鍋,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們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1)材料一的圖畫,介紹了和“谷雨”相關的哪些內容?(4分)

    (2)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二的內容。(2分)

    (3)聯系兩則材料內容,使用關聯詞語“不僅……而且……”寫一句話,概括二十四節氣和大自然、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3分)

    3.(2007甘肅蘭州中考題)我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文化內涵。下面是和傳統節日有關的對聯,請指出各聯分別寫什么節日。

    葉落疏桐秋正半,花開叢桂月常圓。( )

    話舊他鄉曾作客,登高佳節倍思親。( )

    第5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關鍵詞:數據結構; 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7-4730-02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加,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卻一直抱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圍繞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各高職院校都在嘗試建立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度,重在技能訓練”為原則的教學體系,以增強學生社會適應性。為此,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研究及實施改革的基礎上,對“數據結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程序設計的重要理論基礎,主要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問題中計算機操作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操作,為理解、應用和開發程序提供技術和方法支持。相對于其他應用性課程而言,數據結構課程抽象而又嚴密,教師大都感覺難教,學生普遍反映難學。在高職“數據結構”教學改革中,如何降低理論性程度,增強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如下幾方面內容加以闡述。

    1 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數據結構所討論的知識內容和提倡的技術方法,無論對進一步學習計算機領域的其它課程,還是對從事軟件的開發,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體會“算法的設計建立于邏輯結構,算法的實現依賴于物理(存儲)結構”,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數據結構和算法。強調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設計技能,以適應學科發展和知識更新的需要,是這門課程教學的目的和宗旨。

    2 課程教學現狀

    從目前的教學來看,“數據結構”總被認為是一門深奧、抽象的課程,一門理論性很強而和實踐相脫節的課程。內容上形成切割而相互孤立,課程學完后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而在程序設計的能力上不能得到提高[3]。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教學原則方面,長期以來,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嚴格按照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來組織教學過程。對于概念、算法繁多,需要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數據結構這門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是很難達到預期的。

    2) 教學內容方面,涉及的概念和技術繁多,內容抽象、瑣碎、龐雜是 “數據結構”不同于其他應用性課程的地方。線性表、樹、圖、查找、排序等所有內容均獨立自成體系,不成系統的知識框架。“數據結構“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程序設計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目前的教學內容力求在理論描述上做到盡善盡美,而忽略了實踐訓練。學生的課程設計反映出他們程序設計的思路是混亂的,不知道如何選擇數據結構,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

    3) 教學方法方面,教師習慣于“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數據結構中的算法演示利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缺乏直觀性效果,算法的動態變化過程難以充分展示,數據之間的復雜關系對學生而言還是難以想象。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從組織內容、備課到講授教師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很少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難以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堂缺乏互動,更談不上主動學習。學生接受的知識局限于教材和老師授課的內容,所有學生都被壓制到同一認知水平上,出現能力強的學生不滿足,而相對較弱的學生比較吃力的現象。近年來,數據結構的教學已經大量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是采用簡單的PPT,仍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且這種單向的知識傳輸方式,存在授課信息量大,學生聽課時強度大,理解困難,影響了學生創造性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3 “數據結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針對上述問題及 “數據結構”課程的自身特點,本文闡述了如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和探索。

    3.1 改變教學原則

    把“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觀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原則。使學生由“知識接受型”向“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型”轉變,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實例式與研討式教學氛圍,開展靈活多變的,師生之間、小組內部、個人與小組之間的互動,結合數據結構課程的知識來求解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實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為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并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在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使其朝著有利于知識與能力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學生形成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路,啟發學生去發現規律,誘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反思,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形成正確的學習策略。

    3.2 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重視教材建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了適應高職院校的特點,對數據結構的教學內容根據“理論必需、夠用為度,重在實際操作”的特點進行組織,以程序設計的基本原理引領數據結構的內容,以基本概念、基本結構、算法的知識結構為主,再通過大量詳盡例子對理論知識進行分析。為此,筆者根據多年對“數據結構”進行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2009年應電子工業出版社邀請, 針對高校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高專教學以實踐體系及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的目標的特點主持編寫了21世紀計算機系列規劃教材《數據結構(C語言版)》,書中算法均采用可在計算機上運行的C語言程序來描述。這樣,降低了算法設計的難度,使學生能更直觀形象地理解這些算法。相關知識點均分析了很多實用的例子,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與應用實例有機融合符合應用性的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材內容新信息量大,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數據結構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

    第二,多課程結合,融會貫通,合理地組織知識結構體系。幾乎每一門課程都有前驅和后續課程,“數據結構”也不例外。而且“數據結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又是計算機學科的支柱課程之一,其中的很多知識將貫穿計算機知識學習的整個過程。所以講授“數據結構”更應該注重與其他相關課程的聯系,通過“數據結構”的講解使學生對整個計算機課程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條清晰的學科主線。教學中穿插復習前導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合理地組織知識結構體系,構建一個整體的層次框架,以數據類型的統一模式及算法為主線,注重內容的銜接、聯系與繼承性,逐步展開各層次的知識點的教學。

    第三,教學聯系實際,合理地組合展現教學內容的手段。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數據結構教學中,筆者把城市間的交通網與圖聯系起來;某外國友人要游覽中國各大景點,要求學生用最短路徑的知識去設計一條旅游線路;在學習哈弗曼樹的時候,要求學生對部分使用頻率不同的字符進行編碼等等。課程結束后,布置一些有實際應用價值的課程設計題目,要求每個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分別加以解決。這種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據結構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掌握知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動畫技術, 使講授內容變得生動和具體,更形象、直觀、有趣,既彌補了單純理論的抽象性,也節約了時間,增加了信息量。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3 實訓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實踐是數據結構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體會到數據結構對程序設計的影響,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首先,合理布置實驗內容。實驗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的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能力。在布置實驗內容時應考慮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做到難易結合,由淺入深。其次,組織學生到軟件公司考察,聘請技術專家現場講解軟件開發過程中數據結構的具體應用,使學生對數據結構的實際應用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啟迪學生拓寬專業基礎面。再次,組辦程序設計競賽,促使更多的學生領略計算機編程的強大功能和潛力,使學生增加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

    4 結束語

    總之,“數據結構”在計算機課程體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自身的顯著特點,決定了本課程的教學活動是值得廣大任課教師不斷思索、創新的過程。如何真正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各種支持服務”的教育思想,如何讓本課程的教學更好的迎合并服務于高職高專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將一直成為我們努力探索的教研課題。

    參考文獻:

    [1] 肖宏啟.數據結構(C語言版) [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2] 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7.

    [3] 杜作陽.數據結構教學改革的研究[J].高教論壇, 2007(6):46-48.

    [4] 寧正元,王秀麗,林大輝.算法與數據結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朱戰立.數據結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一、有助教師研讀古詩文教材

    一次在年級老師集體備課中,有老師對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兩句中,“花重”的“重”應該讀哪個聲調,產生了疑問。課文上沒有標明聲調,也沒有解釋,而我自己從讀書學習這首詩以來都是讀“zhòng”,意思理解為“雨后的花朵上有水,因而顯得沉重”,所以自然也是想著教讀“zhòng”。但是有老師提出疑問,說這個應讀“chóng”,原因是春天花開了很多的意思。我翻閱了一些有關資料發現沒有明確提到這個問題。后來在網上我看到了有關討論帖子:“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天亮了,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吧,嬌艷欲滴,整個錦官城已經變成了繁花簇擁的世界。“重”字在這里理解成“重重疊疊”更為恰當,因為只有重重疊疊的花朵才能成就錦官城繁花簇擁的景象。如果讀“zhòng”,“花重錦官城”就被解釋為錦官城里雨后的花瓣顯得格外的濕漉漉、沉甸甸。也就是說“花重”被理解為花的重量很大。而且,從平仄的角度來看,“重”字在這句詩里的位置應該是平聲,古人是非常講究詩歌的平仄的。更重要的是,詩歌講究意境,杜甫關于春夜“喜”雨的“喜”意不在于花瓣的沉重還是輕盈,而滿城鮮花怒放,正是詩人“喜”之所在。由此看來,“重”字在“花重錦官城”里應該念“chóng”,解釋為“重重疊疊”更為恰當。

    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教師可以迅速解決研讀文本時產生的疑問,尋求備課中難點問題的答案,直接獲取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同時,我們還會看到,網絡搜索提供了更豐富更全面的背景資料。

    二、豐富古詩文課堂教學方法

    開放、交互、自由的網絡使基于網絡的古詩文教學充滿了生機。在校園網建立主題學習網站,有利于學生健康有效地學習。

    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古詩《寒食》,這一課是我利用網絡進行語文教學的一次嘗試。在課內的常規教學中,學生很興奮地表示我們之前還學過表示節日的古詩,如明代唐寅寫的關于元宵節的《元宵》,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關于清明節的《清明》,唐代詩人林杰寫的關于七夕節的《乞巧》等,對古詩中有沒有春節、中秋節等節日很感興趣。根據課文關于中國傳統知識性較強,為課外的拓展閱讀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這一個特點,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我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基礎制作成主題學習網站,進行了語文拓展閱讀的教學。我把古詩中豐富的描寫節日的古詩引入課堂,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積累有關的詩句和知識。小學生是各種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四年級的小學生大部分都已經簡單學習過使用電腦上網了,現在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學習顯得非常便捷。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將不斷提高。

    三、拓展古詩文學習的時空

    第7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關鍵詞】 情境 美術 藝術魅力

    小學生思維不穩定,容易分散。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思維變化,調控教學進程,引入教學情境,發揮藝術的魅力,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起來。

    一、 欣賞優美的美文,挖掘學習的潛能

    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中,繪畫課和欣賞課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尤其是欣賞課以圖片為主,教師要讓學生感受作品,讓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精湛之處,調動學生感官,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學習中。

    1. 欣賞名家名品,感受大師魅力。美術教材中的范例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繪畫、雕塑、工藝作品、建筑作品這些讓人嘆為觀止的名品,一定能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懾,讓學生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欣賞名畫《蒙娜麗莎》,讓學生感受人物微笑的迷人魅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增長學生研究人物表情、學習繪畫的智慧,學生學得饒有興味,興趣盎然,課堂上氣氛熱烈,大家一起感受著大師的魅力。

    2. 欣賞學生習作,碰撞思維火化。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同齡人的作品,讓學生接受別人的優點,在欣賞的過程中和小作者思維碰撞,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 吟詠美韻的詩歌,領略詩情畫意

    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教師要帶領學生領略美韻的詩歌,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望。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教師要創造詩歌情境,選取一些詩歌配畫的作品,讓學生選擇古詩,運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教師可以讓學生吟詠詩歌,走進詩歌描繪的情境中,感受詩情畫意,了解詩歌的背景,在場景、動作、景物等方面創造、創作出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來。

    三、 進入繽紛影像世界,激情綻放飛躍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藝術展覽館的視頻,讓學生從宏觀到微觀進行欣賞,適當點撥,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例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元宵節觀燈的場景中,吸引學生的思維進入其中,感受彩燈的制作和工藝,感受藝術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制作工藝品的熱情。

    影像教學很普遍,教師要設計適合的教學情境,適當調動學生觀看影像的積極性。

    四、 學生扮演角色,學會真情演繹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促進學生思考和理解,在創作中進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濃郁的求知氛圍,讓學生愛上美術課。

    例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服裝表演的模特的視頻資料,學生看到服裝表演人員的藝術風貌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同學扮演服裝表演的模特,穿上精美的服裝,進入表演的角色,盡情模仿服裝模特的風姿,并配合一些動作,感受服裝表演模特的風采。教師讓別的學生進行寫生,完成習作。這樣教學環節的設計讓部分學生進入角色,能夠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激情飛躍。

    五、 開展智趣游戲,盡情展現精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玩中學,重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在上課前的幾分鐘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環境允許的游戲,講解一些和課程內容有關的游戲,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讓學生知識得到積累,情感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美術字的比賽,讓每個學生課前收集兩個美術字,貼在硬紙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美術課上教師可以把黑板布置成“美術字展覽”區,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美術字放上去,學生學得充滿樂趣,教學效果也很好。教師讓學生研究比較不同的作品,這樣學生就會興趣很高漲,也對各種美術字體有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游戲很有創意,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全面調動和激發出來了。

    六、 徜徉音樂魅力,感染創作激情

    教學中倡導課程之間的整合和聯系,小學美術教學可以和音樂整合,實現內在的聯系。教師可以創設歌曲的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活躍教學的氛圍,讓學生產生快樂的、幸福的學習感受,實現在師生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的心靈對話,保證教師和學生歡快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8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關鍵詞:鉻;微波消解;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基體改進劑;膠體鈀

    鉻(Chromium)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元素,主要分布在土壤、巖石、水、大氣及生物體中。土壤中鉻分布很廣,含量范圍較寬;大氣和水體中鉻含量較少,動、植物體內含有微量鉻。自然界中的鉻主要以+3價鉻和+6價鉻的形式存在,另外還有少量的+2價鉻。+2價鉻極不穩定,具有很強的還原性;+3價鉻具有生物活性,是人體營養所必需的。正常人體內含鉻總量約有6mg左右,主要分布于肺、肝、腎等組織內。無機+3價鉻吸收極差,有機鉻在腸道吸收后進血液后,由腎代謝到尿液中排出。如果食物中含鉻不足、妊娠或食糖過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鉻缺乏。鉻缺乏癥的主要癥狀是出現尿糖,糖耐量下降。缺鉻是導致糖尿病的病源性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鉻的化合物濃度過高時都會有毒性,但各種含鉻物質的毒性強弱不盡相同。+2價鉻的化合物一般認為接近無毒。+3價鉻和+6價鉻攝入過多時,會對人的健康帶來危害,但+3價鉻的毒性較小,而+6價鉻毒性較大。由于鉻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電鍍、化工、印染等行業。常以蒸氣、粉塵、廢水等形式污染水源、空氣和農作物,因此過量鉻的攝入對人體的危害不可忽視。

    目前國內對于測定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陽極溶出法[2]、示波極譜法[3]、原子吸收光譜法[4-6]。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法屬于傳統方法,這種方法的靈敏度不高,外在干擾很多,操作繁瑣,還需要用到一些毒性很大的化學藥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傷害;示波極譜法因為樣本中的基體對極譜干擾嚴重,在檢測基體復雜的樣品時不建議使用;陽極溶出法對于操作環境和試劑的純度要求很高,這就使得這種方法的干擾因素很多,檢測結果的重現性和準確度較差,由就目前而言我們國內檢測食品中的鉻基本上是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這個方法具有樣本需求量小、樣本消解快速、靈敏度和準確度高等優勢,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推廣與應用。

    對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檢測儀器和試劑

    iCE3500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GFS35Z Zeeman石墨爐(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GFS自動進樣器(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高密度石墨管(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鉻空心陰極燈(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MARS6微波消解儀(美國CEM公司); LAA-10-L超純水機(力德公司);膠體鈀基體改進劑(經醇化的氯化鈀濃度?0.6?g/L,成都微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級純硝酸(Ultra Pure,韓國德生公司)。

    1.2 樣品消解

    稱取0.2~0.5g(精確到0.001g)或吸取1mL~3mL試樣,加入到微波消解內罐,再加入3mL~8mL硝酸,蓋上內外罐蓋,置于微波消解儀的保護套管中,按照儀器設置的程序:功率:1800W,在10分鐘內升溫到190℃,在190℃保持25分鐘。消解完成待冷卻后打開外罐,取出內罐,把剩余的酸在精確控溫的石墨加熱器內趕到近干,然后將消化液轉移至25mL容量瓶中,并用1%的硝酸多次洗滌內罐,合并全部洗液定容至刻度,待測,同時做試劑空白試驗。

    1.3 檢測方法

    首先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準備到測定狀態,檢測波長:357.9nm、通帶:0.5nm、燈電流:8.0mA。配制0.0μg/L、2.0μg/L、4.0μg/L、6.0μg/L、8.0μg/L、10.0μg/L的鉻標準系列,濕加10μl膠體鈀基體改進劑,用石墨爐塞曼(Zeeman)效應背景校正法進行檢測,待測液與標準系列同時檢測,用標準曲線定量。

    1.4 石墨爐程序,見表1。

    2 結果

    2.1 條件選擇

    原國標的石墨爐程序為干燥110℃,40s;灰化1000℃,30s;原子化2800℃,5s。在此條件下檢測由于使用2%磷酸銨作為基體改進劑,實際檢測的效果不好,經常會出現峰型拖尾,基體峰除不干凈,經常還會有雙峰出現。本方法經過多次使用不同溫度去調節儀器的檢測條件最后選用表1中的石墨爐程序作為檢測程序,同時加入膠體鈀基體改進劑,效果非常好,背景干擾的峰清除的比較干凈。

    2.2 方法的線性

    用系統進行標準曲線的回歸分析,在0~10μg/L濃度范圍內呈線性關系,標準曲線方程為:y=0.0122x+0.0267,r=0.9997,詳細數據見表2

    2.3 檢測方法的精密度

    取10.0μg/L的鉻標準溶液,重復測定6次后計算得出相對標準偏差,得出檢測方法的精密度結果,見表3。

    2.4 加標回收率試驗

    在檢測的過程中同時加入了鉻的標準液進行加標回收試驗,測得的加標回收率為:94.2%~98.4%,見表4。

    3 討論

    鈀劑基體改進劑的作用原理是在石墨爐程序的干燥階段鈀與待分析物形成共價鍵, 鍵合到石墨晶格形成夾層化合物,使待分析物在灰化階段不能擴散到石墨表面而損失,在原子化階段的高溫作用下共價分析物的金屬鍵解離, 分析物擴散轉移到氣態。其中影響鈀劑基體改進效能的主要因素是鈀劑的活性成分單質鈀或氧化鈀的形成效率及其粒徑大小。膠體鈀里含鈀膠體顆粒的核粒徑只有5nm左右的,在樣本干燥階段同時也通過“嵌套效應”參與待測元素的基體保護,顯著區別于普通鈀劑需在灰化階段才形成活性單質鈀或氧化鈀,從而避免待測元素在升溫過程中的逸失損耗。膠體鈀的高比表面積所產生的捕集效應可在較高的灰化溫度下維持待測元素穩定,從而顯著提升灰化溫度,最大限度消除基質干擾,提高分析測定的準確性。

    本法采用的塞曼效應背景校正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食品中鉻含量。分別加入基體改進劑:磷酸二氫銨、硝酸鎂、磷酸二氫銨與膠體鈀。石墨爐升溫程序測定不同鉻離子濃度條件下的吸光度,比較它們消除干擾的程度。根據測定的回收率,確定使用膠體鈀基體改進劑作為消除基體干擾最為理想。使用此法,實際樣品精密度和回收率得到很大改善,樣品加標回收率的分析結果令人滿意。

    4 結語

    本方法與國標方法相比較,樣品前處理簡單、選擇性好、靈敏度高,線性關系、重現性和回收率等指標較好,為測定食品中的鉻提供了一種準確、可靠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裴翠錦,姚國光,周福林,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鉻(Ⅵ)的方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4):968-970.

    [2] 尹昌慧,谷娟平陽.極溶出伏安法在大分子污染物存在下同時測定鉛,鉻和汞[J].中國科技博覽,2010,(17):10.

    [3] GB/T 5009.123-2003.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測定[S].

    [4] 任婷,趙麗嬌,曹B,等.高分辨連續光源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食品中鉛、鎘和鉻含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 32(9):2566-2570.

    第9篇:元宵節的詩歌范文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職業資格考試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學歷教育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卻分別由教育和財政部門在相互獨立組織完成。兩項本應緊密結合和相互融通的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派生出了許多人為的脫節和弊端。

    1.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試對接的必要性

    1.1高職會計課程設計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的現狀

    1.1.1教育部門。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計體系還未包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課程模塊。從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看,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時代要求,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會計人才;從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原則看,是滿足高等教育的需要,學規格,保證教育質量,明確專業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和要求,保持各門課程,各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注意與有關課程相互聯系和配合,避免重復和脫節;從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看,課程設計體系分為三大塊: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

    1.1.2財政部門。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科目包括《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科目包括《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中級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科目包括《中級會計實務(一)(二)》、《財務管理》、《經濟法》。考試科目的設置,目的是建立科學、公平、公正的會計人才評價、選拔和培養的機制,促進會計人員系統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自身業務素質。很明顯是一種單純的應試考試制度,不能檢驗會計人員綜合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1.2當前會計專業的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互脫節的問題

    1.2.1教學文件、教學評價體系沒有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結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多數是普通高校的修訂本,而其“修訂”依據不是現代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實際需要,更沒有參照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要求。職業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而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和鑒定的核心內容也是技能操作。二者之間本有很好的“接軌”緣分,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往往理論知識重于實踐操作能力,結果在職業資格考試過不了關,得不到資格證書。

    1.2.2評價畢業生質量時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不“并重”。 我國多數職業院校還處于單純地為辦學而辦學,模仿普通大學的教育模式,或沿用舊的職業教育模式。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只管教學資格的審定、評估,且多由教育系統一批長期從事普通高等教育的老專家、資深學者來完成,沒有行業協會的參與,沒有用人單位的高級會計師、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參與,因而也就沒有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出口質量的有效管理。

    1.3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在職業院校推行不好的原因

    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在職業院校推行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價值取向模糊不清,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位置被顛倒,收費過高,學生無法承受。我國目前各種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管理部門是政府機構,是代表政府落實國家法律和法規的政府行為,既不是行業的企業行為,也不是民間團體的公益行為。但各級指導中心、考試中心,變著方法向考生收取額外費用,如:指定考試專用的高價格教材;購置價格昂貴的各類考試管理軟件;考試培訓費用也高得驚人等。如此高額費用全轉嫁給考生,有違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初衷,這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倒置如不迅速調整過來,把考試權當作搖錢樹,其危害性是極大的。

    1.4建立畢業生質量評價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制度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發現,以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專業設計、課程設計、教學計劃、教材建設均是學科型的仿制品,沒有吸納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職業標準、考試大綱、考試用教材,也沒有參考企業生產實踐中的基本參數,各自運作,互不相干。如學校各類考試,仍是筆試獨行天下,如果這種狀況不改革,學校將走入死胡同。將教學評價職業技能鑒定體系,納入學校教學工作整體之中,并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的最新職業標準和考試大綱,引進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教學評價體系之中,實現人才培養內涵的接軌,以此為基礎,密切與相關企業聯系,促使學校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人才能力要求接軌,并明確規定:畢業證只代表學生學業課程合格,而職業資格證書則代表學生職業技能合格,學業、技能雙合格才可畢業,否則不能畢業。真正構建高職院校畢業生教學評價職業技能鑒定體系。

    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與職業資格考試課程設計

    2.1課程設計的解決方案

    課程設計體系雙證融通的核心,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課程。從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計抓起,既可解決職業教育重理論、遵循傳統、仿照學科型院校課程設計,輕實踐或實踐條件不具備的弊病,也可解決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制度中與系統理論、學科完整性不足的問題。職業資格證書課程設計模塊,不但能解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結構體系組合,還能增強教學安排的彈性,有效應對勞動市場的變化與職業崗位技能的變遷。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結構體系應當針對某個專業或專門化方向,實現核心課程模塊與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模塊的有機組合。其中,核心課程是相對穩定,能體現專業特征;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則是靈活多變,能應對市場競爭與企業需求。整個課程結構體系由于核心課程的內在科學性與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的多種選擇性而具有充分的彈性,由此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性。

    2.2課程設計的內容

    會計專業與職業資格考試課程設計體系的基本設計步驟是將會計崗位能力進行分解,明確其中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確定各個會計業務處理程序的知識含量與操作技能,規定其崗位技術或技能,進而列出相應的課程名稱。就業方向性課程可設計為兩個模塊,第一是理論課程教學設計模塊,第二是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模塊,包括基礎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會計崗位綜合實訓、教學見習。這種課程體系設計進一步突出了高職會計專業崗位和實訓教學相結合的特點,使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培養變為可能和可行。

    2.3課程設計中職業資格證書目標的定位

    在校學生畢業后需要獲得什么級別的證書?《會計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但是一些學校和老師卻認為在校學生畢業后需要獲得會計師,最好是注冊會計師,在一些學校也開辦了注冊會計師班。出發點是好的,但危害性很大,這是典型的拔苗促長案例。因為任何一種職業都含有一定的職業素養,資格證書級別越高,職業素養悟性成分就越高,而職業素養悟性成分只有在實踐工作中才能感悟得到,在學校里、在教室里是培養不出來的。就算你出學堂門就獲得了注冊會計師資格,誰敢要你去單獨從事審計工作,你敢去單獨從事審計工作嗎?這樣培養出來的注冊會計師,與國家對注冊會計師的素質要求相差有多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你能感悟到嗎?所以不論是什么樣級別的學校,其職業資格證書目標定位為: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取得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可以參加初級會計師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

    2.4課程設計方法

    2.4.1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融合的課程。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三門課程,融會貫通于《會計學原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三門專業基礎學科之中,讓在校學生學完這三門專業基礎學科之后,有能力通過會計從業資格的考試。

    2.4.2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融合的課程。將《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兩門課程融會貫通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經濟法》、《財務管理》等主干學科之中,讓在校學生學完這幾門專業主干學科,掌握會計崗位的操作技能,在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或實際工作后,有能力通過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以上是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與職業資格考試對接的研究與探討,目前此種探討與研究已經在我院逐漸開始試行,我們在課程安排中已經加入了有關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相關課程,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改革,來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此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濤.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之構建[J].會計之友,2009(21)

    [2]謝琨.關于會計實踐教學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8(7)

    [3]李永文.加強實踐教學提高育人質量[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欧美成人久久久|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啪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caoporn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激情成人综合网|